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4、我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1、我国的劳动力范畴:劳动力资源总数、 从业人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
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图
从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职工
经济活动人口
失业人员
16岁以上劳动 力资源 非经济活动人口
7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
1)、劳动力资源总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
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 劳动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在劳动年 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 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不包括在押犯 人,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16 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35
案例3
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第一个阶段:迅猛起步阶段(1949年至1957年)
就业方式为不完全计划式,就业领域从集中于轻纺等 传统行业向商业、服务业、邮政业等较广泛的领域拓进。
规模: 60万人 比重: 7.5% 328万人 13.4%
第二个阶段:主观激增阶段(1958年至1980年)
就业方式为计划就业式。就业领域几乎包罗了所有行 业和多种职业。 规模:1960年,猛增到1008.7万人 比重:提高到20%,比1957年上升了6.4个百分点
4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4>就业者(Employed):在美国劳工统计技 术上,指正在受雇佣那一部分平民劳动力。包 括:所有的(1)“正在工作”,或者(2) “有职业但并未工作”的人。 所谓“正在工作”指的是为得到工资或利润而 工作的人,或在家庭或农场或行业中不领工资, 每周工作15小时以上的人。 “有职业但并未工作”一词,则是指现在不工 作也不寻找工作,但本人有职业或企业,只是 由于休假、疾病、劳资纠纷或恶劣气候而暂时 未工作,或者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削减工时的 人。
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家庭就业与非就业选择模型 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1
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一、劳动力范畴分类
1、概念: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 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 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 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说明: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各国的 法律规定有关。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状况、人口状况、教育制度、劳动力自 身的生理特点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就业年龄。
11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二、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因素
1、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以及对工资的刺 激反应
2、经济周期波动
三、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
– 劳动制度 –工资制度
12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劳动和闲暇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3、注意: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 代效应。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 依赖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24
Y
总效应:ha-hc
替代效应hb-hc
a b
收入效应ha-hb
c
0
hb hc ha
H
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5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26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类别: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力参与率 4>作用: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 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 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
10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 – 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性别、年龄、民族 –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13
一、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 间资源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 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 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 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14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1、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 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偏好从性质上说 属于主观的东西,受到许多如个人种族、 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 的影响。 2、无差异曲线: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 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 点的轨迹。
37
复习思考题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
什么是家庭就业非就业选择模型?
我国妇女劳动力的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分 析?
38
18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其斜率为负 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 行向上移动
19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 偏好、工资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 结果。因为在均衡点X劳动者的效 用达到最大化。
34
案例2
鸽子的劳动供给
第一阶段:实验人员减掉了工资率(每配克报酬) 但增加了足够的自由食物以只观察替代效应。几 乎每一次这些鸽子都减少了它们的劳动供给而增 加了闲暇时间。 第二阶段:实验人员拿走了自由食物以只观察收 入效应。他们发现当鸽子的收入被减时每只鸽子 都增加了叼拾的数目(减少了闲暇)。 结论:鸽子的收入-闲暇交易在很多方面和人类 是相似的。
4>职工(Formal Employees):在国有企业、
国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合资或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 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种人员。不包括乡镇企业和 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劳动者,也不包括城镇个体和私营 企业工作的员工。
9
二、劳动力参与率
1>概念: 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
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 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2>公式: 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2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范畴: 1>、劳动力中的就业者和失业者、非劳动力 2>、美国成年人口的劳动力分类图
就业 劳动力(就 业加失业)
辞 职 解雇 重新就业 被召回
人口(16岁及其以 上)
新进入或 重新进入
中途退出 退休
失业
非劳动力
3
3、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1>全体劳动力:按照美国劳工部的定义,全体 劳动力包括所有16岁以上的、非专门常设机构 的一切人员,即包括其中有收益的雇佣人员 (含军人)、也包括暂时未被雇佣,但是愿意 工作并且正在寻求工作的人。 2>平民劳动力(Civilian Labor Force):表 示全体劳动力减去军队人员。这一概念经常用 作确定失业百分比的依据。 3>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又 称非经济活动人口。指既不工作也不寻找工作 的人口,即处于劳动力队伍之外的人口。
27
结论:
若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 随工资的上升而下降,劳动供给随工 资的上升而上升。
若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 随工资的上升而上升,劳动供给随工 资的上升而下降。
28
六、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1、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
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劳动供给曲线很可能 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的 曲线。在低工资率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 愿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然而, 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以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 以至于他对更高工资率采取的反映是愿意购买更多 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 应。
5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5>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 做工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 工作,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 病除外)的一切人。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 那些没做工作,又适于工作的(1)临时解雇以 后正在等待再起用的人;(2)正在等待的,等 待时间达30天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业岗位上报 到的人(调查周一般指一给定周中包括该月12 号的星期天到星期六的七天时间)。
20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21
补充:关于纯收入效பைடு நூலகம் 个人获得与其本人劳动力供给时间 无关的非劳动收入⊿y,在其它条 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时间的增加 使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向更高的 方向移动。
22
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是 闲暇增多,劳动时间减少。
Y
b
a
0
ha hb
H
纯收入效应
23
五、工资率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33
案例1 工作和闲暇: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一百年间,一个典型的美国成年男性工作 和闲暇时间的比较
年份 1880 年 1980 年 工作时间 家务劳动 睡觉、吃饭等 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所 必要活动 占比重 75 小时/周 12.5 小时/周 20% 68 小时/周 42 小时/周 60%
66.5 小时/周 14 小时/周 44 小时/周 14 小时/周
15
无差异曲线
16
无差异曲线
特点:
具有负的斜率。 凸向原点 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 用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 不同的形状
17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预 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单个消 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36
案例3
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第三个阶段:理性调整阶段(80年代开始至今)
此阶段以城市女性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自主择业 为主要特征,其就业方式为从被动安置转向自我发 展式。
现状总结:全国7亿从业人员中,女性占47%,比
世界妇女参与劳动平均比例高出11个百分点。现在, 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过去占 第一、二产业近半数的城市女性必然有相当部分要 退出原有产业领域,下岗或转向新的领域再就业。
30
家庭劳动力不能以个人最适当时间 去就业的原因:
1>、企业的生产技术及职业工作的客观要 求
2>、企业管理的需要 3>、劳动时间制度的惯例
31
2、就业与非就业选择模型
a H
t
b
c
d
o
Ya
Y
32
1、假定家庭已有收入Ya,家庭成员参加 工作的时间是固定的H-t。 2、工资率是w1时,家庭成员将选择不 工作。 3、工资率是w2时,家庭成员工作或不 工作无差异。
2、市场劳动供给曲线:由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下,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出劳动市场,市场劳动供给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9
第四节
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
1、分析家庭的原因: 劳动-闲暇模型存在不足
– 不足之一:略去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策 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 – 不足之二:实际上没有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 源使用上的分配决策。 –不足之三:家庭劳动力不能以个人最适当时间 去就业。
2)、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
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 人员和失业人员。
8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
3>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
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1)职工; (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 个体户主;(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 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 业人员(包括军人)。
1、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 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2、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 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 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 数。 替代效应 = △H/△W > 0
4、我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1、我国的劳动力范畴:劳动力资源总数、 从业人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
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图
从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职工
经济活动人口
失业人员
16岁以上劳动 力资源 非经济活动人口
7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
1)、劳动力资源总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
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 劳动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在劳动年 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 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不包括在押犯 人,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16 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35
案例3
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第一个阶段:迅猛起步阶段(1949年至1957年)
就业方式为不完全计划式,就业领域从集中于轻纺等 传统行业向商业、服务业、邮政业等较广泛的领域拓进。
规模: 60万人 比重: 7.5% 328万人 13.4%
第二个阶段:主观激增阶段(1958年至1980年)
就业方式为计划就业式。就业领域几乎包罗了所有行 业和多种职业。 规模:1960年,猛增到1008.7万人 比重:提高到20%,比1957年上升了6.4个百分点
4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4>就业者(Employed):在美国劳工统计技 术上,指正在受雇佣那一部分平民劳动力。包 括:所有的(1)“正在工作”,或者(2) “有职业但并未工作”的人。 所谓“正在工作”指的是为得到工资或利润而 工作的人,或在家庭或农场或行业中不领工资, 每周工作15小时以上的人。 “有职业但并未工作”一词,则是指现在不工 作也不寻找工作,但本人有职业或企业,只是 由于休假、疾病、劳资纠纷或恶劣气候而暂时 未工作,或者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削减工时的 人。
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家庭就业与非就业选择模型 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1
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一、劳动力范畴分类
1、概念: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 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 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 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说明: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各国的 法律规定有关。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状况、人口状况、教育制度、劳动力自 身的生理特点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就业年龄。
11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二、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因素
1、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以及对工资的刺 激反应
2、经济周期波动
三、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
– 劳动制度 –工资制度
12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劳动和闲暇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3、注意: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 代效应。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 依赖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24
Y
总效应:ha-hc
替代效应hb-hc
a b
收入效应ha-hb
c
0
hb hc ha
H
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5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26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类别: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力参与率 4>作用: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 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 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
10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 – 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性别、年龄、民族 –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13
一、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 间资源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 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 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 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14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1、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 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偏好从性质上说 属于主观的东西,受到许多如个人种族、 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 的影响。 2、无差异曲线: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 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 点的轨迹。
37
复习思考题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
什么是家庭就业非就业选择模型?
我国妇女劳动力的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分 析?
38
18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其斜率为负 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 行向上移动
19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 偏好、工资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 结果。因为在均衡点X劳动者的效 用达到最大化。
34
案例2
鸽子的劳动供给
第一阶段:实验人员减掉了工资率(每配克报酬) 但增加了足够的自由食物以只观察替代效应。几 乎每一次这些鸽子都减少了它们的劳动供给而增 加了闲暇时间。 第二阶段:实验人员拿走了自由食物以只观察收 入效应。他们发现当鸽子的收入被减时每只鸽子 都增加了叼拾的数目(减少了闲暇)。 结论:鸽子的收入-闲暇交易在很多方面和人类 是相似的。
4>职工(Formal Employees):在国有企业、
国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合资或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 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种人员。不包括乡镇企业和 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劳动者,也不包括城镇个体和私营 企业工作的员工。
9
二、劳动力参与率
1>概念: 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
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 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2>公式: 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2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范畴: 1>、劳动力中的就业者和失业者、非劳动力 2>、美国成年人口的劳动力分类图
就业 劳动力(就 业加失业)
辞 职 解雇 重新就业 被召回
人口(16岁及其以 上)
新进入或 重新进入
中途退出 退休
失业
非劳动力
3
3、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1>全体劳动力:按照美国劳工部的定义,全体 劳动力包括所有16岁以上的、非专门常设机构 的一切人员,即包括其中有收益的雇佣人员 (含军人)、也包括暂时未被雇佣,但是愿意 工作并且正在寻求工作的人。 2>平民劳动力(Civilian Labor Force):表 示全体劳动力减去军队人员。这一概念经常用 作确定失业百分比的依据。 3>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又 称非经济活动人口。指既不工作也不寻找工作 的人口,即处于劳动力队伍之外的人口。
27
结论:
若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 随工资的上升而下降,劳动供给随工 资的上升而上升。
若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 随工资的上升而上升,劳动供给随工 资的上升而下降。
28
六、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1、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
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劳动供给曲线很可能 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的 曲线。在低工资率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 愿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然而, 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以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 以至于他对更高工资率采取的反映是愿意购买更多 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 应。
5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5>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 做工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 工作,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 病除外)的一切人。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 那些没做工作,又适于工作的(1)临时解雇以 后正在等待再起用的人;(2)正在等待的,等 待时间达30天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业岗位上报 到的人(调查周一般指一给定周中包括该月12 号的星期天到星期六的七天时间)。
20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21
补充:关于纯收入效பைடு நூலகம் 个人获得与其本人劳动力供给时间 无关的非劳动收入⊿y,在其它条 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时间的增加 使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向更高的 方向移动。
22
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是 闲暇增多,劳动时间减少。
Y
b
a
0
ha hb
H
纯收入效应
23
五、工资率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33
案例1 工作和闲暇: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一百年间,一个典型的美国成年男性工作 和闲暇时间的比较
年份 1880 年 1980 年 工作时间 家务劳动 睡觉、吃饭等 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所 必要活动 占比重 75 小时/周 12.5 小时/周 20% 68 小时/周 42 小时/周 60%
66.5 小时/周 14 小时/周 44 小时/周 14 小时/周
15
无差异曲线
16
无差异曲线
特点:
具有负的斜率。 凸向原点 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 用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 不同的形状
17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预 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单个消 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36
案例3
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第三个阶段:理性调整阶段(80年代开始至今)
此阶段以城市女性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自主择业 为主要特征,其就业方式为从被动安置转向自我发 展式。
现状总结:全国7亿从业人员中,女性占47%,比
世界妇女参与劳动平均比例高出11个百分点。现在, 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过去占 第一、二产业近半数的城市女性必然有相当部分要 退出原有产业领域,下岗或转向新的领域再就业。
30
家庭劳动力不能以个人最适当时间 去就业的原因:
1>、企业的生产技术及职业工作的客观要 求
2>、企业管理的需要 3>、劳动时间制度的惯例
31
2、就业与非就业选择模型
a H
t
b
c
d
o
Ya
Y
32
1、假定家庭已有收入Ya,家庭成员参加 工作的时间是固定的H-t。 2、工资率是w1时,家庭成员将选择不 工作。 3、工资率是w2时,家庭成员工作或不 工作无差异。
2、市场劳动供给曲线:由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下,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出劳动市场,市场劳动供给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9
第四节
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
1、分析家庭的原因: 劳动-闲暇模型存在不足
– 不足之一:略去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策 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 – 不足之二:实际上没有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 源使用上的分配决策。 –不足之三:家庭劳动力不能以个人最适当时间 去就业。
2)、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
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 人员和失业人员。
8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
3>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
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1)职工; (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 个体户主;(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 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 业人员(包括军人)。
1、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 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2、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 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 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 数。 替代效应 = △H/△W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