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高效课堂资料35.伏伏法、安安法测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高效课堂资料35.伏伏法、安安法测
电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二物理高效课堂资料
电阻测量的其他方法
【自主学习】
一、安安法测电阻 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可当作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定值电阻来使用。
(1)如右图所示,当两电表所能测得的最大接近时,如果已知A 1的内阻R 1,则测得A 2的内阻R 2=2
1
1I R I
(2)如右图所示所示,当两电表的满偏电压U A2>>U A1时,A 1串联一定值电阻R 0后,同样可测得A 2的内阻R 2=
2
011)
(I R R I + 二、伏伏法测电阻 电压表内阻已知,则可当作电流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使用.
(1)如右图所示,两电表的满偏电流接近时,若已知V 1
的内阻R 1,则可测出V 2的内阻R 2=1
12U R
U
(2)如图所示,两电表的满偏电流I V1<
10
U R =
U U +R R
三、电阻箱当电表使用
(1)电阻箱当做电压表使用
如图所示,可测得电流表的内阻R 2=
2
21)(I R
I I - 图中电阻箱R 可测得A 2表两端的电压为(I 1-I 2)R,起到了测电压的作用. (2)电阻箱当作电流表使用
如图12所示,若已知R 及R V ,则测得干路电流为I=
R U +V
R U 图中电阻箱与电压表配合使用起到了测电流的作用. 四、比较法测电阻
如图13所示,测得电阻箱R 1的阻值及A 1表、A 2表是示数I 1、I 2,可得R X =
1
1
2I R I ;如果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则I 1(R x +R A1)=I 2(R 1+R A2) 五、替代法测电阻
如图所示.S 接1,调节R 2,读出A 表示数为I; ① S 接2,R 2不变,调节电阻箱R 1,使用A 表示
数仍
为I; ②
由上可得R X =R 2.
该方法优点是消除了A 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缺点是电阻箱的电阻R 1不能连续变化.
六、半偏法测电阻
(1)半偏法近似测量电流表内阻
方法一:如图15所示,测量电流表G 的内阻,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R的电阻调到零;
②闭合S,调节R
0,使G表达到满偏I
;
③保持R
0不变,调节R,使G表示数为
2
I
;
④由上可得R
G
=R.
注意:当R G>>R0时,测量误差小,此方法比较适合测大阻值的灵敏电流表的内阻,且电阻的测量值偏大.
方法二:如图所示,测量电流表A`的内阻,操作步骤如下:
①断开S
2、闭合S
1
,调节R
,使A表满偏为I
;
②保持R
0不变,闭合S
2
,调节R,使A表读数为
2
I
;
③由上可得R
A
=R.
注意:①当R0>>R A时,测量误差小,此方法比较适合测小阻值的电流表的内阻,且电阻的测量值偏小. ②电源电动势应选大些的,这样A满偏时R0才足够大,闭合S2时总电流变化才足够小,误差才小.
(2)半偏法近似测量电压表内阻
方法一:如图,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操作步骤如下:
①闭合S,调节电阻箱阻值为R
1时,测得V表示数为U
1
;
②改变电阻箱阻值为R
2时,测得V表示数为
2
1
U
;
③得R
V =R
2
-2R
1
.
注意:①在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时,测量误差才小.
②这个方法也可测大阻值的G表内阻,若考虑电源内阻,此法测量值偏大.
方法二:如图,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操作步骤如下:
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最右端,电阻箱的阻值调到最大;
②闭合S
1
、S
2
,调节R
,使V表示数指到满刻度;
③打开S
2
,保持R
不变,调节R,使V表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一半;
④由上可得R
V
=R.
注意: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应尽量小一些,这样测量误差才会小,且R V测量值偏大.
【课内探究】
例1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
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器材代号规格
电流表(A1)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Ω)
电流表(A2)量程500uA,内阻r2=750Ω
电压表(V)量程10V,内阻r3=10kΩ
电阻(R1)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
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50Ω
电池(E)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开关(K)
(1)画出电路图,标明利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r1=
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有所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