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脑瘫康复护理ppt课件
![脑瘫康复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b8218e551810a6f424861e.png)
⑶根据脑瘫病情程度,给予不同 程度的日常生活护理和训练。
-
7
⑷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开展病区活 动,促进患儿全身心的发育,提高康复 疗效。 ⑸预防关节挛缩等继发障碍的出现及因 跌伤造成的二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最 大限度的减少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⑹采取护理措施,随时纠正患儿的不正 确姿势,从而尽量减少肌肉的紧张程度。
-
24
24
康复护理中脑瘫儿童正确的卧姿
侧卧位 俯卧位 仰卧位
-
25
25
脑瘫患儿侧卧位
侧卧位有利于抑制全 身伸肌痉挛和颈肢反 射作用,而改善全身 痉挛状态。所有类型 脑瘫患儿都可以采用 侧卧位
-
26
26
脑瘫患儿俯卧位
屈曲型痉挛患儿可采 用俯卧位睡姿,可在 胸前部放一低枕头, 使其双臂向前伸出, 当患儿头能向前抬起 或转动时,可以撤去 枕头
-
14
由于患儿年龄小、智力差、平衡差, 行动不便等,故患儿应有专人看护, 防止发生外伤、坠床、烫伤及碰伤、 吞食异物、窒息等。在患儿住院期 间,护士经常巡视病房,减少安全 隐患。在患儿入院时、住院期间、 出院时,护士应全程向家长进行安 全宣教。每月召开家长会反复强调 安全问题。防止患儿走失、摔伤等 意外发生,以免加重病情、延误训 练。
5 . 咀嚼、吞咽困难:是由于有关的肌肉痉挛等原因造成的。
6 . 天性喜欢游戏、玩耍。
7 .情绪、行为等精神发育障碍:固执、任性、情绪不稳、易喜易 怒、孤僻等情绪;有强迫、自伤、侵袭行为等。 8 . 癫痫:约占14-75%
-
5
护理目标
-
6
⑴在护理脑瘫患儿的过程中,多 观察、全面了解和发现患儿的临 床表现及体征,为康复治疗提供 依据。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体会 _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体会 _](https://img.taocdn.com/s3/m/bfa4e10779563c1ec5da7129.png)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体会作者:刘洋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41-02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该病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我院自2010年6月一2012年12月共收治76例脑瘫患儿,经综合治疗,针对性实施康复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6月一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76例脑瘫患儿,男49例,女27例,年龄3个月一10岁。
其中痉挛型62例、手足徐动型6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混合型3例,其它型2例;所有患儿均存在功能障碍和姿势反射异常及不同程度的听力和语言功能障碍。
全部病例按照脑瘫诊断标准及分型[2]来诊断及分型。
患儿人院后,给予心理、营养、预防感染、医护家庭配合等综合护理,经1-2年的随访,凡坚持长时间止规专科治疗者均有好转,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2 康复护理措施2.1正确的睡姿:如果卧床姿势不正确,会使异常姿势和肌张力强化,因此让患儿采用正确的卧位至关重要。
侧卧位最好,不仅有利于痉挛症状得到改善,也利于动作对称。
而且小儿在侧卧时两手易伸向中位线,有利于伸展肘关节和促进上肢运动的发育。
对于易呈角弓反张痉挛型患儿除采取侧卧位外,还可以间歇地仰卧于悬吊床内,或使宽松的床面呈中间凹陷的形状,使患儿过度伸展躯干受到限制,变成屈曲,同时还使头保持在中线位置。
屈曲型痉挛严重的患儿采用俯卧位,在胸部放一软枕,使其双臂向前伸出,当患儿头能向前抬起或转动时,可抽去枕头。
对于弛缓型脑瘫患儿,应保持肩与上肢的稳定性,并使之放在身体的前方,同时要维持身体左右对称。
脑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瘫患者的康复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ee9f2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c.png)
二、主要功能障碍
(4)听觉障碍:多为核黄疸引起,部分患儿听力 减退甚至全聋,以不随意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
(5)其他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脑瘫患儿常有触 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患儿常 常无法正确辨认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各种颜 色的辨认力也很差,其认知功能缺陷较为突出。
三、康复护理评估
1.健康状态评估 (1)患儿一般情况 (2)父母一般情况 (3)家族史 (4)母亲孕期情况 (5)母亲分娩时情况 (6)患儿生长发育情况
三、康复护理评估
2.躯体功能评估 如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 度、原始反射或姿势性反射、平衡反应、协调 能力、站立和步行能力(步态)等。
3.言语功能评估 主要是通过交流、观察或使 用通用的量表,评估病人有无言语功能障碍。
三、康复护理评估
4.感、知觉功能评估 可通过温、触、压觉的检查来确定障碍情况。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
等。
三、康复护理评估
6.心理社会评估 ▪ 家长对患儿患病的反应。 ▪ 对不伴有智力障碍的年长儿,评估其对患病 的反应和接受程度。
三、康复护理评估
7.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2)脑电图检查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 (4)智商测试 (5)其他检查:如心电图检查,甲状腺功能 ,免疫功能测定等
四、康复护理原则和目标
(4)创造良好的生活和训练环境,促进患儿身心的全面 发展,提高康复疗效。 (5)预防关节挛缩等继发障碍及因跌伤造成的二次损伤 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6)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从而降 低肌肉的紧张程度。 (7)经常给患儿家长以咨询和指导,争取家长的配合。
最新《康复护理学》6讲-常见神经疾病患者康复护理(第三讲-脑性瘫痪)PPT课件
![最新《康复护理学》6讲-常见神经疾病患者康复护理(第三讲-脑性瘫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51e07b964bcf84b9d57b7a.png)
◆病因 最重要致病因素是脑缺氧或脑部血液灌注量不足 ◆症状 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常伴智力障碍、言语障碍、视听觉障碍、感知觉障碍、 癫痫及心理行为异常
康复护理学
5
概述
◆分型 按临床表现分为6型: 1.痉挛型( spastic) ; 2. 不随意运动型 ( dyskinetic) ; 3. 强直型(rigid) ;4. 共济失调型(ataxia) ; 5. 肌张力低下型( hypotonic) ;6. 混合型(mixed types)。
康复护理学
9
康复护理评估
健康状态评估:
△家族史与既往史:患儿家族中有无脑瘫、智力低下、癫
痫、神经管发育畸形患者,患儿母亲是否分娩过类似疾病 的孩子,家族有无其他遗传病史等。
△母亲孕期情况 :有无妊娠期合并症(如妊高症、糖尿病)、
外伤史、先兆流产、孕早期病毒感染、接触放射线、服药 史等。
△母亲分娩时情况:是否难产;有无羊水堵塞、胎粪吸入、
康复护理原则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 ➢综合康复
康复护理要与家庭和患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注 重儿童发育需求和发育特点,预防继发性残疾的发生。
康复护理学
13
康复护理原则与目标
康复护理目标
➢短期目标
①根据年龄及运动发育特点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②做好患儿日常生活护理; ③创造良好的康复护理环境 ; ④预防关节挛缩等继发障碍及因跌伤造成的继发损伤。
康复护理学
17
康复护理指导
➢教会患儿处理应激和放松的方法,改善患儿情绪。 ➢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复护理学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方法有哪些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adcc9e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72.png)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方法有哪些1.什么是小儿脑瘫小儿脑瘫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
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由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可伴随其他症状出现: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听觉障碍、精神异常、发育障碍等。
这种疾病好发人群主要集中在0-6岁的儿童,导致小儿脑瘫发病的原因有哪些呢?如:早产儿、夫妻间的不良饮食及作息习惯、胎儿发育迟缓、孕妇在怀孕期间患有其他疾病、低出生体质量、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等。
1.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方法有哪些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每一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出生。
不幸的是,有少数家庭的宝宝就惨遭各种疾病的危害,而小儿脑瘫就是其中一个疾病。
脑瘫儿的确诊无疑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脑瘫儿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6岁的儿童,在这期间,家人要多留意孩子的日常行为,避免孩子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如果孩子得了小儿脑瘫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都会影响孩子一生,严重者可能连生活都无法自理。
接下来,我们就着重谈谈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方法有哪些:1.日常饮食日常饮食护理对于脑瘫儿的康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脑瘫儿的饮食习惯一定要高度注意:对于脑瘫儿的一日三餐必须要规律,要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营养汤,这有利于脑瘫患者肠道的吸收,防止脑瘫儿消化不良、免疫系统下降、身体日渐消瘦;少吃高油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高纤维、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少吃红烧肉、动物肝脏,多吃蔬菜、水果、面食类的食物,这有利于脑瘫患者大便顺畅、促进营养物质吸收、防止过度肥胖等;多吃蛋白质高、含钙高、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肉、豆制品、鱼,有利于脑瘫患者智力提高、促进身体长高。
1.语言锻炼对于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沟通简单类的动画片,陪孩子模拟动画片里面的场景,在模拟动画片场景中,要多鼓励孩子、多夸夸孩子,孩子发声时,要立即回应,这有利于孩子敢于开口尝试说话、提高孩子的自信、不畏惧说话。
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
![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9d0a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6.png)
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脑瘫,即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对于脑瘫幼儿的护理,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帮助患儿更好地成长。
以下将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日常生活护理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脑瘫幼儿的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证营养均衡。
喂食时,要耐心细致,避免患儿呛咳或窒息。
2.穿着舒适:为脑瘫幼儿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活动。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为患儿洗澡、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
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
4.规律作息: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康复训练护理1.肢体功能训练:帮助患儿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促进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的提高。
同时,注意避免过度疲劳。
2.语言训练:针对患儿的语言障碍,进行发音、词汇、句子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患儿的语言能力。
3.认知功能训练: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患儿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4.情绪管理: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适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儿建立自信。
三、安全护理1.避免意外伤害:确保患儿活动范围内的环境安全,避免尖锐物品、易碎物品等危险因素。
2.防止跌倒:对于行动不便的患儿,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辅助,防止跌倒受伤。
3.紧急情况处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以应对突发状况。
四、家庭支持与关爱1.家庭成员要给予患儿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2.定期参加家长培训、交流会等活动,了解脑瘫患儿的护理知识和康复方法。
3.保持与医生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总结:脑瘫幼儿的护理需要家长和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方法,从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安全护理等方面给予患儿全面的关爱和支持。
脑瘫患儿基本康复方案
![脑瘫患儿基本康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6f63d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7.png)
2、控制异常姿势反射,诱导正确姿 势出现并强化之。
避免诱发异常姿势出现及紧张度增高的动作。强化正确运动模式的动作。
3、尽量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而不是侧重于治疗单个肢体、肌肉或关 为受损部位建立新的通路,避免正常部位功能受累。
具体 节。
原则
4、适当提供感觉统合训练。
——————
排 5、整个训练均需要认真的计划和安 ——————
竖头训练的调节与训练方法一:
内容
条件
训练方案
竖
A、肘支撑的完成
——双上肢肌力及三关节负 重能力提高
肘/手撑地
头 1)上 B、双上肢对称性伸展 训 肢的支 的 撑与保 C、上肢后伸消失 条 护性伸 D、角弓反张模式消失 件展
与
E、视性迷路立直建立
训
——抑制上肢异常姿势 ——抑制上肢后伸 ——抑制角弓反张 ——促通迷路立直 ——促通视性立直
目录
小儿脑瘫基础知识 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
一、小儿脑瘫基础知识
• (一)、小儿脑瘫的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到
出生后脑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特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同时伴有不 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视觉、听觉、语言、行为、 情绪等障碍的一组综合症候群。(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 运动障碍的常见表现:轻则动作不灵活、笨拙或不协调, 重则双手不会抓握、双脚不会走路,甚至不会翻身、坐、 站、不会正常咀嚼吞咽等。
9、婴儿运动发育疗法
注: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疗法是神经发育治疗(NDT)、英国的Bobath疗 法和德国的Vojta疗法。
二、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movement therapy)是以徒手以及应用器 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 功能障碍的方法。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机体功 能障碍,矫正运动姿势异常的方法。是物理疗法 (physical therapy,PT)的主要部分。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及其体会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及其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0f65735376baf1ffc4fad4d.png)
s J  ̄ J l , 脑瘫是 发生在 分娩 前到分 娩后 1 个 月 内的脑性 瘫痪疾 病 ,脑 组 织表现 为非进行性 损伤 的一种临 床综合征…。我国小儿脑 瘫的发病 率 有逐年上升 的趋势 ,影响患儿的正常 生活 。不 断提高 的重症监护 技 术降低 了早 产儿 的病死 率 ,脑瘫成 为儿童死亡 的一 种重要原 因,为家 庭和社会 带来极大 的疾 病负担 。对 J J , . I L 脑瘫患儿 实施康复运动训 练 , 对患儿 的 日常生活给 予护理和指导 ,不仅可 以随时矫正患儿 异常的姿 势和体位 ,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可 以降低脑 瘫的致残率 , 使 患儿
的 影响 [ J ] _ 中国伤 残 医学, 2 0 1 0 , 1 8 ( 5 ) : 4 0 — 4 1 . [ 4 ] 张 峥, 韩文 莉 , 郭海 燕 , 等. 护 理 干预 在预 防骨科 患 者 下肢 深静 脉
血栓 形成 中的应用 [ J ] . 齐 鲁护理 杂 志, 2 0 1 1 , 1 7 ( 2 9 ) : 6 2 — 6 3 .
护理 人员的监督 及使用科学 的活动方法能有效帮 助患者预 防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成 ,本研 究发 现对照组下肢 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2 0 % ,实验 组未见深静 脉血 栓发生 ,对 照组发生率 明显 高于实验组 ,说 明了优质 护理在预 防患者 术后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成效 果明显 ,本研 究患者例数 较少 ,再 以后研究 中会进一步增 加患者 数量 。 综 上所述 ,对老 年髋 关节 置换术后患者 采取 优质护理 干预 ,能有 效缓解 患者疼痛 ,提 高患者满意度 ,降低下肢静脉 血栓发生率 ,体 现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及其体会
梁 玉 华
( 吉林 省 白城中医院 ,吉林 白城 1 3 7 0 0 0 )
脑瘫个案护理总结范文
![脑瘫个案护理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1b71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3.png)
一、背景介绍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5岁诊断:脑性瘫痪(痉挛型)二、护理过程1. 评估患者状况患者张某某,5岁,因出生时窒息导致脑瘫,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等。
患者入院时精神状态良好,但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
2. 制定护理计划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以下护理计划:(1)改善肢体活动:通过被动运动、按摩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肢体活动能力。
(2)康复训练:进行言语、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3)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如进食、穿衣、洗澡等。
(2)康复训练:每日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言语、智力等康复训练。
(3)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4. 护理效果(1)肢体活动:经过一段时间护理,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有所改善,能独立完成简单动作。
(2)康复训练:患者在言语、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3)心理护理:患者情绪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三、总结1. 通过本次脑瘫个案护理,我们充分认识到早期干预对脑瘫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2. 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3. 护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脑瘫患者的康复,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总之,本次脑瘫个案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脑性瘫痪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优质推荐】
![脑性瘫痪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优质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6c19c0f4431b90d6c85c7ff.png)
脑性瘫痪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优质推荐】【治疗原则】以康复医疗为主,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尤其超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大效果。
此外可采用手术解除肌紧张,减轻肢体畸形。
有癫病发作者按发作类型给予抗癫痛药物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1.躯体移动障碍与中枢性瘫痪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躯体不能活动有关。
3.知识缺乏与智力低下有关。
【护理措施】1.日常生活护理指导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正确护理患儿。
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
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
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
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
要注意培养患儿独立更衣能力。
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
随年龄增长教会患儿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
2.饮食护理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
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
如患儿进食的热量无法保证,可进行鼻饲。
3.皮肤护理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4.功能训练瘫痪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
如不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同时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进而加重了智力障碍。
婴幼儿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恰当,可获最佳效果。
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
还可配合推拿、按摩、针刺及理疗。
痉挛性脑性瘫痪双瘫型患儿的康复护理
![痉挛性脑性瘫痪双瘫型患儿的康复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294a811227916888486d753.png)
[4]覃 惠英 ,温咏珊 ,郑美 春 ,等 .临床专科护士工作职 责与工作模式 的调 查 与分 析 [ ] .中 国护理 管 理 , J
20 ,3 ( ) 35 . 03 5 :5 —4
[5]李华 秀 ,高敏 ,郭敬 霞 ,等 .专科护士发展需求与现 状研究 [ ].中国护理管 理 ,20 ,5 ( ) -2 J 05 5 :81 .
本组资 料 中 9 . 0 的 IU专科 护 士认为 咨询 工作 是 63% C IU专科护 士工作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除了向其他 护理人员 、 C
[3 ] H m i A,S rs J a r c pos ,Hasn C A vn e r t e no M. d acd pa i cc
wr ot 挛分级 量表 评估双下肢各 关节痉挛程度 ,两组患儿 治疗后运 动功 能明显提 高 ,痉挛程 度 明显 降低 ,差异 有统 h痉
计 学意 义 ( 0 0 ) P< . 1 ;治 疗后 康复 护理 组效 果优 于 常规 护理 组 ,大运 动 D Q和 MA S比较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00 ) . 1 。结论 在 实际工作 中,提倡康 复护理 ,可减 少l 院治疗 时间,使脑性瘫痪 患儿 的康复更有效 。 桩
痉挛 。改善患儿 的运动功能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双下肢受累较重 … ,可导 致患儿 的生活质 量低 下。我 院神 经康 复病区采用药物 治疗 、物 理治疗 、针灸等 综合 康复 治 疗手段 ,以及 针对以上 治疗手段 的康 复护理 ,有效 地缓 解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 . 0 7年 1 一 0 8年 1 月_ 20 2月在我 院神
脑瘫病人的护理知识健康教育
![脑瘫病人的护理知识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0ac12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0.png)
脑瘫病人的护理知识健康教育一、脑瘫的基础知识什么是脑瘫?答: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或小儿大脑性瘫痪,指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婴儿早期因某些原因造成的综合征。
患儿病变在大脑,但累及四肢,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也可伴有智力落后、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脑瘫的发病原因有哪些?答:引起患儿脑瘫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先天性因素、围产期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1)先天性因素:主要包括患儿在胚胎期发育畸形、先天性脑积水、营养缺乏、怀孕期间母体严重感染(特别是病毒性感染),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亲患精神病等。
(2)围产期因素:主要包括早产、难产或分娩时间过长,脐带绕颈,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堵塞,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胎盘功能不良,生产时产钳损伤,新生儿颅内出血等。
(3)其他因素:包括各种感染、外伤、中毒等。
脑瘫的患儿早期有哪些表现?答:(1)出生后婴儿啼哭、睡眠困难、厌乳、进食时吞咽困难、流涎,甚至出现呼吸障碍。
(2)出生后婴儿对噪声或体位的改变都容易受惊,喜欢哭闹。
(3)患儿过100天仍不能抬头,3个月后不能站立或迈步,手握拳不张开;在4〜5个月时,挺腰还会出现头部摇摆不定。
(4)患儿到5个月后看见物体不能伸手去抓。
(5)患儿表情淡漠,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6)患儿不能翻身,肢体僵直,上肢难以穿衣服,换尿布时大腿难以外展。
脑瘫患儿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1)姿势障碍:出现异常姿势,且姿势的稳定性差。
(2)运动障碍:严重者双手不能抓东西,双脚不能行走,不会翻身,不会正常地咀嚼和吞咽。
(3)语言障碍:患儿语言发音不清或出现口吃,表达困难。
(4)视听觉障碍:患儿会出现斜视,主要是内斜,对声音的节奏辨别比较困难。
(5)智力障碍:脑瘫患儿可出现智力不足,大约有1/4的脑瘫患儿智力正常,有1/2的患儿会出现智力轻度、中度不足,1/4的脑瘫患儿出现重度智力不足。
(6)生长发育障碍:脑瘫患儿一般都比较矮小,发育不足。
小儿脑性瘫痪护理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2da2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2.png)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肌张 力异常、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等 ,同时可能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 、癫痫发作等症状。
诊断
脑瘫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头 颅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02
护理基础知识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
饮食调理
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 2
褥疮的预防与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 受压。
语言障碍的预防与护理
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鼓励其多说话、多交流。
3
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护理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其 树立信心。
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预防感染 和呼吸道疾病。
保持患儿穿着舒适、干净,床单也应 经常更换。
定期清洁卫生
保持患儿身体清洁,定期洗澡、洗头 、剪指甲等,以减少皮肤感染的风险 。
饮食护理
01
02
03
合理搭配食物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需 求,合理搭配食物,保证 营养均衡。
定时定量喂养
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和量 ,有助于患儿消化吸收。
运动康复训练
粗大运动训练
针对患儿的抬头、翻身、坐、爬 、站立等动作进行训练,提高其
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精细运动训练
通过抓握、放开、捏取等动作训练 ,提高患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 肌肉力量。
姿势控制与纠正
通过特定的姿势调整和纠正方法, 帮助患儿形成正确的姿势习惯,减 少异常姿势的出现。
语言康复训练
小儿脑性瘫痪护理ppt完整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护理ppt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280c6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2.png)
• 有人用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因素进行分析。传统的观点认为围产
期原因是导致脑瘫的主要原因,近来认为70%~80%的脑瘫 发生于出生前,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原因不明。因此,近年认 为对脑瘫病因学的研究应转入胚胎发育生物(Wu)学的领域。
• 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1.8‰~4‰。1997年至1998年对江苏 等七省调查,1~6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92‰。
第九页,共七十九页。
• 从调查结果看,脑瘫发病率各国差别不大,城乡差别不大,男性 略高于女性。
• 近50年来,由于产科技术、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新生 儿死亡率、死胎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但脑瘫发病率并无减少趋 势,重症脑瘫的比例有增多趋势。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九页。
• (10)视觉发育速度缓慢、视觉体验效应不足、视觉功能发育不足, 影响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速度和质量。
• (3)小脑损伤:由于小脑不同部位的损伤,可导致共济失 调、平衡障碍、震颤等,临床多见共济失调型脑瘫,累及全 身。
• 上述三大体系的损伤往往不单独存在,临床表现常以一(Yi)种损伤为 主。
第十八页,共七十九页。
六 、分型 (Liu)
• 各国学者对脑(Nao)瘫分类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分型原 则大同小异。
第二十页,共七十九页。
• 按瘫痪部位分为7型: • (1)四肢(Zhi)瘫(quadriplegia); • (2)双瘫(diplegia); • (3)截瘫(paraplegia); • (4)偏瘫(hemiplegia); • (5)重复偏瘫(double hemiplegia); • (6)三肢瘫(triplegia); • (7)单瘫(monoplegia)。
脑性瘫痪的护理
![脑性瘫痪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7b80751711cc7931b7167c.png)
浅谈脑性瘫痪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护理。
方法:对患有脑性瘫痪的新生儿进行护理。
结论:脑性瘫痪要注意饮食和运动,对于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性瘫痪护理方法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23-02脑性瘫痪(cerebral paralysis)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期间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严重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1病因脑性瘫痪的病因有很多,既可发生于出生前,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胚胎期脑发育异常等;也可发生在出生时,如早产、急产、新生儿窒息、产伤等。
还可发生于出生后,如某些心肺功能异常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症等)引起的脑损伤。
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目前归纳起来有:1.1低体重儿。
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
这些婴儿均不同程度宫内发育迟缓。
同时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且常并发室管膜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后者易引起痉挛性两侧偏瘫。
1.2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如神经管闭合不全致先天性脑积水。
1.3脑缺氧缺血。
造成大脑损伤而遗留脑性瘫痪。
这些因素包括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
胎盘异常,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或胎盘功能不良等,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等。
1.4核黄疸。
也是脑性瘫痪的重要病因,但现在由于围产医学进步,核黄疸引起脑性瘫痪比例下降。
此病严重性不一,不会恶化,亦不能治愈,为小孩最常见的永久性身体残疾。
1.5临床症状、体征与分型。
主要症状为中枢性运动障碍。
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
自主运动困难,运动僵硬、不协调,不对称。
患儿姿势异常、别扭,稳定性差,左右两侧不对称,头部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脑瘫患儿护理课件
![脑瘫患儿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3edf5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4.png)
对于患儿难以理解或记住的信息,需要重复教授并进行强化训练。
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提高其主动性和参与度。
03
02
01
神经心理测验
针对脑瘫患儿可能出现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认知障碍,可以采用神经心理测验进行评估。如儿童注意力测验、儿童记忆测验等。
智力测验
通过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可以评估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和认知功能。常用的智力测验工具有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等。
预后评估
脑瘫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家庭参与和长期随访。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同时,家长应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过程,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治疗原则
02
CHAPTER
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护理
01
02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避免患儿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中。
为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降低噪音和光线干扰。
睡前避免过度刺激的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等。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尽量固定患儿的入睡和起床时间。
对于入睡困难的患儿,可采用轻柔的音乐、按摩等方式帮助放松身心。
03
CHAPTER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指导
早期干预对脑瘫患儿的重要性
早期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脑瘫患儿的大脑发育,改善其运动功能和姿势异常,提高生活质量。
语言发育迟缓
部分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较同龄儿童落后,表现为词汇量少、语法错误等。需关注患儿语言发育进程,及时进行语言干预。
干预时机
言语障碍的干预应尽早开始,最好在患儿3岁前进行。此时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干预效果较好。
与脑瘫患儿交流时,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词汇和长句。
康复护理学第五章2
![康复护理学第五章2](https://img.taocdn.com/s3/m/e322a77f168884868762d647.png)
便秘可用润滑剂、缓泻剂、灌肠等方法。
康复护理措施—恢复期(一)
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肌力I级时,给予辅助运动。 肌力II级~III级时,可进行较大范围的辅助运动、主动运动 及器械性运动,肌力逐渐恢复,可逐步减小辅助力量。 肌力达III~IV级时,可进行抗阻力运动。 坐位训练的护理: 包括坐位静态平衡训练、躯干向前、后、左、右及旋转活动 时的动态平衡训练。应逐步从睁眼状态过渡到闭眼状态下的平 衡训练。
(1)痉挛型:占脑瘫患儿的2/3, 主要病 变在椎体束。临床以肌张力明显增高、运 动发育迟缓和肢体异常痉挛为特征。
(2)手足徐动型:主要病变部位在椎体外系统。 临床特点以不随意运动为主,表现为肢体的不随 意动作,在紧张兴奋时,不自主运动增多,安静 时消失。 (3)共济失调型:此型较少见,主要病变在小 脑。表现为平衡失调,肌张力大多低于正常,位 置觉与平衡觉丧失,步态不稳,如酒后的醉酒步 态,不协调性运动和辨距障碍,常有眼球震颤, 语言断续和讲话不清。
二、主要功能障碍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 并发症 :压疮、深静脉血栓 形成、疼痛、关节挛缩等。
评估—损伤的评定(一)
损伤水平评定
1.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T2~L1脊髓节段以感觉损伤平 面来确定诊断。
2.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通过检查关键性肌肉的徒手肌力和关键性 感觉点的痛觉和触觉来确定。见表5-1 3.确定损伤平面时,该平面关键性肌肉的肌力必须≥3级,该平 面以上关键性肌肉的肌力必须≥4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评估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运动方面有:床上运动、轮椅上 运动和转移、室内或室外行走、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自理方面有:更衣、进食、如 厕、洗漱、修饰等。交流方面有打电话、阅读、书写、使用电脑、识别环境标志等。家务劳 动方面有:购物、做饭、洗衣、使用家具及环境控制器(电源开关、水龙头、钥匙等)。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评估,对确定患儿能否独立及独立的程度、判定预后、制订和修订治疗计划、判 定治疗效果、安排返家或就业都十分重要。 评估可在患儿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通过观察患儿完成实际生活中的动作情况,以评 估其能力。有些不便完成或不易完成的动作,可以通过询问患儿本人或家长的方式取得结果, 如患儿的大小便控制、个人卫生管理等。还可采用功能活动问卷(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快速残疾评定量表(rapid disability rating scale,RDRS)等。
(3)视觉障碍: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觉障碍,多为视网膜发育不良或枕叶大 脑皮层及视神经核变性,传导通路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内、外斜视,视神 经萎缩,动眼神经麻痹,眼球震颤及皮质盲。
(一)主要功能障碍
(4)听觉障碍:多为核黄疸引起,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不随意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 (5)其他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患儿 常常无法正确辨认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各种颜色的辨认力也很差,其认知功能缺陷较为 突出。 (6)癫痫发作:脑瘫患儿中伴随癫痫发作的并不少见,在痉挛性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 智能低下者中更为多见。临床发作类型以全身性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性大发作为主。 (7)情绪、行为障碍: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古怪心理社会评估 (1)评估患儿家长对患儿患病的反应、采取的态度和认识程度,以及家庭和 社会支持系统情况。面对脑瘫患儿,家长内心十分痛苦和忧虑,一方面会 产生负罪感,尤其是母亲,认为是自己的过失造成了孩子的不幸,往往处 在深深的自责中,觉得对不起孩子;另一方面对预后非常担忧,考虑是否 会导致患儿终身残障(handicap)。家长的情绪和反应会影响患儿,使患儿处 于紧张、低沉、不安的环境中。 (2)对不伴有智力障碍的年长儿,评估其对患病的反应和接受程度。由于中 枢性运动障碍,患儿的恐惧心理和不安定感很强,害怕摔倒,不敢走路。 患儿情绪不稳定,易激动,个性固执、孤僻、有自卑感,并常伴有学习和 社交困难。
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脑性瘫痪概述
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
康复护理问题及目标 康复护理措施 预期结果与评价 康复教育
脑性瘫痪概述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 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及姿势控制异常。脑瘫的最重要致病因素 是胎儿脑缺氧或脑部血液灌注量不足。在我国引起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胎儿发育迟缓、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出生窒息和高胆红素血症。 按临床分型分为:①痉挛型(spastic),②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即手足徐动症,③强 直型(rigid),④共济失调型(ataxia),⑤肌张力低F型(hypotonic),⑥混合型(mixed types)。 按 瘫痪部位分为:①单瘫,②双瘫,③三肢瘫,④偏瘫,⑤四肢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 轻、中、重度。发达国家脑瘫发生率约为2‰~3‰,国内0~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约为1.86‰, 目前全国有31万例脑瘫患儿,每年新增4.6万例。 康复的基本目标就是应用各种康复技术,对脑瘫患儿进行全面的、多样化的康复治疗 和康复护理,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运动、智力、语言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以适 应家庭和社会生活。
(一)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1.运动疗法(movement therapy) 脑瘫运动疗法包括头部控制能力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 爬行训练、膝立位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以及上肢与手部训 练。进行运动康复的治疗,应按照II,JL运动发育规律,自上而下, 由近到远,从简单到复杂,逐项训练,循序渐进。另外在训练中可 穿插游戏和娱乐活动,避免训练枯燥乏味。当患儿对训练产生厌倦 感时,要立即停止,切勿采取强迫手段,防止患儿对康复治疗产生 恐惧和抗拒。
(二)康复护理目标
1.患者未出现因活动受限引起的并发症。 2.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活动能力提高。 3.患者的言语、认知功能改善。 4.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5.患者营养状况改善。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脑性瘫痪概述
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
康复护理问题及目标 康复护理措施 预期结果与评价 康复教育
(6)混合型: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体征同时出现于一个患儿,称之为混合型。多见于痉挛型与不
随意运动型混合。
(一)主要功能障碍
2.伴随障碍
(1)语言障碍:脑瘫患儿中约1/3~2/3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表现为语 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成句说话,不能正确表达,有的 患儿完全失语。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更易伴有语言障碍。 (2)智能障碍: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其中痉挛型四肢瘫痪及 强直型脑瘫患儿智能常常更差。
(一)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2.作业疗法 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是脑瘫康复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
(1)进食训练:对于咀嚼、吞咽困难的患儿,将食物喂到患儿口内时,要立即用手托起小儿下颌,促使其闭嘴。 若食物不能及时吞咽,可轻轻按摩患儿颌下舌根部,以促进做吞咽动作。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的 情况下,强行将汤匙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应等待患儿自动松口时,将汤匙迅速抽出,喂食时要使患儿保持 坐位或半坐位,头处于中线位,避免患儿头后仰时导致异物吸人气管。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手把手教其进 食,尽快使患儿能够独立进食。 (2)大小便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并掌握在便盆上排泄的方法。学习使用手纸和穿脱裤子。
注意力分散等。
(8)其他:多数患儿生长发育落后,营养不良,且免疫力低下,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二)评估
1.健康状态评估 (1)患儿一般情况:包括出生日期、出生体重(是否是巨大儿或低体重儿)、身长、头围、胎次、产次、胎龄(足 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单胎(或双胞胎)等。 (2)父母亲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有无烟酒嗜好等。 (3)家族史:患儿家族中有无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神经管发育畸形患者,患儿母亲是否分娩过类似疾病的 孩子,家族有无其他遗传病史等。
(3)穿脱衣服训练:穿脱衣服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穿衣服较为方便。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 一般瘫痪侧的肢体先穿、后脱,通常让患儿先学脱、后学穿。 (4)卫生梳洗训练:根据患儿年龄进行训练,让患儿认识五官等身体各部位名称,熟悉常用的梳洗用具并掌握 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3.语言障碍矫治 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维持患儿头的正中位置,在面对患 儿眼睛的高度与其交谈。不管患儿懂或不懂,都要利用各种机会跟 其说话。为了树立患儿学说话的信心,要鼓励患儿发声,当患儿发 声时要立刻答应并与其对话,即使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同时 予以表扬及鼓励。语言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极大的 耐心并持之以恒。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脑性瘫痪概述
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
康复护理问题及目标 康复护理措施 预期结果与评价 康复教育
(一)常见康复护理诊断/问题
1.生长发育改变 与脑损伤有关。 2.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肢体痉挛性瘫痪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脑性瘫痪造成的进食困难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脑损伤时的肢体瘫痪有关。 5.自理缺陷 与脑损伤时的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有关。 6.言语沟通障碍与脑损伤,尤其是相关的言语功能区域受损有关。
(4)母亲孕期情况:有无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外伤史、先兆流产、孕早期病毒感染、接触放射 线、服药史等。
(5)母亲分娩时情况:是剖宫产还是自然产,如果是自然产,是头位还是臀位;是否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 产;是否难产;有无羊水堵塞、胎粪吸人、脐带绕颈所致的出生时窒息等。
(6)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是否到过疫区,居住环境周围有无污染源,有无脑外伤史, 有无胆红素脑病及脑炎等病史。
(二)评估
2.躯体功能评估如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原始反射或姿势 性反射、平衡反应、协调能力、站立和步行能力(步态)等。 3.言语功能评估 主要是通过交流、观察或使用通用的量表,评估 患者有无言语功能障碍。常见的言语功能障碍,包括失语症 (dysphasia)、构音障碍(dysarthria)、言语失用症(apraxia of speech)。 4.感、知觉功能评估脑性瘫痪患儿多伴有感觉异常及知觉缺损, 尤其是痉挛型脑瘫患儿表现更为明显。可通过温、触、压觉的检查 来确定障碍情况,也可通过询问家长,得知患儿是否不喜欢他人抚 摸与抱,是否对各种感觉反应不灵敏等。
(2)不随意运动型:主要病变部位在锥体外系。表现为肢体的不随意动作。在紧张兴 奋时,不自主运动增多,安静时消失。患儿表情奇特,挤眉弄眼,或哭或笑,动作 不协调,通常累及全身,头部控制能力差。
(一)主要功能障碍
(3)强直型:比较少见,病变部位比较广泛,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损伤症状。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 异常僵硬,使患儿四肢被动运动时,检查者可感觉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的阻力,四肢肌张力呈铅管状或 齿轮状增高,尤其在缓慢运动时的抵抗力最大。腱反射正常,常伴有严重智能障碍。 (4)共济失调型:此型较少见,主要病变在小脑。表现为平衡失调,肌张力大多低于正常,位置觉与平衡觉丧 失,步态不稳,如酒后的醉酒步态,不协调性运动和辨距障碍,常有眼球震颤、语言断续和讲话不清。 (5)肌张力低下型:此型患儿肌张力显著降低,呈软瘫状。肌肉松软无力,自主动作极少。仰卧时,四肢均外 展、外旋,头部偏向一侧,似仰翻的青蛙。俯卧时不能抬头,四肢不能支撑,腹部贴床。由于肌张力低下, 易发生吸吮和吞咽运动困难。另外,此类患儿呼吸运动比较浅弱,咳嗽无力,易发生呼吸道阻塞。肌张力低 下型是脑瘫的暂时阶段,一般在2~3岁后大多转变为其他类型,如不随意运动型和痉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