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第12章羧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 H2O
C
O
邻苯二甲酸
邻苯二O 甲酸酐(100%)
羧酸的钠盐 酰氯 共热
O
O
OO
CH3 C O Na + CH3CH2 C Cl CH3 C O C CH2CH3 + NaCl
混合酸酐的生成
(3) 酯的生成和酯化反应机理 羧酸 醇 在强酸催化下 酯
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 O
+ H2O
(92%)
制备乙酸、苯甲酸的工业方法
(2) 由一氧化碳、甲醇或醛制备
CO与NaOH水溶液作用,生成HCOOH:
CO + NaOH
~210℃ ~0.8 MPa
HCOONa H2SO4
丙醛氧化法:
HCOOH
CH3CH2CHO +
1/2
O2
(CH3CH2COO)2 0.1 MPa,
Mn
甲醇法:
CH3 CN
H2O, H2SO4 ~85%
CH3 COOH
12.3.4 Grignard 试剂与CO2作用
Grignard 试剂的羧化作用 (carbonation)
(CH3)3C MgCl + O C O
O
C(CH3)3
H3O+
C O MgCl
(CH3)3CCOOH
反应特点:
• RX RCOOH
• 增长1个C的碳链
O C6H5 C 18OCH3 + H2O
羧酸

酯化反应机理:
第一步 羰基质子化:
O R C OH H+
OH R C OH

OH R C OH
第二步 醇分子对质子化羰基的亲核进攻:
OH
R'OH
R C OH
OH R C OH R' O H
四面体中间体
第三步 质子转移与脱水:
OH R C OH R' O H

限制:底物分子中不能含有–OH, –SH 或C=O等基团

NH2,
Mg
Br 乙醚
MgBr
①CO2 ②H3O+
COOH
12.3.5 酚酸的合成
Kolbe–Schmitt 反应
酚钠、CO2 水杨酸
ONa
OH
OH
+ CO2
150℃ 0.5MPa
COONa H3O+
90%
COOH
水杨酸
(邻羟基苯甲酸)
OK
取代酸:
酰胺
RCHCOOH RCHCH2COOH RCHCOOH
X
卤代酸
OH
羟基酸
NH2
氨基酸
12.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羧酸的命名: • 选择含羧基的最长的C链为主链,称“某酸” • 二元酸:称“某二酸” • 含脂环和芳环的羧酸:当羧基直接与环相
连时,“环的名称 + 甲酸”;当羧基与侧链 相连时,环作为取代基;当环上和侧链都 连有羧基时,以脂肪酸为母体
NR3 > NO2 > SO2R > CN > SO2Ar >COOH >
F > Cl > Br > I >OAr > COOR > OR > COR > SH > OH
> C CR > C6H5 > CH CH2 > H
+I: O- > COO- > (CH3)3C > (CH3)2CH > CH3CH2 > CH3 >H
T/%
σ/ cm-1
图 12.1 正癸酸的红外光谱图
图12.2 异丁酸的核磁共振谱图
12.6 羧酸的化学性质 反应部位:
酰基上的 亲核取代反应
酸性
O
RC COH
H
还原成 CH2
α–H 反应
脱羧反应
12.6.1 羧酸的酸性和极化效应
(1) 羧酸的酸性
RCOOH + NaOH RCOO Na + H2O RCOOH + NaHCO3 RCOO Na + CO2 + H2O RCOONa + HCl RCOOH + NaCl
二元羧酸的酸性:
HOOCCH2COOH pKa1 = 2.9
HOOCCH2COO pKa2 = 5.7
HOOCCH2COO + H+ OOCCH2COO + H+
pKa1 < pKa2, 解离常数 Ka1 > Ka2
OOC CH2 COOH
羧基的-I效应利于羧酸的第一次解离。
O 场效应:通过空间传递的电子效应。
CHCOOH OH
2–苯基–2–羟基乙酸
(扁桃酸)
CH2COOH CH2COOH
1,2–苯二乙酸
12.2 羧酸的结构
甲酸:
124 ° O 125 ° HCO H
111 °
C: sp2 杂化 平面结构 键角:~120℃ C O : 一个σ键,
一个π键
12.3 羧酸的制法 12.3.1 羧酸的工业制合成
①LiAlH4 ②H2O
CH3O CH3O
CH2OH
(93%)
12.6.4 脱羧反应 (decarboxylation)
羧酸或羧酸盐分子 ―CO2 脱羧反应
吸电基团: NO2, C N, C O, Cl
加热 脱羧

Cl3CCOOH
CHCl3 + CO2
CH3CH2CHCOOH
Cl
pKa
2.86
CH3CHCH2COOH Cl
4.0
CH2CH2CH2COOH Cl
4.52
CH3CH2CH2COOH 4.82
供电基:
CH3
H COOH CH3 COOH CH3CH2 COOH CH3 C COOH
pKa 3.75
4.75
4.87
CH3
5.07
–I:
+
第十二章 羧酸
12.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2.2 羧酸的结构 12.3 羧酸的制法 12.3.1 羧酸的工业合成 (1)烃的氧化 (2) 由一氧化碳、甲醇或醛制备 12.3.2 伯醇和醛的氧化 12.3.3 腈水解 12.3.4 Grignard 试剂与二氧化碳作用 12.3.5 酚酸的合成 12.4 羧酸的物理性质 12.5 羧酸的波谱性质
(1) 烃的氧化 烷烃的氧化:
CH3CH2CH2CH3
O2, 醋酸钴 ~95℃
CH3COOH + HCOOH + CH2CH2COOH
(57%)
(1~2%)
(2~3%)
1.01~5.47MPa
+ CO + CO2 +酯和酮
烃基芳烃的氧化: (17%) (22%)
CH3
COOH
钴盐或锰盐
+ 3/2 O2 165℃,0.88MPa,
HY > RCOOH > H2CO3 >C6H5OH > H2O > RCH2OH >
pka: 4 ~ 5 6.38
10 15.74 16 ~ 19
C CH > RNH2 > RH
~ 25 ~ 34 ~50
HY:无机酸
由此可把羧酸与中性、碱性化合物及酚分离。
思考题:如何将以下三种化合物进行分离:
COOH OH
O
BrCH2CH2CH2COOH CH3CH CHCH2CH2C OH
4–溴丁酸
4–己烯酸
HOOC COOH
乙二酸(草酸)
COOH
CH3
对甲基苯甲酸
O CH2CH3
O
HOCCH2CHCH2CH2CHCH2COH
CH3
3–甲基–6–乙基辛二酸
COOH
1 52
43
1–环戊烯甲酸
COOH
H 反–1,2–环戊烷二甲酸 H COOH
OH
OH
R C OH2 -H2O R C O R'
R' O
第四步 脱质子:
OH
O
R
C
O
R'
-H+
R
C
O R'
叔醇的酯化反应是断裂醇中的C―O键:
O R C OH + HO CR'3
O R C O CR'3
酯化反应机理: 第一步:
图 12.3 羰基质子化步骤示意图
第二步:
图 12.4 醇分子亲核进攻步骤示意图
羧酸
O
(carboxylic acid) 羧基(carboxyl group)
R
C
OH
酰基(acyl group) 羧酸衍生物(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O
O
O
O
R C X R C O C R R C OR' RC N
酰卤
酸酐


O
O
O
R C NH2 R C NHR R C NR2
pKa 2.66
2.81
2.87
3.31
不同数目
Cl3CCOOH Cl2CHCOOH ClCH2COOH CH3COOH
pKa 0.70
1.29
2.81
4.75
不同杂化
HC CCH2COOH
CH2COOH H2C CHCH2COOH CH3CH2COOH
pKa 3.32
4.31
4.35
4.82
不同距离
CH3COOH + HOC2H5 H+ CH3COC2H5 + H2O
CH3COOH
+
CH3(CH2)3OH
树脂–SO3H,CaSO4(干燥剂) 室温,100%
CH3COO(CH2)3CH3 + H2O
羧酸盐 卤代烃 亲核取代反应
O
O
CH3CO +
CH2 Cl
CH3COCH2
(95%)
+ Cl
O C6H5 C OH + H 18O CH3
(2) 酸酐的生成
2 分子羧酸 脱水剂: P2O5、乙酸酐
O R C OH
O R C OH
P2O5 △
O RC O RC
O
OO
OO
2 RCO2H CH3COCCH3 R C O C R + 2CH3COOH
用于大分子对称的酸酐合成 乙酸沸点低
二元酸
加热 分子内脱水 五、六元环酐
O
O
C OH 230℃ C OH
12.6 羧酸的化学性质 12.6.1 羧酸的酸性和极化效应 (1)羧酸的酸性 (2) 羧酸的结构与酸性的关系 12.6.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 酰氯的生成 (2) 酸酐的生成 (3) 酯的生成和酯化反应机理 (4) 酰胺的生成 12.6.3 羰基的还原反应 12.6.4 脱羧反应 12.6.5 二元酸的受热反应 12.6.6α–氢原子的反应 12.7 羟基酸
bp/℃ CH3COOH 117.9
C2H5OH 78.5 n–C3H9OH 97.4
羧酸的熔点: 偶数C原子的熔点比相邻的两个同系物
熔点高。
12.5 羧酸的波谱性质
表12.1 羧酸(缔合)的IR特征吸收
O–H 伸缩振动
O C 伸缩振动
O
R C OH O
C C C OH O
Ar C OH
3000 ~ 2500cm-1
4.3
12.6.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 酰氯的生成
羧酸 与无机酸的酰氯反应: PCl5, PCl3, SOCl2
3CH3COOH
+
PCl3
△ 70%
3CH3COCl + H3PO3
O2N O
O2N O
COH + SOCl2
亚硫酰氯
C Cl + SO2 + HCl
(thionyl chloride) (90%~98%)
CH3
,
,
CH3
CH3
(2) 羧酸的结构与酸性的关系
O
O
R C OH O
RC O
R C O + H+ O
RC O
R
1
O2
1
C O2
sp2杂化、p ,π–共轭
甲酸:
0.120 nm O
H
C O
H
0.134 nm
甲酸钠:
0.127 nm O
H C-
O
当测定条件相同时,羧酸酸性的强弱取决于分子 的结构.任何使羧酸根负离子稳定的因素将增加 其酸性,反之酸性减弱.
C
CH2
C
O
O O
H
羧酸根的场效应不利于羧酸的 第二次解离。
场效应有时与诱导效应作用相反:
O 场效应起主要作用。
δ
C Xδ
C
C O
H
酸性: 邻位酸 < 间位酸和对位酸
HO2CCO2H > HO2CCH2CO2H
(草酸或乙二酸) (丙二酸)
>
HO2C(CH2)5CO2H
(庚二酸)
pKa1: 1.2
2.8
~ 1710 cm-1 1715 ~1690 cm-1 1700 ~ 1680 cm羧酸的NMR: α–氢原子的化学位移
CH3COOH RCH2COOH R2CHCOOH
δH
2.0 2.36 2.52
羧基上氢原子的化学位移
RCOOH
δ O-H:
10.5 ~ 13.0
第三步:
图 12.5 质子转移与脱水步骤示意图
第四步:
图 12.6 脱质子步骤示意图
(4) 酰胺的生成
羧酸 氨或胺 共热 脱水
O
O
C OH +
NH2
C O H3N
190℃
O C NH
+ H2O
N–苯基苯甲酰胺(~82%)
12.6.3 还原反应 羧酸 LiAlH4 水解 伯醇
CH3O CH3O
CO2H
诱导效应的影响
诱导效应的表示
X ← CR3
- I 效应
H CR3 标准
Y →CR3
+ I 效应
X的电负性大 于H,吸电子.
Y的电负性小 于H,供电子.
取代基诱导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Y
C
O_ O
Y
O_ CO
供电基使负离子不稳定 酸性减弱
吸电基使负离子稳定 酸性增强
吸电基:
不同原子
FCH2COOH ClCH2COOH BrCH2COOH ICH2COOH
OH
OH
+
CO2
180 ~ 250℃ 2.02 MPa
H3O+
COOK
COOH
(对羟基苯甲酸)
12.4 羧酸的物理性质 液体:甲酸~壬酸; 固体:癸酸以上脂肪酸、二元羧酸和芳香族
羧酸
O HOH RC O H O H
H
羧形酸成与的H2氢O分键子
O HO
RC
CR
OHO
两个羧酸分子间 形成的氢键
bp/℃ HCOOH 100.7
CH3CH2CO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