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乐至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作业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诊疗技术(骨伤科)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诊疗技术(骨伤科)

伤科外敷方外治急性软组织损伤扭伤的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根据我院自制药品新伤丸粉末跟詹氏消瘀酊配合拌匀制成药膏直接敷贴在损伤或疼痛局部,使药力发挥作用,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跌打损伤、四肢骨折脱位急性期肢体肿痛等。

【用物准备】治疗盘、棉纸、药物、油膏刀或压舌板,盐水棉球,胶布、绷带。

【操作方法】1、正确取下原敷料。

2、盐水棉球擦去原药迹。

3、观察皮肤情况。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

5、摊药方法正确,不污染它物。

6、摊药均匀,厚薄适中。

7、棉纸四周反折。

8、敷药部位准确。

9、敷药面积适中。

10、绷带固定,松紧适宜、美观。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体位合适,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关窗保暖、遮挡。

3、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敷药部位,取合理体位。

4、选好部位后,观察皮肤情况。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

6、摊药方法正确,不污染它物。

7、摊药均匀,厚薄适中,棉纸四周反射。

8、敷药部位准确,面积适中。

9、绷带固定,松紧适宜,美观。

10、协助病员穿好衣裤,安排合适体位,整理用物。

12、向病员交代敷药的注意事项及相关保健知识。

13、洗手。

【注意事项】1、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则药力不够,影响疗效;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2、包扎做到松紧适宜,过紧易压迫血管神经,过松易出现滑脱。

3、敷药夏季每日更换,其它季节2-3天更换一次,若敷药已干,应及时更换,骨折病人换药时间遵医嘱,带回敷药应放置冰箱冷藏室用塑料袋装好封口保存。

4、按骨科功能锻炼法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局部肢体功能,以防止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5、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

6、偶有皮肤过敏,出现红疹现象,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但皮肤有破溃创面及局部有皮肤病者禁用。

骨折手法整复术的技术操作规程【操作规程】1、术者和助手的准备复位前术者和助手应了解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全身情况,以及据此制定复位方法、步骤和防止患者发生意外的措施,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准备好外固定器具,如夹板、压垫、扎带等。

骨伤正骨技术操作规程

骨伤正骨技术操作规程

骨伤正骨技术操作规程【定义】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慎用。

【操作方法】1、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2、作业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注意事项】(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四)施术期间请勿随意移动身躯,若觉疼痛应密切观察,以免发生危险。

(五)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感染疾患、伤口、肿瘤等宜慎用施术者,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六)若有伤口应依无菌操作技术予以消毒。

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规定及指南

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规定及指南

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规定及指南一、引言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与关节损伤及其疾病诊疗的学科,手术操作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指南旨在规范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确保手术安全、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率。

二、手术前的准备1. 接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等,了解病情,确定手术指征。

2. 术前应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光片、CT、MRI等,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3. 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步骤等。

4. 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目的、风险、预期效果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5. 准备好手术器械、敷料、药物等物品。

三、手术操作流程1. 患者取适当的手术体位,常规消毒、铺巾。

2. 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 根据手术方案,进行皮肤切开、分离肌肉、暴露骨折部位等步骤。

4. 手法复位:根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采用适当的复位手法,使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5. 固定:选用适当的固定器材,如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架等,固定骨折部位。

6. 缝合:关闭皮肤及软组织伤口,必要时放置引流管。

7. 术后处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止血药等,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四、手术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 手法复位时,避免过度牵引、暴力,以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

3. 固定器材应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 注意保护周围组织,避免损伤。

5.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五、术后管理1. 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

2.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3. 按需调整药物治疗,促进骨折愈合。

4.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六、总结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规定及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手术操作流程,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医生应熟练掌握本指南,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提高中医骨伤科手术水平。

中医骨伤科专科技术经验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专科技术经验操作规范

骨伤科专科技术与特色疗法操作规范1、手法整复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四)施术期间请勿随意移动身躯,若觉疼痛请患者随时告知医师或护理人员,以免发生危险。

(五)施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请患者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六)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感染疾患、伤口、肿瘤等宜慎用施术者,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七)若有伤口应依无菌操作技术予以消毒。

(八)施术部位若有酸痛红肿等反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

七、异常状况及处理(一)晕倒2、骨折小夹板固定术一、目的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相应型号的杉树皮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

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含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

3.观察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

4.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如发现骨突处疼痛,及时打开夹板检查。

5.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夹板后的7天内复诊,进行夹板调整,更换贴敷膏药。

6.定期X片复查,前2周每周1次,以后每两周1次。

7.指导患者行未固定关节功能练习。

五、骨折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无反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固定解除后受伤肢体活动正常。

3、操作流程(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脱位者,可照x-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骨伤科三种中医特色治疗

骨伤科三种中医特色治疗

城步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二甲评审资料汇编重点科室建设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一:中药外敷法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中药外敷是指将中药末加水,或蜂蜜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二、适应症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关节炎等等多种疾病。

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消炎肿止痛散等)、竹匙、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1)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

(2)将外敷中药用水调制好后,先将药膏敷于一层纱布上包装好后再局部外敷。

(3)隔2层棉纸,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凡士林一起调制或用蜂蜜调制,一般3—5天更换一次。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耐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1、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修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坠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避免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8、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二:骨伤科手法整复技术操作规范1.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脱位。

2.适应症:1、骨折。

2、脱臼。

3.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

4.用物准备:治疗床或座椅,棉卷、夹板或石膏、绷带、治疗巾、外敷药等。

5、方法: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的目的及步骤,并取的病人的同意。

2、根据X线结果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3、协助病人选择合适体位,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展手法。

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一、术前准备1.史必询问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以往手术史、过敏史、常用药物等方面的信息,以免术中出现意外情况。

2.病情告知根据病情和手术内容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3.体格检查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包括病变部位皮肤情况、神经血管功能、病变位置、侧位等检查,以免术中发现并发症。

4.标记病变部位根据临床表现,用消毒笔在病变部位或相邻关节上标记手术部位,避免患者移动操作部位。

5.术前用药术前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预防感染和缓解术后疼痛。

6.准备手术器械和设备手术器械应当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术前准备应当包括所有必需的器械和设备。

7.技术操作提示通过团队会诊和术前交流会议,明确手术的目的、步骤、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术中操作1.患者入台预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当进行全身消毒和换手术服,患者脱下衣物,戴手术帽、口罩、手套等。

2.局麻和麻醉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麻醉医生给予局麻或全麻,以免术中出现疼痛或意外反应。

3.术中操作步骤根据手术方案,沿着标记好的手术部位进行操作,同时注意手术广度和深度不能超过计划范围,以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4.器械使用手术器械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使用前应当严格检查,以免出现器械损坏或失灵。

5.术后处理手术后应当在手术部位加压包扎、缝合或贴上医用胶带等措施,避免手术创口感染和出现渗血。

6.质量控制手术结束后,应当进行全面的术后评估,同时检查手术结束前关键步骤是否正确和重要器械是否正确完成。

7.监测和记录术中需要监测患者的体征和麻醉效果,同时记录手术步骤和器械使用情况,以便术后分析。

三、术后管理1.安排病房手术完成后,将患者转入病房进行护理和监测,必要时给予输液、输血等治疗。

2.术后禁忌要告知患者术后应当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遵守用药和饮食忌讳等,以免手术效果不好或出现并发症。

3.术后护理术后应当进行局部压痛、皮肤检查和冷敷等措施,以减轻疼痛和消肿。

骨伤科常规技术和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常规技术和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骨牵引操作规范1.按肢体粗细撕成适当宽度的胶布条,将扩张板粘在胶布条的中部。

在扩张板孔处将胶布钻孔,穿绳打结。

在要贴胶布的皮肤处涂复方安息香酊。

对于下肢牵引,助手将扩张板放在距足跟下方二横指(约3~4厘米)处,保持在不和足跟接触的位置。

胶布两端沿中线纵形剪开长约10厘米的裂口,在复方安息香酊未干之前,将胶布贴在肢体内、外两侧皮肤上,并注意将胶布贴得平整无皱。

然后将肢体用手牵引悬空,包括绷带使胶布固定。

对于小腿的皮肤牵引,外侧胶布应贴到低于排骨小头处,以免压迫腓总神经。

在躁部应垫好棉片,以防压迫产生疼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将下肢放在勃郎氏牵引支架上牵引,重量2~4.5公斤,床脚抬高10厘米。

为防足下垂,足底和足背应按上述方法用胶布向上牵引固定,重量0.5公斤,保持踝关节在90左右的位置3.下肢也可用托马氏牵引支架牵引,方法同前。

手法整复操作规范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2.怀疑骨折者,可照x-ray确诊诊断,再行复位。

3.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4.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5.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6.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服贴外用药。

7.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记录。

8.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9.礼筋手法:舒筋活络、活络关节。

10.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11.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12.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13.练功疗法。

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各种医疗技术操作规范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4.6.1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4.6.1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特色疗法——俯卧位推肩旋颈手法适应病症: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颈椎小关节紊乱症、颈项肌劳损等指导理论:颈椎功能单元生物力学原理操作规范:(1)患者俯卧位,术者在颈肩背部先施以轻快柔和的手法,使患者肌肉逐渐放松。

用拇指在颈部斜肌上段由上至下轻松拨揉,双侧约5分钟左右,然后在肩部、背部行小鱼际,掌根揉,多指捏拿肩井,双拇指点按风池、天宗,并且一定要在敏感点处多做指拨和掌揉,共计15分钟。

(2)患者俯卧位,术者用拇指重点拨揉韧带,点压椎旁的痛点,手法柔和缓慢、渗透力强,并按压肩中俞、患者有酸麻、胀、痛得气感。

(3)患者俯卧位,术者站在患者其前方,用两掌根或小鱼际夹住患者耳后枕部两侧,进行牵引拔伸手,同时旋转颈部约30秒。

(4)患者俯卧位,术者在颈根部、肩胛骨内侧及脊椎两旁实行双掌分推数遍,然后再用小鱼际滚法和掌根揉法,重点施术于敏感点,时间为约5—15分钟。

(5)患者俯卧位,用一枕头臵于胸下,使其在床上体位舒适为宜,医者立其头侧,双手交叉,一手抵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按住同侧枕后部,协同用力,使其颈椎旋转到最大限度,瞬间双手反向用力顿挫,多能听到弹响声,用力要柔和。

(6)对伴有上肢症状者,术者可在其上肢做揉、捏法,拔伸法及抖动法,点按臂曲池及外关等穴,也可弹腕部桡神经,拨小海穴,并以无名指和小指有酸麻、胀痛得气感为好。

(8)最后术者双手夹持患侧上肢,由上而下的均匀搓动,以有温热感为宜,时间约1分钟,1天1次,1O次为1个疗程。

特色疗法——中立位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适应病症:桡骨远端骨折指导理论:桡骨远端“三柱理论”操作规范:一、托提折顶尺偏手法复位,恢复“三柱”对不能耐受疼痛患者,局部血肿内麻醉,患者坐位,年老体弱者平卧位,上臂外展约60°,肘关节屈曲90°,手心向下。

一助手握住前臂,术者两拇指并列臵于桡骨远端背侧,余四指臵于其腕部,扣紧大小鱼际,先对抗牵引2-3min,恢复桡侧柱和中间柱的骨性支柱,必须使桡骨桡侧方和尺侧方皮质恢复高度,以此稳定桡侧柱和中间柱;待重叠移位基本纠正后,按骨折移位方向,双手拇指同时向掌侧按压,当指下感觉骨折断端平齐时,双手食指抵住骨折近端向上托提,折顶腕关节使之掌屈尺偏,纠正骨折移位及成角畸形,维持中间柱和尺侧柱的稳定,理顺肌腱。

骨科临床操作

骨科临床操作

骨伤科 (1)一、外用药物使用包扎 (1)二、颈椎和腰椎等疾病针灸、理筋手法 (3)三、骨折、脱位的整复手法 (6)四、常见部位骨折、脱位的夹板、石膏外固定 (8)五、关节穿刺,腱鞘内注药 (13)六、常见部位的骨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等) (16)七、简单外伤的清创、闭合伤口19骨伤科一、外用药物使用包扎一、热敷(中药烫熨)疗法【适应证】1 、慢性炎症,如慢性腰颈痛。

2 、痛症,肌肉疲劳或痉挛。

3 、风湿引起的关节冷痛、酸胀、麻木。

【禁忌证】1 、急性炎症、皮肤炎、血栓性静脉炎、外周血管疾病。

2 、糖尿病人。

3 、患有严重老人痴呆症,精神异常等不配合热敷者。

【器械及药物】治疗盘、布袋、毛巾、微波炉、凡士林、中药调配(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各20g、当归、川椒、鸡血藤、川芎、红花、威灵仙、白芷、防风、甘草各15g打粉后泡入50度米酒密封一个星期)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1、将适量中药调配装入布袋,加入少量药酒,放入微波炉加热至60-70度,用大毛巾保温,即可使用。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3、取合适体位,暴露热敷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4、先于患处涂少量凡士林,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用力来回推烫,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药袋温度过低,可更换药袋,操作过程约15-30分钟,每日1-2次。

中药可连续使用1周。

5、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1、应注意防止烫伤,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瘫疾、糖尿病、肾炎等血液循环不好或感觉不灵敏的病人,使用热敷时,应随时检查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红起泡时,应立即停止。

2 、热敷疗法在应用中首先应注意温度的掌握,以免烫伤。

其次热敷所用中药,一般用量大,药物毒性大,千万叮嘱病人不得误服,以免药物中毒。

3、还应注意热敷疗法虽然使用广泛,但也有不宜热敷的疾病,如皮肤破损、开放性损伤等疾病不适宜采用热敷疗法。

中医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中医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骨伤科专科技术与特色疗法操作规1、手法整复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常备外用药消炎止痛膏、百草伤膏等。

五、作业方法: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四)施术期间请勿随意移动身躯,若觉疼痛请患者随时告知医师或护理人员,以免发生危险。

(五)施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请患者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六)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感染疾患、伤口、肿瘤等宜慎用施术者,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七)若有伤口应依无菌操作技术予以消毒。

(八)施术部位若有酸痛红肿等及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

七、异常状况及处理(一)晕倒1•发现晕倒病人,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由医师决定处置方式。

2.立即使病人平卧,采头低脚高姿势。

3.注意保暖,给予温热开水或茶。

4.若已晕厥,可用指甲掐人中、百会、合谷、足三里、关等穴,一般即可醒过来;若症状不能缓解,则依生命急救复术抢救。

(二)疼痛1.请病人勿惊慌,放松心情,以免肌肉收缩加剧。

2.操作手法后可能会有稍酸痛情形发生,若有此种情形应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2、骨折小夹板固定术一、目的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相应型号的杉树皮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

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含关节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须配合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闭合者。

二、用物准备杉树皮,桃花纸,绷带,布胶带,树皮剪,镰刀,消炎止痛膏,金黄散等。

三、操作方法骨折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贴敷消炎止痛膏,桃花纸安放于适当的位置,放上修剪好的杉树皮小夹板。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旳95个病种中医诊断方案及临床途径,结合我县我院旳实际状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旳中医特色治疗及操作规范。

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措施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针灸治疗(采用老式针刺措施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措施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3.痴呆: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推拿疗法4.眩晕: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推拿按摩针灸治疗:根据头痛旳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措施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防止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有关诊断常规进行。

二、急诊科:1.外感发热: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心病科:1.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2.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四、精神科:1.不寐(失眠):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2.郁病(抑郁症):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五、肺病科:1.风温肺病: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状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针灸治疗药物敷贴砭术、刮痧、拔罐疗法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3.哮病(支气管哮喘):针灸治疗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六、骨伤科: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疗法:针刺法、灸法。

牵引疗法其他外治法:敷贴、熏洗、涂擦、刮痧、拔罐、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膏摩、中药离子导入。

中医骨伤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技术操作规范1、中药贴敷治疗:依据所选取物的功用不同,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用法】1、告知患者中药贴敷治疗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患者应注意事项。

2、根据患者贴敷部位大小准备厚纱布或棉垫3、在上面均匀地涂一层软膏4、根据病情辨证选用掺药并均匀掺入。

5、单层纱布覆盖以防止药物撒落并用少量液体湿润后贴敷在患处。

6、胶布固定或包扎。

【注意点】凡皮肤湿烂,疮口腐肉已尽,摊贴油膏应薄而勤换,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干燥。

目前调制油膏大多应用凡士林,凡士林系矿物油,也可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如见此等现象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若对药物过敏者,则改用其他药。

油膏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摊贴宜薄,若过于厚涂则使肉芽生上长过剩而影响疮口愈合。

2、箍围法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适应证】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本法。

【用法】由于箍围药的药性有寒、热的不同.所以在应用时应分别使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如金黄散、玉露散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疮形肿而不高,痛而不甚。

微红微热,属半阴半阳证者,可用冲和散;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属阴证者,可用回阳玉龙散。

箍围药使用时,是将药粉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

调制液体有多种多样,临床应根据疾病的性质与阶段不同,正确选择使用。

以醋调者,取其散瘀解毒;以酒调者,取其助行药力;以葱、姜、韭、蒜捣汁调者,取其辛香散邪;以菊花汁、丝瓜叶汁、银花露调者,取其清凉解毒.而其中用丝瓜叶汁调制的玉露散治疗暑天疖肿效果较好;以鸡子清调者,取其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取其润泽肌肤。

骨伤科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及技能操作

骨伤科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及技能操作

骨伤科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及技能操作一、中医骨伤科特色诊疗技术中医骨伤科那可是有好多超厉害的诊疗技术呢。

比如说正骨手法,这可是中医的一绝。

老中医们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手上的巧劲儿,就能把错位的骨头给正回来。

像那些因为摔倒或者碰撞导致关节脱位的患者,经过正骨手法,往往能很快减轻痛苦。

还有小夹板固定技术,这比那些西医的石膏固定可灵活多了。

小夹板可以根据患者受伤部位的肿胀情况进行调整,既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又不会因为肿胀加重而影响血液循环。

另外,中药外敷也是个很有特色的疗法。

把那些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研磨成粉,再加上一些特殊的介质,敷在受伤的地方。

我就见过有个叔叔扭伤了脚踝,敷了中药之后,肿消得特别快,疼痛也减轻了不少。

二、技能操作1. 针灸在骨伤科的应用针灸在骨伤科里可不仅仅是止痛那么简单哦。

它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在操作的时候,医生会根据患者受伤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穴位。

比如说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可能就会选择犊鼻穴、足三里穴等。

医生会先对穴位进行消毒,然后将毫针准确地刺入穴位。

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酸麻胀的感觉,这是得气的表现。

针灸的深度和角度都是很有讲究的,稍微差一点可能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2. 拔罐在骨伤科的应用拔罐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在骨伤科里,拔罐可以起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当患者因为寒湿入侵导致关节疼痛的时候,拔罐就派上用场了。

拔罐的位置也很关键,要根据疼痛的部位和经络的走向来选择。

像肩颈部疼痛的患者,就可以在肩井穴周围进行拔罐。

拔罐的时候要注意火候,火太大容易烫伤患者,火太小又可能吸附不住皮肤。

三、中医骨伤科诊疗技术的优势中医骨伤科诊疗技术的优势可多啦。

首先呢,它比较注重整体观念,不是只盯着受伤的骨头,而是从整个人体的气血、经络等方面去考虑。

这样治疗起来就更全面,不容易出现只解决了表面问题,而根源问题还在的情况。

其次,中医的这些技术相对来说副作用比较小。

不像一些西药,可能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有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套管栓针刀技术【目的】段层套管生物负离子栓针刀微创植入技术是将含有菠萝蛋白酶等多种生物成分、远红外负离子成分的不同类型生物负离子栓,分为每段1cm或3cm或4cm 或5cm等不同尺度,通过特制套管针刀将多种生物成分形成的生物负离子栓系入套管针内,植入在体内病灶区域及经络分布相关的腧穴后,产生机械、物理、化学性的刺激,病变区域产生生物变构效应。

根据双重性调节作用原理,促进病变组织区域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消除水肿、无菌炎性的吸收、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平衡,达到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作用。

【用物准备】生物负离子栓针刀微创植入术所需用的器械进行高压灭菌消毒,常用弯盘一个,内装脱脂棉球,12号套管针刀若干支,14号止血钳,中等号镊子、剪子各一把,1 4号弯止血钳两把待用【操作程序】1.常规消毒施术部位皮肤先用碘酒棉球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脱碘,术者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穿手术衣,微创植入部位用无菌洞巾覆盖好。

2.植入部位选定根据疾病的情况确定所需的腧穴数量,为确保腧穴及解剖位置的准确性,可在所选的穴位处用龙胆紫做好标记。

3.操作的基本方法确定进针植入方向及角度,取12号套管针刀退出部分针蕊,将每段1cm或3cm负离子栓系入套管针刀内,右手持住针体,快速将套管针刀植入腧穴或病灶区域,施用一定的手法推动针蕊,将每1cm或3cm的负离子栓植入腧穴或病灶之中,推进每1cm时,提一下套管针刀,再推第二次植入第二层负离子入套管针刀,然后再提套管针刀后徐徐的推进,将生物负离子栓植入病灶区域及腧穴中。

局部用无菌酒精棉球压迫片刻,以防止出血及引起血肿,然后用绿豆大小碘酒棉球或无菌干棉球或酒精棉球压好后,再将筋骨伤痛贴或创可贴贴在植入部位固定好压盖的棉球,植入过程完毕。

治疗前、后必须让患者喝一杯水,以便平静患者的紧张感。

4.要点:临床治疗操作要求:植入手法准、稳、轻、快。

准:套管针刀微创植入部位要准确;稳:针刀植入手法平稳;轻:套管针刀植入手法轻松;快:针刀植入手法快捷。

5.标准:临床生物负离子针刀微创植入病灶后,将生物负离子栓植入为呈I 字形,覆盖于椎间孔的外口。

6.要求:临床生物负离子栓针刀植入时要根据病人体型高、矮、胖、瘦决定患者棘突左右旁开尺度。

正常人均以病灶棘突间隙为中心,左右旁开2.0-2.5cm 为套管针刀植入点,套管针刀植入深度为4.5cm-5.5cm为宜。

股骨头坏死、接触骨面为宜。

7.I字型:技术操作时,提套管针刀与推动针芯的速度是一致的。

C字型:技术操作时,提套管针刀与推动针芯的速度是不一致,推针芯的力度≥提针管的力度50%左右。

S字型:技术操作时,推动针芯的力度≥提套管针刀的力度70%。

O字型:技术操作时,推动针芯的力度≥提套管针刀的力度的100%。

【注意事项】1.生物负离子栓针刀微创植入治疗前应详细向患者说明情况,如治疗特点及治疗中所出现的正常反应,如负离子栓针刀微创植入后有的出现的同针灸一样的酸、麻、胀、痛及触电感觉,个别病人局部可以出现轻度肿胀,痒感及体温升高等,均属正常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一般多在8~72小时内消失,可给予出现反应的患者服用止痛、消炎退热等类药物,并给予热敷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腧穴植入前,必须准确的选择与疾病相关的腧穴,阳性敏感点,主穴、配穴得当,确保腧穴的准确性,以免影响疗效。

4.套管针刀植入腧穴深度后,不强调出现酸、麻、胀、痛及触电样感觉,植入一定深度后推动针蕊将负离子栓植入腧穴病灶区域之中。

5.对老年体弱者,穴位选择不宜过多,刺激不宜过强,力求腧穴定位准确、刺激适中。

6.对颈、面部及肾脏的部位腧穴的部位腧穴,应严格掌握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负离子栓的长短应根据病灶区域腧穴的深度而选用,一般分为三段,每段1~3cm。

对小儿及体质消瘦者也应注意植入深度及植入生物负离子栓的长短度,避免刺伤内脏,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7.进行穴位选定,应根据腧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体位,同时必须熟悉该部位的解剖结构。

8.第一次定位植入后,有个别患者临床不良反应较重,则下次停止此项技术治疗,对植入后出现全身乏力、反应过重者,给予相应的处理。

局部肿胀、疼痛严重、高热、寒战者除停止微创植入外,可采用局部冷敷、热敷,包括选用抗菌消炎、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

9.极个别患者腧穴微创植入后可引起疾病加重不良反应,可停止此项技术治疗,给予相应对症处理。

二、整脊技术【目的】整脊疗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和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伤损等疾病的一种方法。

通过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的治疗,可促使患椎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从而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使突出物易于回纳;通过拨正偏歪棘突,椎体关节得以恢复正常(或代偿性)的解剖位置,使之与周围肌肉群相适应(即古医籍所称“骨合缝”、“筋入槽”),解除关节囊、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

此外,对合并小关节僵凝者施以旋转手法,还能松解粘连,增加活动范围,缓解疼痛。

【用物准备】多体位手法治疗床、按摩布或治疗巾。

【操作】术者以左(右)手拇指顶住患椎偏歪的棘突,用力向对侧推按,以拨正偏歪棘突;右(左)手扶持患者躯体,使脊柱逐渐屈曲,并在向棘突偏歪一侧侧弯的情况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两手协同动作,推按一手先捺定顶住患椎棘突,在旋转的最后几度用力推按,偏歪棘突复位时指可下扪及弹跳感。

此外,在施行复位手法前后,还应根据患椎筋肉伤损及病变情况,分别采用分筋疏理、拿点摩揉等手法以舒筋活血。

(一)胸椎整脊手法1.俯卧叠掌推按法:体位:采用头端挖有窗洞之治疗床(洞径150mm),患者俯卧位,口鼻置于洞中,以利呼吸。

胸下可垫薄枕,两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可使全身肌肉放松。

医者站于患者头端(顺式),或尾端一侧(逆式)。

手法:医者双掌重叠,掌根置于胸椎棘突上,与皮肤成60度角,先令患者吸气,然后屏住气,医者趁机短促用力,顿挫地向前下方推按,并沿脊柱有节奏地自上而下(顺式),或自下而上(逆式)地边推按边移动手掌。

对偏歪错位之椎体则应作重点按压。

2.俯卧反向推按法:体位:俯卧,双臂置于体侧,医者站于床旁一侧。

手法:医者双掌根分别置于错位胸椎两侧相当于小关节之部位,指尖分别指向头端与尾端。

令患者深吸气后憋住,医者双掌根与皮肤成60度角,瞬间用力向(头侧)上方及(尾侧)下方反向顿挫按压,此时可闻后小关节(也包括胸—肋关节与肋—椎关节)复位响声,术毕。

按照上述手法,自胸椎上端依次有节奏地向下端按压,或自下向上逆向按压。

3.仰卧对冲法体位:患者仰卧,双手交叉用力抱住双肩或上臂(起固定肩关节及保护胸廓的作用)。

手法:医者立于患者一侧,近患者头端之手之手手握空拳,掌心向上,垫于患者背后需复位之椎体棘突之下;前胸顶住患者肘部,另一手抱握住患者对侧肩部,上身前倾,将体重通过前胸及上肢压于患者肘臂之上。

令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气,医者通过患者肘臂用力向下弹压,并与垫于患者背部之手,形成双手瞬间对冲复位力量,此时即可闻及复位响声,手下亦有椎体复位之滑动感,手法即告成功。

也可按上法沿整个胸椎自上而下有节奏地边对冲弹压复位,边移动背后之空拳,使整个胸椎得到整体调蹩。

4.坐位扳肩法体位:患者坐于凳子前缘(或骑跨于窄条凳上),医者站于患者前面,两腿夹住患者双膝,以固定患者骨盆。

手法:医者两手掌分别置于患者两肩之前方及后方,所需复位之患椎,由低头/弯腰的角度来定点,患者采取自然呼吸,然后,医者双手协调一致地顺时针方向转动患者肩部,待身体旋转达最大限度时,再用力瞬间顿挫扳旋一下,即可听到错位关节复位声响,同样手法再反方向扳推一下,手法即告成功。

5.膝顶法体位:患者取坐位。

背向医者。

手法:医者立于患者身后,双手分别穿过患者两腋下,手掌钩抱于两肩前,患者双臂自然下垂,或两手轻轻对握于胸前,上身后仰60度,医者右膝顶住患椎棘突,令患者深吸气后屏住气,医者两手将患者双肩及胸廓向后上方呈60度提拉,同时右膝稍用力向前方顶压,常可闻及响声,复位成功。

(二)腰椎整脊手法1.仰头牵拉侧搬法:此法是在传统侧搬法中结合临床实践演变而来,患者侧卧位,以L3棘突偏歪为例,医者右肘关节固定患者臀部,左手掌按压患者肩关节,令其头部最大角度后仰,医者左手掌随头后仰角度慢慢前推,当力线传导至L3椎体时,医者双手瞬间发力,即可矫正。

2.压臀旋髋侧搬法:患者侧卧位,医者站于对侧,医者右肘关节固定按压臀部,左手固定患者肩关节,右肘关节呈斜角缓缓下压,臀部呈最大角度,当力线传导至患椎时,医者右肘关节稍加用力即可矫正。

3.屈膝屈髋侧搬法:患者平躺,医者站于一侧,令患者一侧下肢屈膝屈髋约90°,医者一手固定患者同侧肩部一手固定膝关节向内侧缓缓下压约2-3次即可矫正(胸腰段小关节错位及骨盆前后移位)。

4.定点掌根推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以L3棘突偏歪为例。

医者右手掌根部固定偏歪之棘突,左手握住右手腕关节以固定。

双手合力向对侧斜行方向缓缓推按。

右手掌根在推开软组织,力点到患椎时,瞬间发力,完成矫正。

5.特色掌根旋转按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以L4棘突偏歪为例,医者右手掌根部固定偏歪之棘突,左手重叠于右手背上,双手二力合一,向上向外牵拉偏歪之棘突至最大角度时,右手瞬间加大旋转的力度和角度,同时向对侧方向推压,常可听到弹响声或掌下有移动感,手法告毕。

(三)颈椎整脊法1.上颈段整脊调颈法:以C2左侧压痛为例,患者坐位:全身放松,颈部前屈约20°向左侧旋10°-15°,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于压痛点,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缓慢旋转,双手协调调整旋转角度,当旋转角度落于患椎痛点处,右手向左下方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诊查压痛点消失。

2.下颈段整脊调颈法:以C5左侧触痛为例,患者坐位,全身放松,令患者头部后仰约15°-20°,并向左侧旋转15°-20°,术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压痛点,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缓慢旋转,双手协调调整旋转角度,当旋转角度到达患椎痛点时,右手向左下方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诊查,压痛点消失。

3.拔伸牵引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背面,医者双手拇指点按于患者双侧风池穴区,余四指呈扇形固定下颌处,缓缓上拔至最大角度时,向左右方向慢慢旋转1-2次。

(对体质弱、高血压及严重眩晕者慎用)。

4.指压敷贴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背后,术者双手拇指自上而下,沿棘突旁两侧呈节律性、跳跃性缓慢用力按压。

该法对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尤其对青少年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