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古诗词赏析题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2016中考语文专题10-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够做到“诵读 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 审美情趣”。为贯彻这一精神,古诗词鉴赏从2004年起就成为四川各 地市中考试卷上不可或缺的风景。该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 累与感悟,借助写作背景的提示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和形象,体会 诗歌写景抒情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赏析诗歌的语言美以 及作者的想象创造能力,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 美情趣。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应熟记教材必背诗词,诵读课外诗词,研 读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加传统文化积淀,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古诗鉴赏
2. 虚实结合 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 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 • • •
《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实)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虚写)
3.乐景写哀情
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wèi)城朝(zhāo)雨浥(yì )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008陕西中考)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 孙 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湿”是打湿、浸湿之意。一个字让我们感受到烟雨 朦胧中黄昏时分那种润泽、静谧的韵味;同时也烘托出 诗中渡人和诗人自 己的闲适和悠然自得。)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绚丽飘逸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 的情思。代表:李白 李贺 相关术语:辞藻富丽,想象奇幻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四)形象生动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四)
——诗歌的表达技巧
常见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引用典故、反复、反问、设问。 表现手法: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 动写静、以静写动)、烘托、反衬
1.烘托 对比
• 1.烘托: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 人来衬托主要人或事物。 • 分以景烘托人和以人烘托人 • 示例: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 2 对比: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 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 示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枝。 • ——苏轼《赠刘景文》
2016年全国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6年全国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解析汇编2016年全国卷古诗鉴赏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份)[参考答案]①前四句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磅礴的景象。
②这样写的用意是,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
[解析]这道题属于形象题,形象题分为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这道题则属于景物形象题。
解题方法是:1、罗列形象(宁滥勿缺)——拆词法、翻译法、引用原文(结合问法);2、描绘画面(时间地点特点);3、若问“请分析,赏析,意境”则再加感情。
这道题可以用“翻译法”,先翻译句子,再总结画面氛围,最后引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份)[参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运用传说人物任公子的典故,既歌颂了圣主明政,治下盛唐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又隐约透露出诗人心中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只需要结合解释中对典故的提醒,再结合盛唐政治环境和诗人的情怀,就能推断出诗人的思想感情,难度系数不算高。
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16道)
中考课外古诗词题专项训练(含答案)1.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分)(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答案】(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
“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
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答案】C2.山中宋秘演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1. 诗歌第二联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2. 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4分)【答案】(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景,蝉声是动景,落叶是静景;听觉、视觉相结合(多角度)写景,听到了蝉声,看到了满地的落叶。
(任意答出一种手法均可,手法1分,分析1分)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2分)(2)①对善终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
3.寻幽居不遇庄翱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案】(1)(2分) 答: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评分细则: 2分。
花,山,泉,鸟语,答出一点不得分,两点得1分,三点給满分。
2016年中考古诗词赏析
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2015·上海卷】(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2分)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乙句:丙句: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二、诗歌阅读6.【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
题干中已作了“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提示,再根据甲句的示例,可知需从表达诗人的“渴望”(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
【答案】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7.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甲】句就与题目“书博山道中壁”无关。
【答案】D【2015·天津卷】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这两句诗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他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诗写诗人处“人境”却“无车马喧”的寂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官场的不甘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与征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人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做了大胆改造,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015·浙江省衢州卷】(一)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016中考诗歌鉴赏真题
一、【2016 福廸省福州市】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不应有恨 , 何亊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晱圆缺 , 此亊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 , 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2.“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月亮。
唯愿家人,彼此珍重 , 虽然相隔千里 , 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 2016 福廸省龙岩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使用了拟人手法 , 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 , 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 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 , 使诗句对仗工整 , 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三、【 2016 福廸省】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五言律诗。
2.万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 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 “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 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 , 叙亊确切 , 抒情真挚 , 首尾呼应 , 浑然一体。
四、【2016 甘肃省天水市】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辿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答案】①C3分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
2分③A.√B.√C.√D×。
4分一项1分。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二)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一)丰乐亭游春①(其一)(4分)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答出3项及以上给1分)、明媚(1分)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珍惜春天、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2分)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考中考语文点二《古诗词赏析》
7.哀怨诗: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 类,主要以女性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 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如温庭 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8.即事感怀诗:就是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 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例如 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熹的《观书有感》。 9.哲理诗:顾名思义,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 诗歌,此类诗歌将抽象的哲理蕴含在鲜明直观的景象当中,深 沉而含蓄。例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的《观 书有感》。
7.猿啼: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8.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山,山河。 9.羌笛: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10.水: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 11.鸿雁: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音讯。 12.月亮: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 13.柳树:“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14.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5.青鸟:传书的信使。
【剖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答题模式为:点出写 作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进而阐释效果。
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①对山中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 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 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 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任意答 出两点即可) 【剖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题目要求简要 作答,细读诗句“闲吟”“听钟”“息心”可得出 答案。
如 2013 年 泸 州 中 考 卷 , 要 考 生 鉴 赏 的 诗 歌 是 王 观 的 《 卜 算 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诗歌的题目告诉我们,题材是送别类 的诗,卜算子是词牌名,题目内容是送好朋友鲍浩然前往浙 东去。送别诗感情有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那 我们解读此诗时就会扣住诗歌中的事件去把握诗人的情感, 这样鉴赏难度就不是很大。因此我们在鉴赏古代诗词时一定 要认真地研读诗题,切忌一瞥而过,错失许多鉴赏诗歌的有 效信息,从而为鉴赏诗歌增加人为的难度。
语文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中考真题及答案
九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后古诗词一、定风波(2016杭州中考)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
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2分)2.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
说说你的理解。
(4分)参考答案:1.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都日旧迎。
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
二、临江仙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
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
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
(2分)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
(1分)2.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
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
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
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
(答对其中的三点即给4分)【拓展】临江仙陈与义①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④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时所作。
2016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汇总
中考古诗词鉴赏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
1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2、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7.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3分)(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3、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分)答: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4、社日①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⑴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答:⑵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5、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都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不入韵C.都是仄起平落D. 都很讲究对仗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中考古诗文鉴赏试题及答案(2016).doc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2016·上海卷】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
(2分)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答案】1.身上衣裳口中食 2.C(2分) A(1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2016·浙江省杭州卷】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②偏知:才知。
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______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___ 时节的景象。
(2分)(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3分)答:________【答案】(1)春天;秋天。
(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
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淸晨的寂静。
定林①所居宋·王安石【2016·浙江省宁波卷】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 、_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完整版)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中考首古诗词分类赏析篇一:爱国忧民(11首)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赏析试题
6.芦花孤舟肃杀、凄寒【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比较简单。
7.在营造的静谧气氛中,忽闻短笛声声,弥散在明月之下,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通过笛声的凄清反衬出囚居生活的孤寂之感,亡国之恨。【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这首词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亡国之恨,追思之情。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xx日照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渡xx送别
xx
渡远xx外,来从xx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xx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xx。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分)
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
试题汇总(二)
2014xx来宾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归园田居(其三)
xx
种豆xx下,草盛豆苗稀。
xx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xx,但使愿无违。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答: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2分)
xxxx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共6分)
xx·登xxxxxx
xx
何处xxxx?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xx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xx战未休。
xx谁敌手?xx。生子当如xx。
6.“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答: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答: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答:(一)(5 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7题。
(7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分)6.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
(3分)答: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一)( 7 分〉5.易安居士婉约(2分)6.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成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
(3分。
意思对即可)7.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2分。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6.身上衣裳口中食7.C(2分)A (1分)【2016·浙江省丽水卷】(一)(4分)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3.《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分)答:13.“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2016·浙江省衢州卷】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3.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3分)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 示例l:《金陵酒肆留别》更好。
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
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
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2:《渡荆门送别》更好。
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貼切。
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
《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則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2016·福建省福州卷】(―)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
(5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答: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答:(一)(5 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2016年山东省【2016·山东省济南卷】(三)诗歌阅读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
②流莺:即莺。
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3)心情。
(3 分)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3 分)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13.透:穿透。
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2016·山东省青岛卷】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
【2016·山东省菏泽卷】【2016·山东省淄博卷】9.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解答】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A 选项正确;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正确;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
故选D。
【点评】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016·浙江省丽水卷】(一)(4分)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3.《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分)答:13.“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2016·浙江省衢州卷】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3.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3分)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 示例l:《金陵酒肆留别》更好。
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
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
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2:《渡荆门送别》更好。
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貼切。
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