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改革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8-1983年中国银行业的恢复与重建

背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年10月4日召开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放权让利;民营经济迎来“第一股春风”;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

逻辑起点:重工业优先增长目标。三对矛盾:重工业需要不断投入巨额资本,建设周期长vs 资本稀缺;重工业设备来源很大部分国外进口vs 外汇短缺;重工业投资规模大vs 资金动员能力弱。推行赶超战略的宏观经济政策:低利率政策;低汇率政策;低工资和低能源、原材料价格;低农产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及服务价格政策。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金融的垄断,“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外贸外汇管理体制的形成。物资管理体制的形成。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建立。微观经营机制:国有化;人民公社。经济改革以前的中国经济发展:1.扭曲的产业结构;2.低下的微观经济效率。

问题:1.物价指数波动显著;2.财政收入占比减少;3.传统金融体制下,资金紧张、使用效率不高。//1.人民银行职能定位问题;

2.业务单一,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3.银行统收统支、存贷两条线的管理制度制约了银行的发展与管理。

政策和措施:(一)银行机构方面的改革:1.成立专业银行:1979.2农行;1979.3中行;1979.8建行。2.现代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和完善:1977.11人行与财政部分设;1981.1/1982.7/1983.9国务院指出/授权/决定人行执行央行的职能;1983.9成立工行承担人行业务。(二)银行业务范围方面的突破:1.扩大贷款范围: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国营企业→多种经济形式;生产领域→各行各业。

2.改变单一银行信用形式:试办商业信用;票据贴现;消费信用;信托业务。(三)银行管理方面的突破:1.改变重贷轻存的思想;

2.改革信贷管理制度;

3.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4.改变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制度;

5.建立银行系统的信息网。

“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制→一些初步改革→“二元”银行体系的初步建立:建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金融机构的必要性:1.合理发挥货币作用的需要—货币的银行;2.金融机构发展的需要—银行的银行;3.发挥货币政策作用的需要—政府的银行。建立专门从事具体金融业务金融机构的必要性:1.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迅速增加;2.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减少;3.城乡居民储蓄量急剧增加。

1983.9.17,《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1.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责:是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不对企业和个人办理信贷业务,集中力量研究和做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资金管理,保持货币稳定。

2.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系统:成立有权威的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

3.规定了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

4.决定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1993年银行支付危机与银行业改革

背景: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加快经济建设热潮。新的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旧体制的各种弊病再次暴露。基建规模扩张,而能源、交通等产业则没有相应的发展,引起物资和资金双双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促使社会对资金的需求超过正常需求的范围。集中表现为:1. 银行同业拆借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头寸市场转变为货币市场。2. 各种集资活动此起彼伏。3. 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和股票热吸引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改革的主要内容:约法三章1993.7.5,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是立即停止和认真清理一切违章拆借,已违章拆出的资金要限期收回;二是任何金融机构不得变相提高存贷款利率,不准用提高利率的办法搞“储蓄大战”,不得向贷款对象收取回扣;三是立即与银行自己兴办的各种经济实体脱钩。两行分离1993.12《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对商业性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建立货币政策委员会。健全金融法规,强化金融监督管理。2.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分离: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农发、口行。3.工、农、中、建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4.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完善货币市场;完善证券市场。5.建立以市场汇率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有条件可兑换。6.正确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稳健发展。7.加强金融业的基础建设,建立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体系。

银行支付危机: 主要表现:1.储蓄急滑不止;2.头寸捉襟见肘;3.兑付岌岌可危;4.票据交换不畅。

支付危机的原因:1.外部原因:1)全社会无节制的投资:开发、投资热使得有限的物质和稀缺资金被浪费,导致不足的社会有效供给更趋紧张。开发、投资热又使得上游材料趋紧。企业拖欠货款更加严重。2)不规范的集资:一是范围广。二是利率高。三是强制性、诱骗性。四是数额巨大。集资在某一具体地区,对该区的储蓄而言,往往是无法防范和阻止的集中行动,造成许多储蓄机构按常况备付的现金不足,产生信用危机,并极易导致连锁反应。3)政府行为的异化:很多地方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不适当地干涉银行资金使用权,以权压贷,造成资金沉淀,无法回笼、周转。2.内部原因:1)实际存款利率太低:存款实际利率已为负利率,储户还得交保管费,挫伤积极性。2)各专业银行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信贷货币安全保障体系:银行的“三查”流于形式,贷款责任不明,只放不收,只贷不筹,只用不储。还有的银行拆出不问对方信誉,拆入不管资金用途,形成拆借资金的长期占用。3)基层人行金融管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4)银行界的投机行为严重:首先是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直接从事盈利性商业活动。部分专业行抛弃社会利益,过于强调利润,把资金移向房地产、股票、期货交易。3.其它原因:银行结算方式落后;服务态度差;专业行政策性包袱重。

1998-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股份制改革

改革背景:《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功能及商业银行与政府、企业、中央银行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规定。确立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法人地位,又明确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质,使其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规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经营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