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区位及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
![浅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d14ddccfc5da50e2524d7fe8.png)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浅谈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战略思考浅谈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思考摘要粤西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的一个比较贫困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均收入远低于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然而随着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的发布以及省政府做出的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加上粤西地区良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工业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粤西地区可以更好地加快经济转型促进和谐发展,为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此本文在分析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为推动粤西地区的科学发展提出一些政策。
关键词粤西;经济发展;现状和战略1,前言粤西是广东省西部的简称,包括茂名,阳江和湛江三个地级市,总面积为63916.4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99%;人口2498.5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29%。
首先,粤西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农业、矿产开发、海洋产业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湛江港是全国八大深水良港之一,对于粤西地区外引内联,发展临港经济极为有利。
粤西地区处于亚热带,是全国糖蔗、橡胶、剑麻等作物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荔枝、香蕉、龙眼和蔬菜生产和运输基地,全省最大的花生、南药、蚕桑、松香、山地养鸡基地。
粤西近海原油储藏量丰富,也拥有以建材为主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是粤西地区亟待发掘的潜在优势,水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湛江、阳江市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的26.9%。
[1]其中茂名现已探明矿藏近100种,油页岩和高岭土储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玉石矿为全国三大玉矿之一,盛产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银岩锡矿居全国第三,稀土、斑岩型锡矿、钛矿等储量均居全省首位。
茂名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炼油生产能力达1350万吨/年;也是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年。
湛江海岸线绵长,港口资源十分丰富,正逐步形成以湛江港为依托的国际原油、液化氧、液化气、矿石等油类储罐转运中心和化工、矿石等进出口物资交易储运中心。
七年级广东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广东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6f9f5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3.png)
七年级广东地理知识点广东是我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南部,濒临南海,是一个以岛屿和海域为主的省份。
广东省境内地貌复杂,呈多样化状态。
广东省内有很多知名的地理景观和地理特点,下面来一一介绍。
一、地理位置广东位于中国南部,东南濒临南海,东临福建,西邻广西,北和湖南、江西接壤。
二、地形地貌广东地形地貌复杂,由海岸、丘陵、平原、山地等不同地貌构成。
其中,粤东、粤南和粤西地区各具特色。
1.粤东和粤南地区粤东和粤南地区是广东省范围内海拔较低的地区,海拔不超过300米,以低洼平原和鸟瞰景观为主要特点。
这一地区的特色是沿海岸边修建的人工海堤,有许多优美的沙滩和漂亮的工业和港口区。
2.粤西地区粤西地区是广东省内的山地区,主要由丘陵、山地和盆地构成,以高山和山峰群以及风光明媚的海岸线为主要特色。
这一地区的山脉连绵不断,丘陵地带密布着水源丰富的河谷和低山岭地。
三、气候条件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在18-28°C之间,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凉爽。
四、自然资源广东省作为海滨省份,海域资源丰富,既有深海渔业资源,也有沿海二级渔业和热带海洋渔业资源。
同时,广东是一个工业大省,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多煤矿、铁矿、石油和水资源。
五、旅游资源广东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有许多具有地理特色的景区。
这些景区涵盖了海岛、山林、金城和渔业特色,包括珠江三角洲十景、华南地区四大名园、广东南粤古驿道、荔枝文化旅游区等。
六、地理知识要点了解广东省地理知识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空间形态特点:广东省地形地貌复杂、形态特殊,地域面积较小。
2.经济区位特点:广东省处于我国南端,灵敏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地位特殊。
3.文化传统影响:广东省汕头、潮州地区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影响深远。
以上是七年级广东地理知识点的介绍,我们需要加强对该地区的了解,掌握该区域的地理特点和经济文化特色,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应用。
广东经济发展概括
![广东经济发展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e32019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8.png)
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产业结构单一
人才短缺
区域发展不平衡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以传统制造业 为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较大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资源的 日益枯竭,广东省需要寻找新的 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模式。
广东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 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科 技、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相对滞后,需要加强创新和转型 升级。
历史背景
历史文化
广东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如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等,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底蕴。
经济基础
广东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较早的 开放意识和市场意识。
广东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外向型经济
广东省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商投资,发展外 向型经济。
虽然广东省的人力资源丰富,但 是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相对短 缺,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 度。
广东省内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珠 三角地区发展较为发达,而粤东 、粤西和粤北地区相对滞后,需 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拥有完善的交 通网络、丰富的资源和企业集群效应,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广东省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逐渐向高端制造业和 服务业转型。
发展动力多元化
广东省经济发展不仅依靠传统的制造业,还 逐渐向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服务业等多个 领域拓展。
对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 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b80d2f55270722192ef7f3.png)
此外,东部(占欠发达地区的13.04%)
平.其分布
示意图如图1所示. 和西北部的几个县也处于广东省欠发
达地区水 表2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各县(市)人均GDP水
平 T如le 2ne GDP per person at
the county/town level in un
deDdeveloped re舀ons in Guan
第3卷 2004年 第l期 2月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Jo唧al of(Ⅺan铲hou umversi
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01.3 No.1 Feb.2004 文章编号:16
71 —4229(2004)01 —0046一05 广东省
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冯艳芬,曹学宝,夏丽华,
者曾以此标
准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进行过界 定13j,但界定是以地
级市作为单元划分,本文则探 讨以县(市)级为单元进行
划分,希望能对欠发达 地区做出更准确的界定. 表1 国
家类型及分类标准 眺le 1卟ified crite血
注:此表数据按当年汇率进行了折算.
析,总结了该类地区实现现代化的优势及
障碍因子,并指
出该类地区选择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广东省;
欠发达地区;界定 中图分类号:K 90l 文献标识码:
A 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
限制和不
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
其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但经济 和社会发展又具有较大的潜
gdong Pmvince 元排名 县(市) 人均GDP
排名 县(市) 人均GDP 排名 县(市) 人均GDP 排
2024年广东省物流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广东省物流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ec6ae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9.png)
2024年广东省物流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物流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商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物流发展潜力的省份之一,广东省的物流市场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广东省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物流市场概述广东省是中国最具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的地区之一,其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枢纽发达,与世界各地保持着紧密的贸易联系。
这种区位优势为广东省的物流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广东省的物流市场以货物配送、仓储、货运为主要业务,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在国内物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物流市场特点广东省物流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国际化水平高:广东省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频繁,物流市场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
跨境电商和外贸物流是广东省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区位优势明显:广东省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
其港口、机场、铁路网和道路网络发达,形成了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
3.产业链配套齐全:广东省拥有多个制造业集群,如电子制造、服装制造、家电制造等。
这些产业链的存在为物流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业务需求。
4.服务水平较高:广东省的物流企业具备较高的服务水平。
大部分物流企业引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存在问题然而,广东省物流市场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1.运输成本高:受道路拥堵和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物流运输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2.信息化程度不足:尽管广东省的物流企业引入了信息技术,但整体上信息化程度仍相对较低。
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物流的智能化程度。
3.仓储设施紧缺:随着电商和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广东省的仓储设施供不应求。
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仓储设施的规模和质量。
4.人才短缺:广东省物流市场对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很大,但目前人才供应不足。
各省发展经济的优劣势
![各省发展经济的优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264a4a4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d.png)
北京市优势:所在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对外交往的中心;其航空和铁路客货流量全国第一;劣势:周边各省市经济欠发达,缺少明显的分工合作,制造业类的跨国公司缺乏条;天津市优势:区位和交通、资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优势;滨海新区的制造业、基础设施、产业服务、区域功能和技术等方面优势;劣势: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与国内大城市比尚有差距,国企资金占用大、效率低,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河北省优势:河北省位于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品基地,同时又是矿产资源大省;劣势:河北省能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但农业生产力偏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经费不足,技术创新薄弱;山西省优势:首先,山西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优势;其次具备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且有一定的人力资本素质;劣势:山西资本相对稀缺;传统落后部门或地区和先进部门或地区并存;技术创新水平上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内蒙古自治区优势: 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在优势大;劣势:在自然资源的组合匹配条件不理想,水资源相对短缺,自治区是全国自然资源组合条件最差的省区之一;辽宁省优势:港址资源众多、鱼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较多;工业科技及人才优势;劣势: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低,后备资源不足,环境与生态的脆弱,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待业;吉林省优势:具有鲜明的汽车产业优势;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重要资源的天文优势;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产业基地;劣势:自然地理条件的诸多限制性因素、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不明显、市场体系不完善;黑龙江省优势:农业发达,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工业基础雄厚,门类比较齐全,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劣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大需求对经济拉动力不协调、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上海市优势:金融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服务业高度发达;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占中国的十分之一;拥有雄厚的人才实力;周边拥有江浙这样经济发达的省份,制造能力强,产业链完整,企业群密集;劣势:原料、匮乏;江苏省优势: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服务业水平较高、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劣势:能源资源匮乏、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资源环境条件先天不足;浙江省优势:一,相对均衡的城乡区域经济;优势二,强劲的企业家创业精神优势;优势三,雄厚的民间资本积累;劣势:一是相对较高的商务成本、二是有待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偏于稳健的民营企业投资心态;安徽省优势:拥有充足的,丰富,的传承和影响,黄山为主的丰富;劣势:经济总量小、“三农”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总体实力不强、人才需求与人才流失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福建省优势:一是对台优势;二是港口优势;三是生态优势;劣势:生产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以及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人均拥有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以及专利数量少;江西省优势:矿产资源居全国前列;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相对宽裕;经济成本梯度差的优势;劣势:江西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偏小;三农问题严重;宏观调控对经济弱省的制约;环境改善差距较大;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山东省优势:资源与环境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经济建设领域有比较优势;劣势:产业构成不合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和劳动力素质不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超强度;六是水资源严重短缺;河南省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它位于中国之中,也是中部之中;其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第三是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第四,有人力资源优势;第五,还有文化优势;劣势:人口众多;开放度不,思想观念相对比较传统;经济的底子还比较薄;湖北省优势:基础设施优势湖北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枢纽;人才技术优势湖北是一个融科技与教育基础优势的科教大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聚散中心;劣势:非国有经济发展不足、经济外向度低、品牌经济实力较弱;湖南省优势:相对区位交通优势;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突出;在工业领域有竞争优势;有极强的“码头优势”;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劣势:区位方面竞争力不强;缺乏具有国家开发价值的大型战略资源;科学教育与周边省份存在差距;铁路运力有限;广东省优势: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丘陵及河口三角洲;有丰富的水热条件;珠江下游水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农产品丰富;交通发达;劣势:部分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有待改善;新兴产业竞争力还有待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拥有沿海又与东南亚国家接壤;资源相对污染较轻;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干净环境优美,空气质量更是全国最前列;劣势:经济基础差、城市基础差、人口素质不均衡、交通基础差;海南省优势:;深海捕捞;;东南亚外贸;是比较早的特区;繁多;劣势:与大陆的交通还不便利,阻碍经济发展;没有大型工业;较高;重庆市优势:有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是内陆城市中唯一有保税港区的城市;有两江新区,长江黄金水道等;劣势:地处中国内陆,经济欠发达;交通也不发达;人口众多、面积广大,比较贫困;城市二元化突出,各方面矛盾尖锐;四川省优势: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区位优势相对西部地区有"增长极"的区位优势、资源及市场优势、良好的发展基础优势、劳动力和人才优势;劣势:地理区位欠佳、经济实力不强、制度安排与政策上的差距、市场化程度较低;贵州省优势: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民族旅游文化资源;西南陆路交通的大通道;劣势:一是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不快;二是投资仍然相对不足;云南省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对外交往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蕴藏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蕴藏丰富的矿产;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劣势:发展上自我设限;工业化进程缓慢;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竞争优势不明显;西藏自治区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劣势: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外向度低、人才匮乏、投资效率不高;陕西省优势:区位优势;能源资源丰富;科教实力较强;文物旅游资源等得天独厚;工业基础较好;文化资源多样;劣势:经济效益差、发展水平低、亏损严重、增长速度慢、产业结构水平低;甘肃省优势:丰富;较为丰富;潜力巨大;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广阔;价格低廉;劣势:恶劣;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过程中低效率;薄弱;青海省优势:独特的“冷凉性”气候,有丰富的土地草场资源、丰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的能源宝库、旅游资源也丰富;劣势:但高寒的自然环境与脆弱的生态条件,封闭的地理环境与较差的区位条件,对青海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巨大;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势:有农业、能源、旅游、内陆开放四个方面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劣势:观念陈旧,视野狭窄;环境险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口增长过速,劳动力素质低下;传统产业占主导,结构调整举步维艰;生态破坏严重,投资环境弱化;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实力薄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势:新疆是瓜果之乡,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也是全国很重要的畜牧基地,新疆的丰富;劣势: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失业十分严重;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严峻;城市化水平较低;香港特别行政区优势:地理优势优越,第三产业很发达,属国际化的城市,自由贸易,资讯流通,竞争公平开放; “一国两制”政策;劣势:产业结构转型与相应的资源支撑不足、“积极不干预主义”政策尚未找到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要求的“支点”;澳门特别行政区优势:地理优势;人文文化优势;政治形象;制度优势;劣势:地域狭小,资源短缺,人口不多,内部市场有限,这就决定了澳门经济的对外依赖性;经济结构单一;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人才结构问题突出;国际规则利用程度偏低;台湾省优势:有优势;优势;电子行业优势;拥有传统较久;和服务业优势;以及相关的优势;劣势:代工生产模式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两岸关系问题;政局不稳定常使岛内经济环境受到波动;。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合理性、危机与破解思路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合理性、危机与破解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1f8a1e84680203d8ce2f247f.png)
【 关键词 1 广东; 珠三角地 区; 非珠三角地 区; 区域失衡
广 东 省 的 区 域 划 分 本文 以把广东省划分 为两大 区域 : 发达 的珠 三角地 区和 不发 达的非珠三角地 区。前者包括广州 、 佛山 、 中山、 珠海 、 江 门、 肇庆、 东莞 、 深圳 、 惠州九个地 级市 , 是我 国重要 的经济 中心 区域 。后者 是除珠三 角以外 的广东省 十二个地 级市 , 包括东翼 的汕 尾 、 揭 阳、 汕头 、 潮州 四市 , 西翼 的湛江 、 茂名 、 阳江 三市 和北部 山区 的云浮 、 清远 、 韶关 、 河 源、 梅州五市 。 二、 广东省 的区域经济发展不 平衡 问题 广东省存在着 明显 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问题 。珠 三角地 区的发 展一 日千里 , 发 展程 度 比肩北 京 、 上海, 而非珠 三角地 区相较 则远 为落后 , 不仅落后 于广东 省平 均水 平 , 也落后于全 国平 均水平 。以 2 0 1 0 年 的数据 为例 , 珠三角地 区人 均 ④ P达到 6 8 6 3 3 元, 接 近北京 和天津 的水平 , 相 比江苏 和浙江则 有较大 的领先优 势 。与此 形成 鲜 明对 比的是 , 非珠三角地区人均 ④ P只有 2 O 4 7 2元 , 不到珠三 角 的三分之一 和广东省平均 水平 的二分之一 , 甚至 只有全国平均 水 平的7 0 %, 只领先于全 国最落后 的几个 省 区贵州 、 云南 、 西藏和 甘 肃, 比安徽 、 江西 、 广西 、 四川等省份还要略差 。所谓广东省在 全 国 的排 头兵地位 , 指 的不外乎是珠 三角地区而已 , 与非珠 三角 地区很 难说有多大关系 。 三、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合理性与危机
稍弱 , 在吸引外资 以及转型升级方面也相对落后 , 广东的整体发展 水平已经被江苏和浙江超越 , 在 人 均 指 标 上 已经 落后 于此 两 者 , 甚 至也 已经被辽宁所超越 , 而且相 比其后 的山东领先优 势也 不大 。 3 、 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高度外 向的广东经济 造成 了严 重 冲 击, 过 高 的经济 对外依存 度意味着广 东经济抵御外 界风 险的能力 较弱 , 相较 国内其他 省份 , 如何有效提振 内部需求 的问题对 于广东 省而言更 为迫切 , 而没有非珠三角地区 的发展 , 没有 这些 地区近 五 千万人 口的购买力 的大 幅提 升 , 提振 内需就 只是一句空话 。 四、 破 解 广 东 省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问题 的思 路 ( 一) 放 眼 中国和 东南亚 , 认 清区域经济发展演 变的新趋 势 2 0 0 7 年后 , 非珠 三角地 区的经 济增 长速度 开始超 越珠 三角 地 区, 同时, 内地的经济增长速度 开始超 越沿海 地 区, 并且 随着 中 国 生产要素成 本的逐年 攀升 , 东南 亚 国家在 加工制造 业方面 正逐渐 具备对 中国的优势 。显然 , 非珠三 角地 区不仅仅是在 与 内地竞 争 , 而且也 是在与东南 亚地 区竞争 , 应 当以一种更 宽广的视野 去看待 落后地 区的发展 问题 。 ( 二) 发挥和培 育非珠 三角地 区经济增 长的比较优 势 非珠 三角地 区毗邻珠 三角地区 , 在 吸引后者资本 、 技术及外 移 产业方 面具有 明显的区位 优势 , 再加上粤东 、 粤西本来就是沿海 地 区, 有条件加快发展 。当前 非珠三 角地 区 比较突 出的 问题 是基 础 设施不健全 , 省级财政在这方 面应 当尽 快加 大投 入力 度 。另外 , 粤 西、 粤北地 区的城镇化水 平严重 滞后 , 但 已有 加速迹 象 , 若 能 因势 利导 , 那 么城镇 化将 构成 未来 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 ( 三) 继续 完善“ 双转移” 政策 , 推动珠 三角地 区传 统产 业向非 珠 三 角地 区 转移 自2 0 0 7年实施“ 双转移 ” 政策 以来 , 通过 广东省产 业转移工 业 园区的建设 , 非 珠三角地 区 的工 业增长 开始提速 。未来依 然要 进 步完 善“ 双转移 ” 政策, 相关政 策 的制定要 更加 尊重 市场 规律 , 注重以企业为立足点 , 同时协调好产业转 入地 和转出地的关 系 , 推 动珠三 角地区传统 产业继续 向非 珠三角地 区转移 , 加快非 珠三角 地 区的工业化进程 。 ( 四)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 促进机会公平 当前非珠三角地 区在教育 、 医疗、 社会保 障等公共 服务 的提供 方面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 区, 这又进一步拉大了两者 在人 力资本乃 至整体发展方面 的差距 。广东省政府有 责任实现 各地公共 服务的 均等化 , 促进机会公平 。这又需要加大对非珠三角地区的财政转移 支付力度 , 因而 , 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省级和地市级财政体制 。 ( 五) 推进珠三 角地 区的 内部融合和经济 集聚,市 的长三 角来 说在行政 上更为容易 , 应当推动珠三角九城 的经济融合度 , 经济融合将伴 随 着经济 的进一步集 聚 , 这是 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发展 的结 果 , 合理 的集 聚是 经济 健康 发展 的表 现 , 最终 也有 利 于经 济差距 的缩小 。 与此 同时 , 珠 三角地 区应 当加快 自身产业转 型升级 , 重点发展 先进 装备 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等 , 抢 占产业发展 的制高点 , 为在全 国范 围 内率先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 【 参考文献】
广东省西海岸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广东省西海岸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79d6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4.png)
广东省西海岸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分析一、西海岸经济区的概况广东省西海岸经济区,包括江门、湛江、茂名三个地级市,辖区总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超过894万人。
该区域是广东省内最大的海岸经济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众多优质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同时海陆交通也非常便捷。
二、区位优势分析1. 社会基础建设该区域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发达的水、陆、空运输体系,优质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其区位优势之一。
2. 地理位置优势该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带,位于南海之滨,面向东盟国家,距离港澳台地区也很近,这为其和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合作带来便利,加强了地区的国际化程度。
3. 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地区海陆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其另一个区位优势。
茂名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闻名,而江门和湛江则以港口和渔业资源闻名。
这些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潜力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4. 人口红利强大的人口红利也是其区位优势之一。
该地区人口密度高、人才较为集中,年轻人口比例高,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人力资源的市场化流动也很方便,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
5. 其他资源优势该地区还有显著的产业集聚优势、市场环境优势和产业政策优势,同时政策体系和产业配套都得到了充分补齐,构成了支撑广东省西海岸经济区飞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未来发展前景广东省西海岸经济区发展前景巨大,未来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拓展国际间贸易往来,加强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提升地区的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
2. 建设国际一流的港口条件,扩大海上运输规模,提高物流效率,拓展出口贸易市场。
3. 构建以石化、钢材、渔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态旅游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4. 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招引人才工作,提高地方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5.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积极实施开放与发展战略,把握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教育部参赛-初中地理《“岭南热土”-广东省》教案-谭丽平
![教育部参赛-初中地理《“岭南热土”-广东省》教案-谭丽平](https://img.taocdn.com/s3/m/b48c811e14791711cc7917a3.png)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初中地理《“岭南热土”—广东省》教案高明区第二中学地理科谭丽平教学目标:(一)结合地图,使学生了解广东省的自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及珠江水系。
(二)了解广东省以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分析其发达的原因。
(三)了解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日新月异发展的沿海城市,学会分析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四)通过对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广东省以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教学难点:分析经济发达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日新月异发展的沿海城市,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教具及设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案):一、学一学:广东常识知多少:1、广东的简称()。
2、广东省面临()海。
3、广东省的省会叫()。
4、广东省有哪几个经济特区?()、()、()。
5、广东省的主要河流是()它由( )、()、()三条江所组成。
二、说一说:1、仔细阅读地图,注意北回归线在广东省境内的位置。
提问:根据广东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广东省气候有何特征?(1)请对照政区图:说出线穿过广东省,因此广东属气候,夏季,冬季。
(2)这样的气候适合于什么农作物的生长?。
三、探究活动:1、你认为广东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四、练一练:1、在广东的四季中,有一个季节的季节特征不明显,这个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珠江是因三条河在广东的南部汇合后而得名,下列河流中不属于这三条河的是()A.东江 B.西江 C.北江 D.南江3、下列城市中不属于广东省的是()A.汕头 B.湛江 C.泉州 D.佛山4、1980 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哪两个?()A.深圳、汕头 B.珠海、厦门 C.海口、湛江 D.深圳、珠海5、广州是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我国的铁路干线中,可以直达广州的是()A.京沪线 B.京九线 C.京广线 D.宝成——成昆线6、可以在广东大量种植的经济作物是()A.甜菜 B.棉花 C.油菜 D.甘蔗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北部有一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它是()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8、下列因素中与深圳最近二十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关系不大的是()A.1980年开辟为经济特区,具有国家政策方面的优势B.毗邻香港,有利于吸引海外资金C.原有工业基础好,农业发达,人口稠密D.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五、知识拓展:1、广东省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省政府驻地是,面向海,省内有流域,它由西江、、三江组成,其中北江与西江在交汇;流经珠江口汇入南海。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及原因分析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09de5cf46527d3250ce00a.png)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及原因分析作者:何璇石蕾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21期摘要:广东省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运用比较法,对比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用各市之间人均GDP的变异系数来衡量经济发展离散程度,结果表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区域之间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区域差异;经济发展;变异系数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12-02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经济迅猛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区域之间的差异也愈发明显。
瑟尔瓦尔认为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是普遍现象,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区域差异是绝对的,区域均衡是相对的。
1 区域划分的标准界定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综合考虑到地理位置,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行政区域的完整性,以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将广东省划分为四大地区,即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北部山区。
其中,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惠州、肇庆9市;东翼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4市;西翼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市;北部山区则包括韶关、清远、河源、梅州、云浮5市。
2 地区经济差异的衡量比较2.1 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据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珠三角地区,东翼,西翼,和北部山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约占全省的63.2%,11%,13%,12.7%。
随着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进一步扩大,差距更加明显。
到2008年,珠三角占全省GDP比重上升为79.3%,其他三个地区则仅约占五分之一(见表1)。
区域之间比较,2008年东翼的地区生产总值是珠三角地区的8.38%,西翼与珠三角的比值是9.25%,粤北是珠三角的8.35%。
东西翼与粤北三个地区的生产总值之和只有珠三角的25.98%(刘昭云,2010)。
由此可见,地区间的差距确实很大。
2.2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又称标准差率,是用样本的标准差除以样本均值,记为CV。
广东区域经济新格局协调发展探微
![广东区域经济新格局协调发展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29e57ae4f8c75fbfc67db206.png)
李 翠 兰 : 东 区域 经 济新格 局 协调 发展 探微 广
东部地区20 年地区生产总值为 20 .8 07 17 4 亿元 ,
该 区域 是 广东 省 人 口密 度 最 大 的 地 区 , 是 全 省 也 城镇 密度 最大 的地 区 。西 部地 区的非 城 镇人 口比
复杂, 交通不 便 , 长期 以小农经 济或 自然经济 为
7 0
平方 公里 ( 东翼 15 平方公 里 , 翼 3 1 平 .7万 西 .7万 口 33 .6 万 人 ( 翼 11.6 万 人 , 翼 131 东 6 19 西 12.0万人 ) 约 占全省 常住 总人 口的 3 .6 。 5 12 , 3 1%
, 6 4 20 广 州市 位 于 广 东 省 中部 , 临 南 海 , 临 港 方公 里 ) 约 占全省 的 2 . % ;0 7年末 常住 总人 濒 毗
业走 廊 , 括 整 个 珠 江 三 角 洲 和 东 西 两 翼 地 区。 东莞 等 7个 市 , 包 绝大 部份 位 于北 回归线 以南 , 我 是
国最 大的南 亚 热带 平 原 , 邻南 海 , 毗 东西 两 侧分 别
于近邻大珠三角 、 近年来工业 增加值 增 长较快 的地 与香港 和澳 门特 别行 政 区接 壤 。珠 江三 角 洲地 区 区。四个层 级是 将广 州 和深圳 两 个 中心城 市 作 为 面 积 为 4 5 万 平 方 公 里 , 占 全 省 面 积 的 .4 约 广东 区域 经济发展 的两个增 长极 ; 三个层 次分 别 2 . 3 。20 另 5 2 % 0 7年 , 三 角 地 区 常住 人 口 2 5 .3 珠 8 88 是珠三 角 城 市 群 、 粤东 粤 西 两翼 城 镇 群 和 北 部 山 万人 , 占全 省 常住人 口的 3.6 。地 区生 产总 约 02% 区。以此将 广 东构 筑成 为 四个 区域 经 济板 块 。本 值 16.2亿元 , 191 比上年增 长 2.2 , 社会 固定 03% 全 文 主要 就四个 层次的 区域经 济进行 比较 分析 , 讨 资产投资总额达到 30. 亿元 , 探 76 1 约占全省的 4%。 0
珠海国际化区位优势与产业发展
![珠海国际化区位优势与产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b99c1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1.png)
珠海国际化区位优势与产业发展一、珠海的区位优势珠海市位于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深圳市和湛江市之间的沿海城市。
珠海是中国的四个特别行政区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
珠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其区位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航运便利珠海是内陆河流汇入珠江口的出海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珠海市还有各类航道码头6个,其中包括一个90万吨级的油品码头、一个万吨级的干散货码头、一个8000吨级的钢材码头以及两个客运码头。
2.交通便利珠海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出海口之一,珠海市在香港和澳门之间,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另外,珠海市有两个交通枢纽——珠海机场和九洲港。
珠海机场已经开通了国内和境外的直航航线,为珠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九洲港则是珠海市的港口,港口拥有大批的货轮、集装箱轮和客轮,是国内主要的水运交通枢纽。
3.地理优势珠海市的区位优势还表现在它与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的“一衣带水”关系上。
这种地理优势使珠海市成为中国南部最重要的门户口岸之一。
同时,珠海也是连接中国华南和东南亚的必经之路,这对于珠海市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珠海的产业发展珠海市作为中国三大特别行政区之一,其经济发展相当迅速,珠海市近年来一直以重工为主,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轻工化工、经贸服务、旅游业等多元化经济布局。
1.电子信息产业珠海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全市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该产业集聚了一批知名的企业和优秀的技术人才。
珠海市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电子产业基地之一,主要生产数码相机、手机等高端产品。
2.装备制造业珠海市的装备制造业主要生产各种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电子设备、石油设备、机械零部件等高科技产品。
珠海市在这一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成为全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3.食品加工业珠海市具有十分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水鱼类种类繁多、鲜美可口,珠海市的食品加工业以酱油、调味品、水产品、肉制品等深加工业最具特色,并且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论湛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论湛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e17dfb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3.png)
论湛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一、湛江概况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地处粤桂琼三省(区)结合部。
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
现辖三市、两县和四区,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辟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辟试验区,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
先后荣获“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和“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湛江具有的优势(一)港口优势。
港口资源是湛江最重要的优势资源,港湾众多,建港条件优越。
全市现有交通运输港口码头16个,大小泊位165个,2022年,年吞吐能力超亿吨,形成为了以湛江港为中心、环雷州半岛中小港口相互配套的港口群。
湛江港是国家级主枢纽港,为粤西、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有万吨级以至5万吨级泊位20多个,拥有全国第一座30万吨级油码头、30万吨级现代化铁矿石码头和华南沿海最深的航道,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目前湛江港已建成30万吨级航道,近年来,投入巨资进行大型项目建设,已初具国际一流深水大港规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方大港。
(二)交通区位优势。
湛江内联“三南”、外连“五洲”,为大西南、华南、海南的交通枢纽。
海上,是全国主枢纽港;铁路,与广州、深圳、韶关并列,为广东四大铁路枢纽;公路,是全国45个枢纽之一;还有粤西惟一的民航机场。
形成为了发达的海、陆、空和管道运输立体交通网络。
连接广州、海南和大西南的铁路干线在湛江交汇,黎湛线、三茂线及粤海铁路与国家铁路干线对接,洛(阳)湛(江)铁路广东段和黎湛铁路复线湛江段基本建成;国道207线、325线纵横贯通,广湛、渝湛两条高速公路已于2005年底建成;湛江民航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海口、长沙、香港等地航线30多条。
湛江是连接中国西南与东部地区的结合部,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也是我国大陆沿海通往非洲、中东、欧洲、东南亚、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战略位置,是中国加入世贸扩大开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内地与港澳更密切经贸关系安排和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的理想立足点和结合点,是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桥头堡”。
广东省地理
![广东省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835b36e2bd960590c6778f.png)
广东省乡土地理一、基本概况1.广东位于祖国大陆的最端,北依,南临,东北与海峡相望,西南端隔海峡与岛相对,是我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2.与广东省接壤的省区从东往西依次是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毗邻、两个特别行政区。
3.广东省地处低纬,横贯汕头——从化——肇庆。
4.广东省海域面积广大,是我国最长的省份。
5.广东省现设21个地级市,分为北部山区、东翼、西翼和经济区。
二、自然条件6.广东省地形复杂多样,以为主,复杂的地形为农业化和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势高低,南岭是江和江流域的分水岭。
7.广东省气候属和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月,雨季较,受和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优点: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农作物能;缺点:旱涝频繁,是全国登陆最多的省份。
8.广东省河网,主要河流有、韩江、鉴江等。
特征:流量较大,含沙量,汛期,水能资源。
珠江是广东最大的水系,径流量仅次于,主要由干流、北江、东江汇流,经八大门汇入。
北江的是广东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9.生物资源丰富,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云豹、熊猴、中华白海豚等。
海洋资源丰富,珠江口外海域和油气资源丰富,沿海滩涂众多、红树林广布。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的称号,但煤、铜等资源比较短缺。
三、环境与人口问题10.环境形势严峻,耕地锐减,污染严重,能源供应紧张。
所以广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优化,建设广东。
1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成中国人口第大省,常住人口过亿,主要聚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人口。
珠江三角洲外来工人数超过本地居民人数,利:参加广东建设,为广东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弊:给广东的、、、、以及等带来一定压力。
12.全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程度最高。
四、文化、经济与旅游景点13.全国汉族七大方言中,广东占三种:(广府话),,。
14.广东是著名的,海外侨胞占全国的2/3。
15.珠江三角洲、东翼城市比较,北部山区和西翼较。
广东省东西两翼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广东省东西两翼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e31006ba1aa8114431d945.png)
淘汰。
一
意义。面临全球化 , 口对 城市、 港 区域发展的作用 可通过如下途径进一步释放出来 : 一是利用港 口的 基础设施 功能发挥 产业优 势, 产生直 接 的经济贡 献; 二是通过港 1的服务功能, 2 1 发挥环境优势 , 吸引 国际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 的集 中, 为城市的集聚和 扩张奠定基础 ; 三是通过港航业 的关联作用 , 发挥 结构优势 , 促进城市第 三产业 发展 , 进而向服务型 城市迈进 。另外是利用港 1物流功能 , 2 1 逐步形成物
的 整体运行之中, 并从中获益。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济全球化趋 势、 积极应对 人世挑 战的一项重 要举
的中国受经济全球化 的影 响更 是显而易见。中国 措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以信息技术进步为基础 , 以 对外开放是从东南沿海开始试点起步的 , 广东省东 市场为纽带 , 所连接成 的一个相互依赖 、 、 合作 竞争
维普资讯
之上, 东南 亚经 济一 体化 中是 贡献 者 , 在 也是 受 益者。
( ) 部大 开发 二 西
( ) 珠江 三 角洲 的打 造 五 泛 从 区位 和历 史造 成 的优 势看 , 珠江 三角 洲是 中
国经济增长 的极核 之一 , 辐射华南 、 响东南亚。 影 如何进一步发挥这种历史与现实优势 , 挖掘 区域市 场潜力 , 推动 区域经济增长 , 进而把“ 大珠三角” 扩 展为大华南经济协作 区, 使之成为东盟 自由贸易区 的核心对 聚区域 , 成为重 要课题。在这大背景 便 下 ,泛珠三角” “ 新概念 呼之 欲 出。福建、 江西、 广 西等九省区共 同看准 了 C P E A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机遇 , 合力 打造“ 泛珠三角 ” 。东西两翼在泛珠三 角的格局中, 起到的是中间联系桥梁的作用。一面 临近珠江三角 洲, 一面又分别 与福建和广西交 另 界 。这样一个经 济位置既 给东西两翼 带来了竞争
【最新精选】中国各省经济发展的势和劣势
![【最新精选】中国各省经济发展的势和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16e2ff5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a.png)
中国各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附加总结类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中学生感恩节主题教育活动总结5篇中学感恩节活动总结范文1一、活动目的如今虽然很多人注意到生活礼仪,谢谢常挂在嘴边,但是大家或许是因为羞于表达或许出于缺少机会而省略了对于身边亲人、朋友和老师的感谢。
随着这次感恩节的到来,我们中文系学生会外联部为提高我校学生的感恩意识,唤起大家感恩的心,特举办此次感恩节免费发放明信片的活动。
二、活动之前的准备1、根据活动的要求,我们做出了这次活动的策划书;2、在感恩节前一周,我们外联部到校外寻找有意向的厂商,拉得赞助;3、在感恩节前几天,我们外联部与邮局协商并买到明信片,然后在饰品店买到红丝带等部分活动用品,并制作感恩信箱;4、在感恩节前一天晚上,在中文楼贴了海报。
三、活动基本情况我们外联部与青协共同举办这次活动,我们分为三组,分别在二餐,三餐,四餐设点,我们这组在二餐,我们在11点二十完成了所有准备活动,包括桌子,所有物品的摆放及气球的充气。
活动开始后,青协的同学负责给路过的同学解说我们这次的活动,参与活动的同学自由选择通过明信片来实现感恩之情的传达,并当场填写完,投入我们自制的“感恩信箱”里,1点20活动结束。
24号我部将明信片寄出。
五、活动的效果此次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加,寄出了他们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的牵挂,并对我们这次活动一致好评,活动圆满结束四、存在问题及建议(一)问题1、活动的前期准备不够齐全,考虑到的问题欠缺(活动快结束时,电脑没电了;活动所需的红丝带不够)2、活动进行时,对明信片的填写的讲解不够清楚,造成明信片的填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建议1、完善策划书的细节,增强活动的逻辑连接;2、在活动进行时,各组人员应团结,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3、活动进行时及之前的准备,分工应明确,做事用积极。
中学感恩节活动总结范文2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
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就能学会宽容,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广州经济地理分析
![广州经济地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c1b88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f.png)
广州经济地理分析一、城市简介广州,中国大陆第三大经济城市,广东省省会,华南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广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
广州将于2010年举办亚洲体育盛事——第16届亚洲运动会。
二、地理环境地理方位广州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广州属丘陵地带。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
气候环境广州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
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
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自然条件广州目前已发现50多个矿种,其中大、中型矿点17处。
植物种类达数千种。
野生动物约有210多种。
广州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约10%。
从化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水温摄氏50℃-70℃,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粮食作物以优质籼稻为主,一年两熟。
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
广州是“水果之乡”,主要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木瓜、杨桃等。
广州的花卉和盆景远近驰名,以阴生观叶植物、高档盆花、鲜切花、岭南盆景为主。
中山的产业格局及未来趋势
![中山的产业格局及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21e1e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0.png)
中山的产业格局及未来趋势中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部,是一个发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之一。
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本文将对中山的产业格局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中山的产业格局1. 电子制造业中山是中国最早的电子制造基地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
如今,中山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电子制造基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电子企业。
主要的电子制造业包括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组装、电子电器维修等领域。
中山的电子制造业不仅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系统,还有较高的制造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2.纺织服装业中山是中国的纺织服装生产重镇之一,拥有庞大的纺织服装制造企业以及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中山的纺织服装产业从面料生产到成衣加工都具备一定的优势。
其中,中山的纺织面料生产集中在南区的中山市小榄镇,而成衣加工主要集中在北区的中山市古镇。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区位条件的便利,中山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猛,成为中山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3.家具制造业中山是中国的家具制造中心,拥有众多的家具制造企业和专业市场。
中山的家具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崛起,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家具加工和销售基地之一。
中山的家具制造业以其高品质、新颖设计和合理价格而闻名,产品远销国内外。
其中,中山市古镇的家具制造业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被誉为“中国家具之都”。
4.其他制造业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产业,中山还有一些其他的制造业,如机械设备制造、五金制造、玩具制造等。
这些制造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在中山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随着中山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制造业也在不断壮大。
二、中山未来产业趋势的展望1.创新科技产业的崛起中山正致力于推进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并积极引进外资和引进人才,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
中山已经构建了一批高新技术平台和研发中心,为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未来,中山将继续加大对创新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以推动中山经济的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广东区位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北接湖南,江西,西连广西省,东倚福建省。
南邻南海,遥望海南岛。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有其独特的区位因素,现将其区位及经济发展条件分析如下。
1.
863”
重要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2.大珠三角
大珠三角,包括属于珠江三角洲范围的中国广东省9个行政区划市、香港以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大珠三角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聚集了各领域优秀的
人力资源;海陆空交通便利,物流通畅,经济发达;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和国际金融中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数万港澳客商陆续到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投资办厂,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粤港澳经济区已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经济生态带”。
三地间的经济融合度和依存度不断提高,正在进入一个提速阶段。
9
约
融合的经济区域。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和CEPA的实施,泛珠三角经济区将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东正发挥着桥梁、排头兵和吸纳辐射作用,致力成为此区域合作中的交通中心、经济辐射中心、开放型市场体系的示范窗口、区域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深加工和制造业基地、劳动力吸纳中心、能源
需求中心、科研创新中心和珠江文化交流协作中心。
4.广东-东盟经贸合作
广东与东盟是近邻,经贸往来密切,2004年,广东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达322.93亿美元,增长21.9%,占广东外贸总额约9%。
广东与东盟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资源具有合理配置的优势。
随
作。
-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