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地质情况
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背景1
成都盆地内分布有多条断层,这些断层有的部分出露地 表,有的则全部隐伏于第四纪覆盖层之下,延伸方向以北 东—南西向为主,规模较大,一般延长在30km以上,多表 现为逆冲断层。盆地东部逆冲断层一般消失在中三叠统雷口 坡组(T2l)构造滑脱层中,以向南东倾斜,向北西逆冲的 断层为主,且规模较大。盆地西部的逆断层多构成叠瓦式组 合,呈前展式扩展。逆冲断层均系中更新统以来(18万年) 以来的活动断层。
1.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 2.大兴场东侧逆断层 3.大兴场西侧逆断层 4.蒲江—新津(熊坡背斜西侧)逆断层 5.熊坡背斜东侧逆断层 6.仙女山东(盐井沟构造东侧)逆断层 7.仙女山西(盐井沟构造西侧)逆断层 8. 黄龙溪-煎茶溪(苏码头构造东侧)逆断层 9.秦皇寺(苏码头构造西侧)逆断层 10.华阳逆断层 11.磨盘山逆断层山断裂带南起于泸定、天全,向北东延伸经灌 县、江油、广元进入陕西勉县一带,全长约500公里, 宽40—50公里。龙门山构造发展大致可分为古生代以前 时期、印支运动时期和喜马拉雅时期三个阶段。喜山运 动期使龙门山带最终定型。由于印度洋板块陆壳与欧亚 板块强烈碰撞,产生的强大推挤力使龙门山断裂带成为 松潘-甘孜地块的东南边界。喜山运动主要可以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渐新世末,第二期为上新世末,第三期为早更 新世末,其中前两期是主要的造山期,特别是第一期, 是龙门山的大发展阶段,三大推覆构造带均在此期间形 成;第二期逆掩推覆作用继续发展,并形成重滑型飞来 峰,龙门山地貌轮廓形成,与四川盆地界线分明,高差 对比悬殊;第三期以来龙门山继续抬升,使山前强烈拗 陷。
1.4 区域主要活动性断裂
1.龙门山断裂带 2.岷江断裂 3.虎牙断裂 4.鲜水河断裂 5.安宁河断裂 6.荥经——马边——盐津断裂带
2. 成都地区的地质构造
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第一篇: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与再规划改造组员:专业:园林(教育)班级:园教08-03日期:2011年5月目录封面…………………………………………….....………………….第1页目录…………………………………………….....………………….第2页1项目概况…………………………………………….....………….第3页 2成都市温江区概况…………………………………………..……第3页 2.1自然条件…………………………………………………...……第3页2.2社会文化条件………………………………………………...…第3页3温江区碧落湖规划现状分析及改造分析……………..................第3页3.1温江区碧落湖总体规划……………………………………...…第4页 3.2温江区碧落湖规划方案…………………….……………….….第4页 3.3温江区碧落湖现状分析以及碧落湖改造分析……………….第5页 3.3.1温江区碧落湖现状分析………………………………….….第5页 3.3.2温江区碧落湖改造分析………………………………….….第5页4改造依据………………………………………….………………第7页5改造设计主题………………………………………….…………第7页6设计主题及改造景点…………………………………………….第8页7 改造对策以及主要改造景点…….………………………..…….第9页8单项规则…….………………………………………..…..……..第9页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与再规划改造1项目概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越遭破坏,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发展成为人们追求的主题,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而在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已占多数的今天,城市绿地对于人们对于绿色的需求满足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汶川地震前后温江不同土层温度的变化特征
汶川地震前后温江不同土层温度的变化特征陈志安;郑丽英;洪小鸥;张树金【摘要】运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结合铂电阻地温传感器分别采集地震前后4年(2004~2012年)的土层温度,探讨汶川Ms 8.0级地震前后温江不同土层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温度呈下降的趋势,且在0 cm时达最高;0、10、15、20 cm土层的5月份平均温度随着年份的增加,其温度总体上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07年5月时达最高值;而40、80、320cm土层的5月份平均温度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小.浅层(0 ~40 cm)地温的变化幅度较大,而深层地温(80 ~ 320 cm)的变化幅度较小;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浅层地温受地面天气现象的影响较大,而深层地温则受此影响较小,但其地温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太阳辐射的增强有关,且基本不受地震释放的热量影响.地震对不同土层的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土层的加深,其影响逐渐降低,在0、5、10、15、20 cm的土层温度中,其作用尤为明显.地震对不同土层温度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震后1~3d,而震前无明显的变化,这也是当前地震预警预报较低的原因之一.【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17【总页数】3页(P7614-7616)【关键词】汶川地震;土层温度;温江;年际变化特征【作者】陈志安;郑丽英;洪小鸥;张树金【作者单位】四川省温江区气象局,四川温江611130;四川省温江区气象局,四川温江611130;四川省温江区气象局,四川温江611130;四川省眉山市农业局,四川眉山62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32008年5月12日14 :28,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31.0°N、103.4°E)Ms8.0 级的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及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等特点[1-3]。
震中最大烈度达XI度,超过8.7万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失踪,灾区面积达30万km2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4]。
成都特殊复杂地质条件
第1章成都特殊复杂地质条件1.1 成都地质环境概况1.1.1 气象水文特征成都市属东部季风区及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亚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其气候特点是:冬季较暖少雨,无霜期较长;春季气温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回升早,天气变化不稳定,降雨量偏少,春旱时有发生;夏季多暴雨、洪涝,亦常有干旱;秋季阴雨连绵。
全年阴天多,为全国日照时数较少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800~1 000 mm,西部多于东部。
全年降水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秋季略多于春季。
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5~160 d,7月、8月多暴雨。
年内平均降水量变化呈单峰型(图1-1)。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200~1 300 h。
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可达85%。
平均年蒸发量可达1 130 mm。
图1-1 成都降水与日照时数分布成都平原河流分属岷江、沱江、涪江水系。
各水系从西北部各大小山口进入平原后呈扇状分流(图1-2)。
岷江水系流经平原西南部后汇于新津县流出区外;沱江水系流经平原东北部后汇于金堂赵镇流出区外;涪江水系流经平原东北部后流出区外。
各水系在平原的分流密度平均每千米2.5条,与江河配套的各级渠系每千米为2~4条,是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都江堰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渠首处于岷江冲积扇顶点,可利用岷江丰沛的水量控灌整个成都平原。
由于都江堰的灌溉,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图1-2 成都水系分布1.1.2 地形、地貌特征成都市位于岷江冲洪积扇的东南边缘。
市区以西为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一、二级阶地,地形开阔、平坦;以东为成都市东部台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坡度平缓。
区内地形平坦,地势受扇状平原的控制,总体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为484~540 m。
受区间内数条现代河流及古河道的影响,地形有一定起伏,但在市区内因长期的人类活动改造,原始地形已不甚清晰。
区内地貌类型单一,均为侵蚀、堆积地貌,其主体地貌单元为冰水堆积扇状平原二级阶地,受后期河流的切割改造,表现为东南展布的相互平行的条带状河间地块。
温江校区环境调查
温江校区环境调查实验目的:掌握环境调查的内容及方法,具备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成都校区概况: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现有用地面积366166平米(约合55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18347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2000平方米、科研实验楼34500平方米,综合楼15000平方米、学生、研究生宿舍154803平方米、食堂12700平方米、教师宿舍42000平方米,其它用房944平方米。
该校区目前主要为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研究生。
农大温江校区全部用于教学和科研,无实验田,农场及试验田位于崇州实验基地。
实验内容:一、温江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一)自然环境条件:温江区地理坐标北纬30°36′-30°52′,东经103°41′-103°55′;地处成都平原腹心,东邻青羊区、南毗双流区、西接崇州市、北连郫都区、都江堰市,面积277平方公里,东西宽18.5公里,南北长33公里,境状呈扫帚形。
农业用地23.3165万亩;建设用地16.5811万亩;未利用地1.5235万亩。
温江区地势平坦,各种自然条件在境内表现较为均一,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属全国日照低值区。
年均气温16.0℃,平均降雨量865.9毫米,年均日照时数991.1小时,年均风速1.2米/秒。
温江区河流均属岷江水系。
境内四条大河一一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区境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占地面积9.67平方公里,为全区总面积的3.5%。
温江区水资源总量6.2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534亿立方米;地下水1.70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42亿立方米,温江区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40.94%。
温江区境内土壤母质单纯,均属第四系近代河流冲洪积物,多为变质灰色岩风化物,经岷江悬运搬迁沉积于平原区,具有明显的质地层次,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多发育为水稻土。
成都地质
成都平原第四系较为发育,由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堆积物组成,以中上更新统分布最广,其余为零星分布。
地层厚度变化大,从西北向东南厚度变薄,由40多米变为几米,为河相冲——洪积、冰水堆积成因。
全新统(Q4)为近代河流冲一洪积层。
形成河漫滩和一级阶地,河漫滩由灰色砂及砂砾卵石构成;一级阶地上部为灰色砂质黏土,局部地方夹粉细砂层,下部为黄灰色砂砾卵石,粒径4~10厘米。
上更新统(Q3)广布平原地区,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
为流水、冰水堆积层,主要分布于二级阶地,上部为褐黄色砂质黏土、黏质砂土、灰褐黄色砂砾卵石层;中部为浅黄褐黄色成都黏土及砂质黏土含铁锰质结核;下部为砂砾卵石层夹粘土层,砾卵石成分多为花岗石、石英岩、变质岩类,呈浑圆状,粒径一般为3~10厘米,厚5~40余米。
中更新统(Q2)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
上部为黄、棕黄、紫红色粘土,含铁、锰质碎屑及结核。
黏土裂隙发育,吸水性强,网纹状裂隙中常充填白色高岭土,厚度8~12米;下部为黏土泥砾层,其顶部常夹黄砂透镜体,砾石成分以花岗岩、石英岩为主,次为深色变质岩类,粒径多为3~8厘米,次圆状,无明显粒序性和定向性。
中、下更新统(Q1-2)为冰碛——冰水堆积层,不整合基岩之上,上部为棕黄色黏土,这种黏土多呈硬塑状态,含铁、锰质、硅质、钙质结核与白色高岭土团块,具良好的黏性,可塑性与强偏中等程度的膨胀性,其厚度为数米至10余米,黏土层下为砂砾卵石层,厚数米至20余米,卵石层下与白垩系灌口组呈不整合接触。
白垩系(K)上部多遭剥蚀而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因此出露较为零星,总厚度大于319米,自上而下可划分如下。
上统灌口组(K2g)为边缘湖相沉积的紫红、棕红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泥岩中夹绿色斑点薄层石膏及钙芒硝,上部遭受剥蚀出露不全。
上统夹关组(K2j)为河湖相沉积,主要为紫红、砖红色长石砂岩组成,中一细粒结构,厚层至块状构造,泥质胶结,上部夹数层同色薄层或透镜状砂质泥岩,风化强烈。
温江城区资源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论文温江城区资源环境状况调查报告摘要:主要调查了温江城区的资源环境状况,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发现温江城区资源环境状况的优缺点,并对此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及治理方法。
使我们对温江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规划。
关键词:资源;环境;存在问题;治理方案正文:本次我们小组所调查的区域为第8区域。
本片区地形平坦,无山无丘,属于成都平原腹地地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由此可知该片区的土地资源丰富;由于有较大河流穿过本区域,降水丰富,因此本片区水资源丰富;本片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条件舒适宜人,由此可知该片区有良好的气候资源;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区域的城市绿化景观植物种类还是很丰富的,各种各样的植物不仅净化了城市的空气,还给城市添加了更多的美感,让居民生活在一个舒心优美的环境当中,这也说明了该区域有较丰富的生物资源。
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是很适合人们居住生活的好地方。
该区域集中了大量的居住小区,小区周围有很多的饭店酒店,还有医院、学校、图书馆、事业单位、超市等配套基础服务设施也比较齐全。
由于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多种影响,使城市环境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1.城市环境具有最强烈的人为干预特征由于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社会、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
除了大气环流、大的地貌类型、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基本保持自然状态外,其他自然要素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通常是不可逆的。
2.城市的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城市是由社会--经济--环境组成的复杂人工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社会为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而开发环境,又为了更好地利用,还必须保护环境。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所以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问题。
若为了发展经济,以污染环境作为代价,这种发展是脆弱的,最终将限制生产,制约经济发展。
彭州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前言彭州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为了更好地了解彭州的地质地貌,我们于2023年3月组织了一次地质地貌实习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学习,我们对彭州的地质地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彭州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2. 学习地质地貌调查方法和技能;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工作能力;4. 提高地质专业素养。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彭州市的青白江、白鹿镇、九尺镇等地,对当地的地质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
(1)青白江青白江位于彭州市西部,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在青白江沿岸,我们观察到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地貌。
峡谷两岸峭壁陡峭,河床狭窄,河水湍急。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河流沉积形成的河漫滩、阶地等地貌。
(2)白鹿镇白鹿镇位于彭州市北部,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
在白鹿镇,我们参观了白鹿山、白鹿洞等地。
白鹿山是一座火山地貌,山顶有火山口,周围火山岩层明显。
白鹿洞则是一处喀斯特地貌,洞内钟乳石、石笋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3)九尺镇九尺镇位于彭州市东南部,拥有典型的岩溶地貌。
在九尺镇,我们参观了九尺溶洞、九尺石林等地。
九尺溶洞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喀斯特溶洞,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景观琳琅满目。
九尺石林则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石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2. 理论学习在实地考察的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质地貌的基本理论,包括:(1)地质构造:了解彭州的地质构造类型,如褶皱、断裂等;(2)地貌类型:认识彭州的地貌类型,如河流地貌、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等;(3)地质年代:了解彭州的地质年代,如新生代、中生代等;(4)岩石类型:学习彭州的主要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砂岩、石灰岩等。
四、实习成果1. 实地考察方面: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彭州的地质地貌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掌握了地质地貌调查方法和技能;2. 理论学习方面:通过理论学习,我们提高了地质专业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3. 团队合作方面: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背景讲义
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讲义一、引言成都市位于中国四川盆地中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地质构造和对地震活动、矿产资源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
二、地质构造特征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1.盆地特征: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的核心地带,呈盆地状。
盆地内部地质结构较为平缓,地貌以平原为主,适宜农业和城市建设。
2.断裂特征:成都市附近存在多条断裂带,其中最重要的是龙门山断裂带和瓦工山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的存在使得地质构造更加复杂,也增加了地震活动的潜在风险。
3.抗震建设:鉴于成都市地处地震带,城市建设中注重抗震设计是必要的。
成都市的建筑物普遍采取抗震设计措施,以提高地震安全性。
4.构造变形:成都市地区受到构造力的作用,发生着不断的构造变形。
这种构造变形在地表上表现为地震、地裂缝等现象,对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地质成都市的地质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活动:成都市处于四川地震带附近,地震活动频繁。
地震的发生不仅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地震监测和预警是成都市的重要任务之一。
2.矿产资源:成都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盐类、石油和天然气是成都市的重要矿产资源。
3.地质灾害:由于地震和地质构造的影响,成都市还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包括地质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4.水资源:成都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这些水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成都市地质构造和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特征及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成都市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同时,科学地利用地质资源、正确认识地质灾害风险也至关重要。
成都市地质构造和的了解对地震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川西温江构造浅中层勘探潜力分析
矸f f
氍
积约 1O r ;在 蓬 莱 镇 期 末 ,仍 然 保 持 着 坳 中 隆 k 1 a 的特点 。在侏 罗 系末 期 ,沙溪 庙 组顶 面为 一 个 N E
钻 遇油气 显示层 共 8层 ,其 中含气层 3层 ,累 积 厚
度 1.m;微 含气层 3层 ,累 积厚 度 2m;微 含 气 75 8
水 层 2层 ,厚 1. m。除 1层 位 于 Kl 组 下 部 外 , 45 j
其余 均位于 JP组 内。完井 裸 眼替 喷 测 试 ,获得 天 3 然 气 40 d 8 m/ ,水 63 d 矿 化 度 6.3/ , .m/ , 3O gL C C 型 。地 方 上 以找 温 泉 为 目的钻 探 了 金 泉 1 a 1水
作者简介 罗啸泉 ,男 ,16 93年生,高级工程师 ,硕士 ;19 9 7年毕业于成都理 工大学石油地质专业 ,从事油气地质综合研 究工作。地 址 :( 10 1 6 0 8 )成都市青龙场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电话 :(2 )8 5 32 。E—m i:2 0 ks 1n o 0 8 3 27 2 al 0 4 t@2 e .cr n
构造 已有低 幅隆起 ,晚侏 罗世 温江 构造表 现为继 承 性 ,面积和 幅度逐 渐减 小 ,一 直到早 白垩世 末 ,主
井混合测试 ( ) Kj P ,产水 80 d —J 0m / ,从放喷管
口火焰 高度估 计产气 为 30 d 一 0 m / 。 0m/ 40 d
要目的层蓬莱镇组 、沙溪庙组都有持续隆起 。 构 造演化 分析 表 明 ,位 于 凹陷 中的温 江构造 为
关键 词 四川盆地 温江构 造 勘探潜力
1 勘 探 概 况
对 温 江地 区进行 过 化探及 地震详 查 ,曾经 钻 探 过 2口浅井 ,在 蓬二 段完 钻 。经化探 详查 发现 ,温 江地 区油 气 化 探 综 合 异 常 位 于 温 江 西 部 ,面 积 约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康景文成都 610081一、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点1.1地层结构据区域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之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西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60公里,东距走向相同的龙泉山褶皱带约20公里,成都坳陷呈北东35°方向展布,受喜山期运动的内力地质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而拗陷盆地相对下降,在岷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的层之上,形成了成都冲积平原。
受东西两侧构造带的影响,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形成了浦江—新津和新都—磨盘山这一区域性的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其它次生断裂,长期以来,经区域地质调查配合物探、钻探和卫星遥感图片的解释也证实了这些断裂的存在。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内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中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中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场地的地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黑色、杂色,稍湿,松散,以填碎砖块、石灰渣、陶瓷片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Z30#、Z31# 还填有条石和混凝土块,整个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60~9.10m。
(2)素填土:褐黄色,稍湿,松散,以填粘性土、粉土、砂、卵石为主,层厚1.10~6.00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3)粉土: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含少量氧化铁和铁锰质氧化物,层厚0.30~1.30m。
(4)中砂: 褐黄色,稍湿~湿,松散,含少量粘性土和云母片,主要分布于卵石层的顶板,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细砂,层厚0.30~3.50m。
(5-1)中砂:褐灰色,湿~饱和,稍密, 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主要以透镜状或尖灭状分布于卵石层(Q4al+pl)中间,层厚0.40~4.80m。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康景文成都 610081一、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点1.1地层结构据区域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之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西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60公里,东距走向相同的龙泉山褶皱带约20公里,成都坳陷呈北东35°方向展布,受喜山期运动的内力地质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而拗陷盆地相对下降,在岷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的层之上,形成了成都冲积平原。
受东西两侧构造带的影响,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形成了浦江—新津和新都—磨盘山这一区域性的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其它次生断裂,长期以来,经区域地质调查配合物探、钻探和卫星遥感图片的解释也证实了这些断裂的存在。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内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中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中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场地的地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黑色、杂色,稍湿,松散,以填碎砖块、石灰渣、陶瓷片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Z30#、Z31# 还填有条石和混凝土块,整个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60~9.10m。
(2)素填土:褐黄色,稍湿,松散,以填粘性土、粉土、砂、卵石为主,层厚1.10~6.00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3)粉土: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含少量氧化铁和铁锰质氧化物,层厚0.30~1.30m。
(4)中砂: 褐黄色,稍湿~湿,松散,含少量粘性土和云母片,主要分布于卵石层的顶板,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细砂,层厚0.30~3.50m。
(5-1)中砂:褐灰色,湿~饱和,稍密, 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主要以透镜状或尖灭状分布于卵石层(Q4al+pl)中间,层厚0.40~4.80m。
成都市温江区砂石资源管理经验及启示
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The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Legal System 张彦英: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协调发展63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态补偿制度”的指导方针,对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砂石资源作为一种最为普遍又非常重要的资源,如何管理好,需要极大的智慧。
成都市温江区在砂石资源的管理上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效果明显。
及时对成都市温江区的砂石管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对全国其他省(区、市)完善砂石资源的矿业权管理制度和政策具收稿日期:2019-05-22;修回日期:2019-06-01▲ 基金项目:矿业权管理领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技术支撑“长江经济带矿业权监测”(121102000000180075)▲ 作者简介:杨再兴(1986—),男,浙江省松阳县人,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硕士、工商管理双学位学士,主要从事矿业权管理方面研究工作。
摘 要:砂石资源作为一种最为普遍又非常重要的资源,如何管理好,需要极大的智慧。
成都市温江区在砂石资源管理方面探索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做法:对建设项目宗地红线范围内开采的地下砂石资源(自用除外)、河道清淤疏浚及水利建设过程中清理上岸的砂石资源、区级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依法处置的砂石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由国有平台公司负责接管、加工、出售等经营工作,以优先保障本区重点工程项目、民生工程和公益设施等建设需要。
其主要经验有:(1)强化领导,做实行动指南;(2)建章立制,严密顶层设计;(3)群策群力,强化整治措施。
关键词:砂石资源;管理经验;启示;温江区;成都中图分类号:F407.1;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95(2019)07-0063-03DOI:10.19676/ki.1672-6995.00002910 引言砂石是国家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源。
温江调研报告
温江调研报告温江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温江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区,地处成都市区的西南部,是成都市的核心经济区。
温江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温江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为未来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方案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电话采访和文献研究等。
我们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和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温江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四、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概况温江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农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
工业制造是温江区的支柱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农业方面,温江区具备良好的农田资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销售渠道亦较为畅通。
服务业方面,温江区的商业、旅游和金融服务水平较高。
2. 经济发展问题尽管温江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目前温江区的工业制造业占比过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温江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引进。
再次,温江区的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最后,温江区的金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五、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温江区经济向知识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转型。
2. 加强科技创新: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提高温江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3.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保险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
4.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大金融机构对温江区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提高,满足温江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六、总结温江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温江区正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并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成都温江区研究分析报告
一、温江区宏观环境分析 (3)二、区域市场环境研究 (7)1、区域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 (7)1)宏观经济分析 (7)2)产业结构分析 (8)3)金融环境分析 (10)4)政策环境分析 (10)2、温江区城市发展规划分析 (11)三、温江土地市场分析 (12)1、温江土地市场整体情况概述 (12)2、历年土地交易情况分析 (13)1)土地供给总况 (13)2)土地供给特征分析 (13)3、2005年土地供给特征分析 (14)1)土地用途——商住用地拍得最多 (14)2) 出让方式——拍卖为主 (15)3) 成交规模——中小规模为主 (15)4、未来土地供应走势分析 (16)四、温江房地产宏观市场分析 (16)1、房地产业总体投资分析 (16)2、房地产宏观供应分析 (18)3、房地产宏观需求分析 (18)4、历年商品房供销分析 (19)1)商品房供销走势 (19)2)住宅物业销售走势 (20)3)商业物业供销走势 (20)5、房地产宏观市场发展预测 (21)1)商品房的供给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速 (21)2)城市化加快温江房地产业的发展 (22)五、区域房地产中观市场分析 (22)1、区域整体供销状况分析 (22)1)2005年1-11月供销面积对比 (22)2)板块供销特征分析 (23)2、住宅市场分析 (23)1)供应特征分析 (23)2)供应价格分析 (25)3)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26)六、典型楼盘分析 (28)1、典型住宅楼盘分析 (28)1)炎华置信.上林宽境 (28)2)海峡新城.都市水岸 (30)2、典型商业楼盘分析 (31)1)繁华时代 (31)七、区域房地产市场现状总结与前景展望 (33)1、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评价 (33)2、区域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33)3、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34)温江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一、温江区宏观环境分析温江区位于川西平原西部,地形平坦,整体形状呈规则三角形,多为平原地貌,距成都市中心区16公里,东接成都市青羊区,南壤双流县,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西南紧邻崇州市,正西靠都江堰市。
温江区地质情况
成都平原处于四川沉降带西侧,介于龙门山隆起褶皱带与龙泉山褶皱带之间,其地质构造系川西新华夏构造的一部分,称为"成都洼陷",为一继承性的新生代沉降盆地。
据物探及钻孔资料,平原基底构造方向为北北东--北东向,西陡东缓,基底起伏,盆地东西边缘皆受断裂控制,东缘蒲江--新津隐伏断裂,经成都西郊--广汉以东,与西缘大邑--彭县断裂对冲,中间相对下陷,在中间凹陷地带,第四系厚度大,在断层外侧,第四系厚度小。
沉降中心位于成都平原偏西侧,即邛崃--大邑--崇庆一线,第四系厚度达350米以上、下卧白垩系或第三系基岩,顶面凹凸不平,并分布有大小不一的洼槽或盆湖。
温江县位于成都平原沉降中心及东缘蒲东--新津隐伏断裂之间,第四系沉积厚度150至250米。
1976年四川省一0一地质队在县内永兴公社钻孔查明,第四系在当地厚200米。
平原基底断陷的形成,始于白垩系末,第三系有明显加强,通过晚近期构造变动过程的不断发展,成现今形态。
规模宏大,结构多元的以冰碛--冰水成因为主、冲洪积次之的第四系松散物质,则不整合地堆积在白垩系或第三系的基岩上。
县境基底为第三系大邑砾岩,白垩系灌口组、夹关组。
1976年四川省一0一地质队在永兴公社钻孔,孔深694.79米,仍未穿透夹关组。
第二节地层县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据四川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197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和《1∶2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水文地质图》灌县幅、邛崃幅资料,以及1976年1月四川省地质局一0一地质队在永兴公社的钻孔资料,其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由老至新分别为:1.下中更新统(Qgl-al 1+2) 该层深埋于平原下中部。
按堆积物的结构特征,堆积层序列可分四层:第一层为绛红、紫红、黄棕等杂色粘土泥砾层。
该层深埋于平原区凹槽底部,黏土中时有网纹结构发育,砾石大小混杂,一般砾径5至20厘米,大的达20到40厘米,砾石成分复杂,以花岗岩、砂岩、石英岩为主,风化剧烈,有些可手捏成粉。
关于成都市温江区鲁家滩片区的发展初探
关于成都市温江区鲁家滩片区的发展初探成都市温江区鲁家滩片区是成都市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近年来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该片区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温江区鲁家滩片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西南部,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
这一片区的发展起初以农业为主,但随着成都市的快速发展,该片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和商业为主导的区域。
该片区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交通便利。
鲁家滩片区地处成都市的交通枢纽,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过该区域,使得该片区成为了连通成都市和其他地区的重要节点。
其次,资源丰富。
该片区地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此外,该片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政策支持。
成都市政府将鲁家滩片区确定为重要发展区域,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该片区发展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近年来,鲁家滩片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该片区的工业发展进展迅速。
目前,该片区已经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涵盖了机械制造、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
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使得该片区成为了成都市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撑区域。
其次,该片区的商业发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鲁家滩片区有多个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品牌进驻。
此外,该片区还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成为了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园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鲁家滩片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环境污染是一大隐患。
由于工业发展较快,该片区的环境保护措施相对滞后,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此外,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交通拥堵问题也较为突出。
另外,重工业的发展也使得该区域的用地紧张,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鲁家滩片区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建设。
其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交通状况,提升片区的发展潜力。
温江气象资料
温江气象资料:气温:(1)、全年各月平均温度:温江区平均平均气温(2011年四川省统计年鉴)(2)、温江区最高温度、月份,最低温度、月份:温江区地势平坦,面积不大,各种自然条件在境内表现较为均一。
按气候区划划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划分,全区均属平坝温和粮经养殖区。
温江区全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冬季长,分别为108天和105天,春、秋季短,各为76天。
最热月是7月,极端最高气温38℃;最冷月是1月,极端最低气温-2℃。
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暖多雾,霜雪少。
(3)、冬天、夏季室外计算气温:(4)、霜、冻、冰雹期:温江全年无霜期长达282天,平均初霜日为12月5日,平均终霜日为2月27日。
年平均风速1.2米/秒。
年降雨量充沛,平均达966.1毫米,年际变化大,四季分配很不均匀。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4%,具有明显的冬干夏湿气候特征。
固体降水(雪及冰雹等)很少,冰雹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同时伴有大风、雷雨,从3—11月都可有冰雹天气发生。
冰雹虽持续时间短、但破坏性极大。
70年代以来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很少,霜不严重。
日照时数少,不足可照时数的三分之一,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但夏季所占比例大,加上雨水多,对大春作物很有利。
按现有光热条件,从当前农业技术来看,粮食作物种植一年两熟有余,三熟不足。
(5)、小于-3℃、0℃、5℃的天数,起止日期:降水:(1)雨季起始时间:主要分布于6月~8月(2)全年降水量、一日最大降水量:全年平均降水量为759.1 ~ 1155.0毫米,年内降水量变化呈单峰型。
一日最大降水量达143.1 ~ 356.6毫米。
(3)全年雷暴日数、时间:全市年暴雨日数平均达2~4天,以7月、8月最多,平均达1天。
暴雨初终期期分别出现在4月和9月。
(4)全年各月平均降水量:降水量最多月出现在8月,月降水量为199.2~258.1毫米;最少月普遍出现在1月,月降水量为4.3~19.0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平原处于四川沉降带西侧,介于龙门山隆起褶皱带与龙泉山褶皱带之间,其地质构造系川西新华夏构造的一部分,称为"成都洼陷",为一继承性的新生代沉降盆地。
据物探及钻孔资料,平原基底构造方向为北北东--北东向,西陡东缓,基底起伏,盆地东西边缘皆受断裂控制,东缘蒲江--新津隐伏断裂,经成都西郊--广汉以东,与西缘大邑--彭县断裂对冲,中间相对下陷,在中间凹陷地带,第四系厚度大,在断层外侧,第四系厚度小。
沉降中心位于成都平原偏西侧,即邛崃--大邑--崇庆一线,第四系厚度达350米以上、下卧白垩系或第三系基岩,顶面凹凸不平,并分布有大小不一的洼槽或盆湖。
温江县位于成都平原沉降中心及东缘蒲东--新津隐伏断裂之间,第四系沉积厚度150至250米。
1976年四川省一0一地质队在县内永兴公社钻孔查明,第四系在当地厚200米。
平原基底断陷的形成,始于白垩系末,第三系有明显加强,通过晚近期构造变动过程的不断发展,成
现今形态。
规模宏大,结构多元的以冰碛--冰水成因为主、冲洪积次之的第四系松散物质,则不整合地堆积在白垩系或第三系的基岩上。
县境基底为第三系大邑砾岩,白垩系灌口组、夹关组。
1976年四川省一0一地质队在永兴公社钻孔,孔深694.79米,仍未穿透夹关组。
第二节地层
县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据四川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197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和《1∶2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水文地质图》灌县幅、邛崃幅资料,以及1976年1月四川省地质局一0一地质队在永兴公社的钻孔资料,其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由老至新分别为:
1.下中更新统(Qgl-al 1+2) 该层深埋于平原下中部。
按堆积物的结构特征,堆积层序列可分四层:
第一层为绛红、紫红、黄棕等杂色粘土泥砾层。
该层深埋于平原区凹槽底部,黏土中时有网纹结构发育,砾石大小混杂,一般砾径5至20厘米,大的达20到40厘米,砾石成分复杂,以花岗岩、砂岩、石英岩为主,风化剧烈,有些可手捏成粉。
第二层地表未见出露,据物探资料揭示,在广汉--成都一线以西,什邡灵杰--彭县一线以东(温江县位于两线之间)的平原下部广泛存在着厚1.06至41米的一套青灰色--灰褐色含泥砂砾石层,有时夹淤泥,多见植物碎屑。
砾石成分除花岗岩、石英岩外,尚见较多的喷土岩及硅质岩类,层中时夹淤泥及炭化植物碎屑、乌木,其分布局限于平原深槽之内。
第三层在平原腹部,为一套黄棕、黄褐色强风化含砂泥砾层,分布广泛,深埋在25到29米以下。
砾石成分复杂,以花岗岩、石英岩为主,砂岩、变质岩次之。
其分选差,大小混杂,砾径一般5至20厘米,
大的达30到50厘米。
砾石风化严重,砾间充填砂质粘土,并多被泥皮包裹。
第四层在第三层上,局部出露一层黄褐色、红褐色、棕黄色粉砂质黏土及泥砾石,厚0-10米。
2.上更新统(Q3)
该层广布于平原,部分出露地表,形若二级阶地,大部分被冲洪积砂砾卵石层掩埋,一般厚25至30米,最厚可达40余米。
由下至上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为褐黄、黄褐色弱风化含泥砂砾石层。
砾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次有石英砂岩、砂岩等,磨圆度较好,有一定分选,砾径一般5至20厘米,间夹40到50厘米,漂砾。
沉积岩多被风化,锤击易碎,黏土砂粒充填其间,或于层中形成透镜体。
局部泥钙质或铁锰质富集,具铁质胶结。
第二层为黄棕、褐黄、灰黄色粉砂质黏土--黏质粉砂土--砂层,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云母,常见长石被风化呈白色细粒,粒径由下往上逐渐变小,黏粒增加。
据分析,下部砂粒占40.5%至68%,黏粒15%至27.5%;上部砂粒占20%至29%,粉粒36%至38%,黏粒33.5%至44%。
顶部粉砂质粘土常有铁锰质浸染,其间夹泥炭层透镜体,泥炭碳化程度较低。
3.全新统(oal+pl4 4 )
在成都平原岷江上游的冲洪积扇及往下的一级阶地和河漫滩堆积物,均属全新统地层。
一级阶地阶面比高2到4米,堆积物上部为黑灰色粉砂土--砂土,结构松散。
河漫滩堆积物为砂砾卵石层,分布于江安河岸,厚10到15米,金马河、杨柳河亦均有分布。
第三节地貌
全县地貌简单,地势平坦,从整个微地貌看,几千年来兴修水利和耕作改造等人为作用是很显著的。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平均比降4.1‰,为自流引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成都平原这个断陷盆地,自第四纪以来持续下沉,接受岷江、沱江、石亭江及其支流从上游带来的大量冰水物质与流水冲洪积物质的充填,后又经过河流的不断堆积与浸蚀,进一步改变了平原面貌。
从宏观形态来看,县境地貌均为平原,就成因而论,为浸蚀堆积型。
其中根据各自不同特征,又分为冰水堆积扇状平原(或二级阶地)、一级阶地和河漫滩。
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均以内迭嵌入形式,镶在冰水堆积扇状平原内,顺河延展,由第四系全新统(Qal+pl4
4)冲洪积物组成。
冰水堆积扇状平原,由第四系上更新统(Qal 3
)冰水堆积物组成。
由于近代河流浸蚀作用,扇面多残存河间地块及起伏不大的洼地,形成了县境内"
大平小不平"的地貌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