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2x3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标准如下: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严重者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
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MuSK)抗体、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LRP-4)抗体。
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
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抗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需除外其他疾病。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重度激进型,Ⅳ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1.脾胃气虚证:胞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体痿软,或咽下困难,纳差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证:面色晄白,言语不清,咽下困难,抬颈无力,四肢倦怠无力,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腹部冷痛,久泄久痢,小便清长,或浮肿少尿,或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细。
痿症的治疗方法
痿症的治疗方法发表者:赵东奇 1663人已访问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
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
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
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治脾胃。
临床区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证辨治。
痿证的辨证分型肺热津伤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湿热浸淫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舌黄厚腻,脉滑数而濡。
脾胃气虚临床主要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或沉弱。
肝肾亏损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谈红少苔,脉沉细数。
淤血阻滞症见四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筋脉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见瘀斑,四肢脉络青涩,脉涩滞。
中医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发为痿证。
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最为常见。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瘦弱不用。
此即《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留"之谓也。
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养。
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气,使痿病更加严重。
脊髓炎的中医治疗
脊髓炎的中医治疗
病人六纲应为太阳太阴或有微阳明,属厥阴类。
用《古今录验》小续命汤或《千金方》西州续命汤加减可能会好此班门弄斧了
脊髓炎,西医的治疗与激素改善不明显,改用中医治疗,探究其证候反应,辨为太阴病,考虑为患者中焦阳气虚衰,使中焦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四肢,故肢体乏力、抽搐,不能向上濡养脑络,故头痛,虚阳外浮,使阳不入阴,故难以入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也可看出患者气血不足。
予四逆汤加四君子汤补阳健运中焦,补益阳气以助运化,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从脏腑的角度看,患者则考虑为脾肾阳虚,故结合临床症状,加入了淫羊藿、巴戟天滋补肾阳,伸筋草以舒筋活络,考虑久病成瘀予菟丝子、补骨脂以活血化瘀。
二诊时效果好转,但又汗出多,舌脉同前,考虑是营卫不和,气血阴阳不调,故加桂枝、大枣组成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川芎引药下行。
三诊其他症状都好转,但考虑双上肢仍乏力,故加仙鹤草补虚强壮。
四诊时各种症状较前好转,患者诉颈项疼痛,故加葛根60g组成葛根汤补津活络,但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减仙鹤草、川芎,再加黄芪?是加强行气散瘀?四诊时又出现了鼻塞表证,故加大葛根用量,蒸附子、干姜也适当加量以扶正解表。
五诊、六诊患者症状已经基本消除,恢复了正常生活,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痿中医诊疗方案
骨痿(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骨痿属痿证之一,症见腰背酸软,难于直立,下肢痿弱无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
由大热灼伤阴液,或长期过劳,肾精亏损,肾火亢盛等,使骨枯而髓减所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骨病学》(ISBN 978-7-117-16005-6/R·16006)(张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制定。
主症: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常易抽筋、多汗,下肢痿软无力,不能持重。
2、西医诊断: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骨痛和/或脆性骨折史。
(2)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降低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2.5)。
(3)影像学提示有骨质疏松。
(4)应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
(二)证候诊断1、肾虚血瘀型: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则轻微运动可引起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2、肝肾亏虚型: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弱无力;表现为早衰,发脱齿摇,健忘恍惚,舌红,脉细弱。
沉重乏力,有压痛。
表现为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以“腰痛”相鉴别,二者共有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
“腰痛”疼痛部位比较固定,且有时向下肢放射;本病为腰背部广泛性疼痛,临床易于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做骨密度检查和拍X片可见“骨痿”患者骨量明显减少;而后者可见椎间隙变窄,但骨量无减少。
综合疗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1例
尼松 片 , 1 5 m g , 口服 , 2次/ d ; 维生素 B 1 片, 2 0 m g , I : 1
周某 , 女性 , 7 1 岁 。就诊 日期 : 2 0 1 1 年 5月 9日。 服 3次/ d ; 甲钴 胺 ( 弥可保 ) 片, 0 . 5 m g , I : 1 服, 3次/ d ; 主诉 : 四肢萎 软渐 进 加重 5 0 d 。病 史 及症 状 : 于 神 经 妥乐平 片 , 4 . 0单 位 , 2片 , E l 服, 2次/ d 。 治疗经过 : 经 治 2周 后 , 四肢 萎 软 无 力 及 右 眼 2 0 1 1 年 3月 2 1日无 明显诱 因 突然 出现 持续 左半 身 无力 , 活动不利 , 渐至右半身无力 , 活 动不 利 , 右 眼 视 物模 糊 好 转 , 右侧 上 、 下 肢 肌力 4级 , 左 侧 上下 肢 视物 模 糊 。 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 , 经 住 院治 疗 症 状 肌 力 3 级; 继 续 治疗 2周 后 , 四肢 萎 软无 力 明显 好 仍逐渐加重 , 后 转 院 住 院 继 续 治疗 。 诊 断为 视 神 经 转 , 右侧上、 下 肢 肌力 4 级, 左侧上、 下肢 4 一 级, 右 眼 脊髓 炎 , 经 予 大剂 量激 素 及 营养 神 经治 疗 后 症状 渐 视 物 模糊 好 转 , 纳可 , 寐安 , 小便 调 , 大 便 干燥 , 舌淡 苔 白腻 , 脉 弦细 。 平稳 , 为进 一 步治 疗 就诊 于 我 院 门诊 。刻 下 : 神清 , 红, 精神 可 , 语 言 清 晰流 利 , 右 口歪 , 四肢萎 软 无 力 渐进 2 讨 论
加 重伴 感 觉 障碍 , 以左侧 明显 , 右 眼视 物模 糊 , 无 头 视 神 经 脊 髓 炎 是 视 神 经 与 脊 髓 同 时或 相 继 受 痛头晕及胸 闷憋气 , 身疲多 汗 , 腰膝酸软 , 面 色 淡 累 的急性 或 亚 急性 脱髓 鞘 病 变 , 本病 病 理 改 变是 脱 硬化斑 及 坏死 , 伴 血 管周 围炎 性 细胞浸 润 。病 红, 纳可, 寐安 , 二便 调 。 舌淡 苔 白 , 脉沉细。 查体 : 神 髓 鞘 、 清合 作 , 发育正常 , 营养 中等 , 自主 体 位 , 全 身 皮 肤 变 主要 累及 视 神 经 、 视交叉和脊髓 ( 胸 段 与 颈段 ) , 巩 膜无 黄染 及 出血 点 , 右 侧 中枢 性 面 瘫 , 右 侧 上 下 破 坏 性 病 变 明显 , 脊髓坏死并最终形成空洞 , 胶 质
病案拾遗(二)痿症
病案拾遗(二)痿症邢某,女,35,河南人家住丰润刘宗铺,该患者两下肢萎软,站立和行走十分困难,经西医检查认为是由缺钾造成,故而每日大量补钾,但并无疗效,患者心情沉重,所以来求中医治疗,通过诊其脉象,属于风湿下注造成两腿经络不通,由于湿重,故两腿肌肉松弛无力,并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形成两腿无力而萎软,治疗理念从健脾除湿祛风通络为主,立方后服药15剂,两腿明显有力,站立和走路已不太困难,又取药20剂而愈。
立方:黄芪30g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5g 川穹15g 白芷10g 红花10g 地龙10g 木瓜15g 毛狗15g 牛膝20g川断20g 秦艽10g 羌活10g 桂枝20g 桑枝30g 寄生30g生甘草20g 炙甘草20g 焦三仙各15g 车前子15g王某,女,45,宁河,两腿麻痛不能走路,西医诊断为下肢神经炎,曾注射维生素类药物无效,属下肢循环不良,经络不通之象,立方后服药20剂疗效显著,又续服20剂而愈。
立方:黄芪30g 红花10g 桃仁10g 地龙10g 丹参30g 三棱15g莪术15g 牛膝15g 川断15g 桂枝20g 羌活10g 秦艽10g桑枝30g 寄生30g 木瓜15g 毛狗15g 忍冬藤30g 当归15g川穹15g 生甘草30g 炙甘草30g 车前子20g按:下肢神经炎属于寒湿凝滞、经络不通、另外肝主四肢、肝郁也会造成下肢经络不通,故用三棱、莪术、伐肝瘀,以开郁也。
范某,女,54,丰润。
患者两下肢麻木沉痛一年多不能下床走路,而且久治不愈。
西医查之为神经炎,故其疗效不好,故求中医治疗,察其脉象沉细而滑,属于寒湿凝滞,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所致。
故立方以祛寒除湿、活血通络为主,故其病史较长正气已亏,故而重用补气之品,服药二十剂后,双腿明显有力,麻痛感减轻,并能下床又续服二十剂后,而麻痛消失走路正常,已如常人,随访未见复发。
立方:黄芪50g 当归15g 川穹15g 红花10g 桃仁10g地龙15g 丹参30g 乳香10g 没药10g 桂枝20g木瓜15g 狗脊15g 牛膝15g 川断15g 秦艽10g羌活10g 桑枝30g 寄生30g 忍冬藤30g 炙甘草30g车前子15g 内金30g李某,女,32,唐山。
慢性进行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痿证)
慢性进行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痿证)
脊髓侧索硬化症属运动神经元病变,中医常称之为“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形成的原因颇为复杂。
临床治疗亦颇为棘手。
处方:龟骨杜草汤。
主证:手足活动无力,不能握物,足不能着地,食欲欠佳,阳痿,早泄,脉沉细无力,舌红少苔。
药物组成:生牡蛎12g,龟板9g,龙骨10g,杜仲12g,旱莲草9g,女贞子9g,何首乌15g,当归9g,白芍9g。
制法和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2次。
随证加减:腰痛明显加山茱萸9g,砂仁6g;脾胃虚者,易兼夹食积不运,当健脾助运、导其食滞,酌佐谷芽、麦芽、山楂、神曲;气血虚甚者,重用黄芪、党参、当归,加阿胶;气血不足兼有血瘀、唇舌紫黯、脉兼涩象者,加丹参、川芎、川牛膝。
方解:生牡蛎、龟板、龙骨、当归、白芍强筋健骨、疏通经络、补血养血;杜仲、旱莲草、何首乌峻补肝肾、助肾强腰。
病案举例;患者,男,50岁,就诊日期: 1996年3月5日。
患者手足麻木,活动不利,未予治疗,日久渐重,手不能握物,足不任地,脉沉细无力,舌红少苔,舌体消瘦。
经某医院确诊为慢性进行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前来求治。
此乃肝肾亏损、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所致。
诊为骨瘘病。
治疗以滋阴清热、补益肝肾。
予龟骨杜草
汤。
连服30剂,复诊手能拿碗筷、拄拐足能活动,时神倦,原方加鹿角胶12g,太子参9g,又服25剂,四肢活动正常。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住院患者。
一、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痿病(TCD 编码:BNV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ICD-10 编码:G36.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2016年颁布的《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痿病(视神经脊髓炎)诊疗方案”。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浸淫证阴虚火旺证肾亏血虚证肝郁气滞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痿病(视神经脊髓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痿病(视神经脊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痿病(TCD 编码:BNV030)和视神经脊髓炎(ICD-10 编码:G36.001)的患者。
2.病变累及延髓或高颈段,需要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象,重点观察眼睛、肢体和二便等症状,若病位累及上焦者,需关注是否有气短、气促等症状出现,并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头和脊髓MRI+强化、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脊液常规和生化、寡克隆区带、24 小时IgG 合成率、髓鞘碱性蛋白(MBP)、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眼科检查(视力、视野、眼底)。
脑病科 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或劳役太过等病因。
发病或缓或急。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也可首先出现眼睑或舌肌等头面部位的肌肉萎缩。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温热邪气致痿,发病多在春夏季节。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麻木、痒痛。
可出现面部肌肉瘫痪或舌肌痿软,严重者可导致吞咽、尿便障碍,呼吸困难,肌力下降,肌肉萎缩。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年发布的《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
(1)常有前驱感染史,呈急性起病,进行性,多在2周左右达高峰。
(2)对称性肢体和延髓支配肌,面部肌肉无力,重症者可有呼吸肌无力,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3)可伴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
(6)病程有自限性。
(二)证候诊断1.脾胃虚弱证:肢体痿软无力,时好时差,甚则肌肉萎缩。
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
2.肝肾亏虚证:病久肢体痿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3.湿热浸淫证:病起发热,热退后或热未退即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身体困重,进展迅速,心烦口渴,便干,尿短黄,舌质深红,苔薄黄,脉细数。
4.瘀阻脉络证:四肢痿软,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现露,抽掣作痛,舌质青紫,脉涩不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脾胃虚弱证治法:益气健脾(1)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痿病药方
痿病
肺热津伤
方剂:清燥救肺汤
功效:清燥润肺。
歌诀:清燥救肺参草杷,
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
清热生津效勘夸。
湿热浸淫
方剂:加味二妙散
功效: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歌诀:丹溪加味二妙散,
防己萆薢败龟板,
当归苍术川牛膝,
利湿通络治痿瘫。
脾胃亏虚
方剂:参苓白术散(见呕吐篇)肝肾亏损
方剂:虎潜丸
功效:滋阴降火,强筋壮骨。
歌诀:虎潜脚痿是神方,
虎骨陈皮地锁阳,
干姜知芍柏龟版,
滋阴降火筋骨壮。
名医验方
方剂:温脾补肾起痿汤(岳美中)
功效:健脾温中,益气补肾。
主治:脾虚日久致下肢痿躄者。
歌诀:温脾补肾起痿汤,
参芪五味草炮姜,
苓术豆蔻补骨脂,
脾虚脚痿服之康。
方剂:起痿煎(冉雪峰)
功效:解表散寒,养血柔筋。
主治:痿证属气血亏虚,寒凝筋脉者。
歌诀:起痿煎用芍归芪,
木瓜姜枣怀牛膝,
桂枝温阳通络脉,
养血散寒此方奇。
方剂:加味补阳还五汤(张琪)
功效: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主治:痿证属髓海不足,气虚血枯者(小脑发育不全证)歌诀:加味补阳还五汤,
丹参草枸牛膝尝,
制马钱子研成粉,
肾亏血枯痿病匡。
方剂:补元强筋汤(漆济元)功效: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痿病证属肝肾亏虚型。
歌诀:补元强筋川牛筋,
归芍木瓜五加皮,
川芎苁蓉与枳壳,
首乌熟地肥枸杞。
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
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周围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而发生的损伤,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导致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
1943年Seddon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神经断裂、神经轴突断裂、神经失用。
具体临床表现1.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
3.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食指处于伸直位,不能屈曲,中指屈曲受限;(3)大鱼际肌及前臂屈肌萎缩,呈猿手畸形;(4)手掌桡侧半皮肤感觉缺失。
4.尺神经损伤:(1)拇指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2)呈爪状畸形,环、小指最明显;(3)手尺侧半皮肤感觉缺失;(4)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5)手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6)Forment试验阳性,拇内收肌麻痹。
5.腋神经损伤:(1)肩关节不能外展;(2)肩三角肌麻痹和萎缩;(3)肩外侧感觉缺失。
6.肌皮神经损伤:(1)不能用二头肌屈肘,前臂不能旋后;(2)二头肌腱反射丧失,屈肌萎缩;(3)前臂桡侧感觉缺失。
7.臂丛神经损伤:(1)多为上肢牵拉伤;(2)上干损伤为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及腋神经支配之肌肉麻木;(3)中干损伤,除上述肌肉麻木外,尚有桡神经支配之肌肉麻木;(4)下干损伤前臂屈肌(除旋前圆肌及桡侧腕屈肌)及手内在肌麻木萎缩;累及颈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or综合征;(5)全臂丛损伤,肩胛带以下肌肉全部麻木,上肢觉得全部丧失,上肢各类反射丧失呈弛张性下垂。
8.腓总神经损伤:(1)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2)踝关节不克不及背伸及外翻,足趾不克不及背伸;(3)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觉得减退或缺失;(4)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视神经脊髓炎中医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视神经脊髓炎中医治疗方法
导语:爸爸以前就总是感觉视力不怎么好,视神经脊椎炎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啊,经常手臂麻木,刚开始我们就以为是年数大了,血液流动的慢引起的,可
爸爸以前就总是感觉视力不怎么好,视神经脊椎炎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啊,经常手臂麻木,刚开始我们就以为是年数大了,血液流动的慢引起的,可渐渐的这些症状是越来越明显了,我领爸爸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视神经脊椎炎,这些疾病不及时治疗会更加的严重,听人说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不知道在中医方面怎么治疗视神经脊椎炎啊。
视神经脊髓炎属脱髓鞘疾病脱髓鞘治疗不当则继发缺血多发性硬化,治疗恢复更为困难。
本病是一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慢性损害神经中枢的疾病,若受损神经继发缺血变性则称多发性硬化,发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机生命,多为基因免疫异常或病毒感染所致。
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营养疗法治疗,但疗效难以控固,由于本病导致髓鞘脱失致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时继发轴索损害从而复发使神经功能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继发加重.
治疗方案: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外可逐步的用天然激素替代且对人休无毒副作用.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
营养神经,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
同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神经,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细胞使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不再复发达到受损脊髓神经修复再生获得最佳恢复之目的.
针灸:上肢瘫痪取大椎、肩俞、曲池、外关、颈5~7夹脊穴;下肢瘫痪取命门、环跳、秩边、足三里、阴陵泉、委中、腰1~5夹脊穴;小。
『经方集』视神经脊髓炎经方案例
『经方集』视神经脊髓炎经方案例
谢某,男,41岁,郑州人。
2年前在省级某医院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住院治疗近2个月,住院期间虽有治疗效果,但症状改善不明显,近因症状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阵发性强直性痉挛,眼眶眼球疼痛如针刺,口干咽燥,盗汗,倦怠乏力,肢体麻木不仁,活动不便,因劳加重,大便干结,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沉涩。
辨为气阴两虚,瘀热生风证,治当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明目利窍;给予生脉散、抵当汤与清肝明目饮合方,人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5g,水蛭6g,虻虫3g,桃仁6g,大黄9g,青葙子12g,草决明15g,钩藤12g,菊花12g,谷精草15g,生甘草3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大便通畅,以前方减大黄为6 g,6剂。
三诊:眼眶眼球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口干咽燥、盗汗止,以前方6剂。
五诊: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减轻,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
之后,以前方因病证变化酌情加减用药治疗120余剂,诸证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每次6g,每日分3服,继续巩固治疗。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倦怠乏力、因劳加重辨为气虚,再根据口干咽燥、盗汗辨为阴虚,因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辨为瘀热生风,又因舌质暗红瘀紫、脉沉涩辨为瘀热,以此辨为气阴两虚,瘀热生风证。
方以生脉散益气养阴;以抵当汤泻热逐瘀;以清肝明目饮清肝热,利肝窍,和筋脉。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黄芪赤风汤治脊髓炎配方、医案
黄芪赤风汤治脊髓炎配方、医案【原方配方组成】黄芪60克(生),赤芍3克,防风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脊髓炎是由各种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或非感染性疾病引起,胸段最常受累,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病变节段以下截瘫、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括约肌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炎属中医学中的“痿证”范畴。
脊髓炎按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肺热脾虚型、阴虚肝旺型、脾肾虚损型、气虚血瘀型。
黄芪赤风汤主要适用于气虚血瘀型。
根据《中国医药学报》,1997,(1):44,胡明灿报道:用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脊髓炎(脱髓鞘病变)1例、疗效较好。
验案如下:华某某,女,68岁,农民,1983年4月13日诊。
患者因双下肢瘫痪7天,伴大小便障碍,于1983年1月28日至无锡市某医院住院治疗。
入院时血压21/14千帕,左侧T以下、右侧Lz以下痛觉减退,右下肢肌力0°,左下肢肌力Ⅱ°_,膝反射右侧(+++),左侧(++++),双侧巴氏征、克氏征(+),X线摄片提示腰椎退行性变。
诊断为脊髓炎(脱髓鞘病变)。
经地塞米松、消炎痛、卡马西平、地巴唑等西药治疗70天,血压17/11千帕,E、K、G提示低电压倾向,小便能自解,惟双下肢肌力时好时差,酸、麻等感觉异常时轻时重,仍不能下床步履,遂出院求治于中医。
诊见腰脊不举,动则酸痛,下肢瘫痪,足不任地,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厌食,大便正常,小溲黄赤,口唇紫绀;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腻;脉濡数。
询得患者发病前半月曾有腰扭伤史。
辨为气虚血瘀,兼夹湿热。
方选黄芪赤风汤加味:生黄芪60克,赤芍9克,防风6克,丹参12克,当归12克,川芎6克,川牛膝9克,地龙9克,黄柏6克,苍术6克,薏苡仁12克,桑枝12克,伸筋草12克,豨莶草12克。
每日1剂。
服药5剂后,尿色转清,黄腻苔已化为薄黄苔,脉濡缓,腰腿酸疼减半。
服药10剂后,能自行起坐,并在室内由人搀扶行10余步,知饥纳增,苔薄白,脉濡弱。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发布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发布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都有哪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呢?一起看一看吧~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登革热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亨特综合征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痿病(视神经脊髓炎)支气管扩张症风温肺热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紫癜性肾炎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频(神经性尿频)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恶阻病(妊娠剧吐)盆腔淤血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纤维肌痛症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痿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痿病(运动神经元病)痿病(重症肌无力)喉痈(咽喉部脓肿)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血精(精囊炎)(急慢性睾丸附睾炎)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石淋(尿石症)黄水疮(脓疱疮)慢性光化性皮炎葡萄疫(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前列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胁痛(胆囊结石)乳岩(乳腺癌巩固期)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风牵偏视(眼外肌麻痹)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脏躁(解体转换障碍)(急性应激反应)酒厥(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周围血管病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血栓性静脉炎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耳眩晕(梅尼埃病)卵巢癌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天疱疮(天疱疮)手足口病(重型)颤病小便失调(帕金森病膀胱功能障碍)眩晕(后循环缺血)恶性淋巴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低中危组)巨幼细胞贫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相关性贫血肝瘟(慢性肝衰竭)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淤胆型肝炎)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头痛(颈源性头痛)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伤筋病(踝管综合征)臀肌挛缩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痛(腰椎滑脱症)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悬珠痔(肛乳头肥大)脏毒(肛隐窝炎)足底病(跖骨痛)上述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已分两批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上发布供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艾灸】痿病的灸法大全(纯干货,建议收藏)
【艾灸】痿病的灸法大全(纯干货,建议收藏)导读: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
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肢体痿弱,肌肉痿缩。
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软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于痿病范畴。
因多发生在下肢,故有“痿蹩“之称。
西医学中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均符合本病证的证候特征,均可以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一.疾病概述本病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两侧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有缓慢起病的病史,也有突然发病者。
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必要时做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本病临床上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痿缩为主要证候特征,也是各证共同特点。
本病以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为主,但病有急缓与虚实的不同。
其病急者,发展快,肢体不用,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明显,多属于实证;发病缓,肢体弛缓,肌肉痿缩明显不用者,多属于虚证。
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发热、咳嗽、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者为肺热型;兼见身重、胸脘痞闷、小便浑浊,或两足发热、遇冷则舒、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湿热型;伴有腰脊酸软、遗精早泄、头晕目眩,肌肉日渐瘦削枯萎者为肝肾虚型。
二.艾灸偏方偏方一根据痿证的不同部位,上肢或下肢选取不同穴位,配合尺泽穴、肺俞穴,进行艾条灸,每次每穴悬起灸5~10分钟,或实按灸7~10壮。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偏方二根据痿证的不同部位,上肢或下肢选取不同穴位,配合尺泽穴、肺俞穴,进行香烟灸,每次每穴悬起灸5~10分钟,或实按灸7~10壮。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以上两个偏方适用于肺热型的痿证(症状如前所述)。
偏方三根据痿证的不同部位,上肢或下肢选取不同穴位,配合阴陵泉穴、脾俞穴,进行艾柱隔姜灸,每次每穴灸治5-~7壮,艾柱如枣核大小。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痿病(脊髓损伤)诊疗方案
痿病(脊髓损伤)诊疗方案2012年一、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为“痿病”进行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1. 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比较单纯,脊髓损伤多因外伤所致。
现代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为督脉所损。
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腧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督脉损伤则引起经脉阻滞不通导致“四肢懈惰、不仁不用”。
随之出现脏腑功能失调,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涉及手阳明大肠经出现大便功能失常。
2. 辨证论治⑴截瘫早期(伤后10天内)多为外伤跌仆,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宜活血化瘀,疏通督脉,疏筋壮骨,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赤芍15g、当归20g 、地龙20g桃仁15g 、川芎15g 、熟地黄20g、党参15g⑵中期(伤后10天至20天)肿痛减轻,腹胀消减,大便不畅,小便储留,治宜温经通脉,续筋接骨,用健脾温肾汤加减:党参15g 、黄芪30g 、山药20g、白术15g枸杞子15g 、山萸肉25g、白扁豆15g、补骨脂15g茯苓10g、诃子肉10g、五味子10g、吴茱萸15g⑶后期(伤后20天至3个月)多为脾肾阳虚,督伤络阻致腰背、四肢软弱无力,治宜助阳补火,温通经络,用归脾汤加减,另外气血两虚,应以大剂补益之品,固本培元,方用壮阳健肾丸或虎潜丸加减:黄柏25g 、龟板25g 、知母25g 、熟地黄25g陈皮25g 、白芍25g 、锁阳25g 、虎骨(用狗骨代,炙,30g)干姜15g、当归20g 、牛膝15g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痿病(脊髓损伤)可起到“疏通督脉,调理阴阳”的作用。
脊柱骨折应首先手术复位,待脊椎骨折愈合后才能进行针灸治疗,以防止脊柱骨折复发,重新压迫脊髓。
⑴肢体瘫痪:①夹脊电场疗法处方:脊髓损伤节段的上下端两侧各一对夹脊穴。
操作:针柄接电针仪导线,同1组导线连接同侧1对夹脊穴,正极在上,负极在下。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出版)。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发病或缓或急。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也可首先出现眼睑或舌肌等头面部位的肌肉萎缩。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温热邪气致痿,发病多在春夏季节。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瞤动、麻木、痒痛。
可出现睑肌、面部肌肉瘫痪或舌肌痿软,严重者可导致吞咽、尿便障碍,呼吸困难,肌力下降,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
必要时肌电图和酶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发布的《中国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
已有临床表现诊断 MS 必需的进一步证据≥2次临床发作;≥2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或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并有1次先前发作的合理证据无≥2次临床发作;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空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 MS4个CNS 典型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质、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等待累及CNS 不同部位的再次临床发作1次临床发作;≥2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时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3项中的任何一项:·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随访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或钆增强病灶, 无论与基线MRI扫描的间隔时间长短·等待再次临床发作1次临床发作;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临床孤立综合征) 空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MS4个CNS典型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质、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等待累及CNS不同部位的再次临床发作a时间的多发性需符合以下3项中的任何一项:·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随访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或钆增强病灶, 无论与基线MRI扫描的间隔时间长短·等待再次临床发作a提示MS的隐袭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PPMS) 回顾性或前瞻性调查表明疾病进展持续1年并具备下列3项中的2项:·MS特征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层或幕下)有≥1个T2 病灶以证明脑内病灶的空间多发性·脊髓内有≥2个T2病灶以证明脊髓病灶的空间多发性·CSF阳性结果(等电聚焦电泳证据表明有寡克隆区带和/或IgG指数增高) (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肢体痿软,身体困重,或有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不利,虚烦不眠,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有力。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筋脉弛缓,肢体活动不利或软弱无力,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视物昏渺,日久目盲,甚或出现暴盲。
(3)可结合相关疾病的理化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成人NMOSD诊断标准(IPND,2015)AQP4-IgG 阳性的 NMOSD 诊断标准(1)至少1项核心临床特征(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阳性(推荐CBA法)(3)排除其他诊断AQP4-IgG 阴性或 AQP4-IgG 未知状态的 NMOSD 诊断标准(1)在1次或多次临床发作中,至少2项核心临床特征并满足下列全部条件:1)至少1项临床核心特征为ON、急性 LETM 或延髓最后区综合征;2)空间多发(2个或以上不同的临床核心特征);3)满足 MRI 附加条件(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阴性或未检测(3)排除其他诊断核心临床特征(1)ON(2)急性脊髓炎(3)最后区综合征,无其他原因能解释的发作性呃逆、恶心、呕吐(4)其他脑干综合征(5)症状性发作性睡病、间脑综合征,脑MRI有NMOSD特征性间脑病变(6)大脑综合征伴有NMOSD特征性大脑病变AQP4-IgG阴性或未知状态下的NMOSD脑MRI附加条件(1)急性ON:需脑MRI有下列之一表现:1)脑MRI正常或仅有非特异性白质病变;2)视神经长T2信号或T1增强信号>1/2视神经长度,或病变累及视交叉(2)急性脊髓炎:长脊髓病变>3个连续椎体节段,或有脊髓炎病史的患者相应脊髓萎缩>3个连续椎体节段(3)最后区综合征:延髓背侧/最后区病变(4)急性脑干综合征:脑干室管膜周围病变注:NMOSD: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AQP4-IgG:水通道蛋白4抗体;ON:视神经炎;LETM: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视物模糊,逐渐加重,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直至不辨人物,甚至不分明暗,可伴有眼球转动痛、压痛,而外眼轮廓无异常。
视神经脊髓炎中医治疗研究简况
视神经脊髓炎中医治疗研究简况
黄昊;王训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8(30)2
【摘要】视神经脊髓炎作为一种免疫性脱髓鞘疾病,治疗时临床上多以激素冲击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而疾病本身的波动性及药物副作用给治疗带来困难,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针灸等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常可拓展治疗思路,带来有益后果。
而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报道不多,但治法多样,疗效显著,本文就中医治疗该病的文献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370-373)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中医治疗;综述
【作者】黄昊;王训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视神经脊髓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赵子德;柏梅;梁俊;王军杰;魏彬彬;王影
2.37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临床特点的研究 [J], 骆书庆;赵铎;潘亚茹
3.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J], 宋宏鲁;徐全刚;魏世
辉
4.视神经脊髓炎的中医治疗探讨 [J], 冉宁晶;杨芳;陈卫银
5.5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中医证素研究 [J], 王春琛;陈志刚;李彬;王麟鹏;邢怡;马昕宇;杨清玄;刘银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