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体会
有头 晕 眼 花 、 舌 色 淡 , 沉 细 。治 宜 滋 阴 养 血 、 散 风 邪 。 唇 脉 祛 方用 当归 饮 子 加 减 , 方 : 处 当归 1 、 芎 1 、 地 2 、 0g 川 0g 熟 0g 黄 芪 2 、 芍 1 、 乌 1 、 芩 1 、 0g 赤 0g 首 0g 黄 0g 白蒺 藜 1 、 芥 1 5g 荆 0
访 1a无 复 发 。 4 讨 论
围 绝经 期 潮 热 症 是 女 性 绝 经 前后 , 于 卵巢 功 能 衰 退 、 由 雌
激 素 水平 波 动或 下 降 , 起 一 系列 包 括 自主 神 经 功 能 失 调 的 引
典 型 症 状之 一 。 目前 现 代 医 学 多 采 用 激 素 替 代 疗 法 , 能 收 虽 到 某 些疗 效 , 长 期 使 用 可 导 致 子 宫 内膜 、 巢 、 腺 等 癌 变 但 卵 乳
则 易 于 复发 。笔 者 对 8 慢 性 荨 麻疹 进 行 中 医辨 证 施 治 , 6例 取
得 满 意 效果 , 报 道 如下 。 现 1 临床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 本 组男 4 1例 , 4 女 5例 ; 龄 1 ~6 年 6 5岁 , 平
1 2 3 血 虚 风 燥 型 好 发 于 中年 以 上 妇 女 , 团 泛 发 于 全 .. 风
肝, 流注 子 脏 ” 故 从 肝 肾 调 治 对 围绝 经 期 妇 女 尤 为 重 要 。在 , 治 疗 中抓 住 肾 阴 亏 虚 , 血 虚 两 个 特 点 , 眼 于 滋 养 , 手 于 肝 着 人
各 2 , 贞 子 、 仲 各 1 , 养 肝 肾而 善 后 。 连 服 4周 后 , 4g 女 杜 2 滋 g 主 症 基 本 消 失 , 症 尚可 , 服 安 度更 年 丸 巩 固 2个 疗 程 。 随 余 又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科世界报告》2009年第1期发表者:赵东奇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药抗组胺、激素等药物多可暂时控制症状,但停药则易于复发,常可多年甚至数十年不愈。
我们近几年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对该病进行了较细致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远期疗效,已有近50例患者完全停药而不再发作。
现将中医辨证治疗的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中医辨证,凸显治疗优势近年不少证据表明,慢性荨麻疹是主要由自身免疫因素参与导致的皮肤病,与急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不同,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抗体、组胺释放活性(HRA)或抗IgE自身抗体,其激活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途径也明显多于过去所认识到的途径,而且还有很多未知因素参与[2]。
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密切关系也提示自身免疫机制参与了部分慢性荨麻疹发病。
[3]本病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而且抗组胺药对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无效。
慢性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客观而言,本病系内、外因共同作用而发,内因比外因更为重要。
对此,《内经》早有明确论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而对于调整机体内部许多方面(主要是免疫等)的失调或紊乱,由于西药的作用单一,顾此失彼,难以达到综合调节的作用,因而疗效欠佳。
而中医在这方面则优势十分明显,通过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乱则和之,利用天然中草药多靶点、多层面的作用,达到调整阴阳、气血,祛除致病因素(六淫)的目的,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则外因不能通过内因起作用,疾病也就长期缓解或痊愈。
2、证候归纳,源于临床荨麻疹的中医辨证分型高等中医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瘾疹》分为四型,即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胃肠湿热证、血虚风燥证,尚不能概括慢性荨麻疹复杂的证型,不利于临床应用。
对于慢性荨麻疹的辨证,我们则不受教科书的约束,完全按照中医的辨证方法进行辨证,然后进行归纳,共形成3种主证,6种兼证,可操作性强,按照这些证型遣方用药,取得了良好疗效。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简介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病程持续6周以上,以皮肤出现反复发作的痒疹为特点。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常与过敏、遗传、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传统西医常以抗组胺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方法,但长期使用抗组胺药物可能出现药物依赖和耐受性等问题。
而中医辨证论治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通过对患者病理症状的综合分析,将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不同类型,并针对每一类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分型。
1. 风热郁火型症状表现:患者皮肤瘙痒、红肿,伴有明显的热感,或者疹子较大、较密集。
舌苔黄腻,舌质偏红。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退热。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
2. 湿热蕴脾型症状表现:患者皮肤瘙痒、湿疹或丘疹,伴有明显的湿气,容易出汗,腹胀便溏。
舌苔黄腻或厚腻,舌体较肥胖。
治疗原则:燥湿化痰,健脾祛湿。
常用方剂:四逆汤、平胃散。
3. 气血两虚型症状表现:患者皮肤瘙痒、红疹较不明显,反复发作,伴有乏力、面色苍白、舌淡红、脉细弱等虚证表现。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调理脏腑。
常用方剂:四物汤、归脾汤。
4. 肝肾不足型症状表现:患者皮肤瘙痒、色泽暗淡,病程较长,或有肾虚症状,如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等。
舌质暗红,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肝益肾,润燥止痒。
常用方剂:六味地黄丸、巴戟天地黄丸。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除了根据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外,中医还有其他辨证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1.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方法,即将中药煎剂加热至一定温度,使药液蒸气直接作用于患处。
中药熏洗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地龙、白芷、皂角刺等。
2.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煎剂蒸气敷布于患者全身或局部,通过中药的挥发成分作用于皮肤,起到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金银花、白头翁等。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和“阴阳”概念,以及调节体内气血和脏腑功能为核心。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体内湿热、风寒、血瘀等因素引起的失调所致。
治疗荨麻疹的关键在于寻找和调整病因,促进体内的整体平衡。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辨明病因和病机。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风热型、湿热型、血瘀型、肝肾不足型等。
根据辨证结果,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2. 清热解毒:对于荨麻疹伴有明显的湿热症状(如囟门红肿、口干苔黄、尿涩便秘等),中医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方剂,如黄连解毒片、连翘败毒饮等,以清热燥湿,排除湿热邪气。
3. 补益调理:对于荨麻疹伴有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情况,中医常采用补益调理的方法。
通过补充营养、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4. 调理情志: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也是导致荨麻疹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中医治疗荨麻疹还包括调理情志,通过心理疏导、情志平和的方法,缓解情绪不稳定对荨麻疹的影响。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是基于整体观念,注重调整身体的内外环境,并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免疫功能,调整机体功能,从根本上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然而,对于严重的荨麻疹病例,中医治疗可能需要配合西医药进行综合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荨麻疹的中医辨证一、荨麻疹的概述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丘疹和水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外邪入侵、内外因素交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病症。
二、荨麻疹的病因⒈外感风寒湿邪:荨麻疹多发于寒湿季节,与外感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有关。
⒉内伤热邪:体内热邪郁结,也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⒊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酒过量等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原因。
三、荨麻疹的中医辨证⒈风热侵袭型主要症状:起疱丘疹,红肿热痛,瘙痒明显,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⒉风寒湿邪型主要症状:起疱丘疹,红肿,瘙痒较轻,伴有寒战、恶寒,舌苔白腻,脉浮紧。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祛湿止痒。
⒊内伤湿热型主要症状:起疱丘疹,红肿,瘙痒明显,伴有口干苦味、大便秘结,舌苔黄腻厚,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⒋脾肾虚弱型主要症状:疱丘痒痛,红肿不明显,瘙痒不易缓解,伴有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脾益肾,祛风止痒。
四、附件⒈附件一:中药方剂⒉附件二:荨麻疹饮食调理⒊附件三:常用穴位按摩法注释:⒈风寒湿邪:指外感风寒湿邪入侵体内所产生的病因因素。
⒉内伤热邪:指体内热邪郁结所产生的病因因素。
⒊脉弦滑:舌下脉诊,指舌下脉搏感觉弦紧而滑利。
⒋舌苔黄腻:舌苔厚腻,颜色呈黄色。
⒌脉浮紧:舌下脉诊,指舌下脉搏感觉浮而紧实。
⒍口干苦味:口中感觉干燥且有苦味。
⒎舌苔黄腻厚:舌苔颜色呈黄色,质地厚重。
⒏脉滑数:舌下脉诊,指舌下脉搏感觉滑利且数。
⒐舌质淡苔白:舌体颜色较淡,舌苔呈白色。
⒑脉细弱:舌下脉诊,指舌下脉搏感觉细弱。
中医皮肤科荨麻疹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尊麻疹尊麻疹中医称为“痞瘤”或“瘾疹”,俗称“风疹块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风热或风寒搏于皮肤,亦有因禀赋不耐,服了某种食物、药物所引起,或肠内有寄生虫所致。
【诊断】1 .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皮疹为局限性大小不同的扁平隆起,颜色可为鲜红、淡红或白色。
随皮肤瘙痒而骤然发生,又常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急性者皮疹不断成批发出,至1周左右停止发生。
慢性者反复发作,长达数周、数月或数年。
2 .自觉剧烈瘙痒,局部灼热,吹风受凉或遇热时更加严重。
3 .发作时如有腹痛、腹泻、便秘、胸闷、气急等全身症状者,表示内脏有同样病变存在。
4 .皮肤划痕呈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
【治疗】一、辨证论治首先除去病因,尽可能找出引起过敏的药品、食物及其他因素,以后避免服用和接触,有寄生虫的应予驱虫治疗。
1.风热型皮疹鲜红、灼热,口渴烦躁,受风或在温暖环境下发作或加重,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举例:消风散加减。
荆芥、牛劳子、防风、蝉蜕、生地黄、知母各IOg,生石膏30g,生甘草5g。
2.风寒型皮疹淡红或白色,受凉即发,接触冷水时尤易发作,在温暖环境下减轻或消失,舌淡苔白,脉浮紧或沉缓。
治法:散风寒,和营卫。
方药举例:桂枝汤加味。
桂枝、荆芥、防风、苏叶、川号各10g,麻黄5g,白芍15g,甘草3g,生姜2片,红枣4枚。
以上两症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枳实。
便泻,热证加黄苓、黄连、木香;寒证加白术、茯苓、砂仁。
腹痛加川楝子、延胡索。
气急加桔梗,重用麻黄。
因饮食诱发,加山楂、神曲、蕾香。
肠寄生虫诱发者,加乌梅、使君子肉、土楝根皮。
病久气虚,卫阳失固,加生黄芭、党参。
面色少华,稍劳即发,脉缓无力再加附子。
血虚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妇女常在经期发作,加当归IOg,生首乌ISgo久发不愈加僵蚕、地龙。
二、中成药消风颗粒每服10g,每日3次。
脱敏丸每服IOg,每日3次。
三、局部治疗选用具有止痒作用的药,如解毒搽剂、止痒洗剂、止痒扑粉等。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其过敏源比较复杂,病情也错综复杂,症状表现也不相同.若能查清过敏源,其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中医对荨麻症可分为五个型:1. 风热犯表-----风团颜色鲜红灼热,遇风受热后加重,瘙痒甚,好发于暴露部位.常伴鼻塞流涕,口干咽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2. 风寒外束-----风团颜色淡红或苍白,遇风受凉后尤甚,得暖减轻.伴鼻塞咽痒,咳嗽痰白,周身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3. 肠胃湿热----出风团与饮食不节有关,伴腹痛腹泻,或呕吐胸闷.大便稀烂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濡数.4. 血热毒盛-----见于严重泛发的急性荨麻症,全身满布风团,颜色鲜红灼热,剧烈瘙痒.伴发热,头痛,烦躁,口干咽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5. 气血亏虚-----多见于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夜晚或劳累时风团加重,四肢困倦,形瘦体弱或虚胖,面色无华.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细弱.荨麻疹的中医治疗:1. 风热犯表----疏风清热,退疹止痒银花15 连翘15 淡竹叶10 鱼腥草20 牛蒡子12 薄荷6(后下) 荆芥10 浮萍15 蝉脱10 芦根15 甘草3. 若伴咳嗽痰黄加桑白皮15,大便干结加紫草12.2. 风寒外束-----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桂枝12 麻黄6 白芍15 大枣12 苏叶12 防风12 荆芥穗10 (后下) 北杏12 生姜3片甘草3. 若体弱多病者,可加黄芪20克白术12克,以益气固表.3. 肠胃湿热-----清肠利湿,祛风止痒土茯苓12 绵茵陈20 银花15 火炭母20 布渣叶15 山楂20 苏叶8 枳实12 厚朴12 连翘12 甘草5. 若腹痛腹泻者加陈皮防风白术各12克;纳差者加莱菔子麦芽各12克.4. 血热毒盛-----凉血清热解毒水牛角30(先煎) 生地黄20 鱼腥草20 紫草15 蝉脱10 黄芩12 牡丹皮12 玄参15 生石膏20 赤芍15 芦根15 甘草5. 若毒甚者加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2克。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1 】中医辨证论治:(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掉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荆防方【药物构成】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方子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止痒.(2)风寒型,多见于严寒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掉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麻黄方【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气血缺少,卫外掉固,腠理不密,玄府掉固,风邪内侵,肌肤掉养.(3)贫血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缺少,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分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中药药方: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子中药方子(一)【辨证】脾掉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方名】多皮饮.【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赵炳南边.中药方子(二)【辨证】气血缺少,卫外掉固,腠理不密,玄府掉固,风邪内侵,肌肤掉养.【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方名】麻黄方.【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赵炳南边.中药方子(三)【辨证】脾虚兼风.【治法】健脾利湿,祛风静痒.【方名】荨麻疹汤.【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屈舒信方.中药方子(四)【辨证】阴血缺少,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算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方名】加减当归饮.【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俞长荣方.中药方子(五)【辨证】洗澡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绸缪.【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出处】何任方<荨麻疹>别的中医疗法:1.活血祛风法实用病人舌质暗紫,有瘀斑及血瘀症状,其实不轻易分辩风寒及风热症状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荆芥.防风各10克.依据辨证不合又可分为:(1)活血辛凉透表法:适于有风热症状者.方药:血府逐瘀汤加辛凉解表药,经常应用: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2)活血辛湿透表法:适于有风寒症状者.可用永安止痒汤.(3)活血湿阳法:并用于湿寒型及大多半皮肤划痕症.可用血府逐瘀汤加:附子10克,桂皮或肉桂10克;血府逐瘀汤加金匮肾气丸,每日两丸.(4)活血健脾法:适于有脾虚腹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参苓白术散.(5)活血固表法:实用于易汗出,汗后产生风团,相当于部分胆碱型荨麻疹.可用血府逐瘀汤加玉屏风散.2.清热疏风法用凉血消风汤.3.凉血祛风法用凉血消风汤.4.祛风通络法实用于兼有风湿症状者,用独活寄生汤.5.健脾理湿法实用于舌苔白腻,胸脘满闷,或有溏泻者.可用加减胃苓汤.6.散寒化饮法兼有慢性气管炎者.可用加减小青龙汤.7.其他治法个体是病人依据不合辩证,采取不合方药,且体有五味消毒饮.麻桂参半汤.湿热方.消风散及寒湿方等.8.针灸等疗法针刺风府,大椎,曲池.足三里.血海与三阴交等依据辨证取穴与不合补泻法治疗.艾灸疗法,耳针疗法,划耳疗法等也有必定后果.。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辩证论治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辩证论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06摘要:荨麻疹(CU)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病种,典型皮损为风团-局部隆起的水肿性团块和(或)血管性水肿。
病程大于六周即为慢性荨麻疹,多迁延难愈。
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肤色的形态各异的风团,皮肤表面隆起呈现橘皮样,周围多有红晕,凹凸不平,大小不等,或单独分布,或延绵成片,好发于全身体表上下,时隐时现,此起彼伏,发作无定时,骤起骤退,自觉剧烈瘙痒,影响睡眠及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发病率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增高。
本病多因皮肤黏膜出现血管扩张通透性以及渗透性增加引起的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水肿反应,可伴有心慌烦躁等过敏性休克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受损反应,以及喉头支气管受累的呼吸困难、血管性水肿等相关并发症[[1]]。
与丘疹性荨麻疹相区别,该病病因复杂,多数患者难以明确确诊原因。
本文论述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由中医古籍的历史溯源,总结古现代医家的临床治疗经验,旨在发挥中医药疗法的独特优势,推展中医治法诊疗该疾病。
并提高人们对慢性荨麻疹的重视,同时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
关键词:荨麻疹;病因病机;中医疗法荨麻疹在古籍中记载颇多,记录称作“瘾疹”“赤白游风”“风疹”“鬼饭疙瘩”“风疹块”等。
《素问·四时刺道从论》中首次记载了荨麻疹这一病名,“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隐,时隐时现之斑丘状皮疹即为瘾疹,该病名沿用历史最广;《千金要方》又将㾦癗记载为“坚如麻豆粒,疮痒搔之,皮剥汁出,或遍身头面年年常发者”,㾦癗,外形为坚硬的豆粒,瘙痒难忍,全身好发。
祁坤《外科大成》曰:“游风者,肌肤倏然掀赤肿痛痒感,游走无定”,究其原因认为游风由风热相博,侵袭肌表,奎滞肌肤,营卫不宣而发皮疹,荨麻疹皮损符合风性特征,发无定处游走不定且逐渐消退后不留痕迹。
慢性荨麻疹病因可归纳为禀赋不耐、风邪袭表、肠胃湿热和肝肾不足四个方面[[2]]。
“风”一样的荨麻疹,中医教你辨证论治
“风”一样的荨麻疹,中医教你辨证论治荨麻疹,又称风疹、风湿疹、风团疹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
其症状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的红斑、瘙痒、肿胀等症状,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疼痛等全身感觉。
在中医理论中,荨麻疹通常被认为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使体内湿气过重、毒素积聚所引起的。
本文将从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1.清热解毒法具体而言,清热解毒法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食疗法中药食疗是清热解毒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常用的中药食材有薏苡仁、红小豆等,这些食材可以消除湿气和毒素,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对于荨麻疹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身体新陈代谢的食物。
(2)中药药物在治疗荨麻疹时,中药的应用是很常见的一种方法。
常用中药包括地黄、黄柏、石膏、竹叶、薏苡仁等,这些中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促进身体内湿气毒素的排泄。
中药的运用需在合法医疗机构或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3)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治疗荨麻疹方面也有极好的效果。
经典的治疗方法是选用温和的手法,在荨麻疹皮损上进行针刺治疗,同时也需要对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以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2.补益法补益法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补充身体内的气、血、阴、阳等营养物质,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膳调理药膳调理是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多数生病与脾胃和补益气血两方面不足有关。
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常见的药膳包括莲子百合粥、山药炖猪脚、花生糯米饭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治疗荨麻疹的效果。
(2)足浴养生足浴养生是以水疗为基础,通过温水调和、益气补血的效果,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达到治疗荨麻疹的效果。
荨麻疹患者可以利用温水泡足、按摩穴位等方法,以增加身体阳气、改善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达到治疗荨麻疹的效果。
荨麻疹之中医辨证
荨麻疹之中医辨证概述:荨麻疹,按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瘾疹”、“风疹块”范畴,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疹块,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发于任何年龄、季节和部位。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本病较常见,约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
症状:以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疹块,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主要症状,可伴有面色黄白不华、心悸乏力、头晕健忘、少寐多梦;或恶寒怕冷;或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差、大便秘结;或畏寒肢冷等症状。
病因:一、六淫侵袭,风邪为首风邪与荨麻疹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
外感六淫之风邪,常兼挟寒、热、湿之邪侵袭肌表,多兼有阳气不足,卫外不固。
风邪“善行数变”及易兼挟的特点决定了本病的证候表现。
风与寒相合而为风寒之邪;与热相合而为风热之邪;风寒、风热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
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则起风疹瘾疹。
总之,以风邪为主的外感六淫之邪,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或感受风邪而发,或风邪与内在病理因素搏结而发,或体内病理因素郁热生风而发。
二、脏腑不调,七情内伤七情内伤,五志不遂,可致气机壅滞,气血失和,失其濡煦之职,风邪易于外侵,焦虑抑郁使气机不畅,气血失和,火热内生,壅滞于肌肤络脉而发瘾疹。
对七情内伤、脏腑不调所产生的病理因素在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也有很多认识。
包括内生之风、湿及痰、瘀等。
风从内生者,或由阴虚血燥,虚风内动,或由肠胃湿热,郁久化热生风。
本病虽发于外,但其必有内伤在脏腑,对脏腑、七情等因素的认识是临床辨证论治时把握疾病之“本”的主要途径。
三、禀赋异常,内外合邪禀赋异常,内外合邪是本病重要的病机。
人之禀赋异常是本病发生的根本。
禀赋异常多指素体虚弱,或禀赋不耐等,先天不能耐受某些物质,都是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
虚弱之人,肺卫不固则易感受外邪,且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中医常见荨麻疹的辨证施治
中医常见荨麻疹的辨证施治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团”,中医称为“㾦癗”、“风瘅”、“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荨麻疹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有:蚊、虱、臭虫、毛虫等昆虫叮咬,冷、热、风、日光等的物理性刺激,花粉、苎麻等植物性刺激,食入鱼、虾、蟹等“发物”,注射血清、青霉素等药物,病灶感染或肠寄生虫感染产生的毒性物质刺激等等。
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障碍,神经精神创伤等也可引起荨麻疹。
荨麻疹的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这种风团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后又迅即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荨麻疹可反复发作,慢性者可反复发作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搔痒难忍。
风团(风瘅)可发生在全身皮肤上的任何部位,粘膜也可被累及。
如风团发生在胃肠道粘膜上,则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风团发生在喉头粘膜则可有气闷、呼吸困难,甚至有室息的危险。
祖国医学认为荨麻疹主要是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或血中有热又感外风而发病。
急性荨麻疹的中药治疗以祛风、清热、祛湿为主:方一:荆芥10克,防风10克,紫草30克,黄芪30克,苦参20克,地肤子20克,蒲公英20克。
水煎服。
方二:麻黄10克,蝉蜕10克,连翘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白藓皮20克。
水煎服。
以上两方可任选一方内服。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导致血虚,血虚生风,形成恶性循环,治疗应加用养血滋阴的中药,即中医所说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方一:生地20克,首乌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丹皮10克,玉竹10克,荆芥10克,大枣30克,人参叶30克,防风10克。
水煎服。
方二:防风通圣丸(成药),每次服10克至15克,一天服3次,开水送服。
(本方尤其适用于大便秘结的荨麻疹患者)。
方三:茵陈30克,苡仁30克,木瓜13克,防己12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地龙10克,蛇蜕6克。
水煎服(本方尤其适用于兼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汇报人:2023-12-12•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评估目录•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典型病例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总结与展望01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外感风邪所致,包括风热、风寒等。
过食辛辣、海鲜等食物,或饮酒等均可诱发荨麻疹。
长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亦可导致荨麻疹。
抵抗力下降,如感冒、疲劳等均可诱发荨麻疹。
外感风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正气虚弱风邪袭表营卫不和气血亏虚湿热内蕴01020304荨麻疹的中医病机多由风邪袭表,客于肌肤所致。
风邪客于肌肤,导致营卫不和,卫外不固,邪气内侵。
久病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亏虚。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海鲜等食物,或饮酒等均可导致湿热内蕴。
观察患者的皮疹形态、颜色、分布等,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瘙痒、发热等。
望诊听患者的主观陈述,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患者的体质状况。
闻诊询问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治疗情况等,以及是否有其他疾病或特殊情况。
问诊通过把脉了解患者的脉象、舌苔等情况,判断病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切诊02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方法祛风散寒、解表止痒详细描述采用桂枝汤加减,药物组成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可有效改善风寒束表型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同时具有祛风散寒、解表的作用。
疏风解表、清热止痒详细描述采用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等,可有效改善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同时具有疏风解表、清热的作用。
总结词清热解毒、祛湿止痒详细描述采用平胃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苍术、厚朴、陈皮等,可有效改善胃肠湿热型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同时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作用。
虫类药物在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总结词以毒攻毒、活血化瘀详细描述虫类药物具有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如蜈蚣、全蝎等虫类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
03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评估•治愈:荨麻疹完全消失,随访无复发。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治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治1.气虚卫外不固证主证:皮疹多为针帽至蚕豆大,相互融合成片的风团较少,风团往往在汗出着风后发;伴有恶风。
自汗,瘙痒不止。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
分析:本证由于脾气虚弱,卫外不固,营卫失和所致。
其体质多为气虚体质。
治法:健脾益气,固表御风。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黄芪30g,防风15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5g,熟地黄15g,大枣5枚,生姜三片,枳壳9g,炙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固表;防风、枳壳祛风止痒:白芍、熟地黄养血补血:炙甘草温中健脾。
诸药合用,有健脾益气,固表御风之功。
2.血虚肌肤失养证主证:风团色泽淡红,或与肤色相同,反复发作,迁延数月乃至数年未愈,或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精神疲惫,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失眠。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缓。
分析:本证由于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或肝肾不足,阴血亏损,肌肤失于濡养而成。
其体质多为血虚体质。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或黄芪桂枝五物汤)。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2g,当归10g,熟地黄15g,炒自芍10g,生地黄12g,柴胡10g,甘草6g,阿胶15g(烊化)。
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补中:当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阿胶养血柔肝润燥;柴胡和解少阳,透半表半里之邪。
诸药合用,有益气养血,调和表里之功。
3.血瘀经络阻滞证主证:风团色泽暗红或呈紫红,病变多数在腰围和表带压迫等部位;伴有面色黯晦,或口唇青紫,口干不欲饮。
舌质紫黯或挟有瘀点、瘀斑,苔少,脉细涩。
分析:本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瘀血阻络,营卫失于调和而成。
其体质多为血瘀体质。
治法:活血祛瘀,通宣经络。
方药:丹参活血汤(据自拟方)。
丹参15g,当归10g,牛膝9g,川芎6g,人参9g,荆芥9g,薄荷9g,秦艽9g,白花蛇9g,雷丸9g,甘草6g,白附子9g,皂刺9g。
每日1剂,水煎服。
中医医案——荨麻疹(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祛风法治愈风热型荨麻疹病案:李某,女,25岁。
初诊:1981年5月8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一周前外出旅游,汗出当风,次日自觉皮肤瘙痒,抓后起大片红斑,剧烈瘙痒,越抓越多,数小时后自然消退但不久又起,时起时落、反复不断已5天,影响睡眠及工作,自觉精神不振,食纳欠佳,大便已数日未行。
诊查:躯干四肢散发多数大小不等的不整形红色风团,部分融合成片,部分皮肤可见散发抓痕血痂。
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计数偏高。
脉浮滑,舌质淡,红苔薄白。
辨证:内有蕴热,汗出当风,风热相搏发于皮肤。
治法:清热祛风止痒。
处方:马齿苋30g 白鲜皮30g 桑白皮15g 薄荷3g(后下)浮萍10g 蝉衣6g 防风10g 荆芥10g 地肤子15g 冬瓜皮15g 赤芍10g 生军6g(后下)二诊:服上方药3剂,大便已通,皮损明显减少。
前方去生军,加生地黄15g,续服药5剂而愈。
1按语荨麻疹中医称㾦癗,病因复杂,治疗困难。
本例患者发病于春末夏初,内有蕴热,复感外界风热之气,风热之邪郁于腠理不得疏泄而发病。
故重用马齿苋、白鲜皮清热除湿散风,表里双解;再用桑白皮、薄荷、浮萍、蝉衣清肌表之热;用防风、荆芥、地肤子去皮里膜外之风,并佐冬瓜皮清热利水消肿,生军泻阳明实热,釜底抽薪而获全功。
多年来笔者用此法治疗风热所致荨麻疹,无不生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612-613,张志礼医案。
张志礼,1930年生,山西原平人,主任医师、研究员。
1955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曾长期跟随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临床应诊,做其助手二十余年,学术思想上深得赵氏真传。
临床擅长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疾病,尤其对红斑狼疮、白塞病(狐惑病)、天疱疮、皮肌炎等疑难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银屑病(牛皮癣)、湿疹等常见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有独到之处。
慢性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在医院皮肤科室中,慢性荨麻疹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之一,其属于一种异质性皮肤病。
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以时隐时现的风团为病症表现的瘙痒性皮肤病。
另外,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皮肤还会同时伴随出现红斑、水肿、过敏等现象,这对患有此病的患者而言,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水平。
通常来讲,如若荨麻疹患者患病超过2个月以上,便可定性为慢性荨麻疹。
在慢性荨麻疹类别中,分类较为广泛,如压力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等等。
诱发此病的原因众多,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这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过程,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只有结合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治疗手段,才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病症表现、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1.如何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医治疗: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中医治疗方法。
在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中,针对慢性荨麻疹可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过敏现象的疗法,缓解患者的病症。
增免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对患者实施辩证,向患者有针对性的提供中药汤,以此来实现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缓解过敏现象的治疗目的。
要想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病症,应尽量在患者患病早期,采取增免脱敏的中医治疗方法,避免患者形成反复发作的现象。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说,病程越长越容易反复发作,而且还会加重浑身瘙痒的症状。
随着慢性荨麻疹病情的发展,严重的患者还会形成消化道与呼吸道等并发症。
因此,如若患者确诊为慢性荨麻疹,应今早采取中医治疗,以此改善病情发展。
西医治疗:在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时,最关键的药物是抗组织胺药,此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慢性荨麻疹的病情发展。
慢性荨麻疹患者在使用抗组织胺药时,此药虽然无法与患者体内的组织胺,进行正面的对抗,甚至无法约束组织胺的释放,但是能起到良好的争夺功能,在患者产生风团时,能做到及时控制。
荨麻疹中医的辩证与治疗
荨⿇疹中医的辩证与治疗⼀、荨⿇疹中医的认知 祖国医学称荨⿇疹为⿁饭疙瘩、风(痦癱)、风疹、瘾疹、风疹块、风瘙瘾疹、⾚疹、⽩疹。
⾎管性⽔肿归于⾚⽩游风、风注等范畴。
瘾疹之名,始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痹癌疹”。
古⼈形象地将其描述为:形如⾖瓣、堆累成⽚、来时⽆影、去⽽⽆踪。
及⾄隋朝,巢元⽅认为,病机主要在于卫弱表虚,汗出伤风,风热⾊⾚,风寒者疹⽩。
此后《医宗⾦鉴)、《外科症治全书》病机论述均有鉴于此。
怠到明清,对该病认识可谓是蔚然⼤观。
朱丹溪从脾脏论治,认为病机为风湿犯脾,⼊⾥化⽕⽽成。
《证治准绳·疡医》主张理应师从仲景,按六经辨证,以⼤柴胡汤、防风通圣散等分⽽治之。
程钟龄提出风瘙痒证有外燥、外寒、内热、⾥虚不⼀,治疗可选川芎茶调散、惺惺散、解毒汤、理中汤不同。
古⼈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些有效的验⽅、外⽤药,如矾⽯煎⽔、⽯楠汁、百部酒外擦,还可施以曲池⽳针灸。
近代中医对荨⿇疹的研究也取得了很⼤成绩。
从经典⽅剂到验⽅、从临床观察到借助于现代医学技术纵深研究。
研究中发现⿇黄、防⼰、丹⽪、苦参、防风、黄芩等单味中药,葛根貮、丹⽪酚等中药单体,防风乌蛇⽌痒丸等中成药均有抗过敏的作⽤,⽤于治疗寻⿇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疗法如药浴、⽔针、体针、⽿针等也极⼤地丰富了荨⿇疹的治疗⼿段。
总之科学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们对荨⿇疹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尽管现在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对症治疗,但我们深信在不远的将来必定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段。
⼆、荨⿇疹中医病因 1. 风邪外袭本病发病多与外感风邪有关。
素体禀赋不耐,表虚卫外不固,则易为风邪侵袭。
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等邪⽓侵犯机体。
汗出当风,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郁于⽪⽑肌媵之间,产⽣风寒、风热表证。
2. 脾胃湿热饮⾷不节,过⾷腥荤发物,或肠道素有寄⽣⾍,皆可使脾胃运化失调、湿热蕴结,复感风邪,则风、湿、热、邪郁于肌肤胰理⽽致本病。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ppt课件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未来可以 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 荨麻疹的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深入研究中医治疗机理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需要 深入研究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 机理,为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 据。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以利于病情 的恢复。
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 螨等,以降低病情复发的风险。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展望
发掘更多有效的中药方剂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相信会 有更多有效的中药方剂被发掘出 来,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更 多选择。
加强患者教育 加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教育, 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 理能力,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预 防复发。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ppt 课件
•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 •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势与案例 •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注意事项与展
望 • 参考文献
01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慢性荨麻疹的定义与症状
总结词
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及定义
详细描述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肿、风团等,通常 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多因气血不和、风邪侵袭所致。
中药外洗
利用中药煎汤外洗,可以缓解慢 性荨麻疹的瘙痒症状。常用的中 药有荆芥、防风、艾叶、苦参等 。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以达到治 疗慢性荨麻疹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 曲池、合谷、血海等。
灸法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更新时间:2018-02-10核心提示: 在中医治疗荨麻疹中,主要是通过辨证的分析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患者的荨麻疹类型,在予以治疗手段来消除荨麻疹。
这种治疗方法不但能确保用药正确使荨麻疹得以迅速消除,还能减少因为误用药物而导致患者因身体吸收药毒而遭受的损伤。
在荨麻疹的治疗中,中医分型辨证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医生通过这种方法判断出患者身体内部的实际情况,经过专业的辨证分析判断出患者荨麻疹类型,这样就很容易找到治疗患者的对症方法,快速且有效的消除患者身上的病症,让患者轻轻松松解决荨麻疹的烦恼。
1,热蕴风湿型荨麻疹。
此种类型的荨麻疹多发于健壮的青年群体,患者在出现荨麻疹后会反复发作,还会伴有皮肤瘙痒的症状。
观察这类患者的舌头,会发现他们的舌质都比较红,舌苔黄。
面对这些症状患者就可以蝉蜕,浮萍,防风,栀子,黄苓,益母草,白藓皮,厚朴,通草,地肤子为主方剂,根据患者的身体差异加减中药药材,煎熬后服用即可。
2,血虚型荨麻疹。
此种类型的荨麻疹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群体,在患上荨麻疹后,会出现皮肤瘙痒,风团,面部失华,发黄,月经量明显减少,身体经常无力,睡眠减少,夜晚多梦等症状。
此种症状的患者就可以四物汤为主方剂,根据身体的实际症状加减其他中药材,如果患者伴有阳气不足,平时容易感冒,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就可增加桂枝,制附子,黄芪三种药材。
如果患者肺气不足,则可增加黄芪,炙甘草,炒白术,生姜,红枣解决。
3,营卫不和型荨麻疹。
此种类型的荨麻疹也多发于青年群体。
患者的荨麻疹多反复出现,长时间都不能治愈。
在病情发作时,也只有皮肤瘙痒,不规则风团两种症状出现。
对于此种类型的荨麻疹,则只需要用桂枝汤加上地肤子,白藓皮两种中药材即可。
对于存在内热的患者,则增加栀子即可。
以上就是中医中三种荨麻疹的类型及治疗方法,患者需要经过专业的中医号脉面诊后才能使用方剂,切忌自行判断,造成药物使用不对症。
在治疗期间,患者还需遵从服用中药的忌口,避免使用辣椒,花椒,芥末,大葱,姜,蒜等比较辛辣刺激的食物。
中医治疗荨麻疹处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处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一过性、瘙痒性红肿。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与体内的风、湿、热、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荨麻疹,中医多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用不同的中药配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处方:1. 清热解毒方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伴有口干、便秘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等。
2. 祛湿止痒方适用于湿热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瘙痒、潮湿、有水疱,伴有胸闷、口苦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茵陈、黄芩、泽泻、茯苓等。
3.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紫红色斑块,伴有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红花、川芎、桃仁、赤芍等。
4. 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虚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红斑、瘙痒,伴有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等。
5. 疏风散寒方适用于风寒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瘙痒、遇寒加重,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等。
6. 调和阴阳方适用于阴阳失调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症状时轻时重,伴有情绪波动、失眠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药、枸杞子、龙骨等。
在使用中药治疗荨麻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接触过敏源,减少荨麻疹的发作。
此外,中医治疗荨麻疹除了内服药物外,还可以采用外敷、艾灸、拔罐等方法辅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需注意,所有治疗方法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
*导读: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春
季多发,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
本病易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每于风吹而发,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时隐时现,色淡红或淡白等。
多由卫外失固、风邪束表、营卫失和所致。
治宜疏风解肌、调和营卫。
取防风、知母、苦参各12克,当归、生地、蝉蜕各9 克,甘草、丹皮各6克。
水煎服;一日2次。
有恶寒症状的,去生地、知母、丹皮,加桂枝9 克;伴发热、心烦口渴、皮肤有灼热感的,加紫草、苦参各、9 克;疹伴水疱、晚上痒甚、头痛、纳呆的,加白术、地肤子、车前子各9克。
本证型中老年人或体虚者易患,表现为皮肤干燥,疹
块反复发作,缠绵数月或数年,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等。
多因病久阴伤、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濡养所致。
治宜养血祛风滋阴润燥。
取熟地、山萸肉、山药各12克,
泽泻、茯苓、丹皮、白芍、当归、桃仁各9克,水煎服,一日2次。
伴腰膝疲软、五心烦热的,加沙参、麦冬、旱莲草各9克。
本证多见妇女,尤其更年期前后,表现为皮肤瘙痒、干燥,每因情志抑郁而发,可伴有胸胁胀闷,或于月经前数天出现风团,月经干净而消失等。
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肝肾不足、肌肤失
养、生风生燥、郁于肌肤而成。
冶宜疏肝理气、疏风清热。
取柴胡、白芍、当归各12克,白术,茯苓、丹皮、山栀子各9 克,薄荷、防风、蝉蜕各6克,水煎服,一日2次。
伴口干口苦的,加龙胆草、黄芩各9克;伴腹痛、纳呆、便结的,加大黄 6克;伴胸闷气短、口舌生疮的,加生地、黄芩各9克。
此外;在内服的基础上,还可取白矾、蚕砂、芒硝、荆芥、苦参各20克水煎外洗,随痒随洗,可以快速止痒。
平时要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葡萄、番茄、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