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分水岭梗死:从分型到临床诊治,都在这里了丨温故知新
脑分水岭梗塞图示护理课件
长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定期随访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监测患者的 病情变化和康复进展。
自我管理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包括饮食 调整、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
长期护理
对于需要长期护理的患者,提供相 应的护理服务和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梗塞部位可分为前分水岭梗 塞、后分水岭梗塞和侧分水岭梗 塞。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 脑分水岭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
病理机制
脑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流动力 学异常,使脑组织处于低灌注状态, 易形成血栓,引发脑分水岭梗塞。
临床表现与诊断
功能恢复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 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确保康复效果。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改善
预后评估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预后评估,了解梗 塞程度、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 度。
生活质量改善
通过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进行下肢主动运动,定期按摩下肢 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褥疮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按摩受 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
心理支持与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脑分水岭梗塞图示 护理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脑分水岭梗塞概述 • 脑分水岭梗塞的护理 • 脑分水岭梗塞的图示解析 • 脑分水岭梗塞的预防与控制 • 脑分水岭梗塞的康复与预后
分水岭梗死
分水岭梗死
?
分水岭梗死(Watershed Infarct):分水岭是一地质学上的名词,指的是两条供水水系间的供水相对缺乏区域。
医学上指的是两条或两条以上脑血管供血系统的交叉区域,由于这一区域的供血单一,侧支循环不丰富,因此,一但某一供血系统发生病变,其该区易发生脑梗死,这种梗死称为分水岭梗死。
分水岭梗死分为皮层型和皮质下型,在CT和MRI上,其影像学改变因其梗死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
1、皮层型: 若为大脑前、中或中、后间的梗死,影像学表现为基底朝外,尖朝脑室的楔形低密度灶;若大脑前、中、后的分水岭区梗死,其表现为C形分布的低密度区。
2、皮层下型:表现为条束状低密度灶。
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表现因梗死的部位而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大脑中、后动脉间的皮层型梗死,可有感觉、体像、结构性运用及观念性运用障碍,如累及角回,可出现命名障碍。
另外如累及颞叶,可出现精神、记忆(包括空间和时间记忆障碍)等。
总之,发生分水岭梗死后的不同表现是因损害了相应的功能区,临床上常根据这些表现来推断其梗死的血管。
脑梗塞分水岭脑梗死高血压
生活方式干预方面, 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低盐低脂 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
康复治疗方面,需要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 划,包括肢体功能训 练、语言康复、认知 康复等
THANKS
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和医学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脑部CT 、MRI和血管造影等。
治疗
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溶栓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来 改善脑部供血。
02
分水岭脑梗死概述
定义和病因
《脑梗塞分水岭脑梗死高血压》
2023-10-26
目 录
• 脑梗塞概述 • 分水岭脑梗死概述 • 高血压概述 • 脑梗塞分水岭脑梗死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01
脑梗塞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脑梗塞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也称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大脑 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
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手脚麻木、失语、晕倒 、意识不清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定义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是指发生在脑内两条主要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脑梗 死,多见于老年人,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为主 要表现。
病因
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微栓塞。 在血流动力学异常方面,主要是由于血压波动、血流速 度改变和血流方向改变等原因,导致血管远端处于低灌 注状态,引起分水岭脑梗死。在微栓塞方面,主要是由 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心源性栓子等原因,导致微 栓塞形成,引起分水岭脑梗死。此外,颈动脉狭窄、高 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慢性损害疾病也是分水 岭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脑分水岭梗死分类、解剖分型、病因、发病机制及皮质前型脑和下型脑分水岭梗死临床表现
脑分水岭梗死分类、解剖分型、病因、发病机制及皮质前型脑和下型脑分水岭梗死临床表现分水岭脑梗死称为脑分水岭梗死/边缘带脑梗死,是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脑梗死。
A显示1.大脑前动脉供血区,2.大脑中动脉供血区,3.大脑后动脉供血区。
图B显示脑内分水岭区(箭头)及分水岭脑梗死(黑色椭圆)脑分水岭梗死分类根据脑内血液循环分布特点,脑分水岭梗死总体上分为皮质型和皮质下型两大类。
皮质型脑分水岭梗死又可进一步分为皮质前型脑分水岭梗死、皮质后型脑分水岭梗死以及皮质上型脑分水岭梗死。
进一步分为皮质下前型、皮质下后型、皮质下侧型、皮质下上型以及皮质下下型脑分水岭梗死。
脑分水岭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体循环低血压。
脑循环在体循环中位置最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敏感;脑分水岭区侧支循环不丰富,容易受体循环或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而发生缺血性坏死,即脑分水岭梗死(图5)。
16岁男性,既往体健。
咳嗽2周发热4天入院,住院期间因呼吸衰竭及肺出血导致低灌注及血容量下降,DWI及FLAIR示双侧分水岭区急性梗死灶。
具体包括心脏骤停、休克、严重脱水、降压药过量、直立性低血压发作、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外科手术、降压药过量、麻醉药过量、低氧血症等。
体循环低血压引起的脑分水岭梗死通常表现为双侧的脑分水岭梗死,多表现为双侧皮质后型脑分水岭梗死,也可见皮质前型和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还可见小脑分水岭梗死。
心脏手术后缺血性卒中常见类型是脑分水岭梗死。
双侧皮质后型脑分水岭梗死脑主要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可导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多数病变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部。
当狭窄达正常管腔50%以上时,血管远端的压力受到影响。
在此基础上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栓子脱落及不健全的侧支循环时容易导致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生。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分水岭梗死,多为一侧性。
在严重的颈内动脉疾病中,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生率为19%-64%。
单侧脑分水岭梗死MRI皮质下型脑分水岭梗死主要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皮质下型脑分水岭梗死是颈内动脉疾病标志。
分水岭区脑梗死讲课PPT课件
家庭康复: 指导家属进 行家庭康复 训练,提高 患者生活质 量和康复效
果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分水岭区脑梗死病例分享与讨论
06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 信息:年 龄、性别Fra bibliotek 职业等辅助检查
脑部CT或 MRI:观 察脑部病 变情况
脑电图: 观察脑部 电活动情 况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 中凝血因 子、血脂 等指标
心电图: 观察心脏 电活动情 况
血管造影: 观察脑血 管情况
脑脊液检 查:观察 脑脊液中 细胞、蛋 白质等指 标
分水岭区脑梗死的治疗
04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总结:分水岭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经验,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抗凝、抗血小板、降压、降糖等药物 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开颅手术等 康复治疗:进行语言、运动、认知等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心理压力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病史:既 往病史、 家族史等
症状:头 痛、头晕、 肢体无力 等
诊断:CT、 MRI等影 像学检查 结果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等
预后:恢 复情况、 复发风险 等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病史、症状 等
预后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复发风险 等
分水岭梗死
其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患者,应 常规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必要时行数字减影 脑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判 定颅内外动脉有无斑块、狭窄或闭塞。 若有颅内外主要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应考 虑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扩容
脑分水岭梗死的预防:
1、皮质前型:占16.5%,ACA与MCA皮层支分水岭区梗塞, 单独皮质前型分水岭梗死很少见,大多与脑内分水岭梗死 并存。
病灶位于额—矢旁区域(矢状位),从侧脑室前角到额叶 皮质(横断位),呈带状或楔形。
上肢为主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舌瘫,可 有情感障碍、强握、局灶性癫痫。主侧半球病变可运动性 失语。
脑分水岭梗死的预防:
首先,尽量避免医源性因素造成的血压骤降, 血容量减少,如休克、严重脱水、手术相关性 低血压等; 对于长期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平稳、 缓慢降压,选择长效降压制剂,避免血压骤降 或血压明显波动; 对于脑卒中患者,脱水时应注意液体出入量, 并监测血压,避免血容量急剧下降。
动脉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以60岁以上居多。 常急性起病,一般无意识障碍。 可有血压降低和血容量不足的症状。 神经功能缺损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多数神经功能
缺损的程度较轻,可出现言语障碍,偏瘫、偏盲、偏身 感觉障碍,少数也可出现精神症状,智能障碍,小便失 禁,共济失调,TIA症状。
急性皮层型脑分水岭梗死的病理标本
亚急性皮层型脑分水岭梗死的病理标本
解剖
Old watershed infarct
ACA-MCA
中央前后回上1/4
3皮质上型:ACA/MCA/PCA皮质支分水岭区, 病灶位于额中回,中央前、后回上部,顶上小叶和 枕叶上部,呈“C”型。
脑分水岭梗死
皮质下下 型梗死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皮质前型:占16.5%,ACA与MCA
皮层支分水岭区梗塞,单独皮
质前型分水岭梗死很少见,大 多与脑内分水岭梗死并存。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2、皮质后型:占36.6%,此型最常 见。病灶楔型,从侧脑室后角到顶 枕皮质。 分为两亚型:
后上分水岭梗死:MCA与PCA皮质支 的边缘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体后端 扇形区。
DWI 串珠样(逐渐连线)高信号 皮质下上型
T2
圆点样(未连线)高信号 皮质下上型
皮质下外侧型脑分水岭区梗死
皮质下外侧型:豆纹动脉外侧支、Acha穿支与岛叶动脉之间的分水岭梗 塞,位于壳核外侧和脑岛之间,表现纯运动性轻偏瘫。
皮质下下型脑分水岭区梗死
皮质下下型:前后 脉络膜动脉交界区, 位于下丘脑、大脑 脚前部,靠近第三 脑室。表现为精神 抑郁,少数有轻偏 瘫及构音障碍。
后下分水岭梗死:ACA、MCA、PCA共
同供血的顶颞枕叶三角区,梗死位 于侧脑室三角部外缘。
表现为偏盲、皮质性感觉障碍,偏
瘫轻微,累及主侧角回可出现
Gerstmann综合征。
皮质上型脑分水岭区梗死
皮质上型: ACA/MCA/PCA皮质支 分水岭区,病灶位 于额中回,中央前、 后回上部,顶上小 叶和枕叶上部,呈 “C”型。
小脑分水岭区梗死
后循环分水岭梗死主要发生在小脑交界区,多在小脑上和小脑后下动 脉之间。
表现为轻度小脑性共济失调。
脑干分水岭区梗死
脑干的分水岭梗死常 见于脑桥背盖部和基
底部连接处的内侧区
可表现为意识障碍、 瞳孔缩小及双眼向病 灶对侧凝视等。
临床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病因、影像表现、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分型、案例分析及区分内、外分水岭要点总结
临床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病因、影像表现、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分型、案例分析及区分内、外分水岭要点总结分水岭梗死是发生在具有特征性位置的相邻血管供血区交界处的缺血性病变。
分水岭梗死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已知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脑血管疾病有关。
图1. 分水岭脑梗死血管供血区分布病因与发病机制1)体循环低血压:脑分水岭区距心脏最远,最易受体循环血压或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
通常表现为双侧分水岭脑梗死。
2)颈部/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是最常见原因,国外支持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
3)微栓子栓塞:皮质型分水岭梗死发生多与微栓子有关。
4)血液流变学异常。
5)栓子清除率下降:最近研究表明,脑血流动力学障碍(低灌注)和微栓子,两者协同导致了分水岭梗死的发生。
影像表现1)分水岭脑梗死的MRI 表现:梗死病灶在T1WI 呈低信号,T2WI、FLAIR、DWI 上均呈高信号。
2)分水岭脑梗死的CT 表现:梗死病灶在CT 平扫上表现为低密度影,CT 平扫在缺血性脑梗死具有局限性;CTP 上表现为低灌注。
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分型根据脑内血液循环分布特点,经典分类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脑分水岭梗死(图2)。
图2. 从左到右依此为:皮质型、皮质下型、混合型皮质型脑分水岭梗死:可进一步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前+ 后型脑分水岭梗死(图3)。
图3. 从左到右依此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前+ 后型皮质下型脑分水岭梗死:可进一步分为皮质下前型、皮质下后型、皮质下侧型、皮质下上型以及皮质下下型脑分水岭梗死(图4)。
图4. 从左到右依此为:皮质下前型、皮质下后型、皮质下侧型、皮质下上型、皮质下下型临床上经常运用简化后的分型:内分水岭梗死(皮质下型,IWSI)和外分水岭梗死(皮质型,CWSI)。
内分水岭梗死约占分水岭梗死约60%。
IWSI 的责任血管主要为豆纹-大脑中动脉、豆纹-大脑前动脉、大脑前-脉络膜动脉、大脑中-脉络膜前动脉等;CWSI 的责任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大脑后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等处。
分水岭梗死的分型
外分水岭(皮质型)梗死及内分水 岭(皮质下型)梗死
• 外分水岭(皮质型) 梗死
• 皮质前型:ACA-MCA 交界区
• 皮质后型:MCA-PCA 交界区
• 皮质上型:ACA-MCA 交界区
• 内分水岭(皮质下型) 梗死
• ACA-Heubner 回返动脉 交界区
• ACA-豆纹动脉交界区 • MCA-豆纹动脉交界区 • MCA-AChA交界区
脉络膜前动脉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
• 与 MCA 有关的分水岭梗死有四种:MCA 皮 层支向外与 ACA 皮层支交界;向内与豆纹 动脉交界,同时豆纹动脉可与 ACA 皮层支 交界,二者均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呈条 索状;MCA 与脉络膜前动脉(AChA)交界, 位于侧脑室体旁,沿尾状核体外侧呈条索 状前后走形。那么,问题来了,位于额中 回的 MCA-ACA 分水岭梗死跟位于尾状核体 外侧的 MCA-AChA 分水岭梗死如何区分?请 看下图
与 PCA 相关的梗死主要为皮质后型,位于 PCA 皮质支与 MCA 皮质支交界区,呈 楔形插入侧脑室后角。
对于分水岭梗死而言,由于软脑膜动脉代偿情况不同,以及个体血管分布差异,
导致其影像学表现各异。下图显示分水岭梗死受累区域概率分布等高线图:皮质 下型分水岭梗死主要集中于侧脑室旁(A 图),皮质型分水岭梗死则多呈楔形分
小脑前下动脉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ICA)
• AICA 起源于基底动脉,为三支小脑动脉中 最小的一支。自基底动脉发出后可分为 1 支、2 支或 3 支,主要供应小脑半球及绒球 小结叶,同时还供应小脑中脚及脑桥被盖 下部
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
分水岭脑梗死的分型
分水岭脑梗死的分型分水岭脑梗死相关分型、分类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主要是依据其发病部位来命名的,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动脉末稍交界区的脑梗死。
也就是发生在脑内大血管分布交界的区域的脑梗死,其临床病因,主要有颈内动脉狭窄,脑血流量减低,而侧支循环发育不良;或是低血压、心输出量减少等,或是因为凝血状态异常,形成微栓子而造成的。
这些情况下,脑血流量普遍减少,远端小血管灌注压减低,以致于形成大脑血管分布交界区的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10%,以60岁以上居多,无性别差异。
临床症状常呈卒中样发病,多无意识障碍。
影像上准确地区分和诊断分水岭脑梗死,可以反过来提示临床,寻找可能的病因,有针对性的施治。
这是诊断分水岭脑梗死的意义之所在。
分水岭脑梗死病灶部位与血管分布的对应关系分水岭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对分水岭脑梗死更为重视。
大家关注点多集中在发病机制和病因两方面。
针对影像学表现及分型: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是理想的目标。
如后面要讲到的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IWS)更多的是提示血液动力学异常。
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CWS)则提示侧支循环状态的好坏。
针对不同病类,分水岭脑梗死在溶栓、介入和抗凝等治疗方面,有何独特之处,目前临床尚缺少更多明确结论,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
分水岭脑梗死的分型根据其发生的部位,进行分型:皮质型(CWS),临床上也叫外分水岭脑梗死:是大脑前、中、后动脉皮层支远端之间的区域。
其责任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大脑后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等处。
皮质下型(IWS),临床上也叫内分水岭脑梗死,这一型略多,占所有分水岭脑梗死的60%:是侧脑室上方或沿侧脑室的白区,是MCA皮层支和深穿支之间或MCA和ACA浅穿支之间。
其责任血管主要为豆纹-大脑中动脉、豆纹-大脑前动脉、大脑前-脉络膜动脉、大脑中-脉络膜前动脉等。
分水岭梗塞的图示
目录
CONTENTS
• 分水岭梗塞的定义 • 分水岭梗塞的图示 • 分水岭梗塞的预防与治疗 • 分水岭梗塞的预后 • 分水岭梗塞的注意事项
01 分水岭梗塞的定义
CHAPTER
什么是分水岭梗塞
分水岭梗塞是指在脑部分水岭区, 即脑内大血管供血区的边缘带发
生的缺血性损害。
分水岭梗塞通常发生在脑部大血 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下,导致血 流动力学障碍,使脑组织得不到
况。
轻度脑部分水岭梗塞患者可能无 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神经功能 缺损,预后较好,但需要密切监
测,预防再次梗塞。
重度脑部分水岭梗塞患者可能出 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 失语等,预后较差,需要积极治
疗和康复训练。
心脏分水岭梗塞的预后
心脏分水岭梗塞的预后取决于梗塞的 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 况。
塞,影响脑部供血。
02 分水岭梗塞的图示
CHAPTER
脑部分水岭梗塞图示
脑部分水岭梗塞是指脑部不同脑叶之间的分水岭区域发生缺血性梗塞,导致脑组 织坏死。图示可以清晰地展示分水岭梗塞的部位和范围,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病 情。
脑部分水岭梗塞的图示通常采用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不同的颜色和 标记来区分正常和梗塞的脑组织,使医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梗塞的严重程度和 位置。
肾脏分水岭梗塞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包括: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过度波动;控制 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肾功能、肾脏超声 等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肾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 等病变。
肾脏分水岭梗塞是指肾动脉供血区与侧支循环之间的 边缘带出现缺血性损害。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发肾缺血的因素 ,同时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腰痛、血尿、蛋白 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分水岭区脑梗死诊断与治疗PPT
手术时机:发病 后6小时内进行
手术风险:出血、 感染、神经损伤 等
术后护理:抗凝、 抗血小板、降压 等药物治疗,以 及康复训练等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 法、电刺激疗法等
言语治疗:针对语言障 碍进行训练和治疗
认知治疗:针对认知功 能障碍进行训练和治疗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问 题进行辅导和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改 善症状,如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等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 食、运动、睡眠等方面 的调整和改善
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 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康复治疗:进行物理治疗、 言语治疗等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辅导,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生活方式调整:改善饮食 习惯、加强运动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 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脑水肿: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细胞肿胀,引起脑水肿 脑出血: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 脑梗死: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引起脑梗死 脑缺血: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脑缺血 脑萎缩: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引起脑萎缩 脑积水: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脑积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积极乐观、避免焦虑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
康复期心理支持与干预
心理支持:提 供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增强信
心
心理干预:通 过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 等方法,减轻 患者的心理压
脑部超声检查:观察脑部血流情况, 判断梗死部位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CT、MRI、DSA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等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组织活检等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诊治,一文读懂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诊治,一文读懂上周我们分享了脑分水岭梗死的解剖和分型,今天就来谈谈如何进行诊治。
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大家是不是已经熟悉啦?复习轻戳这里(脑分水岭梗死的解剖和分型,一文读懂!)。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治策略。
图1 “分水岭”治病先求因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诊治,也许你的大脑中有一团乱线,剪不断,理还乱。
图2但是,与大多数疾病相同,治疗脑分水岭梗死时,应着重分析患者的病因。
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包括:•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主要包括体循环低血压•脑主要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微栓子栓塞•血液流变学异常•栓子清除率下降•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部分患者可有多种病因同时存在。
例如,在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中,微栓子机制和低灌注机制都可以导致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生。
患者的临床特征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病因。
•双侧的脑分水岭梗死可能是由于全脑低灌引起,如严重的低血压、低氧血症、休克、弥漫性脑血管病变等;•前后分水岭的对称性梗死提示整个半球灌注压较低;•深部脑分水岭梗死常常是局部病变导致,如单侧颈内动脉狭窄;•同一大脑半球内存在2处以上的分水岭梗塞,常与严重的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单侧脑分水岭梗死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有血管狭窄以及评估狭窄程度至关重要。
脑分水岭梗死的辅助检查脑分水岭梗死的辅助检查手段与其他脑梗死检查手段大致相似。
注意进行常规的检查以明确有无严重脱水、低血容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体循环低血压的情况。
发现患者存在脑分水岭梗死时,应注意进行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的检查,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MRA、CTA、DSA等检查。
此外,还应当注意进行相应病因筛查,如心源性的进行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此外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微栓子的监测有重要价值。
特殊类型——小脑脑干分水岭梗死小脑脑干分水岭梗死相关介绍较少,这里对其进行总结。
幕下的脑分水岭梗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及小脑上动脉交叉供血区的脑梗死(图3,图4)。
脑梗死分水岭的意思
脑梗死分水岭的意思1. 脑梗死分水岭,哎呀呀,这到底是个啥意思呢?就好比一条河流,中间有个分界的地方,水在这边和那边的情况就不一样。
比如说老张,突然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去医院一查,医生就说可能是脑梗死分水岭出问题了!2. 脑梗死分水岭,你想想看,是不是就像一个战场上的分界线啊!这边是健康的脑组织,那边就是出问题的地方。
就像老李,之前还好好的,突然就不对劲了,原来是脑梗死分水岭在捣乱呢!3. 嘿,脑梗死分水岭,不搞清楚可不行啊!就像走在一条路上,突然有个特别的地段,容易出状况。
我认识的老孙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就病了,一查才知道和脑梗死分水岭有关。
4. 脑梗死分水岭呀,这可不是个简单的玩意儿!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道门,门这边和那边大不同。
我邻居王大爷,好好的突然就不舒服,就是脑梗死分水岭惹的祸呀!5. 哇哦,脑梗死分水岭,这到底意味着啥呢?就如同一个果园,这边的果子好好的,另一边就不行了。
就像赵叔,不知怎么就中了招,就是脑梗死分水岭搞的鬼!6. 脑梗死分水岭,真的很神秘呢!就好像一片森林里有个特殊区域。
我亲戚有一次就是,身体出问题了,最后发现和脑梗死分水岭紧密相关。
7. 哎呀,脑梗死分水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好比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有的地方就容易出状况。
记得有个朋友的家人,就是因为脑梗死分水岭而生病了。
8. 脑梗死分水岭啊,这可太重要啦!就像一场比赛的关键节点。
我同事的父亲有一天突然发病,根源就是脑梗死分水岭呀!9. 脑梗死分水岭,这可不是能随便忽视的呀!就像一个拼图的关键部分。
我认识的一位长辈,就是因为这个脑梗死分水岭而遭受病痛折磨。
10. 脑梗死分水岭,真的要好好搞清楚啊!就如同一个密码,解开它才能明白很多问题。
之前听说有人莫名其妙就病得厉害,原来就是脑梗死分水岭在作祟!我的观点结论:脑梗死分水岭是一个很关键且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的概念,它与很多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不容忽视。
分水岭梗死
5、抗凝治疗 合理应用可防止脑梗死的进一步形成或加重常用的有肠溶阿 司匹林50~75mg1次/d其他药物尚有华法林(华法令)、醋硝 香豆素(新抗凝片)等。 6、急性期血压的调控 由于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机制多与体循环低血压有关,一定 要认真对待血压。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血压调控,目前没有 统一的标准,大多主张应遵循慎重适度的原则。在急性期的 血压不高或稍低时可考虑给予适当的升压药物或及时补充液 体以保证脑的血液供应防止病情的加重对于血压稍增高的, 大部分患者无须急于进行降血压治疗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往往出现 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失语等症状,情绪急 躁,心情悲伤等,我们要关心,体贴患者, 正确面对疾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可 靠信息,给予情绪心理上的疏导,保持开朗 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 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肢体活动,语言及 意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监测至关重要, 一般不予降压,分水岭脑梗死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 人,多由低灌注引起,发作时血压正常或偏低,治 疗关键之一为合理调控血压,保证足够脑灌注压, 对于明显颈动脉狭窄者,收缩压维持在160170mmhg,加强夜间及清晨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如 患者再次出现偏瘫或原有症状加重,应考虑是否并 发颅内出血等。
康复护理 早起积极正确的康复治疗,讲使80%患者的功能明显改善, 回归社会。待患者病情稳定,24-48h内开展康复训练。急性期康复治疗, 可防治合并症,又可防止因长期卧床造成的功能减退,还可避免关节强 直挛缩,肌肉痉挛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急躁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提 高自理能力,让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及肢体功能位置,各关节被动 活动,伸展、内收、外展等活动及坐位训练。只要病情允许,可以进行 站立,行走的基本训练,嗯显著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肢运动功能,减轻 该病的致残率,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调整患者的心理行状态, 使其积极乐观的面对显示,树立训练有益,耐心坚持,自己能做的不依 赖他人的观念,营造舒适安静的康复环境,进行开患肢功能训练和失语 患者的艳遇功能能训练,督促患者练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去,以有进步 的表现就表扬,增强其自信心,最大限度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分水岭梗死又称边缘带梗死,指的是发生在两个动脉供血区域交界处的梗死。
这类梗死常由低血压和低血容量引起,尤以大脑半球梗死常见,早期识别和治疗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这类特殊的脑梗死类型进行介绍。
为什么会发生脑分水岭梗死?
脑循环可以被分为两个系统,表面的循环系统创造了围绕大脑的血管网络,深穿支循环则穿透脑实质并且不吻合。
在为大脑供血的三大动脉之间的交汇
区域,以及这些动脉的浅层和深层分支之间,远端的区域脑血流量和灌注压
等显著较低,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低灌注区域,这些区域对脑循环的血液动力
学改变十分敏感。
另外也有人认为,微栓子也是导致分水岭梗死的重要原因。
由于微栓子体积
较小,因此可能会优先定植于分水岭区域,并且该区域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使
得血流冲刷栓子的能力也有所降低。
大脑半球内存在两种分水岭区域,即皮质分水岭区和皮质下分水岭区(详见
下文)。
其中,前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栓塞,而后者的主要发病机制更可
能是脑动脉末梢区域的灌注衰竭。
另外,存在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阻塞,似乎是导致无症状血流动力学性损害
的必要条件。
既往有报道称,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的发生
率高达75%。
脑分水岭梗死如何分型?
绝大多数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部位位于大脑半球。
大脑分水岭梗死可进行如下分类(图1):
➤皮质分水岭梗死(CWI),即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供血区域交界处的梗死,在横断位影像学检查中呈楔形;
➤CWI可以进一步分为皮质前型(AWI)和皮质后型(PWI),前者为ACA 和MCA之间的梗死,后者为MCA和PCA之间的梗死,两者均有则为皮质前+皮质后型(AWI+PWI);
➤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IWI)为大脑动脉深部和浅部穿支动脉之间边缘带的梗死,并可进一步分为部分IWI(P-IWI,即半卵圆中心的单一或串珠状梗死)和连续IWI(C-IWI,即侧脑室旁的条带状梗死);
➤同时存在CWI和IWI则为混合型分水岭梗死。
图1 大脑分水岭梗死的分型(BMC Neurology, 2017, 17(1):166. )
小脑和脑干的分水岭梗死比较罕见。
在幕下区域,分水岭梗死主要见于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交界区,皮质梗死影响小脑半球,皮质下梗死则累及小脑白质。
脑干分水岭梗死可以位于基底动脉的旁正中穿支和小脑动脉供血区域之间,累及后内侧的脑桥区域。
临床特点和诊断技巧
接诊卒中患者时,应当认真采集患者的病史,并对于涉及血液动力学机制的病史予以特别关注,这些机制提示脑分水岭梗死的可能性。
例如,患者从仰卧体位转成坐位,或进行体育锻炼、进食、咳嗽、Valsalva 动作时,脑血流会被引导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导致脑供血缺乏,因而导致症状的发生。
由于降压药的调整或增量导致的低血压,或其他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麻醉期间(特别是心血管手术期间),或出血、贫血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同样可以认为是卒中发生的血流动力学因素。
在分水岭梗死发作时,患者常出现意识丧失而不伴局灶性症状。
患者常常主诉此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形式的症状,并伴有一些具有提示作用的临床表现,包括同时发生黑矇和和对侧运动障碍,或对侧肢体的不自主运动等。
由于脑皮质常常受累,因此失语和早期痫性发作在分水岭梗死患者中出现更为频繁。
颈动脉系统灌注降低的一种罕见的症状是在明亮的光线照射后,由于视网膜的代谢需求增加,患者出现暂时的单眼失明。
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慢性低灌注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
皮质前型分水岭梗死
此类脑梗死主要引起对侧运动障碍,而面部肌肉不受累。
当皮质受累范围较大时,上肢会进一步受到影响,具体的受累部位可以是手腕和手的远端(最初可能被误认为周围性的桡动脉麻痹),也可能累及近端的肩部。
当患者双侧皮质前分水岭区域同时受累时,患者手臂运动可受到限制,但行走能力不受影响;当同时累及皮质下时,则下肢可普遍受累,双侧同时受累时可被误认为脊髓病变。
对于左侧卒中的患者,由于Broca区和运动辅助脑区连接中断,患者常表现为皮质运动性失语。
而当梗死灶位于右侧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失调,如冷漠或兴奋。
在某些情况下,冷漠的症状可以十分明显,以至于患者表现为运动不能性缄默症,即缺乏自发的思维、言语和运动活动,但记忆和运动功能没有受损。
皮质后型分水岭梗死
该区域的梗死常表现为偏盲或象限盲,双侧受累时会出现复杂的视觉障碍,如患者虽然没有视力,但眼睛的非皮层功能得以保留,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视和巴林特综合征,后者是一种特殊的视觉症状综合征,表现为眼球不能随意运动,不能估测眼前两个目标之间的距离,每次仅能看1个目标,并可伴有视性共济失调与注意力障碍等。
当左侧皮质受累时,Wernicke区和后部感觉联想区域之间的连接中断,患者可出现Wernicke失语或皮质感觉性失语。
虽然患者运动障碍通常不存在或轻微,不过可能出现皮质型感觉障碍,患侧忽略和病感失认也可出现。
另外,当患者表现为孤立的肢体感觉障碍、肢体无力及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时,容易和周围神经病相混淆,临床诊治时需要留心。
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
根据具体的梗死部位不同,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通常会有运动障碍,伴或不伴感觉障碍,可有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症状与小血管疾病引起的腔隙性脑梗死有类似之处。
幕下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数据较少,孤立的小脑分水岭梗死可以出现眩晕、头晕和步态共济失调的一般症状,而脑干分水岭梗死通常伴有严重的临床表现,包括警惕性降低以及凝视麻痹等的脑干功能障碍的征兆。
临床治疗与预后
脑分水岭梗死的管理一方面与其他类型脑梗死的一般治疗相似,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寻找引起患者大脑低灌注的原发病,如休克、严重脱水、低血压等
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这对于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尤为重要。
有研究显示,对于收缩压在120~140 mmHg的患者,将收缩压升高20 mmHg左右,连续维持3天,有助于改善预后。
如前所述,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分水岭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脑主要动脉狭窄可引起多次脑分水岭梗死,如果能在首次发生脑分水岭梗死时发现狭窄血管,并及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有助于避免脑分水岭梗死的复发。
另外需要注意,对于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血管检查前建议维持较高的血压水平,否则可能会发生狭窄远端脑组织的严重低灌注,使脑梗死灶迅速扩大。
不同类型的脑分水岭梗死预后也有所不同,皮质型分水岭梗死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通常可以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
近期有研究显示,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与血流动力学损伤相关,更易于出现不良预后。
另外,若患者的神经症状出现了进行性加重(即进展型分水岭梗死),近期预后常不良。
总之,脑分水岭梗死一个不可忽视的脑梗死类型,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希望本文可以为大家的临床工作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