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素养比赛(初中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教师,素养,比赛,初中,历史,2018,年中,2018年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试卷
初中历史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105分)
1. 教师职业道惠的核心内容是▲
A. 为人师表
B. 严谨治学
C. 热爱学生
D. 言行一致
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 提高质量
B. 均衡发展
C. 立德树人
D. 实现教育现代化
3. 教师群体是高素质的群体,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但也存在个别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下列現象中,▲违背了教师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A. 变相体罚学生
B. 以教谋私
C. 加重课业负担
D. 消极怠工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B. 法律规定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C. 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是正确的学生观
D. 教师对成绩优秀学生的偏爱无可非议
5. 根据2012年10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
下列不属于应遵循的保护原则是▲
A.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B.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 挽救与感化相结合
D.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6. 下列选项中,属于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育教学主张是▲
A. 教,是为了不教
B. 有教无类
C. 教学做合一
D. 发现学习
7. 教学行为根据不同维度有着多种分类。如果把教师行为作为参照系,有以下三种形式:
(T代表教师,s代表学生)①T告诉S;②T与S对话;③T指导S学习。
其中,第③种形式的主要行为主体是▲
A. T
B. S
C. T与S
D. 第三方
8. 一位教师在与几个同事的一次闲聊中问道:“你们今年的学生怎样?我发现他们的心思都没放在学习上!很苦恼……”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来自于▲
A. 学习动机的激发问题
B. 学习内容的确定问题
C. 学习策略的运用问题
D. 学习方法的指导问题
9. 教师需要具有“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
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素质”。这种素质是▲
A. 教育反应
B. 教育情感
C. 教育灵感
D. 教育机智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B.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C.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的代表作
D.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并阐述了程序教学理论
11. 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
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呈现方式。这种呈现方式突出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
A. 思想性
B. 时序性
C. 基础性
D. 综合性
12.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下列哪项课程目标中的要求▲
A. 知识与能力
B. 过程与方法
C. 情感态度价值观
D. 以上都不是
13.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由此可见,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
A.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过程
B.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评价孙中山
C.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
D. 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和评价辛亥革命
14. 下列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学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A. 接受式学习
B. 发现式学习
C. 主动式学习
D. 探究式学习
15. 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
A. 学校图书馆
B. 历史教师
C. 网络资源
D. 历史教科书
16.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如下图所示)。这表明▲
西汉汉平帝:衰成宣尼公
北宋宋真宗:至圣文宣王
明朝明世宗:至圣先师
清朝清世宗: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A.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B. 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C. 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D. 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17. 汉武帝时期,当贤良文学之士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时,桑弘羊驳斥说:这是保证国家“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这说明他主张▲
A. 废止盐铁官营政策
B. 大力弘扬私营工商业
C.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D. 天下之利应归于人民
18. 《魏书》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材料表明,推动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 崇尚武力控制
B. 促进民族交融
C. 避免政治斗争
D. 认同汉族文化
19.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出▲
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大力弘扬私营工商业
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0. 《宋史》对宋太祖备加赞誉:“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此种评价是基于太祖
A. 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 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C. 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D. 实行鼓励贸易的经济政策
21.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22. “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 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
C. 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 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23.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茶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