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作业(全)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611e370b4e767f5acfce48.png)
单项选择题1、程少堂《诗经·子衿》课例执非常关注教学内容与()的勾连,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古代经典作的现代生活气息,边学边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言知识。
. C. 政策法规.古代典故.外国生活.现代生活2、张玉新执教《东坡词二首》的课例中,特别强调“教服务于学”,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在()。
.想象.朗读.阅读方法和策略.写作3、武凤霞的《一株紫丁香》课例是借助()对接儿童生活。
. D. 图画.资料推展.想象.故事4、“素描作文”教学的训练非常重视()。
. A. 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5、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这三个维度。
.知识,过程,方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素质.知识,思维,习惯6、被称为“本色语文”的代表教师是()。
. B. 曹勇军.王崧舟.韩军.黄厚江7、欧阳代娜老师执教的()课例,体现了文言文串讲发的传统精髓和现代化改造。
.《兰亭集序》.《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8、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教例充分体现了()教学法的灵活和生动。
. E. 讲授法. F. 串讲法.朗读.小组合作多项选择题9、黄厚江老师语文“本色教学”的“阅读教学策略”有:()..以讲授为主.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基本形式10、“大语文”说明文教学设计的特点有:()。
.说明文教学设计“有追求”.说明文要讲很多百科知识.说明文知识训练设计“活”而“实”.说明文的教学视野开阔11、中小学诗歌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
.教师要提高现代诗歌的解读和鉴赏水平.教师要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教师要能够进行科学的朗读指导.教师要注意创新诗歌教学活动的设计12、洪镇涛语感训练的四步课堂结构包括:()。
.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品味语言,生成语感.感受语言,触发语感13、散文独特的审美特质有:()..散文的语言形式美.散文的结构美.散文的性情之美.散文的音韵美判断题14、张孝纯老师运用“大语文”理念指导下的说明文教学视野非常开阔。
西南大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0843f5aef8941ea76e051f.png)
1:[论述题]3."体积的认识”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你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说给大家听?生:简要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呢?生:因为石头有重量。
生:木头也有重量为什么放进去水就不升高呢?生:石头放进瓶子里,就把瓶子里的水挤出来了。
生:石头放进瓶子里占了水的位置,水就被挤上来了。
生: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水就上升了。
师:石头占了水的空间,那水有没有占空间呢?生:水占了瓶子的空间。
师:除了水和石头占了空间,还有哪些物体也占有空间呢?…【问题】试对片段中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是很难在生活中看见的,本片断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想象乌鸦喝到水的过程,很难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而乌鸦喝水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几乎只能是靠想象。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的知识,要使数学教学有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2:[论述题]2."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同学们,我们是沿着什么将平行四边形剪开的?生:(齐声)高。
师: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哪两个图形?生:(齐声)三角形、梯形。
师:我们把三角形平移到梯形的另一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齐声)长方形。
师: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样?生:(齐声)相等!师:为什么?生:面积既没有多也没有少。
师:很好!那长方形的长、宽分别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生:长方形的长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高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现在你能说出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098】课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098】课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686057050876323012127d.png)
1、关于品味语言和语句揣摩。具体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品读词语一--标题中的“我们”;第二层次是揣摩开头部分“这是一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和结尾部分“这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比任何艺术还要艺术”等句子的含义;第三层次是分析小标题和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品读语言从词语到句子,最后到文章整体,由浅入深,打破了才传统课堂只分析个别语句的局限。而且每层分析都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在品读词句中学会阅读品析。
4、关于语言活动。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没;第三层次是全班合作完成小诗。语言活动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也是“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在教学的具体形式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切块融合。“切块”教学和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有-定的相似之处,力求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活动充分。这堂课更多体现是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将文本内容理解和语言品味及结构特点、写人方法融合;将阅读中的语言活动、问题探讨和文本理解融合;将阅读中的语言活动和写作中的语言实践融合。
答:根据欧阳代娜执教的《岳阳楼记》课例,1、关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串讲”之所以是“串讲”,就是要紧扣文本的语句,把字、词、句的意义、修辞等逐个进行解释。正因其“逐字、逐词、逐句”的落实,所以串讲模式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句表层意思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欧阳代娜老师致力于语文教学事业,孜孜不倦的打磨自己的精品课,她把自己的教学追求概括为“美”、“巧”、“活”、“实”四个字。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30f70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3.png)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0年12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管好,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技术作为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对外部世界(自然)的规律性认识及运用规律创造出的有利于实践活动开展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从最初的狩猎、采集,到后来的驯养、种植等,都必须要有对劳动实践对象属性的充分认知,并根据认知结果寻求和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工具和方法来展开实践活动。
这种在对劳动实践对象的属性认知基础上寻求和探索相应的劳动工具和方法的行为,构成了科技活动的最初样态。
与此同时,劳动实践对象遵循着特定的生长规律,这要求人类在运用科技开展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尊重其客观规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最终促成了科技与伦理的有机结合,科技活动遵循自然规律的要求成为早期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伦理准则。
而在工业社会,随着资本逻辑横行,追求利益最大化让包含科技在内的人的多数活动陷入功利主义之中,出现了科技与伦理相分离的异化景观,科技沦落为向自然无节制索取物质利益的冰冷工具。
科技与伦理分离下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让人们充分意识到重塑科技活动的伦理维度、实现科技生态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技生态创新伦理要求实现科技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即在科技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时刻遵循自然规律,实现科技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原则的有机结合。
这种有机统一体现在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动机及全过程中。
就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动机而言,科技要自觉放弃原有的唯经济增长的错误认识,使科技发展和应用从一开始就在自然资源可循环再生、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伦理预设下开展。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da6fa6a8956bec0875e30d.png)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作业答案大学语文(专科)作业参考答案1:[单选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运用的手法是()A:比喻象征B:夸张排比C:对偶排比D:夸张拟人参考答案:A2:[单选题]下列作品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方法说理的是()A:苏轼《贾谊论》B:墨子《非攻》C:王国维《治学三境说》D:鲁迅《狂人日记》参考答案:B3:[单选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具有\柔中带刚”特点的是()A:苏轼《前赤壁赋》B:辛弃疾《摸鱼儿》C:白居易《长恨歌》D:李贺《李凭箜篌引》参考答案:B4:[论述题]四、作文题(3题选作1题) 1、阅读下边的材料《渔竿与一篓鱼》,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
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煮好了鱼,吃了个精光。
不久,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提着鱼竿艰难地走向目的地�D�D海边,没到目的地就饿死了。
2、请以《�D�D前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根据写作内容,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
3、请以\台阶”为话题,自拟题目,或进行议论,或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诗歌以外的文体均可。
特别提醒:凡是离开所给材料、话题、题目而写的作文或下载、抄袭他人文章者,一律按零分计算。
参考答案:答案略。
特别提醒:凡是离开所给材料、话题、题目而写的作文或下载、抄袭他人文章者,一律按零分计算。
5:[论述题]三、简答简析题(注意:1、2、3题选作1题;4、5题选作1题)(一)简答题(3题选作1题) 1、谈谈你对《孟子》中的一则语录的理解(注意:不是翻译原文,是谈看法):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注释:\夫人”:\夫”,发语词,表示以下有话说。
(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西南大学21年6月机考资料
![(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西南大学21年6月机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564bcf152d380eb62946df7.png)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道题3.0分,共18.0分)1.吴泓《和学生一起读<论语>》教学随笔中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最佳途径是()。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2.王崧舟《枫桥夜泊》课例中,初读阶段王老师实施了四个层次的教学,其中第一层是()。
A.读顺口B.读出节奏C.读出味道D.教师隐退3.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中,执教者一共设计了()大主问题,有条不紊地以聊故事的姿态“暗地”里开展系列教学内容的学习。
A.1B.2C.3D.44.在开展语文阅读探究性学习应做到()。
A.加深对人文的探讨B.加深对文本的深度解读C.采用花样跌出的教学方法D.紧扣探究内容,不蔓不枝5.李老师自评自己的《陋室铭》这一堂课是“()为核心,以运用为主旨”。
A.问答B.自读C.体验D.诵读6.板块设计教学刻意变“以讲为主”为(),重视创设各种活动式教学设计。
A.“以活动为主”B.“以写为主”C.“以自学为主”D.“以诵读为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道题3.0分,共12.0分)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1.宁鸿彬老师提出的“宁氏三原则”是()。
A.“三不迷信”B.“三个允许”C.“三个欢迎”D.“三个尊重”2.郭初阳《项链》课例中执教者用到的文本解读方法有()。
A.传记解读法B.原型解读法C.接受美学解读法D.文本细读3.方帆《荔枝蜜》课例的教师是学习的管理者、()等。
A.支持者B.引领者C.传授者D.组织者4.散文独特的审美特质包括性情之美、()。
A.语言形式之美B.语言结构之美C.语言表达之美D.内容结构之美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道题2.0分,共10.0分)1.张孝纯《中国石拱桥》实录中,第三环节针对前面训练过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测评”,实现了语文教学中难得的()的统一。
人文性2.余映潮《天上的街市》课例中第二乐章,执教者采用()教学设计,重在训练学生的深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优质语文教育案例分析题(2篇)
![优质语文教育案例分析题(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3f2e1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5.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荷塘月色》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以《荷塘月色》为例,分析优质语文教育案例。
二、案例分析1. 案例目标(1)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 案例实施(1)导入新课教师以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荷塘月色美在哪里?从而导入新课《荷塘月色》。
(2)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
(3)赏析重点段落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荷塘月色》中的重点段落,如: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段落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美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5)总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荷塘月色》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案例评价(1)教学效果本案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阅读、赏析、拓展延伸等,使学生对《荷塘月色》有了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水平。
(2)教学方法本案例采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拓展延伸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本案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案例启示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西南大学0949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
![西南大学0949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https://img.taocdn.com/s3/m/1c35c935580216fc700afdc1.png)
0949(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1:[判断题]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基于一定的问题来思考探究,获得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而不是直接接受某种知识或经验。
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话题式手法主要是一种探究的手法,即设置难易适度的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问题,给学生以"抓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说读式手法是指用边读边说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在读与说的充分活动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广泛的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4:[判断题]原型解读是现代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又称神话原型派文艺批评、分析心理学派文艺。
要打破每部作品的界限,强调带有普遍性的原型因素,原型批评不把作品列为主要批评对象,而侧重于从宏观上总结文艺的普遍规律。
参考答案:正确5:[判断题]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
在课程教学语境下谈文本细读主要是强调强调文本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独立的存在,阅读要以作品文本自身展开描述和评价。
至于作者的真实意图,我们只能以作品为依据参考答案:正确6:[判断题]文心技巧包括读者意识、发表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
"文心技巧”没有实实在在的训练,所以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没有实质意义。
参考答案:错误7:[判断题]语文味儿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极具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与自由境界。
参考答案:正确8:[判断题]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
参考答案:正确9:[判断题]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语感的获得既要有丰富的感性实践,还要有理性的语言知识分析。
19年秋季学期西南大学[0297]《教育案例研究》作业答案
![19年秋季学期西南大学[0297]《教育案例研究》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50175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2.png)
19年秋季学期西南大学[0297]《教育案例研究》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教育案例研究》课程代码:0297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课堂教学的环节主要有:备课环节、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课堂提问环节、教学板书环节和等共五个环节。
D. 课堂教学结束环节▌『√』
起立环节
查勤环节
问候环节
2、以设疑问难、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主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有:和练习导入法等形式。
E. 移花接木法
提问导入法▌『√』
演示导入法
幽默化解法
3、以最为常见的板书的形式特征为依据,可把板书分为提纲式、词语式、和图文式四种类型。
图书式
列表式
漫画式
表格式▌『√』
4、教育案例不仅叙述了教育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情感及灵感。
思想▌『√』
喜悦
悲哀
愤怒
5、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板书时应写。
A. 行书
B. 楷书
行楷▌『√』
草书
6、具体说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发挥以下这样一些作用:教练员的作用、导演的作用、媒介的作用和的作用。
朋友
备用信息库▌『√』
拉拉队员
监督员。
西南大学网络学习[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
![西南大学网络学习[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45f07b7866fb84ae45c8dce.png)
2017西南大学网络学习[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1、程少堂《诗经·子衿》课例执非常关注教学内容与()的勾连,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古代经典作的现代生活气息,边学边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言知识。
1. C. 政策法规2.古代典故 3. 外国生活 4.现代生活2、张玉新执教《东坡词二首》的课例中,特别强调“教服务于学”,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在()。
1. 想象2. 朗读3. 阅读方法和策略4.写作3、武凤霞的《一株紫丁香》课例是借助( )对接儿童生活。
1. D. 图画2. 资料推展3. 想象4.故事4、“素描作文”教学的训练非常重视( )。
1. A. 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2.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3.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4.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5、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 )这三个维度。
1. 知识,过程,方法2.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知识,能力,素质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4. 知识,思维,习惯6、被称为“本色语文”的代表教师是()。
1.B. 曹勇军 2. 王崧舟 3. 韩军 4.黄厚江7、欧阳代娜老师执教的()课例,体现了文言文串讲发的传统精髓和现代化改造。
1. 《兰亭集序》2. 《醉翁亭记》3. 《小石潭记》4.《岳阳楼记》8、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教例充分体现了( )教学法的灵活和生动。
1. E. 讲授法2. F. 串讲法3. 朗读4.小组合作多项选择题9、黄厚江老师语文“本色教学”的“阅读教学策略”有:().1. 以讲授为主2. 以文本理解为基础3. 以问题探讨为引导4.以语言活动为基本形式10、“大语文”说明文教学设计的特点有:()。
1. 说明文教学设计 “有追求”2.说明文要讲很多百科知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3. 说明文知识训练设计“活”而“实”4.说明文的教学视野开阔11、中小学诗歌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
《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作业答案
![《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58ecf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9.png)
《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作业答案第三批次作业简答题:2、结合王君《丑小鸭》教例,简要回答阅读教学\切入口”的设计要领。
答:王君老师的课堂教学细节艺术,可圈可点之处多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课堂切入艺术。
切入,是庖丁解牛的第一刀,这“第一刀”切在何处,怎么切,切得是否有效,至关重要。
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前提和基础,更显示着教师文本研读和教学设计所能达到的层次和境界。
王君老师精妙的“切入”艺术,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一、切得准:选“点”切入,独具匠心。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命门”,找准“命门”,就好比找到了打开解读这篇文章大门的钥匙。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一线教师,拿到小说,就是“三要素”,面对文言文,就是朗读和翻译,解构议论文,就是论点论据论证千篇一律,面目可憎。
王君老师能够充分尊重文本-1-的个性,从而寻觅到独特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切入点。
王君老师课堂切入的选点,还有标题切入、主线切入、背景切入、语文知识点切入,我们在欣赏她的课例的时候,每每被她所精选的独具匠心的切入点所折服,问君何能尔?精湛的眼光,深厚的功力。
二、切得巧:运刀自如,切中肯綮。
“选点”,是有效切入的第一步,“选点”之后,便是“运刀”了,“怎么切”是很讲究的,切得得当,游刃有余;切得不当,崩掉刀刃,王君显然是深谙此道的。
三、切得深:刀势不减,宛如破竹。
一“切”之后,需要强有力的跟进措施,才能保证沿着切口进入文本深处,洞悉语言世界的奥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切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板块,而应该是大餐的一道开胃菜,大戏的一通开场锣鼓,它是引子,是铺垫,但更是过程。
总体看来,王君老师课堂“切入”的艺术,呈现这样一些特点:它是破解文本密码的“钥匙”,不是万能钥匙,是给文本量身定做的“钥匙”;它不但是一扇门,让你进去;它还是一条路,让你走进里面去;它具有“三力”,即: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向心力”、带动后续学习活动的“牵引力”、有利于支持文本研读重心的“支撑力”;小而言之,它是教学细节,教学技巧;大而言之,它是教学策略,教学智慧。
《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作业答案
![《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d4e12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6.png)
《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作业答案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诗的韵味在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套用在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堂艺术魅力上就是“不说一字,尽得风流”。
老师没有过多的牵引,一切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实现的。
当我看完窦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不禁感慨:朗读可以这么丰富!(1)、读出了内容:整节课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朗读贯穿始终,不同层次的朗读,读出了人物丰富的个性,让学生读懂了人物性格。
在课上,窦老师通过不同层次的指导朗读,读题目,读外貌,读语言,读动作,通过比较再结合想象,结合表演,一下子拉进了学生与书中人物的距离,更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书中的人物,深刻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于是就在朗读中理解了林冲的谦虚、知礼、忍让,洪教头的狂妄、无礼、骄横。
但同样的文字,窦老师还是通过朗读,又让学生读出了林冲“窝囊”,洪教头“知耻、服输”的一面。
同样的文字,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有带着问题的思考性朗读,有带着感悟的表达性朗读,还有带着动作的表演性朗读。
学生从各自的感悟出发,体其情,摹其形,拟其声,读得绘声绘色,入情入境。
让学生读出了人物的丰富性,读出了文章的厚度。
(2)、读出了文法:读了人物的外貌,再去读人物的语言,再去好好读读人物的动作。
在读中让学生清晰感受到文章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去描写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习得了这种写法。
同时窦老师以评书话的语言还原了它的本味。
这节课教师就多处使用串口式的语言过渡、评价,体现了评书味道:“对林冲,那真是七个不服,八个-9-不忿儿,一百二十个不满意”;“这人要露脸,墙城都挡不住。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这真是说时迟,那时快??”在谈到书中通过着力描写洪教头反衬林冲的特点时,她没有采用“反衬”这个来自西方文艺理论的词汇,而是中国古典叫法“背面铺粉法”,让人深为感叹。
这种文法也是通过学生的读,水到渠成习得。
4、举例论述洪镇涛的语感教学方法答:课文《雷雨》虽然只是整部话剧中的一幕,但一万余字的篇幅,就足以让一般语文教师望而生畏了。
2013秋西南大学语文作业及答案
![2013秋西南大学语文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81761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b.png)
2013 秋西南大学语文作业及答案1、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认为人都应当有精神的小屋,你有多少精神小屋 ,你用它盛放什么 ?2、人们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赋比兴”手法的详细内容是什么 ?3、鲁迅《狂人日志》主要思想是什么?"狂人”的形象内涵是什么 ?参照答案 :1、学员依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赋比兴 :采纳朱熹的说法 :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及敷陈直叙 ;比者 ,以彼物以比此物也,即就是打比方,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惹起所咏之词也,即触景生情、触物触物动情的联想方式。
3、《狂人日志》主题思想:作品经过生活的横断面,"意在裸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揭露出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实质。
内涵:狂人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同时又是反封建的斗士。
20、以下语句的括号中的词语解说正确的有(A:A 异日图将好景 ,回去凤池夸 (图:画 ,描述 (《望浪潮》B:其隙也 ,施施而行 (施施 :慢走的样子 (《始得西山宴游记》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 :往,到《逍遥游》D:其一氓全力而不可以平时 (平时 :平时《寓言二则》正确答案 :ABC19、以下语句的括号中的词语解说正确的有(A:A 日思高其位 ,大其禄。
(高:使地位高《蝜蝂传》B:此虽免乎行 ,犹有所待者也。
(待:依赖 ,依赖《逍遥游》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杀身 :自我牺牲 (《论语》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多 :多半 (《管晏传记》正确答案 :ABC18、鲁迅《狂人日志》中狂人的形象内涵有(A: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 B:抗争封建礼教的反叛者C:封建礼教卫道者D:受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正确答案 :AB17、《管晏传记》写管仲治政的特色是(A:擅长推荐别人B:对外守信于诸侯C:与民同好恶D:D 对内通货积材正确答案 :BCD16、以下作家中 ,诗歌创作有突出成就的有(A:郭沫若B:郭小川C:舒婷D:三毛正确答案 :ABC15、组成小说的因素有 (A:优美生动的语言B:完好而多变的情节铺叙C:丰富而仔细的人物刻画D:详细而独到的环境描绘正确答案 :BCD14、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风的写作特色有(BC A:人物描绘细腻形象B:写景气概弘大抒怀凄凉雄伟C:境界宽阔浑成D:语言风趣风趣正确答案 :BC13、沈从文《箱子岩》善用对照,其对照有 ( A BC D A:贫富的对照B:文明人与乡间人的对照C:美与丑的对照D:作者前后两次返乡的对照正确答案 :BD12、司马迁《史记 .管宴传记》中赞誉了 (A:鲍叔擅长用人B:管仲善转败为胜C:晏婴节约直谏D:齐桓公不记私仇正确答案 :BCD11、以下各项对杜甫的说法正确的有(A:风格沉郁顿挫B:是盛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C:诗歌被称为“诗史”D:其诗主要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正确答案 :ABC10、《三国演义 .官渡之战》一回中 ,袁绍的性格特色有 ( A:擅长听取建议B:主观果断C:粗暴强横D:大智若愚正确答案 :BC9、《诗经》的主要内容有(A:反应征役的诗B:揭穿统治阶级丑行的嘲讽诗C:反应被盘剥者被压迫者的诗D:反应婚恋爱和反应周民族的历史的诗正确答案 :ABCD8、《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有(A:执着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美政”B:深邃执着的爱国之情C:独立不迁的峻洁人品D:深刻的批评精神正确答案 :ABCD7、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主要特色有( A:感情波涛变化B:构造起伏跌荡C:语言自然豪迈D:境地壮阔正确答案 :ABC6、老舍《想北平》一文的艺术特色有(A:乐律和睦气概豪放B:构想从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C:文风朴素自然D:语言清爽开朗善用对照手法正确答案 :BCD5、以下作家中 ,在小说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有( A:老舍B:巴金C:茅盾D:曹禺正确答案 :ABC4、以下作品属于史铁生的有(A:《我的遥远的清平湾》B:《我与地坛》C:《命若琴弦》D:《插队的故事》正确答案 :ABCD3、《诗经》的主要内容有(A:反应征役和婚恋的诗B:揭穿统治阶级丑行的嘲讽诗C:反应被盘剥者被压迫者的诗D:反应周民族的历史的诗正确答案 :ABCD2、史铁生《我与地坛》中表达母爱的方法有(A:我与母亲的直接对话B:对母亲的直接的无声的行为描绘C:“我”的回想、自责、怨恨侧面衬托D:经过作者“我”之口直接心理描绘正确答案 :BCD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 2 一 5 个正确的将其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 错选、多项选择、漏选均不得分1、李白的诗歌特色有 (A:想象丰富奇异B:风格雄伟豪放C:语言清爽自然D:风格沉郁顿挫正确答案 :ABC30、钱钟书《围城》是一部嘲讽杰作,它的嘲讽对象是 (A:腐败官僚B:旧时代知识分子C:城市小市民D:小气鬼正确答案 :B29、创始了 "佳人香草”的比兴手法 ,并打破了四言句式的诗歌是 ( A:《诗经》B:楚辞C:汉乐府D:唐诗正确答案 :B提出 "天做孽 ,犹可违 ;自做孽不行活”的名言的作者是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正确答案 :D27、苏轼《贾谊论》顶用孔子、周勃等证人明贾谊不善忍、不善等候的短处,论据是 (A:数字论据B:事实论据C:理论论据D:自然论据正确答案 :B26、老舍《想北平》顶用巴黎、伦敦等世界名城的不足来突出对北平的爱,用手法是 (A:类比法B:对照法C:象征D:夸张正确答案 :B25、墨子《非攻》一文以偷窃别人财物来表示反对不义战争的看法,所用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B:对照法C:演绎法D:举例法正确答案 :A24、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诗句出自 ( A:屈原《离骚》B:辛弃疾《摸鱼儿C: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D:王维《宫怨》正确答案 :C23、庄子《逍遥游》的中心思想是(A:追求立功立业的踊跃人生B:反对暴政的气愤之情C: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D:反对不义战争的政治理想正确答案 :C22、以下作品属于周涛的是(A:《我的遥远的清平湾》B:《我与地坛》C:《插队的故事》D:《游牧长城正确答案 :D21、辛弃疾《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中波及到的历史人物是 (A:杨贵妃B:陈皇后C:赵飞燕D:杜丽娘正确答案 :B20、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括号中最适合的一组是(我们能够不漂亮 ,但我们 (。
(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西南大学第二套限时资料
![(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西南大学第二套限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60c3dea52ea551810a687f3.png)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道题3.0分,共18.0分)1.郑晓龙的作文构思策略中的第三步是()。
A.说文解字B.意义链接C.词语链接D.自问自答2.张玉新在“原生态”教学观中提出教学应该立足于()。
A.方便教师教学B.方便学生学习C.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D.学生的自然本性3.陈钟樑老师在《合欢树》一文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学风格是()。
A.华丽B.平淡朴素C.标新立异D.平平无奇4.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
A.共生互学B.和谐C.平等D.以上三者都是5.贾志敏老师主张语文课堂要做到“三实”,其中()是教学的本色。
A.真实B.朴实C.扎实D.厚实6.以下不是郭初阳课堂特点的是()。
A.尊重原文B.选取的角度巧妙C.注重同学参与D.感性教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道题3.0分,共12.0分)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1.从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可看出,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是来自于()。
A.文本B.学生视角C.教师的亲自阅读。
D.真实生活2.余映潮《天上的街市》课例中的三个乐章分别是()。
A.读B.找C.背D.写3.诗歌从体裁上可分为()。
A.古体诗B.律诗C.近体诗D.绝句4.张玉新《东坡词两首》中,执教者教学推进过程以学生“自然阅读”的认知规律为主线,具体可以总结为()。
A.第一次阅读B.第二次阅读C.背诵D.深度理解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道题2.0分,共10.0分)1.诗意语文的旨归是()。
精神的语文2.于永正《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录的前半部分是典型的()训练,同时为写作训练做好铺垫。
口语交际3.文言文中的代词主要分为三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4.管建刚认为()和写作意识是作文教学的核心。
写作兴趣5.窦桂梅《游园不值》整个课堂设计围绕的主题是()。
赏析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2.0分,共20.0分)1.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现不足,取长补短。
2019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019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d84082b8f67c1cfad6b89b.png)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1098 学年学季:20192单项选择题1、程少堂《诗经·子衿》课例执非常关注教学内容与()的勾连,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古代经典作的现.政策法规.古代典故.外国生活.现代生活2、钱梦龙执教《愚公移山》的课例,一共设计了()个大主问题,有条不紊地以聊故事的姿. E. 2. 4. 3. 13、李卫东老师执教《陋室铭》课例,是以“()为核心,以运用为主旨”。
. B. 诵读. D. 问答.体验.自读4、王崧舟积极倡导()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本色语文.诗意语文.绿色语文.心根语文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语文教育活动中的语文课程现象。
. C. 层次性.物质性.活动性.关系性6、张玉新执教《东坡词二首》的课例中,特别强调“教服务于学”,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在()。
.想象.朗读.阅读方法和策略.写作7、武凤霞的《一株紫丁香》课例是借助()对接儿童生活。
.图画.资料推展.想象.故事8、郭初阳执教《项链》的课例中,对“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的“也”的解读采用的文本解读方.文本细读.接受美学解读.互文性解读.传记解读9、贾志敏执教《言语交际表达训练》课例中,创设交际情境所选择的话题是()。
. A. 要让于老师在诸多同学中辨别出两个同学.课堂上当场指认两个同学.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如何进行“人物描写”10、从吴欣歆执教《纵向展开议论》的课例可看出,执教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借助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横向.纵向.多水平.纵向和横向11、“素描作文”教学的训练非常重视()。
. F. 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12、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这三个维度。
.知识,过程,方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素质.知识,思维,习惯13、被称为“本色语文”的代表教师是()。
2023-2024学年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106f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f.png)
2023-2024学年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陈参军永华,字复甫,泉郡同安人。
父某科孝廉,以广文①殉国难。
公时年舞象②,试冠军,已补龙溪博士弟子员。
②因父丧,遂随郑成功居厦门。
成功为储贤馆,延四方之士,公与焉,未尝受成功职也。
其为人静穆,语呐呐如不能出诸口,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群意所动。
与人交,务尽忠款。
平居燕处无惰容,布衣蔬食,泊如也。
成功常语子郑经,指公曰:“吾遗以佐汝,汝其师事之!”③成功既没,郑经继袭,以公为参军,职兼将相。
公慨然以身任事,知无不言,谋无不尽,经倚为重。
知公贫,常以海舶遗公,谓商贾僦此,岁可得数千金,聊资公用。
公却不受,强与之,辄遭败,更与之,亦然。
公笑曰:“吾固知吾命穷,徒损他人资,无益。
”台郡多芜地,公募人辟之,岁入谷数千石,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计己所存,足供终岁食而已。
④逮耿逆以闽叛,郑经乘机率舟师攻袭闽粤八郡,移驻泉州;使公居守台湾,国事无大小,惟公主之,公转粟馈饷,五六年军无乏绝。
初,郑氏为法尚严,多诛杀细过,公一以宽持之,间有斩戮,悉出平允,民皆悦服。
相率感化,路不拾遗者数岁。
⑤一日,命家人洒扫厅事,内设供具,户闭甚严,日斋沐具表入室拜祷,愿以身代民命,或曰:“君秉国钧,民之望也,今为此,实骇观听,其若民心何?”公曰:“此吾所以为民也”,复叹曰“郑氏之祚不永矣!”居无何,诘朝端坐而逝。
[注]①广文:指同安县教谕(官职名)。
名师语文教学案例(2篇)
![名师语文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404b0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3.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
在众多语文教学实践中,名师们凭借其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入的教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案例。
本文以一位名师的《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探讨其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案例概述《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在荷塘月色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文将分析这位名师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课后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 名师以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夜晚欣赏过荷塘月色?它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初读课文- 名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字音、字形和词义。
- 学生汇报生字词,名师进行讲解和纠正。
3. 精读课文- 名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名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 名师带领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4. 拓展延伸- 名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荷塘月色”的理解。
- 名师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课堂活动1. 朗读比赛- 名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2. 角色扮演- 名师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模拟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 名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拓展1. 写作练习- 名师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荷塘月色”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2. 课外阅读- 名师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名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名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4d00e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a.png)
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清末民初,不少知识分子都有一个梦想:实业救国。
但真正把梦想付之行动并见诸成效的其实很少。
个中翘楚,东部的张謇是一个,西部的卢作孚是另一个。
卢作孚先生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同时也被民众称为“北碚之父”。
他创办民生公司,发展民族航运业,一辈子①心无旁(wù),探索实业强国之路。
他把昔日的小乡镇——北碚,建设成为生产发达、文教兴.盛的重要城镇。
在此地,他和四弟惨淡经营,一起帮助百姓②(dù)过难关,并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捐给北碚的教育事业。
他渴望创造一个焕然一新的美丽世界:人人都可以有饭吃,人人都可以有事做,人人都可以有书读。
心怀天下,造福他人,无所不为,是他秉承的人生信条。
在他离去七十一年后的今天,当年栽种的善意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荫.庇世人不受烈日灼烧,③(rú)养了一代又一代北碚人。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兴(xīn)盛B.积(jí)蓄C.参(chān)天D.荫(yìn)庇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3分)①心无旁wù②dù过③rú养3.文段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翘楚B.惨淡经营C.焕然一新D.无所不为4.将带有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写评论,大致三类:(1)(2)(3)这三类,未必概全,但纵有遗漏我想也无损于以下事实,即: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性和偶然性为特色,兴致有便写一点,如没有,则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来写,没有谁处心积虑当什么批评家。
①读了好诗文、好词曲、好小说,逢着妙处,就忍不住批解一番,后来整理出来,好教别人,也知道妙在何处,②为所编的作品集写一些说明,或出于情谊而替别人的书写推荐文字,③创作之余,有些敝帚自珍的心得、体会,或不得不吐,或值得总结,或欲与友人交流,④于是借书简、诗词、短论而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批次:除了第六题错误以外,其他的题全对。
第二批次:1、abcde 2、abc 3、abcd 4、abcd 5、abc 6、abcde 7、abc第三批次:1.联系张学青《月光启蒙》教学实录,谈谈散文的词汇教学策略?答:张学青执教"月光启蒙”的主要教学过程为:导入——解题——自读质疑——重点品析。
这一教学过程中看似平易,但是对"词汇”的体验教学处理得却很到位,强调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使文本词汇与学生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真切体验"民谣”。
2)铺桥搭路,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抽象词汇。
3)语感熏染,促使学生在比较、联想中体验词汇的诗意美。
4)多元朗读,引领学生体验词汇传递的情感美。
5)补充语文材料,引导学生体验词汇传递的文本意蕴。
2. 结合王君《丑小鸭》教例,简要回答阅读教学"切入口”的设计要领。
答:王君老师的课堂教学细节艺术,可圈可点之处多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课堂切入艺术。
切入,是庖丁解牛的第一刀,这"第一刀”切在何处,怎么切,切得是否有效,至关重要。
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前提和基础,更显示着教师文本研读和教学设计所能达到的层次和境界。
王君老师精妙的"切入”艺术,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一.切得准:选"点”切入,独具匠心。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命门”,找准"命门”,就好比找到了打开解读这篇文章大门的钥匙。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一线教师,拿到小说,就是"三要素”,面对文言文,就是朗读和翻译,解构议论文,就是论点论据论证……千篇一律,面目可憎。
王君老师能够充分尊重文本的个性,从而寻觅到独特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切入点。
王君老师课堂切入的选点,还有标题切入、主线切入、背景切入、语文知识点切入……,我们在欣赏她的课例的时候,每每被她所精选的独具匠心的切入点所折服,问君何能尔?精湛的眼光,深厚的功力。
二.切得巧:运刀自如,切中肯綮。
"选点”,是有效切入的第一步,"选点”之后,便是"运刀”了,"怎么切”是很讲究的,切得得当,游刃有余;切得不当,崩掉刀刃,王君显然是深谙此道的。
三.切得深:刀势不减,宛如破竹。
一"切”之后,需要强有力的跟进措施,才能保证沿着切口进入文本深处,洞悉语言世界的奥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切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板块,而应该是大餐的一道开胃菜,大戏的一通开场锣鼓,它是引子,是铺垫,但更是过程。
总体看来,王君老师课堂"切入”的艺术,呈现这样一些特点:它是破解文本密码的"钥匙”,不是万能钥匙,是给文本量身定做的"钥匙”;它不但是一扇门,让你进去;它还是一条路,让你走进里面去;它具有"三力”,即: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向心力”、带动后续学习活动的"牵引力”、有利于支持文本研读重心的"支撑力”;小而言之,它是教学细节,教学技巧;大而言之,它是教学策略,教学智慧。
3. 简要回答武凤霞《一株紫丁香》课例中执教者是如何实现儿童诗歌与儿童生活的"对接”?答:《一株紫丁香》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特点是用天真而精粹的语言抒发着饱满的儿童情感,勾勒出美好的意境。
这首诗也不例外——在活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浅显的内容中,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爱恋扑面而来。
我认为,应该关注这样两点:首先不能把诗歌肢解.任何一种情感都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能够负载得了的,必须是一个整体的相互支撑才能负载动诗中浓浓的深情。
所以,海德格尔说:"词...设计理念:《一株紫丁香》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特点是用天真而精粹的语言抒发着饱满的儿童情感,勾勒出美好的意境。
这首诗也不例外——在活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浅显的内容中,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爱恋扑面而来。
那么,对这样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我们该如何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关注这样两点:首先不能把诗歌肢解.任何一种情感都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能够负载得了的,必须是一个整体的相互支撑才能负载动诗中浓浓的深情。
所以,海德格尔说:"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所以,朱光潜先生认为"诗歌是不可以解的。
”但是,诗歌又是文学,它言语精练的特点又让其成为一种压缩的艺术,把这种压缩文本用适当的方式打开,让学生读出字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很重要。
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形式让学生把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自己当下的生活对接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读出自我,而只有当学生读出自我的时候,诗歌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其次,教师要注意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引领学生品悟诗歌的艺术美。
虽然这首诗的阅读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但是老师不能把自己放置在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上理解这首诗,只有自己心中有高度的时候,才能带着学生走向高出。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诗歌的艺术美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具体到这首诗,我认为,可以从诗歌的韵律美、想象美、情感美几个方面去关注,教学中把教师心中的关注以一种符合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式来呈现,使学生在诵读中浸润其中,从而全方位感受诗歌的美,唤起对儿童诗歌的喜爱之情。
4.阅读窦桂梅《游园不值》教例,简要回答该课例语文教学资源是如何开发和利用的。
答:"厚而不重”的教学资源。
1)课外教学资源引用之多:细读本课例所引用到的诗文,令人叹为观止,有《题李凝幽居》、《寻隠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雪夜访戴不遇》、陆游《马上传》、陆游《临安春雨初雯》、白居易《暮江吟》王维的"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钱钟书对陆游的诗作和叶绍翁诗作的评价。
2)对引用教学资源使用方式之灵活多样:本课例执教者对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手法灵活,巧妙穿插于不同的教学环节,达到"厚而不重”的教学效果。
5.简要赏析王崧舟执教《枫桥夜泊》中高度诗化的教学语言。
答:王崧舟老师是"诗意课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他执教的是古诗《枫桥夜泊》,闭眸回想此课,似乎还可以隐约地听见那一声声幽远的钟声向耳边袭来,内心竟泛起了无以冥状的淡淡轻愁。
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咏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夜半钟声”更衬托出了夜的静谧,夜的深沉,而诗人难以入眠、卧听钟声的那种种无以言传的情感便不言而喻了。
正因为如此,王老师以"钟声”为线,以"愁眠”为眼,营造了一种空灵旷远的境界。
听者似乎不是听课,而是随着王老师跨过千年与作者同感同受!纵观整节课,我们陶醉于诗的意境美,我们感受着语言的深度美,我们钦佩着师生之间的和谐美,我们更被诗意课堂中文本与学者的灵魂碰撞深深感动。
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的:"语文充满劳绩,但我们依然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6.结合张玉新《东坡词二首》教例,简要回答"教”服务于"学”类课型的教学设计要领。
答:古典诗词教学最容易走的路子是依靠教师"讲深讲透”。
张玉新《东坡词二首》教例中,"教”服务于"学”类课型的教学设计要领为:1)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重在"怎样读”。
2)教学内容的选择重在方法的指点。
3)教学过程的推进在于以学生"自然阅读”的认知规律为主线。
4)教学设计的指向服务于课外的阅读。
7.结合程少堂《诗经?子衿》教例简要回答"语文味儿”古典诗词教学设计的特点。
答:" 程少堂老师《诗经?子衿》课堂教例的一曲语文味儿,清歌满乾坤。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然具备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二是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可爱的人,三是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
这三个方面在程少堂身上都体现得都非常充分。
他的"语文味儿”理论,表现出他在文史哲的结合方面,有相当造诣。
他的《诗经?子衿》课例早已经在网上流行,常读常新,确确实实是开了风气之先。
就连他的高考中考高分作文点评,也像艺术品一样有欣赏的价值和研究的价值。
当然,少堂先生对语文教学最大的贡献是正式提出"语文味儿”的理念并把这个概念科学化学术化。
他的研究,有历史的深度,也有学术的深度。
从现实的情况看来,"语文味儿”已经濡染深圳,香飘维港,渗透内地。
我有理由相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史如果缺少了"语文味儿”,显然会略微逊色。
他的新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是中国教研员系统第一部高层次理论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
我曾这样为他的新著题词:理论与实践齐飞,厚重共灵动一色。
雅儒更当有热血,风流不愧真名士。
愿程少堂一曲语文味儿,清歌智慧满乾坤。
8.简要回答文言文"串讲”的内涵答:严格意义上讲,"串讲”作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追溯到东汉郑弦、马融等人的讲经活动,甚至更早的时候。
元朝的程端礼已给它下过一个科学的定义:"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释一句之意,相接续作出。
明理演文,一举两得。
”9.结合李卫东执教《陋室铭记》课例,简要回答文言文分层朗读教学与传统诵读教学的区别何在?答:分层朗读教学设计可以"杨”朗读教学之"长”的同时,"避”了其"短”:以朗读贯彻整个课堂教学,为不同时段的朗读分别赋予清晰的学习任务,一改传统含混随意、漫无边际的朗读。
10.结合魏书生《统筹方法》教例,简要回答说明文是如何设计学习活动的?答:确立明确的学习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紧扣文本开掘活动资源和材料;布置丰富多彩的活动任务和规则;积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11. 结合于永正《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简要回答"言语交际表达训练”教学设计的操作要领。
答:交际语境的营造;入情入境的角色扮演;口语交际训练与书面交际训练的巧妙融合。
12. 简要回答分析管建刚"作文评讲课”的操作要领。
答:尊重童心世界,先"放胆”后"小心”;"文心技巧”优于"文字技巧”,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是作文教学的核心;"慧心”经营作文评课型。
第四批次:论述题:1、结合方帆执教《荔枝蜜》的教学实录,分析本课例中的教师角色与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师角色的差异。
答:本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为什么标题却用“荔枝蜜”?这个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要点:以“荔枝蜜”作标题,一是因为喝了香甜的荔枝蜜,才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即由荔枝蜜引出叙述的中心。
二还包含着这样的意思:香甜的荔枝蜜是蜜蜂辛勤劳动的结晶;社会主义生活像荔枝蜜一样甜美,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是我国的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