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会计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103e91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2.png)
会计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会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通过对会计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发展轨迹、其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演变以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
一、会计学的起源与发展会计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财务管理实践。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记录财务交易以及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变化情况。
例如,古代埃及的商人通过刻在石头上的符号记录了他们的贸易活动。
另外,在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等地,也有类似的财务记录和交易账目。
然而,现代会计学的发展主要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加系统和准确的财务记录。
意大利的威尼斯成为了当时欧洲商业活动的中心,威尼斯的商人们开始使用双式记账法,并建立了众多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这些制度和准则为后来的现代会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会计学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企业规模更大,财务信息的管理和分析需求也大大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会计学演变尽管会计学起源于欧洲,但是它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逐渐演变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和实践。
这些文化背景不仅影响了会计学的发展轨迹,也反过来受到了会计学的影响。
在中国,会计学的发展受到了古代财务实践的影响,特别是古代中国商人的财务记录风格。
中国古代的记账方式注重详细的描述和注释,强调随笔和文字的表达,从而强调了精确和全面的财务信息披露。
这种传统对中国现代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则在近代会计学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20世纪初,日本会计学家雪村周磨提出了“职能会计”理论,强调会计应该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管理和决策需求。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现代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学在面对特殊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时也采取了不同的路径。
他们注重从全球网络中吸取经验和知识,并将其与本土文化和特点相结合,以实现本土会计学的自主发展。
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e8ec1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7.png)
会计的发展历程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职业,其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会计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关注其在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一、古代会计的起源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进行贸易活动时就开始出现对经济交易的记录。
早期的会计工作主要以石刻、陶片等实物形式进行,用以记录商品的进出、数量以及交易日期等信息。
这种简陋的记录形式可以被视为会计的起源。
二、古代会计的演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方法也逐渐演进。
在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亚述等,人们开始使用纸和羊皮纸等材料进行记录,使得会计工作更加方便和规范。
此外,古代会计也开始出现了分账的概念,将收入和支出分开记录,以便于分析经济状况。
三、现代会计的诞生现代会计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
当时的商业活动日益繁荣,人们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意大利的商人们开始使用一种被称为“印花记账法”的方法,将每笔交易都盖上专用的印花,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这种方法为现代会计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会计专业化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会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会计的专业化水平,各国相继设立了会计协会和会计师协会,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规范。
同时,会计专业的教育也逐渐兴起,各大学纷纷开设会计专业,并提供相应的学位认证。
五、数字化时代的会计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行业也面临了巨大的变革。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准确。
电子表格、数据库和专业会计软件等工具的出现,使得会计师的工作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为会计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数据分析和预测等。
六、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将继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会计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会计师的角色也将从传统的数据处理者转变为战略决策者和风险管理者。
同时,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也将促使会计标准和规范的国际化发展。
会计发展历史中的会计文化
![会计发展历史中的会计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eae43d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d.png)
会计发展历史中的会计文化从古代到农耕时期随着社会生产能力和商品水平提升和经济管理能力的加强对于逐渐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就需要更加复杂的记录和核算功能,这便是会计的起源。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多年多历史,以历史角度看会计那可谓是十分渊源,他伴随了我国文化发展三千年。
会计的发展历经艰难,经历无数次改革变革,从最原始的会计含义到如今的完整,多元的会计体系,准则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历史沧桑的变化,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探究他的发展历史,在现有体系下总结过去经验,吸取以往教训,探索会计的发展规律,有科学的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会计历史的探索研究还可以了解中外会计的相同和差异,更好的了解会计的本质,掌握会计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去创新,发展让其更加完善,探究古往今来他在人类历史上的深远意义和重大成就。
要说起会计学科的起始时期,就可以追溯到远古文明时代之前,在中国,古巴比伦,埃及,以及印度和希腊这些文明古国都经历了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萌芽阶段即会计原始计量,记录时代。
人类的会计思想与会计行为的产生是怎样产生的各位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说当一出现人类的生产行为时便出现了人类的会计行为,而另外的观点则认为会计行为和会计思想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但唯一不可否认的是会计行为,思想与人类生产活动互相影响的产物。
在我国,最早出现会计记载的文字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在西周时期就专门设有核算官赋的收支官职-司会,并对财务收支采取了“月记会计”的算法,零星算得为计,总和计算为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汉出现了“记薄”的记账方法,是用来登记会计事项和以后的各个朝代都设立有官吏管理钱粮,税收和国家的支出等。
当到了宋代,宋代的经济非常繁荣,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上都属于耀眼的存在,他的商品经济比起唐代更加的繁荣,国内外贸易也是十分的发达,城市经济也很是昌盛,可谓是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顶峰时期,他的生产力,对经济的核算和记录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日常记录和总核算方面了,他需要更负责的会计准则,随之而来的是宋代官厅编造的“四柱清册”用来结算我朝的本期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与其结果,这一会计方法可以称为中国会计历史上的一大重要成就和转折点。
中国会计文化发展史
![中国会计文化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e25730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c.png)
中国会计文化发展史
中国会计文化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早在先秦时期,当时的会计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官员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的记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会计文化也不断成长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官员们开始使用商业会计系统来记录所有的金钱收入和支出。
这些会计系统包括记帐、发票、收据和账目记录等。
此外,政府也开始使用政府会计系统,用于记录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便实现政府收支平衡。
秦朝时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类似于现代会计的管理体系,以及官方审核程序。
官方审核人员将审查政府财务情况,以确保政府收支合理。
随着古代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唐朝、宋朝和元朝等朝代都建立了自己的会计体系,其中宋朝的会计体系尤为完善。
宋朝会计体系将财政部门和税收部门作为两个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并建立了一套具体的会计程序,以确保财务稳定性。
明清时期,中国会计文化发展至其高峰,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会计制度。
例如,明朝建立了“科举
制度”,以考试形式确定会计人员的资格;清朝建立了一套复杂的财政会计系统,以保证政府财务的公正透明。
20世纪以来,中国会计文化又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中国政府在1949年建立后,立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改善会计和财务管理体系。
1978年,中国政府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从此中国开始实行以国家会计准则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制度,从而实现了会计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acb5c01360cba1aa911da8b.png)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发表时间:2018-12-31T21:49:29.04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作者:李一萌[导读]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特征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摘要: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特征,因此,我们国家有必要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会计方面的制度和准则,才能应对经济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的推动国家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会计文化作为一种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其研究对于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会计制度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中国会计文化的演变入手,描述了中华会计文化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从而衍生出对我国会计文化发展前景的预测。
关键词:会计文化;历史发展;展望1. 引言会计文化是一种人们在实践中所产生的经验,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研究我国会计文化,可更好发展会计管理理论和会计实务,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
此外,研究会计的历史发展及今后趋势对加强我国对会计文化的思考和探索有深刻含义。
若产生会计方面不正当的操作或行为,就说明我国的会计诚信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或是根本消除这种影响的发生是会计改革方面的基础。
2.我国会计文化的历史分期与特点2.1古代中华会计文化的发展与特点2.1.1西周——春秋战国西周奴隶制盛行,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这是因为在周天子及其诸侯共同协商下推出了符合当时社会的初步的经济文化制度。
从现代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不难看出文字的出现使各种文化得以记录和流传下来。
会计四个组成要素中的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制度文化也被古人用文字良好地记述下来,流传至今。
在不断改进和提升中,会计文化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文化”二字,而是蕴藏在“文字”二字背后的真正含义。
这也让其不再是由原始社会的土方法一点点记录或计量所形成的本质。
由于在西周早期中央不但独立建设了经济方面的部门,同时对各项经济工作的分布以及如何操作进行了系统化的设置,从而让同为经济部门下属的不同工作相互制约,相互提出意见,最终使西周的经济得以良好的发展态势[1]。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828339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f.png)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它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在古代,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家财政收支管理的需要,因此最初的会计人员都是由政府官员来担任。
随着商业的兴起,民间商业会计逐渐发展起来,但在封建社会中,会计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会计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发展。
在封建社会时期,会计的方法和制度相对简单,主要是以实物计量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随着商业的繁荣,民间商业会计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复式记账法和成本计算等更为先进的会计方法。
然而,在封建社会中,会计的发展受到了官僚主义和财税需求的限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会计体系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期,会计的职能主要是为国家计划经济服务,强调统一计划和统一管理。
这个时期的会计制度和方法以苏联模式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逐渐与国际接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不断拓展和深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引进了许多国际先进的会计制度和方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事务,成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国际会计组织的成员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会计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加速发展,中国会计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制度和方法,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同时,中国会计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会计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会计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总的来说,中国会计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变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会计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的制度和方法,同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
未来,中国会计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会计改革和创新。
例如,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会计史资料
![会计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da2f524aaea998fcc220e81.png)
中国会计史是指自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会计活动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中国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
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自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会计活动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先秦至秦汉中国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
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为适应统治阶级管理经济的需要,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
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
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度,如收支报告制度、交互考核制度,以及宰夫所行使的就地稽察制度等。
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
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
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
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 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
第二章会计历史文化
![第二章会计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c446a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8.png)
继承会计传统 弘扬会计文化
隋唐、五代十国、宋朝时期会计的发展进程
宋朝
(公 元 960公元 1279 年)
(1)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机构独立化。
(2)强化制度建设,使会计核算相关制度体系化。 (3)创新会计记账方法,发明“四柱清册”记账法。 (4)商业繁荣和纸币的流通,使会计核算手段趋于完善。 (5)会计理论不断丰富,形成诸多会计史著。
明(公
元
1368-
公元
1644年)
元明清时期会计的发展进程
清朝
(公 元 1616 -公元 1911 年)
(1)沿用明制,强化财计监管。 (2)规范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中式会计与西式会计并存,入出 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与借贷记账法并存。
清朝的账簿体系
元明清时期会计的发展进程
清朝
(公 元 1616 -公元 1911 年)
第二章会计历史文化
目录
壹
贰
叁
会 计 的 起 源
中 国 各 历 史 时
国 外 各 历 史 时
期
期
的
会
会
计
计
发
发
展
展
中
国
各
历
史
时 期 的 会
第 二 节
计
发
展
中国古代会计发展进程
具体 内容
1、中国古代代会计的发展进程
(1)夏、商、周朝会计发展 (2)春秋、秦、汉、南北朝会计发展 (3)隋唐、五代十国、宋朝会计发展 (4)元、明、清朝会计发展
隋唐、五代十国、宋朝时期会计的发展进程
(5)规范和改进计算工具,算盘在会计核算中被普遍应用。
宋朝
(公 元 960 -公 元 127 9年)
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
![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1e0ad80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e.png)
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想知道更多详细的内容,请看下文,店铺将为您作详细的解答。
会计的起源追溯我国会计的起源,首先要提到大禹。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会稽者,会计也。
”这说的是某年大禹召开全国贡赋审计会议,统计考核各地交纳贡赋的情况,有人自恃治水有功而拖欠缴付,大禹为了惩前毖后,杀一儆百,便处死了破坏贡赋制度的诸侯。
为纪念大禹和这次史无前例的会议,遂将“茅山”改名为“会稽山”。
由此,大禹始创了会计、审计工作,即“会稽”工作。
虽然这里的会计并没有与经济活动相联系,只是一种钱财的统计方式,但已是中国会计的萌芽。
此外,大禹“会稽山”的典故亦是官员审计制度的发轫,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件大事。
西周时期,会计则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
《周礼·天官家宰》里记述:“掌国之官府郊野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
”当时人们把零星核算谓之“计”,把对一定时期的经济情况的总合考核谓之“会”。
由于古代统治者重视的是官厅会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计是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而存在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的应用也越广泛。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里,孟尝君要到封地去收债,便贴出告示:“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可见此时会计己经成为一种技能,有专门研习应用的人了。
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也出现了专门的会计从业人员。
因此,会计也广泛地参与到民间经济活动中,民间会计逐渐发展起来。
这也正应了那一句老话,“经济越发展,簿记(会计)越重要”。
记账法的演进为了显示和保存统计数据的结果,会计除了统计清算外,还需要记录。
记账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记账方式出现在商代,采用的是单式记账法,通俗而言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水账,它对经济收支事项的记录采用文字叙述方式。
改革开放30年的会计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的会计改革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88c7c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4.png)
1985年分布会计法
1992年南巡讲话,十四大提 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 标
1993年第一次修订会计法
一系列会计造假案件的出现 1999年第二次修订会计法
对外开放的深入
2000年国务院发布企业财务
会计报告条例,修改资产负
债定义
24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 现实质性趋同
社会背景
改革内容
1996年“琼民源”事件 1997年发布关联方准则
9
30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重建会计的组织管理机构
1949年,财政部设立会计制度处,以后改为会 计制度司
1967年7月1日,财政部实行军管,会计司撤销 1979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又恢复
了停顿了11年的会计制度司 1985年3月,上海市财政局设立会计事务管理
处 各区县相应设立会计管理机构
13
上海会计人员(2008年6月3日)
学历 初中及以下 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 硕士 博士 小计
人数 33385 58781 156341 167638 56668 2929 75 475817
百分比
7.01%
12.35%
32.85%
35.23%
11.90%
0.61%
0.01%
100%
14
上海会计人员(2008年6月3日)
2001年加入WTO,2001年 中国承诺最迟到2006年底,
IASC改组为IASB
开放我国会计市场
安然等一系列会计丑闻
美国出台SOX法案
加入WTO时的承诺到期, EU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 2006年发布新会计准则 位,贸易摩擦频繁
23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 现实质性趋同
国家会计制度改革历史(3篇)
![国家会计制度改革历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78f80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4.png)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从原始的账簿记录到现代的会计准则,从简单的收支核算到复杂的财务分析,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我国国家会计制度改革的历史。
二、原始的会计制度1.夏商时期夏商时期,我国会计制度主要以实物核算为主,如田地、奴隶等。
当时,会计工作主要由官府负责,会计记录主要是通过简陋的竹简、甲骨等材料进行。
2.周朝周朝时期,会计制度开始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国家设立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如“计官”、“司会”等,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收支。
同时,周朝还规定了会计记录的格式和内容,如《周礼》中记载的“会计之法”。
3.秦朝秦朝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了统一的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
同时,秦朝还设立了“会计令”,对会计人员进行选拔和管理。
三、封建社会的会计制度1.汉代汉代时期,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国家设立了“会计寺”,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收支。
同时,汉代还规定了会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会计知识。
2.唐宋时期唐宋时期,会计制度逐渐完善。
唐朝设立了“户部”,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收支。
宋朝则设立了“盐铁司”,专门负责盐铁税收的管理。
这一时期,会计记录开始采用纸墨书写,会计科目也日益丰富。
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明朝设立了“户部”、“工部”等机构,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收支。
清朝则沿袭了明朝的会计制度,并加以完善。
这一时期,会计记录更加规范,会计科目更加丰富。
四、近现代会计制度的改革1.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会计制度也面临着改革。
这一时期,西方会计制度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的会计制度产生了影响。
我国开始学习西方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逐步改革原有的会计制度。
2.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较大的改革。
中国会计发展史浅谈
![中国会计发展史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daecddde3186bceb19e8bb37.png)
中国会计发展史浅谈摘要:在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史中,采撷了如下最具影响的事件: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单式记账法,最早的会计原则,最早的会计法律,会计预算方式等;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中,阐述了中国复式记账法的锥形-龙门账,引进国外的昨式记账法及其改良;在中国现代会计发展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班组核算制”,“资金,成本指标分口分级管理”和“厂内银行”;在新中国会计改革发展中,则分三个发展阶段,从部门设置,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会计发展史中国古代会计近代会计会计制度会计法追溯我国和世界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已经有三千年历史。
会计发展历尽艰难险阻,经历无数次实践和变革,从最原始的会计发展为今日比较完整的会计体系、准则、制度等,无不经历了历史沧桑、岁月风霜历练。
回首过去的会计发展史,展望未来会计工作重任,会计工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能力建设,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推动世界经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章、回首中国会计三千年沧桑史回首中国会计三千年的发展史,是漫长而曲折的,充满了艰辛。
(一)、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50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在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
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从公无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会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会计之关系。
会计制度文化
![会计制度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efc083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c.png)
5、为了实施“四柱清册”制度,苏绰采用以红笔记支出,
以黑墨笔记收入的方法来表明与区分收支状况,这种方法后
来在宫廷会计中广泛使用,被后人称为“朱出墨入记账法” 。
“四柱清册”制度就是利用四柱之间的内在 联系检查一定时期会计核算是否正确的核对 检查制度。同时规范“四柱”各自的报告内 容体系。
第一节:中国古代会计制度
明清时 期复式 记账制 度
1、明清时期中国民间出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复
式记账方法:龙门账法和四脚账法。
2、龙门账法产生于明末清初,由山西曲阳人傅山
创造,开启了我国商业会计的开端,核算重点是总
账,涵盖了比较健全的会计报表内容。
3、龙门账以“收”“付”作为记账符号,将经济业 务分为“进”、“缴”、“存”、“该”四类,其 勾稽关系为:进-缴=存-该,并设 有进缴结册和存该结册。
明清时 期复式 记账制 度
4、“四脚账法”比“龙门账法”更为完善,它产
生于清朝,将全部经济业务划分为现金交易业务
(实账)和非现金交易业务(虚账)两大类,每类
交易业务再区分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个侧面,同
时把实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为收,下方为付,
把虚账也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为来,下方为去。 5、“四脚账法” 将账簿分为收、付、来、去四方 后,对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有来必有去、来 去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在不同账簿中进行连续系统 地登记,并定期核对检查
职能。
“交参互考制度”是中国会计史上官厅会 计组织中审计职位设置与审计思想的萌芽
第一节:中国古代会计制度
秦汉时 期上计 制度
1、上计制度产生于战国时期,完善于秦汉时期, 沿用至清朝。 2、“上计” 是指地方财政定期将本级财政上缴情 况以及本级财政收支情况等事宜向中央呈报,并接 受中央相关部门的审查。 3、具体上计职能由“计”与“上计吏”共同行使。 同时配套建立完善的仓储制度。
浅谈中国会计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会计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6c2d77ccc7931b764ce152d.png)
浅谈中国会计的发展历程作者:蒋莉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8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中国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文明中的会计、传统文化中的会计、近代文明中的会计、新时代中的会计。
无论是从古代的结绳记事,还是现代的运用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会计的核算,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会计发展历尽艰难险阻,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和变革,历经风霜和沧桑,终于堑露头角,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结绳记事;刻字记事;算盘;会计;计算机无论是那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经济的兴起,几乎离不开商贸的发展,而商贸的发展也使会计在其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一个国家不管发达不发达,最主要是看它的经济发达与否,无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商贸经历了从无到有。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以快速、精确、高效、便捷为主要特点的会计信息化,在经济发展逐渐完善的今天,会计就表现得尤为重要。
一、古代文明中的会计在近一个多世纪的考古实践中,考古学家先后发现了北京人遗迹,那些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生力水平极其低下,从这些遗迹中还未发现原始记录、计量的出现,尽管说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人类所从事的也仅仅是采集、狩猎、捕鱼等原始生产劳动,它的过程简单,成果数量也有限。
但人类那时已产生了分配意识,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计量劳动过程和生产成果,考古学成果表明,人类最早的记录与计量行为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和刻字记事,它们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会计行为。
结绳记事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最初他们选择柔软的树藤枝条,但这种藤条总是不能将沉重的东西捆好,于是人类同时用多根藤条捆绑,效果也不好,后来经过改进,把藤条揉搓在一起捆绑,发现这样的捆绑工具非常耐用和结实,于是人类不断地在生活中探索,制作绳索的技术也日趋成熟,绳索就这样成了原始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工具,并在以后的时间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中国会计发展史
![中国会计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bbdab35a76e58fafab00375.png)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史摘要:中国会计文化是在古代账簿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财务、计算制度的综合文化,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等方面为一体。
在我们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的发展也随之发展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精神文明在会计领域的反映。
要研究中国会计文化, 就应该对会计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及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进行研究。
本文就从各个历史时期展开,介绍了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从中寻求会计文化的发展,希望会使大家对中国现代会计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关键词: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精神文明在会计领域的反映。
要研究中国会计文化, 就应该对会计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及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进行研究。
会计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表达能力,其中包括书写技术、算术的应用和普遍使用货币作为共同计算单位等。
尽管在复式簿记发明之后,用罗马数字记分类帐和计算净利很不方便,但仍在证式帐簿中曾使用达几个世纪之久,阿拉伯数字的引进大大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会计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一、中国古代会计文化发展的历程在旧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最早期的会计,为近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西周时期初步会计报告思想,根据《周礼·天官·冢宰》载:"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日入其成,月入其要"这里的日成、月要、岁成都是按不同会计时期编制的会计报告。
西周时代的官厅会计中出现以"入"和"出"作为记账符号。
西周时期会计的文化特征是:有了比较系统的财会机构,并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报告思想。
官厅会计形成完整的考核监督功能,“入”和“出”这一源自西周的记账符号影响了中国官厅会计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会计文化课件
![中国会计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c7712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d.png)
中国会计文化课件
会计文化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会计文化包括会计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等,是各种经济文化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支撑。
一、会计概念:会计是指公司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用一种系统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定期地记录和反映其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经济事项的过程。
二、会计原则:
(1)货币计量原则:指所有的交易必须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和登记,反映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
(2)权责发生制度:指所有的收入和费用要在实际发生时登记,确保对公司的影响准确和及时。
(3)核算主体:指公司的会计核算应该是独立于个人的,不能互相干扰和影响。
(4)完整性原则:指一项财务事项必须包含在完整的财务报表里。
(5)谨慎性原则:指应对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损失事项充分考虑,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清晰明确的说明。
三、会计方法与技术:
会计的方法和技术包括了会计分类、会计记账、财务报表与分析、成本核算等一系列的操作方法。
其中,成本核算是会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会计文化的发展:
会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政策的支持,从计算机化的会计处理系统、多元化的企业治理结构到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完善等方面,都在不断的推进和进步。
增加对投资人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推出多元化的企业治理模式,使得会计文化的发展变得更为完备和先进,营造了一个强健和有潜力的经济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会计文化也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会计文化的起源和初步形成阶段(1949年-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政府对国家经济的控制日益加强,会计制度主要以满足国家计划需要为导向。
会计工作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会计制度以财政会计为主导,重点关注国家财务收支的管理和核算。
二、中国会计文化的改革与开放阶段(1978年-2000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中国开始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
1985年,中国颁布了第一套《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中国会计规范化的开始。
此后,中国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版,并逐步完善了财务报告制度。
与此同时,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1980年,中国恢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开启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历程。
会计师事务所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专业的会计审计服务,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会计文化的国际化进程(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中国会计文化逐渐走向国际化。
中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对接。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者之一。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增加,中国会计文化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
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和国际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对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中国会计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各级教育机构和会计专业协会积极开展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会计人才。
总结起来,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和初步形成阶段、改革与开放阶段以及国际化进程阶段。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会计文化将继续发展壮大,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