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论文
金庸论文

金庸主题论一、金庸小说为什么长盛不衰?二、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价值和魅力1、广博而丰富的知识有人指责武侠小说作家不合情理地胡说八道,为了迎合游手好闲人的低级品味,不顾一切的扭曲事实,十分无聊。
其实这观点不免过于主观了。
和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凭借杜撰一个个故事。
金庸先生对待创造是十分严肃的。
从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金庸对每一部小说的创作都下了极大的功夫。
对所用的史料,都有详尽的考证。
例如,《射雕英雄传》在动笔之前,作者便参阅了12卷《蒙古秘史》、《南诏野史》、《元史》、《新元史》、《成吉思汗传》、《皇帝圣武亲征校录注》等大量史书传记。
写《飞狐外传》查阅了《明史》、《明纪》、《明季北略》、《吴三桂演义》等。
《鹿鼎记》的史实则出自《清史稿》、《清代史·世祖出家事考实》、《玉林国师年谱》。
显而易见,读者在欣赏通俗的武侠文艺过程中,文学功底也十分深厚。
他的作品里十分自然地穿插着大量的诗词名句,到处显示着他渊博的知识。
看过《笑傲江湖》的人,大约都对祖千秋与令狐冲论酒的情节记忆犹新。
……祖千秋侃侃而谈道:“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
可见喝梨花酒当用翡翠杯,而喝汾酒则当用玉杯了。
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又指一坛酒道:“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用犀角杯盛而饮之,那就醇美无比了。
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我不欺。
”……金庸先生将广博的知识蕴蓄在小说里,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恐怕和胡说八道拉不上什么干系吧!2、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序中说:“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
影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由此可见,人物形象的创作在金庸小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笔者或用浓郁的色彩为人物性格上色,或用简单的笔道素描。
金庸小说鉴赏结业论文

金庸小说鉴赏结业论文生物工程 152101110 凌志婷“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还有《连城诀》,这些是金庸一生小说的缩影。
学习完金庸小说鉴赏,我收获颇多,以前大多只是通过电视和电影的途径去了解金庸,但是这样的了解是片面的、是畸形的。
不读原著无法充分了解乔峰少室山一役的浩然英气、杨过的旷世之恋、笑傲江湖中的权力斗争……通过学习金庸小说开始了阅读原著,终于让自己完全的接触到了金庸小说的博大。
一、金庸小说中的“侠义”。
武侠小说自然少不了的便是武侠之侠义精神,金庸小说也不例外,甚至成为了巅峰之作。
虚竹、段誉不顾一切的区辽国营救萧峰,刘正风为了不出卖好友曲阳而不顾妻儿惨遭杀害,黄蓉为了郭靖而投身抗蒙古的苦业,甚至于陈近南的“愚忠”。
但是偏偏金庸又不让他们有一个的风风光光的结果,结果萧峰跳崖身亡,刘正风家破身亡,郭靖一家在蒙古破城之际近乎遭到灭门。
这或许正是作者的用意,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写人物如何的英雄侠义,但是马上有近乎的萧瑟的结局,这或许又是一种寓意。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得到了侠义就必须失去一些,甚至于生命。
这样才能更加体现出小说中人物为了心中的侠义精神去为之奉献,这样才能将侠义精神在武林人物得到更大的烘托,更加的衬托出刻画人物的伟大。
《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
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
”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
读金庸小说研究论文

作为一个忠实的金庸迷,金庸的所有小说我都读过,也读过他写的几篇小随笔。
刚开始读他的武侠,就是简单的向往那种书中描述的大侠生活——仗剑天下,快意恩仇;睥睨天下,贼寇风逃;白马轻裘、大漠孤烟;侠骨柔情,红袖添香。
心中也曾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做那样的人,活一个精彩的人生,谱写一曲爱恨情仇。
可是当我渐渐的长大,对一些事情、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我再读金庸小数的时候,就发现了小说中不仅有仗剑天下,快意恩仇的生活,还有着刀光剑影,血溅五步,阴谋诡计,生离死别这样的很恐怖的事情。
更有民族大义,舍身成仁。
也许我永远都不可能做一个侠客了吧,但正是因为这样,我反而对书中的生活更是向往。
读金庸的小说,能给人一种上瘾的感觉。
不管是杨过、小龙女的感情的一波三折,还是乔峰的血海深仇,又或是韦小宝的左右逢源,无不让人如身临其境,欲罢不能。
直到你把全书读完,合上书之后,还为书中的主人公之遭遇而感叹,脑海中似乎还有留有书中主人公所说的话语。
金庸小说中主人公似乎都有着悲惨的身世,如令狐冲、张无忌、杨过,就连韦小宝那么喜感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世也很悲惨——连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但他们又都有着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奇遇——无意中夺得武功秘籍、得到绝世高手的指点、闯入什么必死之地,居然没死还得到了旷世神兵等等。
最后都是一个结果,无一例外的成为了绝世高手。
韦小宝大概是唯一的一个例外,虽然他也遇到了几个绝世高手,还拜了师傅,可他们的武功他没学到多少,反而他的奇遇表现在了另外一方面——他的老婆很多。
金庸小说中有一类女子很有特点,如黄蓉、赵敏、任盈盈等。
她们美丽不可方物,冰雪聪明,机灵狡猾,武功也不差。
相比她们反应较迟钝的意中人来说,她们是八面玲珑,可爱又有头脑。
在广大武林正道人士口中,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妖女。
在我当初看小说的时候,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可爱又美好的女子会被称为妖女?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她们之所以被称为妖女,有这么几点原因:一、她们都很美丽。
当代文学论文《论金庸武侠小说艺术特征》

当代文学论文《论金庸武侠小说艺术特征》论金庸武侠小说艺术特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笔下的武侠,女子――新月初晕不足比其清丽,修竹临风不足比其高节,春梅绽雪不足比其雅致。
无论是金戈铁马的疆场拼杀,腥风血雨的武林争斗,情意缠绵的儿女私语,文之所致,意之所达,众生百态皆于行云流水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庸非凡的功力是通过交互式生硬的唯美故事情节结构的侠谱。
武侠小说做为“写下梦的文学”本不以叙事著称,其人物缔造主要源自作者想象和文学创作传统,不轻易源于现实。
金庸小说做为一种经典就恰恰是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并致等本属中国古典文化建议的东西整体表现了出,并利用独有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使我们并作了一次可说是创举的乌托邦飞翔。
于是存有了令狐冲、杨过、小龙女等栩栩如生的人物。
也因此,金庸刻画的“侠五音”才可以比千年佳酿更醇香极其。
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置也使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系列出来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就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以下通过对金庸小说形式和语言的论述,来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在杜南发的访谈录《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里金庸提到:“武侠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
”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即写作传统,通常包括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和与此相连的读者的视野期待。
目前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式问题的解决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别人,而是金庸。
首先,金庸小说做为武侠小说,它继承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为金庸在创作过程中维持了武侠小说繁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创作了典型的繁琐多样的武侠文学。
内容方面,与武侠存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涉至三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多小区别,江湖恩怨、武林纷争、男女悲欢离合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瑀的主题,它的繁杂变化充分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
金庸小说鉴赏论文

金庸小说鉴赏之我见——典型人物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一句诗包含了金庸的十几部经典作品。
我相信每一个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对这十四个字有着特殊的感情。
对于近些年来的“金庸热”和“武侠小说热”的现象,我觉得这充分说明了金庸武侠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了人们的心中永恒不变的经典。
当然,金庸小说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故事情节,就是那些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了。
金庸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
下面我们来一一具体分析。
金庸小说里唯一有关联的就属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其实也是英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里面描述的都是英雄人物,都是大侠,先说说《射雕英雄传》。
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
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
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
《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
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作者姓名:石买波专业:汉语言文学目录内容摘要 (4)一、“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 (4)二、“仁者无敌”、“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仁政爱民” (5)三、“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6)四、“忠”、“孝”、“悌” (8)五、“礼” (9)注释 (10)参考文献 (10)后记(致谢) (11)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石买波内容摘要:金庸武侠小说拥有广泛的读者,主要是“积极入世”、“为国为民”、“仁者无敌”、“以人为本”、“重义轻利”、“舍身取义”、“忠”、“孝”、“悌”等儒家思想和反对封建礼教的观点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金庸射雕英雄传儒家思想上世纪50年代,金庸先生以一部《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一个武侠的神话也由此开始。
随后,《雪山飞狐》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1957年《射雕英雄传》面世,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宗师地位。
本世纪以来,影视界掀起了一股“金庸热”,《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雪山飞狐》、《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碧血剑》等新旧版本层出不穷,争相上演,《射雕英雄传》更是多达五个版本。
金庸小说被奉为武侠小说的经典,正如古人所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我认为应该是:“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
”影响何其深,流传何其广也。
金庸的小说读者群之众,在中国来说,古今罕见,上到名人政要,如邓小平,蒋经国,下到平民百姓,提起金庸的小说,人人都能说出个头头道道来。
金庸的小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拥有如此广泛的读者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在金庸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自西汉开始人们都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人生观,希望整个社会都在和平稳定的情况下发展。
所谓三纲五常说到底也是为了稳固统治者的地位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性。
金庸小说论文

浅谈金庸小说的“武”不可否认金庸小说是我国武侠小说创作中几近不可逾越的里程碑,而今,有关金庸小说的种种现象确实是值得人们注意玩味的。
作为武侠小说,它必须写出侠士们在实现自己行侠仗义、救民济世的抱负时,如何施展和依靠他们那些超常的奇异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武功”。
小说中把“武功”描写的神奇独到,无疑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而这正是武侠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的独特之处,也是作者大有作为的艺术天地。
在描写“武功”方面,金庸无疑是一位大师。
他花了很大力气来描写武功打斗,而且写得精彩纷呈,变化万千。
最主要的是笔下无数比武较量,却没有一次给人以重复、雷同之感。
武功描写的成功,也是金庸小说之所以迷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庸写武的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一点也不会武功,而是以文人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
正是因为他不懂武术,就敢于参照前人经验和典籍,施展神奇的艺术想象来自行创造。
他笔下的武功通常很令人咂舌。
例如威猛无比的“降龙十八掌”,使萧峰一个人可以震撼大军;黑风双煞练得“九阴白骨爪”,居然能让手臂突然伸长,手指插进对方的头颅;段誉甚至可以把别人练得内气吸取到自己身上,至于暗器、轻功,更是应有尽有,神乎其神。
金庸笔下的打斗所以这样神异丰富、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把描写当做是一种艺术创造,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想象的才能。
文学艺术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武侠小说尤其如此。
金庸小说正可以说是成功的驰骋想象,运用各式各样的丰富的生活可能性去描写武功和创造人物,使小说中的武功达到了新的境界。
在看小说时我们不难发现金庸小说,脱离了单纯的打打杀杀,而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例如作者在为“降龙十八掌”取名字“亢龙有悔”“潜龙勿用”“飞龙在天”“见龙在田”“龙战于野”等等,都是从《易经》中借用过来的;“般若掌”的名字源于佛经。
有的可以根据那名字,把大致的动作想象出来,例如“庖丁解牛掌”。
可以说金庸把过去武侠小说里的粗俗的武打描写高雅化、文人化了。
在金庸这里,琴、棋、书、画、诗、文、歌、舞、乃至渔、樵、耕、读,都被融进了武功技击,于是武功描写的途径变得无限广阔,手法变得无限丰富,笔墨变得耐人寻味,成为读者的一种审美享受。
金庸武侠小说赏析结课论文 —论《射雕英雄传》之 郭靖 PDF

金庸武侠小说赏析结课论文—论《射雕英雄传》之郭靖 PDF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儿女情长的张无忌、豪迈洒脱的乔峰、狂狷真性的杨过……诸多脍炙人口的武侠人物为中国文学画廊增光添彩。
就金庸武侠小说的总体创作逻辑而言,“武侠”与“高手”这两个因子在主人公形象塑造中总“须臾不可离”,换言之,主人公必同时兼具精湛武艺与高尚德行,技艺性的“武”与品德性的“侠”血肉相连。
金庸笔下多数主人公皆以阴差阳错的离奇遭遇进窥上乘武学堂奥,如《天龙八部》里的段誉、虚竹,《连城诀》里的狄云,《侠客行》里的石破天,这些耳熟能详的武侠人物皆有一共性——天纵英才,即:试追溯其父母便知这些武功高手具备优越的武术基因,他们虽在为人处世上有时显得比“庸人”呆笨些,但习武却是轻车熟路,与“庸人”二字八竿子打不着。
由前文提及的金庸“武侠”创作逻辑出发,“庸人”郭靖作为《射雕英雄传》的主人公也经历了一番苦难曲折登上了武学巅峰,除暴安良,终成一代武侠高手。
通常而言,没有武艺天分的“庸人”即使迈入武学艺术门槛,也很难习得顶尖武艺,内外功难以至臻至强。
就习武天赋相比,《射雕英雄传》里的“傻小子”郭靖与上述诸人相形见绌,其父郭啸天颇自豪的“家传戟法”甚至无法对抗段天德这类小喽罗们围攻,其母李萍更毫无武艺可言。
武术行家洪七公在给郭靖传授其独门绝技“降龙十八掌”时,对郭靖那不开窍脑袋也无可奈何:“洪七公白眼道:可不是么?那还用说?你满头大汗地练了这么久,原来连这点粗浅道理还刚想通。
可真笨得到了姥姥家。
”“笨得到了姥姥家”的郭靖自知愚笨,然仍以其韧如蒲苇、坚如磐石的意志反复练习:“郭靖茫然不解,只是将他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以备日后慢慢思索。
他学武的法门,向来便是‘人家练一朝,我就练十天’。
当下专心致志的只是练习掌法。
练到手掌边缘已红肿得十分厉害,他却毫不松懈地苦练。
”郭靖肯专注下笨功夫,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超越受天资所限的武艺,可谓“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论文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神雕侠侣的情与爱学院:四海书院学系: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名称: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1月15 日神雕侠侣的情与爱[摘要]本文从儿女情长与个人性格方面,解析神雕侠侣的爱情观,对小龙女、杨过、王重阳、林朝英以及李莫愁的性格、爱情观作重点剖析,并总结金庸在这部小说的所体现的爱情观念、婚姻观以及人生观,相较于今日的观念,认为金庸小说的观念具有其浓厚的传统色彩与独特性。
[关键词]神雕侠侣、金庸、爱情观、杨过与小龙女绪论文献综述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生死以之痴千态——说金庸笔下的“情”》这本书的该章节中,论述了金庸小说的纯情爱情观念——不自私、为他人着想,认为金庸的爱情描写很细致而深刻。
在金庸的爱情描写中,都突出了英雄美人的浪漫爱情成分,都渗透着理想主义色彩,而纯洁的爱情本身,却因为这样的描写显得更加深刻、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使读者的感情得到净化。
吕映《问世间情为何物——金庸爱情主题文化解读》这篇论文论述了金庸爱情主题中的文化意义,提出金庸小说的爱情观都存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对于金庸的爱情观念作了细分:最理想的爱情(小龙女与杨过、郭靖与黄蓉)、最感人的爱情(仪林对令狐冲)、最无缘的爱情(林朝英与王重阳)、最不可理喻的爱情(岳灵珊与林平之)、最可怕的爱情(李莫愁对李展元)。
此外,论述了金庸对中国当今爱情、婚姻的认识。
参考原著以及这两篇文献的论述提出自己的见解。
研究框架阐述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等。
研究目标:从神雕侠侣了解金庸的爱情观研究内容:金庸小说对《神雕侠侣》此书的爱情描写章节目录第一章小龙女与杨过的爱情第二章王重阳与林朝英第三章情痴——李莫愁结论正文一、小龙女与杨过爱情一直是贯穿金庸小说的一大主题,作为神雕侠侣中的爱情描写主角——小龙女与杨过,更是深入每家每户的心中,不同版本的神雕侠侣翻拍更是突出了小龙女与杨过这两人的传奇性,从两人的相遇、相识、相知再到相恋,他们不顾他人的反对、不畏惧中国传统的礼教观念,毅然决然的在一起,上演了一段柏拉图式的传奇爱情,如同当代的“爱情天梯”那般的传奇,而这种坚持更是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金庸论文

我读金庸仍记得第一次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的影视作品,那是在我小学的时候,每天守在电视机前,为的就是看那精彩绝伦的武打戏和感受那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有时候我觉得与其说琼瑶的爱情故事动人,倒不如说金庸的小说与其相比起来更加有“味道”,更能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他的小说不仅仅只论儿女情长,更妙的是他在小说中将“侠义”与“爱情”的完美结合更能打动我们的心灵。
震撼在金庸的众多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倚天屠龙记》。
它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曲,以张无忌“寻父”和“救父”为主线,以围攻光明顶,救难万安寺和屠狮大会为主要环节,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的人性。
在小说中,张无忌掉下了悬崖但也因祸得福练就了绝世武功——九阳神功,也因此治好了自己玄冥神掌的寒毒。
后来张无忌遇到了小昭并在小昭的帮助下练就的乾坤大挪移,接着又因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而当上了明教的教主。
从此,张无忌开始以一个神功高盖世的大侠身份走入我们的视野中。
这部小说的女一号——赵敏,深深吸引着我。
“年轻公子,身穿宝蓝绸衫,轻摇折扇,掩不住一副雍容华贵之气。
只见他相貌俊美异常,双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折扇白玉为柄,握着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无分别“。
这段对赵敏的出场描写,寥寥数字却向我们呈现出了一个英姿飒爽,丰神俊秀的奇女子形象。
既然说了赵敏那就不能少了女二号——周芷若这个人,我觉得张无忌最后之所以能和赵敏喜结良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拜她所赐。
周芷若天性善良,温柔可爱,文静细心,是个十足的美女。
但是她的命运却被两个人所改变。
一个是张三丰不应该把它送到峨眉山去和不食人间烟火、顽固不化,冰冷绝情的灭绝师太学习武功,后来她有遇到和爱上了优柔寡断的张无忌。
这份爱和无法背叛的师门成了她人生的最大矛盾。
为了调节这种矛盾,她不惜埋葬自己的善良,一步步让自己变得凶狠毒辣。
但是她的狠毒并不是她的本性,而是被她的师父,被恋人,被情敌所逼的。
师父曾逼她发下重誓:”小女子周芷若多天发誓,日后我若对魔教教主张无忌这淫徒心存爱慕,倘若和她竭诚夫妇,我亲生父母是在地下,尸骨不得安稳,我师父灭绝师太毕成厉鬼,另我一生日夜不安,我若和他生下儿女,男子代代为奴,女子世世为唱。
金庸小说论文

金庸小说论文浅析金庸小说人物描写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
其文化品位,凭直觉,感到它是一种高品位的东西。
它能够产生文学理论中所讲的几大功能:认识、教育、审美、娱乐。
那是一种与读经典名著同样的甚至更高的感受,它给人美、给人净化、给人力量。
但是,作为武侠小说,又给人一种通俗易懂的感觉,总的来说,金庸的小说就是雅俗共赏。
金庸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更是妙笔生花,各具特色,在此就对金庸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金庸小说人物、得体、个性鲜明、返璞归真金庸小说总共十五部,里面的人物更是不计其数。
但是,金老对每个人物的描写,都恰当得体,个性鲜明,让我们即使看过那么多他的小说也不会把里面的人混肴,同时在突出个性的同时又返璞归真,让我们觉得那个人确实就应该像金老写的那样。
而不是金老故意去刻画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曾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尽了人生百态,而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无一不是金庸自身各个阶段的思想反映,纵观金庸小说的武侠人物,它又是金庸成思想变化的历程展现。
1955年,30岁的金庸以一部《书剑恩仇录》涉足武林,随后《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飞狐外传》也冲出江湖。
下面就一些实例来浅析一下金庸小说中人物的描写。
《天龙八部》作为金老的经典之作,相信大家都看过,其中的人物更是各有特色,形象鲜明。
萧峰,也就是一开始的侨帮主,相信会是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一个,很多人都把他作为大英雄来看,但是当我们看完全本小说的时候,又会不自觉的为这位大英雄而感到惋惜,凄惨的命运,曲折的身世,让这位英雄何去何从。
虽然一直是一个英雄的角色,但是他的命运却是最差的,从幼年没有父母,跟随养父养母(尽管他自己并不知道之前),最后真相大白,养父养母被杀,而且是其父亲萧远山杀的,又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与后面他身份契丹人,却是在中原长大一样,究竟要想着哪一方一样让他纠结。
再谈到自身感情问题,美丽的阿朱,就因为救她爹,死在了乔峰的手里,打破了他们那牧马放羊的梦想,之后阿紫苦苦追随,却是丝毫打动不了乔帮主的心,只是把她当成妹妹一样看待。
金庸武侠小说论文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类083班 ********* 李宁《射雕英雄传》之郭靖人物塑造《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是“射雕三部曲”之一,从 1957年至1959年连载于香港《商报》。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中期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它的发表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
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
很多人都是因为这部小说而成为“金庸迷”的。
1980年广州《武林》杂志首次连载了《射雕英雄传》,金庸武侠小说首次正式进入大陆。
影响巨大。
1983年,黄日华、翁美龄主演的同名香港电视剧上演,《射雕英雄传》更是深入新一代的读者的心。
毫不夸张地说,大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铁血丹心》、《华山论剑》、《满江红》的旋律,是他们少年成长过程中无法抹杀的记忆。
作为金庸武侠的优秀作品,小说《射雕英雄传》可以说的东西很多。
民族冲突、民族主义、英雄主义,侠义、爱情、武功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
特别塑造了一系列的经典人物形象。
而郭靖是个极成功的人物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
人格:郭靖是个出身农家的朴实少年,而且生性愚钝,说话木钠,跟袁承志差得远了。
他甚至肤色黑黝,面貌平凡,绝对谈不上俏俊。
郭靖写得成功,是因为他的性格清楚稳定,他似乎是正统道德观念及传统侠义精神的化身,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发自自然内心,读者或者不同意他的看法做法,但绝不会不明白他,或对他有所怀疑,“郭靖”这个人物的真实感,大部分来自他朴实而真诚这种特质。
郭靖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武功犹在其次,他自小人生目标便十分明确:做个好男儿。
为父亲报仇。
“报仇”这个观念,在现代现实社会当然不容许,但在武侠小说的幻想世界来说,却是基本的道德责任。
在看武侠小说时,我认为不应以现实眼光看“报仇”,而是要从象征的观点看,把“报仇”了解为世俗社会指定的道德责任及权利。
郭靖“报父仇”的目标,根本就是“做个好男儿”,履行社会义务的一部分。
金庸小说论文

金庸小说研究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
其作品均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所以充满了历史意识。
本文对金庸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为三类,继而渐次论及其历史演进观念中的革除暴政、反侵略思想和宗教、民族融合思想。
关键词:金庸小说历史意识现代意识读金庸的许多作品,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经验:拿起来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看完,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欲罢不能的地步。
他的小说没有看了头就知道尾的毛病。
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层层递进,变幻莫测,犹如精神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
金庸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创作的15部小说,就情节设计而言,没有多少雷同的地方。
这同样非常难能可贵。
和世上其他人一样,金庸一生中做过无数选择。
他当初立志外交,后来办报,写社评和小说。
曾经接受过国际上许多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荣誉头衔,但晚年最重要的职务之一,却是接受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之聘,并准备招收历史学的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是隋唐史和中西交通史。
小说当然不等同历史,但是小说家自有自己的历史意识,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讲史演义”文学传统的语境中。
一、武侠演史今之论说金庸者,多谈其继承侠义小说传统的一面,而很少有人谈到他同时也继承了中国讲史演义的深厚传统。
这是一个研究视野上的阙失。
作为民间话语的侠义小说,一向重视演“义”,即使以包公案为核心的《三侠五义》也如是。
但因武侠“快意恩仇”的思维方式和“自我了断”的社会行为,已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难以表现现实社会的种种恩怨是非,必然会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这也决定了金庸小说里充满了历史意识。
事实上,在和池田大作的对谈中,金庸不但大谈他对《三国演义》、《水游传》的持续阅读,而且谈到了对西洋“讲史演义”如《萨克逊劫后英雄略》、《布鲁达库英雄传》、《侠隐记》及《基度山恩仇记》等的浓厚兴趣。
在金庸小说里也不难找到这些小说的意象、间架或者人物叙事的变异。
论文《金庸小说中武林秘籍与中国文化传承》

金庸小说中武林秘籍与中国文化传承金庸,我们并不陌生,出生于1924年3月10日。
原名是查良镛,我们认识的金庸只是武侠小说的金庸,同时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并肩负着香港最高荣誉衔“大紫金勋章的获得者。
我列举他十四部脍炙人口,亦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作品:《雪上飞狐》、《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飞狐外传》、《连城诀》、《白马啸西风》、《鹿鼎记》、《鸳鸯刀》、《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倚天屠龙记》、《侠客行》、《笑傲江湖》。
这都是他经典的著作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它们的上映,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眼球!成为了长辈们给小辈们讲述的故事,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梦想着成为人们心中的侠士:锄强扶弱、打抱不平....... 九阴真经、九阴白骨爪、乾坤大挪移、辟邪剑谱、降龙十八掌、孤独九剑、九阳神功、易筋经、葵花宝典、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太多太多的神奇武功,让金庸老先生给写活了,记得小时候看过武侠电视剧之后我就会拿着一把木棍当做宝剑,站在石头上往下跳感觉我就是电视剧里面的人物,会好几种失传的武功。
其实中国古时候的武功是在不断的拼杀中得到的经验从而不断的改善不断的进步、最终应该是进化到如今所说的“中国武术”。
轻功,一个很玄妙的名词,它会把你的重量描述的很轻,好像会飞。
其实不然,我看过一个报道说:轻功,确实有这门武术,但绝非金庸先生写的那样在丛林间飞来飞去,只是跳的比正常高、从而以极快的速度躲避开障碍或是暗器之类的东西。
金钟罩铁布衫,一门可以说是刀枪不入的神功。
这门武功说白了应该就算是硬气功,那原理就是经过不断的锻炼把神经和肌肉紧绷防止受伤的一种硬功。
可能真象人们说的那样“要想学会打架,先要学会挨打。
”这个道理吧!绝世武功暂且说到这里,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金庸先生为什么能写出来这么好的武侠小说呢?是不是纯编还是深有感触?是真人真事儿还是梦回唐朝?我自己认为他并不是单纯的靠想象,他是24年出生,那么也不能是深有体会,人物都是假的应该不是真人真事儿,更不可能是梦回唐朝。
金庸小说——集大成者论文

中国当代小说欣赏金庸小说——集大成者正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整整十四部金庸的小说几乎每部都有我熟悉的身影,在带给并不是很熟悉金庸的我无与伦比的震撼的同时,也凸显出金庸小说的强大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金庸小说是当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又在传统上有所超越,既有武侠小说的通性,又有其在表达、构思上的独特性,可以说是集百家之所长,如果要在古代武林中给他一个定位,无疑就是武林盟主啊。
下面,我将从各方面把我了解到的属于金庸小说的传统、超越和独特浅谈一番。
首先,当代武侠小说的传统不可丢,这也是现在常说的武侠精神的雏形。
从武侠二字分析:武侠分为武和侠,在武功方面,金庸很好地吸收了还珠楼主、白羽等发明创造的武学招式和内功心法等传统的,又为广大读者所接受的内容;在侠义方面,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从《射雕英雄传》中正气凌然的郭靖到《鹿鼎记》中机智、反武侠的韦小宝的传奇式蜕变,可以窥见其在传统侠义精神方面的继承是从清晰、强烈到对其的超越、独特。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不愧为博学的大才子,除了继承创作武侠小说的前辈们的知识外,还融合了不少我国的古代文化传统,比如《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所传,郭靖所学的“降龙十八掌”招式口诀便是取自于《易经》一书,类似的还有“九阴真经”。
这些或是取其含义,或是取其名头的继承方式,有虚有实,有真有假,给人不得不信服的感觉,可谓是典型的在传统中超越。
传统是基础,继承传统容易,超越传统就不是一件说有就有的事了。
要说金庸小说的超越,就得谈到金庸小说中极为经典且极具影响力的《射雕英雄传》。
挟著史诗般大格局、大气魄的《射雕英雄传》一出现,即一跃而登武侠小说的顶峰。
《射雕》是以南宋末年天下大乱为历史背景,描写长春子丘处机为保全忠良义士遗孤郭靖、杨康(暗喻「靖康之耻」,玄妙可见一斑),而与江南七怪打赌传艺所引发的一连串可歌可泣的故事。
金庸布局绝妙,以种种阴错阳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随母远居大漠,刻苦自励,始终不忘家恨国仇;而杨康则随母进入金国赵王府,认贼作父,安享荣华富贵——这分明是脱胎自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戏剧架构,却更具出奇的变化与发展。
金庸武侠小说赏析结课论文 —论《射雕英雄传》之 郭靖

金庸武侠小说赏析结课论文—论《射雕英雄传》之郭靖金庸,全球华人界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他凭借自身广博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底蕴和文学创作功底,曾写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将众多读者带入一个亦真亦幻的武侠小说世界。
他善于刻画人物,人物比较立体和丰满,细部更是完整可感,创造的经典人物也更多。
善于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
他的武侠小说着力于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注意开掘更深层次的内心世界。
因此,他笔下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就是典型的侠之大者,公道仗义,为国为民的英雄式人物。
郭靖是金庸小说中最出名的人物,他是一个尚未出生起名字里就铭刻着国耻,整个家庭又经历了灭顶之灾的孩子,背负着国仇家恨,从小在蒙古包长大,四岁才会说话的蠢小子,浓眉大眼,天性淳朴善良,加上勇敢过人、义无反顾的品德,深得成吉思汗的器重,建功立业,成绩斐然,被封为“金刀驸马”。
后来他察觉成吉思汗并吞大宋的野心,终于反目成仇,同时解除了与华筝公主的婚约。
而且还和古灵精怪至于极点的黄蓉,一见钟情,金庸刻意安排,简直已到了极点。
开始的郭靖几乎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忠厚老实的傻小子,可最后竟成为一代大侠。
而侠,指的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江湖人士,他们没有官位,却心系百姓苍生,不求高官厚禄,只求问心无愧。
郭靖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侠”,因为与令狐冲、杨过、张无忌、袁承志等人以遁世隐居等方式进行消极逃避明哲保身相比,只有他在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中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达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境界,而那些人,充其量只能称为“游侠”。
他们先天的优越条件并没有让他们成长为大侠,因为他们没有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天悯人之心,性格决定了命运,与郭靖这样的民族脊梁相比,他们不算什么。
在金庸笔下,只有乔峰才能和郭靖相比,两个人有着极其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身世。
郭靖是在蒙古长大的汉人,草原给了他广阔的胸怀;而乔峰则是由汉人养大的契丹人,南朝汉人文化深深的影响了他,有时候思想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金庸武侠小说论文

《倚天屠龙记》简析----论小说中的侠与情《倚天屠龙记》作为金庸小说的经典之作,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它和《天龙八部》是我永远喜欢的小说,,金庸不但善写各种侠,更是善写各种情,不论是《天龙八部》还是《倚天屠龙记》,都是情与侠柔和在一起。
金庸笔下的侠,在我眼中永远是萧峰最大。
可是我还是对最喜欢张无忌身上的侠,萧峰的侠体现在义薄云天,为国为民,这种大侠趋近完美,对于现实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能把这种侠留在心中欣赏和尊敬。
可是张无忌的侠却不同,他的侠没有这么伟大,用为国为民来形容他在我看来是有点夸大的,因为整部小说看来,他并不是像萧峰那样有着博大思想的人,在情面前他可以舍大取小,放弃了明教教主甚至是整个江山去过一种为小女子画眉的生活。
他身上我觉得更接近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因为真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过着权力笼罩下的日子,或许他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才是大多数人家向往的生活。
张无忌的侠虽然不能和萧峰对比,他有很多侠义的地方,重情重义,以德报怨,性地善良,用佛侠来说他在好不过,在他眼中化干戈为玉帛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张无忌即使面对差点要了自己命的玄冥二老也没有下杀手,还对张敏说他那时虽然被玄冥二老打了,几乎丧命,但是这个仇自己又为什么要报呢,仇仇杀杀又什么时候能结束,这就是佛的表现,我看他与少林的那些高僧相比,不禁武功更胜一筹,就连佛心他也胜一筹,少林还曾今要铲除明教,不会想到化干戈,而张无忌连自己的仇人都能放过,这不是佛侠?我看来他和神雕里的周伯通倒有几分相似。
和郭靖大侠比又有很多不同,比如郭靖学武是为父报仇,张无忌面对逼死自己父母亲的各大门派也能以化干戈为玉帛为出发点,这就是两人的区别。
张无忌在整部小说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人,在糊里糊涂当了明教教主后,似乎运气就和他好上了,高深的武学越学越多,起初我觉得他也是要趋近完美了,周围的女子也是成群,用这些美女来衬托她起初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权力之大也是自然不在话下,偌大的一个明教都要听他的号令,他算是一时风流人物了,可是他心太软,这种侠永远成不了大侠,没有远大的胸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类083班 ********* 李宁
《射雕英雄传》之郭靖人物塑造
《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是“射雕三部曲”之一,从 1957年至1959年连载于香港《商报》。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中期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它的发表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
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
很多人都是因为这部小说而成为“金庸迷”的。
1980年广州《武林》杂志首次连载了《射雕英雄传》,金庸武侠小说首次正式进入大陆。
影响巨大。
1983年,黄日华、翁美龄主演的同名香港电视剧上演,《射雕英雄传》更是深入新一代的读者的心。
毫不夸张地说,大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铁血丹心》、《华山论剑》、《满江红》的旋律,是他们少年成长过程中无法抹杀的记忆。
作为金庸武侠的优秀作品,小说《射雕英雄传》可以说的东西很多。
民族冲突、民族主义、英雄主义,侠义、爱情、武功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
特别塑造了一系列的经典人物形象。
而郭靖是个极成功的人物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
人格:
郭靖是个出身农家的朴实少年,而且生性愚钝,说话木钠,跟袁承志差得远了。
他甚至肤色黑黝,面貌平凡,绝对谈不上俏俊。
郭靖写得成功,是因为他的性格清楚稳定,他似乎是正统道德观念及传统侠义精神的化身,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发自自然内心,读者或者不同意他的看法做法,但绝不会不明白他,或对他有所怀疑,“郭靖”这个人物的真实感,大部分来自他朴实而真诚这种特质。
郭靖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武功犹在其次,他自小人生目标便十分明确:做个好男儿。
为父亲报仇。
“报仇”这个观念,在现代现实社会当然不容许,但在武侠小说的幻想世界来说,却是基本的道德责任。
在看武侠小说时,我认为不应以现实眼光看“报仇”,而是要从象征的观点看,把“报仇”了解为世俗社会指定的道德责任及权利。
郭靖“报父仇”的目标,根本就是“做个好男儿”,履行社会义务的一部分。
郭靖的道德观念不是从高深理论所得来的,而是基于一些十分平常的信念,例如尊长的吩咐必须遵从,答应了人的事一定要做。
对朋友要忠心,不能贪生怕死。
不可欺骗人。
不可贪人钱财等等。
“为国为民”,就是从这些简单平常道德观念而来的理想,没有什么难懂之处。
郭靖的不平凡,在于他由始至终毫无犹豫地忠于自己从小培养成的道德信念。
道德观:
聪明人在道德问题上往往摇摆不定,愚钝的人反而坚定而意念明确,郭靖生性愚钝,他在道德抉择上也异常清楚,这是符合实情的。
他在华筝公主与黄蓉之间,选择了跟华筝成亲而舍弃黄蓉,黄蓉凄然问他原因,他就是说:“我是个蠢人,什么事理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答允过的话,决不能反悔。
可是我也不打诳,不管怎样,我心中只有你。
”郭靖没有陈家洛的优柔寡断,也没有袁承志的自以为是,他的笨拙反而是他令人信任敬重的根由。
郭靖比陈家洛、袁承志两个人物更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一段发展及成熟的过程,小郭靖蕴涵成熟的郭靖,他的个性及道德伦理基础也始终不
移,但是他透过经历,从被动变为主动,他的道德价值也由外来的规戒演变成他自己的处世原则。
后来,在《神雕侠侣》中,中年的郭靖在忽必烈帐中凛然谈说“大义灭亲”、郭芙砍断了杨过的手臂,他便决意砍断爱女一臂赎罪,根本是同一个原则的体现。
爱情观:
对于爱情,他有他的看法,他在华筝及黄蓉之间的抉择,就是一个精彩的例子。
郭靖出于一种道义和责任,对华筝说:“若是她平安无恙,我定然北归。
若是你不嫌弃我,仍然要我,我就跟你成亲,决无反悔。
”这表现了自己对黄蓉的爱,但也未尝不是对华筝的侮辱。
他开始时是想,尊长为我规定了的事必然是对的,所以我必须娶华筝;但是按照父亲的遗命,我要跟杨康好,而按照杨伯父的遗命,我得娶穆念慈为妻;这些事显然是不能做的,那么尊长为我规定的事便不是一定对的了,但是他随着想到“答应了人的事决不能反悔”,他就毫无疑问了,他答应了娶华筝,他一定要实践诺言,这个例子是个清楚的转折点,郭靖由服从尊长的被动道德层次,进展到自己承担自己言行的后果的主动层次。
他在“尊长规定”与自己内心感情倾向两个准绳之间,他选择了内心感情倾向,他不肯为“别人的几句话”而跟黄蓉分开;但在自己的感情倾向与道义责任之间,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道义责任。
价值观:
陈家洛及袁承志都属“天降大任”的少年领袖,郭靖则不是,他的政治醒觉,跟他的武功一样,全是经他努力,一点一滴积聚至充盈处,终于水到渠成,起初,他最大的责任不过是为父亲报仇,为七位师父争面子,好好打赢杨康;但是随着经历与见识的增长,他渐渐体会到正邪之间的斗争。
国家大事及民间疾苦需要有人承担解救。
渐渐,报仇及争天下第一名衔这些私事变为次要,在岳飞的遗书之中,他陡然发现到自己的真正抱负和理想。
郭靖在意外情形之下领导了蒙古人抗金战事,经过这番经历,随后又经过极艰难的考验反省,郭靖不再是“傻小子”,他终于确立了“为国为民”为终生目标,他的领袖地位是主动承担的。
郭靖不是没有缺点的。
问题是郭靖做人宗旨太贯彻。
太一成不变了。
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是应有不同处事规戒的,年轻时应严于律己、但到了处于权威地位,则需要培养智慧,慎于律人。
郭靖是人,他是有缺点的,这无损于这个人物的成功,反而令他更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郭靖这个人物能够写得成功,起码有一半是因为有黄蓉的烘托,没有黄蓉的活泼古怪,郭靖的愚钝必然沉闷之极;不是黄蓉,郭靖的经历不可能这样新奇有趣,黄蓉是小妖女,郭靖是大好人,黄蓉听郭靖的话,但是没有黄蓉,这个大好人许多事情都解决不了、弄不明白。
最重要的是,是黄蓉这小妖女使他能做大好人的。
他没有哄洪七公教他武功,是黄蓉哄他;他可以只顾悲痛,不去想是谁在桃花岛杀了他五位恩师,黄蓉自己会为自己及父亲雪冤,然后仍对他好;他可以顾全恩义确定娶华筝的诺言,黄蓉不管什么婚姻之约,继续跟他一起,若非黄蓉道德观念随和,事事以他为重,郭靖的坚守原则就没有那么易办。
英雄形象:
对于成吉思汗来说,拓展疆土,不断地征服,统一中国,建功立业,是其心中英雄的梦想。
尽管他也说过,让老百姓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饭吃,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善良的愿望罢了。
爱民总是有所指称的范围。
否则,他就不会有屠城的举动。
郭靖是平民英雄的代表,他认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在这里与英雄是等义。
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永远是人民,而不是自己。
所以,他没有过多的心计。
因为,他想到的始终是别人。
所谓的“仁者无敌”,郭靖是也。
郭靖之所以成为人皆称道的大侠,就是因为他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果敢放弃个人恩怨,能牺牲小我,成就他人。
对郭靖的刻画在射雕中还只是画龙,而神雕中的描写可谓点睛。
他不但带领自己的全家守城卫国,还联合自己的朋友一同舍身忘死;他不但统筹全局,而且身先士卒;他不但对国家尽忠尽责,而且从不贪功霸位。
他友情有意,对人一片真诚。
对自己发小兄弟,他也能在民族大义和儿女情长间做到平衡。
这样一位十全十美的大侠形象被金庸先生刻画的淋漓尽致。
他太完美了,也太平凡了。
所以这种理想的侠义之士也只能存在与书本之中。
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效果来说,给予郭靖英雄的认同比成吉思汗更多。
这只能说,郭靖更倾向于中国传统的英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