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地壳的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壳的物质循环

【教学构思】

本节教材所描述的地理原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没有经验体会,难以理解。故本课教学拟采用模拟实践,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到方法,力求将抽象的地理现象具体化,将学生没有体验过的地理事物通过模拟实践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团体合作的精神,自主探索,寻找问题,相互协助,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从课本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用于对身边地理现象的分析和对现实地理问题的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知道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模拟实验和互动讨论等学习过程,主动去寻找、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并让其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的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个部分:1、地质作用及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2、地壳运动的各种形式及所形成的地表形态。课时安排两节课,本节课完成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

重点难点: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

【教学方法】

互动讨论,模拟实践,案例分析等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67页“板块构造运动”和70页案例研究“科罗拉多大峡谷”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录像)《地壳运动》

(讲述)中国有句成语叫“沧海桑田”,描写了地表形态的不断演变,在高高屹立的青藏高原上科学家们竟然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现在是中国和平统一的一个天然障碍,但有谁知道,多少年前这里却是一片陆地。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造和演变。

引起地球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其中由自然原因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展示)地质作用的概念。

(提问)请问下列各例子是否属于地质作用?

1.火山爆发。

2.荷兰人围海造陆工程。

3.上海经大量抽取地下水之后引起地表下陷。

4.老鼠钻洞破坏地表植被。

(学生回答)

(讲述)按能量来源分,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展示图表)《内、外力作用的比较》

(展示图片)《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受侵蚀》

(提问)该建筑受损害的自然原因属于外力作用还是内力作用?

(学生判断)外力作用

(强调)整个地表形态都是由这两种力共同作用而形成,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却削平高山,填平盆地。我们先一起研究几种主要的内力作用。

(提示)请大家看课本59页《岩浆活动》的图片。

(讲述)当岩浆内压力大于上覆岩层外压力时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当其内压力小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时则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浆岩。

(板图)“岩浆活动”示意图

(讲述)变质作用主要是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变质成为变质岩。

(指图)“变质岩”的位置。

(讲述)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是形成各种地貌的主要原因,人们不可能看到整个地壳运动的过程,但可以通过地质构造所产生的地貌来推测,证明地壳运动,所以说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展示)按方向来分,地壳运动有两大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老师跟学生模拟实践)将书本叠起来一起模拟地壳的水平运动。

(提问)实验中大家发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回答)

(展示)水平运动所带来的地质构造之一——褶皱

(讲述)岩层受挤压向上隆起,这种形态叫背斜,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凹陷,这种形态叫向斜,在地貌上常形成谷地和盆地。

(分组活动)请六个活动小组的组长上台抽签,一共设置六条签,分别代表石油开采队,采石队,隧道建造队,打井队,泉水勘探队,铁路建设队,抽到签后,每组根据不同的任务来确定自己小组该到哪里展开工作,整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回答:

1.找石油、天然气,应该在北背斜,因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结构,易储水储气。

2.造隧洞,应该在背斜面,因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3.建采石场,应该在背斜的顶部,因为这里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4.“自流井”会分布在向斜,因为这里底部低凹,易储水。

(讲述)有时候会出现地形倒置的情况。

(展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讲述)所以,要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不能单看它的外表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它的岩层关系。

(指图)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断。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讲述)另一种地质构造——断层是由于垂直运动造成。

(展示)断层的形成动画图。

(分组活动)

找泉水,湖泊,应该选择断层构造附近,因为岩隙水易于随断支而出露,该地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为洼地,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建造,应该回避断层构造,因为易于发生断层活动,破坏工程,让水库泄漏。

(教师总结)地质构造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希望大家平时多加观察,多点思考,让所学的知识尽可能的得到应用。

(播放录像)唐山地震的录像片段

(讲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种形式的地质作用——地震

(分组活动)步骤一:请一小组同学先用5分钟时间一起讨论研究地震的类型,分布,具体应用意义等等内容,并每人设置好一至两道上关题目(设置好之后要相互核对,避免所出题目重复或离题),上讲台来提问其他同学,还要求该组对其他同学的回答做出反应,对一些答错的必须给予纠正。其余同学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步骤二:轮到讲台下的同学选手,点名要求台上某位同学回答自己的问题。并且也对他的回答做出反应,对答错的必须给予纠正。

(老师总结)

(模拟实践活动)请学生坐在“地震模拟机”上,让其感受地震发生时的震动情况。

(案例)1994年12月30日,北部湾地区出现了4.6级的地震,因为震源深,震级小,所以该次地震本身并没对我们湛江地区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在雷州市却有两百多人因为惊慌失措而跳楼受伤。作为当时地震的亲历者,在该次地震发生时,你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在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都应该做些什么呢?

(自由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跨度大,内容比原来的老教材多,如何让学生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形成的地貌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我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采用由感性到理性的分析方法,让学生观看录像和景观图片,先了解事实,在分析原因,最后总结规律。同时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分组讨论,主动学习。

【评议】

本节知识内容繁多,相当于以前高一地理第四章的全部内容,新教材压缩必修课程的内容,难度要求降低,侧重让学生理解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梁老师抓住了这一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以及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本节课没有采用电脑辅助,但是学生活动组织较好,利用传统媒体同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