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在土地利用覆盖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日益频繁和复杂。
如何准确、及时地监测城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对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手段,凭借其大面积、快速、多时相、多光谱等特点,在城市土地利用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处理和分析,获取关于地面物体的特征和状态的信息。
在城市土地利用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光学遥感数据(如Landsat、SPOT 等)、雷达遥感数据(如 SAR)以及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如 WorldView、QuickBird 等)。
光学遥感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城市中的不同地物类型,如建筑物、道路、绿地、水体等。
通过对不同时相的光学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例如,新建的建筑物在影像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亮区域,而拆除的建筑物则会出现空白区域。
此外,利用光谱特征还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植被和土壤,为监测城市绿地和农业用地的变化提供依据。
雷达遥感数据则具有不受天气条件影响、能够穿透云层和植被等优点。
在阴雨天气或植被覆盖较厚的地区,雷达遥感数据可以有效地获取地面信息。
同时,雷达遥感数据对于监测城市地面的微小形变也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评估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城市地物信息,甚至可以分辨出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和材质等细节。
这对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监测中的主要流程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信息提取和变化检测等环节。
数据获取是基础,需要根据监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并确定合适的成像时间和覆盖范围。
预处理环节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旨在消除遥感影像中的误差和干扰,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
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引言: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是地理学、环境科学和资源管理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能够高效获取地表信息的手段,给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介绍常用的分类方法和关键技术。
一、遥感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1.1 遥感数据的基本概念遥感数据是通过从卫星、飞机或其他平台获取的地表信息。
根据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遥感数据可以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和微波遥感数据两大类。
其中,光学遥感数据包括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图像,而微波遥感数据则通过测量和分析微波信号来获取地表信息。
1.2 遥感数据的分类方法遥感数据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像元级、对象级和面向应用的分类方法。
- 像元级分类是指将遥感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分别归类,并将其分配到相应的土地利用和覆盖类别中。
- 对象级分类则是将像元分组形成空间对象,并基于这些对象的形状、尺寸、纹理和光谱信息进行分类。
- 面向应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具体研究需求,将遥感图像分别用于土地利用和覆盖分类研究的不同方面。
二、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中的应用2.1 光学遥感数据的应用光学遥感数据是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中最常用的数据源之一,其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
常见的光学遥感数据包括Landsat系列卫星图像、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无人机获取的图像。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光谱信息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类型的区分和分类。
例如,利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特征,可以对农田、森林、湖泊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进行分类。
2.2 微波遥感数据的应用与光学遥感数据不同,微波遥感数据主要用于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中的农作物监测、水体提取和地形测量等方面。
微波遥感数据可以穿透云雾和植被等遮挡物,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因此在可见光受限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优势。
例如,通过微波遥感数据,可以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实现农作物灌溉的精细化管理。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应用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日新月异。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准确地了解和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观测手段,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
它利用传感器从远距离感知地面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从而获取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含了丰富的地表信息,如土地覆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等。
遥感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使其能够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大展身手。
首先,它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相比传统的实地调查方法,遥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整个城市甚至更大范围的土地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遥感技术具有多光谱、多时相的特点。
多光谱意味着可以获取不同波段的信息,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多时相则能够反映出土地利用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为研究土地利用的动态过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遥感数据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流程通常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信息提取和变化分析等环节。
数据获取是第一步,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
常见的遥感卫星如 Landsat、SPOT 等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获取到的数据往往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以消除误差和提高数据的质量。
信息提取是关键的一步。
通过各种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如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等,将遥感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类型提取出来。
这些分类方法各有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分类的精度。
变化分析则是基于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来确定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变化分析方法有图像差值法、分类后比较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清晰地了解城市中哪些区域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的类型和程度。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土地,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手段,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丰富、准确且及时的数据支持,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各个环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等优势。
通过遥感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可以获取不同波段、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这些数据涵盖了地物的光谱、纹理、形状等特征,为土地利用的分类、监测和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具体应用(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和面积等信息。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的分布情况。
相比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实时监测。
定期获取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如城市扩张、耕地减少、森林砍伐等。
这有助于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为规划调整提供依据。
(三)生态环境评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监测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等。
通过分析这些生态环境指标的变化,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策略,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土地适宜性评价利用遥感数据获取的地形、土壤、植被等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功能,可以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确定不同类型土地适宜的用途,如适宜耕种的区域、适宜建设的区域等,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一、引言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分析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准确评估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利用现状对于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通过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信息,对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介绍。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 地表覆盖分类地表覆盖分类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城市中的各类地表覆盖类型,如建筑物、水体、绿地等。
这些信息可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内部的空间格局和土地利用状况,从而制定合理和可持续的城市规划方案。
2. 土地利用与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提供连续的、多期的土地利用图像,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图像,可以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模式,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和规模,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城市热环境分析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表面温度分布的空间信息,通过对城市热环境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和空间格局,为城市规划者提供调控城市热环境的参考依据。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1.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是土地利用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借助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图像,将不同类型的土地区分出来,如农田、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等。
这些信息为土地管理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他们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多期的土地利用图像,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图像数据,可以准确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例如,可以对城市扩展、耕地面积减少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3. 土地利用效率评估土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土地利用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准确、全面的土地信息,而遥感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源,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遥感影像的特点和优势遥感影像能够从宏观角度反映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分布,其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面积同步观测遥感影像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的土地进行观测,避免了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的局限性,能够快速获取区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状况。
2、时效性强通过定期获取遥感影像,可以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更新提供最新的信息。
3、信息丰富遥感影像包含了丰富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能够反映土地的类型、植被覆盖、土壤质地等多种特征,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数据。
4、成本低、效率高相比传统的实地调查方法,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土地调查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通过对现状的准确把握,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利用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可以对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识别和分类。
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如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可以将遥感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出来,并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边界的确定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土地利用的边界,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可以精确地确定土地利用的范围和面积。
这为土地利用规划中合理划定各类用地的规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3、土地利用现状的动态监测定期获取的遥感影像可以对比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减少等问题,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的数据获取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分析领域。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一、遥感技术简介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器或其他远距离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遥感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数据,从而提供全面的土地利用信息。
遥感数据可以是光学图像、红外图像、激光雷达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土地覆盖类型、植被分布、土地利用变化等信息。
二、土地利用分析的意义土地利用分析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研究。
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并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土地利用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1. 土地覆盖类型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地覆盖类型的信息,帮助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利用遥感数据,我们可以确定各种土地类型的边界和分布情况,并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遥感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从而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
2. 植被分布和生态环境评估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植被分布的信息,从而评估土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通过遥感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植被的类型、密度和分布情况,并对植被覆盖率进行评估。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监测植被的生长状况和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从而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指导。
3. 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支持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所需的空间数据。
通过获取土地利用的相关信息,如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变化等,可以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进行土地利用潜力评估、土地开发潜力研究等,从而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制定提供支持。
四、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析中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遥感技术具有全面、高分辨率、实时更新等优势,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中的应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指自然地表覆盖或农业、林业、城市等人类经济活动对地表覆盖的改变。
土地覆盖类型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与人类经济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息息相关。
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的地表数据加工分析,实现对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监测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表数据,并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地球物理、地形地貌、气象气候等。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地表数据,并生成详细的地图和网格数据。
遥感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人类提供准确、可靠、全面的地球环境信息,为人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对自然地表覆盖的改变。
土地覆盖类型包括草地、森林、农田、城市等。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农业、林业、建设等。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都在不断地发生着,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遥感技术就是通过对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监测,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中的应用1、土地利用分类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表影像的分析和处理,快速高效地分类土地利用类型。
在土地利用分类中,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生成地图和网格数据,为土地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进行时序影像分析,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做出评估和预测,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土地覆盖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覆盖变化进行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土地覆盖类型变化、面积和形态等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土地覆盖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土地覆盖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评估,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取土地资源信息,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合理分配和管理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它已经成为土地利用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和分析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来研究和监测地表现象和特征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项技术可以在大范围内获取数据,实现高效准确的土地利用规划。
以下是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
首先,遥感技术在土地分类和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常常面临时间和人力成本大、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而应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处理卫星图像,实现高分辨率土地分类和调查。
通过图像解译和分类算法,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地覆盖,如农田、建筑用地、森林等,从而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遥感技术在土地变化监测和分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由于土地使用和覆盖的动态性,了解土地变化对于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比多个时间点的卫星图像,检测和分析土地的变化情况。
这将为规划者提供清晰的土地利用历史和现状,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政策。
另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在土地评估和决策支持方面提供重要帮助。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多源数据可以用于土地评估,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生产潜力评估等。
利用卫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软件,可以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评估,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预测自然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然而,尽管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
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价格昂贵,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成本相对较高。
其次,遥感数据的解释和分析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图像解译和分类算法的准确性受到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的影响。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监测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非接触式的手段获取远距离目标的信息。
它利用传感器接收来自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然后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
在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中,遥感技术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面积、同步的观测。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一个较大区域的土地利用信息,相比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覆盖范围。
其次,它具有多光谱和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
多光谱可以让我们获取不同波段的信息,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土地的特征。
高时空分辨率则能够捕捉到土地利用在短时间内的细微变化。
再者,遥感技术能够实现长期、连续的监测。
通过对不同时间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
那么,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到底是如何应用的呢?在土地利用分类方面,遥感技术大显身手。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处理和分析,结合计算机算法和人工解译,可以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
例如,利用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能够准确区分出不同类型的土地覆盖。
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定期获取的遥感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比如,原本的农田变成了工业园区,或者森林被砍伐转为了牧场。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变化,并计算出变化的面积和速率。
在城市扩张研究中,遥感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占用了大量周边的土地。
通过遥感影像可以直观地看到城市边界的扩展,分析其扩张的方向、速度和模式,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遥感技术能够监测湿地、水域等生态系统的变化,及时发现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破坏,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支持。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获取和分析远距离地面特征的信息,为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1. 土地分类与变化检测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图像和数据,实现对土地类型和变化的监测。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例如,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可以实现对农田面积和用途的监测,辅助农业生产管理和农村土地整治。
2. 土地覆盖变化分析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土地覆盖信息,并通过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实现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定量分析。
这对于生态环境监测和区域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对历史遥感影像的比较和分析,可以追踪自然资源的利用和退化情况,及时调整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估遥感技术的高时空分辨率可以提供详细的土地利用信息,为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进行土地资源供需的分析和评估,为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整和规划提供参考。
例如,通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发展趋势1. 多源数据融合当前,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感器或平台。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多源数据的融合,包括多源遥感图像、多种分辨率数据和多种数据类型的集成。
这将大大提高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支持。
2. 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遥感图像解译和分析将进一步智能化。
传统的人工解译方法将逐渐被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算法替代。
未来的遥感技术将能够自动提取土地利用信息、识别土地变化模式,并实现高效的土地利用分析和评估。
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监测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有效监测和管理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方面,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遥感数据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观测信息,可以提供大范围和长时序的地表信息。
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遥感数据与GIS的结合,使得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
首先,利用遥感数据和GIS可以实现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快速监测。
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而且往往只能获取局部的信息。
而遥感数据可以覆盖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并且可以提供多时相的数据,使得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情况。
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的变化等相关信息,快速了解土地利用的状况。
其次,遥感数据和GIS还可以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和预测。
土地利用的变化往往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如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等。
利用遥感数据和GIS,可以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可以建立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的预测,为未来的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遥感数据和GIS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监测中还可以进行生态环境评价。
土地利用的改变往往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森林的砍伐、湿地的填埋等。
利用遥感数据和GIS,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和监测。
通过对植被指数、土地覆盖类型等遥感参数的分析,可以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遥感数据和GIS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监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和精度有限,对于细微的土地利用变化可能无法准确捕捉。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通过航空、航天器等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利用电磁波能量的特性,获取到的信息可以用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活动。
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中,遥感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和挑战。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长时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这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土地利用与覆盖的空间分布信息。
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析,可以获取到土地利用类型的边界信息,了解土地利用的类型和结构。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和分析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的比对和分析,可以定量、定性地判断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变化趋势,如城市扩张、农田数量的变化等。
再次,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土地利用与覆盖的空间模式和格局信息。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空间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土地利用与覆盖的空间关联、空间集聚等特征,为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遥感技术的无接触性使其能够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与覆盖信息。
与传统的野外调查相比,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大范围的区域,并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
其次,遥感数据具有丰富的时间序列,可以追踪土地利用与覆盖的长期变化。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与覆盖的演变趋势和机制。
再次,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土地利用与覆盖指标,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土地形态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影响和意义。
此外,遥感技术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捕捉到土地利用与覆盖的细节信息,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的微观特征。
然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遥感数据的解译和处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方法。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研究人员需要将这些特征转化为可用的信息。
遥感影像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遥感影像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土地覆盖分类是了解地球表面特征和变化的关键,对于土地规划、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等众多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遥感影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
这些影像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光谱、纹理、形状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覆盖类型,如森林、草地、耕地、水域、城市建设用地等。
那么,遥感影像在土地覆盖分类中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首先,遥感影像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它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同时获取土地的信息,相比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全面性。
我们可以一次性获取大面积的土地影像,从而对整个区域的土地覆盖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其次,遥感影像具有多光谱的特性。
不同的地物在不同的光谱波段上会有不同的反射和吸收特征。
例如,植被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较高,而水体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较低。
通过对不同波段影像的分析和组合,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
此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还能够提供详细的地物纹理和形状信息。
比如,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具有独特的纹理和形状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更精确地划分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遥感影像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光学遥感、雷达遥感等。
光学遥感影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适合对土地覆盖类型进行精细分类。
而雷达遥感影像则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能够在阴雨天气获取数据,对于一些需要及时监测的区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进行土地覆盖分类,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
例如,图像增强可以突出影像中的有用信息,减少噪声的影响;图像分类算法则可以将影像中的像元自动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
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方法引言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利用调查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耗时,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难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观测方法,具有高效、全面、准确的优势,因此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方法,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通过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而推断出目标物体的特征和属性。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不同波段的辐射,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或遥感数据。
基于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地表覆盖分类、变化监测、土地利用分析等研究。
二、1. 地表覆盖分类地表覆盖分类是土地利用调查中最常见的任务之一。
遥感图像提供了丰富的地表辐射信息,可以通过光谱特征来识别不同类型的地表覆盖。
主要的分类方法包括:像元级分类、物体级分类和混合像元分类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调查人员迅速识别和量化目标区域的不同地表类型,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变化监测土地利用调查需要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多时相的遥感图像,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图像,可以对土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这对于城市扩张、农田面积变化、植被覆盖的演变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变化监测,不仅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刻画土地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3. 土地利用分析土地利用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类别和分布情况,探索土地利用背后的规律和特征。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数据,可以通过分类、指数计算和模型建立等方法进行分析。
例如,通过NDVI指数可以评估土地植被覆盖的情况;通过NDWI指数可以评估土地的水体分布情况。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优势1. 高效性: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土地数据,并提供多时相的观测结果。
使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
使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遥感图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其中,使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探讨使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一、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中的意义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准确地了解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情况,能够为国土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然而,传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调查方法耗时耗力,而且无法提供全面和动态的信息。
而遥感图像的应用则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信息,提高研究和决策的效率。
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在使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时,一般采取以下步骤: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算法、精度评价等。
图像预处理是为了增强图像的可解译性,去除不必要的干扰,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边缘增强等。
特征提取则是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可区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类别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是光谱、纹理、形状等方面的特征。
分类算法是根据提取的特征将图像中的像元分成不同的类别,常见的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精度评价是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通常采用准确度、Kappa系数等指标衡量分类精度。
三、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中存在的挑战虽然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限制。
由于传感器的技术限制,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往往无法满足较为精细和实时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需求。
其次是遥感图像的光谱信息和噪声干扰问题。
遥感图像中的光谱信息常常受到大气、云、雾等因素的干扰,这会影响图像的质量和分类精度。
另外,噪声也是一个难题,因为不同的传感器和采集条件都可能导致图像噪声的存在。
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一、引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成为研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数据源。
本文旨在基于遥感数据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环境研究和规划决策中的应用。
二、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析中的应用1. 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是指通过航空或卫星等远距离获取和记录目标信息的技术。
它具有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和多时相信息等优势,成为研究和监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手段。
2. 遥感数据类型常见的遥感数据类型包括光学影像、雷达影像和高光谱影像等。
光学影像适合于获取大范围且空间分辨率较高的信息;雷达影像则可在云层或夜晚进行观测;而高光谱影像则能提供更丰富的光谱信息。
3. 遥感数据处理方法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影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与识别等。
影像预处理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特征提取则是通过计算和分析影像的各种特征参数,如纹理、形状和光谱等,以获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信息。
三、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方法1. 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各种地物按照其功能或性质进行划分和分类。
常见的土地利用分类包括农田、林地、城市建设用地等。
通过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土地信息。
2. 土地覆盖变化检测通过对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检测出不同时期间土地覆盖变化情况。
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阈值法、基于纹理法和基于监督分类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出不同时期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分析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人类活动、自然因素和调控等。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分析
如何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分析遥感测绘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航空器或无人机等远程的遥感传感器来获取地面信息的方法。
它通过获取地表特征的光谱、空间和时间变化来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分析,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应用和研究。
遥感测绘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对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与覆盖进行快速、准确的调查和分析。
首先,通过遥感影像的获取,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地表信息,如土地类型、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土地资源的管理、环境保护和决策制定。
土地利用与覆盖分析是一种通过遥感影像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面积和变化趋势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土地规划、精准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分析中,遥感影像的获取和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遥感传感器可以提供不同波段的影像,如光学影像、热红外影像和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等。
在预处理中,我们需要对影像进行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等处理,以确保得到准确的地表反射率或亮度值。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分类是将像元分配到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中的过程。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光谱特征的分类、基于纹理特征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等。
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土地利用与覆盖研究目标。
在分类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训练样本来建立分类器,并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分析是土地利用与覆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
这对于土地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评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变化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图像差异法、变化向量分析法和变化检测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土地利用类别的变化、变化的幅度以及变化的原因等。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更加高效、精确、准确地了解土地利用现状,以便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
而遥感技术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从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量、多种多样的数据,如红外线图像、多光谱图像、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等,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土地变化、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
首先,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的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采集遥感数据,我们可以获取关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大量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的面积、分布、变化情况等。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农作物生育状况,预测农作物产量、评估农业生产水平等,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分类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遥感数据,我们可以将地表覆盖物分为水体、草地、裸地、建设用地等多个类别,同时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边界。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地面环境,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
另外,遥感技术还可以辅助进行土地变化探测与分析。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土地的利用和覆盖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通过运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对土地发生的变化进行观测、探测和分析。
例如,可以分析城市扩张的趋势和空间模式、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以及监测开发项目的影响等。
最后,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开发规划、土地利用管理等方面。
在土地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了解土地的基本情况、土地的劣化和恢复情况,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开发规划中,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开发和利用计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和解译地表和地球系统的数据,成为土地利用分类分析的有力工具。
土地利用分类分析是对特定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识别和划分的过程。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农业规划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一、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类分析中的应用1. 遥感数据的获取:遥感数据根据其分辨率可分为遥感影像和遥感信息。
遥感影像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获取的图像数据,其分辨率较高,可提供详细的地表信息。
遥感信息则是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而得到的,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土地利用分类信息。
2.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时,常用的方法包括无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
无监督分类是根据遥感影像中像元的统计特征进行聚类,自动将像元分为不同的类别。
监督分类则是根据人工标记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通过遥感影像的特征和分类算法将未标记的像元分类。
3. 土地利用分类指标:遥感技术可以提取土地利用的特征指标,如植被指数、土地覆盖度、水体面积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识别并划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如农田、森林、城市建设用地等。
二、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的优势1. 高时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信息。
通过对多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到地表变化的信息,并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模式。
2. 自动化处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通过编写适当的算法和模型,可以对大量的遥感影像进行快速分析和识别。
3.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多源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通过将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和特征。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类分析中的应用案例1. 精确农业规划: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可以帮助农业规划部门制定精确的农业发展方案。
通过对农田、水体、森林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和划分,可以进行农作物布局和耕地资源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3.2 分层分区(续)
在研究草场植被类型分类中,鉴于单纯的监督 分类不能有效的区分不同景观单元的草场植被 类型,采用了先对图像按照地貌类型分区在在 各个分区上分别进行监督分类。 在使用多景 TM 图像进行流域范围尺度上地形 覆盖类型分类时,在图像镶嵌后,将图像分为 三个生态区,进行分类,克服了单景分类不具 有任何生态学意义的缺点。
11
变化信息提取(续)
动态信息分类法 三种变化信息提取的评述:
12
动态信息提取
利用公式 B1*10+B2 计算得到一幅新的图像,例如某点像元 在90年为耕地(灰度值为3),97年变为 居民地(灰度值为0),则动态图像上该 像元的灰度值为30,表示耕地变为居民 地。
13
成果图件制作和整饰
39
3 提高分类精度的方法改进
3.1 传统方法的改进 3.2 分层分区 3.3 图像空间信息分类 3.4 多源辅助数据综合分类
3.3 图像空间信息的分类(续)
图像纹理的表示方法分为两类, 一是结构方法,表示基本原始模式在空间的重复, 如砖墙。结构方式中排列的方式描述十分复杂。 二是统计方法。由于地物的组成、空间分布的复 杂性和多样性,反映在遥感图像上的千差万别的 纹理不会象砖墙那样有规则不变的局部模式和简 单的周期性的重复。遥感图像的纹理特征和重复 性往往只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统计纹理分 析方法是遥感图像纹理分析的主要方法
36
3.3 图像空间信息的分类(续)
利用小波变换,产生的小波子图来利用 图像空间信息。在连同多波段图像输入 KOHONEN自组织神经网络分类器后的 分类结果表明,小波子图在区分细致地 物特别是边缘检测的优势是传统分类方 法所无法比拟的。
37
3.3 图像空间信息的分类(续) -评论
空间信息的使用主要通过“窗口”来进行的。 窗口过大,将别的类别纳入,往往产生误差边 缘;窗口过小,常常引入不相关或相关小的像 元,产生不可靠的纹理,并引入随机纹理。 纹理在图像分类的作用严重受到“窗口”的影 响,对于分类的精度提高不是简单的提高。 由于缺乏对遥感图像纹理机理的深刻认识,成 功的机遇并不很大,带有一定的随即性、偶然 性和片面性。
32
3.3 图像空间信息的分类(续)
无论从历史发展还是从当前进展来看,统计的 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王润生, 1995 )。统计 方法又分为空间域和频率域方法。空间域方法 基于统计图像像元灰度级的分布情况,如利用 直方图。频率域方法首先将图像变换到傅立叶 变换的频率域中,然后抽取相应的特征量,做 高频或低频的压缩或扩展后,再变换回空间域 处理纹理。频率域方法是遥感光学图像处理中 常采用的纹理分析方法。
15
精度检验方法 (续)
因为变化精度与图斑的大小有关,一般 而言图斑越大,精度越高,反则反之。 按图斑的大小进行分级,不同级别图斑 精度要求不同。 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使用GPS将实地 考察的变化图斑输入计算机中,进行精 度检验。
16
分类结果
17
动态结果
18
结果1
19
结 果 2
20
22
3.1 传统最大似然法的改进
Fabio Maselli 等认为传统遥感分类往往得不到 满意的结果,部分原因是算法内在的缺陷。基 于多维正态分布假设的最大似然法,统计上稳 定而强健,但是缺乏灵活性,在复杂或非均质 的情况下,这一假设往往难以满足而不能得到 正确的面积估计。从而根据无参数方法,从图 像灰度直方图中抽取先验概率,加入到MLC中, 使分类结果明显改善( kappa 0.3749-0.5860 )。
波段
9
150 100 50 0 4 5 7
时相① TM 影像
配 准 波段分析 假彩色合成 训练区选择
时相② TM 影像
地理辅 助数据 行政界线清绘
扫描或数字化 矢量图形属性
样本分析与校正 投影变换 最大似然方法 人机交互目视纠正 分类结果(I90 和I97) 地图代数计算动态变化图象(dI) dI 和 V 配准 迭 加 高斯克吕格 投影 矢量数据(V)
33
3.3 图像空间信息的分类(续)
图像模式识别领域对纹理的研究和应用 比较深入,描述纹理的方法归纳起来主 要有: 共生矩阵, 纹理能量测量, Markov随机场模型, 分形布朗模型等。
34
3.3 图像空间信息的分类(续)
纹理是图像处理相关领域的表达图像空间信息的一个 重要度量,遥感应用中更多地使用结构(也称上下文, context)。研究人员根据其应用目的,提出了一些用 于图像分类的结构方法。 出现频率。出现频率F(i,j,v)定义为灰度值为v的像元 在以i,j为中心。边长为l的窗口内出现的频率。对单波 段来讲,v是一个值,多波段时v为向量。由图像生成 出现频率表,表项的数目跟灰度级(n)和波段数(m)有 关,最大数目为nm。出现频率表较空间统计度量具有 两个优点。一是比任何一个空间域度量要包含更多的 信息。事实上常用的空间域度量可以从出现频率中直 接求出。二是出现频率表可以快速地生成,无须占据 硬盘空间。 35
2
概念(续)
从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土地利用和土 地覆盖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差别。土地 利用重点是表示与土地相结合的人类活 动而产生的不同利用方式。土地覆盖主 要是表示地球表面存在的不同类型的覆 盖特征,强调的是土地的表面形状 。
3
概念(续)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的目的是查清各县各种土地 分类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国家制定国 民经济计划,农业区划和规划,指导农业生产 和服务与土地统计登记制度等管理工作。因此 土地利用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土地用途、土地经 营方式、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盖特征等。土 地覆盖只是土地利用分类的一个依据,但遥感 图像最能够直接反映的是土地覆盖。 大多数遥感土地应用使用土地覆盖/利用的概念。
变 化 信 息 提 取
统计数据
初始动态图
10
变化信息提取(续)
详 查 图 数 字 化 形 式 时相① 遥感影像 配 准 配 准 裁 剪 和高克投影配准 主成分分析法 迭 加 分析图像特征选择反映变化信息明显的分量 分 类 初始动态分类(有变化) 确定动态变化的具体内容(由什么变成什么) 初始动态变化图 时相② 遥感影像
4
分类标准
全国土地遥感动态监测的分类标准。该 标准基本遵循了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1984年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 的分类体系,并考虑遥感图像自身的特 点。土地覆盖/利用类别分类定为以下8大 类49二级类别(表)。编码在矢量图形 中为多边形的属性码,在栅格图像上为 栅格值。
5
分类标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续)
初始动态变化图象 ≥5个像元编码
野外实证,记录标注各图斑变更情况 表格 矢量境界图 正式表格 真彩色合成 图 分析报告 正式结果 修正的动态图 迭加 图框 公里网格 指北针 图例 排版 整饰
提 交 最 终 结 果
14
精度检验方法
鉴于混淆矩阵成为评价遥感图像分类结果的标准方 法,拟根据实地对变化图斑的考察记录,选取不少 于考察图斑60%的图斑,对比遥感得到的结果,形 成混淆矩阵,进行精度评价。 利用混淆矩阵进行精度评价时,偶然的一致往往会 发生。而总体精度并不能排除这种偶然一致性。因 此在混淆矩阵基础上,加上 kappa 统计来进行精度 评价。 Kappa 统计的意义是:如果 Kappa 统计为 0.7 ,则表 示所用的分类方法比随机赋予各点某一类别的方法 优越70%。
27
3.2 分层分区(续)
Loveland ( 1991 ) 在 利 用 NOAA/AVHRR 图 像 进行美国土地利用分类制图时,先根据 GIS 数 据库中气候、植被、环境等数据将全国划分为 几个小的区域,然后再对各个小的区域进行非 监督分类,减少了误分的像元数。 Jesus S.M.A等(1997)利用TM和SPOT图像派 生出比值图像主成分分析图像等,对于各种图 像组合进行了比较研究,肯定了分层分区的优 点。
23
3.1 传统最大似然法的改进 (续)
C.Conese等(1993)认为经过主成分分析 的第一主分量包含了亮度信息,和地形的 影响密切相关,通过对图像训练样本进行 主成分分析,去除第一分量的影响来修订 最大似然分类法,以减少地形的影响。这 一修订的方法在进行地形破碎的地区分类 时改善了分类的精度。
3 提高分类精度的方法改进
由于遥感信息存在固有的“同物异谱,异物 同谱”,严重制约了基于光谱特征的统计分 类精度的提高。 而遥感专题分类的精度决定了遥感信息的实 际应用价值。 增加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作出了大量的工作。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3 提高分类精度的方法改进
3.1 传统方法的改进 3.2 分层分区 3.3 图像空间信息分类 3.4 多源辅助数据综合分类
3.3 图像空间信息的分类(续)
C. Ricotta等(1996)在进行森林研究时, 对NDVI图像使用了计算简洁的纹理绝对 差值算法来利用空间信息。应用表明纹 理差值在对于植被和非植被类型的区分 时,能够抓住两者之间纹理特征的本质。 显然本文研究的类别只有两种,是否对 更细类别分类时同样实用,需要实验。
24
提高分类精度的方法改进
3.1 传统方法的改进 3.2 分层分区 3.3 图像空间信息分类 3.4 多源辅助数据综合分类
25
3.2 分层分区
分层分区则在对不同的类别利用不同的信息子 集。 在山区植被分类中对图像进行四叉树分割,利 用距离判据来决定是否需要更多的信息参与分 类。这样每一步尽可能少地利用信息,只有当 判断模糊时,才询问辅助信息,以降低时间开 销。但基于四叉树的图像分割不具有地理学意 义,当图像中方格状图斑多时,效率较高;如 果地物复杂,四叉树划分的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