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速或风力强度的分布
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
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
作为一个拥有广袤海域的国家,我国的海上平均风速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海上风速总体较为平均,但在不同的海域和季节中,风速的变化却是多种多样的。
我国东海和南海是两个重要的海上风区。
东海位于我国的东部,南海位于我国的南部。
这两个海域的风速较高,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
东海和南海的风速主要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
夏季时,东亚季风带来了湿润的气流,使得东海和南海的风速较大。
而秋季时,季风逐渐减弱,风速也会相应降低。
我国的北部海域也有其特殊的风速分布规律。
黄海和渤海位于我国的北部,这两个海域的风速较低。
这是因为北部海域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小,而且受到陆地的遮挡,使得风速较弱。
尤其是冬季时,北部海域的风速更是相对较低。
而我国的西部海域,如南海的西北部、东海的西南部以及台湾海峡等地,风速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这些海域接近我国的大陆地区,受到地形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风速较大。
同时,这些地区也处于季风的影响下,夏季和秋季的风速较高。
总的来说,我国海上平均风速的分布规律是多样的。
不同海域和季节中,风速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海上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力分级
风力分级等级风速(m/s)风速(km/h)等级风速(m/s)风速(km/h)等级风速(m/s)风速(km/h)0 0.0-0.2 <1 6 10.8-13.8 39-49 12 32.7-36.9 118-1331 0.3-1.5 1-5 7 13.9-17.1 50-61 13 37.0-41.4 134-1492 1.6-3.3 6-11 8 17.2-20.7 62-74 14 41.5-46.1 150-1663 3.4-5.4 12-19 9 20.8-24.4 75-88 15 46.2-50.9 167-1834 5.5-7.9 20-28 10 24.5-28.4 89-102 16 51.0-56.0 184-2015 8.0-10.7 29-38 11 28.5-32.6 103-117 17 56.1-61.2 202-220本表所列风速是指平地上离地10米处的风速值风(wind)即空气的流动现象。
气象学中常指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它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气象上用一些特定名称的风,标明其形成的原因和形式,如梯度风、摩擦风、地转风、热成风、山谷风、海陆风、季风、信风以及飑、阵风、龙卷凤、焚风等。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
中国气象局于2001年下发《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以蒲福风力等级将12级以上台风补充到17级。
12级台风定为32.4-36.9米/秒;13级为37.0-41.4米/秒;14级为41.5-46.1米/秒,15级为46.2-50.9米/秒,16级为51.0-56.0米/秒,17级为56.1-61.2米/秒。
琼海30年前那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73米/秒,已超过17级的最高标准。
称之为18级,也是国际航海界关于特大台风的普遍说法。
1一18风力等级表
1-18风力等级表引言在气象学中,风力等级是衡量风速强度和风力大小的一种标准。
风力等级的划分对于天气预报、气象监测以及风能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1-18风力等级表,并解释每个等级代表的风速范围和对应的气象表现。
1-18风力等级表风力等级风速范围(米/秒)标准名称表现描述0 0-0.2 静风烟直径不动1 0.3-1.5 烟风烟直径显示风向2 1.6-3.3 微风风感觉皮肤微微有风3 3.4-5.4 轻风树叶摆动,风被感觉到4 5.5-7.9 微弱风小旗展开,且随风摆动5 8.0-10.7 温和风大旗展开,且随风摆动6 10.8-13.8 清风大树分枝摆动7 13.9-17.1 相当大风背风感觉明显,行走有困难8 17.2-20.7 疾风树木严重摇动,行走困难9 20.8-24.4 大风小树被连根拔起10 24.5-28.4 强风建筑物受损11 28.5-32.6 烈风烟囱、树木倒塌12 32.7-36.9 狂风汽车被刮离道路13 37.0-41.4 暴风房屋严重受损14 41.5-46.1 狂暴风树木连根拔起15 46.2-50.9 飓风破坏性巨大16 51.0-56.0 强热带风极度热带风暴17 56.1-61.2 极热带风极度破坏性18 ≥61.3超热带风极度破坏性风力等级的应用风力等级广泛应用于气象学、航海、航空、建筑、风能利用等领域。
在天气预报中,根据风力等级的变化,可以预测气温、降雨量、能见度等气象条件的变化趋势,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
在航海和航空中,风力等级是船舶和飞机安全航行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船舶和飞机避免恶劣天气条件,确保航行安全。
在建筑工程中,风力等级的考虑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施工方式,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各种风力等级的风速。
此外,风力等级也被用来评估风能的利用潜力,在风能发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风力等级表是衡量风速强度和风力大小的重要标准。
风速和风力等级表
风速和风力等级表风速是指风的移动速度,一般用米/秒(m/s)来表示。
风速和风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是描述风的两个主要参数。
在中国,风力等级表被广泛使用来描述风力的大小。
下面是风速和风力等级表的详细介绍:一、风速1. 微风:0.1-1.5 m/s微风时,树叶开始摇动,但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此时,船只行驶时会有涟漪,但水面还是平静的。
2. 轻风:1.6-3.3 m/s轻风时,树叶树枝随风摇曳,吹乱了一些小纸片。
此时,水面波动较明显,有小波浪。
3. 和风:3.4-5.4 m/s和风时,整个树干和中大型树枝都会受到风力的作用,甚至会出现一些风声。
此时,水波有显著的涌动和短浪。
4. 清风:5.5-7.9 m/s在清风的风力作用下,叶片翻飞,树枝弯曲。
车辆行驶时受到风的阻力明显增强。
此时,水面出现着重波浪和浪尖。
5. 强风:8.0-10.7 m/s强风时,树木摇晃,有较强的风声。
此时,船只行驶受到的阻力非常大,需要更大的推力才能前进。
6. 疾风:10.8-13.8 m/s疾风时,树木摇摆不止,能够吹走小物体。
在海上,疾风会产生很高的浪高和浪壳,不宜出海。
7. 大风:13.9-17.1 m/s大风时,树木发出巨大的响声,建筑物可能出现轻微的损坏。
此时,在海上,波浪非常大,远处也可见到大浪。
8. 烈风:17.2-20.7 m/s烈风时,树木弯曲,摆动幅度非常大。
建筑物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坏。
在海上,巨浪泛滥,很容易让船只倾覆。
9. 狂风:20.8-24.4 m/s狂风是非常强烈的风,能够轻易地吹断树木。
在海上,狂风会产生非常大的巨浪,形成非常危险的条件。
10. 飓风:24.5-28.4 m/s飓风是一种极为猛烈的风暴,能摧毁建筑物,洪水肆虐。
在海上,飓风产生的海啸将极大威胁沿海地区。
二、风力等级表1. 静风:小于0.2米/秒2. 软风:0.3米/秒3. 轻风:1-2级,0.6-3.3米/秒4. 微风:3-4级,3.4-5.4米/秒5. 和风:5-6级,5.5-7.9米/秒6. 清风:7-8级,8.0-10.7米/秒7. 强风:9-10级,10.8-13.8米/秒8. 狂风:11-12级,13.9-17.1米/秒9. 暴风:13-14级,17.2-20.7米/秒10. 台风:15-16级,20.8-24.4米/秒11. 强台风:17-18级,24.5-28.4米/秒12. 超强台风:19级以上,大于28.5米/秒三、总结风力越大,风的威力也就越大。
风力等级划分标准
风力等级划分标准
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来确定的,风力等级划分标准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风速的划分标准,根据国际上的标准,风速可以分为十个等级,从0-12级,其中0级无风,1级软风,2-3级弱风,4-6级微风,7-10级强风,11-12级狂风。
0级无风,指的是风速低于1米/秒,此时基本不能感受到风,其实也可以叫做静风,风速较慢。
1级软风,指的是风速在1-3米/秒之间,此时可以感受到轻微的风,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比较安静的环境。
2-3级弱风,指的是风速在3-5米/秒之间,此时可以感受到比较明显的风,但是风力还不够强,树叶仍然可以摇摆,风力可以被人体抵抗。
4-6级微风,指的是风速在5-7米/秒之间,此时风力已经较强,可以感受到比较强的风,树叶也不能摆动,人体也不能很好的抵抗它。
7-10级强风,指的是风速在7-10米/秒之间,此时的风力已经很强,可以感受到风的强烈拉扯,树叶也不能摇摆,人体也不能抵抗它。
11-12级狂风,指的是风速大于10米/秒,此时的风力已经很强,会出现大风天气,一般会出现暴风雨,树木和建筑也有可能被风力拉垮,人体不能抵抗其强大的力量。
总之,风力等级划分标准是用来区分风速等级的,风力等级从0级到12级,其中0级无风,1级软风,2-3级弱风,4-6级微风,7-10级强风,11-12级狂风,风力等级的区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风的强度,从而更好地利用风能。
风速风向和风力
风速风向和风力
通常,人们把空气流动称为风。
风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矢量。
风在单位时间里移动的距离称为风速,单位是米/秒或者公里/小时;移来的方向称为风向。
1805年英国人蒲福(Frincis Beanfort)根据我国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撰写的《乙巳占》把风力定为13个等级,最小0级,最大为12级。
0级风风速为~米/秒,称为无风,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就是0级风景象;1级风风速是~米/秒,称为软风。
每级风风速包含的数字范围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如3级风风速为~米/秒,称为微风,上下相差米/秒;4级风风速为~米/秒,称为和风,上下相差米/秒。
蒲福创立的风级,具有科学、精确、通俗、适用等特点,已为各国气象界及整个科学界认可并采用。
蒲福之后,“蒲福风力等级’几经修订补充,现已扩展为18个等级。
如11级风,即现在所说的达到台风标准的风,风速是~米/秒,海面浪高一般为米,征象是“海浪滔天”、“陆上极少,其摧毁力极大”。
13级以上的风,浪高及海陆征象就很难表达了;如11级风,即现在所说的达到台风标准的风,风速是~米/秒,这种风也称为飓风,海面浪高一般为米,征象是“海浪滔天”、“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
13级以上的风,浪高及海陆征象就很难表达了;最高一级——17级风的风速是~米/秒。
17级以上的风速,极为罕见,但也绝非未出现过,只是现在还没有制订出衡量它们级别的标准。
风力发电场风速分布研究
风力发电场风速分布研究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视,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发展。
在建设风力发电场的过程中,准确了解风速分布情况对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布局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就风力发电场风速分布进行深入研究。
一、简介风力发电场是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设施,它通常由多台风力发电机组组成,这些发电机组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
而风速分布则是指在这个范围内不同时间和地点上的风速情况。
二、数据获取及处理为了研究风力发电场的风速分布,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风速数据。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配置测风塔来监测不同高度上的风速。
同时,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风速数据。
在数据获取之后,我们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风速的分布情况。
三、风速分布特征通过对大量的风速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风速分布的一些特征。
首先是平均风速的分布情况,通过计算不同地点和时间的平均风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风速的强弱程度。
其次是风速的频率分布,即不同风速区间内的发生概率,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风速区间内的风能储备情况。
还有风速的季节变化,通过分析每个季节的风速数据,可以了解风速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四、风速分布在风力发电场中的应用准确了解风速分布对于风力发电场的规划与布局至关重要。
通过风速分布的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地点适合建设风力发电机组的潜力。
同时,还可以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数量、类型和布局进行优化,以提高发电效益。
此外,在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和性能监测中,风速分布也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预测风机的负载情况,保证风力发电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风速分布研究的意义和挑战风速分布的研究对于风力发电场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了解风速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风能资源,提高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
然而,风速分布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风速的收集与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同时,风速还会受到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这会增加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难度。
风力等级表
风力等级表作为一名气象学者,风力等级表是我研究的重点之一。
风力等级表是根据风速等级的大小划分区间,用来描述台风、风暴等强风的强度和范围。
以下是风力等级表的详细解释。
风力等级表风速等级 | 平均风速 | 10分钟风速 | 描述--- | --- | --- | ---0级| ≤ 0.2 m/s | ≤ 0.2 m/s | 静风1级 | 0.3-1.5 m/s | 0.3-1.5 m/s | 软风2级 | 1.6-3.3 m/s | 1.6-3.3 m/s | 微风3级 | 3.4-5.4 m/s | 3.4-5.4 m/s | 轻风4级 | 5.5-7.9 m/s | 5.5-7.9 m/s | 微弱的中风5级 | 8.0-10.7 m/s | 8.0-10.7 m/s | 中风6级 | 10.8-13.8 m/s | 10.8-13.8 m/s | 强风7级 | 13.9-17.1 m/s | 13.9-17.1 m/s | 疾风8级 | 17.2-20.7 m/s | 17.2-20.7 m/s | 大风9级 | 20.8-24.4 m/s | 20.8-24.4 m/s | 烈风10级 | 24.5-28.4 m/s | 24.5-28.4 m/s | 狂风11级 | 28.5-32.6 m/s | 28.5-32.6 m/s | 暴风12级| ≥ 32.7 m/s | ≥ 32.7 m/s | 飓风(台风)注:风速的单位为米/秒。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风力等级表,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略有不同。
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我国气象部门还制定了新疆、西藏地区、高寒地区等特殊地区的风力等级表。
总体来说,风力等级表是衡量风力强度的一个标准,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可以根据风力等级表及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保障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风力等级与风速对照表
风力等级与风速对照表风力等级是描述风速的一种方法,是指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风速达到的一定强度所对应的级别,通常用于气象预报和海上航行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风力等级与风速对照表。
一、0级风0级风是没有风或风速低于0.2米/秒的状态,通常被用于表示无风的情况。
二、1级风1级风又称为轻微的微风,它的风速在0.3-1.5米/秒之间。
三、2级风2级风又称为轻风,它的风速在1.6-3.3米/秒之间。
四、3级风3级风又称为轻劲风,它的风速在3.4-5.4米/秒之间。
五、4级风4级风又称为劲风,它的风速在5.5-7.9米/秒之间。
六、5级风5级风又称为大风,它的风速在8.0-10.7米/秒之间。
七、6级风6级风又称为烈风,它的风速在10.8-13.8米/秒之间。
八、7级风7级风又称为狂风,它的风速在13.9-17.1米/秒之间。
九、8级风8级风又称为暴风,它的风速在17.2-20.7米/秒之间。
十、9级风9级风又称为狂暴风,它的风速在20.8-24.4米/秒之间。
十一、10级风10级风又称为台风,它的风速在24.5-28.4米/秒之间。
十二、11级风11级风又称为强台风,它的风速在28.5-32.6米/秒之间。
十三、12级风12级风又称为超强台风,它的风速为大于32.7米/秒。
需要注意的是,风力等级与风速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个大致的估计,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偏差。
此外,风力等级和风速还会受到气压、海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气象预报和海上航行等活动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气象条件作出判断和决策。
风力等级标准
风力等级标准
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对风的强度进行分类的一种标准。
传
统的风力等级标准通常是根据贝福特风力等级标准来划分,共分为12级,每级的风速范围和风力特征如下:
1级:风速小于1节(小于1.85公里/小时),烟直上;
2级:风速为1-3节(1.85-5.5公里/小时),烟表示风向;3级:风速为4-6节(5.5-11.1公里/小时),小树枝晃动;4级:风速为7-10节(11.1-19.2公里/小时),扬起尘土;
5级:风速为11-16节(19.2-29.6公里/小时),小樹搖動;
6级:风速为17-21节(29.6-38.9公里/小时),大樹搖動;
7级:风速为22-27节(38.9-49.4公里/小时),麦浪滚滚;
8级:风速为28-33节(49.4-61.1公里/小时),正常行人难行;
9级:风速为34-40节(61.1-74.0公里/小时),损毁林木;
10级:风速为41-47节(74.0-87.0公里/小时),烧毀房屋;
11级:风速为48-55节(87.0-100.6公里/小时),摧毁小房屋;
12级:风速大于55节(大于100.6公里/小时),彻底摧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风力等级标准,因此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当地的标准进行划分和参考。
科普阅读:风力
风力概述风力表示风的强弱、风的运动速度的大小。
风速的单位是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千米。
但发布天气预报时,常用风力等级表示风力强度。
风力越强,风级越大。
在天气预报中,经常听到诸如“北风4级到5级”之类的用语,这时的风力指的是平均风力;有时也会听到“阵风7级”之类的用语,其阵风是指风速不稳定忽大忽小的风,这时的风力是指大时的风力。
在天气预报图上,用风矢表示风,风矢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
风向秆指出风的方向,有8个方位。
风羽垂直分布在风向杆末端右侧,表示北半球风力的大小,有些风羽上为长划,有些是短划,也有些风羽上既有长划也有短划,还有的风羽上带有三角旗。
长划就是比较长的短直线,每一长划代表风速为4米/秒,就是天气预报中所说的二级风;短划是比较短的短直线,约为长划的一半,每一短划代表风速为2米/秒,即为一级风;每一个三角旗代表风速为20米/秒,风力相当于8级~9级。
风矢影响因素风力的大小由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即水平气压梯度决定,同时还受下垫面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在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越密集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就越大;反之,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受下垫面性质的差异的影响,粗糙的下垫面对风速的阻碍作用大于光滑的下垫面对风速的阻碍,风在经过山地或森林时,风速会减小。
当风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地带时,形成狭管效应,风速会被突然加大。
城市中高楼林立,由于高楼间距小,也会形成狭管效应,加大城市风的风速。
等级风速的大小常用几级风表示。
在气象上,2001年之前,风力大小划分为十三个等级。
2001年,中国气象局又将风力等级补充到17级,从13级风到17级风一般是指台风的风力。
风力最小的级别为0级风,风速小于米/秒;风力最大的级别为17级,风速为米/秒~米/秒,风速超过米/秒时称超过17级。
应用风力被誉为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目前风力主要被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古代人们就借助帆利用风力航行,在机动船舶发展的今天,人们依旧利用风力助推轮船航行。
解释结构风致驰振现象
解释结构风致驰振现象1. 简介1.1 什么是结构风致驰振结构风致驰振是指结构在受到风力作用时,由于共振效应而导致的高幅度振动现象。
常见于高层建筑、桥梁、烟囱等结构物上。
结构风致驰振会对结构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2 驰振的产生原因驰振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结构物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当固有频率与风速频率接近或相等时,共振效应会使振动增大;阻尼比过小时,振动会积累导致驰振。
2. 风速的分布和强度:风速分布不均匀会导致结构物在不同部位受到不同风力作用;高风速会增大结构物的风载荷。
3. 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和刚度分布: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和刚度分布会影响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形态,从而影响驰振现象的发生。
2. 结构风致驰振的机理2.1 风力作用结构风致驰振的发生是由于风力作用引起的。
风是空气在空间中流动产生的现象,具有力学作用。
当风吹过结构物时,会对结构物产生风载荷,从而引起结构变形和振动。
2.2 共振效应结构物的振动是由于风力作用引起的,风力作用与结构物的固有频率相互耦合,导致结构物发生共振效应。
当风速频率接近或与结构物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共振效应会使结构物的振动幅度增大。
2.3 驰振与阻尼阻尼是指结构物振动的能量损耗。
适当的阻尼可以减小结构物的振动幅度,降低驰振的发生。
过小或过大的阻尼都会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3. 结构风致驰振的影响3.1 安全性问题结构风致驰振的振动幅度较大,可能导致结构受力过大,进而引起疲劳破坏或甚至倒塌。
这对结构物的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3.2 使用寿命问题结构物受到风致驰振的影响,其使用寿命会受到缩短。
频繁的驰振会加速结构物材料的老化和疲劳破坏,导致使用寿命的减少。
3.3 运行稳定性问题结构风致驰振的存在会影响结构物的运行稳定性,对结构物正常的使用和维护带来困难。
4. 结构风致驰振的防控措施4.1 结构设计阶段在结构设计阶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结构风致驰振的防控: 1. 合理确定结构物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通过优化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选择,调整结构物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使其远离激励频率,减小驰振的可能性。
1一18风力概念
1一18风力概念
风力指的是风的强度,通常用来描述空气流动的力量。
风力的单位通常是米每秒(m/s),也可以用其他单位,如节(knots)或千米每小时(km/h)来表示。
1级风力(轻微风):风速为1-5.5m/s,叶片上有一些动静分
界线。
2级风力(轻风):风速为6-11m/s,叶片完全动起来,但仍
有很大的余力。
3级风力(微风):风速为12-19m/s,叶片转速稳定,能重负
荷下工作。
4级风力(和风):风速为20-28m/s,叶片开始扭曲,噪音较大。
5级风力(清风):风速为29-38m/s,叶片产生大量振动,需
要进行结构优化。
6级风力(强风):风速为39-49m/s,叶片安全系数较低,需
要采取防护措施。
7级风力(疯狂风):风速为50-61m/s,需要更加严格的设防
要求,出现风灾风险。
8级风力(暴风):风速为62-74m/s,可能引起大面积破坏和
严重灾害。
9级风力(狂风):风速为75-88m/s,伴有巨浪,对建筑物和
设施造成重大破坏。
10级风力(飓风):风速为89-102m/s,造成巨大的破坏,很
危险。
11级风力(暴风雨):风速为103-117m/s,伴有极为恶劣的
天气条件,很危险。
12级风力(台风):风速为118m/s及以上,极为猛烈,造成灾难性的破坏,非常危险。
风区i ii iii iv分区划分标准
风区i ii iii iv分区划分标准风区的划分是指将地理区域按照风力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对风力资源进行评估和利用。
我将为你详细介绍风区i、ii、iii、iv的划分标准。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通过利用风力可以产生电能、机械能等形式的能源。
为了充分利用风能资源,传统上将地理区域按照风力强度划分为不同的风区,以便于对风能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风区i:优良风能资源区风区i是指具有较高风能资源且适宜进行大规模风力发电的区域。
通常这些区域的平均年风速高于每秒7米(m/s)。
在这些区域,风能潜力较大,可以实现较高的风能利用率。
通常这些区域的地形较为平坦,无明显的障碍物干扰风能的流动。
此外,这些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较为适宜建设风电场。
风区ii:良好风能资源区风区ii是指具有良好的风能资源且适宜进行风力发电的区域。
通常这些区域的平均年风速介于每秒6米(m/s)至每秒7米(m/s)之间。
在这些区域,风能潜力较大,可以实现较高的风能利用率。
这些区域可能存在一些地形障碍或者局部的风速变化,但总体来说对风能发电具备良好的条件。
风区iii:一般风能资源区风区iii是指具有一般的风能资源且适宜进行小规模风力发电的区域。
通常这些区域的平均年风速介于每秒5米(m/s)至每秒6米(m/s)之间。
在这些区域,风能潜力较小,需要考虑更高的装机容量和更大的风电场规模来实现较高的风能利用率。
在这些区域,风能发电的经济性需要更加仔细的考虑。
风区iv:较差风能资源区风区iv是指具有较差的风能资源且不适宜进行商业化风力发电的区域。
通常这些区域的平均年风速低于每秒5米(m/s),风能潜力较小,无法实现经济有效的风能利用。
这些区域可能是地形较为复杂,被山脉、建筑物等障碍物所阻挡,或者是处于低洼地带,风速较小。
对于这些区域来说,利用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可能更为合适。
风区的划分标准是根据风力资源的测量和研究得出的,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划分风区,可以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估和利用规划,为风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风速与风力等级对应表
风速与风力等级对应表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运动的速度,通常用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来表示。
而风力等级则是根据风速将风的强度分为不同级别的分类标准。
风力等级用于描述风的强度和对物体的影响程度,是气象学中常用的概念。
下面是风速与风力等级的对应表:
不同的风力等级对应着不同的风速范围。
了解风速与风力等级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情况,以及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
这份风速与风力等级对应表可以作为参考,但请注意,具体的风速范围和风力等级可能会因不同的气象标准而略有差异。
在使用时,建议参考当地的气象资料以及专业机构的建议。
注意:以上风速与风力等级对应关系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根据当地气象标准以及专业机构的建议来确定。
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
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深,对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海上平均风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海洋上风的平均速度。
它对于渔业、航运、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和气候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使得海上平均风速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从北方的渤海到南方的南海,我国海域经历着从寒冷到温暖的气候过渡。
北方海域受到西北季风的影响,风力较大,而南方海域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风力较小。
另外,我国还有台风频发的东海和南海,台风带来的强风也对海上平均风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季节变化是影响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东南沿海的冬季风和夏季风是季节性的风系,冬季风较强,夏季风较弱。
这种季节性的风系对海上平均风速的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冬季,北方海域的风速较大,而南方海域的风速较小。
而在夏季,北方海域的风速减弱,南方海域的风速增强。
气候系统的变化也对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海洋温度的升高,进而影响海上风速的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得北方海域的风速减弱,南方海域的风速增强。
总的来说,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季节和气候系统下,我国海域的风速呈现出多样化的分布特征。
了解并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规划提供更准确的科学依据。
风速及分布
蒲福风级(Beaufort scale)英国人弗朗西斯·蒲福在1806年对风进行分级,用以表达风力大小。
根据风对地面物体或海面的影响程度而,按强弱将风力划分为0到12,共13个等级,即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所建议的分级。
后来到20世纪50年代,人类的测风仪器的发展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风力实际可以大大的超过12级,于是就把风力划分扩展到17级,即总共18个等级。
104-117 Violentstorm 遮掩中型船只;白沫被风吹成长片在空中摆动,遍及海面,能见度减低。
普遍损坏。
64或以上/ 118或以上飓风Hurricane14+极巨浪: 海面空气中充满浪花以及白沫,全海皆白;巨浪如江倾河泻,能见度大为减低。
陆上少见,建筑物普遍严重损坏。
64-71/ 118 -132飓风Hurricane14+极巨浪: 海面空气中充满浪花以及白沫,全海皆白;巨浪如江倾河泻,能见度大为减低。
陆上少见,建筑物普遍严重损坏。
72-80 / 133-149飓风Hurricane14+ 极巨浪: 海面巨浪滔天,不堪设想。
陆上难以出现,如有必成灾难。
81-89 / 150-166飓风Hurricane14+ 极巨浪: 海面巨浪滔天,不堪设想。
陆上难以出现,如有必成灾难。
90-99 / 167-183飓风Hurricane14+ 极巨浪: 海面巨浪滔天,不堪设想。
陆上难以出现,如有必成灾难。
100-108 / 184-201飓风Hurricane14+ 极巨浪: 海面巨浪滔天,不堪设想。
陆上难以出现,如有必成灾难。
109以上/ 202以上飓风Hurricane14+ 极巨浪: 海面巨浪滔天,不堪设想。
陆上难以出现,如有必成灾难。
风速v和蒲福风力等级B有如下的关系式:现代大型风电机一般在微风(5米/秒)情况下开始启动发电,在大风(13米/秒)的情况下达到额定功率,在暴风(25米/秒)的情况下还可以无危险的发电;超过这个风速,风电机一般都会自行关闭,进行过载保护。
风速及风力关系
1、风速和风力换算V=0.84*F^(3/2)V是风速(m/s),F是蒲氏风级通常,人们把空气流动称为风。
风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矢量。
2、由来风在单位时间里移动的距离称为风速,单位是米/秒或者公里/小时;移来的方向称为风向。
1805年英国人蒲福(Frinci s Beanfo rt)根据我国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撰写的《乙巳占》把风力定为13个等级,最小0级,最大为12级。
0级风风速为0.0~0.2米/秒,称为无风,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就是0级风景象;1级风风速是0.3~1.5米/秒,称为软风。
每级风风速包含的数字范围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如3级风风速为3.4~5.4米/秒,称为微风,上下相差2.0米/秒;4级风风速为5.5~7.9米/秒,称为和风,上下相差2.4米/秒。
蒲福创立的风级,具有科学、精确、通俗、适用等特点,已为各国气象界及整个科学界认可并采用。
蒲福之后,“蒲福风力等级’几经修订补充,现已扩展为18个等级。
如11级风,即现在所说的达到台风标准的风,风速是32.7~36.9米/秒,海面浪高一般为14.0米,征象是“海浪滔天”、“陆上极少,其摧毁力极大”。
13级以上的风,浪高及海陆征象就很难表达了;如11级风,即现在所说的达到台风标准的风,风速是32.7~36.9米/秒,这种风也称为飓风,海面浪高一般为14.0米,征象是“海浪滔天”、“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
13级以上的风,浪高及海陆征象就很难表达了;最高一级——17级风的风速是56.1~61.2米/秒。
17级以上的风速,极为罕见,但也绝非未出现过,只是现在还没有制订出衡量它们级别的标准。
风速风向和风力风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
风向秆: 指出风的业向,有8个方位。
风力风速对照表
风力风速对照表##以《风力风速对照表》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风力表示风速,是一种用于描述风速的计量单位,它以每小时反映风速的米/秒为基准,并以等级的方式给出风速的大小。
风力的含义是风的威力,其中历史上记载最大的风力级数是12级。
此外,风速表包括不同的风速等级,以及每个等级的具体定义。
根据国际气象分类的标准,定义的风力等级是0至12级,而风速由米/秒来度量,以下为风力风速对照表:|力 |速 (m/s) ||:---:|:---:|| 0 | 0-0.2 || 1 | 0.3-1.5 || 2 | 1.6-3.3 || 3 | 3.4-5.4 || 4 | 5.5-7.9 || 5 | 8.0-10.7 || 6 | 10.8-13.8 || 7 | 13.9-17.1 || 8 | 17.2-20.7 || 9 | 20.8-24.4 || 10 | 24.5-28.4 || 11 | 28.5-32.6 || 12 | 32.7+ |可以看出,风力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风速值,但却能给出风力等级和风速范围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出风速的等级。
例如,当风速达到了10.8米/秒时,它将被定义为6级风;如果风速达到了13.9米/秒,它将被定义为7级风,这样一来,就有了可以具体指明风力大小的方式。
与风力对照表相比,风险表以风速指数(FPI)为主要指标,FPI 的计算公式是:FPI=风速X风力,而FPI的值越大,表明风速越大,等级越高,对应的系数也越高。
因此,通过FPI可以更快地判断出风速等级。
此外,国际气象组织定义了9个以上的风力分级,以表明风力的大小。
这9个级别分别是:毫米/秒,千克/毫米,米/秒,头,千克/米,英里/小时,公里/小时,节,海里/小时。
其中,最常用的计量单位是米/秒,以及其它单位的换算比例。
通常情况下,当风速超过每小时50米时,就被认为是大风,而只有当风速达到每小时89到117米时,它才会被定义为狂风,当风速达到每小时120米以上时,它就被定义为暴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强度的处理方法属性数据整理风速大小是风力强度的直接标志。
本研究将延庆县周围的十二个气象站点2005 年4月份的风速数据收集整理,同时有效地结合王升堂等人在北京郊区农地起沙起尘与防治的初步研究和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的特征研究中获得的成果数据,利用GIS技术,来实现风速的定量化表达。
本文主要利用部分成果数据,即4 月份3个实验站点的风速观测值,并依靠GIS对空间点位的计算功能,得出3个实验站点的空间坐标,然后结合其余12个气象站点的位置信息,在GIS软件的支持下,通过空间插值技术,生成各站点的空间位置分布图,建立风速数据属性数据表通过数据关联的操作将各站点的风速属性和空间数据联系起来。
在地理空间,风速或风力强度的分布是连续的。
因此,考虑到气象站点空间分布和所测风速数据空间表达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技术,来生成风力强度空间分布。
本方法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研究区域内气象站点只有3个,其他12 个站点数据为全北京市数据,以此由基础进行插值得到的风力强度、空间分布准确度有待验证。
反距离加权插值从各气象站点和3个实测站点所获得的数据是离散的点位数据,因此,我们以研究区域内部的相似性为基础,由已知的观测站点点位数据,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来创建表面。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是基于相似相近的原理:即两个物体离得近,它们的性质就越相似,反之,离得越远则相似性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