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单元操作 吸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理想气体:
摩尔分数=压力分数=体积分 数
二、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关系 吸收相平衡关系是指,气液两 相达到平衡时,吸收质(溶质) 在两相中的浓度关系,即吸收质 在气相中的分压以及吸收质在吸 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的相对关系。
本节主要研究吸收达到平衡状 态下的气液相组成关系(吸收 质的组成)
溶解度曲线(气体在液体中的 溶解度)
平衡状态:一定压力和温度下, 一定量的吸收剂与混合气体充分 接触,气相中的易溶组分(溶质) 向溶剂中转移,长期充分接触后, 液相中易溶组分的浓度不再增加, 而气相中的易溶组分不再减少。 此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注:此平衡状态为动态平衡。
饱和浓度: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 度。 (溶解度)
平衡分压pA*:平衡的状态下,(即达到平
2、亨利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吸收达到平衡 时,气液相组成符合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表达式: p Ex
* A
意义: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 上方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 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其比 例系数为亨利系数。
p Ex
* A
讨论:E来源:实验测得,查手册,
其单位同压力。
E值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 度、压力。 物系一定时:温度升高,E值? E值即亨利系数表示气体溶解的难 易程度。E值越大,溶解度越小,气体 难溶,反之,E值越小,溶解度越大,
吸收,
p m
加压有利吸收
用摩尔比表示
将x与X,y与Y的关系代入y*=mx中, Y X 则有
1 Y
m
1 X
mX 整理得: Y 1 (1 m) X
它在X-Y坐标中是一条经原点的 曲线,称为吸收平衡线。
mX Y 1 (1 m) X
当溶液很稀时,X≈0, 1+(1-m) X≈0
1.3本章节几个名词
本章研究单组份、恒温、常压、物理吸收过程 吸收质(溶质)—可溶组分(A) 惰性气(载体)—不被吸收的组分(B)
吸收剂(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液体(S)
吸收液(富液)—吸收操作中所得到的溶液(A+S) 尾气—吸收操作中所排出的气体(B+A)
2、吸收操作在化工等生产中的应用 (1)原料气的净化 (2)回收混合气中的有用组分 (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作为产品
吸 收 过 程 及 设 备
吸收尾气
溶剂
吸收质 (惰性组分)
吸收液
乙醇胺 脱碳气<0.5% CO2
吸 收原料气含 CO 30% 解 吸 流 程 2
加 热 器
冷 却 器
冷凝液
水蒸汽
吸收与解吸流程
吸 收 设 备 填 料 塔
-
第二节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一、吸收中常用的相组成表示法: 二、气液相平衡关系 1、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2、亨利定律 3、吸收平衡曲线
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 单位传质面积的吸收质(溶质) 的量。用符号NA表示,其单位为 kmol/(㎡· 推动力 s) 计算依 速率 系数 推动力 阻力 据: 因此,表达式类似于传热速率表 达式。
传质的推动力为浓差,而在吸 收中表示浓差的方法很多,这里主 要讨论以摩尔比表示的浓差的表达 式。
(4)环境保护,综合利用
吸收的反过程称为解吸
3、吸收操作的分类
有无化学反应: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被吸收组分数:单组分和多组分吸收
温度是否变化:等温和非等温吸收
操作压强:常压吸收和加压吸收
本章主要讨论单组分等温物理吸收
二、吸收剂的选择要求
(1)溶解度大; (2)选择性高; 选择原则: (3)再生容易; (4)挥发性小; 经济、合理 (5)粘度低; (6)化学稳定性高; (7)腐蚀性低; (8)无毒、无害、价廉等。
一、相组成表示方法
1.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mA 质量分数:wA m
摩尔分数: nA 气相: y A n nA 液相: x A n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nA mwA / M A xA n mwA / M A mwB / M B mwN / M N wA /M A wA /M A wB /M B wN /M N
亨利定律的其它表达形式
1、用摩尔浓度表示
cA p H nA nA V E cA * pA Ex E E cA n n V c H S c cS 则有:H E E EM S
* A
cA p H
* A
c H E
H :1)H 大,溶解度大,易溶气体
H 小,溶解度小,难溶气体
K液或kl —气膜吸收分系数, 2· kmol/(m s)。
1/k液 为液膜传质阻力。
由以上研究可知,分系数 (膜系数)表示的吸收速率方 程中有Xi、Yi,而实际操作中 气液界面上的浓度时无法测量 的,因此,分系数法不能应用 于实际计算。
此问题转向可应用型研究,其原 理:以同一相中的实际状态浓度X、 Y和平衡浓度X*、Y*的差为推动力。
X
X*
过程的推动力
吸收推动力: Y-Y* 吸收推动力: X*-X
X X*
Y A ·
Y*
分析各状态点在不同位置的 时候所要进行的过程。
吸收机理
&
吸收速率
吸收机理
吸收过程 * A由气相主体到相界面,气相内传 递; * A在相界面上溶解,溶解过程; * A自相界面到液相主体,液相内传 递。
传质过程也称为扩散过程。 扩散的推动力是浓度差。
衡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为平衡分压。
相平衡关系:平衡时溶质组分在气 液两相中的浓度关系。 溶解度曲线:气液相平衡关系绘成 的关系曲线。
氨 在 水 中 的 溶 解 度
气 相 中 氨 的 分 压
60℃
50℃ 40℃
30℃
液相中氨的摩尔数
在 水 中 的 溶 解 度
下 二 y 氧 化 硫
x
20℃
101.3kPa
w A /M A 两组分 w A /M A w B /M B
2.比质量分数与比摩尔分数
m A wA wA 质量比: WA m B wB 1 wA 摩尔比: n A yA yA 气相: A Y n B y B 1-y A
nA xA xA 液相: A X nS x S 1-x A
(Y Yi ) 1/k气为气 N A k气 (Y Yi ) 膜传质阻力 1/ k气 k气或kg—气膜吸收分系数, kmol/(m2· s)。
2、液膜吸收速率方程
如果分别用Xi和X表示界面处和液 体主体区吸收质的摩尔比,则有以下 表达式:
(Xi X A) N A k液 ( X i X A ) 1/ k液
根据双膜理论假设可知,传质的 阻力和推动力集中在了气、液膜里, 研究气相主体区与界面气相浓度差为 推动力,或界面液相与液相主体区浓 度差为推动力的情况;也可研究总浓 度差为推动力的情况。
以分系数(膜系数)表示的速 率 1、气膜吸收速率方程
如果分别用Y和Yi表示气相主体 区和界面处吸收质的摩尔比,则有 以下表达式:
源自文库
以总系数表示的速率
——总推动力分析
Y A ·
吸收推动力: * Y-Y
Y*
X
X*
吸收推动力: *-X X
N A K 气 YA YA ) (
以总系数表示的速率——表达 N式 K(Y Y ) N K(X X )
A Y
A X
(X X ) (Y Y ) NA NA 1/ K X 1/ K Y
双 膜 理 论 示 意 图
通过分析,我们就把整个 复杂的吸收过程,简化为吸收 质只是经由气、液两膜层的分 子扩散过程。因而两膜层也就 成为吸收过程的两个基本阻力, 在两相主体浓度一定的情况下, 两膜层的阻力便决定了传质速 率的大小。因此,双膜理论也 可称为双阻力理论。
注意:
双膜理论应用范围 为假设有着固定气液接触 界面的情况,大大简化了 吸收过程的分析过程和设 计依据。
一般在应用过程中都省略下标 m A wA w 质量比: W m B wB 1 w 摩尔比:
n A yA y 气相: Y n B y B 1-y nA xA x 液相: X nS x S 1-x
由 y Y 1-y x X 1-x
可得
X x 1 X
Y y 1 Y
2)H称溶解度系数kmol/(m3· Pa)
温度对H的影响 T H
用摩尔分数表示
y mx
*
*
m — 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p py Ex
* A
E y x mx p
*
E m p
y mx
*
E m p
m
m 的讨论:1)m 大,溶解度小,难
溶气体
2) T 升温不利
化工原理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吸 收
概 述
吸收是传质过程的一个基本单 元操作过程 传质过程分为相间传质 和相际传质,主要依靠物质 的扩散,又称为扩散过程。
本章主要研究气体混合物的分 离操作。
1.1定义:
吸收: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处理 气体混合物,利用混合气体中 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 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
3.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mA A V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 物质的量。
nA cA V
pA RT
气体
质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m A mwA A wA V V 摩尔浓度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n A nxA cA cxA V V
KX、KY——液、气相吸收(传质)质 总系数。 1/KX、1/KY——液、气相吸收总 阻力。
N A K(Y Y ) Y
N A K(X X ) X
1 1 m K Y k 气 k液
中的KY、KX如 下:
202.6kPa
在几 水种 中气 的体 溶 解 度 曲 线
结论:
1、在相同的吸收剂、温度和分压 下,不同的溶质的溶解度不同; 2、同一物系,在相同的温度下, 分压越高,则溶解度越大; 3、同一物系,在分压一定的情况 下,温度越低,则溶解度越大。
重要结论: 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 减压和升温对解吸操作有利
吸收的依据:混合气中 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 的差异。 操作性质:气—液相间 的单向传质过程。 操作目的:?
1.2吸收和蒸馏的区别
气体吸收:选择一定的溶剂 (外界引入第二相)造成两相, 处理气体混合物。 液体蒸馏:对液体混合物加 热,使混合物内部造成两相,利 用不同组分挥发性的差异,使得 液体混合物得以分离。
扩散的基本方式有分子扩散 和涡流扩散两种,而实际操作中 多为对流扩散。 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 内部,若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则 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该组分由 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这 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在流体作湍流运动 的主体区时,流体质点的无规则运 动造成质点的相互碰撞和混合,使 组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传递, 此现象称为涡流扩散。
1926年,由刘易斯和惠特曼提 出“双膜理论”,至今应用比较广泛。 气液接触界面的两侧分别有一层 气膜和液膜,将所有问题的研究集中 到这两层膜内。
双膜理论的内容
• 相互接触的气、液两流体间存在稳 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个很 薄的有效层流膜层。吸收质以分子 扩散方式通过此二膜层。 • 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于平衡。 • 在膜层以外的气、液两相中心区, 由于流体充分湍动,吸收质的浓度 是均匀的,即两相中心区内浓度梯 度为零,全部浓度变化集中在两个 有效膜层内。
得: Y mX
此时它在X-Y坐标中是一条 直线。
此表达式最常用也最有用。
Y2
X2 E y Y A P
M x
N Y* O Y1 X1 X X*
Y
Y
·
A B
Y
*
·
X
·
C
X
*
X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1.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
Y Y
* *
*
气相→液相,吸收 Y 气液平衡
Y
*
A ·
Y Y
Y Y 液相→气相,解吸
涡流扩散速率比分子扩散速率 大得多,其速率决定于流体的流动 形态。
对流扩散: 对流扩散包括湍流主体的涡流扩 散和层流内层的分子扩散。 湍流主体中主要靠涡流扩散, 层流内层中主要靠分子扩散, 过渡层中两种扩散作用相当。所 以对流传质过程要综合考虑分子 扩散及涡流扩散作用,总称为对 流扩散。
综上所述,通过传质机理的分析可 知,吸收过程非常复杂。因此,需 要一个成熟的简单理论来进行吸收 过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