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序常用名词解释整理

合集下载

高通量测序,名词解释

高通量测序,名词解释

高通量测序基础知识汇总一代测序技术:即传统的Sanger测序法,Sanger法是根据核苷酸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点开始,随机在某一个特定的碱基处终止,并且在每个碱基后面进行荧光标记,产生以A、T、C、G结束的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 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

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通过检测得到DNA碱基序列。

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又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测序相比,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同时进行序列测定,从而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NGS主要的平台有Roche(454 &454+),Illumina(HiSeq 2000/2500、GA IIx、MiSeq),ABI SOLiD等。

基因:Gene,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由三部分组成:含氮碱基、脱氧核糖、磷酸。

脱氧核糖核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按一定的顺序彼此相连构成长链,即DNA链,DNA链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包含有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绝大部分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RNA: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碱基,核糖和磷酸构成。

高通量测序科研入门常用名词意义整理

高通量测序科研入门常用名词意义整理

⾼通量测序科研⼊门常⽤名词意义整理微⽣物⾼通量测序相关名词概念解析作者:happy⽬录⼀、OTU分类和统计 (2)⼆、⽣物信息分析 (2)三、16SrRNA (3)四、Alpha多样性 (4)五、稀疏性分析(rarefaction analysis)和稀疏性曲线(rarefaction curve) (7)六、Shannon-Weiner指数 (8)七、Rank Abundance 曲线 (9)⼋、微⽣物种属鉴定及相关分析 (10)九、OTU群落聚类及相关分析 (14)⼗、Rank Abundance 曲线 (15)⼗⼀、韦恩图(Venn) (16)⼀、OTU分类和统计OTU(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是在系统发⽣学研究或群体遗传学研究中,为了便于进⾏分析,⼈为给某⼀个分类单元(品系,种,属,分组等)设置的同⼀标志。

通常按照97%的相似性阈值将序列划分为不同的OTU,每⼀个OTU通常被视为⼀个微⽣物物种。

相似性⼩于97%就可以认为属于不同的种,相似性⼩于93%-95%,可以认为属于不同的属。

样品中的微⽣物多样性和不同微⽣物的丰度都是基于对OTU的分析。

Coverage是指各样品⽂库的覆盖率,其数值越⾼,则样本中序列没有被测出的概率越低。

该指数实际反映了本次测序结果是否代表样本的真实情况。

计算公式为:C=1-n1/N其中n1=只含有⼀条序列的OTU的数⽬;N=抽样中出现的总的序列数⽬。

分类⽔平统计表主要是对每个样本在分类学⽔平上的数量进⾏统计,并且在表格中列出了在每个分类学⽔平上的物种数⽬(只显⽰前10个样本,如果样本超过10个,请查看结果中taxon_all.txt⽂件)其中SampleName表⽰样本名称;Phylum表⽰分类到门的OTU数量;Class表⽰分类到纲的OTU数量;Order表⽰分类到⽬的OTU数量;Family表⽰分类到科的OTU数量;Genus表⽰分类到属的OTU数量;Species表⽰分类到种的OTU数量。

高通量测序 名词解释

高通量测序 名词解释

高通量测序基础知识汇总一代测序技术:即传统的Sanger测序法,Sanger法是根据核苷酸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点开始,随机在某一个特定的碱基处终止,并且在每个碱基后面进行荧光标记,产生以A、T、C、G结束的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 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

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通过检测得到DNA碱基序列。

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又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测序相比,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同时进行序列测定,从而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NGS主要的平台有Roche(454 & 454+),Illumina(HiSeq 2000/2500、GA IIx、MiSeq),ABI SOLiD等。

基因:Gene,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由三部分组成:含氮碱基、脱氧核糖、磷酸。

脱氧核糖核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按一定的顺序彼此相连构成长链,即DNA链,DNA链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包含有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绝大部分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RNA: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碱基,核糖和磷酸构成。

(完整版)测序常用名词解释整理

(完整版)测序常用名词解释整理

高通量测序领域常用名词解释大全什么是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是对传统Sanger测序(称为一代测序技术)革命性的改变, 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序列测定, 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足见其划时代的改变, 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 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什么是Sanger法测序(一代测序)Sanger法测序利用一种DNA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

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

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

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

每一种dNTPs和ddNTPs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

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X-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

什么是基因组重测序(Genome Re-sequencing)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基因组序列已知的个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进行差异性分析的方法。

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人类疾病的致病突变研究由外显子区域扩大到全基因组范围。

通过构建不同长度的插入片段文库和短序列、双末端测序相结合的策略进行高通量测序,实现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疾病关联的常见、低频、甚至是罕见的突变位点,以及结构变异等,具有重大的科研和产业价值。

什么是de novo测序de novo测序也称为从头测序:其不需要任何现有的序列资料就可以对某个物种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序列进行拼接,组装,从而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图谱。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名词解释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名词解释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名词解释第一代DNA测序技术是指在197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开发的DNA测序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第一代DNA测序技术及其解释:1. Sanger测序:由Frederick Sanger于1977年发明的测序方法。

通过将DNA链延伸反应分为四个反应管,每个管中只加入一种特定的ddNTP(二氢基链终止核苷酸),从而在DNA合成中引入特定的终止位置。

通过将四个反应管中的DNA片段分别分离并进行电泳分析,可以确定DNA的顺序。

2. Maxam-Gilbert测序:由Allan Maxam和Walter Gilbert于1977年发明的测序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DNA链分割成多个片段,并在每个片段上引入特定的化学修饰(如酶消化、酸酐化、碱性断裂等),然后通过电泳分析来确定DNA序列。

3. Pyrosequencing(火花测序):由Pl Nyrén和Mostafa Ronaghi 于1996年发明的测序方法。

该方法利用DNA合成过程中释放的焦磷酸(PPi)被硫酸供体和火花酶催化分解产生反应,在特定的荧光探针存在下,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弱来确定DNA序列。

4. Dideoxy chain termination sequencing(链终止测序):是Sanger测序方法的常用名。

通过在DNA合成过程中引入链终止核苷酸(ddNTP),从而限制新合成链的延伸,然后利用电泳分析来确定DNA序列。

5. Gel electrophoresis(凝胶电泳):是一种将DNA片段按照大小进行分离的常用技术。

在第一代DNA测序中,通过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根据DNA片段的大小差异来确定DNA序列。

这些第一代DNA测序技术为后续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在吞吐量和成本效益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仍然是基因组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测序常用名词解释整理

测序常用名词解释整理

高通量测序‎领域常用名‎词解释大全‎什么是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 hput‎seque‎n cing‎,HTS)是对传统S‎a nger‎测序(称为一代测‎序技术)革命性的改‎变, 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序列测‎定, 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 tion‎seque‎n cing‎,NGS )足见其划时‎代的改变, 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 cing‎)。

什么是Sa‎n ger法‎测序(一代测序)Sange‎r法测序利‎用一种DN‎A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

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

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由于ddN‎T 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

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

每一种dN‎T Ps和d‎d NTPs‎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

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X-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

什么是基因‎组重测序(Genom‎e Re-seque‎n cing‎)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基‎因组序列已‎知的个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进行差异性‎分析的方法‎。

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人类疾病的‎致病突变研‎究由外显子‎区域扩大到‎全基因组范‎围。

通过构建不‎同长度的插‎入片段文库‎和短序列、双末端测序‎相结合的策‎略进行高通‎量测序,实现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疾病关‎联的常见、低频、甚至是罕见‎的突变位点‎,以及结构变‎异等,具有重大的‎科研和产业‎价值。

高通量测序-名词解释

高通量测序-名词解释

高通量测序基础知识汇总一代测序技术:即传统的Sanger测序法,Sanger法是根据核苷酸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点开始,随机在某一个特定的碱基处终止,并且在每个碱基后面进行荧光标记,产生以A、T、C、G结束的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 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

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别离大小不同的片段,通过检测得到DNA碱基序列。

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又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测序相比,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同时进行序列测定,从而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NGS主要的平台有Roche〔454 & 454+〕,Illumina〔HiSeq 2000/2500、GA IIx、MiSeq〕,ABI SOLiD等。

基因:Gene,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由三部分组成:含氮碱基、脱氧核糖、磷酸。

脱氧核糖核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按一定的顺序彼此相连构成长链,即DNA链,DNA链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包含有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绝大部分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RNA: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碱基,核糖和磷酸构成。

测序相关名字注解

测序相关名字注解

1、链特异性建库测序:(mRNA-Seq library(Strand-Specific) construction,ssRNA-Seq)可以确定转录本来自正链还是负链,以便更加准确的获得基因的结构以及基因表达信息,并且可以更好的发现新的基因;但链特异建库在read的随机性分布上略差,而其所得结果其他指标都是比较优秀的,其结果是准确可信的。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与预处理: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FastQC、Fastx-toolkit 拼接Aligner:BWA,Bowtie, Tophat, SOAP2 Mapper:Tophat, Cufflinks基因定量Gene Quantification: Cufflinks, Avadis NGS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Genome Analysis Toolkit(GATK)SNP: Unified Genotyper,Glfmultiple, SAMtools, Avadis NGSCNV: CNVnator Indel: Pindel, Dindel, Unified Genotyper, Avadis NGSMapping to a gene: Cufflinks, Rsamtools,?Genomic FeaturesQC分析:QUALITY CONTROL,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2、差异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对若干独立研究的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差异的定量分析表达模式分析:分析基因如何表达的。

就是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就是它的模式GO富集分析:可分为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和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三个部分。

蛋白质或者基因可以通过ID对应或者序列注释的方法找到与之对应的GO号,而GO号可对于到Term,即功能类别或者细胞定位。

高通量测序常用名词解释

高通量测序常用名词解释

什么是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是对传统Sanger测序(称为一代测序技术)革命性的改变, 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序列测定, 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足见其划时代的改变, 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 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什么是Sanger法测序(一代测序)Sanger法测序利用一种DNA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

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

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

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

每一种dNTPs和ddNTPs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

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X-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

什么是基因组重测序(Genome Re-sequencing)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基因组序列已知的个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进行差异性分析的方法。

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人类疾病的致病突变研究由外显子区域扩大到全基因组范围。

通过构建不同长度的插入片段文库和短序列、双末端测序相结合的策略进行高通量测序,实现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疾病关联的常见、低频、甚至是罕见的突变位点,以及结构变异等,具有重大的科研和产业价值。

什么是de novo测序de novo测序也称为从头测序:其不需要任何现有的序列资料就可以对某个物种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序列进行拼接,组装,从而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图谱。

高通量测序常用名词

高通量测序常用名词

外显子组测序
• 是指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 基因组分析方法。外显子测序相对于基因组重测序成本较低,对研究已知基因的 SNP、InDel等具有较大的优势。
目标区域测序
• 应用相关试剂盒对基因组上感兴趣的目标区域进行捕获富集后进行大规模测序,一 般需要根据目标区域专门定制捕获芯片。
ChIp-Seq
•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技术,即通过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组范围内可以与 目的蛋白相互作用的DNA片段的方法叫做ChIP-Seq。
(rRNA)分子对应的DNA序列,16S rDNA是原核生物编码核糖体小亚基16S rRNA的
基因。 • 细菌rRNA(核糖体RNA)按沉降系数分为3种,分别为5S、16S和23S rRNA。16S 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16S 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存在于所有细菌染色体基因
中。16S rRNA普遍存在于原核生物中。16S rRNA分子,其大小约1540bp,既含有高
高通量测序常用名词
三代测序
• • Pacific Biosciences 公司研发的 PacBio RS II 单分子实时测序系统, 革命性地推出了 单分子实时(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MRT)DNA测序技术,在测序历 史上首次实现 了人类观测单个DNA聚合酶合成过程的 梦想。SMRT Sequencing具有超长的测 序读长、对基因组组装和基因组变异的 检测具有极高的准确率、极度的敏感性、 直接检测广泛的碱基修饰、最小的GC偏 好性(GC bias)和无PCR扩增偏好性等 技术特点.

测序常用名词解释整理

测序常用名词解释整理

高通量测序领域常用名词解释大全什么是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HTS)是对传统Sanger测序(称为一代测序技术)革命性的改变, 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序列测定, 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足见其划时代的改变, 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 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什么是Sanger法测序(一代测序)Sanger法测序利用一种DNA 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

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

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由于ddNTP 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 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 或C 处终止。

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

每一种dNTPs 和ddNTPs 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

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X-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

什么是基因组重测序(Genome Re-sequencin)g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基因组序列已知的个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进行差异性分析的方法。

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人类疾病的致病突变研究由外显子区域扩大到全基因组范围。

通过构建不同长度的插入片段文库和短序列、双末端测序相结合的策略进行高通量测序,实现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疾病关联的常见、低频、甚至是罕见的突变位点,以及结构变异等,具有重大的科研和产业价值。

什么是de novo 测序de novo 测序也称为从头测序:其不需要任何现有的序列资料就可以对某个物种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序列进行拼接,组装,从而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图谱。

核酸测序的加减法名词解释

核酸测序的加减法名词解释

核酸测序的加减法名词解释
核酸测序是一种用于确定DNA或RNA分子中碱基序列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发展对于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核酸测序中,有一些常用的术语和方法,本文将对其中的加减法进行解释。

加法测序是一种通过逐渐扩增DNA或RNA的方法来进行测序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DNA或RNA聚合酶在已知序列的引物的作用下,从DNA或RNA模板上合成新的DNA或RNA链。

这一过程可以重复进行多次,从而扩增目标序列。

在每一次扩增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种特殊的标记物,如荧光染料或放射性核素,以便在测序的过程中进行检测和识别。

减法测序则是一种通过进行不断的化学修饰和切割的方法来进行测序的技术。

常用的减法测序方法包括“Sanger测序法”和“Maxam-Gilbert测序法”。

在Sanger测序法中,利用一种特殊的合成寡核苷酸引物和DNA聚合酶进行DNA链延伸,同时还加入了一种特殊的
二进制链终止剂,使得在合成过程中随机停止。

然后,通过电泳分离这些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可以确定序列。

在核酸测序中,以上的加减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DNA或RNA的序列进行准确的确定,从而揭示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基因功能。

总结起来,核酸测序的加减法是两种重要的测序技术,分别通过扩增和切割的方式来确定DNA或RNA的序列。

这些方法为我们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基因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在使用这些方法时,我们需要遵守科学道德和法律法规,确保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同时,也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流畅度,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理解所述的概念和方法。

sanger测序法名词解释

sanger测序法名词解释

sanger测序法名词解释Sanger测序法是一种常用的DNA测序技术。

下面是一些相关名词的解释:1. 测序:测序是指确定DNA序列的过程。

Sanger测序法是一种历史悠久且经典的测序方法,通过测量DNA链延伸反应中的DNA碱基,逐个确定DNA序列。

2. 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是构成生物基因的分子,携带着生物遗传信息。

3. 碱基:DNA分子的组成单位,有四种碱基: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胸腺嘧啶(Thymine)、胞嘧啶(Cytosine)。

DNA的序列是由这四种碱基的不同排列组合而成。

4. 末端标记:Sanger测序法中,DNA的一条链被标记,通常使用荧光染料标记DNA的3'末端。

5. 核酸酶:酶是一种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

Sanger测序法中使用核酸酶,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异性水解特定的核酸链,以确定DNA的碱基序列。

6. Dideoxy链终止法:Sanger测序法又称为dideoxy链终止法,它利用特殊的二进制去氧核糖核苷酸(dideoxynucleotide)来终止DNA链的延伸反应。

不同的二进制去氧核糖核苷酸通过荧光染料标记,然后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和检测,最终确定DNA的碱基序列。

7. 凝胶电泳:一种分离生物大分子(如DNA)的方法,通过将DNA放置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通过电流进行分离,根据DNA片段的大小来分析和确定DNA的碱基序列。

8. 自动测序:自动测序技术是对Sanger测序法的改进,使用高效的电泳和光学系统、电脑控制等技术来加快测序速度和提高测序质量。

与传统的手工测序相比,自动测序更准确、高通量。

高通量名词解释

高通量名词解释

高通量测序常用名词汇总一代测序技术:即传统的 Sanger 测序法, Sanger 法是根据核苷酸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点开始,随机在某一个特定的碱基处终止,并且在每个碱基后面进行荧光标记,产生以 A、T、 C、 G 结束的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 ,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 (ddNTP) 。

由于 ddNTP 缺乏延伸所需要的 3-OH 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 G、A、T 或 C 处终止,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

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通过检测得到 DNA 碱基序列。

二代测序技术: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又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测序相比,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同时进行序列测定,从而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

NGS 主要的平台有 Roche ( 454 & 454 +), Illumina ( HiSeq 2000/2500、GA IIx 、 MiSeq ), ABI SOLiD 等。

基因:Gene ,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由三部分组成:含氮碱基、脱氧核糖、磷酸。

脱氧核糖核酸通过3',5'- 磷酸二酯键按一定的顺序彼此相连构成长链,即 DNA 链,DNA 链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包含有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绝大部分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基因组测序术语解释

基因组测序术语解释

DNA关键词:WG-BSA (全基因组重测序BSA)对已有参考基因组序列的物种的所有作图群体(Fl. F2、RIL. DH和BC1等),对亲木进行个体重测序.对某个极端性状材料混池测序,检测SNP,获得与性状紧密关联的分子标记和精细定位区域,是目前最禹效的基因定位方法。

通过选取某个极端性状,利用商效率低成木的混池测序技术,勿需开发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图的构建•快速定位与性状相关的候选QTLoMP-Reseq (多混池全基因组重测序)针对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中的不同品种/品系.通过群体内pooling建库的方法,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全基因组范圉内扫描变片位点,能快速的定位不同混池样品基因组中明显经过人工或自然选择的区域.检测与性状相关的基I大I区域及其功能基因。

全基因组个体重测序基干全基閃组重测序的变异图谱通过测序于段结合生物信息分析研尤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变界情况•获得大虽的变界信息.如SNP. Indel. SV等。

主要可以快速地获得大址的分子标记以及不同个体在基I大I组水平上的差异。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通过重测序对动植物重要种质资源进行全基I刘组基因型鉴定.与关注的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出与关注表型相关的SXP位点,定位数址性状基閃.与数址性状相关的基因紧密连锁的SNP标记,后续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助力育种进程。

全基因组重测序-遗传进化通过对來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XX份XX材料进行全基I刘组重测序■检测SNP、Indel. SV,并利用获得的SNP与SV 数据进行群体藝样性分析.包括连锁不平衡分析.群体进化分析、群体结构分析、群体主成分分析等。

全基因组垂测序-遗传图谱基干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已有参考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个体或群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岛性能讣算平台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检测单•核昔酸女态性位点(SNP),并讣算女态性标记间的遗传连锁距离.绘制岛密度的遗传图谱。

Solexa与Hiseq测序技术中常见术语名词解释

Solexa与Hiseq测序技术中常见术语名词解释

Solexa与Hiseq测序技术中常见术语名词解释第二代测序技术中Solexa以及它的升级版Hiseq,目前使用最多。

为了帮助PLoB网友进一步了解Solexa相关的概念。

与大家分享一篇网上看到的文章《Solexa测序技术中常见术语解释》,文章后面有参考来源链接。

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加入PLoB 2000人的生物信息QQ群(群号:235461986)来讨论,有相关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问题需要解答欢迎前来。

下面直接附上相关的解释。

大家同时可以结合上面的示意图,了解Solexa与Hiseq的基本结构。

SBS:边合成边测序反应,每次SBS会延伸一个碱基,大约耗时70分钟。

Run:单次上机测序反应,可以产生4G-75G测序通量不等。

Lane:单泳道,每条泳道可以直接物理区分测序样品,1次run 最多可以同时上样8条Lane。

Channel:Lane的同义词。

Tile:小区,每条Lane中排有2列tile,合计120个小区。

每个小区上分布数目繁多的簇结合位点。

Cluster:簇,在Solexa测序技术中会采用桥式PCR方式生产D NA簇,每个DNA簇才能产生亮度达到CCD可以分辨的荧光点。

Index:标签,在Solexa多重测序(Multiplexed Sequencing)过程中会使用Index来区分样品,并在常规测序完成后,针对Ind ex部分额外进行7个循环的测序,通过Index的识别,可以在1条L ane中区分12种不同的样品。

Barcode: Index同义词Fasta:一种序列存储格式。

一个序列文件若以FASTA格式存储,则每一条序列的第一行以“>”开头,而跟随“>”的是序列的ID号(即唯一的标识符)及对该序列的描述信息;第二行开始是序列内容,序列短于61nt的,则一行排列完;序列长于61nt的,则每行存储6 1nt,最后剩下小于61nt的,在最后一行排列完;第二条序列另起一行,仍然由“>”和序列的ID号开始,以此类推。

生物信息学常用名词解释(四)

生物信息学常用名词解释(四)

生物信息学常用名词解释(四)在生物信息中会出现很多的特殊名词,从这次内容开始,我们将逐渐推送一些生物信息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

转录组测序:转录组即特定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所能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总和,包括mRNA和非编码RNA。

转录组研究是基因功能及结构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通过新一代高通量测序,能够全面快速地获得某一物种特定组织或器官在某一状态下的几乎所有转录本及基因序列,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全基因组重测序: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已知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不同个体的基因组测序,并在此基础上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差异性分析。

全基因组重测序的个体,通过序列比对,可以找到大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插入缺失位点(InDel,Insertion/Deletion)、结构变异位点(SV,Structure Variation)位点。

SBC可以协助客户,通过生物信息手段,分析不同个体基因组间的结构差异,同时完成注释。

可变剪切:可变剪切(或选择性剪切)是一个过程,即主要基因或者mRNA前体转录所产生的RNA的外显子以多种方式通过RNA剪切进行重连。

由此产生的不同的基因可能被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构体,因此,一个基因可能编码多种蛋白质。

基因融合:两个基因或两个基因的各自一部分(或全部)的序列融合成一个新的基因的过程。

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n) 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

(又称为一般性重组它是由两条同源互补的DNA分子通过配对链的断裂和再连接而产生片段交换的过程)。

cDNA文库: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

GO :GO是基因联合会(Gene Onotology Consortium)所创立的数据库,旨在建立一个适用于各种堆基因和蛋白质功能进行限定和描述的,并能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而更新的语言词汇标准。

基因组测序术语解释

基因组测序术语解释

DNA关键词:WG-BSA (全基因组重测序 BSA)对已有参考基因组序列的物种的所有作图群体( F1、 F2、 RIL、 DH 和 BC1等),对亲本进行个体重测序,对某个极端性状材料混池测序,检测 SNP,获得与性状紧密关联的分子标记和精细定位区域,是目前最高效的基因定位方法。

通过选取某个极端性状,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混池测序技术,勿需开发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图的构建,快速定位与性状相关的候选 QTL。

MP-Reseq (多混池全基因组重测序)针对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中的不同品种/品系,通过群体内 pooling 建库的方法,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全基因组范围内扫描变异位点,能快速的定位不同混池样品基因组中明显经过人工或自然选择的区域,检测与性状相关的基因区域及其功能基因。

全基因组个体重测序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变异图谱通过测序手段结合生物信息分析研究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变异情况,获得大量的变异信息,如 SNP、 Indel、 SV 等。

主要可以快速地获得大量的分子标记以及不同个体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差异。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通过重测序对动植物重要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型鉴定,与关注的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出与关注表型相关的SNP位点,定位数量性状基因,与数量性状相关的基因紧密连锁的SNP标记,后续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助力育种进程。

全基因组重测序-遗传进化通过对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 XX 份 XX 材料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 SNP、 Indel、 SV,并利用获得的 SNP 与 SV 数据进行群体多样性分析,包括连锁不平衡分析、群体进化分析、群体结构分析、群体主成分分析等。

全基因组重测序-遗传图谱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已有参考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个体或群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SNP),并计算多态性标记间的遗传连锁距离,绘制高密度的遗传图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通量测序领域常用名词解释大全什么是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是对传统测序(称为一代测序技术)革命性的改变, 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序列测定, 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 , )足见其划时代的改变, 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 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 )。

什么是法测序(一代测序)法测序利用一种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

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

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

由于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

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

每一种和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

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

什么是基因组重测序()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基因组序列已知的个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进行差异性分析的方法。

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人类疾病的致病突变研究由外显子区域扩大到全基因组范围。

通过构建不同长度的插入片段文库和短序列、双末端测序相结合的策略进行高通量测序,实现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疾病关联的常见、低频、甚至是罕见的突变位点,以及结构变异等,具有重大的科研和产业价值。

什么是测序测序也称为从头测序:其不需要任何现有的序列资料就可以对某个物种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序列进行拼接,组装,从而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图谱。

获得一个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是加快对此物种了解的重要捷径。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组测序所需的成本和时间较传统技术都大大降低,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渐入佳境,基因组学研究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和革命性突破。

利用新一代高通量、高效率测序技术以及强大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可以高效、低成本地测定并分析所有生物的基因组序列。

测序名词关系图什么是就是打成的片段,而测序测的就是这些,测出来的结果就是,又可以分为单端侧和双端侧,单端测序的话,只是从的一端测序,测多长就多长,双端测序就是从一个的两端测,就会得出两个什么是高通量测序平台产生的序列就称为。

(测序读到的碱基序列片段,测序的最小单位;)什么是拼接软件基于之间的区,拼接获得的序列称为(重叠群)。

(由通过对区域拼接组装成的没有的序列段;)什么是 N50拼接后会获得一些不同长度的。

将所有的长度相加,能获得一个总长度。

然后将所有的按照从长到短进行排序,如获得 1, 2,3...……… 25。

将按照这个顺序依次相加,当相加的长度达到总长度的一半时,最后一个加上的长度即为 N50。

举例: 1 2+ 3 4总长度*1/2时, 4的长度即为 N50。

N50可以作为基因组拼接的结果好坏的一个判断标准。

什么是基因组测序(没有参考基因组的测序,需要研究人员从头拼接得到的序列),通过拼接获得后,往往还需要构建454 库或库,以获得一定大小片段(如3、6、10、20)两端的序列。

基于这些序列,可以确定一些之间的顺序关系,这些先后顺序已知的组成。

(通过信息确定出的排列,中间有)什么是 N50N50与 N50的定义类似。

拼接组装获得一些不同长度的。

将所有的长度相加,能获得一个总长度。

然后将所有的按照从长到短进行排序,如获得 1, 2, 3...……… 25。

将按照这个顺序依次相加,当相加的长度达到总长度的一半时,最后一个加上的长度即为 N50。

举例: 1 2+ 3 4 5总长度*1/2时, 5的长度即为 N50。

N50可以作为基因组拼接的结果好坏的一个判断标准。

什么是测序深度和覆盖度测序深度:是指测序得到的总碱基数与待测基因组大小的比值。

假设一个基因大小为2M,测序深度为10X,那么获得的总数据量为20M。

覆盖度:是指测序获得的序列占整个基因组的比例。

:由于基因组中的高、重复序列等复杂结构的存在,测序最终拼接组装获得的序列往往无法覆盖有所的区域,这部分没有获得的区域就称为。

例如一个细菌基因组测序,覆盖度是98%,那么还有2%的序列区域是没有通过测序获得的。

什么是、, []:每1百万个上的中到外显子的每1K个碱基上的个数。

假如有1百万个映射到了人的基因组上,那么具体到每个外显子呢,有多少映射上了呢,而外显子的长度不一,那么每1K个碱基上又有多少映射上了呢,这大概就是这个的直观解释。

如果对应特定基因的话,那么就是每1000000 到该基因上的中每有多少是到该基因上的的.a . , .映射到外显子上总的个数。

这个是映射到某个区域上的个数,这个区域或者是已知注释的基因或者跨两个外显子的边界或者是某个基因已经注释的转录本的内含子、外显子。

对于真核生物来说,外显子和它们自己内部的关系由某类型的来注释。

: ,1000. . , ,.外显子的长度。

计算时,计算所有某个基因已注释的所有外显子长度的总和。

即使某个基因以多种注释的转录本呈现,这个外显子在求和时只被包含一次。

即使部分重叠的外显子共享相同的区域,重叠的外显子以其总长来计算。

: . a . ( ) 's . A 's( ), , . ( )的总和。

映射到某个基因上的所有总数。

因此这包含所有的唯一映射到这个区域上的。

举例:比如对应到该基因的有1000个,总个数有100万,而该基因的外显子总长为5,那么它的为:10^9*1000(个数)/10^6(总个数)*5000(外显子长度)=200或者:1000(个数)/1(百万)*5(K)=200这个值反映基因的表达水平。

( ). 与计算方法基本一致。

不同点就是计算的是,而计算的是。

比的含义更广,因此包含的意义也更广,可以是的一个,也可以是一个。

什么是当基因组发生某一段的缺失,或转录组的剪接,在测序过程中,横跨缺失位点及剪接位点的回帖到基因组时,一条被切成两段,匹配到不同的区域,这样的叫做,这些对于鉴定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外源序列整合具有重要作用。

什么是由于大部分测序得到的较短,一个能够匹配到基因组多个位置,无法区分其真实来源的位置。

一些工具根据统计模型,如将这类分配给较多的区域。

什么是外显子测序()外显子组测序是指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

外显子测序相对于基因组重测序成本较低,对研究已知基因的、等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无法研究基因组结构变异如染色体断裂重组等。

什么是测序()转录组学()是在基因组学后新兴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特定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所能转录出来的所有(包括和非编码)的类型与拷贝数。

提供的测序技术可在整个领域进行各种相关研究和新的发现。

测序不对引物或探针进行设计,可自由提供关于转录的客观和权威信息。

研究人员仅需要一次试验即可快速生成完整的尾的完整序列信息,并分析基因表达、、全新的转录、全新异构体、剪接位点、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和罕见转录等最全面的转录组信息。

简单的样品制备和数据分析软件支持在所有物种中的测序研究。

什么是测序(、和)是生命活动重要的调控因子,在基因表达调控、生物个体发育、代谢及疾病的发生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够对细胞或者组织中的全部进行深度测序及定量分析等研究。

实验时首先将18-30 范围的从总中分离出来,两端分别加上特定接头后体外反转录做成再做进一步处理后,利用测序仪对片段进行单向末端直接测序。

通过对大规模测序分析,可以从中获得物种全基因组水平的图谱,实现包括新分子的挖掘,其作用靶基因的预测和鉴定、样品间差异表达分析、聚类和表达谱分析等科学应用。

什么是测序成熟的()是17~24的单链非编码分子,通过与相互作用影响目标的稳定性及翻译,最终诱导基因沉默,调控着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过程。

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测序,可以一次性获得数百万条序列,能够快速鉴定出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疾病状态下已知和未知的及其表达差异,为研究对细胞进程的作用及其生物学影响提供了有力工具。

什么是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也称结合位点分析法,是研究体内蛋白质与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通常用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或组蛋白特异性修饰位点的研究。

将与第二代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能够高效地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与组蛋白、转录因子等互作的区段。

的原理是:首先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片段,并对其进行纯化与文库构建;然后对富集得到的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

研究人员通过将获得的数百万条序列标签精确定位到基因组上,从而获得全基因组范围内与组蛋白、转录因子等互作的区段信息。

什么是( )是一种检测与绑定的和蛋白的高通量测序方法。

方法是通过设计生物素或链霉亲和素探针,把目标拉下来以后,与其共同作用的染色体片段就会附在到磁珠上,最后把染色体片段做高通量测序,这样会得到该能够结合到在基因组的哪些区域,但由于蛋白测序技术不够成熟,无法知道与该结合的蛋白。

什么是是研究细胞内与蛋白结合情况的技术,是了解转录后调控网络动态过程的有力工具,能帮助我们发现的调节靶点。

这种技术运用针对目标蛋白的抗体把相应的蛋白复合物沉淀下来,然后经过分离纯化就可以对结合在复合物上的进行测序分析。

可以看成是普遍使用的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的类似应用,但由于研究对象是蛋白复合物而不是蛋白复合物,实验的优化条件与实验不太相同(如复合物不需要固定,反应体系中的试剂和抗体绝对不能含有酶,抗体需经实验验证等等)。

技术下游结合技术被称为,帮助我们更高通量地了解癌症以及其它疾病整体水平的变化。

什么是,又称为,即紫外交联免疫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 ), 是一项在全基因组水平揭示分子与结合蛋白相互作用的革命性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分子与结合蛋白在紫外照射下发生耦联,以结合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将蛋白质复合体沉淀之后,回收其中的片段,经添加接头、等步骤,对这些分子进行高通量测序,再经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和处理、总结,挖掘出其特定规律,从而深入揭示结合蛋白与分子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生命的意义。

什么是(宏基因组):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微生物群落。

相对于传统单个细菌研究来说,它具有众多优势,其中很重要的两点:(1) 微生物通常是以群落方式共生于某一小生境中,它们的很多特性是基于整个群落环境及个体间的相互影响的,因此做研究比做单个个体的研究更能发现其特性;(2) 研究无需分离单个细菌,可以研究那些不能被实验室分离培养的微生物。

宏基因组是基因组学一个新兴的科学研究方向。

宏基因组学(又称元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生态基因组学等),是研究直接从环境样本中提取的基因组遗传物质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