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合集下载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解析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它涉及到词汇、语法、语音以及语言的意义和使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解析,并分析它们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语言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主要关注语言结构的组织和相关规则。

该理论认为,语言是由各个结构单元组成的,这些单元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句子的结构,也就是句法。

在结构主义理论中,语言结构被认为是独立于意义和使用的,因此,语言学家主要关注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句子之间的对比和关联。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我们可以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和系统性。

二、生成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是对结构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扩展。

它认为,语言的结构是由具体的生成规则按照一定的过程逐步构建而成的。

生成语法理论提出了各种生成规则,如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并通过这些规则生成出符合语法的句子。

与结构主义理论不同,生成语法理论强调语言的生成过程和语言表达的构造性。

它认为,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通过生成语法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句子生成的方式以及其所包含的语言规则。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注重语言认知和心理过程的语言学分支,它主要关注人类语言能力的认知基础。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语言的认知机制和语言习得过程。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人类的语言能力被认为是基于认知的能力。

它强调了语言和思维的密切联系,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

通过研究语言的认知机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是如何理解和表达语言的,以及语言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四、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是一种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和变化。

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个体之间的沟通工具,也是社会身份、身份认同和社会差异的表达方式。

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探讨语言社会化的过程、语言变体的产生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使用情况。

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及方法

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及方法

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及方法引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是人类认知科学和语言科学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从而形成的一种边缘学科。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的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在当前很多文学作品的评析中有十分广泛的运用。

当前,认知语言学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但发展的前景十分可观,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在对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要对研究的范围进行掌握,采用正确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原则,为认知语言学的学术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

当前,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基于语言科学的认知语言学以及基于认知科学的认知语言学,这两个都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基于语言科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倾向于社会科学,以语言分析的定性的研究方法为主,而认知科学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则主要是以自然科学的定量的研究方法为主,在对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加以考察,本文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相关问题的进行分析,分析研究的原则、范围以及方法。

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在对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之前,首先应该加强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的确定。

(一)对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的基本问题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人类的语言和心智之间的关系。

对人类的心智进行研究,其实可以从很多角度出发,比如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

人类的心智可以延伸出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有什么作用?人类有一些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对于这些问题,不同时代的看法和答案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传统意义上的理解认为,推理其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推理的命题是抽象的,不能具体化。

然而新的观点却认为推理其实是一种基于人的想象而展开的各种隐喻、心理意象的转化。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对语法和语义进行研究,语法与人们的认知有很大的关联。

语法涉及到具体的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语法的认为具有更加深刻的含义,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的体现。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象似性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象似性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象似性研究引言在语言学领域中,象似性一直是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认知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认知机制与心理过程的交叉学科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探讨象似性在语言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象似性的概念、认知机制和在语言中的应用,旨在深入理解象似性对语言认知和语言表达的影响。

一、象似性的概念象似性指的是物体、概念或概念之间的相似性。

在语言学中,象似性可以是音韵上的相似性、词汇上的相似性或者句法结构上的相似性。

通过对象似性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语言中的联系与隐喻、类比等认知机制,从而揭示人类的语言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象似性研究1. 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提出了许多有关象似性的认知机制。

首先是概念隐喻,即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表达其相似性。

语言中的隐喻经常使用象似性来传递信息,例如将“时间”比作“金钱”来表示时间的珍贵。

类比也是一种常见的认知机制,它通过类似或相似的事物来推理或表达概念。

通过类比,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从而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2. 词汇象似性词汇象似性是指在词汇层面上的相似性,包括音韵象似性和形态象似性。

音韵象似性指的是词汇在发音上的相似性,形态象似性指的是词汇在形态结构上的相似性。

认知语言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们更倾向于记忆形态或音韵相似的词汇,并且在表达时更容易混淆这些相似词汇。

研究发现,词汇象似性对语言的加工和理解具有重要影响,是语言认知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

3. 句法象似性句法象似性指的是句子结构上的相似性。

在语法上,相似的句子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也更容易引起联想和理解。

认知语言学家发现,句法象似性在语言的理解和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语篇理解和句法分析中。

通过研究句法象似性,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认知的语法机制,为语言学研究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三、象似性在语言中的应用1. 文学创作在文学创作中,象似性是作家用来丰富表达和激发读者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语言认知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却是最近20年的事。

语言的认知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一个方面是基于语言学的研究(the linguistic approach)。

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注重语言的感知、语言理解、记忆、注意力、推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基于语言学的研究则比较注重语言的形式类、语言符号的意义、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操作、意义-概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的认知研究涉及到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以及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

心智之外,因此可以作为一个纯客观的研究对象来对待;另一类认为语言与人的心智有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现象,因此研究语言必须与语言所赖以存在的心智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语言学领域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语言学不像别的学科,研究对象很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直与别的学科有粘连。

如果研究对象不确定的话,一切都会成为问题。

索绪尔在讲到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时,开宗明义地说:“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关于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语言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的认识主体,那么人类言语活动的表现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当然首先就是语言本身,因为人类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没有语言什么都谈不上。

所以还是应该首先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迄今为止,各种语言学的著作和非语言学的著作对“语言”做过几十种界定,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

对什么是语言进行界定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从语言的自然属性上说,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从语言的社会属性上说,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从语言的心理属性上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索绪尔注意到了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多面性,认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研究对象的多重属性。

走进认知语言学

走进认知语言学

走进认知语言学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定义、基本假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浅谈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为了让语言更好的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服务,我们必须要研究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作为一名在读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我需要掌握各种语言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旧的语言理论,更要关注最新的学术问题,为以后的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语言理论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解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

一、我对认知语言学的认识认知语言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经过了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科学理论的大背景是一致的。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认知科学应运而生,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这其中也包括了认知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认知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它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

认知语言学最初是针对“语义”的研究提出来的。

美国生成学派以Langacker为首的语义学家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他们从底层语义关系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不是自主的,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也不能独立于人的认知。

至此,他们摆脱了乔姆斯基的句法形式研究,走上了认知语言学的道路,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

198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隐喻的角度探讨语言的本质,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1. 引言1.1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概念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习得、语言使用和语言变化的学科,它将认知学和社会学相结合,旨在探究语言如何在认知过程和社会交往中发挥作用。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框架下,语言被看作是思维和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

认知社会语言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学会和使用语言,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现实。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旨在揭示语言、认知和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研究语言习得、语言使用和语言变化,认知社会语言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推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引言结束】1.2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语言多样性和交流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对语言的认知及社会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语言学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结构及规则,忽视了语言习得、交流和变化中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而认知社会语言学正是从这一不足出发,探讨了语言习得、交流和变化中认知过程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日益增多,为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这些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认知社会语言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范式和实证数据。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背景既有理论探索的需求,也有社会实践的压力。

通过对认知与社会因素在语言习得、交流和变化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促进语言学科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字数:252】2. 正文2.1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认知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

在认知方面,认知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产物,语言表征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通过语言来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

认知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语言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处于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使语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语言学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语言学(20 c初—60s)、功能语言学(约1950s兴起)、转换生成语言学(1957年兴起)和认知语言学(70s末兴起)几个主要流派。

从时间上看,认知语言学无疑是语言学研究最年轻的学科。

然而,认知语言学的前沿性,最重要的是它迎合了时代的要求,与它之前的流派相比,有许多的进步,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产生的时代背景。

任何语言学流派的产生都与当时的哲学发展密不可分,所谓“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Robins,1967:103),“语言学源于哲学……”(赵彦春,2005:10)。

那么,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国内很多学者论述了这个问题,如王寅、赵艳芳等等,他们都认为是体验哲学,包括认知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Lakoff也这样认为。

但是,回顾一下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哲学舞台的场景:20世纪80年代正是后现代哲学在世界哲学舞台唱主角的时候。

那么,难道这二者是一个东西?或者说二者基本观点吻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二者的基本观点。

美国学者Lakoff &Johnson 在1980年出版了轰动世界学术界的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该书不仅仅是要谈谈隐喻遍及我们的概念系统,是我们思维的最基本方式之一,两位作者有远大的报复:想要彻底改变传统认识论,改变2000多年来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占统治地位的“客观主义神话”,批判的矛头直指西方思想的核心主张:绝对真理。

在1999出版的《体验哲学》一书中,作者更系统地实施了整个计划。

他们把西方哲学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统称为客观主义哲学,进而提出了第三中选择:新经验主义,即体验哲学。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我们应该排除人的主观因素镜像地认识世界,追求绝对真理。

而体验哲学认为心智是体验性的、认知是无意思的、思维是隐喻的;没有独立于人的理解的绝对的客观的真理。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及展望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及展望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及展望孙红梅认知语言学目前已经成为自然语言分析与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而且在理论演绎与描写分析等方面获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在对认知语言学本体认识方面尚有欠缺。

而本文主要讲的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以及通过与形式语言学的比较,来分析和推测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导向与发展趋势。

1、对认知语言学的学科界定认知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关注的是自然语言范畴化的结构特点、语言结构组合的原则、句法语义的概念接口以及语言运用的经验和实验背景等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囊括的理论。

基于此,我们与其把认知语言学看做是一成不变、单一的语言学理论,还不如把认知语言学看成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理论框架,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认知语言学还没有具体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只是初步研究语言学的思路和视角。

但是当把认知语言学当成一种范畴的时候,它就不仅仅是某种单一的理论,而是形成了如蜘蛛网般互相交叉的语言研究方式。

虽然认知语言学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认知理论,但是也不影响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对多种形式的语言进行研究,而且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我相信形成一套完整理论的指日可待。

从术语学上说,认知语言学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形式存在的,具体说即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功能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的学科。

而且认知语言学具有三个主要特征:①语言分析具有独立性,不受外在事物的干扰。

此特征强调了语言的基本功能里含有意义,含有表达该事物的表面、本质等特征的语义,而且从认知角度来看,如果把语言的基本功能看做范畴化的话,那么语义就是最基本的研究现象,因为世间万物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万物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以及人类赋予万物的名称,而语义就是对其名称的解释、概括。

②认知语言学的语言意义具有普遍性,即语言范畴化的结果。

该种特征主要表达的是,如果把语言看做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范畴化系统,那么语言意义就不存在系统或者结构的层面,继而也跟语言形式相关联的其他层面鲜明的区别开来。

语言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语言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语言学研究现状与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学不仅与传统的文化分析有关,还与跨文化交流、语言教育、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方面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着重介绍一些热门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进展。

一、语言学研究现状1. 语言对认知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语言对于认知的影响是深远的。

例如,跨语言比较研究表明,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可以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认知和行为。

在这方面,最广为人知的研究是“空间指向”(spatial orientation)的研究。

这项研究表明,语言中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有关,不同语言的时间位于空间的不同位置进行表示,这会导致不同语言使用者在时间观念上的认知差异。

2. 跨文化交流研究跨文化交流是现代社会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语言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问题。

在这方面,自然语言处理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领域。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自然语言进行自动处理的技术。

它涉及到语料库构建、信息提取、机器翻译、自动摘要等一系列应用技术,对于跨文化交流有着广泛的应用。

3. 二语习得研究二语习得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二语习得研究是指分析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经历的过程,包括词汇、语法、发音等各个方面。

二语习得研究在语言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改善和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语言学研究趋势1. 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随着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语言学领域也面临了一次新的变革。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将计算机技术和机器智能应用于语言学研究。

例如,机器翻译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热门应用领域,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也已成为语言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 基于思维认知的语言研究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将重点放在人类思维和认知上。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一、本文概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探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进行全面概述,以期为读者提供深入而系统的理解。

我们将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即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语言如何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们将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包括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语言使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我们将详细阐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计算模拟等,以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主要集中在探索语言与认知之间的深层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影响人类的认知过程。

这一领域的研究目标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方面。

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的本质和起源。

它试图解释人类如何通过认知和感知世界来创造并使用语言。

这一目标推动研究者深入探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与人类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揭示语言的本质属性。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包括探索语言处理的心理机制。

这包括语言的感知、理解、记忆和产生等认知过程。

认知语言学家试图理解这些心理过程如何在大脑中进行,并解释语言处理中的个体差异。

认知语言学还致力于研究语言的演化和发展。

它关注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以及语言变化背后的认知动因是什么。

这一目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演化规律和语言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还包括促进跨语言和文化交流。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过程和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家可以增进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从而推动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涵盖了语言的本质、语言处理的心理机制、语言的演化和发展以及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这些目标共同构成了认知语言学丰富而多样的研究领域。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原则现实与认知的互动原则: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现实的一种方式,是人与世界互动的中介。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前沿问题研究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重视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和语文教育的相关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学与语文教育的前沿问题也在不断涌现。

本文将从语言学和语文教育两个角度来探讨当前的前沿问题。

一、语言学的前沿问题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它包括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等多个分支。

在当今社会,语言学面临着许多前沿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语言失落问题。

1. 语言失落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语言传承方式也受到了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交流,传统的口头语言交流方式逐渐被边缘化。

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逐渐失落,一些特殊的方言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语言学家们积极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濒危的语言,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保护和传承方案,比如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和传播这些语言,通过教育推广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通过法律手段对这些语言进行保护等。

语言失落问题是当下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热点话题。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另一个令语言学家们关注的前沿问题就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多元文化的世界。

语言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性,并探讨如何借助语言的力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融。

他们也在寻求解决语言障碍对文化交流的影响,通过语言翻译、文化解读等方式促进多元文化的共生共存。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将继续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语文教育的前沿问题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也面临着一些前沿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语文素质教育问题。

湘语中“手”和“脚”的隐喻与转喻

湘语中“手”和“脚”的隐喻与转喻

湘语中“手”和“脚”的隐喻与转喻吴鹏;王用源【摘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湘语中“手”“脚”的隐喻和转喻类型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

从“手”和“脚”到其他认知域的映射都是基于人类对“手”“脚”基本特征与功能的身体经验积累。

由于人们对其认知经验不同造成湘语中“手”的转喻类型比“脚”的转喻类型丰富,而“脚”的隐喻类型则比“手”的隐喻类型丰富。

考察方言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有利于我们直接了解语言(方言)之间的异同。

%The study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paper observ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gnitive mechanism metaphor and metonymy of"shǒu"and"jiǎo"in Xiang dialect and then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tinctions between metaphor and metonymy of"shǒu"and"jiǎo"in Xiang dialect. On this basis,it concludesthat in the Xiang dialect,metonymy for"shǒu"is more common than that for"jiǎo",while it goes the other way around as for metaphor.Such discrepancy is attributed to man's different cognitive experienceof"shǒu"and"jiǎo".【期刊名称】《福建江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6)005【总页数】6页(P88-93)【关键词】湘语;手;脚;隐喻;转喻【作者】吴鹏;王用源【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300350;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4;H136.4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认知语言学 热点问题及语言教学
刘玉梅


一、 简 单 介 绍 二、 热 点 问 题 三、 语 言 教 学
一、简 单 介 绍
20世纪三大主要语言学流派是在批判与继 承、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的,主要 体现为语言研究的“本体转向(结构主义
语言学)”、“认知转向(转换生成语法)”
和“人本转向(认知语言学)”。
20世纪初,索绪尔主张用归纳描写的方
法关门为语言“号脉” ,实现了语言研 究的“本体转向(即以语言为本体)”。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主张从心智角
度研究语言,以认知-语言为对象,实现 了语言研究的“认知转向”。
他们认为语言具有天赋性、普遍性、自 治性、模块性,通过形式化演算即可生
成和理解语言。
,意为人们的认知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经验,须从
人的体验角度来认识和解读语言。
提出“体验性、非普遍性、非自治性、非模块性、
非形式化”的研究思路。
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
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
CL的理论目标在于“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 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 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 知方式和知识结构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
(1)生命体 X——传递者:原型用法和延伸用法: Mary gave him a book. This noise gave him a headache. (4)生命体 Y——收受者,原型用法和延伸用法: Tom sent me a box. 一般不说: * Tom sent that place a box. 因为that place 似无领属能力,难以领属a box, 一般变为与格: Tom sent a box to that place. 但有时Y也可延伸至非生命体,例如: Mary sent Chicago a package.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在人类认知系统中运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当前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将首先概述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然后分析目前学术界关注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但不限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研究、语言与记忆的关系、语言的范畴化和概念化过程、以及语言与文化认知的交互作用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预测认知语言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如跨学科研究、神经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以及大数据和技术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以把握认知语言学的核心价值和未来走向。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研究热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语言与认知、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隐喻与转喻研究: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和语料分析,深入探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功能及其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中的作用。

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语言使用过程中概念的形成和整合机制。

近年来,这一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理解和生成、词汇和句法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认知语法研究:认知语法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它强调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探讨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认知基础。

语言与认知发展:语言与认知发展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儿童语言习得和认知发展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实证研究和跨文化比较,揭示儿童语言习得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语言与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语言与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热点。

通过神经影像学、脑电图等手段,研究语言处理和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构建提供实证支持。

目前神经语言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目前神经语言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目前神经语言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把语言与大脑联系起来,并力图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现代语言学从诞生以来就确立的研究目标之一。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 de Saussure,1986[1916]: 15) 指出: “语言的结构在具体性上比之言语毫不逊色,这对语言研究非常有利。

语言符号虽然是心理的,但不是抽象的概念。

由于集体的同意而得到认可,其全体即构成语言的种种联结,这都是实在的东西,他们的所在地就在我们的大脑之中。

”在此之前,库尔德内( de Courtenay,1895) 就指出,对于语言病理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结构。

受此影响,雅各布森 ( Jakobson,1941,1968,1971) 成为第一个开展失语症研究的语言学家,并不断地把语言的结构及其神经基础关联起来。

乔姆斯基( Chomsky,1957,1965) 把语言学置于认知科学的范畴之内,并把人类的语言能力置于大脑的结构之中。

在这些前辈们的引导之下,从1980 年代开始,众多的语言学家投入到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之中,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但是,这些成果还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还不能形成相对稳定、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理论模式。

这一现象在语言神经基础的研究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并且已经引起了众多研究者( 例如,Grimaldi,2012; Bassett&Gazzaniga,2011; Raichele,2010) 的注意。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关研究的历史还比较短,许多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在于,目前神经语言学研究还面临着一些基本的问题或者矛盾,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该学科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这些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神经语言学研究的复杂性、语言学与神经科学的兼容性以及关于大脑功能基本观点的争论。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一、神经语言学研究的复杂性神经语言学研究语言和大脑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处理过程的神经基础,本学科研究的一个最大问题在于它所涉及的两个基本问题( 即语言处理过程与大脑) 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各自都存在着诸多的争论和不同的观点。

近20年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近20年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第40卷第5期V〇1.40 No.5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2020年5月20日May 20 2020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05.018近20年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刘梦瑶刘旋(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摘要:为梳理国内认知语言学整体发展脉络,借助C 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法,可视化方式分析中国 期刊网中1998—2017年国内认知语言学相关研究的CSSCI期刊及博士论文,共计1 854篇。

结果显示:国内认知语言学发文量先迅猛增长后趋于稳定,研究热点涵盖概念隐喻、体验哲学、构式语法等;国内认知语 言学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和实证研究,尽管成果落后于国外研究,但在汉语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开始走 “本土化”路线;未来国内认知跨学科研究将突破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克服内省法弊端,发展多元化实证 研究。

总体来说,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呈炽热趋势,力争与国际研究接轨。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本土化”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853 (2020) 05-0036-04认知语言学是近30年来国际语言学界新兴的 一个语言范式。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认知语言学起步,该研究已在国内学界掀起势不可挡的热潮。

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或致力于梳理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和热点m,或系统阐释国外认 知语言学研究方法[2],为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提 供了良好的外部参考[3]2°_23。

但也发现,国内研 究引进、跟风居多,系统勾勒国内该领域研究热点、反思研究现状成果较少,且结论缺乏严谨性。

如 陈传显调查了国内2004—2009年7种外语类刊物 登载的认知语言学论文,发现与国际成果相比,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相对落后[4]。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一、本文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自其诞生以来,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以期能够全面揭示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重点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语言的系统功能、语境与语篇分析、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方向,包括跨学科研究、语料库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其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语言的社会符号特性:SFL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

研究者关注语言如何反映和构建社会结构,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作用和功能。

语言的系统性:SFL强调语言的系统性,即语言是一套相互关联的选择网络。

研究者探讨这些系统的组织方式,以及它们如何在语言使用中发挥作用。

语言的元功能:SFL提出语言有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语言用于表达内容)、人际功能(语言用于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和语篇功能(语言用于组织信息)。

当前研究聚焦于这些功能的相互作用和实现方式。

语境与语域理论:SFL中的语境理论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而语域理论则关注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的语言使用。

当前研究致力于探索不同语境和语域中的语言特点。

应用研究:SFL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翻译、话语分析、计算语言学等。

研究者致力于将SFL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跨学科研究:SFL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增多。

这些研究试图从多角度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批评话语分析:SFL的方法论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研究者利用SFL分析语言如何构建和维护权力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进行社会批判。

语料库语言学: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SFL研究者开始利用大型语料库来验证和拓展理论,以及进行更精确的语言分析。

请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讨论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请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讨论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请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讨论语言与认知的关系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是一直以来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语言与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从识解的角度考察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识解是指对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解释过程。

语言是我们思考、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的识解,我们能够获得关于世界的信息和知识。

通过学习语言,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词汇、句法、语义等语言的组成要素,进而能够理解并解释语言中的各种意义和内涵。

在识解的过程中,语言与认知相互依存。

语言的识解需要依赖于认知的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思维等。

同时,认知也受到语言的识解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听到“猫是喵喵叫”的句子时,我们首先要理解“猫”和“喵喵叫”的意思,然后将它们连接起来,才能够从句子中获得信息。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运用语言和认知的能力进行识解。

其次,从识解操作的角度考察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识解操作是指通过语言进行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语言的识解操作,我们能够进行概念化、分类、比较等认知活动。

同时,语言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

语言与认知之间的识解操作是相互促进的。

语言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将复杂的思维过程进行分解和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语言的识解操作,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加具体和可理解。

同时,通过语言的运用,我们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演绎推断,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识解操作的发展来分析。

随着语言的发展,识解操作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例如,儿童在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词汇和句法结构,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识解操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识解操作,如多层次的概念化、逻辑推理等。

总之,语言与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与认知之间的相互依存与促进。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

隐喻和转喻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有关, 因为经验域在所有的文化中并非一样的. 但一些最抽象和重要的隐喻和转喻可作 为基本的来源域,如一些普遍的空间概 念(垂直性和包容性等),它们被称为 图象图式.这些图象图式是基于人的最 基本的身体经验而习得(Johnson 1987, Turner 1996).
隐喻和转喻都是认知模式的基本类 型,两者都以经验为理据,并用于 某些语用目的.把隐喻和转喻作为 "模式"强调了它作为稳定的"认 知装备"(cognitive equipment)的 一部分,即隐喻和转喻应是我们人 类范畴系统的稳定成分.
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问题
隐喻和转喻常常相互作用,有时异常复杂 (Goossens 1990, Gibb 1994),其相互作用的 方式有两种类型 (Barcelona 2000):(1)在纯 粹概念层次上相互作用;(2)在同一语言词 语中,隐喻和转喻在话语中的相互示例(coinstantiation);Barcelona认为在这两种类型中, 第一种类型最重要,并有两种次类型:(1) 隐喻的转喻理据; (2) 转喻的隐喻理据.
Langacker (1999)指出两个语言研究领域: 1,描写领域 2,功能领域 结构 功能 句子 话语 认知表征 实际的言语行为 共时的语言结构 语言变化 个别语言 语言类型和共性
习得语言系统 心理表现 理论和描写
习得过程 神经基础 实际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对这些领域进 行研究直接有助于形成全面的语言理论 和关于语法的主要和基本的观点.形式 主义承认以上对语言研究领域的区分, 并且认为应着重研究描写领域,而功能 主义却不承认这一区分,并且认为应优 先考察第二领域.
3.2 隐喻和转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 热点问题及语言教学
刘玉梅
1
内容
一、 简 单 介 绍 二、 热 点 问 题 三、 语 言 教 学
2
一、简 单 介 绍
20世纪三大主要语言学流派是在批判与继 承、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的,主要体 现为语言研究的“本体转向(结构主义语 言学)”、“认知转向(转换生成语法)”和 “人本转向(认知语言学)”。
hermit, harbor, haven, hive, hovel, hide, hoard, hinder, hut …
23
语 序、时 序 象 似 性
汉语中语序和时序象似性程度高于英语 I am all astonished when I reflect on the great achievement you
3
20世纪初,索绪尔主张用归纳描写的方 法关门为语言“号脉” ,实现了语言研 究的“本体转向(即以语言为本体)”。
4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主张从心智角 度研究语言,以认知-语言为对象,实现 了语言研究的“认知转向”。
他们认为语言具有天赋性、普遍性、自 治性、模块性,通过形式化演算即可生 成和理解语言。
21
Householder ( 1946 ) 指 出 , 英 语 中 只 有 9%的词汇时完全任意的,绝大多数都是 有理据的。 马秉义《英语词汇系统简论》2004,英语 词汇音义联想记忆法)
22
字形象似性
H—“栅栏” 含H的词汇就有许多带有“阻碍、包围、
庇护、隐藏、房子”等意义 home, house, hotel, hospital, hamper, helmet,
认知音位学
认知词汇学
认知词典学
认知句法学
认知语用学
认知语篇学
……
11
12
13
学科间新接面的延展化
应用认知语言学 认知诗学
认知翻译学
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文体学
认知符号学
认知修辞学
……
14
15Leabharlann 16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系统化
纯理论 语料库 实证法 对比法
……
17
18
三、语 言 教 学
28
英语中steal和rob属于近义词,两者都涉及到三个参与 者角色:
steal / 偷 rob / 抢
(1)偷抢者 thief: 偷窃者
抢劫者
(2)遭遇人target: 被偷人
被抢人
(3)遭遇物goods: 被偷物
被抢物
29
但具体应用和表达时,会有不同的突显方法,steal 突显 遭遇物,rob突显遭遇人。 [1] Jesse stole money (from the rich). [2] * Jesse stole the rich (of money). [3] Jesse robbed the rich (of all their money). [4] * Jesse robbed a million dollars(from the rich).
5
20 世 纪 80 年 代 , Lakoff 等 认 知 语 言 学 家 继 承 了 语 言 心 智 观 , 但 反 对 TG 的 “天赋性、普遍性、自治性、模块性 、形式化”。
6
奉 行 “ 人 本 观 ” — 以 “ 体 验 哲 学 ( Embodied Philosophy)”为哲学基础。以“现实—认知—语 言”为对象,即在“认知”的左边增加“现实”, 意为人们的认知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经验,须从人 的体验角度来认识和解读语言。
8
二、热 点 问 题
近30年来,CL已发展为一门显学,为语言学 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专著、期刊、博士及硕士论文不计其数。近 十年来,CL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9
语言不同层面研究的精细化 学科间新接面研究的延展化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系统化
10
语言不同层面的精细化
认知语义学
birth to death, heaven and earth, upside-down, from head to foot, from top to bottom, the ins and the outs, at home and abroad …
25
She quit her job, got married and had a child. She had a child, quit her job and got married.
象似原则 (Iconicity)
突显原则 (Salience)
构式
(Construction)
19
象似原则
语言象似于认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象似于 现实世界。(反对指称论和观念论,挑战任意性 )



现实
认知
语言
20
➢ “任意说”:仅注重对形式的学习,对词汇 死记硬背,对句型的大量操练,遇到不能解释 的问题就用“惯用法”、“习惯搭配”来搪塞 。 ➢ “象似说”:描述现实世界、人类经验结构 和认知方式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可加 深对语言的理解,好学、便记、易教。
26
突显原则
突显原则:表达式选择一定的概念内容作为其 意义基础。
27
• 她嫁错了人。 • She’s married the wrong guy. • 萨皮尔-伍尔夫假说将这种差别归因于英汉民
族不同的文化价值系统:汉人好把过失归因于 自身,英人常常诿过于他人。 • 从认知解释:汉语突显“主语做错的动作”, 英语则突显“想嫁的人和实际所嫁人的差距”
have made. When I reflect on the great achievement you have made, I am all
astonished. 你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一想到这,我就感到非常惊奇。
24
顺序象似性
语符单位的排列顺序象似于思维顺序,即 遵循顺序象似性原则
上-下,里-外,前-后,近-远、此-彼 From dawn to dusk, from day to night, from
提出“体验性、非普遍性、非自治性、非模块性、 非形式化”的研究思路。
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 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
7
CL的理论目标在于“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 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 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 方式和知识结构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