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杨小凯
杨小凯 经济学原理
杨小凯经济学原理
杨小凯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是指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杨小凯在经济学原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他关注经济学原理的逻辑基础和数学模型建立,致力于深入探讨经济学原理对于经济现象和政策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杨小凯的研究成果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他的经济学原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为中国经济学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杨小凯在经济学原理的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他的贡献为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小凯的贡献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原动力。
古典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没有区别总量、平均量与边际量,因而不能解释价值悖论――为何钻石用处不大但价值很高,而水非常重要但价值很低?新古典经济学引入边际分析,可以解释价值悖论。
但由于着重于资源配置的边际分析,却忽略了对分工与专业化的研究。
资源配置的边际分析研究劳动时间与其他生产要素、产品与中间产品等的数量在边际上增减的收益与成本。
但专业化的选择是,要专业下海捕鱼还是要专业上山打猎,而不只是在边际上增减捕鱼或打猎的时间。
因此,对分工与专业化的分析,不能只用边际分析,而必须比较不同专业点。
小凯用现代数理经济学的方法(符合个人效用极大化,市场均衡等),设计出能够分析分工与专业化的的简单模式。
分工与专业化的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
分工与专业化的好处是能通过专业化的经济(由于有报酬递增)而提高生产力。
由于学习与其他固定成本、熟能生巧等原因,用两倍的时间捕鱼能够捕到超过两倍的鱼。
但一个人不能单单吃鱼,必须用来交换其他产品,而这必须付出交易成本(包括把产品带到市场与带回,讨价还价等)。
最优的分工水平是在提高专业化的经济与减低交易成本之间做最优取舍。
在我们的简单模式中,每个人天生一样,生产要素只考虑劳动时间(后来文玫引入自然资源),没有政府(后来李克与廖伟文分析政府),也不考虑不确定性(后来由刘孟奇Monchi Lio所分析)。
一个人同时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假定对产品的价格没有影响(张定胜和我正在做厂商对其产品的价格有影响力的模式)。
他可以选择把他的时间用在不同物品的生产。
当交易成本很高时,最优选择是自给自足,每个人生产所有自己需要消费的物品。
当交易成本足够低或专业化经济足够高时,人们的最优选择是部分分工,减少自给自足产品的数目,出售自己较专业生产的物品,购买自己没有生产的物品。
当交易成本继续减低或者说交易效率继续提高时,自给自足产品的数目继续减少,专业生产继续增加,生产力也随之提高。
创立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华人学者杨小凯
李 嘉 图 、托 马 斯 ・ 尔 萨 斯 和 约 翰 ・ 为核 心的 分析代 替 了古典 经济 学 以供 马
社 会 科 学 院 院 士 ,1 9 9 4年 , 出任 美 国 穆 勒 。 古 典 经 济 学 的 理 论 核 心 是 经 济 给 为核 心 的分 析。新 古典 经济 学派认
路 易维 尔 大学经 济 系教授 、哈佛 大学 增长 产 生于 资本积 累和 劳动 分工相 互 为边 际效 用递减 规律 是理 解经 济现 象
和
囊l '
‘ 《
创立新兴古典经济学的 华人学者杨小凯
杨 小凯, 界* 经济学系 ,滇大 亚蒋 l
诺 !尔奖最趣的华 人” 』 l 、
,他 : 1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 ,
名学奖, 陂誉 为 “ 离
巨大成就 , 在 2 0 曾 0 2年和 2 0 0 3年舫竣 破提 名讲
保 济组织 《 经济学原理 《 新兴古典与 现 出工 资的 随之上 涨 ,使 资本 积 累受 长 期 经 济 增 长 ; 罗 ・罗 默 把 技 术 进
新古典框架 《 超边际与边际分析 》等。
到影 响。李 嘉 图特别 强调 过 这种 自身 步 内 生 化 了 ,但 它 不 能 预 测 贸 易 依 存
边际革命 ”开始而形成 的 ,主要 新 兴 古 典 经 济 学 是 在 古 典 经 济 学 代由 “
包 括奥 地 利 学 派 、 桑 学 派 、 桥 学 派 。 洛 剑
古 典 经 济 学 是 由 亚 当 ・斯 密 在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以 边 际 效 用 价 值 论 代 替
由经济 学 家邹 至 庄推荐 ,赴 美 国普 林 和 新 古 典 经济 学 的基 础 上 创 立 的 。
当今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当今中国十大经济学家我想列出我最欣赏的前十名中国经济学家,供爱好经济学和关心中国改革进程的朋友参考。
给出的排名,不敢侈谈准确、权威,但无不言之有据。
其依据,是经济学家的人文作风、专业水平和社会良知。
第一名茅于轼,近乎完美,我毫不犹豫选他。
要说原因,先请各位思考一个问题:类似巴以冲突、印尼暴乱那样人间惨剧会不会在今天的中国上演?有人可能觉得它跟中国人毫不相干,我却觉得它近在咫尺,阴魂不散。
就在去年,因为台湾选举,政府怒不可遏,又是军事演习又是发射导弹,配合伟大领袖讲话:我们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统一。
这时候,谁敢保证两岸之间不会爆发战争?而战争爆发后的结果又会怎样?这时候,一个清醒善良的中国人应该怎么做?一个具有公众影响力的学者闻人应该怎么做?在经济学界,我仅看到一篇公开反战的文章《统一台湾的小民之见》,作者是他——这位富有人道主义和社会责任的智者,从此成为我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精神偶像。
在我的见识内,茅于轼是将经济学的美感发挥到最高境界的学者。
第二名张五常,专业大师,但性格有些古怪。
张五常给人印象比较狂傲。
例如,他自称是身价最高的经济学家,香港政府有事问他也要看他高不高兴;他还说自己的著作必定流芳后世,而诺贝尔奖得主大多不甚高明;他常常回忆,科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跟他探讨经济问题,听了他的回答茅塞顿开……这些话像李敖的风格。
张五常大师级的专业地位不容置疑,他的经济随笔令人陶醉,他深入实际生活求证经济学的态度,更是弥足珍贵。
我想不通是,难道天才的智慧与谦和的性格真的水火不容么?张先生的专业水平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如果他的性格更谦和一些,能降低他和外界交流的交易成本,必定有利于整个中文经济学界的效率改进。
第三名杨小凯,雄心勃勃,在国际学术界广受认同。
有人说杨小凯可能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不是开玩笑。
杨小凯及其新兴古典经济学派野心太大了,他们要做的,是把经济学回溯到斯密的分工和交易理论,运用新的“超边际分析”和最新发展的数学方法,在一个理论框架内,统一地推导和阐释目前所谓的微观、宏观、贸易、发展、产权等各种分支经济学。
杨小凯
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原名杨曦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华人。
杨小凯原籍中国湖南省湘潭县,出生于吉林省,在湖南长沙长大。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
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他曾两次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2004年于澳洲墨尔本的家中去世,享年55岁。
主要成就: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方法和理论提出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代表作品:《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等重要事件: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杨小凯,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
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
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
财务理论奇才布莱克称此书为“天才著作”。
他的《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该书评人认为“杨正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领域。
是的,我敢预见,人们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兴趣将迅速兴起,我认为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潮流。
”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的工作比卢卡斯(Lucas)、罗默(Romer)、克鲁格曼(Krugman)的要好得多。
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为一体。
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研究领域:数理经济学、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
主要著作:1、《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2000年。
杨小凯对经济学重大贡献有哪些
2002年3月25日,1986 年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教授在莫纳什大学进行访问,他在演讲中大力赞扬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积极贡献。
布坎南甚至在研讨会以及副校长和校长参加的午餐会上分别说:“我认为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研究就在贵校,就是以杨小凯为主的对分工的分析……”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有很多当年留学北美的华人学者在国际经济学界崭露头角,他们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些人当中,杨小凯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并不是说他在顶尖的经济学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最多,而是他对于经济学的贡献是具有原创性的。
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往往都是沿着导师或者某一领域的带头人的方向去作一些推进工作,很难成为某一领域的带头人。
而杨小凯则是公认的研究劳动分工——超边际经济学的开创者。
他对于经济学的一些贡献已经被一些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出版物的匿名审稿人、评论以及他的出版物和研究计划的评估报告所承认。
找回分工与专业化早在1984年出版的《经济控制论初步》中,杨小凯已经提出了研究分工的基本想法,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用超边际分析来解释劳动分工问题的框架已经形成,超边际分析是对自马歇尔以来的传统的边际分析方法的一个重大挑战,而超边际经济学则是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大挑战。
古典经济学的重心在于专业化与分工对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含义。
而自从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以来,专业化与分工就被主流经济学家所遗忘。
杨小凯的先驱工作是把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正式分析带回到主流经济学的核心。
寻找经济增长理论的微观基础一举奠定杨小凯在国际经济学界地位的是他1991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的一篇文章《经济增长的一个微观机制》。
这篇文章对于经济增长理论具有突出贡献。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黄金时期。
自从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1956年发表《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一文以后,成百上千名经济学家卷入了对增长理论的研究,但是70年代初期以来,关于增长理论的文章突然从各主要经济学杂志上消失了,原来相当有建树的增长经济学家逐渐转向其他研究领域。
杨小凯不要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变革不要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变革
杨小凯不要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变革发布时间:2002-9-28文章来源:本站文章作者:杨小凯杨小凯,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留学北美最有成就的经济学家。
他是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经济学的开创者,该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问题,绝大多数经济现象都能够用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加深与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冲突来解释。
杨小凯的先驱工作是把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正式分析带回到主流经济学的核心。
杨小凯最近完成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新兴古典和新古典观点》英文版已经出版,中文版将于今年年底面世。
这本教科书的出版意味着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已经确立、研究开始走向成熟。
同时,杨小凯也在用超边际方法重新改写发展经济学。
战后几十年来世界银行和发展中国家运用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等人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收效甚微。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判,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理论来解释发展的问题。
杨小凯即将出版的发展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发展与劳动分工》就是将超边际分析用于发展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十多年来,杨小凯在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同时,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文章,他应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最近几十年发展的前沿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
他从一个局外人的独特角度发表了对中国经济改革热点问题的独到见解,虽然有些批评很刺耳,但是从他的言行中我们能够深切的体会到他地拳拳之心。
访谈制度创新和后发劣势问:您认为中国20多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一个有意的模仿和自发的制度演进相结合的过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决定因素是什么?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无论是自发的制度演进还是有意的模仿,法律制度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中国农村改革是自发地发展的结果,实践证明卓有成效,广东等地模仿香港,发展土地市场,使经济实力大增。
这其中,商人从赚钱的角度自发地发展新制度是体制改变的原动力。
改革往往是下层商人自发创造的,而这些新制度同现行法律和制度往往不符合,新制度取得成功后会促使政府修订法律制度。
杨小凯经济学原理
杨小凯经济学原理
杨小凯经济学原理是指由中国经济学家杨小凯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原则。
杨小凯是中国现代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和贡献被广泛认可。
杨小凯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创新原理:杨小凯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他提出了"创新决定性原理",即创新是推动经济增
长的决定性因素。
2. 逆向选择原理:杨小凯提出了"逆向选择"原理,指的是市场
经济中存在信息不完全、信任不足等问题,导致市场交易偏向于劣质产品和服务,而非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 非完全竞争原理:杨小凯认为,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并非完全竞争,而是存在垄断、寡头垄断等非完全竞争现象。
他提出了"非完全竞争市场秩序"这一概念,并研究非完全竞争市场中的
价格、产量和利润等经济现象。
4. 规模经济原理:杨小凯研究了规模经济现象,指出企业在一定规模范围内,生产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5. 技术进步原理:杨小凯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他强调技术进步的创新和应用对经济的影响。
杨小凯经济学原理在中国经济学界有很大影响力,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为理解和解决经济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杨小凯的经济学贡献
杨小凯的经济学贡献作者:乌家培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08期自学成才的青年学子上世纪 70年代末,杨小凯在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从事事务性工作。
当时按照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的主张,用研究会来筹建研究所,他自任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总干事,他说“干事”就是要干事。
副总干事有李德仁、徐寿波等,我也是其中之一,该研究会是由于光远的秘书刘与任出面组织的。
我常被通知去参加干事会,正是在那里认识了杨小凯和郁鸿兴,他们希望我能帮他们学习经济学。
杨小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于长沙入狱,在牢里向几位中学教师学习数学和英语,他虽未进过大学,但自学成才。
杨小凯非常好学,问我能否找几本经济学著作给他翻译,既可练习英文,又能学习经济学,我就在我房内的书架上抽出一本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著的《经济控制论导论》推荐给他说,这本书很好,也不太厚。
他拿到书后非常高兴,就准备与郁鸿兴共同翻译。
两个星期后,杨小凯就把译稿送给我看,我当时十分惊讶,问怎么这么快。
他诚实地说,是开了夜车赶出来的。
对他的努力我不敢怠慢,抽时间帮他校改“前言”部分,经王宏昌校改全书后,译稿的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由于当时国内正在兴起学习和研究经济控制论的高潮,该书出版后受到较大的欢迎,赢得学术界好评。
1982年,邹至庄教授到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学时认识了他,对他十分赏识。
立即推荐他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赴普林斯顿大学进修,但武汉大学党委不批准杨小凯出国。
后经邹至庄教授直接写信给当时的总理,总理批示同意,武汉大学才不得不放人,让杨小凯到美国学习。
杨小凯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经济计量学,研究经济模型及其应用。
他在美国认识了黄有光教授,在黄教授的帮助下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转至澳大利亚莫纳斯大学,并改变了研究方向。
用数理经济学方法研究经济学基础理论,着重研究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和经济组织,并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来研究发展经济学,力图构建新的经济分析框架。
他发表了几部专著和一批有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
杨小凯教授简介
杨小凯教授简介2004年7月7日,北京时间7时49分,在与晚期肺癌抗争了三年后,一个传奇人物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卓越的一生。
他就是被学界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裔教授之一的杨小凯。
去世前,杨小凯的学术职位包括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他的论文见诸于《美国经济评论》(AER)、《政治经济学杂志》(JPE)、《发展经济学杂志》(JDE)、《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JEBO)等国际一流经济学刊物,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经济发展与分工》、《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等。
作为一个内地长大的华人学者,杨小凯被认为是“首位冲击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中国内地经济学家”。
对经济学有关分工中「超边际经济学」的研究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他挑战了新古典经济学,开创出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崭新学派,试图“消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包纳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一代经济学宗师。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詹姆斯.布坎南赞誉杨为“当今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审稿人评论为:“这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和新颖性的研究,激动人心而又令人屏息以视。
杨是世上少有的几个有能力思考这类问题的人之一,也是世上仅有的几个有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人之一……在整个经济学面临剧变的时代,他处于这个剧变的最活跃部分。
”休克疗法设计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别顾问杰弗里.萨克斯在他为杨小凯所著《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所作的序言里(题为《杨小凯的贡献》),表示,“作为序言的作者,还有杨小凯一直以来的同事和值得托付的朋友,是我的幸运。
”杨小凯早年历经坎坷,在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就读于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当时年仅14岁的他曾以一篇名为《中国向何处去》的大字报被点名批判,1968年起被判刑十年。
附:杨小凯:我所了解的哈耶克思想
作者简介:杨小凯是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研究员、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任教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
是当代最有成就,也是最有可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之一。
2004年7月因病去世。
哈耶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与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的影响一样深远和无孔不入。
我是一个有一套独特经济思想的人,对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没有崇拜感,对其中几位我还觉得他们很难说是值得获此殊荣的。
而且我是个对科学方法有嗜好的人,对那些非数学的思想从来不重视。
但我读了哈耶克的著作后(他是一个从不用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有一种强烈的相见恨晚、非常欣赏的感觉。
我自己也讲不清为什么会有这种从来没有的感觉,但我相信,大多数人读了他的书,对世界的看法会产生深入骨髓的变化。
让我记录下我读哈耶克著作的感想,与读者分享。
哈耶克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与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批判思路很不一样。
今天大多数对社会主义进行批评的中国人,多是从社会主义实行以后经济效率不高着眼的。
而哈耶克对社会主义批判的着眼点却是制度形成的机制。
哈耶克认为自由社会的制度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从没有人有意去设计整个社会制度。
因此,这种制度的形成是千万人互相竞争、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这种自发形成的制度包含了所有人所知道的互不相同的信息,而竞争过程也使人无法垄断制度设计和形成机制,因而无法利用这种垄断来损人利己,所以信息的合成过程会将信息传递中的歪曲降到最小。
而社会主义制度是世上第一个由某些思想家为社会总体设计的一种制度,它不是自发地在一个竞争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它包含的信息量受某个思想家所知信息局限,不可能是亿万人交互作用、将不同的信息综合使用的。
在哈耶克看来,一个自由的社会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差别,一是在自由社会中,制度和秩序是自发形成的,不可能由少数思想家设计。
二是自由社会中的制度都是一些游戏规则,人们只对游戏规则是否公正做判断。
而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却规定谁应该是胜者,什么应该是社会追求的具体目标。
杨小凯对经济学的贡献
杨小凯对经济学的贡献我们可以从发表的关于杨小凯作品的研究报告、评述和评价报告中了解到杨小凯对于经济学的贡献。
其他的贡献是以工作文稿等形式发表出来的。
本文将采用引用其他文献和参考资料的方式来尽量评价他的主要贡献,如果这些评价不高完整和涉及到其他贡献,本文将提供补充信息。
(1)对专业化和分工理论的贡献.这些贡献被杨小凯和黄有光《专业化和分红:概述》一书中。
(In Ken Arrow,et al eds, 《地震探测和经济分析》,伦敦,Macmillan,1998)James Buchanan的评论中指出:“这篇论文很重要,尽管经济学家们各有千秋。
这篇论文对他们来说很有信息价值。
关于经济规模和专业化的论述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方向,尤其是坐着将其马歇尔对经济学家们抛弃斯密的理论的影响联系起来。
”(见Ken Arrow, et al, 1998)。
对于这一点文章的其他评估(见博兰in K.Arrow, et al, 1998)指出:”这篇论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一部分回顾了从亚当斯到萨缪尔森的经济理论中对分工的研究;第二部分对源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专业化模型或来自我们我们所知道的‘新兴’贸易增长理论的专业化模型进行了简要概括;第三部分则详细介绍了新兴的专业化模型——杨小凯开创了这方面的先河。
这种模型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描述了因市场上产品数量的改变和生产活动中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的分工的改变。
或许在这一篇论文后对它最好的检验就是看是否有足够的理论文献来支持它。
对于这些问题,在读过杨小凯和黄有光的论文后将得到圆满的答复。
有关专业化的许多观点是我们不难理解霍撒克(Houthakker,1956,p.182)所说:“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分枝不会因对专业化的深入研究而得意。
”在一封评论信中,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我敢直言,杨小凯教授的理解力及其对该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强调原创]比其他致力于该领域的人(如,克鲁格曼、罗默、卢卡斯)要好得多。
武汉大学考研全面解析:历任著名教育家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武汉大学考研全面解析:历任著名教育家[摘要]为帮助更多报考武汉大学研究生的同学更好地复习备考,凯程考研辅导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武汉大学考研全面解析,希望能对大家复习备考有帮助!杨小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
后留学海外,在业界饱受好评,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
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但是在04年不幸辞世,享年五十六岁。
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李浩培:(1906—1997) 中国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
上海市人。
1928年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1936—1939年在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研究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比较民法。
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
袁浚:(1901—1989)中国著名体育教育家。
岳阳人。
留学德国(专修游泳) 中国提倡军事化体育的先驱。
(1934年张学良先生)中国第一届横渡长江竞赛总裁判。
1934和1946年武大聘为教授(民国最高学术会议审查批准)体育、卫生主任。
1934年,武汉大学首开中国女大学生游泳课先河,结束了封建社会禁止女大学生游泳的历史轰动全国。
曾任湖南、中山、华师等大学体育系主任。
广体游泳教授。
(1949—1965年间)曾代表游泳界二次参加国庆观礼、国宴。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一至四届、泳协、大运会、湖南政协委员。
历届广州泳协主席。
一、二届广州体委、岳阳政协副主席。
民进岳阳创办人。
汪德亮: 著名教育家、广东广州人曾任武汉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学院副院长。
桂质柏: 著名教育家、湖北武昌人曾任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及图书馆馆长。
胡庶华: 著名教育家、湖南攸县人曾任武汉大学总务长兼教授、湖南大学校长。
张荣:至善教育著名教育家,江苏南京人。
考研辅导班建议去凯程参加,因为凯程是在这一块是最权威的,最系统的,可以去他们官方网站去看看对应的视频讲解,非常专业,而有些机构就挂一个页面,啥都没有。
资料-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3.1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超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新兴古典经济理论,并运用这种新的理论对传统的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中就包括了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起源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起源无疑是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然而更为直接的起源,或许可以定义为20世纪50年代,以罗森(Rosen)、贝克尔(Becker)、杨小凯、博兰德(Borland)和黄有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所建立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因为他们的工作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与工具基础。
此外,科斯(Coase)的企业理论及其衍生的交易费用学说后来成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重要研究基础。
综上我们有理由认为,绝对优势学说、新兴古典经济学与科斯的企业理论共同构成了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起源。
(一)对绝对优势学说的重新思考斯密在其代表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利用“绝对优势”的原理来说明国际贸易开展的动因,即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
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
在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国际贸易学界普遍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更加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只要国家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异不是“处处相同”,则对外贸易并不一定需要每个国家都存在绝对优势才能开展,换言之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
但是,新兴古典贸易学家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D-S模型①发现即使两国的初始条件完全相同,没有李嘉图所说的比较优势,只要存在规模经济,两国依然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化道路,最终产生内生的(后天的)绝对优势。
简而言之,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一些例子,它们有斯密所说的源自专业化的绝对优势,但却没有李嘉图所说的源自生产率差异不平衡的比较优势。
可见,在某种条件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概念不能包含斯密的绝对优势概念,因而新兴古典贸易学家认为绝对优势学说或许更具一般性。
《我的见证》-杨小凯
我的见证杨小凯作者简介: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原名杨曦光,乳名小凯,澳大利亚籍华裔。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人权斗士,当之无愧的“中国的良心”。
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杨小凯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
我今天讲的题目就是我信主的过程。
我第一次接触到基督教是在监狱里,那时候我的同房有一个基督教徒,他那时被关在看守所。
那个教徒在文革期间贴了份大字报,被判了十年刑。
他在监狱里的行为使我非常感动。
他尽量帮助别人,每天早晨祷告。
在政治迫害面前一点也没有害怕、恐惧,他被判刑之前还向我们祷告。
他说是上帝让他去承受苦难。
我1983年去美国了,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压力很大,对教会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
但是我太太(小娟)为了学英语得到帮助就去了查经班。
查经班那些人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第一次感到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爱。
当时小娟没有一点英语基础。
基督徒当时帮了我们很多忙,帮小娟找工作,帮她学英语。
在我们大陆来的人看来这真是无缘无故的爱,找不出一点利害计算的理由。
和当时其他出国的人相比,我相对不太受大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当时不太相信唯物论这些东西。
我相信历史唯物论可能是不对的,我对宗教不会太抗拒。
但是,我是一个深受理性主义影响的人,所以总是从理性和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宗教信仰。
我们从美国搬到澳洲来以后,1989年我们去了教会一年,这一年我就去研究基督教的社会功能,当时有一篇文章叫做<宗教的经济学>。
我当时的态度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了解基督教,看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看它本身的运作在经济上是怎么样维持的。
那一年我基本上每个星期都去教会。
一方面是因为我这个人本身对任何东西都没有成见,我觉得你要了解一个东西,先要爬进去,再爬出来。
我当时就觉得应该好好了解一下基督教文明是什么,包括从学习西方语言了解基督教文明。
杨小凯的贡献
杨小凯的模型还把来自贸易的利益放在一个比“比较优势”的标准提法更加广阔而深刻的地位。杨的模型有重要而现实的特征:国际贸易是生产率增长的一个源泉,甚至当贸易主体在它们的基本禀赋和能力方面基本相同的时候也是如此,这是与“新贸易理论”结论相似的一个结果。贸易,首先被斯密解释而被杨小凯的模型阐述清楚,并不排斥来自日益复杂的劳动分工的增益。保护主义是摧毁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利益的必然方式,这是回到斯密最初概念的一个论证。
斯密、杨格以及其他研究者伟大的洞见之一是:劳动分工依赖市场的范围,同时劳动分工帮助决定市场的范围。杨小凯的模型生动地阐明了这种相互关系,并且以前所未有的严密的数学模型阐述了这种关系。杨小凯还阐明了劳动分工的基本决定因素——市场的范围怎样被经济代理人之间的交易成本所影响,那些交易成本怎样反映自然和技术约束(例如运输成本)的结合,以及法律环境决定的缔约成本。斯密强调决定市场范围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政府政策两个因素,杨小凯遵循了这个传统。
现代经济理论的许多分支,包括斯蒂格里兹、迪克希特(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以及其他人的不完全竞争和新贸易理论模型,分享了杨小凯的劳动分工模型的一些结论。不完全竞争模型也帮助我们理解在具有相似禀赋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流动、集聚效应和城市化的利益,以及经济中企业和产业数量的决定因素。两种方式确实看起来相似,然而,杨小凯把焦点集中在交易成本和劳动分工上,这样的收获更多。在许多环境下,杨小凯的方式将为经验上的理解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基础,并且能够探讨在新贸易理论中不能很好处理的许多现象,诸如在个人层次上的专业化、市场一体化程度,以及网络经济中深奥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再如作为贸易工具的货币的使用。杨小凯对于劳动分工的强调有助于我们理解来自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率提高。杨小凯的方法给了我们最高深的工具来更新对于经济相互作用的网络的理解,这一网络是在有利于专业化的条件下产生的。
逝者杨小凯
逝者杨小凯作者:赵凌出处:南方周末网址:/31/2004-07-23/5928.html日期:2004年07月23日杨小凯的离去意味着平淡世界里一个罕见传奇的终结。
他坐过十年冤狱却自学成才;他没有上过大学却创立了国际性学派;他研究科学晚年却信奉基督。
杨小凯带着坎坷的历史离开了人间,同时带走了他那可贵的批判精神——这一精神贯穿了他不长的一生——而这恰恰是留下的人们最为想念的财富。
这是一个悲伤的瞬间。
7月7日清晨7时49分,世界著名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因肺癌医治无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家中平静离世,终年55岁。
弥留之际,杨小凯托夫人传达对国内朋友的最后谢意。
他说:“谢谢大家,我们会在天国相见。
”这位被公认最有可能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裔教授,以一个虔诚基督徒的方式向世界作了最后的道别。
少年无畏17岁,他的思想开始超越当时的派性争执,转向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杨小凯本名杨曦光,小凯是他的乳名。
两个名字代表了他两段不同的人生际遇。
1978年以前,“杨曦光”这个名字饱含苦难与奋斗的传奇色彩,和中国当代历史纠葛缠绕。
1948年,杨曦光出生于吉林省,之后一直在湖南长沙长大。
他高干子弟的身份常常不为人知,在长沙一中那个高干子女云集的地方,杨曦光腼腆孤独,气质独特。
他的父亲当时是湖南省委的高级干部。
1966年“文革”爆发,杨父因同情刘少奇和彭德怀的政治观点而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这使得整个家庭受尽磨难。
1966年底,杨曦光参与了为被打成反革命的工人造反派平反的活动。
时年17岁的中学生杨曦光在大肆捕人之际,面对街道上寒光闪闪的刺刀和冷枪,公开张贴大字报、撒传单。
他因此被投入长沙市公安局看守所。
两个月的羁押生活,加深了杨曦光对政治的体悟。
他的思想开始超越当时的派性争执,转向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自看守所释放后,杨曦光写出了一批文章,其中以《中国向何处去?》最为轰动。
这篇文章主张中国实行巴黎公社式的民主政体。
1968年,20岁的杨曦光前往湖南省湘乡县和宁乡县下乡调查农村社会情况。
杨小凯,足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天上的智慧杨小凯就是文革初期的杨曦光。
当时,他19岁,是长沙一中的高中生,収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向何处去》的文章,因此被江青、康生钦点为反革命。
19岁至29岁,人生最美好的青春,他坐了10年牢。
迚去时尚是弱冠少年,出来时已到而立之年。
杨小凯的父亲是湖南省委秘书长,母亲曾是周恩来的秘书,双亲早已饱受残酷打击。
杨小凯的被捕后,他的母亲在狱中自杀。
1978年,杨小凯恢复了自由。
2次参加高耂,均因政审不合格,未予录取。
1982年,在时任总书记胡耀邦的过问之下,终于还杨小凯一个清白之身。
武汉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1981年,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的刘鹰结识杨小凯后,极为欣赏他的才华,幵上报了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
刘道玉校长亲自向湖南省委书记提出了调动杨小凯到武汉大学工作的想法,幵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杨小凯的问题収生在湖南,因此希望湖南省委一定要给他彻底平反,不留尾巴;二是杨小凯的专案材料不得迚档转至武汉大学;三是要把杨小凯的妻女一起调入武汉大学,以免造成两地分居。
就这样,虽然杨小凯没有上过大学,但他成为了全国重点大学的一名教师。
充满火花的20年杨小凯在武大教授数理经济。
198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量经济学中心的邹至庄教授来武大交流时,对杨小看的才华和成果极为欣赏,邀请他去美国读博士。
1983年,杨小凯35时,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杨小凯谢世时55岁,他的学术生涯只有20年;充满火花的20年,不枉此生。
杨小凯毕竟没有受过正觃教育,甚至没有学过初级经济学,英语水平和基础理论都掌握不够。
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仅用3年就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张五常说:“只有上帝知道,如果小凯没有坐牢10年,老早就有像我那种求学际遇,他在经济学上的成就会是怎样。
杨小凯是难得一见的有足够条件成为奈特、科斯等有思想创新的学子。
”杨小凯一生用自己的短板在与别人竞争。
在美国期间,没有名声的华人学子很难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収表文章,为了生存,杨小凯只能高举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战争、管理学与经济学通论
1 4.12.10 杨小凯
杨小凯(1948.10.6-2004.7.7),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华人,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县。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
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
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
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杨小凯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
学奖(2002年和2003年)。
2004年在澳大利亚去世,享年56岁。
关于杨小凯的经济学贡献,广为人知的是:他为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原动力这一伟大洞见,提供了微观机制和数学框架。
另一个伟大成就是成功地创立了一个挑战新古典经济学的崭新学派——“新兴古典经济学”,又称“超边际经济学”。
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为一体。
人类在经济活动中面临的“两难矛盾”有两种,一种是在资源固定的情况下如何作出选择,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另一种是如何减少资源的稀缺程度,这是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与专业化问题(也是组织结构问题)。
杨小凯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就涵盖了这两种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