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语文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读后感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读后感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读后感于漪老师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对教育那份纯粹得像水晶一样的热爱。

就好像她把教育当成了自己最心爱的宝贝,小心呵护着。

在她眼里,每个学生都不是简单的数字或者名字,而是一颗独一无二、充满无限可能的种子。

她不是那种只想着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的老师,而是像一个细心的园丁,根据每颗种子的特点,用心去浇灌、施肥,盼着他们长成参天大树。

她的课堂听起来就特别有趣。

书里说她讲课时就像一个魔法师,总能把那些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我想啊,她的学生们肯定就像在看一场场精彩的魔术表演,一会儿被这个奇妙的语文知识吸引,一会儿又被那个深刻的思想震撼。

她特别注重情感的投入,就好比做一道菜,不仅要有食材(知识),还得加上独特的调味料(情感),这样做出来的菜(课堂)才会让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还回味无穷。

而且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还很“接地气”呢。

她知道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空谈,得从实际出发。

她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还有当时的社会环境。

这就好比在给学生做衣服,得量体裁衣,不能拿着一个大尺码就往所有人身上套。

我觉得自己从于漪老师的思想里学到了很多。

以前我可能觉得教育就是把书里的东西讲完就完事儿了,但是现在我知道,那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教育是要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学习产生热爱。

就像于漪老师说的,我们不是在培养只会考试的机器,而是要培养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怀的人。

不过呢,我也在想,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虽然很棒,但要完全落实到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教育环境里,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小挑战。

比如说现在的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老师有时候很难做到像于漪老师那样细致入微地关注每个学生。

但是呢,这也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放弃呀,反而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读完这本书就像给我这个在教育道路上有点迷茫的小卒子点亮了一盏明灯。

我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像于漪老师一样,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用心去演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我的引导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于漪教育思想集锦

于漪教育思想集锦

想的根, 植良好道德情操的根、 健康人格的根 。

“用爱心培育 于漪教育思想集锦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共产主义事业。

立足于育人、树魂立根和培养文化判断 力等方面。

思想立足点高,覆盖力强,生命力持久。

她的教 育思想主要有三个部分:教文育人,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漪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教文育 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

她曾经 说过,“教师心中要有共产主义旗帜飘扬”教师胸中要有一团 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 对学生有感染力、 辐射力; 教师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切切实实地为学生做出表率 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和 可靠接班人。

树魂立根, 植根学生的理想信念 “育人要育心, 浇花要浇根”,于漪老师认为要培育学生树热爱党、 热爱社会 主义、热爱祖国的“魂”,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根”,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在学生心田‘植根' 对社会上存在的“轻语文、重外文”的现象,于漪老师指出: “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母语, 那么我们离‘自毁长城'的日子就不远了, 民族语言之光彩!要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田做“植根”的工作,植爱国主义的根,植民族精神的根,植志向的根、理”。

针 也许不多久就会完全被其他语言所代替!”为此,她呼吁: 还爱心”,于漪老师强调要用“爱心”培育“爱心”,师爱、师德是帮助学生增强树魂立根的内驱力。

她谈到,“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分数决定一切的现象,于漪老师呼吁,要从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重智轻德的重围中“突围”出来。

教育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分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以奠定树魂立根的素质基础。

重视学习先进文化,培养文化判断力现在的学生面临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化现象,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判断力的教育,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判别、取舍各种文化现象。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价值和启示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价值和启示

JICHU JIAOYU YANJIU ·于漪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

由于她的卓越成就,2018年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获得了“改革先锋”勋章,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获得“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

于漪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撰写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观点,在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的道路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于漪的代表作《语文教学谈艺录》,收入徐林祥主编的《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第十五卷,成为这套丛书收录的20世纪后期仅有的五部“经典名著”之一,由此可见于漪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对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予以梳理,认识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以期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启示。

一、于漪的语文课程性质观在改革开放新时代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中,于漪响亮地提出了“教文育人”的观念。

这一观念继承了中国语文教育中文道统一的传统,并有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

于漪坚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倡导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推进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观念在课程标准中得到确认;于漪同时强调语文课程在目标任务和实施形态上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促进了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进一步完善。

(一)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早在1979年,于漪就阐述了“既教文,又教人”[1]的教学理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碰撞,延伸到语文课程教学,引发了语文课程性质的讨论。

在这场讨论中,于漪提出了“教文育人”的理念,指出汉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可割裂的两个侧面,“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这个工具”。

因此说,“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2]。

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于漪更深入论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目标。

她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只见工具不见人文的现状,提出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绝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绝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3]。

于漪作文教学思想及实践研究

于漪作文教学思想及实践研究

于漪作文教学思想及实践研究一、本文概述《于漪作文教学思想及实践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于漪老师作为中国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其独特的作文教学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于漪老师的教学思想出发,阐述其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还将探讨于漪作文教学思想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于漪老师教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进一步推动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于漪作文教学思想概述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一位杰出代表,她的作文教学思想独具特色,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于漪老师认为,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更是他们思想、情感、价值观的综合反映。

她强调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引导他们通过写作来认识世界、表达自我。

在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中,她特别重视作文的“真实性”和“情感性”。

她认为,真实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心,而情感则是作文的灵魂。

她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避免空洞无物的套话和假话。

同时,于漪老师也非常注重作文的“规范性”和“创新性”。

她认为,作文应符合语言规范,表达清晰准确;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敢于尝试不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实践中,于漪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作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她强调作文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她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她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些思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于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65年对语文教育的热爱诠释着她对教育的忠诚。

在于老师面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是怎么做一名好老师。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形容她教书教得着了魔,而她的学生则说她对教育有着宗教般的虔诚。

于漪老师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大师的呢?】—————————名言语录—————————1.关于教育教育是理想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是神圣的追求,它充满着伟大与圣洁,不容任何玷污与亵渎;教育是崇高的使命,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与完全的奉献;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奠基者,它决定着民族的命运与未来。

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的。

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

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

办学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战略的制高点上、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师生的粘合剂,是学校发展动力的源泉。

如果小视或者弱化,学校大厦就缺了顶梁柱,就难以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我们搞教育的,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应有的标准来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的。

知性是孩子生存与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

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立体化试教、全方位育人。

2.关于教师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总能学到别人的长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教育思想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教育思想
著名特级教师
于漪教育思想
课堂是时间和空间的聚焦点,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包括时代精神 的交汇点,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一个场所
一、自信,不被他信左右
四 个 第二,信教学时尚 他 用多媒体,把语文教学和先进技术整合 信 起来,这无可非议。但不该用的时候用 表 就多此一举,甚至成为赘疣 现 第三,信评价标准
二、自信力,好学、深思、力行
好学——有文史哲底子、文化积淀 深思——文章是有逻辑、内涵、情感的 力行——事情是干出来的,捧不出优秀 教师,也捧不出领军人物
知识是一种本领,文化是一种素质 智慧是认识、辨别事物的能力,判断的能力,发明的 能力,创新的能力 第一研究语文和语文教材,第二研究学生。 任何优秀的教师都无法代替学生的成长 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真知。 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反思哪些做对了,哪 些错了
任何一种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钥匙
第一,相当数量的教师信教参
第四,信一课一练 国学大师、文史泰斗陈寅恪先生四个“我不讲”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今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 这种自 信力,使他每堂课都有新的见解,从不人云亦云,令人崇敬。而我们教学的现 状,相当程度是被他信力所左右。
三、执著追求,形成教学个性
非常希望语文教 学能出现很多流 派,百花齐放。 有了很多流派, 就可以相互促进。
标准化的教师无法张扬个性,这个人自己,研究自己,认识自己,这叫自信力。
教学就是这个人的,不是其他人的,就叫个性 有教师专门从美育入手来教语文,就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

于漪情美语文

于漪情美语文

于漪情美语文是一种以情感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理念由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提出,并在她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于漪情美语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阅读和表达中感受到语文的美。

这种教学理念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体验和欣赏美,提升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于漪情美语文的教学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如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力。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如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于漪情美语文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旨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提升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个性发展。

浅谈于漪的教学思想

浅谈于漪的教学思想

浅谈于漪的教学思想摘要:古人云:“水珠集聚成大海,经历积累成学问”,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创造了语文教坛的奇迹,这取决于她良好的素质修养和经过长期坚持,勤学苦练的本领,以及爱心的奉献和情感的驱动。

关键词:素质修养知识面激发兴趣素质修养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所具备的专业素养。

一个人具有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素质,并不完全依赖于天赋,而主要是靠后天修养而成。

于漪老师的课,从校内讲到校外,从上海讲到全国,她的课对于年轻一代的语文教师而言,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众所周知,于漪老师是一位在语文教学上独具魅力的教师,除了她拥有当好教师的某些天赋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她热爱教育事业,努力耕耘,潜心研究。

她是改行教语文的,一直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而她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发现自己在视野、知识点、课堂实际操作等存在明显的缺陷。

由此,于漪老师作了连续不断的努力,她拼命吸取知识,打好业务底子。

她用数倍的功夫,从系统学习语法、汉语拼音、修辞入手,到文、史、哲广为涉猎;以中外文学史为经线,选读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有影响的作品,力求早日摆脱知之甚少甚浅的窘境,告别孤陋寡闻,迈向知之较多较广较深的目标。

“天天明灯伴着过午夜”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自己对重要理论要反复学,进扣一点深入学,拓扩视野广泛学。

她把平时学习所得写成了笔记,并完成了《学海探珠》一书。

教鲁迅先生的药时,为了一个“着”字的读音,她查遍了所能找到的资料,最后查阅了英译本,读准了音才算放心。

以死求活,形成规范。

开始教语文时,于漪老师教学用语不规范,为了提高教学用语的质量,她硬是把课堂上要说的话写成详细的教案,然后修改,用规范的书面语去改造不规范的口头用语,然后在背出来,口语化。

详写教后心得。

对刚刚结束的课评头品足,找缺点找不足,激励自己不断改进。

四十年的废寝忘食,孜孜以求,于漪老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于漪老师的课堂始终向外人开放,堂堂都是”示范课”“公开课”于老师的教案选早已成为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案头书,教学录像成为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观摩范例;她的学生百分之百考上大学,只要听过她上课,或者读过她的教学专著,都会从心里发出赞叹,语文课怎么会如此的有声有色,多彩多姿呢?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只能的闪现和心理的机智。

于漪的教育思维方式

于漪的教育思维方式

于漪的教育思维方式引言于漪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她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思维方式。

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于漪老师的教育思维方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以学生为中心于漪老师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方案。

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于漪老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悟。

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于漪老师提倡启发式教学,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于漪老师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

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五、终身学习于漪老师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她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适应和发展。

六、家校合作于漪老师非常重视家校合作,认为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

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结语于漪老师的教育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实践这些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摘要:“情感派”的教学特点是:熏陶感染塑心灵。

于漪老师作为情感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这块园地,孜孜以求,著述等身,甘洒热血五十余载,将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求实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语文情感教育思想体系和“左手激趣—右手激情”的教学艺术体系,对我国当下的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于漪;情感派;语文教育思想一、情感派的教育思想情感派是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一种教学派别。

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于漪,欧阳代娜和程翔,主要教育思想为熏陶感染塑心灵。

主张教师对待语文教育,要富有激情,要“倾情”;对待学生要做到“丹心一片”,这样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方面,主张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要“教之以情,授之于趣”。

二、“情感派”于漪的教学艺术于漪老师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界泰斗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中,于漪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与反思,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左手激趣,右手激情”的教学艺术。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一)兴趣观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在语文教育中,于漪老师把兴趣培养放在第一位,主要有四点经验:1.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于漪把每堂课的导入看的十分重要。

有的课文用悬念式导语,引起兴趣;有的课文用激情式导语,做到声情并茂;有的课文用怀旧式导语,温习旧知。

例如在讲授《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一课时,在深入研读部分,引用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此一来,学生对课文中岩洞中的冰壶洞中的飞瀑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也将学生的兴致推入高潮。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初探共4页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初探共4页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初探一、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概说1、语文教育性质观于漪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多年探究和完善,才逐步走向成熟。

在早期的文章里她提出:“语言文字是工具,人们用它来表情达意。

思想感情为里,语言文字为表,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思想性。

”后来在《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绝对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绝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

所以我强调要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工具性和人文性沟通交融,互渗互透。

”逐步用“人文性”代替“思想性”,赋予了语文更为深广的文化内涵,更准确、更贴切地揭示了语文的本质特点。

2、语文教育目的观于漪老师站在时代的高度,再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独特的语文教育目的:“教文育人”。

于漪认为,教语文,千万不能见文不见人,只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人的培养。

她提出“教文”与“育人”是统一的。

要实现“教文育人”的目的,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智力,就要培养完善的人,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长期的贯彻正确的教育思想,需要重视方式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3、教师情感能力观首先,于漪老师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深切的爱,而且这种爱要达到“痴迷”的程度。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

”她一直相信,“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

其次,于漪还认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完全取决于业务水平,而是取决于德、才、识、能的综合因素,取决于人格和品行。

这些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功底、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机智、教师的创新精神等等。

可见,于漪老师不仅在专业素质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为其他一线教师提出了希望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于漪教学实践方面列举1、关于备课方法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进行有效备课。

于漪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三次备课”。

于漪老师教学观点

于漪老师教学观点

于漪老师教学观点1.思想性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

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

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

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和谐统一。

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2.重学性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

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情趣性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

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

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4.智能性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

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

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起自学能力。

5.文学性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

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

走近于漪

走近于漪

(3)综合了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的程序,选择最佳结合点,使
思想、知识、能力、智力等教学目标有效得到落实并融为一 体。
back
学生观 “既教文,又教人。” 语文教师要永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相信 学生,尊重学生,把他们当成真正的学习主人。 她认为,培养人就得研究人,研究今日的学生, 研究明日建设者的形象。要排除两种干扰,一 是共性与个性的问题,一是教育全面质量观与 教育片面质量观的矛盾。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 异,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地因势利导,长 善救失。她主张每位学生都应成为学语文的 “发光体”。
back
语文教学观 (1)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表现了“能者为师”的
特点,进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智力达到协调发展;
(2) 综合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组合的种种形式,经过优化,
形成了科学的辐射式的教学网络,改变了单向型直线往 复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网络式教学形式,师生双方积 极性高涨,课就上得立体化,空间充实,时间紧凑,教 学效率大为提高;
于漪(1929—),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镇 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 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改革研究,在语文教 学上独树一帜,探索出一套有理论深度、有 完整体系、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语文教学思 想和教学经验,在全国语文界深受尊敬和爱 戴。
此外,于漪老师还撰写了数百万字的文 章,对语文教学以及教材建设等重大问 题进行了深刻论述。这些文章是全国 语文界的一笔宝贵财富。代表作品有 《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
back
教师观 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教师不断提高 自己。要使自己的教学有生气,使学生深 受其益,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地抓自身思想、 文化业务建设,学而不厌,锲而不舍,坚 持自我塑造。语文教师要有师爱的激荡; 要有深厚的功底;要有时代的年轮。

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论文]

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论文]

浅论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摘要于漪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代名师,始终用真心对待自己的事业,她通过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语文教育观、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灵魂以及语文教育的艺术等方面对于漪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全面论述。

关键词于漪语文教育观语文教育思想情感教育教学艺术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1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教文育人思想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文育人思想。

她在1978年率先提出了“教文育人”的主张,她认为“语文教师教学生‘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与此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

语文教师要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教文’要纳入‘育人’的大目标中”。

在这一思想的总领下,于漪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包括教文育人的教学观、教文育人的教师观、“目中有人”、“弘扬人文”、“情境说”和“思维训练说”等。

纵观于漪教文育人的所有理论,都离不开“育人”,于漪始终把“育人”放在语文教育的第一位,认为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于漪“弘扬人文”思想的提出,使她教文育人思想趋于完善,在“工具性”的基础上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并认为这是语文学科之所以能“育人”的根源所在,使“教文育人”的思想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

2 于漪语文教育观于漪的语文教育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全面育人观。

于漪认为,语文学科要树立“育人”大目标,既“教文”,又“育人”,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第二,语文整体教学观,即以这整体性为系统性质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系统。

第三,自我塑造观,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教师自身提出的。

其中,“语文整体教学观”是重点。

所谓“语文整体教学观”,在笔者看来就是要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语文教学,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每个语文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语文教学】: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65年对语文教育的热爱诠释着她对教育的忠诚。

在于老师面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是怎么做一名好老师。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形容她教书教得着了魔,而她的学生则说她对教育有着宗教般的虔诚。

于漪老师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大师的呢?】—————————名言语录—————————1.关于教育教育是理想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是神圣的追求,它充满着伟大与圣洁,不容任何玷污与亵渎;教育是崇高的使命,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与完全的奉献;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奠基者,它决定着民族的命运与未来。

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的。

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

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

办学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战略的制高点上、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师生的粘合剂,是学校发展动力的源泉。

如果小视或者弱化,学校大厦就缺了顶梁柱,就难以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我们搞教育的,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应有的标准来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的。

知性是孩子生存与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

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立体化试教、全方位育人。

2.关于教师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总能学到别人的长处。

于漪教育思想探讨

于漪教育思想探讨

于漪教育思想探讨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优秀的教育思想则如明灯指引着教育工作者前行的方向。

于漪老师,作为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她的教育思想犹如璀璨星辰,在教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于漪老师始终强调“育人”的重要性。

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在她的理念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创新的思维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许多学校和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于漪老师的“育人”思想提醒着我们,教育应当回归其本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于漪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她坚信,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于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她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比之下,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那就是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成长。

于漪老师还非常重视教师的自身素养。

她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强烈的责任感。

于老师以身作则,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在当今时代,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诱惑,部分教师可能会出现职业倦怠或师德缺失的问题。

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提醒着广大教师,要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榜样。

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中,“教文育人”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她主张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从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教学看其践行的教材观

从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教学看其践行的教材观

从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教学看其践行的教材观作者:谢雨晨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3期谢雨晨内容摘要:于漪是我国语文教育界改革的领军人物,获得了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奖章,是100人中唯一的基础教育届代表。

她说要“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种使命意识让她始终遵循着“教文育人”的教育思想,将生命之花为教育事业而绽放。

纵观她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她践行着“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材观,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科学性”、“教材的延伸”、“敢于打破教材权威”、“让教材‘活’起来”四个方面。

于漪独具特色的教材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于漪特级教师教育教学教材观“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成为于漪终身奋斗的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

因此,她深入教育实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经过20多年的研究,形成了她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观。

笔者主要研究她践行的教材观。

一.教材的科学性俄罗斯教育家波拉夫采夫说:“学校经常会碰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存在缺点的现象。

但我们认为,全部工作都取决于教师:一个知识渊博的、热爱自己工作的、生机勃勃的、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

”[1]315虽然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利是有限的,但使用教材的科学性是无限的。

纵观于漪的教材观,她要求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在“真懂”上下功夫,做到“胸中有书”。

1.科学、规范使用教材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并不是被动地接收教学资源,而是要科学、规范地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也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探究教学重难点,对教材中的字词句,都要认真琢磨。

于漪老师强调“钻研教材要有不明底里不罢休的那股劲儿,求准、求深,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对教材的来龙去脉、编写意图,梳理得一清二楚,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

”[2]20-21于漪老师三次教《春》都在不断改进教学,到第三次教《春》的时候,她把《春》和《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教学,学习的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散文,并加强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条理更加清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做一名有温度的语文教师——让于漪教育思想照进语文教学

做一名有温度的语文教师——让于漪教育思想照进语文教学

做一名有温度的语文教师——让于漪教育思想照进语文教学摘要:“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老师将她的经历和经验倾注于《岁月如歌》,几十年如一日,于漪老师用她对语文教育的热爱诠释着她对教育的忠诚,也形成了她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教学艺术体系,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语文教坛。

于老师的思想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学习她是怎么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温度的语文老师。

关键词:于漪;教育思想;语文教学一、树立正确语文教育观(一)语文教育性质观于漪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年探究、钻研,不断完善,才走向成熟。

于老师曾说:“语言文字是工具,人们用它来表情达意。

思想感情为里,语言文字为表,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思想性。

”后来在《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语文学科是具有人文性的,但这绝对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是具有工具性的,自然也绝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

”所以,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我们要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沟通交融,互渗互透。

逐步用“人文性”代替“思想性”,赋予了语文更为深广的文化内涵,更准确、更贴切地揭示语文的本质特点,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思想性的统一。

(二)语文教育目的观“教文育人”,这是于漪老师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所提出了独特的语文教育目的。

她认为,“教文”与“育人”应当是统一的,教语文,千万不能只见“文”不见“人”,亦不能只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人的培养。

作为语文老师,要实现“教文育人”的目的,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智力,实行“五育”并举培养学生成为“完人”,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语文老师长期贯彻正确的教育思想,注重因材施教,从每位学生实际出发寻找正确的方式方法,并不断学习和研究具有实际效果的方式方法。

(三)语文教育情感观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诸如过分地强调知识性、规律性和对内容的剖析等,却忽视学生情感趣味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于漪老师教育思想

于漪老师教育思想

与心灵接触的感情教育:语文教课的灵魂感情教育是心灵相接触的教育,是一种在感动、陶冶中使学生的素质和品行得以升华的教育。

没有了感情,语文教课就会失掉灵性、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

于漪老师语文感情教育观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她以为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语文教课重在熏陶感染塑心灵,用兴趣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没有了感情,语文教育的价值就得不到表现。

一、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相交流的事业,是以精神养育精神、用生命珍爱生命的事业。

裴斯泰洛奇以为,爱是统摄其余全部感情的中心,也是人性一致的中心,所谓心、脑、手协调发展,也就是爱和智力的协调发展。

只有爱才能使知和行一致同来。

爱和智力联合构成中心力量,令人成为人,达到人的理想。

教育中没有爱,任何努力都将事半功倍。

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忱,对学生倾注了深深的爱。

1.对语文深深的爱于漪老师特别赏识闻一多的那首《红烛》:“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安慰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她正是以这类红烛精神,怀着对语文火热诚挚的爱,在语文教苑勤劳耕作,并收获了累累硕果。

于漪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对所教课科和所教的学生要满腔热忱满腔爱。

并以为这类“爱”,应包含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要认识汉语语言文字的悠长历史,宽泛阅读流传下来的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有了这类感情,就会感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可以有时机学习祖国丰富、优美的语言,是特别幸福的。

教师只有自己拥有这份感情,才可以在语文教课中,饱含感情地指引学生赏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才能激发学生激烈的民族骄傲感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因为于漪老师对语文爱得热忱、深邃、执着,因此教课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这类感情。

语文教师就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忱,在培育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崇高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

于漪老师对语文一片深情,她曾发自肺腑地说:“教中学语文,成了我终生从事的高尚职业,我为此感觉无上荣耀与骄傲。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

内容摘要
在课程设计方面,于漪主张课程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她认为,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进行设计,既要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于漪还强调课程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 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于漪认为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她主张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创新能力。于漪也强调教育评价的重要性,认为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注重过程 评价和多元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于漪还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问题, 认为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于漪老师还提出了“精准理解”的教学理念,即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和 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一理念对于我来说也是非常 有启发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但很多时 候我会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学生不努力或者理解能力差。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意识到这可能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的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她认为教育应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 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 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能一刀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为 教育者,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 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和教育智慧。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这些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的本 质和规律,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漪是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名师、语文教育家。

长期以来,她一直辛勤耕耘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前沿,逐步形成了求实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语文教育性质观
于漪在充分认识语文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语文教育性质观,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构融注的统一。

于漪认为,我们进行的母语教学,语言和文化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整体。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工具”加“人文”,而是互渗互透、融为一体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

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文化内涵本是语文的固有根基,抽掉人文精神,必然导致只强调语文工具而看不到使用语文工具的人。

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因失去灵魂和生命而暗淡无光;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空讲人文性,就背离了语文课,步人另一个误区。

于漪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显然,这和于漪的语文教育性质观是一致的。

二、语文教育目的观
于漪对语文教育充满着理想和激情,提出了“人的建构”的目的观。

她从教育的基本功能出发,结合语文教育自身的特点,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指出“人的建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人文修养,完善人格,让他们学会做人和生存,使他们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个性的完整的人。

于漪“人的建构”的目的观得以确立,是因为她把握住了两点:一是目中有人,注熏发展个性。

于漪常说,教育事业塑造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教育工作者要做特殊的雕塑
文教育思想。

崔雨
家。

塑造完整的人,就必须首先做到目中有人,因为教语文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心灵。

因此,她大力倡导目中有人的教学。

二是高瞻远瞩,始终与时代同步。

于漪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放眼语文教学的未来。

她的“人的建构”的目的观正是建立在时代的需求之上的。

她指出语文教学应根据未来的需要,引导学生在素质、智力、能力等方面扎下根,培养他们成为现代的文明人,有良好的习惯,有奋发的精神,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与毅力,有健全的个性和人格,从而成为“完整的人”。

于漪的这种“人的建构”的教育目的观,对目前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三、语文情感教育观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要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

于漪从三个方面来抓情感教育:一是以情激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将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于漪说:“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引起共鸣。

”二是情感交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于漪认为,情感教学要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学乐章,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心灵。

因此,教师要时刻以全新的认识和亢奋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撒播阳光到学生心中,照亮学生的心灵。

三是兴趣激发求知欲。

于漪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一寸培养学生兴趣的“潮湿的土壤”,她将课堂教学当作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主战场,用智慧和情感的火花去点燃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同时她认为,世界之大,无处不是语文。

因此,她没有把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引向课外更广阔的天地,引向更高的境界。

本栈爵奎掺火釜幽繁港申罐鞭嘲蕊溪鍪诹罐簿怒中建豫教授曾明海 万方数据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
作者:崔雨
作者单位:
刊名: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2(8)
被引用次数:1次
1.张静茹.张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探微[期刊论文]-科教导刊2009(33)
2.史立娟谈于漪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
3.赵蕾.曹明海语文教育与人的完整性建构——于漪语文教育观研究之一[期刊论文]-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09(7)
4.钟成志.孙爱华论于漪语文教学思想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
5.魏本亚"于漪们""那一代"的语文教改探索[期刊论文]-中学语文教学2009(3)
6.潘斌军情与理的升华--于漪、宁鸿彬语文教育艺术之比较[期刊论文]-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19(1)
7.肖建民.XIAO Jian-min于漪"教文育人"理论探微[期刊论文]-江西教育科研2005(4)
8.生素巧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探析[学位论文]2006
9.唐德贵于漪人文教育思想研究[学位论文]2007
10.赵蕾.曹明海与心灵接触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漪语文教育观研究之二[期刊论文]-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09(7)
1.谢慧莲弘扬民族文化渗透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
引用本文格式:崔雨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期刊论文]-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