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研究景观设计符号语义表达
基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
4妙CLOTHING AND DESIGN邀>询峽年|fl義与设计基于城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陈丽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90)摘要:1979年至2019年,深圳蛇口飞速发展。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移民涌入,蛇口海岸线因填海造地导致原有的自然海岸线不断扩张%传统文化和,了本土文化的风貌,引发了城市记%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要的一部分,不满足民众功能的,更应艺术化、有趣化的有空有,以艺术的力量激活城市空间的活力%文城市记忆角度切入,影剧院广场的记忆装置为例,解不同特性的公共艺术设计介入的造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延续城市的记忆和城市的可发展提大的艺术动力%关键词:城市记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艺术;记装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8-0034-031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1.1城市记柯林•罗认为城市是历史的沉淀物,每个时期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也就是城市所具有的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被视为一个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由个人在这个地方本身的经历以及通过它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所构成的⑵%它是不同时代城市文化的产物%而个人记忆通过叙述、文本、照片或图画来表达;通常它们描述城市中所发生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人们的分享及社会的交流互动,这些记忆被融入到集体记忆中,汇聚成城市记忆%记忆同空间密切相关,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发展足迹,记忆依托城市空间的载体,延续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与精神%1.2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指的是可以在开放空间中看到,参与和使用的艺术,艺术行为或艺术设施%它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向大众传递信息%马钦忠先生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狭义上,它更多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和公共空间的文化界定紧密相关;从广义上,它又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貌特征以及城市建筑、城市规划紧密相关⑶%在李楠,刘敬东学者看来,公共艺术有两个必要的存在条件,公共空间和公众参与⑷%因此,公共艺术的本质是公众与社会,并且会因环境将给予新的内涵%1.3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的内在关系城市的历史和记忆是地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微观世界”%透过记忆可以呈现城市在时间发展历程下居民生活的样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程度及城市地域公共艺术给城市公共环境所带来的感染力和时代性%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城市记忆对公共艺术的内涵和精神进行了扩充与发展,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公共艺术在诉说和表达城市记忆的同时,借助记忆的独特性与专一性,记录着居民城市生活的印记,聆听大众的心声,使公共艺术作品本身融入大众的生活,融入城市,也融入环境中,成为城市记忆的一%2案例解读一一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设计2. 1背景:剧院广场的发展和消失的海岸线蛇口剧院广场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该街区最重要的文化广场,也是当地居民的公共生活交流的中心%历经30多年,伴随着深圳快速的发展,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外来文化的冲击,街道越来越拥挤,公共设施越来越破旧%广场不再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复垦,蛇口蜿蜒的自然海岸线逐渐消失,蛇口的旧城区也逐渐面临公共空间老化、城市风貌丧失以及城市历史记忆退化的问题%于是蛇口政府,希望通过翻新原有的两个浮雕墙,利用它来重新唤起人们对蛇口历史的记忆,激活人们对蛇口影剧院广场公共空间的认知感与归属感,为影剧院广场注入新的活力%2. 2设计主题面对记忆的断裂与缺失,这两组墙,以“公共性”的参与及“社会性”的关注为思考与动机,以“好奇与窥探”为主题,以“消失的海岸线”为思路,将蛇口的记忆融入进装置中,激发大众对蛇口记忆的追寻与挖掘%蛇口记忆装置分为了三个部分:海岸变迁图、蛇口记忆墙、时间刻度线(图1)%图1蛇口记忆装置轴测图(图片来源:https://www.zzkj.pro/sHjyzz)2.4公共艺术造设计2. 4.1以小见大的原则所谓的以小见大即是从小的、局部的细节之处可以看出大的、作者简介:陈丽敏(1995—),女,汉族,广东陆丰,硕士,广东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服务设计、公共艺术%34Vol.42/No.08/Westleather整体的面貌⑷。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符号与语义表达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符号与语义表达建筑是一门融合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学科,在传达信息和表达观念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符号和语义表达则更是使建筑作品充满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符号与语义表达,以及它们与建筑作品的关系。
文化符号是人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理解和解读的象征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承载着文化本身,还包含了人们对历史、信仰、价值观念等的理解和认同。
在建筑设计中,文化符号往往被运用于建筑外观、立面、材料和装饰等方面,以表达特定文化的特征和传统。
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上的斗拱和角刻花纹将佛教和道教的符号与建筑结合起来,既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也体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文化符号的运用也较为普遍。
建筑师 often常常通过运用特定的图案、形状和材料,来继承和演绎传统文化。
比如,法国的巴黎卢浮宫以其独特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和环绕庭院的柱廊,传达出一种优雅和奢华的文化象征。
加拿大温哥华的温哥华艺术画廊则以其现代、多元文化的设计表达了加拿大的国家精神。
除了文化符号,语义表达在建筑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语义是指通过符号和标记与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而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形态、功能、材料和配色等方面进行语义表达,使建筑作品能够传递出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举例来说,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国的国家象征,不仅在形态上象征着自由和独立,还通过铭文和建筑物的设计,传达出对移民和自由的支持。
同样,巴西的巴西利亚大教堂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构造,不仅成为该国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还通过其宽敞和平静的内部空间,传递出虔诚和宗教的意义。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语义表达更多地关注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和体验。
建筑师often常常通过操纵光线、空间和材料等对人们的感官进行引导,使人们能够从建筑中获得特定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通过利用自然光和剧烈的空间变化,使人们在参观艺术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宏伟和宁静。
语言景观名词解释
语言景观名词解释语言景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方面,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和语言习得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语言景观名词,并探讨它们的含义、特征和应用场景。
1. 语音景观语音景观是指人类语音系统对外界声音的响应,包括语音的频率、音调和音色等特征。
语音景观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声音的谱系,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语音信号。
语音景观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语音转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语法景观语法景观是指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结构,包括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单词的排列方式。
语法景观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语法景观被用于生成机器翻译、情感分析、文本分类等任务。
3. 语义景观语义景观是指人类语言中词语的含义和语义关系,包括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和上下文信息。
语义景观在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器翻译中,语义景观可以被用于翻译单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4. 语用景观语用景观是指人类语言使用的策略和语境,包括语言表达的目的、语气、交际意图和语境等。
语用景观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语言教学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语用景观被用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5. 语言习得景观语言习得景观是指人类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条件,包括学习者的母语背景、语言环境、学习策略和语言能力等。
语言习得景观对于语言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语言教育和应用中,了解语言习得景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能力。
以上是语言景观的一些常见名词及其含义、特征和应用场景。
语言景观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语言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语义本体的太原市工业遗产社区建筑风貌特征研究——以太重苏联专家楼、矿机厂苏式住宅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4)04-0071-06 收稿日期 2023-09-01摘 要 基于语义本体法,选取太重苏联专家楼、矿机厂苏式住宅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其风貌特征的建筑平面、屋顶、墙体、门窗及阳台、细部装饰五部分要素进行语义本体分析,并结合比较分析,探知太原市工业遗产社区风貌演变的过程与原因。
结果表明:太原市工业遗产社区风貌特征体现为简洁高效的街坊组织方式、标准化的立面设计、元素多样的细部装饰,其风貌演变受到资源配置方式与政府政策的影响,表现为社区规划形式更为丰富、空间组织更加便捷、建筑风格更加多元。
以期为今后太原市工业遗产社区的改造与更新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工业遗产社区 建筑风貌特征 语义本体Abstract Based on the method of semantic ontology, the Soviet-style residence at Taiyuan Heavy Machinery Factory and Taiyuan Mining Machinery Factory have been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analysis of semantic ontology was conducted for five parts of the residential plan, the roof, the wall, the door, the window, the balcony and the detailed decoration that influenced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the processes and reasons of the evolving style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community in the city of Taiyuan have been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iyuan's industrial heritage community are reflected in the simple and effective way to organize the area, the standardized design of the facade and the detailed decoration with various elements, and its evolving style is influenced by the method of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including richer forms of community planning, more convenient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more diverse architectural styles. We hope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baseline foundati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use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community in the city of Taiyuan in the future.Key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communities, Architectural features, Semantic ontology基于语义本体的太原市工业遗产社区建筑风貌特征研究——以太重苏联专家楼、矿机厂苏式住宅为例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ommunity in Taiyuan City Based on Semantic Ontology: A Case Study of Soviet-style Residence at Taiyuan Heavy Machinery Factory and Taiyuan Mining Machinery Factory张子博 | Zhang Zibo李旭艳 | Li Xuyan曹如姬 | Cao Ruji康 峰 | Kang Feng“一五计划”时期,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开始了现代工业体系的建设[1],为适应我国当时的工业化进程,大规模的工业社区得到建设[2]。
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
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过去曾历经的辉煌总不能简单地抹去。
传统文化符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之中,能够唤起人们美好回忆,实现观赏者的愿望,使过去的辉煌不仅在史书中可见。
这样的城市景观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本文旨在研究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希望能摸索到解决不足的方法和拓展景观设计途径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符号;景观一、概念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世代相传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技术等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
从静态上看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总和,从动态上看,它还包括从过去传承下来的至今还存活于我们内心深处发挥影响的那些习惯、伦理、方法和文化心理。
因此,传统文化符号即为能承载这些文化意义的媒介,表达传统文化信息和意义的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
二、传统文化符号运用于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及表现方式当今社会,人们更加重视对于城市特色个性的塑造,归属感和新鲜感缺一不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过去曾历经辉煌的旧有城市景观格局可能在新的社会发展秩序下无法生存。
但人们对于过去的城市带给他们的美好回忆总不能简单地抹去。
对于能够唤起美好回忆的事物充满感情,希望过去的辉煌不仅在史书中可见。
(一)传统形式的抽象、简化当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形象的、简单的整体概念和意象时,传统形式太过具体、繁琐,细节意义无需表达,因此。
我们就把整体形象抽象和简化,只留一个视觉外轮廓或者简化的形体。
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传统形式有可能是引用它的意义,也有可能只是用它代表某个时代的文明,又或者仅因为视觉上的样式美。
(二)视觉轮廓抽象在对传统文化符号抽象时,引用从某个典型、常见的视觉角度观看景物叫留下的轮廓剪影,以这个轮廓剪影代替整个文化符号形体。
该剪影有可能是某个美观的、主要的轮廓,也有可能是从某个常见角度观看留下的透视剪影。
浅谈设计中的记忆符号
的 声音 。它 的创 新 点就在 于 为 了传达 出节 约 能源 的意 义而 和人 们 信 息技 术 高度 发展 的今 天 ,产 品设计 也越 来越 注重 人 性化 设 记 忆 中的认 识背 道而 驰 ,通 过 四角形 产 生 的阻力 制造 出不 便 ,在 计 。以设计 符 号创造 出 符合现 代人 类个 性 化需 求 的产 品, 设计师 使用 这种 卫 生纸 时就 不会 因为顺 滑而 一拉 到底 ,无 节制 的 使用 , 们 要想 向使 用 者传 达正确 的 使用信 息和 深 刻 的文化 内涵 就 需要联 都 因 中间 的阻力 停顿 而适 可 而止 。另 外 , 四角 形 卷筒 卫生 纸的 另 系符号 学中 的语义 学 个 闪 光 点就是 在码 放 时解 决 了圆形 卷筒 卫生 纸在 排 列的 时候 产 生 的空 隙从 而节 省空 间 。产 品通 过对 记忆 中 圆形卷 简卫 生纸 的批 2 产 品语 义学 与记忆 的关 系 . 产 品 符 号学 是包 含 产 品 语 义 学 ,产 品语 用 学 和 产 品语 构 学 判 ,让人 们 从圆 形和 四角 形之 间使 用 的差 异 中深刻 的感 受 出节约 的学科 。设 计师 通过 产 品的形 态语 义告 诉 使用 者这 是什 么产 品 , 的意 义 。 有 什么 功能 , 怎样使 用等 问题 。通 常人 们 见到 一件产 品 是首 先会 总之 ,在 工业 化 普及 和设 计 为主 导的 时代 ,一 个产 品 除了能 对 其外 部形态 有 一个直 观 的 印象 ,然后 才会 进 而深入 了解 它 的结 够体 现它 的功 能性 以外 ,它 的语义 更是 设计 者 和使用 者共 同关注 构 、功 能和 操作 等 内容 ,最后 才会 将它 作 为一种 形态 语义 符 号保 的一 个新 的焦 点 。寻 找我 们记 忆 中那些 熟 悉的所 共 识 的符 号,使 存 在记忆 中,这个 对产 品 认知 实践 的一 个过 程就 是个 人记 忆 。 以 每 一 个产 品都 具有 各 自的语 言 ,讲述 出各 自的意 义 ,创造 出更 加 后 再提 到这 个产 品 ,人 们 一样 马上 会想 到 的就是 它 的外部 特征 , 有情趣 的生 活环 境是我 们每 一个 设计 者责无 旁贷 的事情 。 然后 才想 到功 能结 构等 。这 个潜 意 识使用 了记 忆 里 的形态 语义 符 号就 是形 态语 义 的认知 过程 。一件产 品会 有 许多 形态 语义 内容 , 参 考 文 献 而人们 也靠 着丰 富记忆 去理解 那些 含义 。 【 昊风.艺术符号茭学.北 京.北京广播学院 出版社 ,2 0 1 】 02 产 品语 义 学 是 研 究 如何 表 达 和 传 递产 品外 观 形 态 语 义 的 学 [ 俞建章 ,叶舒 宪 符 号 :语 言与艺术.上 海 :上海人 民 出版社 , 2 】 98 科 。记忆 就是 解读 这些 语义 的关键 。在产 品设 计里 符 号语 义传达 19 3 美1 1 95 的研 究和 应用 ,就 希望通 过 挖掘 人们 记忆 中符 号 的价值 来满 足 消 【 【 弗洛姆著.被遗忘 了的语言.纽约19 年英文版 费 者心里 的 、社会 的 、文化 的 需求 。设 计 中符号 作为 人类 文化 的 f 【 4 爱尔兰] 1 萨缪 尔・ 贝克特 著.余 中 ,郭 昌京译. 贝克特选集3 先 :等 待 戈多.湖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 0 06 产物 ,成 了人类进 行沟通 与情 感表 达 的载 体 。
景观设计中的隐喻表达应用
景观设计中的隐喻表达应用景观是隐喻表达的载体,是展现隐喻的基础,隐喻的景观载体是有形的,是物质的,并且它有着自己特定的表达语言。
在我们所处环境的万事万物中,形成一个物体或事物都要有它一定的要素所组成,比如一个物体的存在它所反映到人们视线中至少有三点:形态、色彩、空间,在我们的设计表述中也是经常运用到这三点要素,固然在景观设计中也一样要采用这些要素,而物体的形态和色彩在隐喻表达中是更能影响到人们的心理联想和情感,也是我们获取信息时的主要载体。
隐喻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转换,形态和色彩是景观隐喻中的主要载体元素。
景观设计中隐喻的表达手法(1)模拟自然手法:景观隐喻中采用模拟自然的形式可使人从心理上回归自然,增近与自然的生态情结,使人心情愉悦,精神放松,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景观环境,让人们能够更为亲近的靠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同它一起共存。
景观设计中采用模拟自然的表达形式是常见的一种手法,在我们生活周围的景观中也可以见到很多采用自然界中的一些元素来设计,用形似的表现手法表现为一种景观形态,可从艺术角度得到一种美的感受。
(2)展现历史手法:为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记忆,在景观隐喻中采用展现历史的形式来表达,是一种恰当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责任,这样也可让人们也可在寻求物质满足和精神需求上得到一种平衡。
在景观隐喻展现历史的表达形式中,充分发掘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更要注重强调景观和历史的契合,将要展现的历史文化加以提炼,巧妙的融合到景观隐喻表达中,使景观设计赋予充分的隐喻含义并具历史特色。
(3)追忆生活手法:人对生活都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情感,对生活有不同的向往,也会对生活有着不同的回忆。
景观隐喻设计中以展现人们过往生活的环境或状态为表达形式,这是让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或唤起我们对过往生活中的某种回忆,使人在心理上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增加对这个环境的亲和力。
(4)祈求吉祥手法: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里,吉祥是我们每个人在信念上的一种祈求,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在我们生活周围也能见到很多体现出吉祥喻意的信息符号。
语言景观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困境-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语言景观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困境-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引言在过去十几年中,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成为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符号学、应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也日益引起重视。
语言景观研究关注公共空间和场所中的语言使用问题,不仅考察现实环境中语言使用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探究语言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政策取向、权势、身份等问题。
据粗略统计,自1997年至今,国际规模的语言景观专题研讨会已举办过五届,以语言景观为主题发表的论著达十部以上,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则不下百篇。
由于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和方式新颖而独特,Gorter(2006)将其看作是研究多语现象(multilingualism)的新路径,Spolsky(2009)认为语言景观研究是考察一个城市社会语言生态的好方法。
世界各地的语言景观研究发展势头迅猛,相比之下,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则关注不够。
那么,语言景观研究指的是什么?语言景观应如何研究?有哪些理论视角?研究中面临怎样的挑战?本文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我们首先介绍语言景观研究的背景,包括其概念界定、功能、研究内容等,接着阐述语言景观研究的方法,然后探讨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之后提出语言景观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认为,了解这些方面对我国的语言景观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语言景观的概念、功能及研究内容2.1 语言景观的界定现实环境中用以陈列展示语言文字的物质载体称作语言标牌(linguisticsigns),如路牌、街牌、广告牌、警示牌、店铺招牌等。
在社会语言学中,对公共语言标牌上语言使用的研究称作语言景观研究。
Landry Bourhis(1997:25)最先提出并使用语言景观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
景观设计符号的表现手法分析-景观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景观设计符号的表现手法分析-景观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有独特的符号系统,设计师们将符号作为媒介,不断地对其进行组织、提炼并整合运用在设计中,最终呈现出完整的设计方案。
从索绪尔的所指、能指和皮尔斯3种符号类型理论来探讨景观符号的表达方式,以期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能够更加系统地将设计符号理论应用在景观设计中。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符号;表现手法;符号引借法物质世界的表现形态都有自身的结构法则,因此才有了它们呈现形态的各式各样。
符号是人类认识这个物质世界的媒介,因此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符号在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
每一个景观设计都离不开一定的要素组合,比如雕塑、绿化、指示牌、道路铺设等,各个要素互相衬托、互相影响。
而这些要素都需要通过符号语言来表现。
一个完美的景观作品都是一个符号与符号之间组织、提炼、排列的过程,也可以说每一个设计作品的创造都要经历一个物质化和对象化的转换。
这就是将设计思想和情感抽象提炼及景观符号的运用,使景观符号本身和景观符号之间的排列结构也有自己一套结构语法。
也就是说,每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都是设计师对符号表达方式完美诠释的结果。
1景观符号学原理我们从符号学得知,每一个符号都具有表意和传意的功能,并且都是形和义的结合体,符号学中的语义学就是研究符号意义的科学,它是以表意问题为重心。
语义学研究,就是为了让欣赏者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和背后的隐喻,从而获取来自客观事物的信息。
索绪尔提出的能指、所指和皮尔斯提出的三元关系理论都为景观符号学的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索绪尔认为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2种要素,它们共同组合成“符号”。
这就是说,“能指”和“所知”的结合最后组成了第3种要素,即为“意指”。
只有意指方式恰当,人们才可以从符号中读取正确的信息;反之,就会得到不正确的信息。
当符号学中二元关系理论被索绪尔提出时,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斯按能指和所指关系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3类。
《2024年视觉艺术符号视角下的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研究》范文
《视觉艺术符号视角下的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视觉艺术符号的视角下,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种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环境的塑造,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本篇论文将从视觉艺术符号的角度,深入探讨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的研究。
二、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的概述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蒙古族文化为灵魂,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设计理念,创造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景观。
其设计元素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文化等,其中视觉艺术符号的运用是关键。
三、视觉艺术符号在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 自然景观的视觉艺术符号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善于运用自然元素,如山、水、草、木等,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形成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效果。
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体现了蒙古族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视觉艺术符号。
2. 建筑风格的视觉艺术符号蒙古族建筑风格独特,以毡房、蒙古包等为主要形式,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都成为了视觉艺术符号。
在景观设计中,这些建筑风格的运用,使得整个景观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3. 民族文化的视觉艺术符号蒙古族文化丰富多样,包括歌舞、音乐、绘画、工艺等。
这些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得以体现,如通过雕塑、壁画、装饰等手法,将蒙古族的马文化、草原文化、英雄文化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艺术符号。
四、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的艺术特点1.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通过运用自然元素和民族文化的视觉艺术符号,使整个景观呈现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2. 色彩鲜明,形式多样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的色彩鲜明,以蓝色、白色、黄色等为主色调,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同时,其形式多样,既有雄浑的大山大水,也有精致的装饰细节。
3. 独特的设计理念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以“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为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主流媒体对抗美援朝战争集体记忆的建构研究——基于人民日报的内容分析
第12卷第22期 Vol.12 No.22 2021年11月 November 2021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俄罗斯《独立报》在《中国纪念朝鲜战争烈士》一文中这样写道:“这场战争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
但中国不仅自己没有忘记它,还试图不让美国忘记。
”[1]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悬殊的敌我力量差异,中国军人为国家人民而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流媒体通过新闻报道等手段讲述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传递抗美援朝战争的声音,构建关于战争的集体记忆。
研究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相关报道具有时代意义。
目前,关于主流媒体建构抗日战争集体记忆的研究不在少数,但聚焦主流媒体对于抗美援朝战争集体记忆的建构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基本处于一片空白,这既是文章选题的创新点,也是重要的选题背景所在。
一、理论视角与文献回顾“集体记忆”这一概念最早由哈布瓦赫提出,指的是“一个具有自己特定文化内聚性和同一性的群体对自己过去的记忆”[2]。
集体记忆是一种群体性记忆,需要通过一定的活动加以构建[3]。
在集体记忆的构建过程中,主流媒体起着重要作用,其通过新闻报道影响社会认知,构建集体记忆。
国内关于战争集体记忆建构的研究多集中在抗日战争等。
对于抗美援朝战争集体记忆的研究,因所存资料少、研究难度大,数量寥寥。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抗美援朝”+“集体记忆”,得到的文献结果仅为“抗日战争”+“集体记忆”的搜索结果的三分之一,可见相关研究的匮乏。
国内现有的关于抗美援朝集体记忆的构建,主要通过电视剧、纪录片等艺术形式展开研究,研究时间集中在战争的纪念年份。
例如,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通过全景式的“宏大叙事”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描述[4],清晰再现民族记忆中抗美援朝的英雄群像,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英雄形象的体认[5];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通过大量的影像资料[6],运用多样的创作手法让纪录片的叙述变得可信,重新唤起了民族的集体记忆[7]。
从文化符号的角度去看景观设计中文化的表达
从文化符号的角度去看景观设计中文化的表达摘要:本文通过符号的角度,从符号的“形式”与“内容”出发,分析景观中历史文化场所的符号构成和意义。
同时以匈牙利宫殿历史遗址作为案例,深入解读如何通过物质性的符号语言将场地的空间价值表现出来,赋予空间新的精神层面意义,延续空间的未来。
关键词:符号、形式、意义、场地精神1.我国目前的城市景观缺乏文化内涵对于城市景观来说,文化的表达至关重要。
在当代社会的城市里,很多的城市景观例如旧城改造项目,做的并不成功。
这些项目往往都是一种固定的生产模式,在形态上单一雷同,简单的在设计中堆砌一些历史文化的外在形式,缺乏“文化”的底蕴。
这样的景观空间太过于功利,任何依赖物质需求或某种利益下,所产生的时代产物往往是缺乏持久魅力的。
只有用精神文化建立的城市空间才不容易倒塌。
基于以上的现状,本文试图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解读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中如何更好的去表达。
2.用符号的角度去看景观设计2.1符号在景观中的基本概念根据西方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研究,符号可以区分为“能指”和“所指”,能指通常是指符号的“形式”,而所指则表示符号的“内容、意义”。
学者布罗本特表示,“符号”是景观类语言体系中的基本单位,这个“符号”在景观设计表达的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的功能实体作为载体,去表达一定的“意义”。
这里的符号意义包含两层:一种是符号的形式,也就是表现符号,使我们通过各种直觉可以感受到的;另一种是符号的内容,也就是实意符号,是我们通过感官然后加以理解的内在意义。
比如北京前门大街的一些石头座椅。
这些座椅是用一整块石头作为材料,雕刻成三个鼓连结成一体,高度和长度都适合于人坐在上面休息,这是其表现功能性的一面,属于符号的形式;而石头上雕刻出的鼓的轮廓、上面精美的纹路,则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这种记忆同时强调了找寻民族特有文化、建立独特文化场所的强烈愿望,这便属于符号的内容。
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便是符号的所指——精神意义层面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_对纪录片_记住乡愁_进行内容分析为例_汪芳
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 第34卷第12期2015年12月V ol.34,No.12December,2015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为例汪芳1,孙瑞敏2(1.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100871;2.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圳518055)摘要: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承载着村庄的文化传统与人们的乡愁情感。
但随着城镇化及其带来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使得这些记忆正面临巨大冲击。
就此展开研究,对于乡村规划和发展、乡村记忆保存和传承等意义重大。
归纳出集体记忆的社会选择性、动态重构性、媒介依赖性等属性后,构建传统村落集体记忆三要素的研究框架,即主体(记忆者)、客体(记忆对象)、时间,借助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60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村落,采用内容分析等方法,探讨主体诉求及其相应的情感特征、客体如何承载传统价值以及时间演变中村落发展阶段划分等问题。
并初步分析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这三者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最后结合乡村规划和乡村旅游提出建议。
关键词:集体记忆;传统村落;内容分析法;纪录片《记住乡愁》;乡村规划和乡村旅游DOI:10.11821/dlyj2015120141引言传统村落记忆承载着文化传统和乡愁情感,具有文化规约、社会认同、心理安慰与心灵净化的功能[1]。
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及其带来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中国的乡村记忆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冲击,究其原因包括:“不愿记忆”,曾经辉煌的农耕文明被贬抑为落后的生产力,以及二元体制下城乡的强烈对比和巨大差异,刺激着记忆者不愿保留、甚至是故意忘却乡村集体记忆;“不能记忆”,伴随着物质空间与社会文化的巨变,农村土地与人口大量流失,使得记忆的对象快速消失或发生改变;“不让记忆”,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忽视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扰乱了人们的环境感知与时间认知,等等。
同时这种冲击也可能是双刃剑,或许也为乡村记忆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和信息。
纪念性公园的空间叙事研究
纪念性公园的空间叙事研究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上》2024年第01期摘要:纪念性公园作为人民群众情感与回忆的实质载体,始终承载着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重任。
以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陵园为例的纪念性公园如今面临着适应性的改造和发展的问题。
在空间叙事语义下,文章按照特定叙事序列,运用设计思维构建起纪念性公园与空间叙事的情感联系性,得出普适性的运用规则,以期改善在后现代城市中公共场域的情感价值缺失、空间同质化严重等现象。
关键词:纪念性公园;空间叙事;淞沪抗战;景观设计一、纪念性公园概述(一)纪念性公园定义理解纪念性公园,需先厘清它与纪念空间和纪念景观之间的关联。
纪念空间是一种景观空间,通过在公共区域的实物表达,保持公民历史事件记忆的再现[1]。
纪念景观是景观中的一种类型,其内涵和外延都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
它一方面指代由于人类活动和历史遗留等原因形成的具有特定纪念意义的景观,另一方面则指代人们专门营造用于表达纪念含义的各种景观,包含了文化遗址、献祭景观、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雕塑、纪念公园等形式[2]。
纪念性公园隶属于纪念性景观下的细分支,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公园和纪念性景观,是折射社会群体所认同的集体特殊记忆和提供象征意义的城市公共绿地。
它不仅承载着延续地域史实,激活公众记忆达到地域文化的传播目的,也是公民休憩和交流的公共场域[3]9。
它的诞生经历了传统墓葬到对重点人物纪念、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纪念再到当今纪念形式多样化的四个发展阶段[4]14-15。
文化植入和空间塑造,使精神在场地得以延续,这种文化性质的体现就要求纪念性公园需要具有一定的叙事性,才能使观众通过互动获得精神体验并产生共鸣,加深纪念这一行为特质[4]10。
(二)纪念性公园分类根据纪念对象进行划分,纪念性公园可分为人物类纪念性公园、历史事件类纪念性公园、自然景观类纪念性公园及历史遗迹类纪念性公园四种类型(如表1)。
最早出现的人物纪念性公园源于对特殊人物的纪念和崇拜,以人物事迹为主线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将伟人的精神传达给世人。
集体记忆视角下类型学方法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Th a tc fM o p o o i a e h d i h nd c p e i n fo t rp c i f e Pr c ie o r h l g c lM t o n t e La s a e D sg r m hePe s e t veo Co l c i e M e o y l t e v m r
作 为分类的前提 ,首先是 对构成类型 的基本代码的收集。
胡赞英HuZ n ig 叶 强Ye ag ayn n Qi
摘 要 : 市作 为 凝 聚 人 类 集 体 记 忆 的 场 所 , “ 史 情 城 将 历 境 ” “ 代生活” 与 现 交织 在 一起 。 本 文 以唤 醒城 市集 体 记 忆 为 出 发 点 , 过研 究基 于 集体 记 忆视 角的 城 市景 观 设 计 , 于 重 塑 通 对 地 域 文 化 , 续 历 史文 脉 的 重要 性 , 以 长 沙 湘 江 大道 南段 滨的城市 文化 走向趋 同。 地域文化
日渐 衰 微 。 集 体 记忆 在城 市景 观 设 计 中 的 意 义
一 .
1 城 市 集体 记 忆 的概 念 辨 析 . 集 体记 忆 是 一 种 区别 于 个 人 记 忆 的概 念 , 早 由 霍 布瓦 克 最 提 出。 它在 一个 群 体 里 或 社 会 中为 人 们所 共 享 、 传承 、 构 , 建 可
搬 硬 套 , 有 融 入 当代 人 的文 化 和 生 活 体 验 。现 代 城 市 建 设 需 没 要 在 传 统 文 化 中 ,提 炼 出 适 合 当 代人 的可 持 续 发 展 的城 市观 、 设计观。 3 唤 醒 城 市 集体 记 忆 的必 要 性 . 阿 尔多 ・ 罗西 认 为 , 市 是 一 个 巨大 的 人 工 制 品 , 合 了 历 城 融 史 和 文 化 , 成 为一 个 艺 术 品 。城 市 这个 艺 术 制 品 留下 景观 印 并 记 的 过 程 就 是 城市 的历 史 , 与现 代 生 活 中发 生 的事 件 连续 构 它 成 了城 市 的 集体 记 忆 。 同 时 , 市 历 史 经 由构 成 城 市 的 各要 素 城 作 为 片 断 存在 于 城 市 居 民 的集 体 记 忆 之 中 , 响 人 类 的社 会 性 影 心 理 结 构 和 审美 情 趣 ,并 参 与 到 公 共 建 设 活 动 的 具 体 空 间转 换。 因 此 ,要 传 承 这 个 巨 大 的 艺 术 制 品 中地 域 特 色 和 历 史 文 脉 ,需 要 不 断 唤 醒 隐藏 在 人 们 内心 深 处 却又 强 有 力 的 共 同情 感 , 对 于 这个 城 市 的集 体 记 忆 。 即 二 . 型 学 方 法 在 城 市景 观 设 计 中的 运 用 类 1 .类 型 学 思 维 的本 质 解 析
非遗题材纪录片中代际互动的叙事话语表达——基于《传承》(第三季)的案例分析
影视传播YINGSHI CHUANBO- 33 -非遗题材纪录片中代际互动的叙事话语表达—基于《传承》(第三季)的案例分析◎乔瑞华[摘要]非遗题材纪录片通过影像叙事完成了有关代际互动的社会文化表达,对构建社会文化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传承》(第三季)为例,探讨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对话青春、空间呈现以及视听表达层面有关代际互动的叙事话语和表述策略,关注非遗传承人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身份认同与价值走向。
[关键词]非遗题材纪录片;影像叙事;代际互动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为表现主体和审美对象,通过视听语言的运用加以表现[1]的纪录片,在制作规模和文化传播影响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用影像记录非遗事项,在我国最早可追溯至1933年人类学家凌纯声等在湘西拍摄的湘西苗族鼓舞、苗族民歌、苗族服饰等[2]。
作为一种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佐证的有效记录手段,纪实影像凸显保存非遗文化的优势。
2004年,随着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成为社会多方密切关注的话题,一大批非遗题材纪录片也应运而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贡献了有生力量。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央视陆续制作播出的《了不起的匠人》《我在故宫修文物》《传承》《百年巨匠》等纪录片,开拓了国产纪录片精雕民族文化、刻写民族记忆的精品化模式,并持续带动地方电视台、各级非遗保护中心、高校机构为主体的团队创作[3]。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非遗题材纪录片通过影像叙事完成一系列社会文化表达。
有学者认为,核心叙述句式的运用赋予非遗题材纪录片注解文化、补白内涵、沟通情感的作用[3]。
也有学者指出,视听层面的去语境化和叙事层面的再语境化的话语机制,促使网络热播纪录片在影像层面完成对文化遗产的再次赋义,也由此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4]。
这些研究成果均强调非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融入纪录片的文本表征体系,对构建社会文化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从现实的角度看,“非遗当下的文化建构是要使其接续传统与现代生活”[5],映射到大多数非遗题材纪录片中,影片往往将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冲突投射在新旧传承人的代际关系上,在影像层面完成对代际关系的叙事重构,展示自身参与当下中国社会核心议题的能力。
符号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符号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作者:乌兰来源:<<艺术与设计>>∙一、符号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ie,sem iotic)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至欧洲各国,它的源头不外乎胡塞尔的现象学,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
如按理论形态也可分为:其一,卡西尔哲学符号学(新康德主义),以及皮尔斯哲学符号学;其二,索绪尔影响下的罗朗·巴尔特的语言结构主义符号学;再细分:一曰:以索绪尔说“语言学只是符号学一部分”,二曰:以巴尔特所言“符号学只是广义语言学的一部分”,这符号学是扩大意义的语言学,更准确地说“元语言学”理论;其三,前苏联学者劳特曼的历史符号学,正好是索绪尔共时研究的反对等等。
李幼蒸认为:“今日最为通行的一般符号学理论体系共有四家:美国皮尔斯理论系统,瑞士索绪尔理论系统,法国格雷马斯理论系统和意大利艾柯一般符号学。
”符号学作为一个跨越学科研究的方法的学科,当然少不了思想学术的革命性。
符号学在开始之初,主要研究的是语言特别是形式语言的符号问题,方法和对象都很单一,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符号这一概念与我们的很多领域都存在着很奇妙的关系,因此当代的符号学研究逐渐向广义的符号学挺进,逐渐融入了逻辑学、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研究领域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作用和非凡的价值。
符号学学者J. 培特斯和M. 费胥都鲜明的提出符号的这一交叉性和独特作用,J. 培特斯说:“符号学既是一种批判的洞察力,又是一种方法论。
在这一种意义上,符号学完全可以作为我们检验我们宇宙以及我们对宇宙理解的一种架构”。
M. 费胥说:“符号学为我们提供一幅非常复杂但有详尽的概图,使我们能够从中确定任何一个涉及其它领域的高度专门化领域的位置,并迅速地告诉我们如何从这一领域转向另一领域,并且能够很有效的区别那些尚待开垦的领域和耕耘已久的领域各自特有的特征。
《2024年视觉艺术符号视角下的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研究》范文
《视觉艺术符号视角下的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从视觉艺术符号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了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
通过分析蒙古族传统艺术符号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了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
本文旨在揭示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的独特魅力,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蒙古族作为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符号在景观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视觉艺术符号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视觉艺术符号的视角,对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二、蒙古族传统艺术符号的内涵与特点1. 符号内涵蒙古族传统艺术符号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游牧文化、自然崇拜、英雄史诗等。
这些符号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反映,也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 符号特点蒙古族传统艺术符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如独特的建筑风格、装饰图案、色彩运用等。
这些特点使得蒙古族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三、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中的视觉艺术符号应用1. 自然元素的运用蒙古族景观设计善于运用自然元素,如山脉、河流、草原等,通过将这些自然元素与艺术符号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2. 传统建筑与装饰的应用蒙古族传统建筑和装饰图案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蒙古包、毡房等传统建筑形式,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为景观设计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3. 色彩运用蒙古族色彩运用独具特色,常以蓝色、白色、黄色等为主色调,这些色彩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四、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蒙古族特色应用与创新1.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将蒙古族传统艺术符号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创新设计思路,使景观设计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感。
2.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蒙古族地域文化,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应用于景观设计,可以增强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024年视觉艺术符号视角下的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研究》范文
《视觉艺术符号视角下的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中华文化多元共融的大家庭中,蒙古族以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景观设计语言,为视觉艺术领域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本文旨在从视觉艺术符号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的特点、内涵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通过分析蒙古族传统景观设计的艺术符号,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以期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的灵感和思路。
二、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的艺术符号(一)自然元素的应用蒙古族景观设计以自然元素为基本构成,如山、水、草原等。
在设计中,这些自然元素常以象征的手法表现,寓意着蒙古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如山体多采用曲线形式,体现草原的广阔与天地的和谐;水体则常以湖泊、河流等形态出现,寓意着生命的源泉和流动的活力。
(二)色彩的运用蒙古族色彩以蓝、白、红等为主,这些色彩在景观设计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蓝色象征着天空和草原的广阔无垠,白色则代表着纯洁与和谐,红色则寓意着热情与活力。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蒙古族景观设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装饰图案的符号化蒙古族装饰图案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草原、帐篷、马头等。
这些图案常被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成为蒙古族文化的符号象征。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三、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一)民族精神的体现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如勇敢、坚韧、包容等。
这些精神在景观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二)历史传统的传承蒙古族历史悠久,其传统景观设计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这些设计,我们可以窥见蒙古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四、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一)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灵感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思路。
现代设计师可以从蒙古族特色景观设计中汲取营养,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感和文化内涵的景观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记忆研究景观设计符号语义表达
摘要:本文通过对符号学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研究获取景观所针对人群的心理体验以及景观的集体性质。
研究关注的是标志性具体地点,如公共雕塑、纪念碑等在人们认同形成中的参与。
作为一种文化工具,它们通过物体的汇合,构成“概念性表达〞,在记忆中发挥作用。
它们可以被理解为集体记忆的载体,包括主动记忆以及有意和无意的遗忘,这些场所被置于语境中,并被赋予意义。
关键词:符号学;集体记忆;语义叙述;隐喻象征
1引言
欧文-扎洛克〔Irwin-Zarecka,1994〕认为,集体记忆是“一种社会明确叙述和社会维护的‘过去的现实’〞。
集体记忆的表达是动态的,包含了历史和现在的连续性,是基于眼前重建过去,不是简单地反映过去的观念并将其扎根于地面。
景观空间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群体通过对载体的记忆共享把思想扩展到世界各地,并使人们在不同的时期积极参与阅读,答辩和进行集体记忆,从而研究景观中的元素符号语义叙述。
2关于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是由语言学家与建筑学家共同引入设计领域的,其领头人是威廉·莫里斯。
莫里斯符号学由语义学、语构学和语用学三个层面组成。
符号学已经延伸到了符号意义的接收端,即研究与意义相关的全部活动,从而占领了福柯所认为的解释学的局部。
因此,符号学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科,重在解释认知,表达是符号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而语义学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一切交易,但在实际研究中一般是对符号赋予意义研究。
语义叙述以符号为载体,通过符号学理论研究景观符号组成。
符号又是传达意义的载体,是携带意义的感知,在某种程度上,两者是相似的。
本文是通过对符号学的理解,通过参与者表达、记忆,从而提炼出在事物中重复出现且代表性元素进行集体记忆。
3景观设计中符号语义叙述建构途径
隐喻、象征是符号语义叙述的伎俩和办法,语义通过外在形态和被赋予的意义通过隐喻、象征的手法传达出来,同时也是事物传达情感和进行集体记忆的一种表现方式。
可以让人们认识到,景观最初是由人创作的,而后由无数的社会参与者复制,参与者随后对这些地点进行了解释,他们的切身体验那么是符号语义的转换过程。
鉴于在传统的记忆和阅读观念中都有关于读写和理解的寓意,因此隐喻、象征具有最终确定含义的观念,已成为解释景观的主要途径。
隐喻和象征通常波及将文化背景嫁接到证实其原始含义的景观设计上,对其内在含义进行深度开掘,再以隐喻象征的思维方式将其物化,于是便发明出更有效、更容易的理解景观的形态【1】。
表现形式通常是对文化内涵、历史等能突出场地意义的符号进行转化,最后形成景观作品。
其中包括可视符号和隐喻符号,其叙述方式通常以一种视觉符号的反复出现逐渐形成能代表特定文化意识形态的符号,或是以其艺术形式来展现的可视符号。
所有景观中的元素都可以视作一种符号而存在,同时以符号的方式被人们认知。
4景观设计中符号语义叙述原那么
4.1人、物、事三要素原那么
标志性景观中的符号语义叙述必须满足人、物、事三个根本要素原那么。
人作为语义叙述的主体表达、记忆景观,赋予其意义;物作为载体表现外在形态及隐喻景观赋予深层内涵;事作为集体记忆引导的隐藏于历史背后的自然演进规律、形式印迹,记忆过去以及未来。
4.2功能与形式、功能与艺术统一原那么
景观设计中语义最终目的是要被参观者表达、记忆与感知,必须遵循整体性与认知性原那么。
因此,必须选取具有易辨认性且能被参观者所理解的符号作为构成元素。
其次,景观是群众活动的场所,必须遵循功能与形式、功能与艺术的统一原那么。
对设计师而言,要充沛理解景观设计中功能问题、特征及要语义叙述,在景观的语境下发明性的回应了场地特征,保证在具有艺术气息的设计中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最后实现其形式的原那么。
5景观设计中符号语义叙述解析
5.1越战纪念碑
纪念碑以类似于沉积、隆升和侵蚀的地质过程的演化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象征性的积淀随着不同的历史含义的叠加而增加,从而这些象征性具有最终确定的含义的观念。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越战老兵纪念碑是世界上最驰名、最感人的战争纪念碑之一。
它的情感力量局部倾倒的墙体、文字、材质、色彩等景观元素符号,到达了让生者缅怀的震撼效果。
一面简单、低矮、黑色的反光花岗岩墙面,碑体的镜面效果让每一个人都看到自己与战争的因果关系。
整体形象区别于传统战争纪念馆,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展示了纪念碑作为公共象征的重要性。
纪念碑置于草坪之上,两片倾倒黑墙迟缓地嵌入地下,两边低中间高的标高差引导观者逐渐下沉,慢慢被它营造的场所氛围包围。
设计中用到黑色花岗岩,上面写满密密麻麻将士的名字而两面倾倒的墙在功能上完美的承载了写满所有将士名字的任务,发明性的解决了纪念功能呈现出的艺术形式,没有因为单纯从形式出发违背功能。
墙后有供暖设备,用手触摸它不是冰冷的,象征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对话,从而让这个作品到达了“艺术〞的高度。
所以,景观不单纯只是水泥与钢筋,而是他背后所蕴含的语义叙述。
除艺术价值外,背后那么有着丰盛的历史文化内涵。
像是纪念碑是社会历史的可感知记录,功能在于发明历史,对历史进行新的认识从而重构集体记忆。
具有纪念、政治、威严的情感色彩,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象征文化的体现。
人们通过察看纪念碑的设计格调、功能、形式、位置以及与周边景观之间的关系,象征性的来解读一个城市的社会历史。
5.2唐纳喷泉
罗西认为,能震荡积淀在人们心理深层结构中的历史,唤起人们对原型的深刻印象的作品,就是成功的【2】。
彼得·沃克设计的唐纳喷泉是景观设计师创作公共雕塑品的早期榜样之一,扎根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是沃克一直探索艺术与景观的结合。
唐纳喷泉位于哈佛校园内一个步行道十字路口,哈佛作为集体记忆的产生与传播的载体,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沃克把设计源头指向那里,引发人生对三大终极问题的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从而思考美国人的大局部是英国移民,英国人的祖先又是谁?答案不得而知,但是史前遗迹:英格兰南部萨利斯伯利平原上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巨石阵遗址。
巨石阵解释了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到哪里去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正是哈佛大学的任务目标。
最终以石头为原型,对巨石阵的集体记忆产生共鸣呈现出一个极简的艺术作品。
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探索大自然的神秘和不可言传的暗示,具有浓重的原始气息。
唐纳喷泉将自然环境作为整个景观最重要的局部,发明性的利用场地原有的条件,赋予了场地新的特征,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喷泉用石头作为特定符号进行序列的重复,石头采自于20世纪初期的农场,唤起对英格兰拓荒者开垦荒地的集体记忆,更好的象征着哈佛大学对知识的探索。
石头围成的石阵镶嵌在交叉路口的草地和混凝土路面上,呈不规那么排列的圆圈状。
局部石身隐藏于地下,与环境自然融合,原有的两颗树包含其中,做到了设计与场地充沛契合。
中央是一座雾喷泉,水雾形成的薄雾,含糊了石头的边界,为校园增添了浓烈的奇幻色彩。
冬季水雾冻结,循环
水系统关闭,利用哈佛大学的供热系统喷雾,石块被蒸汽完全笼罩,沉没在空中营造出一种神秘气氛。
当喷泉完全静止时,白雪皑皑,呈现静谧优雅表演的舞台。
唐纳喷泉是神秘的,概念上是富于探索精神的。
通过巨石赋予的意义引发公众的集体记忆,让人联想到边远的过去,同时也让人联想到新英格兰的历史,象征着学生对知识对存疑以及哈佛大学对智慧对探索与追求。
6结语
本文将符号学理论运用到景观设计中,通过隐喻、象征的手法进行语义建构,有效的挖掘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易于人们认知理解,增强公众对景观对集体记忆。
通过以越战纪念碑、唐纳喷泉作为集体记忆为载体,对其进行语义叙述解析。
说明集体记忆根植于历史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中,当类似的情境再现时,集体记忆可以被唤醒,因此集体记忆对重塑现代景观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立涛.现代景观设计中隐喻象征手法应用研究.天津大学,2008.
【2】胡赞英.集体记忆视角下类型学办法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湖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