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本框架.
(word完整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
但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
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2)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6)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
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
(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
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综合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综合篇1.什么叫课程?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我国前七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情况怎样?4.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和动因是什么?5.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什么?6.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7.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现实意义是什么?8.如何理解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9.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有哪些重大调整?10.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1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12.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1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4.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5.新课程对评价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16.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7.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8.杜威的课程理论对我国的课程改革有什么启示?19.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主要流派?20.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1.什么是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22.什么是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23.什么是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24.什么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25.什么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6.什么是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27.如何开发创新课程?28.如何开发环境课程?29.如何开发校本课程?30.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在哪里?31.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32.新课程改革是怎样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33.什么是课程资源?3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35.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哪些特点?36.当代国外教学改革有哪些主要特点?。
新课改
新课改知识辅导第一节 课程概述1. 课程作为教学科目(从教育内容角度界定) •权威解读:•《教育大词典》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成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辞海教育心理分册》课程是教学的科目。
可以指一个教学科目,也可以指学校的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或指一组教学科目。
悠久历史:–我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到中世纪: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近代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20---1903)在1859发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提出curriculum (课程)一词,指的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近现代以来学科课程体系的最终建立和完善,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课程的定义基础上的。
【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
并片面强调内容,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 •西方课程词源:•curriculum 源于拉丁语cursus,跑马道;强调静态的教学内容。
•当代新的解读,cursus 指跑的过程与经历,引申为在教育过程中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有了动态意义。
•现代西方对课程最常见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 ),简称学程。
英文词典很普遍。
如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
2.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学习者的学习结果。
(从学校教育进程角度界定)(1)课程是教育活动计划:–为了使学习者达到一定目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
(美国泰勒目标模式)课程可以定义为行动计划,计划包括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
(我国教师把课程理解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属于该定义范畴。
)这种观点强调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事先规划。
(2)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美国早期课程论专家博比特:课程就是教育者试图达到的一组教学目标或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21/4/99Βιβλιοθήκη 2.课程要求与课程内容方面
• 课程目标要求过高,教材偏难 小学二年级数学:
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种成6行,每行3棵,该怎样种? 小学六年级数学:
加工一批零件,计划7天完成,做了两天后,任务又增加了60个,这 样工效需提高15%才能按期完成任务。问原计划加工零件多少个?
2000年某省市中考试题:
• 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 椐哈尔滨市2001年调查,高中学生的近视率为78%,高中三年级学生
的近视率为90%。
2021/4/9
12
• 7~17岁儿童身高的增长低于国际规律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发现,我国男童七年间身高增长不足0.5 厘米,女生则呈负增长趋势。
• 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课程方案规定小学生要保证每天10小时睡眠,初中生9小时睡眠。
——教育部课程调查专家组的调查 1992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
• 调查范围:北京、江苏、山东、湖北、吉林等九省市。
• 调查对象:16000多名学生,2000多名校长与教师,300多名社会知名人 士 。 • 调查方法:二阶抽样设计,问卷调查,访谈。
• 调查精度:6
2021/4/9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助人为乐
0.23
2021/4/9
16
6.考试现状
存在的问题
• 考试次数太多,频度太大 • 考试题目太难,尤其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考试 • 缺乏实践性考试 • 当众公布分数并排出名次 • 考试成为影响教学的首要因素
2021/4/9
17
对考试结果的处理
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
• 学生学习的愉快体验随年级的升高而急剧下降
附录 第八次数学课程改革简介
•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 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 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 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
第二节
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概要
2.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1.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 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 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方法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 标、内容框架,提出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 建议。”
(3)小学数学教材
• • • • • • • 北京师大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南师大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课程所、人教社(五四学制)
3.新课程体系构建的运行机制
课程改革系统工程
过程系统 设计过程
评价反馈
结构系统
决策过程
实施过程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结 构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过 程 课 程 评 价 课 程 管 理
• 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 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来促进每 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具体规定日常 教学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不是仅 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 准确;某些技能是否形成,并且应用起来是 否得心应手;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 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
(3)第三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959-1962年)这次课程改革重新编写了中小学 通用教材。并提出了缩短学制、提高程度的课程改 革精神。 (4)第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963-1977年)这次课程改革首次确立了以双基 为重点的课程模式。但是,这次课程改革受到十年 动乱的影响。 (5)第五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978-1980年)这次课程改革开始注意吸取国际 上课改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 改革。
根据中小学生的情况,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必要
根据中小学生的情况,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必要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一)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90年代初,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在该著作中,托夫勒把人类的文明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次浪潮时期——农业阶段,历时数千年;第二次浪潮时期——工业阶段,不过300多年之久;第三次浪潮时期——指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主要标志,太阳能的利用、空间技术、海洋工程、遗传工程的出现为象征的信息化阶段。
)席卷世界的时候,一个新的名词——知识经济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它的出现,使得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知识,尤其是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就显得更加重要。
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谁就将领导世界的潮流。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的动力。
”显然,因为知识经济的兴起而带来的社会转型和新世纪的挑战,正使我们对人的本质属性、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新技术的应用及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调整。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机遇,承担国民素质教育提高的教育正经历一次观念、态度、内容、形式、技术、方法的彻底的变革。
作为教育改革核心的课程自然首当其冲,通过课程改革来培养知识经济所需的创新人才。
走向知识经济的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因此终身教育体系便成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点。
终身学习的最根本的基石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与有关教育理念的融合。
信息技术本身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的革命,但是信息技术却是引发这场教育革命的重要条件。
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手段和方式。
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
首先,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的观念发生变化,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记忆过程,而是一种信息处理的过程。
教师不在是学习者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的指导者,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最大限度的创设学生学习的环境。
学生则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来自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信息,进行信息加工和发布。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特点、问题与发展方向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特点、问题与发展方向作者:孙泽文来源:《基础教育》 2013年第3期孙泽文(荆楚理工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荆门448000)摘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表现出注重传统性与现代性、基础性与发展性、共同性与个性化、学术性与生活性统整的特点。
但由于在一些方面的改革过于激进,采取了一种颠覆性的革命方式,导致课程内容存在与素质教育整体性目标相悖的问题。
在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应按照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求建构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文化整体,将一个完整的世界呈现给学习者,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科学化建设。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内容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3.03.005 在社会全面而深刻的转型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
基础教育课程必须通过自身改革为适应社会急剧变迁与促进学习个体和谐成长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呼应。
内容无疑是课程组织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从某种意义上看,课程的目标、结构、实施和评价等都是围绕着内容的安排及其结果而展开的[1]。
因此,检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特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寻思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需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特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构建了与国际上成熟的课程相趋近的内容体系。
主要体现在:改变了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强化了与学习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等方面。
相较于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呈现出如下特点:(一)传统性与现代性内容并举建国后的50多年,我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从来没有作出过整体性的变革,力图保持基本框架的相对稳定。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把传统的学术性内容仍然作为核心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
问题
1.怎么理解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 课程改革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 有没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我们怎样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教育与育人的关系 • 中华民族的复兴:关键在人。 • 今天的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人? • 今天的课程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要回顾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划分为三代
• 2.文化大革命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 特征:
• (1)一纲多本
• (2)难度改革——降低难度 • (3)结构改革——增加广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要回顾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划分为三代 • 3.当今社会 • 特征:
• (1)把学习的广度和学习的深度辩证地统一起 来 • (2)淡化了“双基”
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 和谐发展 • 生活的完整性:
谋求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
1.传统课程忽略乃至割裂了儿童的整体性。 首先,课程体系追求学术化、专门化 其次,灌输式的文化传递方式 2.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努力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三维教学目标
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传统课程的学术科目割裂和肢解了儿童完 整的生活要素 2.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努力 培养目标————关注三大关系 课程回归生活,回归经验
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 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 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律和社会公 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 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 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特点、问题与发展方向
在社 会 全面 而深 刻 的转 型 背 景 下 , 我 国基 础 教
( 一) 传 统性 与现代 性 内容 并举
育 课程 改革 面 临着更 为 复杂 的政 治 、 经 济 与文化 环 境 。基 础教 育课 程必 须通 过 自身改革 为适 应社 会 急 剧 变迁 与促 进学 习个 体 和谐成 长等 方面 作 出积极 的 呼应 。 内容 无 疑是 课 程 组织 中最 为 核 心 的要 素 , 从 某 种 意义上 看 , 课 程 的 目标 、 结构 、 实 施 和评 价 等 都 是 围绕着 内容 的安 排 及 其 结 果 而展 开 的¨ J 。因此 , 检视 我 国基 础 教育 课 程 内容 改革 的基 本 特 点 , 指 出 其存 在 的不足 , 并 寻思未 来 的发展 方 向 , 就成 为我 国 基础 教育课 程 改革 亟需认 真探 讨 的重要 课题 。
一
3 6 —
孙泽文 .我 国基础教育课程 内容改革 的特点 、 问题与发展方 向
将 经济 、 科技 、 文化 发 展 的 最 新成 果 纳 入 课 程 , 以缩 小 经济 社会 发展 与 课 程 内容 之 间 的差 距 , 使 之 贴 近 现 实并 具有 鲜 明时代 感 。 同时 , 让 新知 识 、 新 概 念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1 8
基 金项 目: 湖北省教育 科学 “ 十 二五 ” 规划 2 0 1 1年 度项 目“ 小 学 综合 实 践活 动 课 程资 源 的 开发 与利 用 研究 ” ( 课 题 编号
2 0 1 1 B 1 3 7 ) 的成果之一 。
作者简 介 : 孙泽文 , 荆 楚理 工学 院发 展研 究中心教授。E—ma i l : s z w 8 1 8 @j m u n . e d u . c n
五年级美术上册《搭建框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美术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搭建框架》作为五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基本几何形状和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力,动手搭建出具有空间感和美感的作品。本案例将围绕这一课程主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情,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合作中,提高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搭建框架的基本方法,激发对美术创作的热情,提升审美素养,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本பைடு நூலகம்例围绕搭建框架这一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搭建框架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助合作。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二)讲授新知
1.基本原理:介绍搭建框架的基本原理,如稳定性、对称性、比例关系等,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原理在实际搭建中的应用。
2.材料与工具:介绍本节课将使用的材料(如木棒、塑料管、纸张等)和工具(如剪刀、胶水、直尺等),并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创作方法:讲解如何运用几何形状和线条进行创意组合,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如叠加、穿插、弯曲等。
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助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育民主: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的改 革逻 辑 脉络 那 就 是 句 话 : 育 改 革的 核 环 教 t b
节是 课 程 改 革 , 程 改 革 的 核 课 t 节是课堂改革 , b环 课 堂 改 的 恢 心环 节 是 教 师 的专 业 发 展 , 、这 “ 句话 是 : - 环环相扣 、 缺 不 可 的 《 课程 改革 纲要 》 字 不 多 , 文 没 有 儿 页纸 ,Ⅱ很 精 要 它 从 宏 观 、 观 、 观 的 各 个 f 中 微
一
的权 利 、 想像 创 作 的权 利 、 分享 学 习 自由 的权 利 、 展 发 个人 及 其 力量 的权 利 等 。这 个 “ 习权 ” 学 的概 念 在发 达 国 家 的 教 育 丁 作 者 中 是 一 个 基 本 理 念 ,没 有 人 不 知 道, 是非 常 核 心 的一 个 东 西 。实 际 上 , 是构 建 了一 个 它 国 家 的 国 民 教 育 和 它 的 学 校 教 育 课 程 的 一 个 基 本 架 构 。就 是 说 它决 定 了需 要 培 养 学 生 哪 些 能 力 , 如 阅 例 读 能 力 、 作 能 力 、 像 能 力 、 造 能 力 ; 要 设 置 怎 写 想 创 需 样 的 课 程 等 . 以 说 是 为各 周 的课 程 开 发 提 供 r一 个 可 基本框架。 那 么 , 我 们 的 新课 程 改 革提 高 到保 障 每 个 人 的 把
目标 ” 要 求 . 课 程 这 个 角 度 来 说 , 何 学 科 都 是 i 的 . 从 任
际 I就 是 引 导学 生 揭爪 事 物 之 间的 本质 联 系 。 觉 得 我
这 是 课 程 改 方 案 的 一 个 亮 点 : 一
个 要 素 的 统 一 休 .第 一 就 是 构 成 这 门学 科 的基 本概 念 、 础 知 识 ; 二 是 这 样 的 基 本 概 念 背 后 的思 号 方 基 第 式 、 为方 式 ; 行 第 就 是思 考 方 式 、 为方 式 背后 的价 行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一至五章)ppt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 讲述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 •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 • 3.教与学并重的教学方法: • 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和问题教学法等。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教学背景分析 •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 教学准备与学生(个人或小组)准备 • 教学流程示意图 • 教学过程 • 板书 • 课堂实录
• (三)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主要包括前言,
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
• (四)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 各个部分
• 2.突破科学中心和改善学习方式 • 3.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建议有更
强的操作性
• 4.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4)再次复审整个策略以统一媒体选择, 确定他们满足指定的传递系统,选择一个 与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兼容的传递系统。
• 3.教学策略的选择:
• (1)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复习旧知 识导入新知识,反馈及错误校正,指导学 生学习及练习)
• (2)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 中学习新知,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
三.板书的要求
• 板书的内容:条理清晰,精炼简约 板书的形式:布局合理,美观规范
一.结课的作用
• 巩固强化知识:及时回忆,知识的再次复 习,深化。
• 总结概括知识: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 教学思路的再一次提纲的概括的归纳。
• 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简要的回忆,理 清知识脉络,便于学生把握教学重点。
一.讲解的作用
• 简捷高效传授新知识 • 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 •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景敞视
革支持 系统对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具有重要 作用 , 当前 需要进一 步完善课程 支持 系统 ; 师对课程 改革的立场 教 体现 为三种形式 , 但一 个基本事 实是 , 一线教 师的不适应等情 况依 然困扰 着课程改革的深化。 [ 中图分类 号] G 2 .7 4 3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 - 2 (0 8 0 -160 0 76 5 20 ) 50 2 -7 4
课程 实施 、 课程评价 以及课程 管理 六个方 面, 定 了本次课 程 改革 的基 本框架 ; 程领导机 构方面 , 图克服 设 课 力
“
一
个 中心 , 套 系列 ” 科 层 制 组 织模 型 的 弊 端 , 试 建 立 一 套 职 责 明 确 、 能 平 衡 的 专 业领 导 机 构 ; 两 的 尝 功 i 改 g程
结 课 改 的成 败 得 失 , 为课 改 的深 入 推 进 , 清 障 扫
碍 , 明出路 。 指
一
后, 在吸取布什政府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的基 础上 , 承 了布什 政 府改 革 的基 调 , 19 继 于 9 3年 宣
布 了(00年 目标 : 国教 育 法 》 以 立法 的形 式 20 美 ,
了基 于课 程 标 准 的改 革 运 动 。克林 顿 政 府 上 台
年。七年的历程虽然很短 , 但其间经历 的事件却
纷 繁复 杂 , 却 了改 革之 初 的激 情与 理想 之后 , 抛 反 思 与探 索成 了今天课 程改 革 的主旋律 。我们 有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对这次改革 的全貌进行系统的白描与分析, 总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5期
20 年 9 月 08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
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
三、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的框架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整套标准的结构,另一方面是某一门课程或领域的结构。
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结构框架基本一致,但各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各自特定的要求,在具体体例、风格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结构框架上与教学大纲有很大不同,它吸收了各国课程标准制定的优秀经验,同时又考虑到我国的实际特点,具体框架如下:
表7.1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主要内容:
前言: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阐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本标准的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如果有学段的话);学段的划分大致规定在一至二、三至四、五至六、七至九年级,有些课程只限在一个学段,有些课程兼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段。
内容标准:根据上述的课程目标,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来阐述目标。
实施建议:为了确保国家课程标准能够在全国的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实现,减少中间环节的“落差”,需要在国家课程标准中附带提供推广或实施这一标准的建议,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
同时要求在易误解的地方或陈述新出现的重要内容时,提供适当的典型性的案例,以便于教师的理解,同时也是引导一种新观念的有效方法。
术语解释:对标准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使使用者能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标准。
参阅:刘兼: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芬兰是全球最早进行课程改革的国家之一。
20世纪70年代,芬兰开始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由此开始。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教育政策、教学管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芬兰的这一做法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背景与问题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教育改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上先后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改革来提升教育质量或缩小教育差距的行动计划。
芬兰作为全球第一个开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家,通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芬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基地之一。
本文将介绍芬兰基础教育课程创新取得成绩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芬兰在基础教育课程方面具有前瞻性;二、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加强对教师培训制度的改革。
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些问题:第一、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有哪些成功因素;第二、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和前瞻性;第三、如何看待我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四、如何看待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学质量下降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行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体化制度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加强国家对课程的宏观调控。
第三、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升各级教师和校长的专业能力。
第四、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第五、开发教育信息化平台系统与资源建设项目。
三、改革的主要特点芬兰课程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高。
在这一过程中,芬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纲要解读
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用
❖ 字体大且不求多。由于幼儿识字能力有限,过 多文字叙述会造成幼儿阅读上的负担。
❖ 插图宜活泼,促进幼儿阅读动力。
❖ 配合幼儿生活经验,以发扬友爱、孝顺父 母、热心服务、爱护动物等经验为主
❖ 有利于幼儿创造与想象。好的看图说故事不
仅可以让幼儿天马行空般发挥自己的想像,同时 也可以增强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兴 趣。
“促进幼儿的健康”是有幼儿健康的特有价值所决定的。 健康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是身心充分发展的 前提,是幼儿的幸福一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尽 情游戏,不能正常生活和专心学习。
幼儿成长的特点决定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将 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思 想,使幼儿园的教育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服务。
总则 教育内容与要求
组织与实施 教育评价
八、总则
说明制度《纲要》的依据、原因、目的
《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实施素 质教育。
说明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幼儿园教育是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 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要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3、要发掘和借鉴我过传统家庭教育中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做法。 如阅读故事,让幼儿口述自己听到或看到的故事,扮演“讲故 事人”的角色来编和讲故事,结束时提出质疑或反思问题。帮 他们理解阅读内容
4、创造有利条件给幼儿阅读
创建有文字的学习环境,让其感受文章无处不在的环绕周围看书 的顺序,开展拼字组词活动。早期“写作”活动。对阅读困难 的提高支持性帮助。
适合我国国情
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是借鉴前苏联的做法 分科——主题——综合——领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编码:0741122090英文名称:Curriculum Reform in Fundamental Education教学时数:36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课程系统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千秋大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把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趋势,能够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今后胜任中小学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1、理论和知识方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事实,知道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2、能力和技能方面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专题一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进程,了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概况,理解并掌握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把握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1、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一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特点与趋势(三)作业题结合20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你认为哪些改革措施可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借鉴或重要警示。
第一讲 课程改革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公选课教案第一讲课程改革的背景(1-2课时)肖绍菊主讲 2011.3.16教学内容:1 建国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建立与发展2 建国后1949-1996年基础教育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3 为什么要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我国建国前数学课程的建立与发展2 了解建国后1949-1996年基础教育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3 了解为什么要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教学重点:建国后1949-1996年基础教育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 为什么要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讲解与用多媒体展示相结合。
教学过程:1 建国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建立与发展在远古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非常强调技术实用性,注重统一的算法形式,最典型的是秦汉时期我国使用最早的数学课程“九章算术”,直至宋、元时期,仍然表现出程序化算法为核心的数学体系。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废科举、兴学堂”,逐步建立了近代的教育制度和课程结构1。
1862年(清朝同治元年),中国开始兴办学堂,当时创办的学堂有多种类型,如专门学堂、普通学堂等。
此时没有关于学校教育目标和学制的规定,有些学堂开设数学课,但没有国家统一要求。
而我国的学校数学教育始于1902年2。
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它是我国第一个学校教育课程标准。
但其影响甚微。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包括了我国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为:小学9年,中学5年,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3至4年,通儒院4至5年。
奏定学堂章程中有关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和课时数为:第一年开设算术,第二年开设算术、代数、几何、簿记,第三年与第四年均开设代数与几何,第五年开设几何与三角;每年课时数都是4学时/周。
这个章程只规定了中学每年开设的数学科目,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学校的灵活性非常大。
此时的教科书大多是国外教材翻译过来的,其中美国的代数较多,日本的几何较多,英国的三角较多。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1月9日教育部成立,同年9月教育部颁布学校系统令,规定学制(壬子学制)为:小学7年,中学4年,大学预科3年,大学本科3至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 历史 语文 外语 地理 生物 化学 物理
52
课程实施中表现的问题
教学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主
讨论:关于教案的思考
如何评价公开观摩课
学生被动地接受性学习
案例: 我可以这样做吗?
一节美术课的思考
不会问问题的孩子?
53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五: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 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 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0%
40%
30%
20%
10%
0%
校长
教师
基础知识与技能 公德 政治信念 分析解决问题 健康 劳动态度与技能 自主创造 动手能力 美的态度表现 搜集利用信息
6
校长和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较好的目标 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信念 动手能力 公德 美的感受与技能 劳动态度与技能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四: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 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 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地
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增加选修课程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必修科目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ïÓ
ÄÎ
ýÊ
§Ñ
Àà
Íâ Óï
Íâ Óï
åÌ
ýÓ
ÒÕ Êõ £¨»ò Ñ¡ Ôñ :Òô ÀÖ ¡¢ ÃÀ Êõ £©
×Û ºÏ ʵ ¼ù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一
二
课
品品德德与与生生活活
程
门
语文
语文
数学
数学
类 体育
体育
艺艺术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年
级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思思想想品品德德 思思想想品品德德
帝名 和帝 觞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恒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代 89年 106年 107年 126年 145年 146年 147年 168年 189年 190年
即位年龄
10岁
100多天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7岁
9岁
30
例5
中考《政治》试题
一、填空 1. 1999年5月1日,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
数学 外外语语 体育
综综合合实实践践
数学
数学
数学
外语
外语
外语
体育
体育
体育
艺艺术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综综合合实实践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地地方方与与学学校校编编制制的的课课程程
47
4.课程实施
48
课堂教学形式“从不”或“很少”使用自主性学习(查 阅资料、集体讨论等)方式的百分数
100% 90%
79% 50%
2.课程内容
内容偏多:
——课程门类多 —— 学习内容多 —— 作业多 —— 考试多
12
校长与教师对教材所选内容量的意见
7%
40%
53%
教师
8%
偏少
32%
适当
60%
校长
偏多
57%的教师和46%的校长认为教材内容偏多。 中小学相比,小学人士持内容偏多意见的人 更多。小学校长认为内容偏多的也超过50%。
28
例1
初三《语文》试题
《红楼梦》中:
贾母的丫环是谁? 宝玉的丫环是谁? 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环是谁?
29
例2
初一《中国历史》第一册
《东汉的兴衰》一课中“从和帝起,东汉皇权衰弱,朝政混乱, 政权内部斗争连续不断”。大多数皇帝即位时年龄幼小,在位时间又短, 实际上常常被这种或那种政治势力所支配,形同傀儡。”
思想品德
品品德德与与社社会会
历历 史史
地理
与与
社社 历史 会会
历历 地理 历历
史史
史史
与与
与与
社社 历史 社社
会会
会会
地理 历史
科学
生物 科科
学 学
生物
科科 学
物理
科科 学
学
学
物理 化学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数学 外语 体育
数学
数学
外外语语
外外语语
体育
体育
艺艺术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综综合合实实践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答案:
23
例6
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
思考题: 应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
关系?
24
——课程内容繁多、重复 ——把简单的命题人为复杂 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5
例3
初二《语文》第三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 雄纪念碑》练习:精读6-10段,回答问题 下面是碑身的横截面图,画出每面浮雕位置, 标出浮雕序号,并用标出说明起点,用箭 头标出说明顺序。
自主创造 搜集利用信息
健康
校长(%) 74 46 19 17 15 3 3 3 2 1
教师(%) 62 33 17 12 11 8 3 4 4 3 7
案例:
教师:对各种课程不同的重视程度
激发兴趣的目的
家长:问孩子最多的话
孩子:压力的来源
8
我国目前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在课程目标上呈现出偏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倾向。 无论在关注层面上,还是在实施层面上,对儿童人格、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美的感受与表现 以及学会学习的态度与能力等目标的重视都明显不足。
37
例5
初一《地理》第一册
在讲马来西亚时,仍然说马 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天然橡 胶、棕油生产国,其实现在马来西 亚的锡产量已相当少,自90年代初 已不是天然橡胶的最大生产国,至 90年代中期棕油产量少于印度尼西 亚。
38
例6
初一《地理》第一册 在说明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石
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 石、木材、棉花)主要依赖国外进 口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1989 年的统计结果。
案例: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
乘数和被乘数 带分数 综合列式
21
例3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
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 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样 种?摆摆看。
(注:这道题即使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生 也很难一下子做出来)
22
例4
某小学六年级数学测验
加工一批零件,计划7天完成,按计划工作 2天后,又增加了生产60个的任务,如果要在 计划期限内完成,功效必须提高15%,原计划 每天加工多少个?
北
26
例6
初中《生物》第二册(上)
讲述神经系统时,出现了:脊神经 节、肋间神经、坐骨神经、交感干、马 尾、视交叉、脑桥、胼胝体、间脑、丘 脑、丘脑下部、中脑、延髓、颈神经、 胸神经、腰神经、骶神经、尾神经等人 体解剖学的专有名词。
27
——偏于知识传授 ——偏考试科目 ——出偏题、怪题,各学科 缺乏联系。
45
42.4
40 35
38.5
37.3
35.3 Ì« ÄÑ
30
Ê¡ ÖØ µã ¸ß ÖÐ
ÊÐ ÖØ µã ¸ß ÖÐ
ÏØ ÖØ µã ¸ß ÖÐ
Ò» °ã ÆÕ Í¨ß¸ ÖÐ
省重点高中、市重点高中、县重点高中和一般
普通高中分别有42.4%,38.5%,37.3%和5.3%的人
认为教学内容太难。
20
9
带来的问题是什么 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发展不成正比 学生智力与心理、人格发展出现较大的反差 对学习的态度:我爱学习,但我不喜欢上学
10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
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0 文文
33 数学
28 自然
23 历史
18 思品
18
地理
51
初中生认为要死记硬背的科目(%)
政治——历史——语文——外语——地理——生物——化学——物理
90% 85 80% 77
0 城市
农村
70%
60% 50%
60
54
51
45
43
46 45
40%
38
30% 20%
28
24 2622 2023
10%
18
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对课程难度的意见(%)
40%的教师和60%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偏 难。
50%的教师认为课时不够用。其中,课时 不足的原因,认为达不到“规定的教学要求” 和“完不成教材规定的内容”的比例之和约 为50%。
19
¸ß ÖÐ ± Ï Òµ Éú ¶Ô ½Ì ѧÄÚ ÈÝ ÄÑ ¶È µÄ ¿´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背景与基本框架
叶子 北京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1
一、基础教育现状反思与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进展情况
三、我们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主要内容
2
一、基础教育现状反思与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1996-1998年,教育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 调查的内容——1993年以来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实施状况 调查的范围——9个省市的城镇和农村 调查的对象——16000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