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内镜诊断

合集下载

2020年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汇总(全文)

2020年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汇总(全文)

2020年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汇总(全文)消化内镜是指从口腔、肛门等人体天然孔道或切口、造瘘口等人工通道将内镜插入人体消化系统内,进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乙状结肠镜、肠镜、胶囊内镜、磁控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

目前,消化内镜是诊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简要介绍不同种类内镜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01胃镜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此检查具有侵入性,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

无痛胃镜检查可解决患者检查时痛苦的问题,但需使用麻醉,增加了麻醉相关风险。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适应证:上腹部不适,疑为上消化道病变,临床不能确诊者。

急性胃出血或原因不明的慢性上消化道出血。

影像学检查发现上消化道病变,但不能明确病变性质者。

需要随诊的病变,如慢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术后胃、大于2cm的胃息肉等。

意外吞食异物,需要取出者。

需要通过内镜进行治疗者。

胃癌筛查人群:中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为≥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条者,就应该做胃癌的筛查:(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3)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病变;(4)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摄入高盐、腌制饮食等)。

▌禁忌证:相对禁忌证:(1)心肺功能不全;(2)消化道出血,血压波动较大或不稳定;(3)严重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4)严重出血倾向,血红蛋白低于50g/L或PT延长超过1.5秒以上;(5)高度脊柱畸形;(6)消化道巨大憩室。

绝对禁忌证:(1)严重心肺疾患,无法耐受内镜检查;(2)怀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3)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4)消化道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蚀性炎症患者;(5)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6)脑卒中患者。

▎注意事项:检查前禁食6~8小时。

消化内科的内镜能治疗哪些疾病

消化内科的内镜能治疗哪些疾病

消化内科的内镜能治疗哪些疾病提到内镜,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内镜是用来检查的,很多人也有过内镜检查的经历。

事实上消化内科的内镜功能远远不止检查这一种功能。

伴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与更新,内镜已经实现了很多次升级更新,消化内科内镜兼具检查、治疗两种功能于一身,很多消化道疾病都能够通过内镜进行检查以及微创治疗,这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术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消化内科医生的工作负担,不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消化道疾病,现阶段内镜治疗已经成为了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消化内科内镜有什么作用?对于消化内科的日常诊疗工作而言,利用内镜进行诊疗,能够通过消化道直接获取病灶部位的图像。

根据检查的部位不同,内镜有很多种类,分为食管境、胃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等等。

医生使用消化内镜对患者进行诊疗,能够实时地获取患者消化道内的图像或视频,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的早期肿瘤和胰脏疾病的诊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通过消化内镜,可以从直观上看出患者的消化道和健康人的消化道的区别。

同时内镜可以放大微小的粘膜病变,达到观察病变部位细微结构改变的目的。

内镜能为医生提供可视化的图像,大大提高消化内科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并减轻患者的检查痛苦。

消化道内镜有上消化道内镜、十二指肠镜以及胃镜三种主要的类别,能够检查对应部位的病变,为医生提供疾病诊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内镜技术的巨大进步,消化道内镜能够“无孔不入”,消化内窥镜可通过人工切口或人体孔洞(如口腔和肛门)插入人体消化系统,实施消化道内各个部位的检查、诊断以及治疗。

消化内镜对消化道相关疾病的诊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消化道内镜在消化内科的疾病诊断中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消化内镜的使用,医生的诊断就缺少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从结构上看,消化内镜前端具有照明装置,能够拍摄人体消化道照片、取材活检,帮助医生提前发现消化道疾病隐患。

此外,胃肠道内镜还能有效解决常见胃肠道肿瘤的诊断问题,如结直肠癌、胃癌和食道癌。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消化内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疗检查手段,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也不断出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诊疗效果。

以下是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的几个方面:
1. 全胃肠道内镜检查:传统的消化内镜只能检查到一部分消化道,而全胃肠道内镜可以检查到整个食管、胃、小肠和结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消化道的病变情况。

这种检查需要患者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如清肠和禁食等,但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2. 荧光内镜:荧光内镜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可以通过注射荧光染料来增强病变部位的显现度,从而更容易诊断和治疗。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检测和治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内镜超声:内镜超声是一种结合内镜和超声技术的检查手段,可以在内镜下观察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并利用超声波探测器进行更深入的诊断。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检测和定位,以及胰腺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内镜治疗技术,可以通
过内镜下切除消化道的黏膜病变,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

总的来说,消化内镜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诊疗效果,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
.
结肠镜下的正常表现
降结肠及脾曲: 直隧道样,肠腔 类圆形或三角形, 结肠袋较浅。脾 曲黏膜呈淡青蓝 色。
.
结肠镜下的正常表现
横结肠及肝曲:游离、 冗长,走向曲折,肠 腔呈等边三角形。结 肠袋深凹。有下垂角。 肝曲呈青蓝色。
.
结肠镜下的正常表现
升结肠:短直,等边 三角形。结肠袋深凹。 盲肠:圆形盲袋,皱 褶 隆 起 呈 “ V” 或 “Y”形。可见阑尾开 口。
.
②病变明显处出现弥漫性多发糜烂和溃疡,血管 纹理消失。
.
③慢性修复期,结肠袋变浅、变钝,有假性息肉及桥形粘膜。
.
结肠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的 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 性的透壁性炎症,病变呈 节段性分布,以末端回肠 最为常见。
一般不累及直肠,病变之 间粘膜正常(跳跃性病 变)、溃疡呈裂隙样、粘 膜可呈铺路石样。
III级:多发局部>=5
粘膜内出血:粘膜内点状、 I级:局部
片状出血,不隆起的红色、 II级:多部位
暗红色出血斑点(伴/不伴渗血 III级:弥漫
新鲜/陈旧)
粘膜萎缩:粘膜呈颗粒状、 I级:细颗粒,血管部分透见。。
皱襞变平、血管透见、可有 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II级:中等颗粒,血管连续均有透见
镜结 下肠 鉴炎
不规则
浅 脓性苔 不规则 充血、糜烂 多见 无
别 与 阿费他形、圆形、卵圆形


白苔
纵行分布

正常 少见

多见
早起痉挛,晚期长管形狭 早期正常,晚期呈多发性
窄,呈铅管样
跳跃环形狭窄
.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该症罕见,主要见于中 青年 内镜下可见直肠内单个 边界清楚的大溃疡,或 多发溃疡,或息肉样病 变,或局部平坦充血 一般位于直肠前壁,距 肛门6 ~ 10 cm 其病理特点为固有层纤 维肌性闭塞。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概述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概述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概述
第31页
• 3)其它原因: DU患者十二指肠分泌碳酸氢 盐显著降低,根除HP后可恢复。因而认为 HP感染降低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从而 造成黏膜屏障消弱是DU发病主要机制。 HP引发GU发病机制普通认为是HP感染引 发胃黏膜屏障功效,胃溃疡好发于 非泌酸
区与泌酸区交界处非泌酸区侧,反应了胃 酸对屏障受损胃黏膜侵蚀作用。
第29页
• 1.幽门螺杆菌(HP) 1) 幽门螺杆菌-胃 泌素-胃酸学说 有研究发觉HP感染DU
患者空腹及餐后胃泌素增高,并见胃黏膜 分泌生长抑素D细胞降低(生长抑素有抑制 G细胞分泌胃泌素作用)成功根除HP后可
使部分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及胃酸分泌恢 复正常。HP经过直接和间接(炎性细胞因 子)作用于G、D细胞和壁细胞,造成胃酸 分泌增加,从而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
第6页
临床表现和诊疗
• 原发病症状, 上腹不适或隐痛或无症状。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 呕血和(或)黑粪。 确诊有赖于急诊胃 镜检验。见弥漫分布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 浅表溃疡为特征急性胃粘膜病变, 普通应激 所致胃粘膜病损以胃体、胃底为主。而 NSAID或乙醇所致则以胃窦为主。强调胃 镜检验在24h –48h内进行。
十二指肠粘膜经常接触有强侵蚀力胃酸和
在酸性环境下被激活,能水解蛋白质胃蛋
白酶,另外还经常受摄入各种有害物质侵
袭,但却能抵抗这些侵袭原因损害,维持
粘膜完整性。因为胃和十二指肠含有防御
修复机制。有三个层面:
①上
皮前粘液和碳酸氢盐
② 上皮
细胞
③ 上皮后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概述
第26页
• 1)上皮前黏液和碳酸氢盐: 最表面黏液层 是一道对胃蛋白酶弥散物理屏障,而处于 黏液层与上皮细胞之间碳酸氢盐则是保持 胃液与中性黏膜间高PH梯度缓冲层。 2) 上皮细胞: 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维持上皮前 结构和功效;上皮细胞顶面膜对酸反弥散 起屏障作用;上皮细胞再生速度很快,及 时替换受损而死亡细胞,修复受损部位。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一、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分为四个级别:Ⅰa级:正常或有轻微炎症,没有明显的糜烂或溃疡。

Ⅰb级:有少量糜烂或溃疡,但没有融合。

Ⅱ级:有多处糜烂或溃疡,且有融合,但不超过食管周长的75%。

Ⅲ级:糜烂或溃疡广泛,融合超过食管周长的75%。

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

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三、内镜下溃疡分期内镜下溃疡分为四个阶段:A1活动期A2愈合期H1瘢痕期H2瘢痕期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A1: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

A2:水肿减轻,隆起不着,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

H1: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

H2: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

S1: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

四、胃息肉分类胃息肉分为四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五、早期食管、胃癌分型早期食管、胃癌分为五个类型:0-Ⅰ型Ⅰ型Ⅱ型Ⅲ型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0-Ⅰ型:缓慢坡,界限不清。

Ⅰ型:隆起起始部清楚无细颈。

Ⅱ型:隆起起始部见有细颈但无蒂。

Ⅲ型:明显之蒂。

六、食管、胃进展期胃癌食管、胃进展期胃癌分为五个类型:BorrmannⅠ型BorrmannⅡ型BorrmannⅢ型BorrmannⅣ型BorrmannⅤ型以上都是内镜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检验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检测方法与解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

消化系统疾病涵盖了胃肠道、肝胆胰等多个器官,其中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结肠癌、肝炎等疾病。

为了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这些疾病,医学界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胃肠道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测方法1.内镜检查法内镜检查法是目前胃肠道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内镜设备,医生能够准确地观察到胃肠道内腔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组织或细胞取样。

常见的内镜检查包括胃镜、结肠镜和食管镜等。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发现胃肠道病变的存在及程度,并进行病理学的检查。

2.影像学检查法影像学检查法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通过透视、超声波、CT、MRI等技术对消化系统进行影像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有关病变的信息。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超声波检查、胃肠道钡餐检查等。

这些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消化系统病变的形态学信息,但对于组织的细节不够清晰。

3.实验室检查法实验室检查法是通过对体液、组织、细胞等样本的化学、免疫学及生物学分析来获取相关疾病的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呼气试验、粪便检查等。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关于病情、病程及可能的病因的综合信息。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测与解读1.胃炎的检测与解读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的炎症反应。

胃炎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检查、血液检查和呼气试验等。

内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情况,检测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血液检查和呼气试验可以通过相关指标的变化来评估胃炎的存在及程度。

2.胃溃疡的检测与解读胃溃疡是胃黏膜的溃疡形成,常见症状为胃痛和消化不良。

胃溃疡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检查和血液检查。

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溃疡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

血液检查可评估炎症反应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指标。

3.胃癌的检测与解读胃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消化系统常见的内镜检查

消化系统常见的内镜检查

消化系统常见的内镜检查纤维胃、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胆道镜腹腔镜纤维胃、十二指肠镜适应症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但病因不明上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原因疑有上消化道肿瘤而X线钡餐不能确诊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术后随访需内镜治疗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禁忌症严重心、肺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昏迷等状态急性食管,胃,十二肠穿孔,腐蚀性食管炎神志不清,精神失常等不能合作者严重咽喉部疾患,主A瘤,颈胸段脊柱畸形急性传染病(HBV、HCV、HIV)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术前护理做好解释,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禁忌症禁食8h,有幽门梗阻者需洗胃遵医嘱镇静及使用抗胆碱药准备用物纤维胃、十二指肠镜(1)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等;(2)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补充血容量;(4)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给药速度;(5)如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1.简述去除和避免肝性脑病发生的措施2.简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腹痛的特点3.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护理措施4.简述急性胰腺炎的低血容量休克的抢救1)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等;(2)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补充血容量;(4)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给药速度;(5)如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术后护理咽喉部麻醉作用未消失之前勿吞咽及进食当天进流质或半流,活检者进温凉流质观察病人有无异常,如咽痛、腹痛等做好内镜的消毒纤维结肠镜适应症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便血及下腹痛钡剂灌肠可疑病变炎症性肠病的随访结肠癌普查、诊断、术后随访结肠息肉及术有随访纤维结肠镜禁忌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及精神病病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脏器穿孔、腹内广泛粘连、大量腹水肛门、直肠严重狭窄重度结肠炎妊娠妇女纤维结肠镜术前护理做好解释,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禁忌症检查前1d进流质,检查晨禁食做好肠道准备遵医嘱镇静及使用抗胆碱药准备用物纤维结肠镜术后护理观察15-30min再回房,做好肛门清洁术后3d进少渣饮食,适当休息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及排便情况做好内镜的消毒上消化道内镜可分为食管镜、胃镜和十二指肠镜。

5种常见消化内镜检查

5种常见消化内镜检查

5种常见消化内镜检查⊙南部县人民医院 刘 勇消化内镜是指从口腔、肛门等人体天然孔道或切口、造瘘口等人工通道将内镜插入人体消化系统内,进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

胃镜胃镜可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黏膜,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并取活体组织做检查,协助诊断上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狭窄、畸形或异物等疾病。

适应证:存在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吞咽困难、上腹痛、呕吐等),怀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临床需要确诊者;已确诊的上消化道病变,如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等疾病治疗后需要随访或观察疗效者;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者;胃癌家族史及其他胃癌高危人群;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明确是否有胃黏膜病变者。

禁忌证: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者,以及内镜插入途径有严重急性炎症和内脏穿孔者绝对禁忌。

心肺功能不全、高度脊柱畸形、食管巨大憩室等患者相对禁忌。

结肠镜结肠镜可以观察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至回肠末端的肠道黏膜,主要用于诊断结/直肠炎症、良恶性肿瘤、息肉、憩室等疾病。

适应证: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便血和持续性便潜血阳性;存在下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腹部包块、大便习惯改变等可疑结直肠疾病;炎症性肠病做鉴别诊断或需要确定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等以及治疗后的复查;结直肠肿瘤术后或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定期随访。

禁忌症:除了胃镜检查的禁忌证,还包括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对肠道清洁剂成分过敏等情况。

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可在内镜下直接观察腔内病变,了解病变来自管道壁的某个层次及周围邻近脏器的情况,能排除骨骼、脂肪、含气部位的妨碍,可以获得最清晰的回声成像。

适应证:确定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判断消化系肿瘤的侵犯深度并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判断胆囊及胆总管中下段良恶性病变、胰腺良恶性病变;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的鉴别诊断;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栓塞治疗的效果。

盘点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

盘点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

盘点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三十岁的小王最近有些烦恼,他连续四五天出现便血,而且有腹痛、便秘的症状,大便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小王之前每天大便一次,现在三天一次了。

到医院说明情况,医生嘱咐小王:“做个结肠镜检查一下吧!”小王蒙了:“胃镜、肠镜我都听说过,但这个结肠镜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结肠镜、胃镜和肠镜都属于内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都有哪些吧!一、什么是消化内镜和内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是对我国居民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常见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需要通过消化内镜来进行诊断、治疗。

消化内镜,指的是从肛门、口腔等天然孔道,或从造瘘口、切口等人工通道中,将内镜通过特定方法送到人体的消化系统中,从而对结直肠、胃、食管等黏膜有无病变进行观察,并对病变情况准确评估,为疾病治疗提供支持与参考的诊断方法。

消化道内镜检查能够尽早发现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可以说是此类疾病判断的“金标准”。

目前临床常用的消化内镜主要有胃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乙状结肠镜,不同的内镜,其适应症与禁忌症有所不同,在检查中有一些不同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有所了解。

二、消化内科常见的内镜检查有哪些?1.胃镜(1)胃镜是检查什么的?胃镜是“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的简称,是对上消化道内部疾病,如十二指肠、胃、食管等疾病进行检查的方法。

因为医生不能直接观察上消化道是否发生病变,所以需要借助胃镜的“长管子”、镜头和光源,来查看其中具体的情况。

不仅如此,当需要时,医生还可借助胃镜,对存在异常的部位通过钳夹的形式,采集组织,送到病理科进行检查,从而对是否发生胃癌进行判断。

(2)胃镜检查有哪些类型?现阶段临床应用比较多的胃镜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这是根据麻醉方式进行的分类。

普通胃镜因为会刺激到咽喉,导致受检者出现恶心、呕吐感,因此需要实施咽喉部位的表面麻醉,但是这种麻醉并不能彻底消除呕吐感,检查过程仍会导致患者产生明显的不适感。

当然,普通胃镜也有其明显的优点,主要是检查费用低、不会有全麻的潜在风险。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超声内镜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超声内镜

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比如胃炎、结肠炎、胃食管反流、胰腺炎、胃溃疡等,都是目前发病风险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消化不良,减弱患者的食欲,降低其生活质量。

若耽误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可能引起癌症。

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把疾病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消化内镜进行诊断,特别是超声内镜技术的出现,在降低误诊率、错诊率、漏诊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什么是超声内镜超声内镜是一种新颖的消化道检查技术,集合了超声、内镜二者的优势,在内镜顶端装置微型的高频探头,进入人体之后,能够直接在内镜的引导之下,全方面观察了解消化道黏膜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同时,在内镜指导下,还可以利用微型高频超声探头进行实时扫描,观察消化道解剖结构,明确组织学特征,了解周围组织脏器的变化,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奠定了基础。

二、超声内镜种类超声内镜有多种,根据扫描检查方式不同分为扇形超声内镜、线阵式超声内镜。

如果根据应用范围,主要有超声结肠镜、超声胃镜、超声食管镜、超声十二指肠镜等。

若根据超声探头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机械旋转式超声内镜、电子触发式超声内镜。

三、超声内镜适应症根据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特点,超声内镜扫描检查能够进一步明确消化道组织学特征,确定消化道壁中的病灶生长层次,其中任一一层结构发生异常改变,或结构层次中断,都可以准确判断出病灶浸润范围、深度。

胃粘膜下肿瘤、食管黏膜下肿瘤、结直肠黏膜下肿瘤、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都能够通过超声内镜技术给予准确诊断,还可以通过病灶直径大小、病灶起源层次、回声强弱程度等特点,鉴别病灶良、恶性。

除此之外,对于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实施超声内镜观察,可以准确辨别是否为壁外病变压迫所致,还是黏膜下肿瘤压迫所致。

术前分期评估中,超声内镜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准确诊断早期胃癌、早期胰腺炎、早期食管癌等,从而确定最佳手术切除时机。

进展期癌症通过超声内镜检查技术,可以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为临床制定可靠的手术方案提供指导。

消化内科检查的方法

消化内科检查的方法

消化内科检查的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消化内科检查是用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消化内科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化内科检查方法:一、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一种通过插入柔软的管状仪器(内窥镜)进入消化系统进行检查的方法。

内窥镜检查可以对食道、胃、十二指肠、结肠等器官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异常病变,并进行活组织检查。

内窥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胃溃疡、食道癌、结肠癌等疾病。

内窥镜检查通常需要在医院的内窥镜室进行,患者通常需要服用泻药或者进行清肠准备。

超声内镜检查是一种结合内窥镜和超声波技术的检查方法。

超声内镜可以在内窥镜的基础上提供高分辨率的超声图像,可以明确显示消化道壁的异常结构和病变。

超声内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食道癌、胃癌、胰腺炎、肝胆疾病等疾病。

超声内镜检查通常需要在医院的内窥镜室进行,患者需要进行全麻或局麻。

三、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断层扫描的检查方法。

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显示消化系统的器官结构和病变,可以检查胃、肠、胰腺、肝脏等器官的异常情况。

CT扫描对于急性胰腺炎、肠套叠、肠梗阻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CT扫描通常需要在医院的放射科进行,患者需要卧床进入扫描仪进行检查。

四、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成像的检查方法。

MRI检查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可以明确显示消化系统的器官结构和病变。

MRI检查对于胰腺炎、肝脏疾病、胃肠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MRI检查需要在医院的核磁共振室进行,患者需要脱掉金属物品并卧床进入核磁共振仪进行检查。

五、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一种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患者的血液参数、肝功能、胰腺功能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

血液检查对于胃溃疡、胰腺炎、肝炎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消化科常见检查的相关知识

消化科常见检查的相关知识

有关GI及BE
• 必须放在内镜、CT检查后进行 • 检查后的2~3天,排便会因为钡剂变成白色或灰色, 偶见便秘 • 建议患者多喝水,也可口缓泻剂以助排便
CT检查
• 腹部CT检查根据医生申请单内容决定空腹准备或 清洁肠道准备 • 如要清洁肠道准备,同肠镜准备,但要求没肠镜 严格

禁忌症
1) 2) 3) 4) 5) 6)
胃镜检查注意事项
• 检查前一天晚上8时后禁食,切勿吸烟,检 查当天禁水 • 检查前脱下活动假牙 • 检查后1小时后可进饮,无呛咳等现象可 进食冷半流质
结肠镜
适应症 ⒈明确下消化道出血病因 ⒉其他检查不能确诊的慢性腹泻 ⒊原因未明的长期便秘 ⒋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形状改变,如变细、表面有沟槽 ⒌其他检查不能确诊的腹部包块 ⒍其他检查不能确诊的慢性腹痛 ⒎确定钡餐灌肠发现的结肠病变,明确病变的性质及范围 ⒏术前确定结肠癌病变的范围及术后复查 ⒐乙状结肠扭转的复位 ⒑大肠肿瘤的普查 禁忌症 ⒈严重大肠炎性疾病的急性活动期 ⒉疑有肠穿孔或急性腹膜炎 ⒊盆腔、腹腔手术后有广泛粘连或肠瘘者 ⒋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全身衰竭者 ⒌妊娠及精神病患者 ⒍大量腹水
胶囊内镜
• 适应证:⒈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尤其怀疑小肠出血者; • ⒉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 ⒊不明原因慢性腹痛、腹泻、消瘦者; • ⒋临床疑为炎症性肠病、肠结核、小肠肿瘤者; • 其它影像学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⑥经济情况良好的体检者。 • 禁忌证:⒈明确或怀疑有胃肠梗阻、消化道畸形、消化道穿孔、狭窄 及瘘管者,因为摄像胶囊有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的危险; • ⒉大量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足以影响到胶囊摄像视野者; • ⒊严重吞咽困难,不能顺利吞入摄像胶囊者; • ⒋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者,因为电子仪器会干扰胶 囊内镜的正常工作。

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术语

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术语

一、基本用语及定义腔(lumen):在描述内腔时,它的形状、张力、弹性和充气时的扩张度必须被考虑进去。

术语:正常、增大、膨胀、扩大、狭小、收缩、痉挛、狭窄、缩窄、闭塞、阻塞、膜、蹼、环、疝囊、脱垂、变形、压迫。

括约肌:正常、不对称、痉挛(高张性)、运动障碍、狭窄、闭塞。

注:①狭窄指腔或括约肌的永久性狭小。

②缩窄指长度<1cm 的狭窄。

③阻塞腔内的阻塞物引起的腔完全或近完全闭合。

④环一种坚韧的膜围绕着内腔。

⑤蹼细薄、脆弱的膈膜,围绕或缩小内腔,可能是先天或后天的。

蹼环狭窄痉挛食管腔扩大内容物(contents):术语:唾液、汁液、胃液、胰液、胆汁、粪便、粘液、血液、新鲜的、凝固的、脓、结石、胆泥、残留食物、胃肠结石、异物、缝线、金属缝合针、寄生虫。

壁(wall)术语:僵硬、柔软性、蠕动减弱或消失。

逆向蠕动、反流粘膜(mucosa)术语:正常(颜色、光泽、表面、质地、皱襞、分泌物)、苍白、萎缩、颗粒状、红斑、口疮样、溃疡性、粘膜炎症、水肿、白斑、白点。

斑驳失去正常颜色而出现灰色斑状外观,通常为贫血或萎缩的结果、淤血充血、水肿及渗出液的结合;粘膜变为红色、肿大且易脆,而粘液分泌增多、有白色或黄色渗出物的斑点、皱襞增加;看不见血管形态。

梳子状红斑在皱襞脊的红斑点或条纹。

即“西瓜胃”。

点状红斑片状红斑网状红斑条索状红斑糜烂条索状糜烂隆起性糜烂镶嵌蛇皮样改变白斑萎缩渗出颗粒状梳子状红斑(西瓜胃) 白点出血(hemorrhage)术语:出血点血液从粘膜的破口处流出、出血斑点粘膜表面出血,其直径1-5mm、局部性粘膜出血、露出血管、粘膜脆弱。

弥漫性粘膜出血整个器官表面的主要部出血、渗血血液从看起来完整的粘膜中漏出、流血血液从病变处流出、喷血快速的出血呈搏动性的血流。

大量出血极大速度出血,无法立刻评估出血量。

前哨血块任何有颜色的凝血块附着在平整的溃疡基底;状似露出的血管。

咖啡色液点状出血上皮细胞下的毛细血管扩张或组织间出血引起的红点或红斑点。

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第8周)(1)

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第8周)(1)
精品课件
胶囊内镜的构造
➢ Given数据记录仪:重 305g,束于患者腰部,通 过8片阵列传感器接收信 号,可记录10小时以上
➢ RAPID电脑工作站:负责 处理数据。用RAPIDTM软件 判断胶囊内镜的位置,观 看录像,保存图片等
➢ 国产OMOM胶囊和其类似, 包括一次性智能胶囊、数 据记录仪、OMOM影像工作 站
同倍数的放大镜头 一般放大倍数为30~35倍,最高可达170倍 新近推出的共聚焦内镜,可将图像放大
1000倍以上
精品课件
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的发展简史
➢ 1985年,Iddan发明可用于血管 内摄影的微型照相机后,开始 构想
➢ 1999年1月,以色列Given影像 公司,成功推出了能满足临床 要求的胶囊内镜(M2A)
喷洒管、异物钳等
精品课件
电子内镜
➢ 1983年,美国发明并应用于 临床
➢ 原理:通过安装在内镜顶端 的CCD将光学影像转变为数字 信号,由同轴电缆导出,再 经视频处理器处理后将图像 重建在电视监视器上
➢ 第三个里程碑 (硬式胃镜、 纤维内镜、电子内镜)
精品课件
超声内镜
➢ 1957年,Wild和Reid等将10~ 15MHz的超声探头插入直肠腔内 对直肠癌进行超声扫描
精品课件
纤维内镜 (1957年以后)
➢ 1957年,美国第一台 ➢ 1963年,日本开始生产纤维胃镜 ➢ 60年代后期,日美改进,增加了
活检和治疗管道等,出现前视式 和斜视式内镜 ➢ 1962年,Oerhoet首先研制出纤维 结肠镜用于临床 ➢ 1968年,Mucune首先通过纤维镜 十二乳头插管成功进行了ERCP
胃镜检查的适应证
食管病变
疑食管炎症、溃疡、肿瘤、静脉曲张、异物、狭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度:血管直径为3-6mm,呈蛇形迂曲,范围不超过食管 中段
重度,血管直径大于6mm,呈串珠状、结节状隆起,阻塞 部分管腔,可以达到食管上段。
F1 轻度
F2 中度
F3 重度
F3 Red(+)
重度
真菌性食道炎

真菌引起的食管炎,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感染。 较常见于免疫抑制、体质虚弱和长期使用抗生素 的患者。正常人罕见。临床上无症状或表现为吞 咽痛及吞咽困难。内镜下表现:白色斑块,斑点 状渗出物,周围可有红斑,也可有溃疡(少见)。
消化性溃疡分为活动期(active stage,A期)、愈合 期 ( healing stage,H 期 ) 、 瘢 痕 期 ( scarring stage,S期)
A1期:底厚苔,可污秽,可超出溃疡边缘,可有出血 点或血痂附着,周围粘膜隆起呈堤状,充血、水肿, 糜烂,明显炎症表现。
A2期:溃疡周边炎症水肿明显减轻,白苔清洁,边界 鲜明,边缘开始呈现红色的再生上皮,开始出现皱 襞集中现象。
A1期 A1期
伴出血 A1期
A2期
H1期 H2期
S1期 S2期
胃息肉的形态学分类
息肉的山田分型: •I型:隆起的起势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境界; •Ⅱ型:隆起的起势部有明确的境界; •Ⅲ型:隆起的起势部略小,形成亚蒂; •Ⅳ型:隆起的起势部有明显的蒂部。
胃癌分期
早窄型:
肿瘤侵犯食管壁四 周,形成环形狭窄, 边界不清,表面可有 溃疡形成或结节颗粒 样变,镜身常难以通 过。
2 Chapter
第二章节
胃十二指肠疾病
正常胃、十二指肠粘膜
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
浅表性胃炎:点片状或条 状红斑,粘膜粗糙不平, 出血点或者出血斑。
萎缩性胃炎:粘膜呈颗粒 状,皱襞变平,可透见血 管,可有色泽灰暗的肠上 皮化生结节。
真菌性食道炎
食道裂孔疝
膈肌先天性缺陷或食管支持组织松驰、腹腔内 压持续升高等原因,致使患者平卧位时,贲 门及部分胃上升突入胸腔,称食管裂孔疝。 确诊需上消化道造影,内镜能发现线索。内 镜下表现:胃食管连接部、齿状线上移、疝 囊、反转内镜可能贲门松驰等。
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隆起型、表浅隆起型、轻度隆起型)
溃疡型:
肿瘤沿食管壁生 长,占食管周径一半, 边缘呈结节样隆起、 充血、糜烂,溃疡底 不平,覆污苔;
肿块溃疡型:
除具有肿块型的特 征外,肿瘤周围食管 粘膜已受侵,表现为 表面粗糙不平、僵硬;
溃疡浸润型:
溃疡范围较广,已超 过食管周径一半以上。除 具有溃疡型特征外,肿瘤 周边粘膜已受侵犯,管壁 僵硬、蠕动差;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
1 Chapter
第一章节
食道疾病
正常食管粘膜
三个生理狭窄
第一个是食管与咽的连 接处
第二个是左主支气管跨 越食管左前方处
第三个是食管穿过膈肌 处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1994年,洛杉矶诊断标准)
反流性食管炎
内镜下见食管下端粘膜破损(糜烂、溃疡),共分4级。 单纯的食管粘膜水肿或充血不诊断为RE。 A级:粘膜破损局限于粘膜皱襞上,且长度<0.5cm; B级:粘膜破损局限于粘膜皱襞上,其中至少一个粘膜破
进展期食管癌(肿块型、溃疡型、肿块溃疡型、溃疡浸润 型、四周狭窄型)
早期食管癌
隆起型
表浅隆起型(2mm以上的隆起) 轻度隆起型2mm以下的隆起
进展期食管癌内镜下分型
肿块型: 瘤体向食管腔
内生长,呈息肉样 突起,大小多为 3 cm 以 上 , 表 面 充 血、糜烂,边界清 楚,肿块周围粘膜 正常;
损长度>0.5cm; C级:粘膜破损相互融合,但少于食管周径的75%; D级:粘膜破损相互融合,至少侵犯食管周径的75%以上。
存在Barrett食管或食管狭窄均分入D级。
A级 B级 C级
C 级
D级-出 血
Barrett食管
食道静脉曲张
轻度:血管直径小于3mm,直行或轻度迂曲,病变限于食 管下段
进展期胃癌-超过黏膜下层者
早期胃癌分型
Ⅰ型:隆起型(息肉型),病变向胃腔内突出,呈息肉状
Ⅱ型:表浅型,病变隆起及凹陷均欠显著。

此型又可分为以下三个亚型。

Ⅱa型:表浅隆起型,病灶轻度隆起。

Ⅱb型:表面平坦型,病灶凹陷和隆起均不显著。

Ⅱc型:浅凹陷型,病灶轻微凹陷,相当于糜烂。

Ⅲ型:凹陷型,病灶凹陷较显著。
平坦或隆起
III级:多发局部>=5
粘膜内出血:粘膜内点状、 I级:局部
片状出血,不隆起的红色、 II级:多部位
暗红色出血斑点(伴/不伴渗血 III级:弥漫
新鲜/陈旧)
粘膜萎缩:粘膜呈颗粒状、 I级:细颗粒,血管部分透见。。
皱襞变平、血管透见、可有 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II级:中等颗粒,血管连续均有透见
Ⅳ 型: 弥漫浸润型,既无明显的溃疡形成也无周堤。特点 是胃壁肥厚、硬化,病灶与周围粘膜边界不清。可见胃壁 伸展不良,色泽变化和极小的糜烂面。
进展期胃癌内镜分型 Borrmann分型
Ⅰ型:隆起型,病变明显隆起,与周围粘膜界限清晰, 呈颗粒样或结节样,表面多有发红或渗出液附着;
Ⅱ型:溃疡型,溃疡形成,包绕溃疡的胃壁肥厚,形成 周堤,周堤与周围粘膜界限较清晰。周堤背向周围粘 膜呈陡峭抬起,虽有色泽变化但与周围正常粘膜类似, 溃疡底较浅;
Ⅲ型:溃疡浸润型,溃疡形成,包绕溃疡的胃壁肥厚, 形成周堤,周堤与周围粘膜界限不清晰。周堤不规 则呈结节样,溃疡形状不规则,底部凹凸不平,脓 苔分布不均,肉眼所见表现多样化;
(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2000年,井冈山)
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
内镜分型 浅表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 出血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内镜特征
分级标准
红斑:与周围粘膜相比 I级:分散或间断线状
有明显的发红
II级:密集斑点或连续线状
III级:广泛密集
糜烂(平坦/隆起疣状): I级:单发
粘膜破损浅,周围粘膜 II级:多发局部<=5
。多发肠上皮化生结节。
III级:粗大颗粒,皱襞消失,血管
达表层。弥漫肠上皮化生结节
消化性溃疡内镜诊断与分期
Step 1
Step 1
活动期(active stage,A期)
Step 2
愈合期(healing stage,H期)
Step 3
瘢痕期(scarring stage,S期)
消化性溃疡内镜诊断与分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