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合集下载

202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202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202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深静脉血栓被称为〃隐形的杀手〃,因血栓形成在深静脉,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栓子一旦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凶险的肺栓塞,其致死率极高。

脑卒中患者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那么预防和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就成为脑卒中患者护理的重中之重。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A静脉血流滞缓(长期卧床肌肉泵作用丧失)A静脉壁的损伤(长期静点高渗药物)A血液高凝状态(大量使用脱水剂)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达70%以上。

国内有研究报道为25.9%-33%,其中50%-6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会继发肺栓塞导致死亡,占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的25%以上。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M1toicu患M DvT⅛年的苞*B9*包4h*∙∙*住DvT病史或DVT家Mt史、易性舲■、产■创伤.脓毒症、急性生・和慢性健**分・■(APACHE.U)>12分、手术(尢其急修手术八技人ICU■住■时IM长、•)动、机械通气、修■中心,”《尤其股筋脉)号管、血液”化治疗、使用凯松和假•为物、应用缩血It俯VMt注・小板加・建H1防失败∙H同尚无•切的循*匿学证据证实.母三危Ie肉京对DvT发生的影府程度。

近期研究发现.高龄患者(年Q>75岁>DVT的发生中较其俺年的馆增加一倍,加©件*有DvT病史的患者2仃的发生率可用加4.61倍.另*研究“示•成年ICU患者联Q脉置管后穿■部位同・发续・殷的妹DVT的风龄增加6倍,且**相关DvT的发生9*11**的时网无关,町发生于导管■■时加疑智指任何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哪些表现?A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皮温下降、青紫等。

A严重可出现坏死、糜烂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什么危害?血栓脱落一^肺血栓栓塞一^致死»20-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会发生肺血栓栓塞;A致死性肺血栓栓塞是猝死的主要原因,院内死亡中,每10例中就有1例是肺栓塞导致的;A每年约3万深静脉血栓患者因肺栓塞死亡。

《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解读(附解说词)

《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解读(附解说词)

2017中国DVT诊疗指南: NOACs相较于标准方案的优势阐述更加明确
2012年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 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 班):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小, 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单药治疗 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 肝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 。
2017年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三版)
共41页 第6页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外科杂志. 2012;50(7):611-6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32(9):807-812.
ACCP 10指南: 推荐NOACs优于VKA用于不合并肿瘤的VTE治疗
2016年ACCP10静脉血栓栓塞症抗栓治疗指南
抗凝疗程
• 进一步明确DVT的慢 性期治疗疗程
NOACs在国内外VTE诊疗指南的推荐等级逐步提升
未推荐 NOACs
首次推荐 NOACs
推荐 NOACs优于VKA/LMWH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一版) ACCP8 VTE抗栓治疗指南 ESC PE诊断和管理指南
ACCP10 指南: VTE人群均应抗凝至少3个月, 特定人群需延长抗凝
疾病
继发于手术的下肢近端DVT或PE 继发于一过性非手术因素的下肢近端DVT或PE 继发于手术/一过性非手术因素的下肢远端DVT 首发无诱因的下肢近端DVT或PE 首发无诱因的下肢远端DVT 再发无诱因的VTE
合并活动性癌症的下肢DVT或PE
• 新型口服抗凝剂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 子抑制剂,它们具有抗凝效果稳定、药效不受 食物影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很小、半衰期较 短、用药剂量固定、服药期间无需定期监测凝 血功能等特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10-11摘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 年 9 月第 32 卷第 9 期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检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 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以显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天;发病30天以后进人慢件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为阳性。

Neuhof征:压迫小腿后侧肌群,引起局部疼痛,为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属支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受压和痉挛,肢体缺血。

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制度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制度

1.目的为规范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评估、预防、诊断、治疗、随访、质控的全流程管理, 降低VTE的发生率和致残率、致死率, 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2.目标规范管理。

3.适用范围全院临床、医技科室4.名词定义5.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 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

6.内容5.1组织架构5.1.1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职责: 制定院内 VTE 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制定院内 VTE 防治管理实施方案及防治工作手册;制定院内 VTE 防治的关键数据指标、监测指标及考核指标;制定院内 VTE 防治的计划, 定期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建立 VTE 救治绿色通道;定期召开 VTE 专题培训和教育; 8每季度召开 VTE 防治管理委员会会议。

5.1.2 院内VTE防治管理办公室。

职责: 负责医院内 VTE 防治工作的具体执行, 对医院内 VTE 防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对 VTE 防治管理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 提出改进措施并指导实施, 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不断的评议和改进;定期评价改进后的效果;对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医院内 VTE 防治培训并考核。

5.1.3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职责:各科主任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本科室 VTE 防控管理的各项工作;对本科室的发生的 VTE 病例及 VTE 防控环节进行监测,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本科室 VTE 发病率;发生院内 VTE 时, 及时采取措施, 将危害降低到最低, 24小时内填写院内VTE 事件上报表报送医务处和护理部, 并组织分析;对本科室医护人员医院 VTE 防治知识培训;每月对本科室人员落实 VTE 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和持续改进。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DVT,特制定本指南。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和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其主要病因包括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等。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DVT 的症状和体征因血栓发生的部位、严重程度而异。

常见的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

如果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如果血栓累及髂股静脉,症状往往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下肢青肿、股白肿。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危险因素、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特点等,并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患肢的肿胀程度、压痛、皮肤温度和色泽等。

2、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检测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但特异性不高。

如果 D二聚体正常,通常可以排除 DVT;如果升高,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3、影像学检查(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DVT 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便捷、准确等优点,可以检测静脉管腔内有无血栓、血流情况等。

(2)静脉造影:是诊断 DVT 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介入治疗时使用。

(3)CT 静脉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也可用于诊断 DVT,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准确。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抗凝治疗是 DVT 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抑制血栓的蔓延和复发,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日期:2009-11-18访问次数:1534来源:本刊编辑部[发表评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在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后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国内临床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认识,疗效差异较大。

为了提高我国对DVT 的诊治和预防水平,我们制订了DVT诊治指南。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目前国内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资料。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其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因素(见表1)。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患者或有明显家族史者。

DVT的临床表现1.症状: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

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2.体征: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重症可呈表青紫色,皮温降低。

如影响动脉,可出现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Homans征阳性: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Neuhof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DVT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

2023年版深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指南

2023年版深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指南

2023年版深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
指南
背景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常见于下肢深静脉。

如果不及时治疗或预防,DVT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

为了改善DVT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制定了2023年版的指南。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对DVT进行诊断。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和D-二聚体检测。

超声检查是常规的DVT诊断方法,D-二聚体检测可用于排除DVT的可能性。

治疗
对于已诊断出的DVT患者,治疗的目标是预防血栓的进一步扩散和肺栓塞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栓塞溶解治疗和手术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例如血栓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时间卧床、手术后、严重创伤患者等,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生DVT的风险。

常用的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佩戴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

预防措施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总结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

2023年版的指南提供了针对DVT的诊治和预防的指导,具体的诊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预防措施的选择也需要个体化考虑。

2019年《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解读(附解说词)

2019年《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解读(附解说词)
我们推荐包括利伐沙班在内的新型口服抗凝 药(2B)优于VKA,VKA优于LMWH(2C),用 于不合并肿瘤的VTE患者长期抗凝
Kearon C, et al. Chest. 2016;149(2):315-52.
III期研究荟萃分析: NOACs疗效与VKA相当
事件
VTE复发 致死性PE 全因死亡
0
0.5 1.0 1.5
NOAC有利 VKA有利
ESC PE诊断和管理指南
ESC PE诊断 和管理指南
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ACCP9 VTE抗栓治疗指南
中国DVT诊疗 指南(第三版)
ACCP10 VTE抗栓治疗指南
急性PE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PE中国专家共识
NOACs: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017中国DVT诊疗指南: NOACs推荐地位提升
2012年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2012年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 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 班):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小,无 需监测凝血功能。单药治疗急 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 肝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
2017年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三版)
• 新型口服抗凝剂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 子抑制剂,它们具有抗凝效果稳定、药效不受 食物影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很小、半衰期较 短、用药剂量固定、服药期间无需定期监测凝 血功能等特点。
• 直接Xa因子抑制剂: • 在国内,利伐沙班已经被批准用于DVT的预 防和治疗,该药的33%通过肾脏代谢,轻、 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 • 单药治疗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 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 • 推荐用法:前三周15mgBid,维持剂量为 20mgQD。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外科杂志. 2012;50(7):611-6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32(9):807-812.

2017年《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解读(附解说词)

2017年《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解读(附解说词)
我们推荐包括利伐沙班在内的新型口服抗凝 药(2B)优于VKA,VKA优于LMWH(2C),用 于不合并肿瘤的VTE患者长期抗凝
Kearon C, et al. Chest. 2016;149(2):315-52.
III期研究荟萃分析: NOACs疗效与VKA相当
事件
VTE复发 致死性PE 全因死亡
抗凝疗程
• 进一步明确DVT的 慢性期治疗疗程
NOACs在ACs
首次推荐 NOACs
推荐 NOACs优于VKA/LMWH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一版) ACCP8 VTE抗栓治疗指南
• 直接Xa因子抑制剂: • 在国内,利伐沙班已经被批准用于DVT的预 防和治疗,该药的33%通过肾脏代谢,轻、 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 • 单药治疗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 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 • 推荐用法:前三周15mgBid,维持剂量为 20mgQD。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外科杂志. 2012;50(7):611-6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32(9):807-812.
ESC PE诊断和管理指南
ESC PE诊断 和管理指南
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ACCP9 VTE抗栓治疗指南
中国DVT诊疗 指南(第三版)
ACCP10 VTE抗栓治疗指南
急性PE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PE中国专家共识
NOACs: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017中国DVT诊疗指南: NOACs推荐地位提升
2012年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引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引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要点(2017)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deep venous thrombosis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

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塞(PE),它可显著影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反应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

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DVT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表1抗心磷脂/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凝血酶缺乏Ⅷ、Ⅸ、凝血酶原/20210基因变异/抗体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纤溶酶原缺) /活化蛋白C抵抗/C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Ⅺ因子增高/蛋白/Ⅻ因子缺乏蛋白S/乏缺乏异常纤溶酶原血症/表2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继发性危险因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损伤/骨折/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高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吸烟/妊娠/产后/Crohn病/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增多症、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异常/手术与制动/长期使用雌激素/恶性肿瘤尧化疗患者/肥..人工狼疮抗凝物//胖/心、肺功能衰竭/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口服避孕药重症感染/VTE病史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二、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以后进30d;发病30d 急性期是指发病14d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DVT入慢性期;早期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急性下肢DVT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深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深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抗凝治疗时机与药物选择
关于何时开始抗凝治疗以及使用何种药物存在争议,不同指南和专家意见不一。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溶栓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的优劣比较
手术取栓和导管溶栓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它们的优劣比较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 据支持。
•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DVT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 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等。
• 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DVT的治疗原则包括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常用药物 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以及尿激酶、链激酶等溶栓药物。
新型技术在深静脉血栓领域应用前景
预防措施
鼓励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对于高危人 群,可采取药物预防或机械性预防措施,如穿弹力袜、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等。
02 诊断方法与技巧
临床表现及体征识别
01
02
03
04
疼痛
深静脉血栓常导致局部疼痛, 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
肿胀
受累肢体或部位可出现肿胀, 程度因血栓大小和部位而异。
05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争议
诊断困难原因分析
症状不典型
01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02
虽然超声和CT等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准确
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缺乏统一诊断标准
03
目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医生和医疗机构之
间可能存在差异。
治疗策略选择争议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DVT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治 疗。

2019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

2019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第二届中国静脉论坛会议期间,由中华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责成安贞医院吴庆华教授负责制定我国的“DVT诊治指南”,后与第三届静脉论坛轮值主席董国祥共同承担本指南的制定,由吴庆华和罗小云执笔。

本草案的制定历时两年余,经多次专家会议讨论修改。

2 006年3月在三亚的第三届静脉论坛工作会议上形成初稿,后经200 5年11月26日和2007年6月11日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会议以及2007年8月25日第三届中国静脉论坛预备会议等反复认真研究修改,2007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静脉论坛的会议上全体通过。

当然仍有不尽完美之处,也存在一定的意见分歧,留待以后不断修改,完善。

我国血管外科著名专家(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陈翠菊、陈忠、陈学明、董宗俊、董国祥、段志泉、符伟国、管珩、郭伟、谷涌泉、顾福杭、景在平、蒋米尔、姜维良、李大军、李俊海、李建新、李晓强、栗力、刘昌伟、刘鹏、刘长建、刘增庆、罗小云、马杰、潘松龄、钱水贤、时德、沈来根、王嘉桔、汪忠镐、王玉琦、王深明、吴庆华、吴丹明、辛世杰、苑超、余波、张柏根、张建、张福先、张纪蔚、张强、张静菊、赵春起等先后参加本指南的制定。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 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boe mbolism,VTE)。

DVT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 后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国内临床对于D VT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认识,疗效差异较大。

为提高我国对DVT 的诊治和预防水平,我们制订了DVT诊治指南。

一、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目前国内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资料。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ppt课件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30
2021/4/20
推荐:
➢早期DVT用肿瘤患者,建议直接使用新型用服抗
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或使用低分用肝素联合
维用素K拮抗剂,在INR达标且稳定24h后,停 低分用肝素。
➢早期DVT肿瘤患者,建议首选低分用肝素抗
凝,也可以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服
抗凝药物。
➢ 高度怀疑DVT 者,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
可编辑课件PPT
29
2021/4/20
(5)直接Ⅹ a 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
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小,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单 药治疗急性DVT 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 合用)疗效相当。 推荐用法:前三周15mgBid,维持剂量为20mgQD * 该药的33%通过肾脏代谢,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 者可以正常使用
Hale Waihona Puke 可编辑课件PPT3
2021/4/20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
南 1.指南制定的背景 2.病因和危险因素 3.临床表现 4.诊断 5.治疗
可编辑课件PPT
4
2021/4/20
➢ DVT 的主要原因
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DVT 多见于长期 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 的患者。
➢危险因素包括
原发性因素 继发性因素( 表1)。
*2、病因和危险因素
可编辑课件PPT
5
2021/4/20
➢原发性因素
抗凝血酶缺乏 蛋白C缺乏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Ⅴ因子Lei den 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纤溶酶原缺乏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异常 纤溶酶原血症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 蛋白S 缺乏 凝血酶原20210A基因变异 Ⅻ因子缺乏 Ⅷ Ⅸ Ⅺ 因子增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要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反应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表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凝血酶原20210基因变异/Ⅷ、Ⅸ、Ⅺ因子增高/蛋白C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 /纤溶酶原缺乏/异常纤溶酶原血症/蛋白S缺乏/Ⅻ因子缺乏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损伤/骨折/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高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吸烟/妊娠/产后/Crohn病/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增多症、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异常/手术与制动/长期使用雌激素/恶性肿瘤尧化疗患者/肥胖/心、肺功能衰竭/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口服避孕药/狼疮抗凝物/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VTE病史/重症感染二、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d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d;发病30d以后进入慢性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

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泡,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提问升高。

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流、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

慢性期可发展为PTS,一般指急性下肢DVT6个月后,出现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患肢的沉重、胀痛、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等,严重者出现下肢的高度肿胀、脂性硬皮病、经久不愈的溃疡。

在诊断为下肢DVT的最初2年内,即使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仍有约20%~55%的患者发展位PTS,其中5%~10%的患者发展位严重的PTS,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诊断对于下肢DVT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均需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以免漏诊和误诊。

(一)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测定检查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差。

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和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性、准确性均较高,临床应用广泛,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筛查和监测。

该检查对股腘静脉血栓诊断的准确率高(>90%),对周围型小腿静脉丛和中央型髂静脉血栓诊断的准确率较低。

3. CT静脉成像:主要用于下肢主干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高,联合应用CTV及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可增加VTE的确诊率。

4.核磁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

5.静脉造影准确性高,目前仍是诊断下肢DVT的金标准。

目前,临床上已逐步用超声检查来替代静脉造影。

(二)临床可能性评估和诊断流程1. 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件下肢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表3)。

临床可能性:低度≤0;中度1~2分;高度≥3。

2. DVT诊断流程:见图1。

推荐:对于血栓发病因素明显、症状体征典型的患者,首选超声检查。

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症状体征不典型、Wells评分为低度可能时,行D-二聚体检测,阴性排除血栓,阳性者,进一步超声检查。

四、治疗(一)DVT的早期治疗1. 抗凝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

可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

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

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剂,后者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剂等。

(1)普通肝素:治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凝血功能。

一般静脉持续给药。

起始剂量为80~100U/kg静脉推注,之后以10~20U·kg-1·h-1静脉泵入,以后每4~6小时根据激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再作调整。

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IT),常于应用肝素5d后出现,在使用的第3~10天复查血小板计数。

(2)低子肝素(如那曲肝素等):使用时大多数患者无需监测凝血功能。

临床按体重给药,每次100U/kg,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是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口服药物,效果评估需监测INR。

治疗初始常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建议剂量2.5~6.0mg/d,2~3天后开始测定INR,当INR稳定在2.0~3.0并持续24小时后停低分子肝素,继续华法林治疗。

(4)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在国内,利伐沙班已经被批准用于DVT的预防和治疗,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

推荐用法:前三周15mgBid,维持剂量为20mgQD。

(5)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阿加曲班:主要适用于急性期、HIT及存在HIT风险的患者。

推荐一:早期DVT非肿瘤患者,建议直接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或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维生素K拮抗剂,在INR达标且稳定24h 后,停用低分子肝素。

推荐二:早期DVT肿瘤患者,建议首选低分子肝素抗凝,也可以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高度怀疑DVT者,如无禁忌,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先行抗凝治疗,然后根据确诊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

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素、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

2.溶栓治疗(1)溶栓药物:尿激酶最为常用,对急性期的治疗具有起效快,效果好,过敏反应少的特点。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

一般首剂为4000U/kg,30min内静脉推注;继以60~120万U/d,持续72~96h,必要时延长至5~7d。

重组链激酶,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反应多,出血发生率高。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

新型溶栓药物包括瑞替普酶(rPA)、替奈普酶(TNK-tPA)等,溶栓效果好、单次给药有效,使用方便,不需调整剂量,且半衰期长。

(2)降纤药物:常用巴曲酶,通过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抑制血栓的形成,治疗DVT的安全性高。

(3)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急性近端DVT(髂、股、腘静脉);全身状况好;预期生命>1年和低出血并发症的危险。

(4)溶栓治疗的禁忌证:①溶栓药物过敏;②近期(2~4周)有活动性出血,包括严重的颅内、胃肠、泌尿道出血;③近期接受过大手术、活检、心肺复苏、不能实施压迫的穿刺;④近期有严重的外伤;⑤严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160/110mmHg);⑥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⑦细菌性心内膜炎;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⑨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患者;⑩年龄>75岁和妊娠者慎用。

溶栓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和系统溶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优势明显,能显著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PTS的发生率,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

为临床首选的溶栓方法。

CDT的入路主要包括顺行入路和逆行入路。

两种给药方式在溶栓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1)出血:(2)肺动脉栓塞:(3)过敏反应(溶栓药物相关):3.手术取栓:是清除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可迅速解除静脉梗阻。

常用Fogarty导管经股静脉取出髂静脉血栓,用挤压驱栓或顺行取栓清除股腘静脉血栓。

4.机械血栓清除术: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主要是采用旋转涡轮或流体动力的原理打碎或抽吸血栓,从而达到迅速清除或减少血栓负荷、解除静脉阻塞的作用。

推荐: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对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患者,可首选CDT。

如条件允许,可行PMT 与CDT联合清除血栓。

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行手术取栓或PMT、CDT 等治疗。

对于病史7d 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用手术取栓。

5.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推荐:成功行CDT 或切开取栓后,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50%,建议首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解除髂静脉阻塞。

6.下腔静脉滤器:推荐:对单纯抗凝治疗的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对于下列情况可以考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1)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漂浮血栓;(2)急性DVT拟行CDT、PMT或手术取栓等血栓清除术者;(3)具有急性DVT、PE高危因素的行腹部、盆腔或下肢手术的患者。

7.压力治疗:血栓清除后,患肢可使用间歇加压充气治疗或弹力袜,以预防血栓复发。

(二)DVT的慢性期治疗DVT患者需长期抗凝等治疗以防止血栓蔓延和/或血栓复发。

1.抗凝治疗:推荐一:对于不伴有肿瘤的下肢DVT或PE,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或维生素K拮抗剂。

其中继发于手术或一过性危险因素的初发DVT患者,抗凝治疗3个月;无诱因的首次近端DVT或PE、复发的VTE患者抗凝3个月后,建议延长抗凝治疗。

推荐二:伴有肿瘤的下肢DVT 或PE,推荐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凝3个月后袁建议延长抗凝治疗.维生素K拮抗剂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使INR维持在2.0~3.0,需定期监测。

2. 其他治疗:3.物理治疗:推荐:对于慢性期患者,建议服用静脉活性药物,有条件者可使用肢体循环驱动治疗。

五、血栓后综合征的诊断、治疗血栓后综合征的治疗:(1)压力治疗:是PTS的基础治疗,有助于减轻或改善PTS症状。

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ECSs)和间歇气压治疗。

(2)运动训练:能够减轻PTS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药物治疗:静脉活性药如黄酮或七叶皂苷类,可以在短期内改善PTS的症状,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估。

(4)血管腔内治疗:现有的方法只能改善症状,无法恢复深静脉已被破坏的结构,而且缺乏大样本10年以上远期疗效结果,所以对于年龄较小预期寿命较长、Villata评分为轻度和中度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