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认证全套文件资料56-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GMP认证全套文件资料49-澄清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澄清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澄清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澄清度检查法。
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程序:1.简述澄清度是检查药品溶液的浑浊程度,即浊度。
药品溶液中如存在细微颗粒,当直射光通过溶液时,可引致光散射和光吸收的现象,致使溶液微显浑浊;所以澄清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水平。
澄清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ⅨB)是用规定级号的浊度标准溶液与供试品溶液比较,以判定药品溶液的澄清度或其浑浊程度。
2.仪器与用具2.1比浊用玻璃管内径15~16mm,平底,具塞,以无色硬质中性玻璃制成,要求供试品管与标准管的内径、标线刻度(距管底为40mm)一致。
2.2伞棚灯用澄明度检查装置(见注射剂标准操作规程中的澄明度检查法项下),照度为1000 lx。
3.试药与试液3.1硫酸肼和乌洛托品均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3.2浊度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称取硫酸肼1.00g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必要时可在40℃的水浴中温热溶解,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4~6小时;取此溶液与等容量的10%乌洛托品溶液混合,摇匀,于25℃避光静置24小时,即得。
本液置冷处避光保存,可在两个月内使用,用前摇匀。
3.3浊度标准原液的制备取浊度标准贮备液15.0ml,置1000m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适量、置1cm吸收池中,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ⅣA)在550nm的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应在0.12~0.15范围内。
本液应在48小时内使用,用前摇匀。
4.操作方法4.1除另有规定外,将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与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浊度标准液,分别置于配对的比浊用玻璃管中,液面高度为40mm,在浊度标准液制备5分钟后,同置黑色背景上,在漫射光下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或置于伞棚灯下,照度为1000 lx,从水平方向观察比较,用以检查溶液的澄清度或其浑浊程度。
含量均匀度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操作规程1. 引言含量均匀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格的药物制剂应该在整个批次中保持均匀的含量,以确保每个剂量单元的有效成分符合规定的标准。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含量均匀度测试的操作流程,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药物制剂的含量均匀度测试。
3. 仪器和试剂准备3.1. 含量均匀度测试所需仪器包括:分析天平、振荡器、试验管等。
3.2. 所需试剂包括:待测试的药物制剂样品、溶剂等。
4. 操作步骤4.1. 准备工作 4.1.1. 将分析天平校准至合适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4.1.2. 准备适量的溶剂,满足测试样品的溶解需求。
4.2. 试样制备 4.2.1. 将药物制剂样品称取合适的质量,并记录质量值。
4.2.2. 将样品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并充分混合均匀,以得到均一的样品溶液。
4.3. 空白样品制备 4.3.1. 准备相同质量的溶剂,作为空白样品。
4.3.2. 将溶剂倒入试验管中,作为空白样品。
4.4. 振荡测试 4.4.1. 将试样管和空白样品管放入振荡器中。
4.4.2. 设置振荡器的参数,如振荡频率、振荡时间等。
4.4.3. 开始振荡测试,并确保试样管和空白样品管在相同条件下振荡。
4.5. 含量测定 4.5.1. 将振荡结束后的试样管和空白样品管取出。
4.5.2. 使用分析天平分别称取试样管和空白样品管中的溶液质量,并记录质量值。
4.5.3. 计算试样的含量,根据以下公式:含量 = (试样溶液质量 - 空白溶液质量) / 试样质量 x 100%5. 结果评定与记录5.1. 根据所制备的样品,计算每个样品的含量。
5.2. 通过对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
5.3. 判断样品的含量均匀度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范围。
5.4. 将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和报告。
6. 风险与安全措施6.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完整)含量均匀度检查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 简述1。
1 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 E含量均匀度检查。
1.2 在生产过程中,某些小剂量的剂型由于工艺或设备的原因,可引起含量的均匀度的差异.本检查法的目的在于控制每片(个)含量的均一性,以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1.3 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1.4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10mg 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个)重量5%者;其他制剂,每个标示量不大于2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个重量2%者;以及透皮贴剂,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对于药物的有效度与毒副反应浓度比较接近的品种或混匀工艺较困难的品种,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25mg 者,也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上述条件的组分.1。
5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1。
6 含量均匀度的限度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2 仪器与用具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3 试药与试液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4 操作方法4。
1 供试品初试10片(个),复试20片(个).4.2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的响应值(如吸光度或峰面积等)或含量.5 注意事项5。
1 供试品的主药必须溶解完全,必要时可用乳钵研磨或超声处理,促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量瓶中。
5。
2 测定时溶液必须澄清,如过滤不清,可离心后,取澄清液测定.5。
3 用紫外—可见分光关度法测定含量均匀度时,所用溶剂需一下配够,当用量较大时,即使是同批号的溶剂,也应混合均匀后使用.6 记录与计算6。
1 应记录所用检查方法,所用仪器型号(或编号),以及每片(个)测得的响应值等数据。
6.2 根据测得的响应值,分别计算出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求其均值和标准差S(S= )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A=|100-|)。
药品GMP认证用的文件样板-GMP文件-固体制剂车间-生产记录 2(固体制剂)表单大全
PA-04-006-00
中间站物料进站记录台帐
PA-04-009-00
中间站物料出站记录台帐
中间站名称:
PF-04-029-00
整粒生产记录
在产物品标签
工序:
在产物品标签
工序:
PF-04-022-00 一般生产区清场记录
试产品销毁记录
试产品销毁记录
试产品销毁记录
片剂工艺查证记录
日期:年月日~年月日
PF-04-025-00 批物料平衡表
PF-03-01-00
批生产计划指令单
1、印有批号的标签样张;
2、印有批号的小盒、中盒样张;
3、使用说明书样张;
4、产品合格证样张。
粘贴处:
批包装记录附件
5、印有批号的标签样张;
6、印有批号的小盒、中盒样张;
7、使用说明书样张;
8、产品合格证样张。
粘贴处:
批包装记录附件
9、印有批号的标签样张;
10、印有批号的小盒、中盒样张;
11、使用说明书样张;
12、产品合格证样张。
粘贴处:
PF-04-028-00
模具筛网使用记录表
颗粒剂工艺
查证记录
日期:年月
TF-00-004-00
胶囊剂工艺查证记录
月日
PF-04-034-00 工艺指令(一)
日期:
PF-04-035-00 工艺指令(二)
日期:
PF-04-036-00 工艺指令(三)
日期:
PA-04-008-00 工衣清洁记录
PF-04-009-00 高效包衣生产记录
工艺员:
PA-04-010-00 车间包装材料退库记录。
含量均匀度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操作规程含量均匀度操作规程一、目的和范围为了确保制药工艺中药品含量均匀度的一致性,保证药物的质量,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制药工艺中含量均匀度的检测和调整。
二、定义1. 含量均匀度:指药品中各组分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均匀。
2. 均匀度检测:通过一定方法和仪器检测药品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布情况,以评估均匀度。
3. 均匀度调整:根据均匀度检测结果,针对不符合要求的药品进行调整。
三、原料准备1. 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准备所需的原料。
2. 对原料进行检测,确保原料的含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四、装备准备1. 保证使用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根据检测方法准备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3. 对仪器和试剂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准确性和精确度。
五、检测操作1. 按照检测方法,将待检药品取样。
2. 准确称取样品,并将样品置于检测仪器中进行测定。
3. 检测结束后,记录检测结果。
4. 根据检测结果,评估样品的含量均匀度,并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六、调整操作1. 如果样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要求,则不需要进行调整操作。
2. 如果样品的含量均匀度不符合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3. 调整措施可以包括调整原料比例、改变加工工艺、调整设备参数等。
4. 调整完成后,重新取样并进行检测,直到样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要求为止。
七、记录和报告1. 对每次含量均匀度检测和调整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调整措施等。
2. 汇总记录,形成相应的报告,并进行归档。
3. 定期进行含量均匀度的总结和分析,分析调整的效果,并根据需要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八、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检测方法和仪器的操作要求,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过程中,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与整洁,防止污染样品。
3. 操作中应注意安全,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
4.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5. 检测和调整过程应记录详细,以便追溯和分析。
GMP认证全套文件资料5-×××片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规范吡嗪酰胺片检验的操作。
适用范围: 吡嗪酰胺片成品的检验。
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程序:本品含吡嗪酰胺(C5H5N3O)应为标示量95.0-105.0% 。
1.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2.鉴别2.1仪器及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电炉、蒸发皿、试管、量瓶、移液管、滤纸等。
2.2试剂及试液:乙醇、氢氧化钠试液、红色石蕊试纸、硫酸亚铁试液。
2.3测定法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吡嗪酰胺0.2g)加乙醇20ml,微温,并振摇使吡嗪酰胺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提取物进行以下的试验。
2.3.1 鉴别(1)取本品适量,置试管中,加氢氧化钠试液5ml,缓缓煮沸,即发生氨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3.2 鉴别(2)取本品0.1g,加水10ml溶解,加硫酸亚铁试液1ml,溶液显橙红色,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成碱性后,转变为蓝色。
2.3.3 鉴别(3)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0μg的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79-00)测定,在268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检查3.1仪器及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天平、溶出仪、取样注射器、取样针头、过滤器、滤膜、量瓶、移液管、试管、量筒、镊子等。
3.2试剂及试液 :蒸馏水 3.3测定法3.3.1溶出度: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96-00),以水900ml 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经45分钟时,取溶液5ml ,滤过,精密量取滤液适量,用水稀释成每1ml 中约含10μg 的溶液,另取吡嗪酰胺对照品适量,用水稀释成每1ml 中约含10μg 的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79-00)试验,在268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按二者吸收度的比值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75%,应符合规定。
结果计算:3.3.2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 A)。
粉剂、可溶性粉剂、预混剂均匀度检查方法
粉剂、可溶性粉剂、预混剂均匀度检查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中国兽药典》或其他兽药质量标准中无外观均匀度、含量均匀度检查的粉剂、可溶性粉剂、预混剂的均匀度检查。
2 检查方法
2.1 外观均匀度
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用玻板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
供试品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如制成颗粒的,颗粒大小应均匀。
2.2 混合均匀度
2.2.1 取样
取样前对样品不得进行任何翻动或混合。
每批样品从10个不同的取样位置点共取10份供试品,各取样位置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还应注意取样的深度,不能在同一位置点重复取样。
装量小于500g的样品取2袋,平放剪开包装袋一面,样品分为5部分,一袋上部取2个位置点,下部取3个位置点,另一袋上部取3个位置点,下部取2个位置点(见图1),取适量作为供试品。
图1
其他装量规格的取1袋,平放剪开包装袋一面,样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中下部分别取3、4、3共10个位置点(见图2),取适量作为供试品。
光度法或液相色谱法的,分别测定每份供试品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求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2.2.3 结果判定
粉剂、可溶性粉剂每批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判定为符合规定;相对标准偏差RSD>3%,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预混剂每批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5%,判定为符合规定;相对标准偏差RSD>5%,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3 本方法不进行复检。
GMP认证全套文件资料025-×××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诺氟沙星检验的操作。
适用范围:诺氟沙星的检验。
责任: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程序:本品为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按干燥品计算,含C16H18FN3O3不得少于98.0%。
1.性状:本品为类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遇光色渐变深。
本品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略溶,在水或乙醇中极微溶解,在醋酸、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
1.1仪器及用具: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毛细管等。
1.2测定法1.2.1熔点按《熔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91-00)检查,本品的熔点为218~224℃。
2.鉴别2.1仪器及用具:分析天平、紫外分析仪、层析缸、点样器、硅胶H薄层板、量瓶、刻度吸管、移液管等。
2.2试剂及试液:氯仿-甲醇(1:1)、氯仿-甲醇-浓氨溶液(15:10:3)2.3测定法取本品与诺氟沙星对照品适量,加氯仿-甲醇(1:1)制成每1ml中含2.5mg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82-00)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浓氨溶液(15:10:3)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所显主斑点的荧光和位置应与对照品的主斑点相同。
3.检查3.1仪器及用具:分析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C 色谱柱、数据处理机、进样器、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过滤器、锥形瓶、量筒、干燥箱、马弗炉、坩埚、称量瓶、纳氏比色管、干燥器等。
3.2试剂及试液:氢氧化钠试液、2号浊度标准液、0.1mol/L 盐酸溶液、纯化水、0.025mol/L 磷酸溶液-乙腈(87:13)、醋酸盐缓冲液(PH3.5)、硫代乙酰胺试液、标准铅溶液。
3.3测定法3.3.1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0.5g ,加氢氯化钠试液10ml 溶解后,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按《澄清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90-00)比较,不得更浓。
全套GMP认证文件质管部检验规程sop纯化水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确定纯化水检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合格的纯化水投入生产。
2 范围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过程所需纯化水的检验.3 责任化验员有责任按照本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纯化水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内容4.1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4。
2检查4.2。
1仪器试管、电炉、烧杯、水浴锅、具塞量筒、扭力天平、恒温干燥箱、瓷蒸发皿等。
4。
2。
2试液及配制4.2。
2.1甲基红指示液取甲基红0.1g,加0。
05mol/L氢氧化钠溶液7.4ml使溶解,加水至200ml,摇匀,即得.变色范围PH4。
2—6.3(红→黄)。
4。
2。
2.2硝酸银试液取硝酸银1.75g,加水适量溶解使成100ml,摇匀,即得。
4。
2。
2.3氯化钡试液取氯化钡细粉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即得。
4.2。
2.4草酸铵试液第2页/共3页取草酸铵3.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即得。
4.2。
2.5 6mol/L醋酸液取冰乙酸(含量为99%以上)34。
3ml,加水至100ml,摇匀,即得。
4.2.2.6对氨基苯磺酸-a—萘胺试液取无水对氨基苯磺酸0。
5g,加醋酸150ml溶解后,另取盐酸—a-萘胺0。
1g,加醋酸150ml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即得.4。
2。
2.7碱性碘化汞钾试液取碘化钾10g,加水10ml溶解后,缓缓加入二氯化汞的饱和水溶液,随加随搅拌至生成的红色沉淀不再溶解,加氢氧化钾30g,溶解后再加二氯化汞的饱和水溶液1ml或1ml以上,并用适量的水稀释使成200ml,静置,使沉淀即得,用时可倾取上层的澄明液应用。
4.2.2。
8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蒸馏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100ml,即得。
4.2.2。
9氢氧化钙试液取氢氧化钙3g,置玻璃瓶内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密塞,时时猛力振摇,放置1小时即得。
用时倾取上清液。
4.2.2。
10稀硫酸取硫酸57ml,注入适量水内,边加边搅拌,并稀释至1000ml,即得.4.2.2。
单剂量药物制剂含量均匀度测定法操作标准(EP)
剂量单位均匀度测定法操作标准(EP)目录1.目的 (3)2.适用范围 (3)3.参考文件 (3)4.责任 (3)5.程序或内容 (3)6.变更历史记录 (6)7.再审核记录 (6)1. 目的:规范单剂量药物制剂含量均匀度(EP)检验操作,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无误。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剂量药物制剂含量均匀度(EP)的检测。
3. 参考文件:EP现行版。
4. 责任:检验员、检验室负责人、质量控制部负责人、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对本标准执行负责。
5. 程序或内容5.1 为保证所有制剂剂量单位的均匀性,一批药物中的每个剂量单位的药物含量应在标示量的窄小范围内。
剂量单位是指每单位剂型中含单剂量药物或一个剂量的一部分药物的制剂。
除另有规定,剂量单位均匀度检查法不适用于单剂量包装的外用、皮肤用混悬剂、乳剂、凝胶剂。
多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一般不需要检查含量均匀度。
5.2 术语“剂量均匀度”是指各剂量单位中药物含量的均匀性程度。
因此,当剂量单位含有单一组分或多组分药物时,除本药典中另有说明,本章节规定适用于包含在剂量单位中的每个药物成分。
5.3 剂量单位均匀度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表示:含量均匀度或重量差异(见表1)。
5.3.1 规定剂型的含量均匀度检查是基于测定制剂中单个药物成分的含量,来判定该药物成分的含量是否在设定的限度以内。
含量均匀度检查适用于剂量均匀度检查的所有制剂。
下述剂型可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5.3.1.1 灌封于单剂量容器和软胶囊中的溶液剂。
5.3.1.2 包装在单剂量容器中并不含活性或非活性添加物的固体制剂(包括粉末、颗粒和无菌固体制剂)。
5.3.1.3 包装在单剂量容器中并含或不含活性或非活性添加物,由真溶液直接冻干制得的固体制剂(包括无菌固体制剂),该制剂应在标签上标注制法。
5.3.1.4 固体(包括无菌分针)包装在单次剂量的容器内,由溶液并且经过冷冻干燥而制得,包装于最终的容器中,并贴有标签标示这种剂型的制备方式。
15版药典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0941含量均匀度检查法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的固体、 半固体和非均相液体单剂量制剂的每一个单剂含量符合 标示量的程度。
一、适用范围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或硬胶囊剂,每一个单剂标示量小于 25mg 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一个 单剂重量 25%者;包衣片剂(薄膜包衣除外) 、内充非均一溶液的软胶囊、单剂量包装的复 方固体制剂(冻干制剂除外)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片剂和硬胶囊剂的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 上述条件的组分。
表1 剂型 大类 非包衣片 片剂 包衣片 硬胶囊 胶囊剂 软胶囊 单组分制剂* 多组分制剂** 冻干制剂*** 其他 非均一溶液 溶液 薄膜衣 其他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的适用范围 小类 标示量或主成分比例 ≥25mg 且≥25% 重量差异 重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指只含一种成分并且不含任何辅料的制剂 指复方制剂或含有辅料的单方制剂 指溶液在最终容器中进行冻干的制剂<25mg 或 25%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其他单剂量包装 固体制剂 单剂量包装溶液 型制剂 其他******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包括复方制剂在内,一般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
除另有 规定外,不检查多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匀度。
二、检查方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 10 片(个) ,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一个单剂⎛ 以标示量为 100 的相对含量 Xi,求其均值 X 和标准差 S ⎜ S = ⎜ ⎝∑ ( x − x) n −12⎞ ⎟ 以及标示量与 ⎟ ⎠均值之差的绝对值 A(A= 100 − X ):如 A+2.20S≤L,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若 A+S>L,则不符合规定;若 A+2.20S>L,且 A+S≤L,则应另取 20 片(个)复试。
GMP检查认证指南
2015-06-06 蒲公英蒲公英1.1.质量风险管理文件1.1.1.工艺验证前风险管理、工艺验证后风险回顾。
1.1.1.1.验证参数是否基于风险项目点。
1.1.1.2.物料存放、运转是否具有防混淆措施。
1.1.1.3.固体制剂应对物料粒度、制粒参数、终混参数、压片压力速度、内包热合温度等进行风评。
1.1.1.4.相关测量仪器仪表准确度确认,应在风评文件中表达。
如温度显示或记录数值可信程度,检查中可追踪仪器仪表计量确认文件。
1.1.1.5.中间产品分析方法是否经过确认,特别是验证中新增加检验项目,其检验方法应经过验证。
1.1.1.6.产品批量与设备适应性评估。
1.1.1.7.风险评估中应包括以前偏差。
1.1.2.设备验证风险管理。
1.1.2.1.设备验证应按URS、DQ、IQ、OQ、PQ进行。
1.1.2.2.设备权限管理,保证控制人员级别不同权限不同。
1.1.2.3.设备四Q确认中应能与工艺过程参数相适应,对工艺参数中需要设备控制项目均应确认。
1.1.3.清洁验证共线生产风险评估。
1.1.3.1.明确共线生产品种。
1.1.3.2.共线风险采取措施。
1.1.3.3.除共线设备,还特别注意共用容器、工具区别使用。
1.1.3.4.相应验证方案。
1.2.工艺验证文件1.2.1.工艺验证目应明确。
1.2.2.工艺验证中应确认关联前期确认完成情况,如设备应完成OQ,公用系统(水、气、空调)应完成验证,洁净区环境应定级完成。
1.2.3.仪表确认应首先完成,计量器具台帐、计量追踪。
1.2.4.检查上述文件之间时间逻辑顺序,不得出现时间冲突现象。
1.2.5.相应工艺规程、BPR、SOP均应修订完成。
1.2.6.对比工艺处方、工艺过程与注册处方工艺过程一致性。
1.2.7.相应标准应完善,如成品标准、中间产品标准、原辅料标准。
1.2.8.相应检验操作规程应均制定完毕。
1.2.9.工艺验证中取样计划应明确,取样量、取样点应明确。
GMP库房温湿度均匀性验证方案
GMP 库房温湿度均匀性验证方案1. 主题内容本方案规定了我公司库房温湿度均匀性验证的范围、方法及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公司库房温湿度均匀性的验证。
3. 实施确认人员及职责4. 简介4.1. 概述:我公司库房包括有原辅料常温库、原辅料阴凉库、成品常温库、成品阴凉库、内包材库、外包材库、液体药品库、特殊药品库等,根据GMP 要求结合产品自身对温湿度的要求公司对相应库房安装辅助设施, 以便能控制并维持该库房内的环境温湿度以达到规定要求(各库房具体温湿度要求见下表)。
为保证温湿度计在该房间内记录的温湿度值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拟对该房间进行温湿度均匀性验证。
4.2. 验证依据验证依据《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确认与验证操作规程》、《设备及公用系统确认SOP 》 5. 验证目的通过本次验证确定我公司库房温湿度分布均匀性,以确定温湿度计的最佳摆放位置。
6. 变更和偏差处理部门姓名职位职责及分工物料部库房管理员参加现场确认方案的实施,并于确认中学习掌握设备性能、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及清洁知识。
质量部QA 确认/验证管理员负责确认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QA 现场监控员参与方案的实施、预防/纠正实施过程不发生偏离,符合要求。
确认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和变更,应立即通知确认与验证小组并对偏差和变更进行详细记录(参见偏差处理单,变更处理单),分析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所有偏差和变更得到有效处理后,确认方可进入下一步骤。
偏差处理单和变更处理单经过批准后其原件必须附在验证报告中。
变更和偏差处理记录□本次确认无变更和偏差情况□本次确认发生变更和偏差差情况出现阶段变更和偏差说明处理措施处理结果备注检查人/日期:复核人/日期:7.验证内容7.1.验证前准备7.1.1.文件准备7.1.2.现场备《留样管理规程》、《稳定性试验管理规程》、《库房温湿度均匀性验证方案》及相关的验证记录,并填写验证文件准备确认表。
验证文件准备确认表文件名称文件编码生效日期备注留样管理规程稳定性试验管理规程库房温湿度均匀性验证方案7.1.3.验证用主要仪器准备7.1.3.1.准备经校验合格并处于校验有效期内的温湿度计,并在每个阶段或验证周期开始前对仪器确认,要求经过校验,并在校验有校期内,填写《验证主要仪器确认表》,见下表。
(完整版)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1 简述1.1 本法适用于含量均匀度检查。
1.2 在生产过程中,某些小剂量的剂型由于工艺或设备的原因,可引起含量均匀度的差异。
本检查法的目的在于控制每片(个)含量的均一性,以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1.3 含量均匀度系指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1.4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或散剂等,每一个单剂标示量小于25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一个单剂重量25%者;药物间或药物与辅料间采用混粉工艺制成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内充非均相溶液的软胶囊;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混悬液、透皮贴剂和栓剂等品种项下规定含量均匀度应符合要求的制剂,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上述条件的组分,多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一般不检查含量均匀度。
1.5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当全部主成分均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时,复方制剂一般亦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
1.6 含量均匀度的限度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2 仪器与用具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3 试药与试液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4 操作方法4.1 供试品初试10片(个),复试20片(个)。
4.2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的响应值(如吸光度或峰面积等)或含量。
5 注意事项5.1 供试品的主药必须溶解完全,必要时可用乳钵研磨或超声处理,促使溶解, 并定量转移至量瓶中。
5.2 测定时溶液必须澄清,如过滤不清,可离心后,取澄清液测定。
5.3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均匀度时,所用溶剂需一次配够,当用量较大时,即使是同批号的溶剂,也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6 记录与计算6.1 应记录所用检测方法,所用仪器型号(或编号),以及每片(个)测得的响应值等数据。
6.2 根据测得的响应值,分别计算出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求其均值X 和标准差)1)((12--=∑=n X xS S ni i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100(X A A -=。
含量均匀度检查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与适用范围二、检查设备和材料1.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及其附件2.资质合格的色谱柱3.合适的流动相4.校准样品及监控样品5.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三、操作步骤1.准备样品选取不同批次的药品样品,确保样品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样品预处理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如加热、稀释等。
3.样品检测条件设定3.1确定检测波长和吸收峰根据药品成分的特性和前期研究结果,选择适合的检测波长和吸收峰。
3.2流动相配置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前期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流动相进行配置。
3.3柱温设定根据药品成分的特性和前期研究结果,设定合适的柱温。
4.均匀度检查4.1批间均匀度检查选取不同批次的样品,按照前述步骤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各批次样品的含量均匀度。
4.2批内均匀度检查选取同一批次的样品中的不同位置或不同时间点的样品,按照前述步骤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同一批次样品的含量均匀度。
5.结果分析与评价5.1计算方差和标准差根据所得数据,计算批间和批内的方差及标准差。
5.2比较均匀度结果将各个批次的含量均匀度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批间和批内的一致性。
5.3判定均匀度合格与否根据药品行业或国家药典等相关规定,判断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合格标准,如果超出合格范围,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6.结果记录记录样品信息、检测条件、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及评价等情况,并妥善存档。
四、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测设备应进行定期校验和维护,保证其工作状态良好。
3.样品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以反映实际情况。
4.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注意安全。
五、附录本操作规程为标准操作流程,具体实验操作应根据不同药品特性、设备型号和生产规模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操作规程一、仪器设备准备1. 分析天平:保持精确度为0.1mg;2.烘箱:温度范围在50℃-60℃之间;3.恒温槽:温度控制在37℃±2℃;4.磁力搅拌器:控制搅拌速度;5. 分析天平:保持精确度为0.1mg;6.试管、烧杯等化学仪器:用于样品的测量和混合。
二、样品制备1.样品的选取:根据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药品或化学物质样品;2.样品的研磨:取适量样品,用试样研磨器将其研磨成均匀的细末状;3.样品的称量:在精确天平上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记录质量值;4.保存样品:将剩余样品冷藏或密封保存,以备后续使用。
三、实验操作1.样品溶液制备:取适量样品放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稀释液,溶解并摇匀;2.容量瓶标定:用稀释液将溶液稀释至定容线,备用;3.标准曲线制备:准备一系列标准溶液,浓度递增,用于建立含量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4.仪器预热:将分析仪器预热至固定温度,确保温度稳定;5.吸收光谱测定:将标准曲线各浓度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分别放置在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吸光度值;6.数据记录:记录各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7.重复测量:对于每个样品,至少进行3次测量,计算吸光度的平均值。
四、数据处理1.标准曲线拟合:利用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拟合标准曲线,并计算线性回归方程;2.含量计算:根据样品吸光度值和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3.均匀度计算:计算各个样品的含量偏差,判断含量的均匀度;4.平均值计算:对于多个样品,计算含量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5.结果分析:根据均匀度和平均值的统计结果,评价样品的质量。
操作规程应该详细而准确地描述每个操作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正确性。
在实施实验前,还应进行前期验证和校准,以确保仪器和试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最后,应根据实验结果评价样品的质量,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含量均匀度检查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检查操作规程1.目的含量均匀度测试是针对固体或液体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的方法。
该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含量均匀度检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适用范围该操作规程适用于固体或液体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匀度检查。
3.仪器设备3.1 平衡仪:精度为0.1mg。
3.2研钵:耐酸碱性能好、平整度高。
3.3称量纸:有足够的吸附性,不会产生化学反应。
3.4烘箱:可调温度范围为40℃-60℃。
3.5 过筛器:网孔大小为1mm。
3.6粉碎仪:适用于固体样品的粉碎。
4.试剂和材料4.1样品:待检测的固体或液体样品。
4.2校准样品:已知含量均匀度优良的样品,用于验证仪器的准确性。
4.3吸湿剂:用于防止含水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吸湿。
4.4空气干燥器:用于保证实验环境中的空气湿度。
5.操作步骤5.1样品准备5.1.1固体样品:将固体样品按照规定质量进行粉碎,保证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均匀分布。
5.1.2液体样品:将液体样品充分摇匀,保证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均匀分布。
5.1.3样品保存:将样品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湿气和阳光直接照射。
5.2样品称量5.2.1前期准备:根据样品的含量及需要的精度,选择合适的称量纸和研钵。
5.2.2空研钵称量:使用已校准的平衡仪,将空研钵放在称量纸上,记录其质量。
5.2.3样品称量:在同一称量纸上称取适量的样品,记录其质量。
5.2.4重复称量: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称量,随机取样品不少于3次,并记录每次的质量。
5.3样品处理5.3.1固体样品:将称取的固体样品放入研钵中,使用粉碎仪将其进一步粉碎,保证样品的均匀性。
5.3.2液体样品:将称取的液体样品充分摇匀,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5.4统计分析5.4.1求平均值:将所有重复称量得到的样品质量求平均值,作为样品的平均质量。
5.4.2求相对标准偏差(RSD):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样品质量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标准偏差/平均值)*1006.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6.1数据处理: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样品质量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含量均匀度检查。
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程序:
1.简述
1.1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E含量均匀度检查。
1.2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片剂、膜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等制剂中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1.3除另有规定外,片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小于10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个)重量5%者;其他制剂,每个标示量小于2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个重量2%者,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上述条件的组分。
1.4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作重(装)量差异的检查。
1.5本法以统计学理论为指导,综合标准差与偏离度而拟定的计量型方法。
方法中,采用2次抽样法(复试的倍量法),以减少工作量和错判率。
含量均匀度的限度一般为±15%。
2.仪器与用具
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3.试药与试液
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4.操作方法
4.1供试品初试10片(个),复试20片(个)。
4.2取供试品,按照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主药的含量或响应值。
5.注意事项
5.1供试品的主药必须溶解完全,必要时可用乳钵研磨或超声波处理,促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
5.2测定时溶液必须澄清,如过滤不清,可离心后,取澄清液测定。
5.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含量均匀度时,所用溶剂需一次配够,当用量较大时,即使是同批号的溶剂,也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6.记录与计算
6.1应记录检测方法,所用仪器型号,以及每片(个)测得的结果等。
6.2当含量测定方法与含量均匀度检查所用方法不同时,而且含量均匀度未能从响应值(如吸收度)求出每片(个)含量情况下,用系数校正法求得每片(个)以标示含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
6.2.1取供试品10片(个),照该药品含量均匀度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得每片(个)的响应值Y (可为吸收度或峰面积等),并求其均值Y 。
6.2.2另由含量测定法测得以标示量为100的平均含量X A ,由X A 除以响应值的均值Y ,得比例系数K (K =X A /Y )。
6.2.3将上述诸响应值Y 与K 相乘,求得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X =KY )。
6.3根据测得结果,分别计算出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并求其均值X 和
标准差S ,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 (A =|100-X|)。
7.结果与判定 7.1如A +1.80S ≤15.0,即判为符合规定。
7.2如A +S >15.0,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7.3如A +1.80S >15.0,且A +S ≤15.0,则应另取20片(个)复试。
根据初、复试结果计算30片(个)的X 、S 和A ;若A +1.45S ≤15.0,即判为符合规定;若A +1.45S >15.0,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
1)((2
--=∑n X X S
7.4如该品种项下规定含量均匀度为20%或其它百分数时,应将上述各判定式中的15.0改为20.0或其它相应的数值,但各判定式中的系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