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
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主动
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目标设定、案例引入、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反
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课堂目标设定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前提。
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
趣特点,设定适宜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教授面积知识时,可以以街道规划、建筑设计等生
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明确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引入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
案例引入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故事情
节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授百分比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某
个商品的原价和打折价,让其计算折扣率,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设计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环节。
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
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授平均数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调查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并计算出平均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反思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必要环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1. 引言1.1 教学背景教学背景是指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条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背景通常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等因素。
初中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过渡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特点各异,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改进,现代数学教学已经逐渐转向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1.2 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感知方式。
生活化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数学概念,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活化情境创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2. 正文2.1 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案例分享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使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来设计案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1:巧设悬念导入巧设悬念是燃起学生研究欲望的前提。
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我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悬念:一上课我就随口说出三个数,让学生通过画三角形来判断能不能构成三角形,之后,我故作轻蔑地说:“你们还需作图,我可不画图就能判断。
不信,谁来考考老师?”接下来,不服气的学生一连向我说了几组数,我均轻松地回答正确了。
此时,全体学生均充满了好奇心,很想知道其中的窍门,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老师也没什么窍门,如果你们学好了今天这节课,你们会比老师还快而准确地判断呢。
”因此,顺利地导入课题,并且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效果也挺好。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2:游戏活动导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学生则感到奇特不已,妙趣横生,教学效果很好。
如,学习“同类根式”时,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事先准备的配组的同类根式的卡片,然后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的根式成同类根式的朋友,找对同类根式的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出来再找自己的朋友。
又如,学习“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这样设计: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以上设计,形象直观,理解深刻,使学生在自然、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新知识。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3:动手操作导入创设课堂操作的情境定会令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案例:在学习垂径定理时,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圆和圆的任意一条弦,然后将圆对折使弦的两部分重合,画出垂直于这的直径条弦,最后观察,猜测,你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问题情境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比于枯燥的公式和定理,问题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验证,这些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1.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2.设置问题情境的背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设置问题情境的背景,以提供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和条件。
背景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情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问题情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点,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4.提供适当的指导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适当地提供指导和帮助。
可以通过提问和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5.总结和反思在问题情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所得到的结论,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购物问题问题情境背景:小明去商场购买文具,他准备买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他看中了一支价钱为3元的钢笔和一本价钱为5元的笔记本,请问小明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老师向学生描述了小明购物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例如询问学生钢笔和笔记本的价钱分别是多少,购物的总价是多少等。
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化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化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化策略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挑战。
情境化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问题情境化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问题情境化教学的内涵问题情境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情境为载体,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它将学生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情境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以教室的空间布局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几何知识优化教室的空间利用率。
2.设计递进式问题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具有挑战性、连贯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
例如,在教授函数知识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1)什么是函数?(2)函数有哪些性质?(3)如何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授概率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各种概率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4.注重分层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例如,在教授代数知识时,可以设置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的问题,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5.引导反思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同时也是一个相当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科。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充分利用生活化情境创设。
本文将从概念、教学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来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一、生活化情境的概念所谓生活化情境,就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其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落地,使学生根据所处的情境来理解数学的概念和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升了学业成绩。
在生活化情境创设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视觉化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化教学法等。
下面从不同的方法对它们进行阐述。
1.视觉化教学法视觉化教学法是基于图像、图表等视觉材料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通过画图、图像、幻灯片等工具,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概念和知识,比如说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函数、函数图像等。
如教学二次函数时,可以让学生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观察图像变化,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其相关知识和技巧。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数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对于每组学生,给出一个数学问题,并且在问题的情境中融入到课堂外的生活因素,比如说计算年收益或按照一定标准量化不同的生活事物。
在小组内,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合力完成问题的解答,从而加深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游戏来进行数学教学。
游戏可以在课堂上反复出现,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概念和技能的感性理解,并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学生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整式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放置游戏,让学生将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运算之后填充到盘子里,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下,深入理解整式乘法的意义。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的情境和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和效果。
一、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情境,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数学问题的情境和模拟情境等。
在教学整数的加减法时,可以选择购物结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场景来运用整数的加减法。
2.设计情境问题: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城市道路规划的问题,让学生设计一个最短路径的道路网络。
3.组织情境活动: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可以包括观察实物、实地考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情境教学的效果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情境来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情境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可以从彼此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中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4.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的创设,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1. 商场折扣情境:小明和小杰去商场买东西,商场正在举行折扣活动。
小明买了一件原价200元的衣服,打了8折,小杰买了一件原价150元的衣服,打了7折。
他们分别付了多少钱?解答:小明的打折后价格为200 * 0.8 = 160元,小杰的打折后价格为150 * 0.7 = 105元。
小明付了160元,小杰付了105元。
2. 餐厅账单情境:小华和小明一起去餐厅吃饭,他们点了三道菜: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糖醋排骨。
鱼香肉丝的价格是28元,宫保鸡丁的价格是25元,糖醋排骨的价格是30元。
他们还点了一瓶可乐,价格是8元。
他们需要付多少钱?解答: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糖醋排骨的总价格是28 + 25 + 30 = 83元,加上可乐的价格8元,总共需要付91元。
3. 几何图形的面积情境:小明在花园里种了一片长方形的蔬菜地,长为8米,宽为5米。
他想知道这片蔬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答:蔬菜地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面积为8 * 5 = 40平方米。
4. 分数的运算情境:小华买了一杯果汁,一共倒了0.4升的果汁。
他想喝其中的四分之一,应该喝多少升的果汁?解答:四分之一等于分数1/4。
0.4升乘以1/4等于0.4 * (1/4) = 0.1升,所以应该喝0.1升的果汁。
5. 速度问题情境: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班车也在同一时间出发到达学校。
班车的速度是30千米/小时,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
如果班车用时2小时到达学校,小明用时多久?解答:班车的速度是小明的速度的1.5倍,所以小明用时为2小时 * 1.5 = 3小时。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研究一、引言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调查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现状调查1. 教师对情境创设的认识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认识存在偏差。
他们往往将情境创设仅仅视为一种授课方式或教学形式,忽略了其与学科知识的紧密关联。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情境创设的应用不够深入。
2. 情境创设过程缺乏科学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常常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
有些教师过分关注情境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入。
另外一些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过于简单的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教学,缺乏深度和难度。
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效果。
3. 学生对情境创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情境创设存在着无法全面理解的现象。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情境的表层,难以深入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
这种现象可能与教师对情境的设计不够科学严谨有关。
三、问题分析通过对现状调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着教师认识不足、情境创设过程缺乏科学性以及学生对情境的理解不全面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情境创设效果的降低。
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应加强对情境创设的认识,将其作为教学手段之一,而非仅仅是一种形式。
教师应该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情境的融合,设计有针对性和深度的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通过能力培养,提高对情境的全面理解。
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将情境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解决方案1. 教师要加强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情境创设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思考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师们对于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思考也愈发重视。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创设,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1.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确保所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来说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复杂。
教学情境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2.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所创设的情境能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匹配。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增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1. 故事情境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故事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奇妙和魅力。
在教学乘除法时,可以编写与乘除法相关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和运用乘除法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角色扮演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数学角色,通过模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分数运算时,可以设定学生扮演商家和顾客的角色,通过买卖商品的情境来运用分数的四则运算,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情境设计和情境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
情境创设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情境创设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1.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具体的、活泼的学习情景,因此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加深理解。
通过情境创设,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能引起学生的感知、思考和表达,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培养能力。
情境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4.促进合作。
情境创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基于实际生活情境设计问题数学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一门学科,因此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购物结账、旅行路程、房屋买卖、运动比赛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情境化教学引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如模拟实际场景、制作数学实验器材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拓展课外拓展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拓展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4.注重个性化情境创设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实际情况等,对情境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情境创设中的教师角色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导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中数学课堂的情景化教学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钟祥莫愁村写景作文哎呀,说到钟祥的莫愁村,我真的是满心欢喜呀!这地方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小宝地。
刚踏进莫愁村,就仿佛进了一个宁静的桃花源,满眼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简直让人觉得自己是走进了梦里。
那些古老的房子,一排排的青瓦,灰墙,仿佛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路边的小溪哗哗地流,像是在跟你聊天一样,你可以听到水流的声音,听到它对你的悄悄话。
小桥流水人家,听起来多美,实际走起来才知道,真的是太有感觉了。
有时候,我就在小溪边坐下来,看着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哎呀,那可真是个宁静的画面。
我还发现,村里的房子大多都是一层的,低矮却特别有味道。
屋前的小院子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有的是艳丽的牡丹,有的是清新的野花,每一朵都在争着展示它们的美丽。
尤其是那些挂在墙上的葡萄,哇,真是看了让人眼馋啊。
每次经过,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心里想,这些葡萄长得这么好,不知道味道会不会也特别棒呢!最有意思的是,那里的村民们,真是特别热情好客。
他们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见到你,仿佛见到了老朋友一样。
说起话来,特别有趣,就像讲故事一样,把村里的点滴都娓娓道来。
我跟他们聊过,才知道原来这里的历史可悠久了。
那几棵百年老树,每棵树下都有一个故事。
村里的老人说,那些树见证了多少风风雨雨,可谓是大自然的见证者。
每当讲起这些历史,老人们的脸上都会露出自豪的笑容,看得出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莫愁村不仅风景如画,人文历史也特别丰富。
那儿还有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像是织布、刺绣等,都有着悠久的传统。
那些手艺人一边工作,一边和你聊着天,仿佛是把整个村子的文化都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中。
比如说,一位老奶奶在编织时,就会一边编织,一边告诉你这些花纹的由来和寓意。
有时候,听着听着,你都会觉得自己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那些古老的智慧。
总之,莫愁村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如果你也想体验一下那种古朴的乡村生活,感受一下那种悠闲的氛围,那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都能让你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温暖。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浅谈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浅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017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教育的重心从知识传授转移到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创设情境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学生们来模拟城市规划师,设计一个理想的城市,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来构建城市的道路、建筑等,从而让学生在实际设计中感受到几何图形的魅力。
二、创设情境要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也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班级上有一场数学竞赛,要求学生们组成小组,共同解决一系列的方程题目,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创设情境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也要注重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教学函数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学生们通过实际测量,了解某一种关系式,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数据,画出函数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从中感受到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应用价值。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探究,探讨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数学教学情境。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些学生对数学抱有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3.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思考问题中感受到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利用真实生活情境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购物、运动、旅行等生活情境,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培养合作学习的情境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如动画、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

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充满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学科,而情境创设是一种以情境为背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情境创设案例,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情境创设案例一——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情境描述在一次数学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们去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实地考察。
学生们分成小组,通过测量和观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情境展开学生们在超市里量取商品的重量,并使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总价;通过比较不同品牌的商品价格和重量,分析它们之间的比较。
学生们还使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讨论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销售趋势等等。
3.学生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他们认识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情境创设案例二——探索几何的美1.情境描述在一次几何学习中,老师带领学生们前往校园的花园。
学生们通过观察花园中丰富多样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生长状况,探索几何形状在自然界中的运用。
2.情境展开学生们观察并记录花园中不同植物的形状、颜色和数量。
他们尝试用几何形状描述这些植物,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分析。
学生们还学习到几何形状在建筑和艺术中的应用,并创作了一些几何艺术作品。
3.学生反思通过与自然界的接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识别和描述几何形状,还发现了几何学在自然、建筑和艺术中的美妙应用。
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到了几何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情境创设案例三——数学游戏的挑战1.情境描述在一次数学游戏中,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数学智力挑战。
通过游戏、竞赛和合作,激发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展开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填字、数学迷宫等。
他们在游戏中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难题。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或者虚构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通过感知、体验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情境:1.生活实践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授平行线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找出平行线的例子,并让学生感受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游戏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乐趣。
在教授代数方程式的解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谜题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方程式的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对代数方程式的理解和兴趣。
3.探究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定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教授三角函数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和观察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发现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创设情境教学的核心目标。
因为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和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平面几何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纸板做一些简单的几何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几何形状的特点和性质。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兴趣。
在教学数学定理证明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和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证明方法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设计的。
这些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下面是几个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情境一:购物结账小明去超市购买了苹果、香蕉和橙子。
苹果的单价是3元/个,香蕉的单价是2元/个,橙子的单价是5元/个。
小明购买了5个苹果、3个香蕉和2个橙子。
请问小明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解决思路:小明购买的苹果总价为5×3=15元,香蕉总价为3×2=6元,橙子总价为2×5=10元。
所以小明一共需要支付的钱为15+6+10=31元。
情境二:邮票收藏小红收藏邮票,她一共有5个小本子,每个本子可以装8张邮票。
小红已经收集了32张邮票,请问她还需要收集多少张邮票才能让每个本子装满?情境三:买书小明在书店看到一本图书的原价是80元,但书店正在打折,一本打8折。
小明决定买下这本书,请问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解决思路:书的原价是80元,打8折后价格为80×0.8=64元。
所以小明需要支付的钱是64元。
情境四:电影票小刚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是25元。
他去了4次电影院,但每次去都有不同的优惠活动。
第一次,他使用了一个优惠券,减了5元;第二次,有学生票半价,他只支付了12.5元;第三次,朋友帮他买票,他没支付任何费用;第四次,他使用了会员卡,打了8折。
请问小刚一共支付了多少钱?解决思路:第一次看电影,减了5元,所以需要支付25-5=20元。
第二次看电影,半价票,所以需要支付12.5元。
第三次看电影没有支付费用。
第四次看电影,打8折,所以需要支付25×0.8=20元。
所以小刚一共支付了20+12.5+0+20=52.5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1. 实际生活背景创设: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入数学
概念。
在教学有关图形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建筑、交通等场景,让学生直观
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
游戏的规则和挑战可以与数学概念和技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
数学。
3.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欲望,引导学生主
动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构的情境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4. 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可以
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
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
力。
6.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案例可
以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历史事件,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法。
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一、问题情境1:商店打折活动周末,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场逛街。
他们来到一家服装店,看到商店正在进行打折活动,标价的货品都打了9折。
小明看中了一件原价为200元的T恤,小红看中了一条原价为150元的牛仔裤。
他们想算一算打折后实际要付的价格是多少。
问题:1. 小明的T恤打9折后,实际价格是多少?2. 小红的牛仔裤打9折后,实际价格是多少?3. 如果他们一起购买,打折后总共需要付多少钱?二、问题情境2:分配食物小明小红从商店出来后,又一起去了一家餐厅。
他们点了一份面条和一份炒饭,打算平分食物。
但是他们发现餐厅上菜的份量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小明调皮地说:“我们来算一下,看看这两份食物是不是真的能平分。
”问题:1. 面条一共有500克,小明和小红分到的重量各是多少克?2. 炒饭一共有800克,小明和小红分到的重量各是多少克?3. 他们是否能平分这两份食物?如果不能,小明和小红各应该得到多少克食物?三、问题情境3:比较优惠吃完饭,小明小红又去了一家超市。
他们在冰箱货架上看到了两种不同品牌的牛奶,品牌A的牛奶一瓶售价为9元,而品牌B的牛奶一瓶售价为6元。
他们想比较一下哪个品牌的牛奶更划算。
问题:1. 如果小明买了3瓶品牌A的牛奶,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如果小红买了4瓶品牌B的牛奶,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3. 哪个品牌的牛奶更划算?为什么?四、问题情境4:几何图形的变化经过超市,小明小红来到了一个公园。
在公园里,他们看到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上画着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
小红说:“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比例吧。
”问题:1.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 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也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 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一?五、问题情境5:体积的应用公园里还有一个游乐设施,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小房子。
小红看到小房子的墙壁上挂满了气球,好奇地问:“这个小房子能挂多少个气球呢?”于是她和小明商量着计算起来。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尝试与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尝试与探索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因素,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意义1.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设计。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富有情境感的教学案例或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具体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去感悟问题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互动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实际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而且,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的感悟和体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
2. 发展趋势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朝向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数学课的常见形式,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激活了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现出来.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但只有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后,才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把握课堂.下面本人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1.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1遵循启发诱导原则
在教学中贯切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1.2遵循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
1.3遵循及时反馈原则
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
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错误——理解——纠正的循环认知中,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设置疑惑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辩明正误,从而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
1.4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
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切实际,抽象空洞的问题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困惑,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应具备以下要素:
2.1具有最近发展区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依原有知识为基础,以新知识为目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具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来创设
2.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结论的兴趣,调动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2.4具有连续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能起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作用.问题情境可以具有单一的连续性,也可以具有层层递进的梯度式的连续性.
3.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3.1通过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因素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时制宜地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通过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
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再考虑新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提出问题,确保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数学知识相互作用.
3.3通过设“疑”置“难”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
设“疑”置“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意识地将“疑”、“难”设在学习新旧知识矛盾冲突之中,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使学生在“疑中生趣”、“难中生奇”,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
3.4通过“试验――猜想――证明”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似真性”地思考
数学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三种思维活动:㈠是数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㈡是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㈢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协调着
这三种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与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同步,并逐步使其思维结构与数学家相似,因此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带领学生“似真性”地火热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寻求真理的喜悦.其中:设计一个“好的初始问题”是“似真性”思考的条件,让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是“似真性”思考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和适时引导是“似真性”思考的根本保证.
数学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老师的教学艺术应当表现在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这种劳动带来的精神上的乐趣,不仅仅是成功的快乐,还有创造的快乐,享受数学美的快乐.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还应当肩负起培养人的责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代人,是一个民族有能力参与世界竞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