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缆技术要求规范
光纤光缆工程熔接技术规范
![光纤光缆工程熔接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580761214791711cc791793.png)
光纤光缆工程熔接技术规范及工艺一、熔接、测试设备:1、藤仓FSM—50s光纤熔接机●适用光纤:sm(单模),mm(多模),ds(色散位移),nz—ds(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切割长度:外包层直径250um:8to16mm外包层直径介于250um —1000um16mm(使用可选组件并经过校正:8to16mm)●实际熔接损耗:标准0.02db sm fiber;标准0.01db mm fiber;标准0.04db ds fiber●光纤规格符合itu—tg.652,g.651 and g.653 并进行分别测量,方法符合itu—t and iec 规定的标准●熔接时间:平均9秒(标准sm);加热时间:平均35秒;●回损>>60db;熔接损耗估算、纤心轴位移,纤心变形and mfd 误差(模场直径)●衰减熔接方式:自动衰减模式:0.1db to 15db(0.1db step);手动衰减模式:0.8um to 20.0um(0.1um step)●熔接结果存储:最近2000熔接结果存储并包含损耗估算、所选择熔接模式、日期、熔接条件以及注释;●光纤放大倍数:147(x/y同时观测)or 295(超大放大倍数)●工作条件:海拔0 to 5,000 m,湿度0 to 95% rh,工作温度—10 to 50°c;●机械特性验证:约2n(标准)/约4.4n(可选)●可用保护管长度:60mm、40mm and 微型保护管;滑入式电源组件交流适配器 adc—11:100 to 240v ac●电池:btr—06s:dc 13.2v,4.5ah,可熔接/可加热最少60次;btr—061:dc13.2v,9.0ah,可熔接/加热最少120次。
●防风最大风力:15m/s;尺寸150(w)×150(d)×150w(h);●重量 2.3kg2、PK7500 便携式光时域反射仪二、光纤光缆的接续:光缆一定订购,其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也基本确定,而光纤接头处得熔接损耗则与光纤的本身及现场施工有关。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0209ef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7.png)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
1.光纤光缆的安装标准
(1)光纤光缆设计应参照有关缆线装配标准,设计应注意:
a.应满足由于环境、频率和材料的变化,以及需要保证传输信号传
输特性的要求,信号不受损耗和失真的要求;
b.衰减限制应保持光纤光缆中每条纤维的信号在给定频段的衰减小
于所规定的限值;
c.光纤的绝缘应能抵抗正常的环境,如低湿度、低温度、高温度、
湿度、空气中的尘埃等,确保光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应考虑装配密度,提高灵活性和容错性,确保光纤光缆的可靠性;
e.装配上要考虑绝缘材料的厚度、股层的厚度、股层的变形、固定
点的准确性等因素;
f.要在光纤的安装中考虑安全性,确保光纤的安全运行,并考虑到
可维护性及可重新安装及可维修性;
g.应考虑光纤和装配的耐久性,确保光纤的可靠性和产品性能;
h.应考虑光纤光缆的通用性,确定装配的技术要求,避免留下技术
缺陷及使用中的局限性;
i.应考虑光纤光缆的保护,避免受损耗及污染,以保证光纤的可靠性。
(2)光纤光缆的安装
a.地面安装:要求地面安装的光纤光缆,其路径不应与电力线并经,保持50-100mm间距;。
OPGW光缆的技术要求
![OPGW光缆的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22a3140852458fb760b5609.png)
OPGW光缆的技术要求在110KV以上电力光缆线路中,OPGW光缆的技术要求应该满足以下20个条件:1 OPGW中的光纤必须满足ITU-T G.652D、G.655B建议要求,光纤芯不允许含有工厂熔接点。
2 同批次、同类型的光缆应使用同一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的光纤。
3 在同一个管内的光纤芯通过颜色可彼此加以区别,光纤着色应优先采用UV处理法,其颜色应不迁移,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应不变色)并符合GB/T 6995.2的相关规定。
套管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来识别,若套管中的光纤数高于12芯时,应采用光纤色环加以区分。
前12芯的光纤标志颜色的顺序见表1所示,不足12根芯时,应在表1中按序号选用,原始的色码在整个光缆的设计寿命期内应可清晰辨认。
表1 全色谱的顺序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颜色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红青绿注:12芯以上黑色用本色。
4 光纤应容易用熔接法接续,光纤涂覆材料应能机械剥离。
5 OPGW 的二次覆涂层宜采用防潮防水及机械性能好的松套结构,其缝隙中应用油膏填充,填充的油膏必须满足IEC794-1 和IEC811-5 有关条款的规定。
对于未使用的槽道, 要用填充物封堵, 以防止潮气侵入和保证OPGW 的机械整体性。
6 OPGW光单元应能容纳光纤,且能保护光纤免受环境条件、外力、长期与短期的热效应、潮气等原因引起的损坏。
光单元可以包含金属管或合适的阻水材料作为保护结构。
7 OPGW光缆中的光纤芯筛选张力不应小于8.6N(应力为0.7Gpa,100kpsi,光纤应变为1.0%),加力时间不小于1s。
8 所提供OPGW光缆光纤熔接衰耗应满足:双向平均值≤0.05db。
9 OPGW应能承受给定的系统最大短时故障电流,在该故障电流的作用下,OPGW 的电气和机械特性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10 OPGW在安装和运行的任何时候,不能因为金具的应力作用而产生变形或扭曲。
标准光缆技术规范书
![标准光缆技术规范书](https://img.taocdn.com/s3/m/ca0deffaa98271fe910ef99f.png)
光缆技术规范书1.概述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截至到本技术规范书发出日)。
供货方必须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每一条款作出明确答复,即逐条逐项回答“满足”或“不满足”,并给出所供产品的详细技术数据。
诸如“已知”、“理解”、“注意”或“同意”等不明确、不具体的答复视为不满足。
供货方至少应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技术文件:(1)光纤、光缆制造厂家的名称和地点。
(2)光纤、光缆的技术标准和制造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3)光缆结构(包括截面图)及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和光缆单位重量。
(4)光缆所用主要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包括加强构件、松套管、护层、铝带、钢带和填充材料)。
(5)所用光纤的典型折射率分布曲线图和折射率标称值。
(6)光纤筛选试验时,每公里光纤拉断次数以及与光纤寿命有关的M值(韦伯尔曲线的斜率)、N值(疲劳系数)。
(7)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应≧25年,供货方应说明保证光缆寿命的有关技术措施以及光纤预期寿命的计算公式。
(8)光缆内的光纤线序和光缆端别的识别标记。
(9)供货方需要说明的其它事宜。
光缆使用经验为本工程提供的光缆类型必须是经过工程实际使用并通过竣工验收、同时必须是为两个以上电信运营商提供一年以上满意服务的光缆类型。
供货方应严格认真地如实填写下面2个表格,邀请方保留核实的权力。
表2000年光缆供货记录表2001年光缆供货记录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邀请方。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长飞光缆,亨通光缆,永鼎光缆,锋火光缆,长飞光纤光缆中的光纤2.1.1使用ITU-T 建议的单模光纤。
如果供货方可提供不同光纤制造商的多种光纤,须针对各种光纤分别应答项中各条款。
2.1.2同一工程项目中的光缆及光缆中的所有光纤应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光纤光缆技术要求规范
![光纤光缆技术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7f6bdb07375a417876f8f58.png)
光纤光缆技术规书1.概述1.1本技术规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本技术规书未标明日期的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
1.3申请人对本技术规的应答将作为双方签订合同以及供货期间产品检测的技术依据1.4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采购人。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2.1光缆中的光纤本条款中的技术要求基于如下前提:除传输衰减及偏振模色散(PMD)等两项指标之外,光纤在成缆前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2.1.1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1)光纤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2)光纤在1285 ~1330nm波长围,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3)光纤在1550nm波长上光纤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1dB/km。
(4)光纤在1525 ~1575nm波长围,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2.1.2 偏振模色散(1)在1550nm波长单盘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0.20ps/km(2)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km;Q(概率)=0.01%。
2.1.3 光纤识别光缆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1规定的各种颜色;每个松套管光纤的序号,应按表1中规定的颜色顺序排列。
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元件上,并应透明。
2.2光缆2.2.1光缆结构型式及应用场合申请人应根据表2及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的光缆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尺寸。
2.2.1.1管道光缆管道光缆(GYT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2.1.2 架空光缆架空光缆(GYTS):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光缆技术规范书
![光缆技术规范书](https://img.taocdn.com/s3/m/f49a1212804d2b160a4ec005.png)
江苏兴海线缆有限公司技术协议光缆技术规范书1.概述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他技术要求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当前最新版本。
2.光纤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光纤型号光纤使用ITU-T建议所推荐的一次涂覆单模光纤,光纤均来源于同一公司一级产品。
光纤型号要求光缆及光缆中的所有光纤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每盘光缆内光纤无接头。
模场直径1310nm波长: ±1550nm波长: ±包层直径标称值:125±包层不园度: 小于1%1310 nm波长的模场同心度偏差: 不大于光纤翘曲度:曲率半径≥截止波长:(1)2m长光纤:λc1100-1280nm(在2m光纤上测试)。
(2)22 m长光纤:λcc≤1260nm(在2m光纤+20 m光缆上测试)。
光纤衰减系数在1310 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km在1285-1330 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 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 dB/km。
在1550 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 dB/km在1480-1580 nm波长范围内, 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 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 dB/km。
在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 dB/km光纤在1550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以的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小于。
色散(1)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2)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 ps/(nm2 . km)。
(3)1288-1339 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 ps/nm . km。
(4)1271-1360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 ps/nm . km。
(5)1550 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8 ps/nm . km。
光缆施工规范及要求
![光缆施工规范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10f323fa8114431b90dd82c.png)
光缆线路施工要求光缆敷设方式通信光缆的敷设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管道、直埋和架空敷设方式。
一、光缆线路工程实施要求(一)基本要求1、一般要求(1)线路工程实施前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复测,重新丈量线路路由长度、人孔井位置。
复测中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导致路由不通或存在危及线路安全隐患的地段,要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并在下达设计变更通知单后再进行调整、实施。
(2)施工前应根据光缆盘长和路由情况进行合理配盘,应尽量按盘号顺序敷设,以减少光纤参数差别所产生的接头本征损耗;光缆单盘标准长度:管道光缆以2km做为配盘基数,架空光缆按3公里配盘,直埋光缆按3公里配盘;靠近局站侧的单盘长度不宜小于500米,严禁使用短段光缆。
(3)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指标表波纹管和钢管管孔内应穿放子管道,其子管道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孔内径的85%,子管道内径不宜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5)光缆引上部分均采用Φ80mm钢管保护,钢管内穿放2根子管,子管规格为Φ28/32mm聚乙烯塑料管。
钢管下部延伸至人(手)孔内或地下,钢管上方管口以及子管管口应作堵塞处理。
(6)光缆线路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光缆必要的预留长度,主要包括光缆接头处的预留长度、光缆弯曲增加长度、局站内预留长度等。
光缆的预留长度要严格按照下表要求实施,对特殊地段可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光缆预留长度表XX局为A端,XX中继站为B端。
(二)架空光缆线路安装要求1、杆路建筑安装要求(1)电杆的规格及选用架空杆路全程采用油木电杆,电杆稍径φ14-20厘米。
杆路建筑标准杆高为8米,标准杆距为50米,超过65米按长杆档处理。
光缆距地面的高度达不到要求时,可采取增加电杆高度的方式,当电杆高度为12米以下时(不含12米)采用单接杆方式,当电杆高度为12米以上时采用品接杆方式。
接杆时电杆锯出断面及刨平面需用沥青作防腐处理,接杆下节杆稍径不得小于上节杆稍径,单接杆时下节杆稍径不小于上节杆根径的四分之三。
光缆对接规范标准最新
![光缆对接规范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69ad5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9.png)
光缆对接规范标准最新光缆对接是通信网络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它涉及到光缆的连接、保护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以下是根据最新技术发展和行业标准制定的光缆对接规范标准:1. 光缆选择与准备:- 选择符合行业标准的光缆,确保其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和机械强度。
- 在对接前,对光缆进行彻底清洁,去除灰尘和油污。
2. 对接环境要求:- 确保对接环境干燥、清洁,避免潮湿和尘埃对光缆对接质量的影响。
- 工作区域应有足够的照明,以便于精确操作。
3. 对接工具与材料:- 使用专业的光缆对接工具,包括光纤切割刀、光纤剥离器、光纤熔接机等。
- 准备必要的辅助材料,如光纤保护套管、光纤清洁纸、酒精等。
4. 光缆端面处理:- 使用光纤切割刀精确切割光缆,确保端面平整、无毛边。
- 使用光纤剥离器去除光缆外层保护层,暴露光纤。
5. 光纤熔接:- 将光纤端面插入熔接机的V型槽中,调整光纤位置,确保对准。
- 启动熔接程序,使光纤端面在高温下熔合,形成稳定的连接。
6. 熔接质量检测:- 使用光纤测试仪检测熔接点的损耗,确保熔接质量符合标准。
- 对不合格的熔接点进行重新熔接,直至达到标准。
7. 光缆保护:- 在熔接点周围安装保护套管,以防止熔接点受到物理损伤。
- 使用光纤保护盒或光纤接头盒对熔接点进行进一步保护。
8. 对接记录:- 记录每一次对接的详细信息,包括光缆类型、对接时间、操作人员等。
- 定期对对接记录进行审核,以确保对接工作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9. 安全与健康:-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 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10. 后续维护:- 定期对光缆对接点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标准,可以确保光缆对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ADSS光缆技术要求规范书
![ADSS光缆技术要求规范书](https://img.taocdn.com/s3/m/89d6d818af45b307e87197fd.png)
实用标准文档农网项目光缆工程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技术规范书2014年9月目录一、总则 (3)二、工程概况 (3)三、技术规范 (3)四、气象条件 (12)五、质量保证及培训 (12)六、技术文件、资料和图纸 (12)七、设计联络会 (13)八、试验及验收 (13)九、售后服务 (14)八、包装、运输要求 (14)所需材料一览表 (15)一、总则本技术规范所列之技术要求为工程最基本技术要求,投标方应根据本技术要求配置可靠、性能要求应不低于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技术先进的产品和系统方案。
本技术规范所提技术参数和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等为满足工程需要而必须的最基本要求。
本技术规范未详细提及的技术指标,电力行业标准,IEC标准,当某一项要求在上述几种标准中不一致时,要求投标方选择较高标准执行。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建设详见工作量表分别接入周边110kV、35kV变电站及变电所。
光缆与现有10kV、35kV线路同杆架设,少部分采用新建木电杆架空线路。
三、技术规范1 光纤1.1光缆中同一类型的二氧化硅系光纤,其芯数应符合光缆规格要求。
同批光缆产品内同类型的光纤应使用同一种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
1.2用于成缆的单模光纤的涂覆层结构、光纤强度筛选水平、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截止波长、1550nm波长上的宏弯损耗和传输特性均应符合GB/T 9771的有关规定;光纤带的特性应符合YD/T 979中的有关规定。
1.3松套管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来识别,其标志颜色应符合GB/T 6995.2的规定,并不褪色、不迁移。
若松套管中含多组光纤束,则没束光纤应包扎标记纱,标记纱的颜色应符合GB/T 6995.2的规定。
光纤标志颜色的悠闲顺序见表1,光纤带的色谱识别应符合YD/T 979中的有关规定。
原始的色码在整个光缆的设计寿命内应可清晰辨认。
光缆技术规范书
![光缆技术规范书](https://img.taocdn.com/s3/m/bbb859814028915f804dc2c3.png)
光缆技术要求1.1 光纤光缆的主要设计指标本工程选用缆内光纤符合ITU-T G.652D建议的光缆。
本工程光缆主要采用新建杆路、利旧杆路、新建管道、利旧管道、直埋光缆方式敷设。
设计使用普通型松套层绞式光缆、室外填充式A护套皱纹钢带聚乙烯保护套式光缆。
程式为GYTA-24B1、GYTA-48B1、GYTA53-24B1。
1.1.1缆内光纤1.1.1.1 G.652D光纤(1)模场直径9.2±0.4μm @1310nm(2)包层直径标称值:125μm偏差:±1.0μm(3)模场同心度偏差:≤ 0.5μm(4)包层不圆度:小于0.7%(5)截止波长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70nmλc(在2光纤上测试)<1260nm(6)光纤衰减系数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
在1285~1339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 dB/km。
在水(OH-吸收峰)处(1383±3nm)衰减最大值为0.36dB/km。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0.22 dB/km。
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的差值:不超过0.05d B/km。
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0.24dB/km。
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
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应不大于(αmean+0.10 dB),αmean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7)弯曲衰减特性光纤(在1550nm和16250nm波长上)以37.5mm为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均小于0.05dB。
(8)色散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m2·km)。
光缆招标技术要求
![光缆招标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076f0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4.png)
光缆招标技术要求光缆招标是指对光缆工程项目进行招标和投标的过程。
在光缆招标中,技术要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光缆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成本。
因此,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光缆项目的技术要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光缆的基本技术要求1.光缆规格标准:在光缆招标中,必须明确光缆的规格标准。
光缆的规格标准主要包括光纤芯数、纤芯类型、光缆结构、断裂强度等。
在规格标准中应明确与光缆工程相关的技术参数。
2.光缆的光学性能:光缆的光学性能是指光缆传输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光缆招标中,应明确光缆的光学性能指标,如插损、返回损耗、耦合损耗等,以保证光缆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
3.光缆的机械性能:光缆的机械性能是指光缆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承受外力的能力。
在光缆招标中,应明确光缆的拉伸强度、压力强度、抗弯性能等机械性能指标,以确保光缆能够适应各种工程环境。
4.光缆的环境适应性:光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电磁干扰等。
在光缆招标中,应明确光缆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能力,以确保光缆能够稳定地传输信号。
5.光缆的安全性能:光缆的安全性能是指光缆使用过程中的阻燃性能和耐火性能。
在光缆招标中,应明确光缆的阻燃等级和耐火性能等指标,以确保光缆在发生火灾等情况下能够保持其功能。
二、光缆的施工及验收要求1.光缆的施工要求:光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满足一系列的施工要求,如光缆的敷设方法、光缆保护措施、光缆连接方法等。
在光缆招标中,应明确光缆的施工要求,以确保光缆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
2.光缆的验收要求:光缆在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验收。
验收要求包括光缆的质量检测、技术参数检测、光缆连接检测等。
在光缆招标中,应明确光缆的验收要求,以确保光缆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验收标准。
三、光缆项目的管理要求1.工期管理要求:光缆项目的工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完工所需要的时间。
在光缆招标中,应明确工期安排和管理要求,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光缆敷设规范及要求
![光缆敷设规范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1f598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e.png)
光缆敷设规范及要求一、概述光缆是现代通信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敷设质量和规范可以直接影响到通信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下面是针对光缆敷设的规范及要求的详细介绍。
二、敷设规范1.路径规划:光缆的敷设应遵循最短路径原则,并且尽量避开电源、磁场、高压电场等干扰源,确保光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管道选择:光缆应尽量选择全封闭、封堵良好的管道进行敷设,避免光缆被水、氧气等湿气侵入,造成光衰和质量下降。
3.弯曲半径:光缆在敷设过程中应遵循最小弯曲半径的原则。
常见单模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10倍其外径,多模光缆应大于5倍其外径。
4.大横向压力:光缆在敷设过程中应避免受到大横向压力,以免造成光纤断裂。
当光缆经过桥梁、支架或人行道时,应保持光缆的直线状态。
5.保护措施:光缆的敷设应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如缆槽、护套和缆夹等,以防止损坏和外界干扰。
三、敷设要求1.敷设速度:光缆的敷设速度应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敷设速度可能导致光缆损坏或质量下降,过慢的敷设速度则浪费时间和资源。
2.光缆连接:光缆的连接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包括光缆剥皮、纤芯清洁、熔接和保护套等操作。
连接完成后,应进行光功率测试,以确保连接质量合格。
3.线缆标识:光缆敷设后,应对线缆进行标识,包括光缆型号、接头位置和敷设日期等信息,以方便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4.安全措施:光缆敷设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如穿着合适的工作服和手套,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操作,并对施工现场进行警示标识,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其他注意事项1.光缆敷设过程中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建筑施工、地质条件和气候等因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地点,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2.光缆敷设完成后,应进行验收测试,包括光功率测试、衰减测试和时域反射测试等,以确保光缆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光缆敷设后的维护工作也非常重要,包括定期巡检、光缆清洁和保养等,以保持光缆的良好状态和性能。
总结:光缆敷设规范及要求是确保光缆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敷设,才能保证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2286b265901020207409cea.png)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规范制订依据为YD/T901-2001及YD/T769-2003标准制订1 光缆中光纤技术指标1.1本公司生产的光缆采用G.652D A级优质单模光纤,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2模场直经1310nm波长 9.2±0.4um1550nm波长 10.5±0.5um1.3包层直经: 125.0±1.0um1.4 芯同心度误差: ≤0.6um1.5包层不圆度:<1%1.6折射率系数1310nm: 1.46751550nm: 1.46811.7截止波长λc (在2m成缆上测试): ≤1250nmλcc (在22m成缆上测试): ≤1260nm1.8光纤衰减系数在1310nm处:≤0.35db/km在1550nm处:≤0.22db/km其中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范围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大于0.03db/km。
另外,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大于0.05db/km。
1.9衰减不均匀性在光纤后向散射曲线上,任意500m长度上衰减值与实测衰减值与全长度上平均500m的衰减值之差的最坏值不大于0.05db1.10色散系数1.10.1零色散波长为1300~1324nm之间范围1 .10.2零色散斜率Soman<0.093Ps/(nm2.km)1.10. 3在1288~1339nm范围内,最大色散系数幅值<3.5Ps/(nm..km)在1271~1360nm范围内,最大色散系数幅值<5.3Ps/(nm.km)在 1550nm处色散系数<18Ps/(nm.km)在1480~1580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20ps/nm.km1.11宏弯损耗对单模光纤(B1.1,B4),以37.5mm半经松绕100圈后在1550nm波长上测得的弯曲附加衰减不大于0. 5dB/km,当用于STM-64系统时,在1625nm波长上测得的弯曲附加衰减也应不大于0.5dB。
光纤布线规范及要求
![光纤布线规范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b3a92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b.png)
光纤布线规范及要求一、光纤布线的安装要求1.光纤布线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线,并严格按照光缆通信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
2.光纤布线应遵循合理的线路走向,避免与其他布线(如电力线、强电线)和设备干扰。
3.光纤布线需要保证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制造厂家规定的最小弯曲半径,以免引起光纤的断裂和损坏。
4.光纤布线需要保持光缆的天然曲线,不能形成任何不合理的弯曲或拧结,以免影响光信号的传输。
5.光纤布线在墙体、天花板、地面等进行穿墙、管道穿越时,要加装保护套管,并保证光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6.光纤布线过桥、过门槛等地方需要使用合适的保护措施,避免光缆被损坏。
二、光纤布线的接续要求1.光纤布线的接续应该由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接续质量和可靠性。
2.光纤接头盒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在易于操作和维护的位置,避免光纤接头的频繁移动和接触。
3.光纤接头应按照光缆接头盒、光缆接头盘的要求进行接续,保证光纤的有效对接,并使用合适的接头盖保护光纤接头。
4.光纤接续需要采用合适的接续方法,如机械接续、熔接接续等,确保接续质量和连接性能满足要求。
5.光纤接续之后,需要对接续点进行充分的检查和测试,确保接续质量达标。
三、光纤布线的测试要求1.光缆敷设和接续之后,需要进行光纤测试,测试项目包括光纤损耗测试、衰减测试、反射测试等。
2.光纤测试需要使用专业的光纤测试仪器,如光功率计、OTDR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光纤测试需要按照光纤的认证标准进行,如ISO、ITU-T等相关标准。
4.光纤测试之后,需要保存光纤测试报告和相关数据,以备后续维护和故障定位使用。
5.光纤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如光纤损耗不应超过规定值,光纤衰减不应超过规定范围,反射系数应在允许范围内。
总结起来,光纤布线规范及要求包括光纤的安装、接续和测试等方面。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才能确保光纤布线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光纤传输的性能和效果。
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90bab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b.png)
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光缆施工技术要求:1. 布线规划:在进行光缆施工前,需充分考虑布线的规划,包括光缆的路径选择、布线的距离和拐弯处的半径等。
合理的布线规划可以减少光缆的弯曲和拉力,降低光纤损伤的风险。
2. 材料准备:进行光缆施工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包括光缆、光缆盘、接头盒、接头盖、保护管、固定架等。
材料的选择要符合标准,并且需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质量合格。
3. 现场准备:进行光缆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准备,包括清除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准备施工现场的照明和通风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施工工具,如剥线器、裁线钳、压接钳等。
4. 光缆安装:光缆施工的关键步骤是光缆的安装,主要包括光缆的搬运、布线、固定等。
在进行光缆搬运时,需注意光缆的抗弯曲性,避免过度弯曲或挤压光缆,以防止光纤的损坏。
在光缆布线时,需要保证光缆的路径平整、直线,并且应避免与其他电缆、管道等物体交叉或纠缠。
光缆的固定也很重要,应使用适当的固定架将光缆固定在规定位置,确保光缆的稳定性。
5. 光缆接续:安装好光缆后,还需要进行光缆的接续工作。
接续工作主要包括剥去光缆的外皮,清洁光纤的末端,然后进行光纤的熔接或机械接头,并进行接头保护。
在进行接续工作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光纤的损坏或故障。
6. 测试与调试:完成光缆施工后,还需要进行光缆的测试和调试工作,以确保光缆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要求。
测试主要包括光缆的损耗测试、衰减测试、插损测试等。
光缆施工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光缆施工时,首要的原则是安全第一。
施工人员需穿戴好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眼镜、手套等。
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其他人员避开施工现场,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现场保护:施工现场需保持整洁,防止杂物堆放,避免对光缆的影响。
施工现场还需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光缆过热引起故障。
3. 物理保护:光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受到物理保护,避免被撞击、划伤和弯曲。
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ead4d2da0242a8956aece418.png)
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1立杆、做拉线及布放吊线技术要求1.1挖电杆洞及拉线坑1.1.1本工程电杆洞及拉线坑的深度标准如下:电杆洞深度表电杆类别杆长(米)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水泥电杆61.21.01.30.871.31.21.41.081.51.41.61.291.61.51.71.4101.71.61 .81.6111.81.81.91.8122.12.02.22.0木质电杆61.21.01.30.871.41.21.50.981.51.31.6191.61.41.71.1101.71.51.8 1.1121.81.621.2 地锚坑深度表拉线程式地锚坑深(米)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7/2.21.31.21.41.07/2.61.41.31.51.12*7/2.61.81.71.91.4 1.1.2在斜坡地区挖洞,其洞深应从洞下坡口往下15-20厘米处计算洞深。
1.1.3地表有临时堆积泥土的杆洞洞深计量,应以永久地面算起,其地面上堆积的泥土不应计算在内。
1.1.4电杆撑杆的洞深不小于0.6米。
1.2立杆1.2.1直线线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电杆的中心垂线与路由的中心垂线左右偏差不大于5厘米。
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
1.2.2水泥杆的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以内10-15厘米。
木杆的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以内20-30厘米。
1.2.3角杆立起后,杆梢应在线路转角点向外倾斜一个杆梢左右,待线路线收紧后再回到转角点上。
1.2.4终端杆立起后,杆身应向拉线侧倾斜10-20厘米。
1.2.5杆立起后,要进行号杆,号杆的字或牌的高度,最末一个字或杆号牌下边缘应距地面2.5米,杆号应面向路。
1.3拉线:本工程拉线按中负荷区考虑,均采用镀锌钢绞线。
中、上把用3.0铁线和三眼双槽夹板固定。
本工程终端和角杆拉线选用7/2.6拉线。
防风、防凌拉线选用7/2.2拉线。
光缆国家标准最新标准表
![光缆国家标准最新标准表](https://img.taocdn.com/s3/m/b96ce8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a.png)
光缆国家标准最新标准表光缆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通信线路,它在现代通信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光缆的国家标准是保障光缆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光缆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光缆国家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光缆国家标准最新标准表包括了各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光缆的材料、结构、性能、测试方法等多个方面。
其中,光缆的材料标准主要包括光纤、光缆中的金属材料、填充物、护套材料等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光缆的结构标准主要包括光缆的层构、芯数、线型、强度成员等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光缆的性能标准主要包括光缆的传输性能、机械性能、环境适应性等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光缆的测试方法标准主要包括光缆的长度测量、损耗测试、抗拉强度测试、弯曲性能测试等的测试方法。
光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更新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光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和特点,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在制定光缆国家标准时,需要广泛征求行业内专家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研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发展动态,确保光缆国家标准与国际接轨,并能够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
光缆国家标准最新标准表的发布对于光缆行业和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一方面,它为光缆产品的研发、生产、检测和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有利于提高光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推动光缆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它为光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有利于推动光缆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光缆国家标准最新标准表的制定和更新是光缆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推动光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希望光缆行业各相关企业和机构能够密切关注光缆国家标准的动态和变化,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共同推动光缆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光缆行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光纤光缆熔接技术规范
![光纤光缆熔接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480b5b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a.png)
光纤光缆熔接技术规范光纤光缆熔接技术规范光纤光缆熔接是指将光缆的纤芯和保护层熔接到光纤光缆进行信号传输的一种技术方法。
熔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光缆传输质量和网络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光纤光缆熔接的质量,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熔接技术规范。
一、设备和材料要求1. 熔接机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熔接机的焊接速度应满足工作需求。
2. 光纤切割机应具有切割精度高、切割平整、切割端面无缺陷的特点。
3. 熔接机和切割机应定期检修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4. 光纤熔接所需要的丝杆、熔接部件、电热丝等应使用优质材料,并定期更换和检测。
二、环境要求1. 熔接环境应干燥、无尘、无风、无异味,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2. 熔接机应稳定放置在水平台面上,以确保熔接质量。
3. 熔接环境应远离光线干扰和电磁干扰。
三、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熔接机的操作方法和熔接技术。
2. 在熔接之前,应先检查光纤光缆的外观和质量,确保无损伤和污染。
3. 光纤的切割应使用光纤切割机进行,切割端面应平整、光滑,无伤口、毛刺和碎屑。
4. 光纤和熔接机的准备工作应仔细进行,光纤和熔接机的连接应牢固可靠,确保光纤的定位和保护层的剥离。
5. 熔接过程中,应调整熔接机的焊接参数,包括熔接时间、熔接电流和熔接温度等,以确保熔接质量。
6. 熔接完成后,应仔细检查熔接点的质量,包括熔接点的光损耗、熔接点的接触度和熔接点的强度等。
7. 熔接完成后,应对熔接点进行保护,包括加装光纤保护套管和固定熔接点的位置。
四、质量要求1. 熔接点的光损耗应小于0.1dB,熔接点的接触度应大于95%,熔接点的强度应大于0.2N。
2. 熔接点的质量应稳定可靠,熔接点的变形、断裂和损坏等情况应尽量避免。
3. 熔接点的质量应通过光纤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和验证,以确保熔接质量的可靠性和合格性。
4. 熔接点的质量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总结:光纤光缆熔接技术规范是为了提高熔接质量、保证光缆传输质量和网络的可靠性而制定的。
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0e227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c.png)
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一、光缆施工技术要求:1.纤维光缆的选择:根据工程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光缆类型和规格,确保能满足传输要求和环境条件。
2.光缆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光缆进行保护,防止弯曲、折断等损坏,尤其是在拐角处、穿越管道或其他障碍物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3.光缆的敷设:光缆敷设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出现过度张力、拧曲、扭转等问题。
同时,敷设要维持一定的缆线水平度,保持光缆的整体质量。
4.光缆固定:光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固定,以防止光缆的滑动和外力挤压。
固定时应使用合适的夹具和固定件,同时要确保固定力均匀。
5.光缆的连接:光缆连接是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连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光缆系统的传输质量。
连接时应按照正确的工艺,进行纤维剥离、清洁、对中和焊接等操作。
6.光缆的测试: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光缆的测试,包括光缆长度、光损耗、承载能力等参数的测试。
测试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
二、光缆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需详细规划: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规划,包括选择光缆线路、敷设路径、引入方式等。
规划过程中需考虑到施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避免影响其他设施。
2.施工前需充分调研:施工前需对工地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充分调研,并清理现场,消除施工障碍。
同时要了解地下管线等情况,以便合理选择敷设路径。
3.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护工作。
严禁在高温条件下施工,要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因安全事故导致光缆损坏。
4.保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工艺和施工质量,避免人为疏忽和施工错误,保证光缆的质量和传输性能。
5.施工记录和验收: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操作。
施工完成后,需进行验收,确保光缆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6.预防光缆破坏:在施工过程中,要预防光缆的破坏,特别是外力引起的破坏。
严禁对光缆进行剧烈弯曲、过度拉力和剧烈震动等操作,避免损坏光缆的纤维。
总结:光缆施工是建设光纤通信网络的重要环节,要求施工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合理规划和设计光缆线路,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光缆技术规书1.概述1.1本技术规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本技术规书未标明日期的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
1.3申请人对本技术规的应答将作为双方签订合同以及供货期间产品检测的技术依据1.4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采购人。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2.1光缆中的光纤本条款中的技术要求基于如下前提:除传输衰减及偏振模色散(PMD)等两项指标之外,光纤在成缆前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2.1.1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1)光纤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2)光纤在1285 ~1330nm波长围,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3)光纤在1550nm波长上光纤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1dB/km。
(4)光纤在1525 ~1575nm波长围,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2.1.2 偏振模色散(1)在1550nm波长单盘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0.20ps/km(2)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km;Q(概率)=0.01%。
2.1.3 光纤识别光缆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1规定的各种颜色;每个松套管光纤的序号,应按表1中规定的颜色顺序排列。
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元件上,并应透明。
2.2光缆2.2.1光缆结构型式及应用场合申请人应根据表2及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的光缆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尺寸。
2.2.1.1管道光缆管道光缆(GYT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2.1.2 架空光缆架空光缆(GYTS):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2.1.3直埋光缆直埋光缆(GYTA53):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2.1.4阻燃光缆阻燃光缆(GYTZ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管道用室外光缆。
2.2.2缆芯缆芯应为层绞式松套管结构。
光缆的光纤芯数与松套管数量要求,详见表2;若为G.652与G.655混纤光缆结构,则两种光纤不得收纳在同一根松套管。
同芯数各类型光缆的松套管数、每根松套管的光纤芯数及其色谱应一致。
缆芯和松套管均应充满填充材料。
2.2.2.1 松套管及填充复合物(1)松套管的管外径标称值:松套管的标称尺寸应随管中的光纤芯数而改变,但在同一光缆中应相同。
36芯以上光缆,松套管外径标称值为2.5-3.0mm;36芯以下(含36芯)光缆,松套管外径标称值为1.8 -2.4mm ;松套管外径标称值容差值≤±0.05mm(2)松套管管壁厚度应随外径增大而增厚,其标称值为0.3 -0.5mm,容差值≤±0.05mm(3)松套管应有识别色标,其颜色应符合表8规定;色标应为全色标,并且不褪色不迁移。
(4)松套管材料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简称PBT)塑料,PBT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电性能应符合GB/T 20186.1-2006规定。
(5)在松套管的间隙,应连续填充一种触变型的复合物。
填充复合物应不损害光纤的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并应符合YD/T 839.3-2000规定。
2.2.2.2 填充绳填充绳用于在松套光纤绞层中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圆整。
填充绳应是圆形实心塑料绳,它的表面应圆整光滑。
所用塑料应与填充复合物相容。
2.2.2.3 加强构件(1)加强构件应处在光缆的中心位置,应为金属材质。
(2)加强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截面、氏模量和弹性应变围,以增强光缆的拉伸性能;加强构件的表面应圆整光滑。
(3)金属加强构件采用磷化钢丝,在光缆制造长度,金属加强构件不允许接头。
2.2.2.4 绞层(1)绞层应由外径相同的5~12管松套光纤(含可能有的填充绳)以适当节距层绞在中心加强构件的周围构成。
层绞可以是螺旋绞,也可以是SZ绞。
(2)绞层中各松套管的识别采用全色谱方式,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表8规定。
(3)在光缆A端,沿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顺序增大;在光缆B端则反之。
2.2.2.5 扎纱(1)当采用螺旋绞时,绞层上可有绞向与绞层相反的短节距扎纱。
(2)当采用SZ绞时,绞层上应有短节距扎纱,以使绞层结构稳定。
(3)扎纱应为强度足够的非吸湿性及非吸油性塑料纱束。
2.2.2.6 包带层(1)缆芯的绞层外可有绕包或纵包的包带层,纵包层外允许再有扎纱。
包带层应具有足够的隔热和耐电压性能。
(2)包带材料应为具有足够强度的聚酯带、聚酯无纺布带、吸水膨胀带或其他合适的带材。
2.2.2.7 阻水结构(1)光缆结构应为全截面阻水结构,光缆的所有间隙应填充阻水材料。
(2)光缆护套以的所有间隙,均应采取有效的阻水措施。
包带及以的缆芯间隙,应采用填充复合物连续充满;包带和护套之间的间隙,应采用涂覆复合物连续充满,或连续放置吸水膨胀带等阻水材料。
(3)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T 839-2000等相关标准规定,吸水膨胀带应符合YD/T 1115-2001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2.2.3 护套光缆常用的护套,有铝-聚乙烯粘结护套(简称A护套)、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简称S护套)和聚乙烯护套(简称Y护套)。
护套中黑色聚乙烯套的材料,应采用符合GB/T 15065-94及YD/T 1485-2006等相关标准规定的聚乙烯护套料,其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
2.2.3.1 铝-聚乙烯粘结护套(A护套)(1)A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铝塑复合带挡潮层,再同时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使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结为一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
复合带搭接的重迭宽度应不小于5mm(或当缆芯直径小于8.0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
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1.8mm,最小值应不小于1.5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6mm;但有53型外护层时,标称值为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0.8mm,平均值应不小于0.9mm。
(2)铝塑复合带应为符合GB/T 3198-2003及YD/T 723.2-2007等相关标准规定的双面复合粘结剂薄膜的铝带。
其中铝带的标称厚度为0.15mm,复合薄膜的标称厚度为0.05mm;光缆中挡潮铝带上任何一点的厚度不小于0.14mm。
在光缆制造长度上允许有少量复合带接头,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50m。
接头处应电气导通和恢复塑料复合层。
含接头的复合带的强度,应不低于不含接头的相邻段强度的80%。
2.2.3.2 钢-聚乙烯粘结护套(S护套)(1)S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皱纹钢塑复合带挡潮层,再同时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并使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结为一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
纵包后的皱纹钢塑复合带应成环型,其搭接处的重迭宽度应不小于5mm(或当缆芯直径小于8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
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 1.8mm,最小值应不小于 1.5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6mm。
(2)钢塑复合带应为符合GB/T 699-1999及YD/T 723.3-2007等相关标准规定的双面复合粘结剂薄膜的钢带,钢基带须使用镀铬钢带。
其中钢带的标称厚度为0.15mm,复合薄膜的标称厚度为0.05mm;光缆中挡潮钢带上任何一点的厚度不小于0.13mm。
在光缆制造长度上允许有少量复合带接头,接头处钢带应采用对接方式,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50m。
接头处应电气导通和恢复塑料复合层。
含接头的复合带强度,应不低于不含接头的相邻段强度的80%。
2.2.3.3 聚乙烯护套(Y护套)聚乙烯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剂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其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
但有53型外护层时,标称值为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0.8mm,平均值应不小于0.9mm。
2.2.4外护层2.2.4.1 外护层结构(1)外被层的聚乙烯套材料应采用符合GB/T 15065-94及YD/T 1485-2006等相关标准规定的黑色聚乙烯护套料。
(2)黑色聚乙烯外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
(3)53型外护层应采用与S护套相同的结构,但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
护套与钢带之间应用吸水膨胀带(或纱)等阻水材料进行阻水。
2.2.4.2 护层性能要求(1)挡潮层铝带、钢带和金属铠装层,应在光缆纵向分别保持电气导通。
(2)粘结护套(含53型外护套)的铝(或钢)带与聚乙烯套之间的剥离强度,应不小于1.4N/mm。
(3) 对于在铝(或钢)带下面采用阻水带(或纱)方式阻水的缆型结构,粘结护套(含53型外护套)的铝(或钢)带搭接重迭处铝(或钢)带之间的剥离强度,应不小于1.4N/mm。
但对于采用填充或涂覆复合物方式阻水的缆型结构,粘结护套(含53型外护套)的铝(或钢)带搭接处的粘接撕裂强度可不作数值要求。
2.2.5 光缆主要原材料特性请申请人对2.2.5.3——2.2.5.11各条款明确本项目所采用的各种材料的具体数值。
2.2.5.1 聚乙烯护层的机械物理特性(1)聚乙烯护层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中密度聚乙烯(MDPE)。
聚乙烯护层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3规定。
请申请人明确针对本项目所采用的聚乙烯护层材料的密度属性。
注:MDPE和HDPE分别为中密度和高密度聚烯烃的简称,LSZH为无卤低烟阻燃料的简称。
(2)测试方法: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按GB/T 2951.11-2008中9.2进行,试样的热老化程序按GB/T 2951.12-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
热收缩率按YD/T 837.3-1996中4.12进行,耐环境应力开裂按按YD/T 837.3-1996中4.1进行。
2.2.5.2 光缆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应为无毒无味、对身体无害且应容易去除的特性。
填充材料应与有关的光缆元件相兼容。
2.2.5.3 光纤油膏及光缆油膏的氧化诱导期在190℃试验温度条件下,光纤油膏及光缆油膏的氧化诱导期,均不应小于20min。
2.2.5.4 光纤油膏的酸值光纤油膏的酸值,应小于0.3mgKO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