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感官审评-讲解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a3bc73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d.png)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是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饮品。
在品茗过程中,感官的审评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品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视觉、嗅觉、口感和回甘四个方面,浅析茶叶的感官审评方法和技巧。
首先是视觉方面。
透过眼睛观察茶叶的外观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了解。
茶叶的外观应该整齐、规整,色泽鲜亮。
对于绿茶来说,颜色应该是嫩绿欲滴;红茶则应该呈现出红褐色的艳丽;白茶应该柔和淡雅的白色。
茶叶的形状也是审评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扁平、卷曲、团结等。
其次是嗅觉方面。
将茶叶放在杯口轻轻吸气,仔细嗅闻茶香。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内敛香和外溢香。
内敛香主要来自于茶叶本身的香气,如花香、果香、草香等;外溢香则是在冲泡过程中释放出来的香气。
在嗅闻过程中,应该注意茶叶是否香气纯正、清新、持久。
再者是口感方面。
品尝茶叶时,应该注意茶汤的颜色、透明度、滋味等方面。
茶叶的色泽应该鲜亮纯净,透明度高;滋味则应该醇厚、回甘。
茶叶的口感还包括口中的涩感、甜味、鲜爽度等。
通过细细品味,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和特色。
最后是回甘方面。
品尝完茶叶后,还需要留意茶叶的回甘。
回甘是指在品茶后,口中留下的香气和甘甜感。
茶叶回甘的时长和质感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
优质的茶叶会有持久的回甘,并且回甘的质感丰富细腻。
在进行茶叶感官审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首先是要保持呼吸畅通,避免因呼吸而干扰茶叶的香气。
其次是要控制好品茗的时间,不要过于匆忙,也不要过于迟缓。
适当调整冲泡方法和用水温度,以展现茶叶的最佳特色。
在感官审评时可以先进行茶叶的初步评估,然后再进行细致的品味,以获取更准确的评测结果。
茶叶的感官审评涉及到视觉、嗅觉、口感和回甘四个方面。
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准确评估茶叶的品质和特色。
茶叶感官审评不仅可以增加品饮的乐趣,也有助于提升品茶的技巧和品味。
只有持续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茶叶的美妙之处。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0230f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9.png)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感官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品尝和嗅闻等方式对茶叶的色泽、香气、口感等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
在进行茶叶感官评价时,需要了解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准确地评价茶叶的质量和特点。
本文将对茶叶感官评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浅析。
一、观察茶叶外形观察茶叶的外形是茶叶感官评价的第一步。
首先要选择一个明亮的环境,将茶叶放在白色的纸张上,对茶叶的外形进行观察。
茶叶的外形包括整体形状、叶片大小、叶片的完整度和茶叶的颜色等方面。
优质的茶叶通常叶片完整,色泽一致,叶片大小均匀。
而劣质的茶叶则叶片不完整,颜色不均匀。
观察茶叶外形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质量和加工工艺。
二、嗅闻茶叶香气嗅闻茶叶香气是感官评价茶叶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嗅闻时,应选择清淡的环境,将茶叶放在杯中稍微晃动后,贴近鼻子轻轻吸气,闻其清香。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干香、洗泡前香和洗泡后香。
干香是指茶叶未泡水前的香气,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洗泡前香是指茶叶泡水前的香气,在茶叶泡水前可以用来判断茶叶是否有异味或异香;洗泡后香是指茶叶泡水后的香气,可以了解茶叶在水中释放出的香气特点。
通过嗅闻茶叶的香气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和品质。
三、品饮茶叶口感品饮茶叶口感是感官评价茶叶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品饮时,应选择干净的杯具和开水,将适量的茶叶放入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待茶汤冲泡完成后,用舌尖小口品尝,感受茶叶的滋味。
品饮茶叶口感时,主要要注意茶汤的醇厚度、回甘度、滑爽度和余味等口感特点。
优质的茶叶口感醇厚、回甘、滑爽,余味悠长;而劣质茶叶口感单薄、涩涩的,没有余味。
通过品饮茶叶口感可以准确了解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特点。
四、评判茶叶质量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和口感特点进行综合评判。
首先要看茶叶的外形是否整齐完整,叶片是否均匀,颜色是否一致;其次要闻茶叶的干香、洗泡前香和洗泡后香是否清香丰富;最后要品饮茶叶,感受茶叶的口感特点。
通过综合评判,可以准确的判断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badd1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0.png)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的感官审评是通过利用观察和品尝茶叶来评判茶叶质量的一种方法。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茶叶品种与茶叶口感。
茶叶品种茶叶品种是指茶叶的类型,例如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
茶叶的品种对茶叶的口感和风味有很大的影响。
1.外观:茶叶外观是我们最先注意到的因素之一。
一个茶叶的外观决定了我们对这种茶叶的第一个印象。
茶叶外观的评判通常包括前、中、后三个阶段,评判茶叶外观时首先要看茶叶的外形和色泽,同时还要注意茶叶的光泽度和清新度,并注意细节,如茶叶的形状和大小,叶片的完整度以及是否有损坏。
2.香气:茶叶香气是评判茶叶优劣的关键。
茶叶香气通常分为三种:花香、蔬香和果香。
在评判香气时,要用鼻子深吸几口茶叶的香气并尝试分辨出香气的种类。
香气的品质需要考虑两个方面:香气的清新度和香气的浓郁度。
茶叶口感茶叶的口感是指我们品尝茶叶时所感受到的味道和口感。
茶叶口感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对这种茶叶的评判。
1.滋味:茶叶的滋味是指我们品尝茶叶时的口感体验。
一般认为,茶叶的滋味应该是清新、顺滑和爽口的。
在品尝茶叶时,我们要注意茶叶口感的细节,如是否有苦涩感,是否带有甜味,是否带有咸味等。
2.回甘度:茶叶的回甘度是指我们品尝茶叶后,留在口中的那种清爽和甜美的感觉。
茶叶回甘度的好坏是衡量茶叶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3.汤色:茶叶的汤色是指茶叶冲泡后的色泽。
好的茶叶汤色应该是明亮透彻的,而且应该是一致性的。
在品尝茶叶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茶叶汤色的深浅,透明度以及颜色的饱和度。
茶叶的感官审评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注意和细心。
在进行茶叶感官审评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茶叶的品种和特性,同时也需要注意茶叶的味道和口感。
只有深入了解茶叶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更好地评判一种茶叶的优劣。
茶叶感官审评
![茶叶感官审评](https://img.taocdn.com/s3/m/d1f2bb411eb91a37f1115cd8.png)
3.协同效应和颉颃效应
若2种以上的刺激综合效应,使感觉效果 超过各自刺激的感觉叠加的水平,这种现象 称协同效应,也称相乘效应。
若2种以上的刺激综合效应,产生与协同 效应相反的感觉效果,称为颉颃效应。
例如,在l%食盐溶液中添加0.02%的谷 氨酸钠,在另一份l%食盐溶液中添加0.02 %肌苷酸钠,分别品尝这2份溶液时,都只有 咸味而无鲜味,一旦2份溶液混匀后再品尝, 就有强烈的鲜味。这便足典型的味觉协同效 应。再如炒菜时,加盐过多,放一点糖便可
(一)视觉的生理特点
视觉的产生依赖于视觉的适宜刺激和视觉 的生理机制。视觉的适宜刺激为波长380~ 780nm电磁波。这部分电磁波又叫光波,属 可见光部分,它仅占全部电磁波的1/70。
可见光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发光体直接 发射出来,如太阳、灯光等;
另一类是光源照射到物体表面,由反光体 把光反射出来。我们平常所见的光多数为反 射光。在完全缺乏光源的环境中,就不会产
4.掩蔽现象
在吵杂喧哗的场所,两个人对话必须提高嗓门, 否则听小清对方说什么。这是人所共知的于一个受体, 强刺激抑制弱刺激,感觉器官对弱的刺激的敏感性 下降或消失的效应,称为感觉掩蔽现象。
二、视 觉
人类在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90%的信息是 靠视觉提供的。在感官审评中,视觉检查占有重要 位置,几乎所有产品的检查都离不开视觉检查。在 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欢迎,往往取 决于“第一印象”,即视觉印象。
表5—1食品的风味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人的 某些感觉可以通过训练或强化获得特别的发展,即敏感性增 大。反之,若某些感觉器官发生障碍,或随着年龄的变老, 其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如评酒大师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 其嗅觉和味觉具有超出常人的敏感性。又如后天失明的残疾 人,其视觉虽完全消失,但其听觉等其他感觉必然会加强。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a71558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3.png)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品鉴是一门活动,它要求品鉴师具有敏锐的感官和丰富的经验,能够识别茶叶的特点和质量,从而判断出它的品类、等级和产地。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在茶叶品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析。
一、茶叶的感官特征茶叶的感官特征包括视觉、嗅觉、口感和回味。
视觉可以判断出茶叶的外观、颜色和形态。
嗅觉可以辨别出茶叶的香味和芳香。
口感可以体现出茶叶的口感和滋味。
回味可以反映出茶叶的余香和持久性。
茶叶的感官评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外形评判茶叶外形评判包括外观、颜色和形态三个方面。
外观要求整齐、匀称、干净。
颜色要求鲜艳、自然。
形态要求完整、规整、大小一致。
2、香气评判香气评判要求使用鼻子辨别茶叶的香味和清香。
要注意香气的新鲜度、纯度和清新度。
香气的品种和等级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3、口感评判口感评判是茶叶品鉴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要求使用舌头、牙齿、喉部等器官品尝茶叶的口感,判断其甘醇、润滑、清爽、柔和等特点。
口感的品质因茶叶品种、季节、制作工艺等因素而异。
4、回甘评判回味评判要求使用喉咙和鼻腔等器官感受茶叶的余香和持久性。
良好的回味具有香气纯正、清香持久、余味甜润等特点。
回味的品质与茶叶的品种和等级有直接关系。
三、茶叶品鉴技巧茶叶品鉴技巧不仅是熟练运用感官评判方法,更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熟悉各种茶叶的特点,掌握不同茶叶的品种、等级和产地;2、注意茶叶饮用前、饮用时、饮用后的时间、环境、气候等要素;3、注意保持感官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避免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而产生干扰;4、养成多品茶习惯,增加对茶叶品质的认知和感知,提高品鉴水平。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https://img.taocdn.com/s3/m/29c3eb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2.png)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一、实验目的:
学习茶叶的审评方法、步骤,了解各类典型茶叶的感官质量状况和质量标准。
二、实验用具:
茶盘、茶具、审茶碗、茶壶
三、实验样品:
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福建)
绿茶:龙井(浙江)、日照绿(山东)
乌龙茶:冻顶乌龙(台湾南投)、铁观音(福建安溪)
花茶:茉莉飘雪(江苏)、茉莉松针(浙江)
紧压茶:普洱茶(云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茶叶的外形审评(四项指标)
通过检查、观察各种茶叶的外形嫩度、净度和干茶色泽,看茶叶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1、外形审评:看茶条是否匀整、圆直、有芽头。
2、嫩度审评:看茶条是否紧结、身骨重、有白毫。
3、色泽审评:看茶条是否油润、明亮、有光泽、颜色纯正。
4、净度审评:看茶条有无杂质(包含茶叶杂质和非茶杂质)。
(二)茶叶的内质审评
通过观察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看茶叶的内在
质量是否合乎质量指标。
1、香气:闻茶香是否高雅、浓烈、持久,吻合。
2、汤色:看汤色是否清澈、明亮、纯正、透析度高。
3、滋味:品茶汤是否鲜爽、苦涩、收敛性强、有回甜感。
4、叶底:看叶底是否明亮、细嫩、肥厚、叶形匀整。
五、实验结果:。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eeee4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a.png)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饮品,其种类繁多,味道各异,而茶叶的感官审评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对于茶叶行业的从业者和茶叶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和技巧。
一、视觉茶叶的外观对于感官审评有着重要的影响,外形整齐美观的茶叶,往往会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原料质量好;而外形不整齐的茶叶,可能表示加工工艺不到位或者茶叶质量有问题。
审评茶叶时需要仔细观察茶叶的外观特征,比如叶片的完整度、颜色的鲜艳度、是否有杂质等。
茶汤的颜色也是茶叶审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茶汤的颜色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品质和加工工艺的好坏,一般来说,优质的茶叶会冲出明亮清澈的茶汤,颜色鲜艳;而不良的茶叶可能冲出浑浊、颜色不佳的茶汤。
通过观察茶叶的外观和茶汤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茶叶品质的优劣。
二、嗅觉嗅觉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感官之一,通过嗅闻茶叶可以感受到茶叶的香气和气味。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内在香和外在香两种。
内在香是指茶叶本身所具有的香气,而外在香是指在冲泡过程中散发出来的香气。
通过嗅闻茶叶的香气,可以判断茶叶的新鲜度以及是否含有异味。
茶叶的香气也可以反映出茶叶的种类和产地。
例如绿茶可能具有清新的草香,红茶可能具有醇厚的果香,普洱茶可能具有独特的陈香等。
通过嗅闻茶叶香气,可以感受到茶叶的特点和风味。
三、口感口感是茶叶感官审评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品尝茶叶可以感受到其滋味和口感特点。
好的茶叶口感醇厚、顺滑,余味悠长,口感丰富;而不良的茶叶可能口感单薄、苦涩、涩涩等。
通过品尝茶叶,可以判断其口感特点和品质优劣。
口感品评也是茶叶品鉴师专业评价茶叶品质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品评时,需要注重品评者的口腔感觉,判断茶叶的滋味、变化及特色。
四、综合评价茶叶感官审评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以及汤色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还需要结合茶叶的种类和产地特点,以及加工工艺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普洱茶感官审评方法
![普洱茶感官审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0f5b1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8.png)
普洱茶感官审评方法普洱茶感官审评方法主要分为外形审评和内质审评两个部分。
一、外形审评1.观察条索:将标准样(收购样、实物样)和供试样分别倒入样茶盘中,比条索的肥壮程度。
普洱茶原料应有一定成熟度,尤其是用以快速后发酵的普洱茶原料应以有一定成熟度的为好。
2.观察色泽:色泽是衡量普洱茶(熟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普洱紧压茶的感官审评包括外形评审和内质评审。
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
对于150ml的审评杯,按照1: 50的茶水比,需称取3g样茶。
嗅香气主要判断香气的纯度,特别要区别霉味与陈香味。
嫩度好的普洱茶叶底含芽量多,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嫩度差的叶底没有芽毫,按压无弹性。
二、内质审评1.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
2.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
对于150ml的审评杯,按照1: 50的茶水比,需称取3g样茶。
3.嗅香气主要判断香气的纯度,特别要区别霉味与陈香味。
4.按照顺序进行审评,包括汤色、香气、滋味等。
汤色方面,普洱茶要具有红浓明亮的特点;香气方面要纯正浓郁,如果是陈年普洱茶,则要具有“陈香”或“药香”;滋味方面要醇厚回甘,口感顺滑。
5.叶底评审也是内质评审的重要环节。
观察叶底是否符合普洱茶的特征,如柔软、肥嫩、有弹性等。
叶底无芽毫、无弹性、颜色暗淡的普洱茶品质相对较差。
三、综合评审综合评审是将外形评审和内质评审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
在评审过程中,需要对普洱茶的外形特征和内质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
外形方面,条索要肥壮、紧结有弹性,色泽要呈现出普洱茶特有的红褐色或深褐色。
内质方面,汤色要红浓明亮,香气要浓郁纯正,滋味要醇厚回甘。
叶底要柔软肥嫩有弹性,颜色要呈现出绿色或黄绿色。
在综合评审中,还需要考虑普洱茶的耐泡程度。
好的普洱茶不仅在前几泡表现出色,而且在后面的泡数中也能保持稳定的品质。
如果普洱茶能够经受住连续多次冲泡而品质不下降,则说明其品质较好。
茶叶感官审评讲解ppt课件
![茶叶感官审评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2eeac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0.png)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分样盘: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23cm 边长*3.3cm边高;盘的两端各开一 缺口,涂以白色油漆,要求无气味。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 尝滋味:用茶匙从审评 碗中取一浅匙吮入口中, 茶汤入口在舌头上循环 滚动,使茶汤与舌头各 部位充分接触,并感受 刺激,随后将茶汤吐入 吐茶桶或咽下;茶汤温 度一般在50℃左右较合 评味要求。
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五项因子”。 • 精制茶审评因子:包括茶叶外形的形态、色泽、
匀整度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 等“八项因子”。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3. 审评方法
外形审评方法: 将200g左右样茶倒入评
鲜味涩 味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不同茶类茶汤的冲泡时间
茶类 普通(大宗)绿茶
名优绿茶 红茶
乌龙茶(条型、拳曲型、螺钉型)
冲泡时间/min 5 4 5 5
乌龙茶(颗粒型)
6
白茶
5
黄茶
5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fad75d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a.png)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1. 视觉
茶叶的外观、色泽和形态是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指标。
在茶叶的视觉评估中,
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外形:包括茶叶的整体样子、形态和紧密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反映茶叶的制作工
艺和质量。
色泽:任何茶类都有自己特定的颜色,例如乌龙茶的青葱色,普洱茶的红棕色,绿茶
的碧绿色等等。
通过色泽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产地、品种、年份等。
2. 嗅觉
茶叶的香气也是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嗅觉评估时,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干香:即干茶叶的香气,可以反映茶叶的品种及制法;
冲泡前香:在冲泡前可以闻到的茶叶香气,可以了解茶叶的新鲜度、存放状态、茶味
等等;
冲泡后香:泡好后的香气,亦即茶汤的香气,可以反映出茶叶的特点,如回甘、甜润、花香等等。
3. 味觉
滋味:即口感,在口中品尝到的茶叶味道,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
和存放状态等。
甜润:茶叶的甜味,包括回甘和口感中的甜味,代表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
1. 评估者应该尽可能减少其他味道的干扰,比如不要在品评中使用口腔清洁剂、口
香糖等。
2. 评估者应用同一支玻璃杯品尝,以保证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品评应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外界噪音和干扰。
总之,茶叶感官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包含多个因素的综合评估。
评估者应该
熟知每个茶叶品类的鉴别方法,掌握评估技巧及标准,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给消费者提供更严谨全面的评估和服务。
茶叶感官评审基本流程
![茶叶感官评审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05d0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9.png)
茶叶感官评审基本流程茶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饮品,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
品评茶叶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通过触摸、闻香、品味等感官来感受茶叶的独特魅力。
下面将介绍一下茶叶感官评审的基本流程。
首先是观察茶叶的外观。
茶叶的外形可以反映出它的制作工艺和质量。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好的茶叶应该外形整齐,颜色鲜绿,大小均匀。
接下来是闻茶叶的香气。
将茶叶放在杯子里,用鼻子轻轻闻一闻。
茶叶的香气可以告诉我们它的香味特点和品质。
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香气,如清香的绿茶、花香的乌龙茶、果香的红茶等。
好的茶叶应该有清新、持久的香气。
然后是品尝茶叶的味道。
将热水冲泡在茶叶上,用舌尖品尝茶叶的味道。
好的茶叶应该有鲜爽、醇厚的口感,不会有苦涩或杂味。
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口感,如绿茶清爽、乌龙茶浓郁、红茶醇厚等。
品味茶叶的味道需要细细品尝,感受其中的变化和层次。
最后是感受茶叶的回甘。
品尝完茶叶后,我们可以感受到茶叶在口腔中留下的余味。
好的茶叶应该有持久的回甘,让人回味无穷。
回甘的品质可以反映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
除了观察、闻香、品味、回甘,茶叶的感官评审还可以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
比如茶叶的色泽、透亮度,茶汤的浓度和清澈度,茶叶的滋味和口感等等。
通过综合评价这些方面的指标,我们可以对茶叶进行全面的评估。
茶叶的感官评审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耐心和专业的知识。
不同的评审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这也是茶叶评审的魅力所在。
通过感官评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特点和品质,增加对茶叶的认识和欣赏。
茶叶的感官评审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享受。
通过观察、闻香、品味,我们可以与茶叶建立起一种独特的联系,感受到茶叶的生命力和魅力。
让我们用心去品味茶叶,用感官去感受茶叶的魅力,让茶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427dbc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4.png)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感官评价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准确地进行茶叶感官评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特点。
本文将从茶叶的外观、香气、味道和口感四个方面,以及感官评价方法和技巧两个方面,对茶叶感官评价进行浅析。
茶叶的外观是进行茶叶感官评价的第一个步骤。
外观包括茶叶的形态特征、色泽和质感等。
茶叶的形态特征表现为茶叶的形状,常见的有扁平形、卷曲形、散叶形等。
茶叶的色泽是指茶叶的颜色,一般分为绿、黄、红、青、白等颜色。
质感是指茶叶的手感,主要体现为茶叶的柔软度和弹性。
茶叶的香气是茶叶感官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
香气又可以分为干香和湿香。
干香是指茶叶未冲泡前的香气,主要来自茶叶的挥发性物质。
湿香是指茶叶冲泡后的香气,主要来自茶叶的挥发性物质与热水的作用。
进行香气评价时,可以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茶叶的香气,感受其香气的强度和层次感。
茶叶的味道是茶叶感官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茶叶的味道可以分为苦、甘、酸、辣、咸等多种味觉感受。
进行味道评价时,可以先将少量的茶叶放在口中,略微咀嚼,感受其苦味、甘味等味觉感受;然后将茶汤含在口中,感受其滋味和余韵。
茶叶的口感是指茶叶在口中的感受,主要体现为茶汤的滑爽度、厚度和润泽感等。
进行口感评价时,可以在品尝茶汤的注意观察茶汤的流动性,感受其在口腔内的传递感觉和持续时间。
在进行茶叶感官评价时,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质量。
要保持味觉敏感度,可以通过清洁口腔、舌头和嗅觉器官,降低其他刺激物对味觉和嗅觉的干扰。
要避免过渡品尝,每次品尝茶叶后需要有适当的间隔时间,以免对味觉产生干扰。
要注意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温度,不同的时间和温度会对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产生影响。
要进行多次比较品尝,可以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茶叶进行对比品尝,以便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质特征。
茶叶的感官审评
![茶叶的感官审评](https://img.taocdn.com/s3/m/4a1e0129dd36a32d737581af.png)
茶叶的感官审评包括干看和湿看两部分,干评主要是对外形的鉴定;湿评主要审评茶叶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四个项目。
(1)、外形审评将样茶罐里茶叶倒出拌匀,取200—500g放在样盘内,双手持样盘边缘回旋转动几次,然后借手势把盘内分散的茶叶收拢,使茶叶按形状大小、粗细、轻重等不同,有次序地分为上、中、下三段。
粗大轻飘的茶浮在表面叫面装茶;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叫中段茶;细小的碎茶和片末沉积于底层叫下段茶。
审评时,先看面装茶,后看中段茶,再看下段茶。
外形主要看条索的松紧、嫩度、色泽、净杂四个因子。
结合嗅干香。
绿茶外形以嫩度、条索为主。
评定外形等次。
(2)、内质审评开汤前将审评杯碗按号码次序排在湿评台上,从茶样盘中准确称取有代表性的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杯盖放入碗内,然后用沸滚适度的开水从右到左冲泡满杯。
冲泡时从第一杯起即记时间。
随泡随加盖,盖孔朝向杯柄,5分钟后,按冲泡次序将杯内茶汤倒如审评杯里。
开汤后应先嗅香气,再尝滋味,后评叶底。
嗅香气:左手抓住已倒去茶汁的审评杯,右手半揭开杯盖,用鼻子靠近杯沿轻嗅或深嗅。
嗅时重复一、二次,在未评定香气前,杯盖不能打开,可以热、温、冷嗅相结合进行。
热嗅(温度大约为80-900C)重点判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和高低;温嗅(温度大约为550C)重点判别香气的优次;冷嗅(室温)重点了解香气的持久性程度。
评后分出香气优次,把杯子作前后移动,好的往前移,次的往后摆。
看汤色:看汤色,各碗茶汤水平要一致,茶汤中混入茶渣残叶,应用网匙捞出,后用茶匙在碗内打一圆圈,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央,后按汤色浓淡、明暗、清浊等评比优次。
尝滋味:茶汤温度要适度,茶汤温度以500C左右为宜,尝味时用茶汤从碗中取一汤匙吮入口内。
茶汤入口后要用舌头循环打转,动作要快,评味时茶汤不能咽下,尝第二碗时,匙中残留茶液应倒尽或在开水汤杯中漂净,不致互相影响,评滋味主要按浓淡、强弱、爽涩、鲜陈、粗细及纯杂等评定优次。
茶叶的感官审评名词解释
![茶叶的感官审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5e8e1b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0.png)
茶叶的感官审评名词解释茶叶,作为世界上最为普及的饮品之一,其种类繁多,口感各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质和特性,人们发展出了茶叶的感官审评方法。
感官审评是通过食用或品尝来评价茶叶的香气、滋味、外观和汤色等品质指标的一种方法。
以下将对感官审评中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茶叶的品评。
1. 香气香气是感知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内香和外香两种。
内香是指茶叶本身的香气,而外香则是指冲泡过程中散发出来的香气。
内香可以再细分为花香、果香、木香、草香、糖香等。
香气清新、纯正、持久的茶叶往往品质较好。
2. 滋味滋味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滋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苦、甘、酸、香、涩等。
不同种类的茶叶所呈现出来的滋味差异很大。
例如,绿茶常常呈现出清香的甘味,红茶则带有浓烈的焦糖和重烤味。
3. 外观外观是感官审评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茶叶的外观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
茶叶的形状有扁平的如叶子、茶蛇、如小球的如珠茶等。
颜色则有绿茶的绿中透黄、红茶的红亮、黑茶的棕红等。
外观整齐、色泽鲜亮、匀称的茶叶往往品质较好。
4. 汤色汤色是评判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汤色鲜亮、透明的茶叶往往品质较好。
不同种类的茶叶所呈现出来的汤色也千差万别。
例如,绿茶的汤色清澈明亮,红茶的汤色浓艳红亮,乌龙茶的汤色金黄透亮。
5. 口感口感是评判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口感包括滑爽、润滑、自然、口中留香等多种特征。
茶叶的口感取决于其茶汤的醇厚度、滋味深浅、涩感等。
茶叶口感的好坏是品评的关键之一。
感官审评是茶叶品评的重要方法,通过综合考量茶叶的香气、滋味、外观和汤色等指标,可以较为客观地评判茶叶的品质和特性。
希望通过对茶叶的感官审评名词解释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茶叶的魅力。
无论是品饮还是评定茶叶,都可以通过感官审评方法,获得更深入的茶叶体验。
茶叶的感官审评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茶艺文化,更是茶叶产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指引。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41ea6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9.png)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是发挥依靠品尝天赋,利用三种五官——口腔、鼻和眼,并结合定性描述的手段,去鉴定、判断茶叶本质的鉴别技术。
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外观审评、气味审评和口感审评。
一、外观审评外观审评包括茶叶的形态、色泽、气孔、附属物等内容,以评判茶叶品质。
1、形态:一般确定茶叶是加工品种或摘取品种,可从整体外观来进行判断,评价其有效性。
2、色泽:色泽的评分可帮助判断茶叶的保湿状况,以及茶叶的新鲜程度。
3、气孔:评价茶叶的气孔一般有两个要素,一是气孔的大小,二是气孔的数量。
可判断茶叶的程度是否合格,以及茶叶的新鲜程度。
4、附属物:观察叶底附近的灰尘或污渍等外来物,评价茶叶的清洁度。
没有灰尘表示茶叶新鲜,而有大量灰尘表示茶叶已存放时间较久。
二、气味审评气味审评指的是通过闻茶叶的气味,来判断茶叶有缺陷及分别茶叶泡沫是不是低品质的方法。
气味审评一般分为香气评定和气味缺陷评定:1、香气评定:茶叶以嗅味的方法,可以辨别出茶叶的质量,也可以判断茶叶是否已味苦发苦。
2、气味缺陷评定:通过嗅茶叶上的污迹,判断茶叶的保存状态及存储密度,以及茶叶是否有影响口感的其他缺陷。
三、口感审评口感审评是通过采取定性描述的手段,根据本质性的原则评定茶叶,着重关注茶叶的品质、口感及品牌标志等方面。
1、质量:通过判断茶叶的水分和其组成,确定茶叶的质量。
2、口感:品茶口感指在茶水中密度和水质的变化,以及喝茶的前后关系,如咀嚼、口味持久性、余味的口感,来衡量茶叶的口感水平。
3、标志性:可从茶汤的颜色、泡沫分布、散发的香味等形象特点,反映出这种茶叶的特有品牌感受。
总之,茶叶感官审评,是以考察茶叶形态、气孔、香气、口感及品牌标志作为判断质量的依据,从而对茶叶进行有效提高品质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具
审评台:干评台为80cm-90cm高*60cm-75cm宽, 台面为黑色亚光;湿评台为75cm-80cm 高*45cm-50cm宽,台面为白色亚光;审 评台长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审评杯碗:白色瓷质,大小、厚薄、色泽一致, 可分为初制茶(毛茶)审评杯碗、精 制茶(成品茶)审评杯碗、乌龙茶审 评杯碗。
与标准样品相当 差异不大,稍差于标准样品
差异较大,差于标准样品 差异大,明显差于标准样品
审评室 : 座南朝北,北向开窗。面积不得小于 15m2。
室内色调:白色或浅灰色,无色彩、无异味干扰。 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5℃~27℃。 室内光线:应柔和、自然光、明亮,无阳光直射。
自然光线不足时,应有辅助照明,辅 助光源光线应均匀、柔和、无投影。 噪声控制:评茶时,保持安静。控制噪声不得超 过50dB。
内质审评方法
• 看汤色:用目测法审 评茶汤,审评时应注 意光线、评茶用具对 茶汤审评结果的影响, 随时可调换审评碗的 位置以减少环境对汤 色审评的影响。
• 嗅香气:一手持杯, 一手持盖,靠近鼻孔, 半开杯盖,轻嗅或深 嗅,每次持续2~3秒, 反复1~2次;嗅香气应 以热嗅、温嗅、冷嗅 相结合进行。
2. 审评内容
审评因子: • 名优茶和初制茶审评因子:包括茶叶的外形、汤
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五项因子”。 • 精制茶审评因子:包括茶叶外形的形态、色泽、
匀整度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 等“八项因子”。
3. 审评方法
外形审评方法:
将200g左右样茶倒入评 茶盘中,双手握住茶盘对角, 一手要拿住样盘的倒茶小缺 口,用回旋筛转法,使盘中 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用目测、手感等方法,通过 调换位置、反复查看比较外 形。
用水
• 审评用水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参照GB 5749《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
• 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水质应一致。
人员
• 茶叶审评人员应获有《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证 书,或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
• 身体健康,个人卫生条件好。 • 审评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妆品,禁止吸烟。
审评
1.取样 方法
2.审评 内容
3.审评 方法
1. 取样方法
• 按照GB/T 8302规定执行。 • 匀堆取样法:将该批茶叶拌匀成堆,然后从堆的
各个部位分别扦取茶样,扦样点不得少于八点。 • 就件取样法:从每件上、中、下、左、右五个部
位各扦取一把小样,并查看样品间品质是否一致。 • 对角线四分法:将扦取的原始茶样充分拌匀后,
用对角四分法扦取茶样,扦样点不得少于五点。
茶叶感官审评
国家茶及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
茶叶感官审评 (sensory evalution of tea)
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 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 香气、滋味与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 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环境
用具
审评 条件
用水 人员
环境
香气 E1 √ √ √ √ √ √ √ √ √
内质
汤色 F1 √
滋味 G1 √
√
√
√
√
√
√
√
√
√
√
√
√
√
√
√
√
叶底 H1 √ √ √ √ √ √ √ √ ×
七档制 高
较高 稍高 相当 稍低 较低
低
七档制审评方法
评分 +3 +2 +1 0 -1 -2 -3
说明 差异大,明显好于标准样品
差异较大,好于标准样品 差异不大,稍好于标准样品
级别判定公式:未知样品的级别=(外形级别+内质 级别)÷2
• 合格判定:以成交样品或(贸易)标准样品相应等级的 色、香、味、形的品质要求为水平依据,按规定的“八 项”审评因子和审评方法,将生产样品对照(贸易)标 准样品或成交样品逐项对比审评,判断结果按“七档制” 方法进行评分。
• 结果计算:茶叶审评总得分 Y=A1+B1+C1+D1+E1+F1+G1+H1。
乌龙茶(颗粒型)
6
白茶
5
黄茶
5
• 评叶底:将杯中冲泡 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 中,加入适量清水, 让叶底漂浮起来;用 目测、手感等方法审 评叶底。
审评结果与判定
• 对样审评 • 茶叶品质顺序排列
对样审评
级别判定:对照一组标准样品,比较未知茶样品与 标准样品之间某一级别在外形和内质的相符程度 (或差距)。
• 尝滋味:用茶匙从审评
碗中取一浅匙吮入口中,
茶汤入口在舌头上循环
滚动,使茶汤与舌头各
部位充分接触,并感受
刺激,随后将茶汤吐入
吐茶桶或咽下;茶汤温
鲜味涩
味
度一般在50℃左右较合
评味要求。
不同茶类茶汤的冲泡时间
茶类 普通(大宗)绿茶
名优绿茶 红茶
乌龙茶(条型、拳曲型、螺钉型)
冲泡时间/min 5 4 5 5
评茶盘: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23cm边长 *3.3cm边高;盘的一角开有缺口,缺口 呈倒等腰梯形,5cm上高*3cm下高;涂以 白色油漆,要求无气味。
分样盘: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23cm 边长*3.3cm边高;盘的两端各开一 缺口,涂以白色油漆,要求无气味。
叶底盘:黑色小木盘或白色搪瓷盘;小木盘为正方形, 10cm边长*1.35cm边高,供评审精制茶用; 搪瓷盘为长方形, 23cm边长* 17cm边宽* 3.0cm边高,一般供审评初制茶和名优茶叶 底用。
茶汤制备方法: 称取样茶3.0g投入审评杯内,茶水比为1:
50,注满沸水,加盖,计时;到规定时间后,将 杯内茶汤滤入审评碗内,留叶底于杯中。 • 审评顺序:开汤后,按香气(热嗅)、汤色、香 气(温嗅)、滋味、香气(冷嗅)、叶底的顺序 逐项审评。
审评因子的审评要素
外形审评:干茶的条索、嫩度、色泽、匀整度、净度等。 汤色审评: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清浊度等。 香气审评: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异、持久性等。 滋味审评:茶汤的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 叶底审评: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匀整度等。
• 结果判定:任何单一审评因子中得-3分者判为不合格; 总得分≤-3分者为不合格。
各类成品茶品质审评因子
茶类
红茶 绿茶 乌龙茶 白茶 黑茶 黄茶 花茶 袋泡茶 粉茶
形状 A1 √ √ √ √ √ √ √ √ √
外形
整碎 B1 √
净度 C1 √
√
√
√
√
√
√
√
√
√
×
√
色泽 D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