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3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 践是检 验真理 的唯一
标准
二、逻 辑证明 与实践
标准
三、科 学预见 与实践
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的检验 标准问题,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 践的特点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真理是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 本性就在于主观认识与客观事 物相符合。认识本身和客观对 象都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只有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事 物联系和沟通起来,从而使人 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 的社会实践才能充当检验真理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即 人类认识能够正确地把握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也 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 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总是有局限的、 不完善的。
承认认识对象及其变化发展的无限性,承认世界上尚 有未被认识的东西和我们的认识有待于拓展和深化, 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真理 的基本前提。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既要划清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又 要辩证地理解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2.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又是相互转化的。 (1)真理向谬误转化,主要是由于真理脱离了其所反映的 对象或超出了其所适用的范围。 (2)谬误向真理转化,则主要表现为同谬误作斗争有利于 真理的发展。真理是愈辩愈明的。 3.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表明,真理是与 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在同一条件下 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是多 个。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坚持真理一元论。
真理的一元性,是就真理的客观内容而言的。如果从 其表现形式看,真理又是多样的,它可以用不同的语 言形式、不同的理论形式来表达。真理是内容上的一 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

第一,逻辑证明常常是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实践检验 的必要先导。
第二,逻辑证明也是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实践检验的 必要补充。
第三,逻辑证明 能够发现和校正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 实践检验在出现的误差。
第四,有些认识的真理性主要是靠逻辑证明来论证, 而不是直接地诉诸实践来验证。
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并不能 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解放思想,就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风,反对教 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把理论看作固定不变的教条,以为在实际工 作中只要一切照着“本本”上写的原则去做,就万事 大吉。教条主义学风是与实事求是的原则相对立的。
经验主义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经验 主义者轻视理论,把个别的成功经验看作是具有普遍 适用性的原则而照搬照用。
二、在同谬误斗争中发展真理

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人的认 识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 律的过程中,往往产生正确和错误两种不同的结果,即 真理和谬误。
所谓谬误,就是与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相背离的认识, 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坚持和发展真 理,就必须同谬误作斗争。

首先,逻辑推理所展现的仅仅是命题形式之间的必然 联系,它并不涉及命题的内容。
其次,逻辑推理规则本身的正确性也是逻辑所不能证 明的。
最后,逻辑证明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也还要由实践 来检验。
总结

总之,逻辑证明在检验认识真理性的过程中具有不可缺 少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轻视逻辑证明的作用是错误的。 但这种作用无论如何巨大,也还是辅助作用,逻辑证明 不能作为与实践并列的另一种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产生谬误,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 因。
客观原因:认识对象的复杂性、认识条件的局限性 主观原因:特定主体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思维方式的
片面性、认识的褊狭性

对认识中所产生的谬误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承认人 在认识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决不是为 错误辩护、宽容错误,而是为了提高防止错误和克服 错误的自觉性,尽可能少犯错误、不犯错误。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形 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是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 是它的客观性。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 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 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表明,任何人、任何群体要想发现真理和 发展真理,都只能采取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人们只有 尊重真理并按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二、真理的具体性与全面性

1.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具体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
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它就不再是真理。脱离条 件的所谓抽象真理是不存在的。
的标准。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有目的地 探索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的、感 性的物质活动,是主观之于客 观的活动,实践既具有普遍性 的品格,更具有直接现实性的 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 实践不仅直接就是一种现实的 物质活动,而且还能够把一定 的认识、理论变成直接的、实
实在在的现实。
辨析
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正确地理解 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的作用。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 论,对于人们的新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 并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所谓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就是关于 客观事物的认识,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相符合。
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的符合关系,是建立在人类能 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的,是通过人的能动 的反映活动而实现的,它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 拓展和深化。
三、在解放思想中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真 理,并且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就不仅要求我们在与谬误斗争中发展真理, 而且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从而不断 推进真理的发展。
含义: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 和客观相符合,就实事求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 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三、科学预见与实践标准

科学预见是认识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科学研 究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从某种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理论和先 行条件出发,推导出关于未知事实的认识活动,通常被 称作科学预见。
科学预见对于人的认识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科 学预见的内容是否为真理,最终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它们相互依存。
其次,它们相互包含。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人的思维、人的认识能 力的矛盾本性,是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或人的 认识能力的无限新和有限性的矛盾在真理性认识的形成 和发展中的表现。人思维、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和非至 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作为人的思维、人的认识 成果的真理只能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是”即规律性的认识去知道实践。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
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实现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过程。
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程度不断
深化的过程。 其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范围不断拓展的过程。
总结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类在实践的基 础上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类 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坚持不懈地实事求是的过程, 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由相对真理走 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2.真理的全面性
真理是具体的,也是全面的。在认识过程中,尽可能地 把握对象的一切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是达到真理的必要 条件。真理的全面性就是指对事物本质规定的综合,如 实反映事物的诸矛盾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的全面性意味着真理并不是一次完成的终极真理。 作为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 物的变化。真理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因此,坚持真理的全面 性,也就是把真理理解为过程。
真理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经过科学抽象的真理,是 反映了事物的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真理,不是僵死的 教条,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公式,而是具体真理。
Leabharlann Baidu
具体真理是一定条件下的真理,这并不否 定真理的普遍性。任何真理都有普遍性, 只是这种普遍性是有其条件和范围的,是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普遍性。具 体真理是包含着具体历史条件的丰富的普 遍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十三章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第一节 真理的本质和特性

一、真 理的本

二、真 理的具 体性与 全面性
三、真 理的相 对性与 绝对性
一、真理的本质

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对真理本质的理解,取决于 对认识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理解。
形而上学真理观的两种具体表现:
都是把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对立起来,片面夸大一个 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
独断主义:片面 夸大真理的绝对 性,否认真理的 相对性。堵塞人 类认识进一步发
展的道路。
相对主义:片面 夸大真理的相对 性,否认真理的 绝对性。走向主 观真理论,陷入 了不可知论和诡
辩论。
第二节 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节 真理的发展规律

一、在 实践活 动中发 展真理
二、在 同谬误 斗争中 发展真

三、在 解放思 想在发 展真理
一、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真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因而也是发现真理和发展 真理的源泉。
实践是发展的,因而真理也是发展的。
对于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认识活动,毛 泽东精辟地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集中地体 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它一方面强调从 “实事”中“求是”,使认识、理论如实反映实际、 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强调必须用“实事”中所求的
二、逻辑证明与实践标准

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定逻辑证明 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指运用已有的 只是并按照逻辑规则进行推理,从而对某一认识的正 确性进行论证。
逻辑证明是解决命题形式之间的必然联系问题,而不 是解决命题内容是否真实的问题。
逻辑证明在检验认识特别是科学认识的真理性的过程中 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才 能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和取得实践的成功。
解放思想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就是要 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就是要形成 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必须正确地理 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深刻理解实践检验真 理的辩证发展过程。
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看到实践标 准的确定性,防止和反对实践标准的唯心主义、怀疑主 义和相对主义,又要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和 反对吧被某一具体实践证实的认识绝对化的教条主义和 独断论错误。
三、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既具有绝对 性,又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 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和客观之间 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 是人类认识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接近,都同谬 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科学预见是科 学发展的重要
形式。
科学预见又是真理 发展的重要形式。
离开实践基础,人们既不可能做出科学预见,也不可 能对科学预见做出真正的检验。

首先,人们借以进行科学预见的科学理论是来源于实 践的。
其次,科学家们的科学预见能力是在长期的科研实践 中形成的。
最后,科学预见是否正确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