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综述
国内外创造力研究综述
国内外创造力研究综述橱艳经一佛SHANGHA{JIAOYUK〔Y AN.田友谊关于创造力(creativity)的论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但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一研厂究领域才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
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有关创造力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且大部分研究是思辨性的,;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创造力的科学研究真正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标志是195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uilfo记就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时的就职演说辞《论创造力》。
在Gulirord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人们对创造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综观国外创造力理论的前期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六大取向①,即神秘主义取向(mystieala即roach),实用主义取向(pragnlat- ieapproaeh),心理动力取向(ps”ho勿namie avproaeh),心理测量取向(psyehomet五eap- proaeh),认知主义取向(cognitiV e叩proach)和社会人格取向(soeial一personalityap- proach)。
伴随着创造力理论研究的深人,研究者们多采取融合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创造力。
近期提出的许多创造力理论假设都认为,只有当多种成分汇聚到一起时,才会产生创造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创造力理论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本文试图对这些新进展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对创造力理论研究有所助益。
一、创造力内隐理论创造力内隐理论(ImphcitTheory)是指人们(包括心理学家和普通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所形成的,且以某种形式保留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人类创造力及其发展的看法。
鲍ternbe妒比较了专家和外行对创造性个体的看法,结果发现:不同的人对创造力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些基本的因素是相同的,这些因素既包括认知因素,也有人格因素,创造力是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
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培养
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禀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那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如何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创新思维的涵义对于创新思维这个词的含义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
对其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方式。
狭义的创新思维指形成新的理论和新发明或发现及塑造出新艺术形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所强调的是思维的成果独创性、前所未有性,而且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以及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
广义的创新思维是贯穿在人们提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所有能对创新成果发生作用的思维活动。
内容涵盖在发明创造创新活动中直接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和间接介入创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方式包括逻辑和非逻辑思维。
一般认为,国内外目前对创新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二、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关于创造力的起源,其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上可以认为开始于到一个多世纪前,但把创新即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之核心,对其开展完整与科学的研究就要晚很多。
[2]国内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伴随改革开放,创新思维的探讨和研究再次兴起。
80年代初期我国的钱学森院士发表了《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大力倡导建立思维科学,也是得益此,之后成立了“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次年他又主持召开全国第一次“思维科学研讨会”,这次会议被看作思维科学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
随后的1983年第一次创造学学术研讨会召开,创新思维作成了各个领域的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创新思维的研究从这期间开始也逐渐获得大量积极的研究成果。
据国內对创新思维成果的不完全统计,创新思维领域的研究在1984年之前,鲜有论及创新思维的论文,1984年后,具有较高水平的相关论文就大量开始涌现,论文水平也持续提高。
80年代的学术专著重点是探讨思维发现的模式,也有一些思维科学方法论著不同程度的探讨创新思维。
国外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国外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综述导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外的思维培养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国外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思考的视角。
一、思维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思维能力是指个体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以及问题解决和创新的能力。
它涵盖了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个维度。
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个人和职业发展。
二、国外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1. 罗伯特·斯特恩伯格的多元智能理论罗伯特·斯特恩伯格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不仅仅局限于智商的衡量,而是包括多个维度,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
这一理论为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方法。
2.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国外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国外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提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讨论。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国外的研究表明,协作学习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3. 跨学科教育跨学科教育是指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和应用。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
四、国外思维能力培养的评估方法1. 项目作业评估项目作业评估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评估方法,通过学生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和成果来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研究综述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研究综述朱敏慧1,2(1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3;2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七中,贵州贵阳550008)摘要:素质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发展的目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尤其重要,它关系着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
然而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却在递减。
本文通过总结对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分析国内对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进展,综述其中所包含的问题,评述了教师在教学中以及各学科领域中如何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出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培养一、引言在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改革的今天。
中学生的创造力却是越来越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常规思维的时间远多于创新思维的时间,逐渐形成常规思维的习惯,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习惯得到强化,创造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退。
因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提出创造能力就是生产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教育专家、医学专家也对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了理论与实证的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立足于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分析国内已有研究,综述了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包含的问题。
并对中学生的在各学科领域中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影响。
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学生创造力的提高首先应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解释,陈龙安这样说到,创造性思维是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思维。
[2]有学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
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培养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培养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创业创新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
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培养的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创业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创业不仅仅是创立一个企业,更是一种精神和能力的体现。
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创业创新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分析目前,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许多高校开设了创业创新相关课程,组织创业训练营和创业比赛,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和机会。
同时,一些高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机会不足等,制约了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的全面培养。
三、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培养的路径探讨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创业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培养、商业模式设计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培训。
2. 实践机会提供: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培养创业的能力和胆识。
3. 创业导师指导:学校可以邀请成功创业者或相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指导他们制定创业计划、解决创业难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4. 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倡导创新创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力,让创业创新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气。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doc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doc 在教育领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以下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相关文献的综述。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定义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运用新颖、独特、有意义的思维方式来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重要需求。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1.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
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2.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在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能够帮助他们发现新的机遇,开拓新的领域。
3.促进社会的发展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他们将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这包括建立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4.提供创新的实践机会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新的实践机会。
国外创造力的研究途径综述
一、创造力的定义和理论模型
创造力的定义因人而异,但通常指在特定领域内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思想或 产品的能力。在创造力的研究中,不同的理论模型被提出,以解释创造力的本质 和过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包括:
1、阶段模型:该模型认为创造力产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准备、酝酿、 启发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收集信息、思考问题、进行尝试和实验, 最终产生有价值的想法。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影响青少年创造力的主要因素。研究指出,教育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学校的学习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例如,以项目 为基础的学习、鼓励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教育方式,以及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 时间,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也对青少年的创造力产生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 环境会塑造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创造力。例如,某些 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遵循传统,可能限制了个人的创新和独立思考。
1、实践和经验积累: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个体可以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 力,从而不断提高创造力水平。例如,艺术家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研究来提高自 己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科学家可以通过不断实验和研究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 域和提高创新能力。
2、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文化氛围: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个体 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可以让个体接触到不同的观 点和价值观,从而拓展视野和提高创新能力;开放性的工作环境可以让个体自由 地表达想法和尝试新的方式,从而促进创新和发展。
此外,经验评估法也常被用于评估创造力水平,例如通过评估个体的艺术作 品、文学作品或科技发明等成果来衡量其创造力水平。认知神经科学评估法则通 过分析个体的神经活动来评估其创造力水平,例如脑电图(EEG)和功能性磁共 振成像(fMRI)等技术。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对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
在总结了研究内容,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教育研究现状、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影响因素、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
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备受广泛关注。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各国也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不少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对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有助于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当前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其现状、特点和趋势,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比较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还将重点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探讨,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挑战,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做出贡献。
国外创新思维的研究状况
国外创新思维的研究状况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思维已成为各国企业和组织所必需的重要能力之一。
因此,对于国外创新思维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国外创新思维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思维的概念与内涵:国外学者对创新思维的定义和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普遍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创造性思维和行动来解决问题、创造新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2.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国外学者认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需要通过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实现。
例如,创新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促进创新思维
的发展。
3. 创新思维的应用和实践:国外企业和组织在实践中积极应用创新思维,推动企业和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许多企业通过组建创新团队、采用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创新型企业合作等方式来推动创新思维的应用和实践。
4. 创新思维的评价和衡量:国外学者通过多种方法对创新思维进行评价和衡量,例如采用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来衡量创新思维的程度和效果。
总之,国外对于创新思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为我国企业和组织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 1 -。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创新和创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增加就业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和实践也越来越高,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教育体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实施。
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科技创新先导计划”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到“双创”的历程,涉及教育部门、高等院校、科技园区、创新企业等多个领域。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在国内逐渐得到推广和实施。
其目的是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人才,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和社会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有自己的发展特点。
美国众多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开设各类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孵化器、创业投资等机构。
哈佛商学院的创业家计划、斯坦福大学的创业中心和创业家协会等都是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
此外,欧洲、亚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促进创新创业与社会发展的融合。
在比较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成果时,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点:1. 教育体系差异国内外教育体系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也有体现。
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课程和实践活动为主,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参加竞赛、参观科技园区等方式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而在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更为注重实践和实践教育,大学生可以在创业孵化器、创业加速器等学校创新创业中心中得到更多的实践支持和指导,接受导师和企业家的指导与培训。
2. 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方式不同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新、探索,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意想象力。
而国内则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促进学生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化。
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综述
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综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代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关于创作性思维的内涵,不同国家的学者都曾给出过不同的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狭义创造性”是指最能代表创造性人物特征的各种能力;“广义的创造性”是指创造性人格,它是一个代表创造性人物的那些特征的组织方式的问题。
英国著名的创造学家迪博诺认为“思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探究”;我国有的心理学家则认为“思维是大脑机能对于客观环境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或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理智认识”。
总的来看,当前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二、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历史及现状对比1 国外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历史与现状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就着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60年代美国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有了实质性进展,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程。
1989年,美国在《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的目标之一是用一代人的时间造就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国民。
当前,美国正在推广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阿尔法”计划,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日本中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思维的培养,尤其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技能。
1985年,日本教育改革提出了八条改革的基本设想,其中第三条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英国是创造性研究的发源地,近20年来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十分重视,并深入讨论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智力、个性的关系。
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各国教育都越来越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种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理念无疑会被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2我国创造性思维培养历史及现状我国的创造性思维研究起步较晚,直到八十年代初,在钱学森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所。
2024年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子课题中期总结(二篇)
2024年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子课题中期总结引言: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未来的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开展了2024年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子课题。
本文对该子课题的中期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引导性建议。
一、研究目标及方法本研究子课题的目标是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
在文献综述阶段,我们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回顾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在实地观察阶段,我们选择了数个幼儿园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幼儿的表现,我们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缺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培养,需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来推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在实验研究阶段,我们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测试,对不同教学方法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
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将幼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对比两组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表现,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二、中期研究进展与发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中期研究进展和发现。
首先,我们发现改进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引入激发创造力的教学活动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他们在问题解决、创意表达和思维跨越等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和更强的能力。
其次,我们发现不同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存在差异。
幼儿的天赋、个体特征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个体差异的考虑是设计有效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创新创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领导者和企业家。
在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发展各具特色,本文将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差异和共同点,以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倡导学生通过实际项目,解决真实问题。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创业课程就是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参与真实的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战能力。
而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更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分数的竞争,缺乏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需要更多地借鉴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的不同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在国外,多所高校都设置了创业课程,如斯坦福大学的创业导论课程、哈佛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等。
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计划书撰写等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创业的基础。
而在国内,虽然也有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但相对较少,且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大多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国内需要更加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师资队伍的差异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国外,许多大学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团队,由成功企业家、创新领袖和行业专家组成,能够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创业建议和资源支持。
斯坦福大学的创业导师团队经验丰富,能够指导学生从创意到创业的全过程,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的各种困难。
而在国内,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相对薄弱,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实际创业经验和行业资源,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基于4P模型的国内外创造力研究综述
基于4P模型的国内外创造力研究综述摘要:文章根据创造力的4P模型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创造力研究进行梳理,针对现有研究分析当前的创造力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应整合创造力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升研究的效度。
关键词:4P模型;创造力;综合性研究创造力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以前,但真正科学的创造力研究开始于Guilford担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期间对创造力研究的呼吁。
面对数以万计的创造力研究,本文采用Rhodes提出的创造力4P模型[1]进行论述。
4P模型将所有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分为创造者(Person)、创造过程(Process)、创造成果(Product)和创造环境(Press)四个方面。
创造力概念界定创造力研究的领军人物Guilford关注的是发散思维,[2]他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创造过程的具体表现,其核心是发散思维。
他利用因素分析把创造性思维分解为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精细性四个方面。
另一部分研究者对创造力的定义关注的是创造成果的特性,大多数都认为创造成果应包含新颖性和适宜性两大特征。
当然,综合考虑创造力的四个方面的定义也是存在的。
尽管不同学者对创造力的界定各不相同,但创造力成果的新颖性和适宜性是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将创造力定义为一种包含多个维度的综合品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所以,对创造力的研究要多方面、多维度地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基于4P模型的创造力研究回顾1.创造者(1)创造力与动机实证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对于创造力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外部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至今还未达到共识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不同的学者测量创造力的手段不同。
例如,认为外部动机有害的学者运用共感评价技术对创造力进行评价,是建立在评价者对创造力的内隐观念上的;而认为外部动机有利的学者则是运用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上的评价方法。
其次,对动机的分类过于概括。
现有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而新近发展起来的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ed Theory)则根据自我决定的程度将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内摄调节动机、认同调节动机和内部动机,认为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是可以转化的,处于一个连续体上。
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培养
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禀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那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如何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创新思维的涵义对于创新思维这个词的含义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
对其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方式。
狭义的创新思维指形成新的理论和新发明或发现及塑造出新艺术形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所强调的是思维的成果独创性、前所未有性,而且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以及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
广义的创新思维是贯穿在人们提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所有能对创新成果发生作用的思维活动。
内容涵盖在发明创造创新活动中直接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和间接介入创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方式包括逻辑和非逻辑思维。
一般认为,国内外目前对创新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二、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关于创造力的起源,其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上可以认为开始于到一个多世纪前,但把创新即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之核心,对其开展完整与科学的研究就要晚很多。
[2]国内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伴随改革开放,创新思维的探讨和研究再次兴起。
80年代初期我国的钱学森院士发表了《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大力倡导建立思维科学,也是得益此,之后成立了“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次年他又主持召开全国第一次“思维科学研讨会”,这次会议被看作思维科学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
随后的1983年第一次创造学学术研讨会召开,创新思维作成了各个领域的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创新思维的研究从这期间开始也逐渐获得大量积极的研究成果。
据国內对创新思维成果的不完全统计,创新思维领域的研究在1984年之前,鲜有论及创新思维的论文,1984年后,具有较高水平的相关论文就大量开始涌现,论文水平也持续提高。
80年代的学术专著重点是探讨思维发现的模式,也有一些思维科学方法论著不同程度的探讨创新思维。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成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因此,各国纷纷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本文将对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美国作为全球创新创业的引领者,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对成熟。
美国的大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将创新和创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许多大学设立了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支持和资源整合等服务。
美国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和创新研究,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和导师指导。
此外,美国大学还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将商业环境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其次,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德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德国的大学设立了创业中心和创业孵化器,提供创业培训和项目支持,同时还与企业合作,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创业能力。
德国的大学还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鼓励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发展。
同时,以以色列为代表的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色列的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注重将学术研究与商业化结合。
以色列的大学设立了创新创业中心和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支持。
以色列的大学还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商业化创新成果,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以色列的大学还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提供创业资金和导师指导,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提供支持和帮助。
最后,以中国为例,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的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和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支持。
国外创新思维的研究状况
国外创新思维的研究状况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竞争的不断升级,创新思维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创新思维的理论与实践,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介绍国外创新思维的研究状况,并探讨其中的重要观点和方法。
首先,国外创新思维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思维进行了定义和归类,并提出了不同的创新类型和特征。
例如,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创新思维包括问题解决、机会发现和创造力,鼓励组织在变革和进步中保持竞争优势。
第二,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研究人员探讨了个体、组织和环境等因素对创新思维的影响,并探索了创新思维的形成、发展和转化机制。
第三,创新思维的评估和培养。
为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许多国家和组织研究了创新思维的评估体系和培养方法,并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和教育项目。
在创新思维的研究中,有几个重要的观点和方法。
首先,创新思维被认为是创新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研究表明,创新思维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新的机会、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价值,从而推动创新和竞争的持续发展。
其次,创新思维被视为一种能力或能力集合。
研究人员认为,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培养创新心态、提高创新能力和运用创新工具来培养和发展。
此外,创新思维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化、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来支持和促进。
在国外创新思维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被广泛采用。
例如,设计思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方法,已被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和组织采用。
设计思维通过在创新过程中不断迭代和反馈,帮助企业了解用户需求,并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来设计产品和服务。
敏捷创新是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强调快速实验、学习和适应变化。
敏捷创新通过不断试错和反馈,帮助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从而实现持续创新和竞争优势。
尽管国外创新思维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创新思维的定义和操作化仍然存在争议和困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国内外教育模式与创新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教育模式与创新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在当下的国际竞争中,教育已成为一个全方面角逐的领域。
各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对国内外教育模式和创新进行比较研究,让我们一起见识一下不同国家的优秀教育实践。
一、国内教育模式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都在不断更新,强调“素质教育”,提倡“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等。
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视分数而不是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才能,及过分注重知识面而忽视人格、品德教育。
中国教育“分层质差”也是公认的问题之一。
因教育资源不均衡,贫富差距过大,致使大部分家庭只能选拔到普通的中小学,而略具天赋、具有创造性的学生,比如说体育、艺术方面,只能接受常规化的教育,难以尽情发挥他们的才华。
二、海外教育模式1. 美国美国教育一直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教育模式,富有个性化和自由性。
美国的教育体系之所以优秀,原因在于其幼儿园开始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和选择机会。
美国的教育基本上是个性化的,针对每个学生量身制定不同的计划和职业路线。
2. 欧洲欧洲的教育注重对基础知识、思想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培养。
具有授课方式多样化、特别是讨论教学、研究型学习的特点。
欧洲的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和探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和得出结论。
3. 日本日本的教育系统形成了“初等教育六三制,中等教育三三制,高等教育二二制”的学历制度。
日本的教育注重纪律和自我约束,一般不鼓励学生表现个人特点和创意,而是通过反复的训练和模仿,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操作工艺。
三、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可以简单理解为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改进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推陈出新,不断挖掘学生潜力和创造力等。
随着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教育、AI+教育等教育模式正逐渐流行。
在这些创新教育模式中,在线教育和定制教育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教育方式。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机构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动经济发展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社会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差异和共通之处,旨在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高度重视,各级各类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随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创新。
除了传统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外,各大学还积极开设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如创业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营销创新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实用性的教育资源。
2.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许多学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器,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创新的实践平台。
同时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二、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在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同样备受重视,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包括:1. 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相比于国内,国外的创新创业生态更加成熟和开放。
许多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包括风险投资、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多种资源和支持措施,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资源和机会。
2. 强调跨学科合作国外高等教育机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能力,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也更符合当今复杂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在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国外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国外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综述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综述国外关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探讨不同方法对思维能力的影响,并总结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和实践经验。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研究论文、学术期刊和专著,对国外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发现1. 思维能力的定义与分类国外学者对思维能力有多种定义和分类方式。
其中较为常见的分类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思维能力在不同领域和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国外研究中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基于问题解决:通过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促进他们运用不同类型的思维能力。
- 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思维能力培养实践经验国外一些教育机构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 - 设计挑战性任务:将学生置于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和运用思维能力的动机。
- 引导元认知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帮助他们采用更有效的元认知策略来提高思维能力。
- 提供反馈与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进行评估,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结论国外的研究表明,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来提升的。
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包括基于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训练和合作学习等。
此外,设计挑战性任务、引导元认知策略和提供反馈与评估也是有效的实践经验。
这些研究和实践为我们在国内开展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0).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the classroom. Journal of College Teaching & Learning, 7(2), 35-42.[2]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9).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5th ed.). Allyn and Bacon.[3] Perkins, D. N., & Salomon, G. (1992). Transfer of learning.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2nd Ed., Vol. 11.[4]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5). Defying the crowd: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Free Press.[5] Swartz, R., & Parks, S. (1994). Infusing the teaching of criticaland creative thinking into elementary instruction.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8(4), 268-2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综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代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关于创作性思维的内涵,不同国家的学者都曾给出过不同的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狭义创造性”是指最能代表创造性人物特征的各种能力;“广义的创造性”是指创造性人格,它是一个代表创造性人物的那些特征的组织方式的问题。
英国著名的创造学家迪博诺认为“思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探究”;我国有的心理学家则认为“思维是大脑机能对于客观环境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或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理智认识”。
总的来看,当前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二、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历史及现状对比
1 国外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历史与现状
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就着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60年代美国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有了实质性进展,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程。
1989年,美国在《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的目标之一是用一代人的时间造就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国民。
当前,美国正在推广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阿尔法”计划,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日本中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思维的培养,尤其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技能。
1985年,日本教育改革提出了八条改革的基本设想,其中第三条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英国是创造性研究的发源地,近20年来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十分重视,并深入讨论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智力、个性的关系。
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各国教育都越来越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种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理念无疑会被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2我国创造性思维培养历史及现状
我国的创造性思维研究起步较晚,直到八十年代初,在钱学森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所。
小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创造教育的实验与研究,1993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研究会。
1995年,“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正式成立,目前,全国约100多所大学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造学、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研究及其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在近年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选修课,并对创造性思维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
3 国外新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进展及借鉴
近年来,从组合的角度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观念日渐增多,如Baughman的部件重组, 斯滕伯格的观念有选择性组合等等。
斯滕伯格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以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组合、选择性比较三个过程为基础的,其中选择性组合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组合方式有多种,如词形的、词汇的、观念的、物体部件(或图形)的等等,找到最适应当前问题的方式是极为重要的。
目前,世界各国在创造型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途径、创造素质和创造能力、创造方法等问题上均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国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步早、底子厚,具有丰富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借鉴。
比如,国外在课程标准中有专门针对创造性思维培养而设置的课程;国外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较为细化,他们有系统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模型以及测量标准,即评价体系;国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真正的对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而我国较多的是形式上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世界各国对创造性思维作了大量的研究,从脑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创造学的角度分析了创造性思维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规律,并提出了一些有名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最为著名的是美国人奥斯本1938年提出的“头脑风暴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是:把一个组的全体成员都组织在一起,使每个成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念,既不怕别人的讥讽,也不怕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是一个使每个人都能提出大量新观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1944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W•J•戈登提出了一种利用外部事物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综摄法”,即通过已知的东西做媒介,将毫无关联的、不相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强调把熟悉的事物看成陌生的,把陌生的事物看成熟悉的,来打开“未知世界的门扉”,勾起人们的创造欲望,使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
80年代我国的陈龙安教授提出了问、想、做、评的“ATDE”创造性思维培养
模式。
透过引导学生ATDE能够发挥创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须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供扩散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四、对我国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综合相关的研究报告,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禁锢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
就地理教学而言,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体现还甚少。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不容置疑的跟从自己的思路获得规定的标准答案,尤其是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标准答案的绝对正确性和权威性,考生的回答不得有半点差错,时间久了,学生不得不将自己灵动、跳跃的思维收起来,求同求稳,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由于缺乏对实际教学有指导意义的体现策略研究,导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仅限于在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教学设计中涉及到的情况。
研究者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成果很难用“一致”这个词来表述,尤其是中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具体的培养方法就更没有统一的指导。
此外,基础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存在着很多误区。
例如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同于对发散思维思维的培养。
许多市面上有影响的高考复习指导丛书,取名时都喜欢加上“发散思维”这四个字,如“数学发散思维”、“地理发散思维”等。
其实,把发散思维等同于创造性思维,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60-70年代所持的基本观点。
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并非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全部内容,只能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参考文献]
1.郅庭谨.《教会学生思维》[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
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3.刘晓红、朱朝红.论中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6)
4.曹石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课创新教育[J]。
中国科技信息,2006(6)
5.沈芸.地理课培养学生创新甚至途径初探[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