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
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
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
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2)比较结构百分比(3)比较财务比率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
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
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
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
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
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
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成本分析基本方法
成本分析基本方法成本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在进行成本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首先,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它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的关系,来评估一个项目或决策的可行性。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我们需要将项目的成本与其带来的效益进行对比,以确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在决策时更加客观地评估投资回报率,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其次,差异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差异分析是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来找出成本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通过差异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成本偏差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另外,成本构成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构成分析是通过对成本进行分类和分解,来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比重,从而找出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通过成本构成分析,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底哪些方面的成本占比较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最后,趋势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是通过对成本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成本的变化趋势,为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趋势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成本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预测。
综上所述,成本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成本分析方法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差异分析、成本构成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希望本文介绍的成本分析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是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评估和分析,并制定适当的成本控制措施。
它是实施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进行评估,为项目的决策和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方法。
1.成本预测方法成本预测方法是通过对施工项目所需的资源和工作量进行量化和估算,从而预测项目的成本。
常用的成本预测方法有如下几种:(1)基于历史数据的成本预测方法:通过对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项目成本的范围和变化趋势;(2)基于工作量的成本预测方法:根据项目的工作量和工程量,结合资源使用情况,计算项目的成本;(3)基于专家判断的成本预测方法:依靠经验丰富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和预测,得出合理的成本估算结果。
2.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是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手段。
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有如下几种:(1)预算控制法:通过制定详细的项目预算,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2)目标成本管理法: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根据项目目标和限制条件,制定适当的目标成本,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控制;(3)绩效管理法: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项目成本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4)风险管理法:通过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控制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减少项目成本的波动。
3.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是对施工项目的成本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判断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1)投资回收期法:通过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风险;(2)净现值法:通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评估项目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判断项目的经济效益;(3)内部回报率法:通过计算项目的内部回报率,确定项目的收益率和回报能力;(4)成本效益比法:通过计算项目的成本效益比,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和效益水平。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评估和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并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1. 差异成本分析:差异成本分析是比较不同决策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
它通过计算不同决策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帮助管理者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方案。
2. 边际成本分析: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其他经济活动中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或产出所增加的总成本。
边际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帮助管理者确定最佳产量或产出水平,使总成本最小化。
3. 固定成本分析:固定成本是指与生产或其他经济活动的产量或产出无关的成本。
固定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固定成本结构,并考虑如何降低固定成本。
4. 变动成本分析:变动成本是指与产量或产出成正比的成本。
变动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变动成本结构,并考虑如何降低变动成本。
5. 整体成本分析:整体成本分析是将所有成本项目考虑在内的综合分析。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整体成本结构,并制定全面的成本控制策略。
通过运用这些成本分析方法,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企业的成本,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决策或项目价值的方法,通过比较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来确定最终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它在许多领域和行业中非常常见,如经济学、工程、环境科学、医疗保健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方法一:净现值法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NPV)是一种常见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未来的成本和效益转换为现值,计算出项目的净现值,以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计算公式如下:NPV = Σ (现值效益 - 现值成本)如果净现值大于零,表示项目具有正向的经济效益;如果净现值小于零,则意味着项目的效益无法弥补成本,可能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方法二:内部回报率法内部回报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也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它通过计算项目的内部回报率,即使得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来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计算公式如下:Σ [现值效益 / (1 + IRR)^n] - Σ [现值成本 / (1 + IRR)^n] = 0IRR是使上述方程成立的折现率。
如果IRR大于预期的最低折现率,项目被视为经济可行的。
方法三:成本效益比法成本效益比法(Cost-Benefit Ratio)是另一种常见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它通过计算项目的成本效益比,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计算公式如下:成本效益比= Σ 现值效益/ Σ 现值成本如果成本效益比大于1,表示项目具有经济效益;如果小于1,则项目效益无法弥补成本,可能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方法四: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用于评估项目结果对关键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通过调整关键因素的值,比如成本、效益或折现率,观察净现值、IRR或成本效益比的变化,从而了解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方法五:边际成本效益分析边际成本效益分析(Marginal Cost-Benefit Analysis)是一种常用于决策分析的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引言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是施工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有助于企业了解项目的成本结构和成本变化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方法,包括效用成本分析、差异成本分析和趋势分析。
一、效用成本分析效用成本分析是一种通过衡量不同决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从而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施工项目中,可以通过效用成本分析来评估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成本,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优资源配置方案。
效用成本分析的步骤如下:1.确定评估指标:在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中,可以将成本、效益、时间等作为评估指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所需的评估指标。
2.收集数据:收集与评估指标相关的数据,包括成本数据、效益数据和时间数据等。
3.计算成本和效益: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每种资源的成本和效益。
4.制定方案: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
效用成本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提高施工项目的效益和效率。
二、差异成本分析差异成本分析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决策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衡量决策方案的优劣的方法。
在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中,可以使用差异成本分析来评估各种成本差异的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资源配置方案。
差异成本分析的步骤如下:1.确定基准:选择一个基准方案作为比较对象,并将其作为标准。
2.收集数据:收集与基准方案和其他方案相关的成本数据。
3.计算差异:计算每种资源与基准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
4.分析结果: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并评估对项目的影响。
5.调整方案: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资源配置方案,选择最优的方案。
差异成本分析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各种决策方案的成本差异,帮助企业选取最经济的资源配置方案。
三、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成本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成本的方法。
在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中,可以使用趋势分析来预测项目的成本变化,以便合理安排预算和资源。
趋势分析的步骤如下:1.收集历史数据:收集项目过去的成本数据,并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有直接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
1、直接比较法。
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
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
2、因素分析法。
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计划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
产品总成本分析方法
产品总成本分析方法产品总成本分析方法是对一个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产品的总成本进行详细的分解和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产品的成本结构,从而优化产品的定价、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产品总成本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材料成本分析: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产产品直接所消耗的原材料成本。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确定它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并计算出其消耗量和成本。
通过直接材料成本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原材料成本。
2. 直接人工成本分析: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所需要的直接劳动力成本。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确定它所需要的直接劳动力数量和时长,并计算出直接人工成本。
通过直接人工成本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劳动力使用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工成本。
3. 制造间接费用分析:制造间接费用是指与产品相关的间接成本,如工厂折旧、设备维护、工厂管理人员工资等。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确定它所占用的制造间接费用,并计算出其成本。
通过制造间接费用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各项间接费用的分布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制造成本。
4. 销售和分销成本分析:销售和分销成本是指与产品销售和分销相关的成本,如广告费用、销售人员工资、物流费用等。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确定它所占用的销售和分销成本,并计算出其成本。
通过销售和分销成本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成本,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销售效率,减少销售成本。
5. 管理和一般行政费用分析:管理和一般行政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和销售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设备费用、办公场地租金等。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确定它所占用的管理和一般行政费用,并计算出其成本。
通过管理和一般行政费用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管理和行政成本,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管理成本。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成本分析,还可以对其他与产品相关的成本进行分析,如研发成本、质量成本等。
采购必会的成本分析方法
采购必会的成本分析方法采购工作中进行成本分析的常用方法有:
1. 目标成本分析法- 根据产品目标成本反向确定部件成本。
2. 全面成本分析法- 分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构成。
3. 价值分析法- 分析产品的功能、特性对应成本价值。
4. 比较分析法- 比较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成本数据。
5. 预算成本分析法- 评估采购成本是否符合预算。
6. 回归分析法- 建立变量之间回归模型分析成本数据。
7. 类比成本分析法- 基于相似产品的数据评估成本。
8. 功能分解法- 将产品分解为多个部分评估其成本。
9. 成本-效益分析- 评估成本和效益的比例关系。
10. 敏感度分析法- 分析关键变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对采购成本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为成本控制和优化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财务领域中,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项目、投资或决策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考虑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帮助管理者和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一、净现值法净现值法是最常见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比较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计算出项目的净现值。
净现值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净现值= ∑(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 / (1 + 折现率)^n其中,现金流入指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收入,现金流出指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支出,折现率是根据项目的风险和机会成本来确定的一个调整因素,n表示现金流的时间。
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项目的现金流入超过了现金流出,项目具有积极的净现值,可以被接受;如果净现值为负数,则表示项目的现金流出超过了现金流入,项目具有负净现值,不值得投资。
二、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它是指在项目生命周期内,使得净现值为零的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 / (1 + 内部收益率)^n = 0内部收益率为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预期的机会成本率,说明项目具有积极的内部收益率,可以被接受;如果内部收益率小于机会成本率,则表示项目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机会成本,不值得投资。
三、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是用来度量项目投资回报的时间。
它是指项目投资所需时间,使得项目的现金流入能够覆盖项目的现金流出。
投资回收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投资回收期 = 项目投资额 / 每年现金流入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项目的回报越快,越具有吸引力。
四、敏感度分析法敏感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关键变量来评估项目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方法。
在敏感度分析中,我们可以检查关键变量的变化对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或投资回收期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项目的变动成本、销售价格或需求量的变化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
供应链中的成本分析与管理方法
供应链中的成本分析与管理方法在供应链中,成本分析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供应链成本分析和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讨论供应链中的成本分析与管理方法,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一、成本分析方法1.1 直接成本分析直接成本分析是指对于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生产相关的成本进行分析。
这些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加工工资和直接人力成本等。
通过对这些成本的详细分析,企业能够准确了解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在供应链中合理控制和运营。
1.2 间接成本分析间接成本分析是指对于与产品或服务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进行分析。
这些成本包括设备折旧、间接人力成本、管理费用等。
通过对这些成本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在供应链中非直接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成本,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优化。
1.3 加权平均成本法加权平均成本法是一种在供应链中常用的计算成本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不同批次的产品或原材料的成本加权平均,来计算出平均成本。
这样可以避免在计算成本时受到某一批次价格的过分影响,更准确地了解产品和原材料的成本。
二、成本管理方法2.1 供应链优化供应链优化是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供应链各个环节,来降低运营成本的一种管理方法。
通过对供应链中的成本进行全面分析,找出成本高的环节,进行优化,比如缩短供应链长度、降低库存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等,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2.2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在供应链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和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成本控制策略、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加强成本核算等方式来实施成本控制。
同时,企业还可以采用节约能源、减少废料等环保措施,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3 供应链协同供应链协同是指各个环节的协调运作,共同降低成本的管理方法。
通过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和风险,实现成本的共同降低。
供应链协同还可以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管理,选择成本较低的供应商,进一步降低成本。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项目或决策的工具,它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投资或实施。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一、净现值(NPV)净现值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它计算项目的当前价值。
这种方法基于时间价值的概念,将所有现金流量的当前价值相加,再减去投入的成本。
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表示该项目或决策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值得进行投资或实施;如果净现值为负数,则表示该项目或决策可能带来经济损失,不值得进行投资或实施。
二、内部收益率(IRR)内部收益率是指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
该方法通过计算项目的预期回报率,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价值。
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预期回报率,表示项目的回报率超过预期,可以进行投资或实施;如果内部收益率小于预期回报率,表示项目的回报率不足以覆盖成本,不值得进行投资或实施。
三、成本效益比(BCR)成本效益比是指项目的总效益与总成本之比。
该方法用于比较不同项目之间的效益和成本,并确定哪个项目的投资回报最好。
如果成本效益比大于1,表示总效益超过总成本,该项目值得进行投资或实施;如果成本效益比小于1,表示总成本超过总效益,该项目不值得进行投资或实施。
四、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一种通过改变关键变量,以评估项目或决策的抗风险能力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观察在不同假设和条件下的结果变化,来评估项目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对于不确定性较高的项目或决策,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五、边际效益分析边际效益分析是一种分析项目最后一单位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以确定投资或实施的合理程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比较每个额外单位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是否值得继续投资或实施。
如果额外单位的效益大于成本,则表示继续投入是合理的;反之,则表示继续投入可能不划算。
总结: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项目管理和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决策者可以更全面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价值,做出明智的决策。
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
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
成本分析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财务分析工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分析: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与生产量无关的,如租金、固定工资等;变动成本是与生产量有关的,如原材料、人工费用等。
该方法用于分析成本的敏感度,帮助企业决策者了解不同生产水平下的成本变化情况。
2. 差别成本分析:差别成本是指两个或多个决策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
该方法将比较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差异,帮助企业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
3. 边际成本分析: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该方法用于分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最后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耗费的成本,帮助企业决策者判断是否增加产量。
4.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分析: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与产品相关的,但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个产品,如管理费用、间接人工成本等。
该方法用于分析不同成本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决策者控制成本。
5. 阶梯固定成本分析:该方法将固定成本分为不同的阶梯,每个阶梯都有不同的产能范围和固定成本。
通过分析不同产能范围下的固定成本变化情况,帮助企
业决策者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
以上是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的流程及方法
成本分析的流程与方法一、成本分析的意义成本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成本分析是增加企业利润的根本途径通过成本控制,企业不仅能增加利润,而且能使销售利润率得到显著改善。
2。
成本分析有利于培育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21世纪,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3.成本分析为有效的策略调整提供保障企业做任何策略调整都要基于成本之上。
比如调整价格,只有在成本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价格调整才是正确的。
4。
成本分析为日常工作的改善提供信息支撑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价值都可以从成本控制着手.分析成本的控制点,可以明确工作的核心重点。
二、成本分析的流程1.明确目的要进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确分析目的。
概括来说,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个:第一,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点。
第二,为业绩评价提供依据。
企业的成本实施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达成率等都属于业绩评价。
第三,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其包括为公司产品的定价和选择提供分析信息等。
2。
确定对象确定对象指对对象为材料成本、员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还是财务费用等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分析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点分析,也即专项分析。
通常在实务过程中,建议做重点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费就做差旅费的专项分析.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过程中,最忌讳出现什么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况。
因此,一个阶段的重点分析对象不可太多,时间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3。
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分析对象确定后,企业就要围绕对象收集数据,如果数据不全就会导致分析结果失去价值,因此数据的收集和汇总非常关键。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主要有三个:第一,及时。
数据不及时会误导决策。
比如,生产部领用1000斤原材料,原材料已经到了生产现场,但是信息化经销圈系统没有开单或审核,系统没有扣账,账面上有2000公斤,但实际上只有1000公斤。
如果用2000公斤来分析,就会误导企业的采料,导致库存呆滞。
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
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
1. 直接成本分析法:根据实际发生的直接成本进行成本分析,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2. 边际成本分析法:通过计算每种产品或服务在不同产量下的边际成本,确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售价。
3.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从产品设计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综合考虑各阶段的成本和效益。
4. 管理会计成本分析法: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运用成本核算和管理会计的方法,定量分析和评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5. 现代成本控制方法:通过应用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包括ABC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等。
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的方法全
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的方法一、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1品种法: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
适用范围:适合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如发电、采掘业和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 .分批法: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按照考核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3 .分步法: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方法。
适用范围:大批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和其他一些大批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4 .分类法: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
如鞋厂、轧钢厂等。
5 .ABC成本法: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以〃作业〃为归集和分配依据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
由于它只是间接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因此,企业实际上还要结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规范成本的核算过程,减少随意性,一旦确定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之后,不要随意改变。
二、成本分析所谓成本分析,即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
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分别与企业的目标成本、同行业平均成本以及国际同类企业的成本比较,将差异发生的原因作为决策的依据,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成本,改进决策,提高企业效益。
分析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和相关分析;土笺∕Z∖-⅛^o1.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或不同情况)的数据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
这里,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2,连锁替代法:也称连锁置换法、连环替代法。
也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某一指标的情况下,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影响程度。
财务报表中的成本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中的成本分析方法在企业管理中,成本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并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在财务报表中,成本分析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财务报表中的成本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成本分析方法1.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将产品直接成本计入成本计算的方法。
它主要是针对量产企业而言的,因为对于量产企业而言,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差异并不是太大,因此只需要计算直接成本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成本数据。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主要是针对生产加工行业而言的,也就是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工序进行计算,将每一个工序的成本都加起来,得出产品的成本。
3.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是对于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制造成本进行计算的方法。
由于对每一个生产加工阶段的成本数据进行计算,所以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比如钢铁厂、水泥厂等行业。
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基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原理,将产品成本预算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其中的差异数据,来找出问题并改进生产经营状况。
二、成本分析应用1.控制成本成本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帮助企业控制成本。
通过成本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生产成本的组成,进而可以对成本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逐一研究,找到成本偏高的原因。
2.决策参考成本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另一个应用就是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成本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各项成本的差异情况,进一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3.提高经营效率成本分析在企业管理中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
通过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生产经营状况,进而制定更加合理和科学的经营方案,从而提高经营效率。
总之,成本分析方法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成本分析方法,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生产成本的组成情况,进而对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更加合理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
成本分析方法总结
成本分析方法总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通过有效的成本分析,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分布,发现潜在的成本节约机会,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分析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成本分析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企业的成本数据与历史数据、同行业数据或者预算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
与历史数据相比,可以了解企业成本的变化趋势,判断成本管理的效果是在改善还是恶化。
例如,如果今年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生产工艺改进、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等原因;反之,如果成本上升,就需要深入分析是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
与同行业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如果本企业的成本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就需要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若低于平均水平,则可以进一步巩固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在使用比较分析法时,要注意数据的可比性,包括时间范围、业务规模、计算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
二、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产品成本为例,假设产品总成本受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因素分析法,可以分别计算出每个因素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例如,原本产量为 100 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为 5 千克,材料单价为 10 元,总成本为 5000 元。
现在产量增加到 120 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降低到 45 千克,材料单价不变,总成本变为 5400 元。
首先计算产量增加对总成本的影响:(120 100)× 5 × 10 = 1000 元;然后计算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降低的影响:120 ×(45 5)× 10 = 600 元。
通过这样的逐步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因素对成本变化的贡献。
因素分析法能够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成本变动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1.随机抽样法:随机抽样法是指从项目中随机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成本分析。
通过对样本进行详细的成本分析,可以推断整个项目的成本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施工项目,可以通过抽样得出整个项目的成本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2.经验法:经验法是在实施施工项目过程中,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对项目进行成本估计和分析。
通过对类似项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推断出所需资源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相似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提供早期的预算参考。
3.成本体系法:成本体系法是指依据成本体系和成本分类,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分析。
成本体系是指将项目的各项成本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并为每个成本分类设置相应的成本指标和计量方法。
通过对每个成本分类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了解项目的成本结构和分布情况。
4.价值工程法:价值工程法是指通过对施工项目中的各项工程进行价值分析和优化,从而降低项目的成本。
价值工程是一种系统的方法,通过对项目的功能、设计、材料和工艺等进行评估,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价值工程的应用,可以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5.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是指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敏感性进行分析。
通过对项目成本的敏感性分析,可以确定成本变化对项目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通过分析各个成本因素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可以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在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使用以上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得出准确的成本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选取适合的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成本分析,可以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提供支持,实现成本的控制和优化,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成本分析的方法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
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
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
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例1〗北乐公司1999年末进行成本分析时,编制的对比成本分析表如下:成本对比分析表品成本降低幅度较大。
对于A产品应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
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
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
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
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
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
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
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
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
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
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
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
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
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
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计划指标N0=A0×B0×C0实际指标N1=A1×B1×C1分析对象为N1-N0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及替代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计划指标N0=A0×B0×C0-----------(1)第一次替代N2=A1×B0×C0-----------(2)第二次替代N3=A1×B1×C0-----------(3)实际指标N1=A1×B1×C1-----------(4)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数额按下式计算:由于A因素变动的影响=(2)-(1)=N2-N0由于B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由于C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将上述三个项目相加,即为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它与分析对象应相等。
〖例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份产量及其他有关材料费用的资料如下。
产量及其他有关资料根据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则,材料费用三个因素的替代顺序为产量、单耗、单价。
各因素变动对甲产品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降低8 000的测定结果如下:计划材料费用=250×48×9=108 000(元)-----(1)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实际材料费用=200×50×10=100 000(元)----(4)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降低8 000元的影响程度如下: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86400-108000=-21600(元)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3)-(2)=90000-86400=3600(元)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3)=100000-90000=10000(元)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上述分析计算时,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以上述经济指标N为例,采用差额计算法时的计算公式如下:由于A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A0)×B0×C0由于B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B0)×C0由于C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C1-C0)〖例3〗以例2材料费用的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差额计算法的结果如下:由于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250)×48×9=-21600(元)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48)×9=3600(元)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10-9)=10000(元)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600+3600+10000=-8000(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采用差额计算法显然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化多了。
3.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
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第二节产品成本分析一、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可分别按产品别分析和按成本项目分析。
1.按产品别分析按产品别分析是指按每种产品的成本所进行的分析。
在按产品别进行分析时,应计算如下几个指标,即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和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每种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
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成本降低额=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实际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100%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例4〗方达公司本年度生产三种产品,有关产量及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产量及单位成本资料甲产品成本降低额=100×1900-100×2000=-10000- 10000甲产品成本降低率=----------------×100%=-5%100×20000其余指标计算方法同上,据此可编成如下“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表”: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按成本项目分析是指将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全部商品产品的实际总成本与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实际产量计划总成本相比较, 计算每个成本项目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对总成本的影响,其计算公式如下:某成本项目实际成本该成本项目该成本项目按实际产比计划成本降低额 = 实际成本 - 量计算的计划成本某成本项目实际成本该成本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比计划成本降低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该成本项目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某成本项目降低额该成本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对总成本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全部商品产品计划成本〖例5〗某企业有关商品产品各成本项目资料如下(见表10-5),要求根据表中资料按成本项目分析计算企业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结果如下: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上表中数字计算过程如下:直接材料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564340-588000=-23660(元)-23660直接材料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率=--------------×100%=-4.02%588000-23660直接材料项目降低额对总成本的影响=------------×100%=-2.4143%980000其余各项目的计算方法同上。
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所谓可比产品是指企业过去生产过并且有着完整的成本资料的产品。
计算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检查企业成本降低工作的成绩,由于具有可比性,因而,考核其降低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比产品成本分析包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变动的原因两个方面。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所需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可比产品成本实际上年实际本年实际实际降低额 = ∑产量×(单位成本 - 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单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 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 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上年实际本年计划计划降低额=∑产量×(单位成本 - 单位成本)=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计划产量按本年计划单单位成本计算总成本 - 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实际降低率 =-------------------------------------------×100%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降低率 =--------------------------------------------×100%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分析对象: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各因素变动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 主要有产品单位成本、产品品种构成、产品产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