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不缝皮下的皮内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对比分析
剖宫产术腹腔内与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两种方式的比较
![剖宫产术腹腔内与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两种方式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22f255d52d380eb62946d91.png)
剖宫产术腹腔内与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两种方式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的临床价值。
方法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193例(1组)与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2组)454例,就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粘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与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剖宫产术中可采取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的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缝合;妇科外科手术为了探讨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的临床价值,我们将2005年4月~2006年12月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193例与2005年4月~2006年12月剖宫产术中腹腔内缝合子宫切口454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住院产妇,年龄21~37岁,孕周37~42周,APTT 28~45s,无妊娠严重合并症,无手术史共647例。
其中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193例(1组),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454例(2组)。
1组年龄28.42±2.32岁(21~37岁),平均孕周38周(37~41周);2组年龄为27.53±2.48岁(23~39岁),平均孕周39周(37~41周),两组在年龄、孕周、APTT上差异均无显著性。
产妇术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无手术禁忌证,且无高危妊娠。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2 手术方法按新式剖宫产[1]结合《妇产科手术学》[2]的方法和步骤常规剖宫产方法娩出胎儿及胎盘后,擦净宫腔,1组采取将子宫娩出腹腔外,用湿盐水垫包住子宫,并进行有效子宫按摩,用微乔线缝合子宫,缝合方法不变。
2组采取常规方法即子宫位置仍然在腹腔内缝合子宫。
其他步骤均按我院常规剖宫产方法。
妇产科腹部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
![妇产科腹部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5f9abd2ce2f0066f4332200.png)
1 . 缝 合 方 法 4
2 结 果
21 患者 年龄 .
观察组年龄 1 8—5 2岁 , 均为 2 . ; 照组年龄 l 4 平 8 4岁 对 7 9 岁 , 均 2 .岁 , 平 73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0 )见表 2 P .5 , 。
21年7 00 月第 4 卷第 2 期 8 1
一
・
临床 探讨 ・
妇 产科腹 部切口 两种缝 法的比 合方 较
周 芸
( 西省 铅 山县 中医 院妇 产科 , 西铅 山 34 0 ) 江 江 3 50
[ 摘要】目的 改进妇产科下腹部切 口的缝合方法 , 提高切 口 I 愈合率 。方法 将 下腹部手术切 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的皮内 期
22 下腹 部 脂 肪厚 度 .
带 圆针 微 荞线 连 续 腹 膜 、筋 膜 后 ,观察 组 在 对 脂 肪层
彻 底 止 血 后 不 缝 合 脂 肪 , 接 皮 内 缝 合 皮 肤 , 体 方 法 如 直 具 下 : 术 中 预 留好 的带 薇 荞 线 三 角针 从切 口一 端 前 方 或 上 将 方 O 5m 皮肤 处进 针 进 入 真 皮 层 未 达脂 肪 层 , 露 线 头 长 .e 外
表 2 观察组与对照组 年龄、 下腹部脂肪厚度、 缝合时间的均数 比较
将 2 0 年 1 ~20 08 月 0 9年 1 2月妇产科手术 6 0例设为观察 3 组 ,0 5 1 一20 20 年 月 0 6年 1 , 2月 妇产科手术共 57例设 为对照 6 组, 具体两组资料 比较见表 1 。
约 2 m, 连 续 褥 式 缝 合 真 皮 层 , 合 切 口两侧 皮 肤 , 后 e 呈 对 最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法230例报告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法230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751cc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9.png)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法230例报告黄丹希【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1999(012)006【摘要】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不仅与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污染及患者体质有关,而且与术者的缝合技术技巧关系密切。
香港周基杰医师1991年创立了一套新观念剖宫产术传入大陆,受该术式的关腹方法启发,我院对1998年1月至1999年2月妇产科部分患者的腹部切口采取了新的缝合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230例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
施术顺序为剖宫产术128例,子宫切除术55例,附件手术34例,宫外孕手术13例。
下腹部正中纵切口100例,横切口130例。
1.2手术方法分下腹部纵切口、横切口两种。
1.2.1下腹部正中纵切口按传统方法常规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
然后用强生(中国)医疗器材公司所出品的0/4针线一体薇乔消毒可吸收性合成缝线,以尾端另穿大号圆针在切口上端开始进行全层连续缝合皮下脂肪层达切口下端,将线尾拉紧钳夹留待与皮内缝合线打结。
针线一体端从切口上端开始行皮内连续褥式缝合至切口下端时将线与皮下脂肪层线尾打结3个,紧贴皮肤剪断线头结便会缩至皮下。
也可在缝合皮下脂肪层时独立打结,皮内缝合完毕后不打结行皮外留线头约2~3cm,3d切口更换敷料时剪去外...【总页数】1页(P732)【作者】黄丹希【作者单位】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广西,梧州市,54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相关文献】1.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法92例观察分析 [J], 王海霞2.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附84例报告) [J], 张秀杰;3.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横切口皮内缝合的体会 [J], 顾明珍4.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附84例报告) [J], 张秀杰5.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不缝皮下的皮内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对比分析 [J], 苏军领;郑小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痕破腹产术与传统破腹产术对比
![无痕破腹产术与传统破腹产术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7ea450e5cc1755270622083e.png)
无痕剖腹产术简介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产妇进行的是子宫下段剖宫产。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采用纵形切口、横切口,较其他术式操作简单,便于延长,暴露较充分,适合某些急于在短时刻内完成的剖宫产术,但其术后疼痛较重、疤痕明显,易形成腹壁疝。
与传统剖腹产术相较,新式无痕剖腹产主要长处有:①新式剖腹产术切口与下腹部皮肤张力一致,缝合时对合准确,愈合后疤痕纤细美观。
②剖腹产术切口较下腹横弧形切口位置高,分离腹直肌易于撕拉,且剥离面小,不易出血。
③腹膜切口钝性扩大,不易损伤膀胱,因此对膀胱刺激小。
④开腹时对皮下脂肪采取撕拉的方式使行走于其中的血管、神经借助于本身的弹性完整地保留下来,既减少了术中出血,也减少了因结扎血管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有利于术后恢复。
⑤用1号合成线缝合子宫,筋膜及皮下组织,减少了常规缝线的异物反映,也降低了术后发病率。
皮内缝合不拆线,采用W AB生物粘合剂,直接将皮肤及皮下组织一并粘合,专门大程度减少切口组织内缝线带来的创伤及残留,减少组织修复后的瘢痕。
⑥新式剖腹产术手术时刻短,对上腹部干扰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排气时刻缩短。
⑦新式剖腹产术最大特点是不缝合腹膜及膀胱腹膜返折,因此减少了异物反映、粘连及术后并发症。
破腹产适合情形:一、妊妇1.骨盆明显狭小或畸形。
、软产道、盆腔、宫颈有特殊病变或畸形。
3.胎位异样;如横位、臀位。
4.产前出血;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5.疤痕zg。
6.高龄初产妇(35岁以上)。
7.怀胎归并症或并发症病情严峻者,如怀胎归并严峻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
8.做过生殖道瘘修补或陈腐性会阴Ⅲ度撕裂修补术者,或有生殖器官畸形。
9.预兆zg破裂。
10.渴望术后不留疤的女性。
二、胎儿1.胎儿宫内缺氧。
2.脐带脱垂:胎心尚好,估量胎儿能存活,但短时刻内又不能经YD临盆。
3.胎儿珍贵。
4.庞大儿(体重超过4千克)。
新式无痕剖腹产是将临盆与韩国先进美容整形技术完美结合,采用新式“横直切口”,引进韩国高科技超细缝合线体,皮内缝合不拆线,采用WAB生物粘合剂,直接将皮肤及皮下组织一并粘合,专门大程度减少切口组织内缝线带来的创伤及残留,减少组织修复后的瘢痕,是目前国内先进的剖腹产技术。
两种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方法的比较
![两种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7d33d41cf84b9d528ea7ad3.png)
3讨 论
手 术切 口 的 良好愈 合 和术 后 美 观受 到 医 务工 作 者 日益 广 泛 的关注 , 性 患者 由 于下腹 部脂 肪 层 较厚 容易 引起 液化 女
导致 切 口延期 愈合 , 因此 优越 的缝合 技 术 和方法 显得 尤 为重 要 。皮肤 及皮 下 脂肪 层 的缝合 是影 响切 口愈 合 的关键 。传
f5: . 1) 51
『1 杨亚 光 , 云 志 , 爱 臣 . 产 科 腹 部 切 1连 续 缝 合 18例 『. 国 妇 幼 6 杨 张 妇 5 1 2 J中 ] 保 健 . 0 ,1 ) 7 2 62 ( :1 . 0 8 15
( 收稿 日期 :0 0 0 — 8 2 1— 7 2 )
20 1 第 卷 3 0 年2 7第 4 1 月 期
・医护 论坛 ・
两种妇产科手术切 口缝合方法 的比较
陆 叶
( 广东 省 江 门市妇 幼保健 院 , 东 江 门 广
590 ) 2 0 0
『 摘要】目的 : 探讨 腹部 耻骨 联合 上横 切 口皮 内缝 合方法 在妇 产 科手 术 中 的运用 价值 及 其 临床 意 义 。方法 : 下腹 部 将 耻 骨联 合上 手术 横 切 口采用 皮 内连 续缝 合 方法 (2 1 0例 ) 与传 统 的皮 肤皮 下 脂肪 层 全 层或 分 两层 缝 合 方法 (2 1 0例 )
f 考文 献】 参
[] 黄小 英 , 琳 , 筑 , . 1 彭 王 等 华利 康 可 吸 收合 成 线 用 于 妇 产 科 剖 腹 手 术 皮 内 美 容 缝 合 临 床 观察 [1 J. 1 研究 ,0 742 ) 3 临床 2 0 ,(3: . 2 I] 包 碧 惠 , 志 玲 , 朝 丽 , . 产 科 腹 壁 横 切 口皮 肤 缝 合 的 探 讨 Ⅲ . 2 杨 王 等 妇
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比较分析
![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069d7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b.png)
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比较分析摘要:目的:对剖腹产腹部切口不同缝合方法应用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本科室128例剖腹产产妇,时间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4例,传统缝合)与观察组(64例,美容缝合),对比两组缝合效果。
结果:切口缝合时间与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为4.69%,低于对照组的20.31%(P<0.05)。
结论:采用美容缝合方法对剖腹产腹部切口进行缝合,缝合时间更短,患者切口愈合速度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并发症产妇在分娩时,如合并有妊娠期并发症、基础疾病、难产及高龄等不适合顺产情况时,剖腹产分娩是首选分娩方式[1]。
但以往在剖腹产分娩后,对腹部切口采用传统缝合技术进行缝合,虽然能切刀切口缝合的效果,但术后切口瘙痒、疼痛问题明显,且瘢痕比较明显,不符合女性爱美的心理[2]。
心形减张缝合技术近年来在剖腹产术后腹部切口缝合中应用增多,作为新型缝合技术,不仅能够减轻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感,术后切口愈合的速度也更快,且瘢痕更少,更受年轻女性的青睐。
基于此,本次对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科室128例剖腹产产妇进行研究,观察心形减张缝合技术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科室128例剖腹产产妇,时间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64例。
对照组中,年龄21~42岁,平均(31.82±2.96)岁;观察组中,年龄22~41岁,平均(31.26±2.85)岁。
纳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符合剖腹产手术指征;②胎儿发育、体重及大小均处于正常状态;③凝血功能正常;④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者;②免疫功能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③瘢痕体质者;④双胎或多胎产妇;⑤精神异常或无法正常沟通者;⑥剖腹产术后出现危重症者;⑦产后大出血者。
浅析不缝合皮下脂肪的腹部切口对皮内缝合的愈合所造成的影响
![浅析不缝合皮下脂肪的腹部切口对皮内缝合的愈合所造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6f457e65a8102d277a22f62.png)
浅析不缝合皮下脂肪的腹部切口对皮内缝合的愈合所造成的影响目的:探讨不缝合皮下脂肪的腹部切口对皮内缝合的愈合所造成的影响。
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行下腹部切口手术的30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不缝合皮下脂肪的皮内缝合方法,对照组行传统缝合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显效78例(50.65%),有效73例(47.40%),无效3例(1.95%),总有效率为98.05%。
对照组显效65例(42.21%),有效60例(38.96%),无效29例(18.83%),总有效率为81.17%。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愈合不良2例(1.30%),感染3例(1.95%),脂肪液化5例(3.25%),并发症发生率为6.50%。
对照组愈合不良9例(5.84%),感染16例(10.39%),脂肪液化7例(4.55%),并发症发生率为20.78%。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平均关腹时间为(4.2±0.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7±1.0)d。
对照组平均关腹时间为(5.0±1.1)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9±1.2)d。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的皮内缝合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不缝合皮下脂肪;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愈合;影响妇产科女性行腹壁切口,多种因素对切口愈合均会产生影响,包括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贫血及缝合方式等,因此会出现愈合不良,脂肪液化及感染等并发症[1]。
一旦发生上述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和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2]。
为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缝合方式的选择异常重要。
笔者所在科室针对不缝合皮下脂肪的腹部切口对皮内缝合的愈合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其他缝合方式加以对比,发现该缝合方式效果显著,现将相关经验及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剖宫产手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的效果比较 陈程
![剖宫产手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的效果比较 陈程](https://img.taocdn.com/s3/m/93fe8a0128ea81c759f5784b.png)
剖宫产手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的效果比较陈程发表时间:2018-10-08T10:14:28.9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作者:陈程[导读] 结论: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实施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能缩短其手术、住院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确保切口更加美观,减轻产妇疼痛感,促进切口愈合,让其早期康复,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浏阳市妇幼保健院 410300【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产妇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3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腹部术式切口经皮缝合,实验组实施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切口美观度及切口愈合情况对比。
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产妇上述各项时间均较短,切口愈合率较高,术中出血量少,P<0.05。
结论: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实施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能缩短其手术、住院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确保切口更加美观,减轻产妇疼痛感,促进切口愈合,让其早期康复,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术式切口经皮缝合;横切口皮内缝合;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呈上升发展趋势,相应的手术患者对切口愈合美观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分娩方式就是剖宫产手术,其自身具有创伤性,分娩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手术切口缝合,结合产妇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缝合方式对促进其术后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上对剖宫产产妇切口缝合往往采用传统腹部术式切口经皮缝合与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两种方式,前者缝合方式导致产妇术后切口痕迹弯曲不平,对切口愈合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极易造成伤口感染,甚至可能有瘢痕,后者缝合方式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切口愈合效果显著,因此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
为分析剖宫产手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的效果,本院展开研究,如下:1 资料和相关方法1.1资料选2016年1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62例,随机分组各31例。
不同缝合方法预防妇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
![不同缝合方法预防妇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0fe3511fad6195f312ba610.png)
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 的 4 3 5 例患者 为研究 对象 ,进行随机分 3 讨 论 组 。对照组 2 1 5例 , 年龄 2 0 ~ 5 3 岁, 平均年龄为 ( 3 5 . 2 7- - I 8 31 )
岁 ;体重 5 0 ~ 8 2 k g , 平均体重为 ( 6 4 . 3 3 ± 5 . 5 7 ) k g ; 腹部手术
合 ,尤其对于合并贫血 、低蛋 白血症 等患者 ,术后 愈合 更加
困难 。糖尿病患者 由于 自身免疫 紊乱 、 再 生机制和修复能力
低下 ,手术切 口易发生感染 ,愈合能力较差。
术 中使用高频 电刀时应 注意调节电刀频率 ,尽量减少电
术中预留的带薇荞线三角针从手术来自 口一端上方约 0 . 5 c m处 刀与脂肪组织 接触 的时间 ,不可反复烧灼 ,防止大块组织灼
脂肪层 。观察两组 患者术后脂肪液 化发生率 、住院 时间的差异。结 果:与对照组相 比较 ,观察组 脂肪液化发生率 较低 ,住院时间较 短 ,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o结论 :采用不缝合皮下脂肪 的皮 内缝合 法 ,可有效避免妇科腹部 手术脂肪液化 ,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 的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资料 以2 0 0 9年 5月 一 2 0 1 2年 4月在 笔者所 在医
( 1 O . 2 2±2 . 0 2)d ,观察组 ( 8 . 1 5 ±1 . 8 6)d , 与对照组相 比较 , 观察组住 院时间较短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o
包括子宫切除 6 5例、宫外孕 2 6例 、盆腔包块 4 7 例 、剖宫产 岁 ;体重 5 1 ~ 8 0 ,平均体重 为 ( 6 5 . 0 3 ±5 . 7 3 )k g ;腹 部手
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31a74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6d.png)
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
贺玲;王淑
【期刊名称】《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3)004
【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00年11月至2001年5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产妇180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人)及对照组(80人).实验组采用医用可吸收连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切口,对
照组采用普通线缝合腹部切口.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在镇痛药的应用、禁水禁食时间及排气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相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用可吸线皮内缝合,切口愈
合好,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总页数】1页(P329)
【作者】贺玲;王淑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濮阳,457000;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濮阳,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剖宫产腹部横切口不缝合脂肪层皮内缝合临床分析 [J], 廖爱芬
2.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剖宫产138例临床分析 [J], 侯秋环
3.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 [J], 袁绍梅;黄峰;夏小兰
4.剖宫产术腹部纵切口皮内缝合306例临床分析 [J], 李星华;李庆文
5.剖宫产腹部纵切口不缝合脂肪层皮内缝合的价值研究 [J], 王志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剖宫产腹壁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对比观察
![剖宫产腹壁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对比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bd91284680203d8ce2f244e.png)
求得的 P 值 <0 . 0 0 1 ,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术后愈 合 情 况 :1 3 ( 1 例 试验 组其 中 1 2 8 例切 1 2一期 愈 合 ,仅 有 2 例 延 期 愈 合 。对照组 中 1 2 5 例 一 期愈 合 ,5 例 延 期 愈 合 。进行 X 检验 ,P <0 . 0 0 1 。 肥 胖 者 及 术 前 有 陈 旧 瘢 痕 :对 照 组 5 5 例 ,切 口 愈 合 不 良4 0 例 ;试验 组 6 1 例 ,切 口愈 合
不良1 0例 。 通 过 X 检 验 求 得 P值 < 0 . 0 0 1 。 结论 :拆 线 缝 合 操 作 方便 ,关 腹 时 间明显 缩短 。 无论年 龄 、脂 肪厚 度 、
内缝合皮肤 。②试 验组腹膜 和前鞘 的缝
合 同对 照组 ,对皮下脂肪层 ≤2 . 5 e m不缝
分 析计算得 到 P 值分 别为 0 . 9 6 5 及O . 9 1 0 ,
缝合 腹壁皮 肤 ,平 均年龄 2 8 . 5 岁 ,体重
指数 1 6 . 0~3 5 . 6 k g / m 。其 中合并 贫 血 2 8 例 ,高 血压 5 例 ,腹 壁 陈 旧瘢痕 3 5 例。
口愈 合 的 影 响 ,是 否 存 在 差 异 。 方 法 : 采 用 回 顾 性 分 析 方 法 将 剖 宫 产 术 患 者 分 为 拆 线 缝 合 与 皮 内缝 合 两 组 ,按 关腹 时
说 明两组 在年龄及 B M1 分 布之 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见表 1 、2 。
合 皮下脂肪 层 ,用酒 精消毒 切 口周 围皮
肤 ,最 后 用 4号 丝 线 间 断 全 层 缝 合 腹 壁
切 口皮肤 ,对皮 下脂肪层 >2 . 5 c m者 4 号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78912958fb770bf78a5546.png)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作者:王会先李金枝鲁文君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美容缝合方法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择产科215例采用美容缝合法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并设同期常规缝合方法的215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无1例切口感染裂开,4例有较轻微的线结反应,经过TDP照射术后3~5 d出院。
对照组1例脂肪液化较重,以致术后发热,伤口裂开;7例较轻的脂肪液化,11例线结反应,术后5~16 d伤口拆线出院。
结论: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较传统缝合,操作简单,伤口局部反应少,甲级愈合率高,遗留瘢痕小,符合美学要求;不需要拆线,可缩短住院时间,床位周转快,符合产科以年轻女性患者为主、住院病源多的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传统缝合本科自2003年美容缝合腹部切口,期间不断改良,近5年广泛采用可吸收线美容缝合,具有伤口感染少、甲级愈合率高、腹壁瘢痕小、术后无需拆线、可以尽早出院等优点,比较理想。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5年来在本科住院分娩行剖宫产术的4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15例。
观察组:年龄19~36岁;横切口207例,纵切口8例;大于或等于两次下腹部手术者3例,肥胖者(体重达到或超过90 kg)9例,消瘦者(体重低于50 kg)2例,合并贫血21例,合并低蛋白血症5例。
对照组:年龄20~39岁,其他资料均与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
术前术中术后大出血(出血大于1000 ml)、DIC施行子宫切除或其他原因放置引流管者除外,而且排除严重内外科合并症者。
1.2 方法关腹均用1-0号可吸收线荷包缝合腹膜(纵切口可“U”字缝合)、“8”字缝合肌肉层、连续缝合筋膜,络合碘消毒切口边缘皮肤,有瘢痕者先切除再修剪消毒。
观察组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自切口远端缝合皮下脂肪层1针,打结,连续真皮层内缝合皮肤(进针深度以接近脂肪层又不致引起切口对合不齐为宜,尤其腹中线对合),到对侧切口外约2 cm处出针,适当拉紧缝线,贴近皮肤剪除尾线,皮肤外不可见缝线。
妇产科腹部切口新式皮内缝合的效果观察
![妇产科腹部切口新式皮内缝合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6c2a18ce53a580216fcfee8.png)
一
性好 , 可吸收性较好 , 是较理 想 的缝 合材料 。传统 的皮 内缝合
克服了以往 的诸多弊端 , 虽不需拆线 , 但 与新式皮 内缝合 比较 , 其 甲级愈合率低 , 住 院时间长 , 有一 定的缺 陷。新 式皮 内缝合 缝 皮时间、 住院时间短 , 刀 口愈合好 , 术后拆线 只需贴皮剪掉蝴 蝶结 , 拆线几乎无疼痛 , 返 院换 药率 , 刀 口外观美 观 , 患者易于 接受。
年龄 、 平均脂 肪厚 度 , 病 种构成 比等 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P >
0 . 0 5 ) , 具 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妇产科手术腹部 切 口传 统 的皮 肤缝合 方法 采用 1 - 0丝 线 间断缝合皮肤 , 对皮松或过 紧均会影响刀 口的愈合 , 切 口炎 性反应大 , 出现 疼痛 , 术后需拆线 , 对恐惧疼 痛的患者会 产生一定 的心理影 响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2 0 0 8年 1 月至 2 0 1 0年 1 2月我 院妇产科腹式
组别 术后 4 2 d 硬结 瘢痕增生情况 比较 术后半年 术后 1 年
手术 6 6 3例 , 新式皮 内缝合法 8 0例 为观察组 ( 子宫肌瘤剔除 1 2
例, 子宫全切 2 2例 , 异位妊 娠 1 5例 , 剖宫 产 3 1 例 ) , 平 均脂肪
5 5 6
利E 医药 2 0 1 3年 2月 第 3 5卷 第 4期
H e b e i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2 0 1 3 , V o l 3 5 F e b N o . 4
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比较分析
![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e938d5b52acfc788ebc901.png)
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比较分析目的:探讨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方法的效果和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所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间进行剖腹产的产妇100例,用随机法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剖腹产腹部切口常规缝合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以探求简便、适用又美观的缝合方式。
结果:实验组无切口开裂感染,2例有轻微的线结反应,经过TDP照射后4~6天出院。
对照组1例出现较重切口脂肪液化,以致术后发热,伤口开裂,2例出现轻微切口脂肪液化,4例有轻微线结反应。
结论: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较传统缝合方法,操作简单,伤口局部反应少,甲级愈合率高,术后伤口瘢痕不明显,符合美学要求;不需要拆线,患者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剖腹产;切口;美容缝合;传统缝合随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愈来愈高,更多的女性患者在选择剖腹产的同时更追求美观,术后切口疼痛和瘢痕的形成已经成为产妇所考虑的问题。
目前,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并在我所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所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间进行剖腹产的产妇100例,用随机法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
实验组:年龄20~35岁,腹部横切口46例,竖切口4例。
对照组:年龄19~34岁,腹部横切口43例,竖切口7例。
两组患者均无相对肥胖、低蛋白症、有出血倾向、腹壁水肿等情况,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缝合方法实验组采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自切口远端缝合皮下脂肪层1针,打结,连续真皮层内缝合皮肤,到对侧切口外约2cm 处出针,贴近皮肤剪掉尾线。
对照组采用1号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再用1号线间断缝合皮肤。
若患者伤口出现脂肪液化,情况严重者拆线、清创、引流,待肉芽健康后用蝶形胶布对拉固定;脂肪液化轻微者采用TDP照射,延迟拆线。
两种不同腹壁缝合法在剖宫产术后愈合中比较
![两种不同腹壁缝合法在剖宫产术后愈合中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c17bfc4a8114431b90dd8fc.png)
两种不同腹壁缝合法在剖宫产术后愈合中比较我院剖宫产主要采取腹部纵切口式因不同习惯缝合腹壁切口方法不同有采取传统式缝合法及改良式缝合法两种其区别在于缝合层次及缝线不同不同缝合方法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有所不同。
资料与方法2004~2007年腹壁纵切口剖宫产6例子宫切口均采用下段横切口肠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及子宫返折腹膜。
7例为传统式腹壁缝合法:号丝线连续缝合腹膜7号丝线间断缝合前鞘1号或号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
85例为改良式腹壁缝合法:肠线连续缝合腹膜同号肠线连续缝合前鞘皮下脂肪层及皮肤不单独缝合号丝线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层。
结果7例剖宫产传统式腹壁缝合法中有1例切口延期愈合85例剖宫产改良式腹壁缝合法中有例延期愈合传统组与改良组腹壁切口愈合差异有显著性(P<.5)见表1。
讨论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全身营养状况及局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切口愈合延迟可由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及线结反应等因素造成。
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术中操作不当或术后换药的污染抗生素的滥用或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因此其预防措施包括术中操作精细遵循外科无菌操作规则可靠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防止局部血肿形成;手术时间较长时尽量避免切口脂肪组织的挫伤打结时应松紧适宜避免损伤脂肪组织而`形成死腔;对于过度肥厚的脂肪组织可放置引流膜于皮下1~天拔除。
另外还有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医院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等。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较多迄今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人认为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病人怀孕妇女脂肪积贮尤其在下腹部生育第胎时更明显。
肥胖者在行腹部外科手术时切口的液化感染率明显增高脂肪越厚则液化感染率越高为正常人的1~倍。
皮下脂肪切开后局部血运循环破坏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运进一步发生障碍组织操作时间长及线结多皆加重脂肪液化。
有人认为线结反应是机体对异物的一种排斥反应但是线结反应除与个体差异有关外还与缝线穿过的位置有关。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外缝的切口愈合情况对比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外缝的切口愈合情况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a5d6e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8.png)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外缝的切口愈合情况对比【摘要】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
本研究旨在比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外缝的切口愈合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和并发症。
内缝合的优势在于更美观,减少感染风险;外缝合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缝合时间短。
对比结果显示内缝合组切口愈合情况更好,但并发症发生率略高。
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包括手术技术、糖尿病控制等。
结论指出内缝合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在选择缝合方式时应权衡利弊。
建议医生在实践中灵活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腹部切口、内缝合、外缝合、切口愈合、影响因素、并发症、比较、临床意义、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一种糖尿病,其特点是在怀孕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孕妇年龄的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会接受剖宫产术。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更加引起关注。
目前,对于剖宫产手术而言,皮内缝合和皮外缝合是常用的两种切口愈合方式。
皮内缝合相比于皮外缝合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和术后疼痛减轻的优势,但是否对切口愈合有明显的影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本研究旨在比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剖宫产手术后采用皮内缝合和皮外缝合的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后采用皮内缝合和外缝合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探讨两种不同缝合方式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手术选择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比较内缝合和外缝合在腹部切口愈合方面的优势和劣势;2. 探讨内外缝合方式对切口愈合速度、疼痛程度、感染率等指标的影响;3. 分析内外缝合方式对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4. 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手术后的术后护理和管理提供依据。
产科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
![产科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a83dc74b35eefdc9d3335e.png)
产科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自2011年5月以来,在我院施行产科手术的150例随诊患者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
其中腹部手术50例,会阴手术10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资料来源年龄18-35岁,腹部手术50例,其中下腹正中切口12例,下腹横切口38例,所施手术均为剖宫产术;会阴手术100例,均为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剪缝合术者。
2手术方法50例腹部手术者缝合时均采用4号丝线间断全层缝合皮下脂肪层后,用4/0可吸收缝线自切口一侧皮内顶端进针,末端打一小结(打3-4结),并紧邻线结剪去末端缝线,以不使缝线自组织内拉脱及线头外露,牵拉缝线时将线结埋入顶端皮内,针点紧贴皮内组织但不能穿透皮内,全层缝合,出针点变应紧贴对侧皮内组织,使皮下脂肪组织整齐均匀的对合。
针距以1-1.2为宜,连续褥式缝合皮内组织至对侧顶端是,缝线穿透皮肤出针,拉紧切口对合适宜后紧贴皮肤剪去缝线。
会阴侧切缝合术者100例,均采用2/0可吸收缝线自切口顶端稍上方开始连续缝合阴道粘膜至处女膜内缘,再内缘下方缝入会阴切口的肌层,连续缝合肌层到切口外端的最顶点处穿出,把缝针针头调转,在皮下约0.5cm深处左右交替向上缝合皮下组织,至处女膜外缘后,将缝线从处女膜下方缝入处女膜内缘,在处女膜后的阴道粘膜打结,剪去多余缝线。
在各自缝合过程中均要注意组织层次要对合整齐,恢复原解剖关系,拉线松紧适宜,不能过紧过密,注意止血,不留死腔。
3结果150例产科手术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中,无伤口感染或裂开,且术野美观,术后不需拆线,缩短了住院时间。
50例剖宫产手术均于术后第5天出院;100例会阴侧剪术于产后第3天出院。
术后患者切口无红肿疼痛、硬结,无排斥现象发生。
切口愈合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均好。
4讨论可吸收合成缝线,组织反应低,伤口愈合完整。
其张力强度维持时间超过重要伤口愈合期所需的5-8天,能满足医护人员及病患的需要。
其主要通过水吸收,且吸收性能稳定,分解代谢产物具有抑菌作用。
两种缝合方法对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疗效对比
![两种缝合方法对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疗效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db3063210a6f524ccbf8586.png)
两种缝合方法对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疗效对比作者:喻毅林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1期【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种缝合方法在腹部二次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0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外科进行腹部二次手术的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逐层缝合组30例与全层缝合组48例,对比分析两组缝合所需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逐层缝合组与全层缝合组的甲级愈合率分别为89.3%和100%,全层缝合组优于逐层缝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二次手术;逐层缝合;全层缝合很多患者因不同时期患有腹腔脏器疾病,往往需在腹部进行二次手术,由于前一次手术,腹部瘢痕组织形成炎性反应的影响,使二次手术切口更难愈合,二次手术对伤口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可影响切口的愈合。
为了研究不同的缝合方法处理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笔者特对来笔者所在医院外科进行腹部二次手术患者的切口采用逐层缝合与全层缝合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6月~2010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外科进行腹部二次手术的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逐层缝合组30例与全层缝合组48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下: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24~50岁,平均(32.1±4.1)岁,旁正中切口20例,正中切口58例,肥胖9人,脂肪厚度2.3~7.1 cm,平均(4.1±1.6) cm,两组患者腹部均有瘢痕组织,排除有严重的瘢痕组织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两组患者在切口方式,性别、年龄、病情、脂肪厚度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缝合方法1.2.1逐层缝合组正中线切口:先用7号丝线缝合白线,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冲洗切口,再用4号丝线分别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针距为0.5 cm,离切口皮缘1.0 cm;旁正中切口:先用7号丝线缝合腹膜,再缝合腹直肌后鞘,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冲洗切口,再用7号丝线腹直肌前鞘,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冲洗切口,再用4号丝线分别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下腹部横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观察
![下腹部横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19c76c6da38376bae1fae02.png)
1 2 3 对 照组进行 常规护 理 , 预组 在常规 护理 基 础上 进行 放 松疗 .. 干
法护 理干 预 。 、
1 1 人组对 象 : 机选 取 了从 2 0 年 6月 ~2 1 . 随 08 0 0年 6 间 行辅 助 月 生殖 技术及 应 用促排 卵 药后发 生 的卵巢 过度 刺激 征患者 5 6例 , 年龄 在 2 5 4 3岁 , 平均 年 龄 2 8岁 。运 用焦 虑 自评 量 表 ( As 进行 问卷 调 查 。 学 s ) 小 以上 文化 程度 , 意接 受调 查者 为人 组对 象 。 愿
1 3 放 松疗 法 : . 患者对 疾病 认识 缺乏 , 患者 提 出的 疑问 , 理人 员 对 护 耐心 详细 的进行 解答 , 度 自然 亲切 , 强其 对 医务 人员 的信 任感 。既使 态 增 患者对 疾病 有充 分 的认 识 , 使 其心 情 放 松 , 境平 和 , 极 配 合治 疗 。 又 心 积 ①宣泄 放 松途径 : 指人通 过倾诉 或者 其他 的方 式 , 将情 绪 以另 外 的一种 方 式 表 达 和 释 放 出 来 , 达 到 缓 解 压 力 的 目 的 。 鼓 励 患 者 勇 敢 向 家 人 或 医 以 护人员 说 出思想 顾虑 , 心 倾听 , 时 发 现 问题 , 极 帮助 解 决 导致 其 产 细 及 积 生思想 顾虑 的问 题 。② 心 理 疏导 : 理 人 员 每 日与患 者 交谈 3 护 o分 钟 以 上, 关注 其心理 动 态 , 现 问题 , 时 做好 心理疏 导 ; 通过 录 制的 指导 性 发 及 并 语 言 , 以背景 音乐 , 导 患者 每 日听 2 3次 , 辅 指 ~ 每次 3 ~ 6 0 O分 钟 。③ 音 乐疗法 : 指导患 者在 安静环 境 , 舒适 体位 下 , 闭双 眼 , 日听优 美舒 缓 的 轻 每 音乐 3次 , 每次 3  ̄6 0 0分钟 。在听音 乐 的同 时 , 想象 轻 松愉快 的事 , 全 使 身肌 肉放松 , 散注 意力 , 分 减轻 疼痛 , 少负 面情 绪 的 发生 。 ④肌 肉放 松 减 法 : 士 指导患 者 每 日行肌 肉放松 , 护 患者取 舒适 体 位 , 除杂念 , 排 先深 呼 吸 口气 , 意识 的先 紧 张某 一 肌 肉群 , 慢慢 放 松 , 有 再 从脸 一肩 一手一 脚 等 部 位开 始 , 循环 练 习。 1 4 效果 评定标 准 : . ①有 效 : 焦虑 减轻 或无 紧张 焦虑 感 , 然 面对 疾 坦 病 , 受 治疗 。②无效 : 接 焦虑加 重 , 或无 法面对 疾病 , 止妊 娠 。 终
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观察
![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2bd360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2.png)
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观察
王忠轩;邱业健;刘志辉;刘玉兰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
【年(卷),期】2006(014)005
【摘要】目的:探讨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方法为治疗组与皮下脂肪缝合的皮内缝合方法以及传统的皮下脂肪全层缝合的皮肤间断缝合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缝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方法均适合用于各个年龄层妇产科下腹部手术,不受切口长度和脂肪厚度以及腹部陈旧疤痕的限制,治疗组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技术操作简单,脂肪液化及术后感染率低,伤口愈合后呈线状美观,患者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王忠轩;邱业健;刘志辉;刘玉兰
【作者单位】清远市中医院,广东,清远,511500;清远市中医院,广东,清远,511500;清远市中医院,广东,清远,511500;清远市中医院,广东,清远,51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3.1
【相关文献】
1.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观察 [J], 王忠轩;邱业健;刘志辉;刘玉兰
2.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观察 [J], 王忠轩;邱业健;刘志辉;刘玉兰
3.手术切口皮内缝合加压置沙袋法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J], 朱慧芬
4.腹壁皮内缝合不拆线法在妇产科的应用 [J], 来菊英
5.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观察 [J], 王忠轩;邱业健;刘志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不缝皮下的皮内缝合法与传统
缝合法对比分析
作者:苏军领,郑小霞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皮内缝合法可吸收线女性下腹部脂肪大多较厚,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用丝线分两层间断缝合或作一层间断缝合的方法,均因对脂肪层干扰较大,术后易出现脂肪层液化,而且外观呈“蜈蚣状”,即不美观又需拆线,且受是否贫血影响拆线时间。
近年来我院采用皮下放置引流,不逢合脂肪层, 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皮肤层,具有美观,不需拆线等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观察组130例,均为纵切口,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子宫切除术33例,附件切除术25例,剖宫产72例。
原手术疤痕31例,合并贫血25例。
术中见皮下脂肪厚度≥
2 cm 58例。
对照组130例,均为纵切口,年龄23~65
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子宫切除术32例,附件切除术23例,剖宫产75
例。
原手术疤痕29例,合并贫血28例。
术中见皮下脂肪厚度≥2 cm 60例。
2组手术指征、年龄、体重指数、营养状态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皮肤切口缝合方法2组关腹时均仔细检查及结扎皮下
出血点,常规乙醇消毒腹部皮肤切口。
观察组于切口下1 cm处打1小孔放置引流管(引流管为脑室引流管,四周剪几个洞以利引流),脑室引流管放置皮下脂肪层,采用30的可吸收线连续皮内褥式缝合,从距切口2 cm处进出针而将线引入或引出,在切口两端套锁一针,不需打结,将暴露出皮外的缝线剪断;将脑室引流管与负压引流盒相接,对照组则采用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
1.3 术后观察及处理2组均用腹带,以甲硝唑并头孢或喹诺酮抗生素治疗3~5 d;观察组术后24~48 h去脑室引流管与负压引流合,并换药1次,出院时换药1次,对照组术后3 d及拆线时各换药1次。
1.4 观察指标关腹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瘢痕形成情况。
切口愈合评价标准:甲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硬节等炎性反应;乙级愈合:切口愈合处有红肿硬节,或积液渗出,或伴切口部分裂开;丙级愈合:切口化脓感染,裂开。
瘢痕判定标准[1]:显效:瘢痕不高于正常皮肤面,呈一条细线,质软,色泽正常,无毛细血管扩张,无痛、痒感;有效:瘢痕高于正常皮肤面不超过1 mm,宽≤2 mm,质略硬,色微红,偶有
痛、痒感;无效:瘢痕高于正常皮肤面1 mm,宽>2 mm,质硬,色红,有痛、痒感。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CASIO180P统计程序,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
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切口愈合情况及瘢痕形成情况比较观察组甲级愈合130例,乙级愈合0例,丙级愈合0例,对照组甲级愈合110例,乙级愈合16例,丙级愈合4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瘢痕显效90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对照组瘢痕显效50例有效40例,无效4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切口愈合情况及瘢痕形成情况n=130,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关腹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关腹时间(4.3±1.1)min,对照组关腹时间(4.8±1.2)min,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5.0±0.8)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8.0±0.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目前,绝大多数医院行腹壁切口缝合时仍采用传统的缝合法,由于缝
线穿透皮肤表面时的出针点与切口缘有一定距离,大多数产妇腹部会遗留有蚯蚓或蜈蚣状的手术瘢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亦要求尽可能保持肌肤的完美。
本研究中具有单纯皮内缝合的所有优点,即切口对合良好、外表美观。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及瘢痕形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以往的的缝合经验是逐层缝合,不留死腔,这样反复操作及异物刺激易导致皮下脂肪液化;另外不正确的缝合法会在皮下形成张力,残留死腔,造成愈合不良, 故皮下脂肪层的缝合是影响切口愈合的关键[2,3]。
而我院采用不缝合脂肪层,皮下脂肪层置引流管,皮内缝合法,对脂肪层干扰小,皮下脂肪层引流管又能将脂肪层的出血及渗出及时引出,腹带有助于将脂肪层对合紧密,缝合后的切口不充血,无渗液,且应用可吸收线,可吸收线柔韧性好、抗张力强度大,基本上无缝线反应,植入组织15 d后开始吸收,远期瘢痕平软,无异物残留、不易形成硬结或切口感染。
本缝合法不但愈合好,而且克服了以往手术瘢痕呈蜈蚣样有伪足的现
象。
有人担心皮内缝合会增加缝合时间,而从结果数据可以看出2组关腹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单纯皮内缝合并不增加缝合时间,而且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这与皮内缝合愈合较好,无需拆线有关。
这种缝合技术对于贫血、低蛋白血症、妊高征、切口瘢痕及肥胖者均适用,不增加切口的感染率,不影响愈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缝皮下,皮下置管的皮内缝合法适用于所有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节省了费用,切口美观。
【参考文献】 1 彭国庆,李新国.腹壁皮内缝合法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湖南医学,1998,15:229. 2 徐坚,薛文群.腹部横切口皮肤皮下组织层缝合方式探讨.实用妇产科杂
志,2000,16:52. 3 宁慧珍,袁中岳.妇产科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52.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