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历史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历史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历史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㈠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好考吗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好考不好考,主要取决于你个人努力的结果。

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考的。

㈡高中历史教资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什么1.历史学科复的知识与能制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 ... ,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 ... ;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 ... ,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 ... 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 ... ;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 ... ,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㈢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专业知识怎么备考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专业知识备考时,重点是把高中学校现行的历史课本认真地弄通弄懂,以解决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的基本问题,同时还要把随历史课本出版的高中历史教学参考书仔细地研究一番,以解决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能力问题。

㈣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好考吗不好考。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相对不好考,自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之后,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并且教育部门不再指定备考教材。

考生只能根据教育部门所发布的考试大纲内容进行备考,其考试难度大大增加而考试通过率也大大降低了。

(4)历史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扩展阅读:注意事项:考生入场后,应对号入座,并将本人的准考证、身份证放在课桌的指定位置,接受监考员核对。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教师资格证是一项专业性的考试,主要用于评估申请人在所申请的教学科目上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针对高中历史学科,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知识和能力,以便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的第一部分知识点。

首先,对于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必考知识点一,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形态。

这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了解这三种社会形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是生产的基础,奴隶主是社会的统治者,社会组织形式以家族制和部落制为主,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导。

教师应该了解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夏朝、商朝和周朝等。

而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土地所有权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封建地主手中。

农奴和佃农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生产方式以农耕和手工业为主导。

教师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如秦朝、汉朝和宋朝等,并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过程。

最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成为主导,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导阶级。

生产方式以工业化为主导,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清朝末年和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除了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了解,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还包括了其他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同时也需要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和贡献。

其次,考生还需要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这些历史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等,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

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夏商周时期的更替、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唐朝的繁荣等。

高中历史教资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教资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教资知识点总结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为“高中历史教资知识点总结”,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梳理和巩固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点,提高历史综合素质,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多个领域,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教师资格考试所需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一。

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历史的核心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理解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史料解读、史论分析能力。

(4)熟悉教师资格考试的历史题型及解题技巧,提高考试应对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

(3)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4)开展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3)通过学习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

(4)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将三者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笔试部分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笔试部分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1)课程目标2)知识与能力3)强调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4)认识;理解;掌握5)过程与方法6)强调历史认识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的闪光点7)通过……的过程,知道/了解/掌握/进一步掌握……8)"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11)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12)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13)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包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14)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15)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16)陈述性知识+树立正确意识/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和文明特征间的关系17)|18)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史学观点19)唯物史观20)全球史观21)文明史观22)现代化史观23)比较史观24)高中历史教学史学方法25)人本主义史学观点26)—27)科学主义史学观点28)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29)史料问题30)分类31)文献史料: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地方史等;以电子媒体为载体,如数据库等32)实物史料:历史人类的遗存,如遗迹、遗物、遗址等、33)口述史料:神话故事、回忆录、史诗34)历史教学引用文献资料35)[36)作用37)作为补充材料,丰富教科书的内容,说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提高教学效果;38)适当引用文献资料,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使其学会“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39)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和生动形象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0)方式41)选择典型文献资料,不引用原文,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将文献内容进行讲述42)直接引用文献资料原文43)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印发或在墙报上刊登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回顾联系,加强学习效果44)~45)注意的问题46)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47)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48)要求教师能够使用精当的史料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串联,在没有结论的前提下提供资料去分析49)要精选典型,贴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50)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史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史料51)重在活用各种史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正确理解历史52)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即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严密逻辑性、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科学53)<54)口述史料引用时要注意的问题55)选材上力求真实56)选用上力求典型57)围绕选用的口述史资料做好辅助解读的工作58)做好相关记录并加以总结59)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60)教师应尊重史实,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影响学生;61)注重以历史教科书为凭据进行史证教学。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单选题(共40题)1、要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可查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2、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文中“习俗”指的是()。

A.郡国并行B.门阀政治C.地方割据D.内阁专权【答案】 B3、梭伦写道:“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

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为。

使他们获得解放”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B.实行土地私有制C.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D.实行陶片放逐法【答案】 A4、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答案】 D5、农业著述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历史文献属于该分类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6、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答案】 A7、缺“仁者爱人”“美德即知识”分别是古代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是()。

A.老子、泰勒斯B.孔子、苏格拉底C.孟子、普罗泰戈拉D.墨子、亚里士多德【答案】 B8、某科技史著指出:“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下列组合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地心说与日心说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C.进化论与量子论D.细胞学说与材料学【答案】 B9、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其主要史实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答案】 D10、农业著述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历史文献属于该分类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11、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委要求中央给予当地一定的权力,以便借助华侨众多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发展经济,中央同意给予政策支持。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30题)1、1967年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游行民众反对的是()。

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阿富汗战争D.科索沃战争【答案】 B2、1950 年法国提出的一份文件中写道:“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这一文件是()。

A.《马歇尔计划》B.《巴黎条约》C.《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D.《舒曼计划》【答案】 D3、明代《闽部疏》记载:“凡福之纳(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元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 B4、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答案】 B5、《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6、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

”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答案】 A7、西周是我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一是阴阳说,一是()。

A.形而上B.兼爱非攻C.守虚无为D.五行说【答案】 D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西方所起的作用和希腊人在中东所起的作用相似。

”这种相似的作用指的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单选题(共30题)1、患者,男,65岁,有高血压病史,头痛眩晕反复发作2年,伴耳鸣,胁痛,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

A.肝血虚B.肝火上炎C.肝阳上亢D.肝阴虚E.肝肾阴虚【答案】 D2、“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这是康德对启蒙运动含义的理解,你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B.要以人为中心考察一切,认识一切C.人生活在世界上,为人处世要有理智D.人要运用自己的理智。

对世间万物做出自己的判断【答案】 D3、要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可查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4、某史书记述秦朝的政治制度时说:“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B.官员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答案】 A5、下列选项属于梭伦改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⑧④D.②③④【答案】 A6、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

”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

A.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C.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答案】 C7、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委要求中央给予当地一定的权力,以便借助华侨众多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发展经济,中央同意给予政策支持。

这一政策直接推动了()。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C.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开始D.外向型经济特区的兴办【答案】 D8、古诗云:“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该诗所指的赋税制度是()。

A.初税亩B.租庸调C.两税法D.地丁银【答案】 C9、“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美国决定推行马歇尔计划。

2020年历史教师资格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

2020年历史教师资格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

2020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019年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资料

2019年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资料

2019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及完整的教学环节。

5.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6.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历史教学资源。

(三)教学实施1.能够运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能够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述历史教学内容,对历史概念进行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及意义,合理地对历史进行评析。

4.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1)课程目标2)知识与能力3)强调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4)认识;理解;掌握5)过程与方法6)强调历史认识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的闪光点7)通过……的过程,知道/了解/掌握/进一步掌握……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10)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11)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12)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包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13)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14)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15)陈述性知识+树立正确意识/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和文明特征间的关系16)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史学观点17)唯物史观18)全球史观19)文明史观20)现代化史观21)比较史观22)高中历史教学史学方法23)人本主义史学观点24)科学主义史学观点25)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26)史料问题27)分类28)文献史料: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地方史等;以电子媒体为载体,如数据库等29)实物史料:历史人类的遗存,如遗迹、遗物、遗址等、30)口述史料:神话故事、回忆录、史诗31)历史教学引用文献资料32)作用33)作为补充材料,丰富教科书的内容,说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提高教学效果;34)适当引用文献资料,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使其学会“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35)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和生动形象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6)方式37)选择典型文献资料,不引用原文,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将文献内容进行讲述38)直接引用文献资料原文39)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印发或在墙报上刊登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回顾联系,加强学习效果40)注意的问题41)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42)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43)要求教师能够使用精当的史料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串联,在没有结论的前提下提供资料去分析44)要精选典型,贴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45)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史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史料46)重在活用各种史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正确理解历史47)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即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严密逻辑性、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科学48)口述史料引用时要注意的问题49)选材上力求真实50)选用上力求典型51)围绕选用的口述史资料做好辅助解读的工作52)做好相关记录并加以总结53)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54)教师应尊重史实,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影响学生;55)注重以历史教科书为凭据进行史证教学。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_4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_4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西方所起的作用和希腊人在中东所起的作用相似。

”这种相似的作用指的是()。

A. 军事征服B. 外交往来C. 制度建设D. 文化传播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时局”主要是指()。

A. 国共分裂对峙B. 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C. 日本侵华不断加剧D. 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从长远来看,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多的是()。

A. 西班牙B. 葡萄牙C. 美国D. 英国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垄断组织出现的实质是()。

A. 资本主义的腐朽B. 资产阶级走向反动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 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唐代有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

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藜。

”此诗最有可能反映的社会群体是()。

A. 地方官员B. 手工业者C. 破产农民D. 富商大贾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下列科学理论对启蒙运动有重大影响的是()。

A. 牛顿的经典力学B. 达尔文的进化论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 哥白尼的日心说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

也许是从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A、司马迁B、班固C、司马光D、杜牧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的“三家分晋”?A、晋国B、赵国C、魏国D、齐国3、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成就?A. 制定了太阳历B. 发明了纸草书写的材料C. 建造了金字塔D. 发明了指南针4、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被视为:A. 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B. 无产阶级第一次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C. 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人罢工D. 法国大革命的一部分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B.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完善于宋代C. 科举制度实行考试,考试科目包括诗赋、经义等D. 科举制度导致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6、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古代史学之父”?A. 司马迁B. 班固C. 贾谊D. 王充7、《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其中,“本纪”主要是帝王的传记,旨在反映历史发展的脉络。

“世家”主要记载的是诸侯国或大贵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列传”记载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如文臣武将、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目的是展现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和重要事件。

“书”部分记载的是天文、地理、财政、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资料。

“表”则是将上述史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请问,“书”和“表”部分在《史记》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展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B、记录君主的生平事迹C、记载科技、法律等专门领域的情况D、描述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8、在汉代,有一种用来表示儒家立场和道德规范的文字载体,它除了在祭祀仪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儒家教育中也极为重要,它是?A、经书B、碑文C、石刻D、竹简9、教师在进行历史学科教学时,以下哪种教学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重复练习法D. 课堂问答法 10、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的差异,最适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A. 直接对比阅读B. 围绕“正史”与“野史”的概念进行讲解C.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情景模拟D.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11、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通常会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情景教学法D. 问题探究法1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手段?()A. 课堂提问B. 案例分析C. 历史故事D. 课堂讨论13、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实行郡县制C. 开通大运河D. 焚书坑儒14、明朝中后期,哪位思想家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和社会责任感?A. 王阳明B. 朱熹C. 张载D. 程颢15、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辛亥革命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商鞅变法。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单选题(共30题)1、恩格斯认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答案】 D2、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这说明()。

A.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B.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C.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D.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答案】 B3、中国古代名窑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

下列以冰裂纹瓷器著称的是()。

A.汝窑B.哥窑C.邢窑D.钧窑【答案】 B4、患者表现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

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

A.心肾阴虚B.肾不纳气C.肺肾阴虚D.肺肾气虚E.肝火犯肺【答案】 C5、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代两税法D.宋代王安石变法【答案】 D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一顺口溜流传的时期是()。

A.20世纪50年代初B.20世纪60年代初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末【答案】 C7、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A.《五一六通知》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C.《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D.《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答案】 A8、“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2024年高中历史教资考试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2024年高中历史教资考试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2024年高中历史教资考试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2024年高中历史教资考试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一、古代中国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2、知道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青铜器工艺的成就。

3、知道老子和孔子,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4、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知道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局面,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

6、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7、知道《金刚经》和唐三彩,了解佛教和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8、知道《红楼梦》和《清明上河图》,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二、近代中国1、知道鸦片战争,了解《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简述太平天国的主要活动,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4、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

5、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知道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7、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史实,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8、知道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三、现代中国1、了解新中国的建立,感受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

2、知道“三大改造”,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3、知道“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教训。

4、了解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5、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

6、了解“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载人航天工程”的进展、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对抗击疟疾的重要作用。

7、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十九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文学流派出现顺序()。

A.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C.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答案】 A2、 6~15岁儿童用药剂量折算是A.成人剂量的1/2B.成人剂量的1/5C.成人剂量的1/8D.成人剂量的1/4E.成人剂量的2/3【答案】 A3、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

”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答案】 A4、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B.直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答案】 A5、有学者说:某机构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这个机构是()。

A.唐代政事堂B.宋代枢密院C.明代内阁D.清代理藩院【答案】 C6、1982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逐步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终结了几十年的票证制度。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下列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B.体现了特区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精神C.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意味着社会主义商品体趸基本建立【答案】 B7、有学者认为:“16世纪前后,它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

”文中的“它”指的是()。

A.香料B.白银C.瓷器D.呢绒【答案】 B8、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历史文化名人”?A、孔丘B、司马迁C、李白D、苏轼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哪一项经济政策被错误地认为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A、土地改革B、公私合营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题干: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的事件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C.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D. 宋代商业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4、题干:关于《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 包含了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文体C.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6、下列哪位是汉代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奠定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A、孟子B、董仲舒C、荀子D、朱熹7、potassium 离子和 nitrate 离子的化学式分别是 _______ ,它们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溶液呈现什么性质?A. K⁺, NO₃⁻; 酸性B. K⁺, NO₃⁻; 中性C. K⁺, NO₃⁻; 碱性D. K⁺, HNO₃; 弱酸性8、以下哪种教育哲学流派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发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A. 实用主义教育B. 传统主义教育C. 建构主义教育D. 素质教育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历史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以下哪项不是这次改革的内容?A. 教学内容的民族化B.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C. 教材编写的统一化D. 历史观的教育 10、关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B. 史料教学应该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C. 史料教学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史料D. 史料教学可以完全取代历史教材的教学功能11、秦汉时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1)课程目标2)知识与能力3)强调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4)认识;理解;掌握5)过程与方法6)强调历史认识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的闪光点7)通过……的过程,知道/了解/掌握/进一步掌握……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10)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11)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12)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包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13)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14)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15)陈述性知识+树立正确意识/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和文明特征间的关系16)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史学观点17)唯物史观18)全球史观19)文明史观20)现代化史观21)比较史观22)高中历史教学史学方法23)人本主义史学观点24)科学主义史学观点25)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26)史料问题27)分类28)文献史料: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地方史等;以电子媒体为载体,如数据库等29)实物史料:历史人类的遗存,如遗迹、遗物、遗址等、30)口述史料:神话故事、回忆录、史诗31)历史教学引用文献资料32)作用33)作为补充材料,丰富教科书的内容,说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提高教学效果;34)适当引用文献资料,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使其学会“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35)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和生动形象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6)方式37)选择典型文献资料,不引用原文,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将文献内容进行讲述38)直接引用文献资料原文39)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印发或在墙报上刊登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回顾联系,加强学习效果40)注意的问题41)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42)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43)要求教师能够使用精当的史料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串联,在没有结论的前提下提供资料去分析44)要精选典型,贴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45)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史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史料46)重在活用各种史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正确理解历史47)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即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严密逻辑性、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科学48)口述史料引用时要注意的问题49)选材上力求真实50)选用上力求典型51)围绕选用的口述史资料做好辅助解读的工作52)做好相关记录并加以总结53)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54)教师应尊重史实,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影响学生;55)注重以历史教科书为凭据进行史证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1)课程目标2)知识与能力3)强调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4)认识;理解;掌握5)过程与方法6)强调历史认识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的闪光点7)通过……的过程,知道/了解/掌握/进一步掌握……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10)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11)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12)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包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13)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14)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15)陈述性知识+树立正确意识/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和文明特征间的关系16)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史学观点17)唯物史观18)全球史观19)文明史观20)现代化史观21)比较史观22)高中历史教学史学方法23)人本主义史学观点24)科学主义史学观点25)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26)史料问题27)分类28)文献史料: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地方史等;以电子媒体为载体,如数据库等29)实物史料:历史人类的遗存,如遗迹、遗物、遗址等、30)口述史料:神话故事、回忆录、史诗31)历史教学引用文献资料32)作用33)作为补充材料,丰富教科书的内容,说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提高教学效果;34)适当引用文献资料,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使其学会“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35)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和生动形象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6)方式37)选择典型文献资料,不引用原文,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将文献内容进行讲述38)直接引用文献资料原文39)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印发或在墙报上刊登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回顾联系,加强学习效果40)注意的问题41)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42)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43)要求教师能够使用精当的史料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串联,在没有结论的前提下提供资料去分析44)要精选典型,贴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45)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史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史料46)重在活用各种史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正确理解历史47)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即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严密逻辑性、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科学48)口述史料引用时要注意的问题49)选材上力求真实50)选用上力求典型51)围绕选用的口述史资料做好辅助解读的工作52)做好相关记录并加以总结53)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54)教师应尊重史实,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影响学生;55)注重以历史教科书为凭据进行史证教学。

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史料,并进行鉴别和解读。

56)充分利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对史料进行甄别和解读。

能评判争议问题并联系实际。

57)结合史学研究动态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接近历史、认清历史,同时在合作中交流,为自己的论点寻求史料证据58)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59)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60)但在这种教学设计中,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61)历史教学设计的原则注意的问题62)整体性设计原则63)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媒体、策略起着控制作用64)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策略的制定,是要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65)教学过程是选用媒体、采用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进程66)以学生为主的原则67)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68)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69)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知识,能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70)意义建构的原则71)教师要能发现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又与教学活动有关的问题72)要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挑战各种复杂的问题情境73)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景下,各种角色的行为,以便在真正的问题情境中得心应手74)过程开放的原则75)使学生发现历史学习的内容,看清现实,可以保持和发展自我,进而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76)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习过程,让学生有多元表达的途径,促使学生探究历史77)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采用开放的态度,开放性试题评价广受关注78)如何选择教学方法79)学生实际80)教师的自身素质81)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82)教学环境条件83)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84)讲授法85)基于活动的教学方法86)分类87)小组讨论式教学法88)探究式教学法89)情境创意教学法90)注意的问题91)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92)明确该活动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要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活动方法、培养探究习惯93)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互动关系,如果因学生能力有限,导致探究不足,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课中积极、合理引导学生94)史料教学法95)探究史料的价值96)文献史料的真实可信程度97)文献史料的具体、丰富程度以及它反映的历史现象的重要程度98)文献史料的独到性及其稀见程度99)教学资源和媒体的使用100)作用和意义101)创设历史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102)提供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103)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104)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教育个别化、个性化成为可能105)适时归纳总结,精讲巧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106)注意的问题【漫画、影视等】107)精挑细选,符合教学需要108)深浅适度,表达的内容清晰完整109)符合教情、学情,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110)求同存异,多元开放111)内涵宽泛、拓宽视野112)在运用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13)控制性原则114)指课件的操作要简便、灵活,以便于操作115)简约性原则116)要求画面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布局要突出重点,另外,信息量要适度117)艺术性原则118)课件要给人以优美的感受119)科学性原则120)做到系统严谨、实用新颖、规范明确、简明通俗121)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122)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123)教师要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124)教师与课程资源要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对话125)历史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126)学习需要分析127)学习内容分析128)学习特征分析129)制定学习策略130)选择运用教学媒体131)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132)修改133)设计课堂练习要坚持什么原则134)目的性原则135)课堂练习要从既定的教学目的出发,为巩固教学内容或为巩固所学内容而设计的综合练习136)整体性原则137)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出发,把课堂练习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完成课堂任务服务138)层次性原则139)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140)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141)开展社会调查,密切联系社会的发展动向142)审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143)开发和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144)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145)利用历史教学网络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146)学习类型(学习策略)147)自主学习148)合作学习149)研究学习150)体验学习151)接受学习15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方式153)学法指导,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154)知识层次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归纳学习法、比较学习法、质疑学习法155)技能层次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实践学习法、活动学习法156)史实与运用层次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探究式学习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合作学习法157)探究式学习法158)即善于选择需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并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体系,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159)在探究式学习指导中,要注意以学生探究为特征的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的运用,并有效发挥他们的作用160)课堂小结的基本方式161)总结归纳:归纳概括,理清知识点,突出重点162)设置悬念:当本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有内在联系时,选择时机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163)课堂练习:通过让学生完成习题来结束课堂,既能使学生巩固和运用当堂学习内容,又能得到及时的反馈164)前后呼应:课堂结束与起始相呼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照应165)课后答疑:新课讲完后,让同学提出疑问,教师和学生一起回答,采用诱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166)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对教学中得出的结论和规律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思考167)教学评价的方法168)过程性评价169)发展性评价170)真实性评价171)档案袋评价172)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73)全面性原则,要求评价目标内容的确立应体现出全面性。

174)广泛性原则,指评价主体的广泛性175)多样性原则,指评价方式应具有多样性176)历史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177)中学历史学业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78)学业评价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其他变化,尤其是学生对历史认识上的变化179)自我反思180)内容181)对自身教育观念的反思,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不足,以求改进182)对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强调师生之间人格是平等的,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183)对专业水平的反思,对授课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准确可行性进行思考184)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是否有效进行检讨185)实施程序186)理论学习,教师要加强学习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187)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已授课的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和缺点188)改进和创新,根据反思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设想和方案189)实施新的尝试190)实施方法191)教育日志192)教育叙事193)含义:教师把自己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中所发生的事件记录的文本资料,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194)特点195)教师叙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事情,所讲故事要真实196)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叙事,强调情节,增强可读性197)写出对经历的感悟与反思,一定要有自己的初步想法198)教育案例199)教学课例200)学业评价201)类型202)诊断性评价203)过程性评价204)终结性评价205)功能206)导向功能207)诊断功能208)反馈功能209)激励和促进功能210)方法211)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212)观察法213)活动法214)学生自我评价法215)测验法216)对历史学习评价的方法217)档案袋评价:也称成长记录评价,就是学生的作品,如收集学生的历史作业、小论文等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能反映学生情况的材料218)表现性评价:历史学习中运用的比较多,比如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地图的制作等219)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指某一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目前纸笔测验在中学中最常见220)在编制图标类解析题时要注意221)主题要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222)主体与试题之间,材料与设问之间要有较强的关联性223)命题要做到“避空泛、去雕饰、少障碍”224)要注意回避那些传统的难点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