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档案学知识点总结

档案学知识点总结

档案学知识点总结1. 档案学概述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和档案管理的学科,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服务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在信息时代,档案学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共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档案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档案的起源、形态、特点、结构、功能、管理和服务等问题,其中管理与服务是档案学的两个基本方向。

管理是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服务是指提供给用户的检索、咨询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2. 档案学的特点档案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档案学的内容主要是档案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档案学的理论研究要贴近实践,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档案学的知识面广泛。

档案学涉及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因此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

档案是经过鉴定、保管、利用和归档等环节处理后的文件和资料,具有永久保存和传阅的价值。

3. 档案的基本原则档案学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指永久保存、公开透明和服务社会的原则。

永久保存原则是指档案应当永久保存,不得随意销毁;公开透明原则是指档案应当向社会公开,便于公众了解和利用;服务社会原则是指档案应当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

4. 档案的分类与保管根据档案的性质、用途和保存期限的不同,档案可以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历史档案和档案资料等多种类型。

公文档案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产生的文件和资料,包括公文、会议记录、报告材料等。

业务档案是指各种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文件和资料,包括业务报表、经营合同、生产计划等。

历史档案是指经过一定的年限后,对研究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有价值的文件和资料。

档案资料是指档案中的各种弥补性文件和资料。

档案的保管是指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合理利用。

档案应当通过规范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安全保管和管理,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档案的合理利用包括信息检索、咨询服务和利用技术等方面。

档案学概论重点

档案学概论重点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一、对已有档案定义的剖析(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直观描述型定义:是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档案的实体存在形态等较具体、较直观的角度来描述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类定义的优势是直观、易理解,能使人的现实中识别什么东西是档案;劣势是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

(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抽象揭示型定义主要是从档案对社会生活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且大都试图揭示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

目前档案界及社会上所使用得档案定义大多是这种定义。

其优势是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含义;劣势是其抽象度较高,所以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无谓的学术纷争。

二、对档案定义的理解1.《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定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一种确切揭示其内涵的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的固化信息”。

①社会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而非自然界的产物。

②历史性:从时态上来讲,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维系人类社会的时空统一性和连续整体性。

③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④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这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动态性特点,只要对人们了解、考证以往的历史事实聚成程度最高、最可信赖的原始记录作用,就会将其视为档案,作为档案来保存、使用,这也是实存形态复杂、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

档案学概论复习资料

档案学概论复习资料

档案一:档案的定义1.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各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工作活动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文件,为了日后工作活动和生活的查考,人们便把文件保存起来,转化为档案。

文件转化为档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a)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转化为档案,承办中的文件不是档案;而文件的归档要区分对待:①.文件中的内容短期内可以办理完毕的,可等办理完毕后归档;②.文件中的内容需要长期办理的,只需将文件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执行后,就算办理完毕并归档保存;③.不需要具体承办的文件,只要经过收发,登记,传阅等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并归档保存。

b)对日后社会活动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办理完毕的文件不需全部归档的原因:①.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文件是大量的,若全部作为档案保存起来,档案馆和档案室将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工作;②.保存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日后的参考利用,若将没有价值的文件归档保存,会造成档案资源管理的浪费。

c)按照一定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转化为档案。

文件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逐份累积起来的,文件之间的排列没有规律性,彼此孤立,不能完整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文件在归档前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归类整理。

使其具有内在联系地排列起来,这是档案优于文件的特点之一。

2.档案是各种机构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a)档案的形成者广泛:官方性质的有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半官方或非官方性质的有各种群众团体,私有企业等;个人。

b)档案内容广泛:由于档案形成者分布在不同领域,部门和地区,因此形成的档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司法,外交等,既有中央机关形成的又有地方机关形成的档案,既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的又有群众团体和个人形成的。

3.档案的类型是多种多样a)载体:骨甲,金石,竹木,缣帛,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b)记录方式:手写,雕刻,印刷,摄影,录制等;c)文种:古代有诏,诰,题本,摺片;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计划,报告,会议记录,通知,通报,批复,指示等;d)文件内容: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第四章档案事业及其构成【本章要点】●介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及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主要内容。

●说明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构成。

●介绍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及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情况。

第一节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工作,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等。

一、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

二、档案行政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是以国家各项事业的需要为目标,对全国以及地方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

三、档案教育工作(一)我国档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事业建设需要发展档案教育,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二)档案教育结构档案教育结构是指档案教育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档案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各类档案专门人才。

档案教育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的复合结构。

四、档案宣传工作(一)档案宣传的涵义档案宣传是向人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思想,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

(二)档案宣传的内容1、宣传档案2、宣传档案工作3、宣传档案人员(三)档案宣传的形式1、口头宣传2、运用大众传播媒介3、档案陈列与展览4、档案专业报刊5、档案网站五、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下简称档案科研),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手段,把档案工作实践的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炼,上升为理性成果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六、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参与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外部条件。

同时,它又属于国家外事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外文化与科技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考“档案学概论”笔记(9)

自考“档案学概论”笔记(9)

自考“档案学概论”笔记(9)1、影响档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物质生产与档案工作①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对档案工作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

②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档案工作: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着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性质。

②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3)科学文化事业与档案工作:①科学文化的繁荣,使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各种创造性劳动中产生了更多的档案信息需求,从而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②科学文化活动的发展能够推动档案学理论的研究与普及。

③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还能为档案工作提供新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促使档案工作日益科学化与现代化。

4)社会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与敏感程度。

我国的社会档案意识存在的问题:1)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忽视档案的决策参考价值。

2)重视档案的凭证价值,忽视档案的情报价值。

3)不少管理者将档案工作看做是一种单纯消耗性、辅助性和事务性工作,对档案工作缺少必要的投入。

2、档案工作的公共关系为了给档案工作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也必须树立较强的社会意识,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这是由档案工作自身的诸多特点,特别是由档案工作效益的特点所决定的。

1)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拓展需要良好的公共关系。

2)档案馆的科学文化性质决定了档案部门必须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3)机关档案业务的扩大需要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

4)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树立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开展公共关系建设。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拓展职能,是档案工作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是树立档案部门良好的,具有公众亲和力的社会形象的关键。

档案部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途径:1)充分利用档案工作系统内的专业报刊和系统外的大众传媒工具进行档案宣传活动;2)通过策划新闻事件制造公关时机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3)定期联系社会公众,协调各方面的关系;4)举办档案展览,宣传档案工作的效益等。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一、档案的起源诸说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1.文字说:文字是档案的必要条件2.文字图像起源说: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不可缺少的条件3.结绳刻契说:以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

2.中国档案: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3.外国档案: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1.古代中古档案:{甲骨档案金石档案:书史性质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

有铭文的青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

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

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光盘等。

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即顺治年间。

第三章档案定义及其剖析1.档案定义的剖析。

①.直观描述型: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存形态等较为直观的角度来描述,即认为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

优势:直观、易于理解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属性②抽象揭示型:主要从档案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且试图揭示档案的本质特性(用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等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下)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下)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下)《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第七章到第十章第七章档案法规与档案职业道德【知识点】●解释档案法律概念的涵义,明确档案法律的本质和特点。

●说明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主要内容、属性特征、作用、实施及修改。

●说明档案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介绍档案职业道德的层次结构、特点、内容。

第一节档案工作法律概述一、档案工作法律概念档案工作法律,简称“档案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法律行为规范。

其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文。

二、档案法律的本质和特点1、直接性2、具体性3、综合性三、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档案法律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国家的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性的规范文件的总称。

简述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简答题)档案法律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表现,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国家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

与法规的主要区别:1、制定主体不同。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

2、法律有广泛的行为约束力,是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目前常见的档案行政法规的渊源。

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均以法律为准绳。

3、法律所调节的对象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行政法规所调节的对象则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和专指性特征。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的联系:1、它们的制定与实施的根本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有效地规范和调整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以利于档案事业的正常工作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2、它们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

(档案管理)档案学概论

(档案管理)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档案的起源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国家产生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形成了档案。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

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四种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就是原始的档案,文字、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1、2条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又称为文字、国家条件说。

3、4条又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二、档案的沿革档案的沿革可以从以下分析:1、载体沿革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2、名称的沿革A、“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B、“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a、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官府文书中,有“档案”一词的使用,即“查得顺治十四年四月臣部题定档案”。

b、康熙十九年(1680年)“起居注”:“上问马哈喇之父与叔父皆殁于阵,部中无档案。

”c、杨宾《柳边纪略》(成书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d、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金玉、王永的文章,认为“档案”一词自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即开始应用,比《柳边纪略》早了60年,“档案”的原始涵义指仓库财物类的登记簿。

(见王金玉、王永《“档案”词源新证》,《中国档案》1999年2期。

)档,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横木框档。

案,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几属。

由此引伸,把处理一个事件的有关文书作为一案。

档案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档案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3、档案学概论主要内容一、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2、档案的本质特征——原始纪录性3、档案概念的理解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原始纪录性——档案的本质属性1、档案与信息档案与信息是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档案是信息的一种。

2、档案与文献档案与文献的逻辑关系是内涵不同,外延有大面积交叉重合。

二者核心含义不同。

3、档案与文书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实存形态上的直接转化关系。

从逻辑上讲,二者内涵不同,外延有大面积交叉。

4、档案与图书●档案是社会实践的记录;图书是系统认识的产物。

●二者的社会功能不同●二者内容上的交叉重合局部,其特点也明显不同。

5、档案与资料从逻辑上讲,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有大面积重合,且资料的外延一般说来要大于档案。

但其内涵上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6、档案与文物从逻辑上讲,档案与文物在内涵上有局部交叉重合。

1、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这是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概念,它主要可解决档案的归属即所有权问题。

2、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这是从档案形成时间的迟早以及档案作用角度对档案进行种类划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较强的概念。

历史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早,离此刻较长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晚,离此刻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

3、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这是人们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地三个概念。

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办理档案,即在社会的行政办理活动中由各种行政性或曰政治性公文转化而成的档案。

科技档案是指人们在科技、出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

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之外的,所有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中)教学资料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中)教学资料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中)《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第四章到六章第四章档案事业及其构成【本章要点】●介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及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主要内容。

●说明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构成。

●介绍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及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情况。

第一节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工作,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等。

一、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

二、档案行政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是以国家各项事业的需要为目标,对全国以及地方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

三、档案教育工作(一)我国档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事业建设需要发展档案教育,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二)档案教育结构档案教育结构是指档案教育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档案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各类档案专门人才。

档案教育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的复合结构。

四、档案宣传工作(一)档案宣传的涵义档案宣传是向人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思想,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

(二)档案宣传的内容1、宣传档案2、宣传档案工作3、宣传档案人员(三)档案宣传的形式1、口头宣传2、运用大众传播媒介3、档案陈列与展览4、档案专业报刊5、档案网站五、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下简称档案科研),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手段,把档案工作实践的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炼,上升为理性成果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六、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参与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外部条件。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档案学概论》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档案学P191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提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档案P6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3、电子文件P42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4、来源原则P239来源就是通常所说的档案形成者,包括机关组织和个人。

据此,来源原则指的就是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

5、档案价值P47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

它是主体(档案利用者及其利用需求)与客体(各不同时代产生的各种类型、载体、内容的档案)之间的关系范畴。

档案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

6、档案工作基本原则P76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7、职能鉴定论P274应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和保管期限。

8、数字档案馆P130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联结,提供及时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

二、简答1、简述档案的凭证价值。

P48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它这种可资为凭的特性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凭证价值。

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

档案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记录,它可以成为查考、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依凭,认定法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证据,以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教育人民的工具。

档案之所以有凭证价值,是由档案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决定的。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历史沿革一、我国档案的起源1、1947年西柏坡首次提出2、曾三新中国的第一任档案局局长(曾庆红的父亲)3、档案是怎么产生的:社会生活起源论阶级社会产物论语言不能远传、不能持久4、结绳和刻契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实践程度,它已经具备了备忘、信守、和凭证的意义及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结绳和刻契看成是我国档案事业的起源,或者叫做档案事业前身。

二、我国档案的历史沿革1、甲骨档案:殷商2、金文档案:周代冶铸在青铜鼎器上的具有记事和书史的文字称为金文档案3、简牍档案:春秋——东晋4、缣帛档案:春秋(贵族)5、石刻档案:盛行于秦6、纸质档案:汉代7、音像档案(以胶片、磁带等磁性材料为载体)8、电子文件:P42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的称谓商代:典、册(策)周代:中(册的省形字)——先秦时期对文书和档案的概括性称谓典、册汉以后:文书、文案、薄书唐宋:文卷、案卷、文牍、案牍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已被使用。

大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的杨宾《柳边纪略》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然今文字之书于纸,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对“档案”这一名词的说明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定义根据我国古今各种档案的情况,以现代档案为主要对象。

给档案下这样一个定义:是历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记录方式和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二、定义的基本含义1、档案是过去或现在的机关,以及一定的个人在自身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来源于一定的形成单位,产生于形成单位的自身活动之中。

【三种类型:官方半官方/非官方个人(家族家庭)】说明:①档案直接形成于社会的活动之中,是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绝非、事后编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资料的主要特点、本质区别,注重原稿、原件、原本。

②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档案,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按照一定来源形成的档案,这种普遍性决定了来源的广泛性,一定来源的档案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一、档案学的定义和概念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的学科。

它涉及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档案是记录机构活动和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社会中重要的资源之一。

档案学通过对档案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历史资料,促进信息共享和传播,有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

二、档案学的历史发展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

最早的档案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管理方面,如保管档案、整理分类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学逐渐扩展到数字档案管理领域,涵盖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和保护等内容。

现代档案学更加注重档案利用,提倡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三、档案学的基本原理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原真性(Authenticity):档案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档案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完整性(Integrity):档案应当在整个存储和传播链条中保持完整,不受损坏和篡改;可读性(Readability):档案信息应当便于阅读和理解,确保信息的传达和利用。

四、档案学的主要内容档案学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数字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档案利用等内容。

具体来说,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处理、保管等;数字档案管理则涉及电子档案的管理和保存;档案保护强调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档案利用则关注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传播档案信息。

五、档案学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学逐渐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如数字化技术、大数据分析、信息检索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推动了档案学领域的发展。

六、档案学的未来展望未来,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档案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档案学需要与时俱进,借助新技术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方式。

同时,档案学也需要关注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问题,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档案学将在信息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档案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档案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档案学概论期末总结

档案学概论期末总结

档案学概论期末总结一、导言档案学概论是档案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提供档案学基础知识,培养其档案学的基本素养和操作技能。

本次期末总结将对我在档案学概论课程中学到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提出展望。

二、课程学习及收获1. 档案学的定义与特点本课程介绍了档案学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档案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主要研究记录与信息的管理,致力于保护、利用和传播档案信息。

档案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学科属性、方法论、实践性和时代性等方面。

通过学习,我深刻理解了档案学的学科属性,对档案学的方法论和实践性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2. 档案学的历史与发展本课程对档案学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古代著名的“故事”的书写,到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影响,再到近代的国家档案制度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发展阶段。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档案学的源起和发展脉络。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档案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档案管理是档案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包括档案建设、档案目录、档案保管、档案利用等方面。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难点所在。

4. 档案评估与鉴定档案评估与鉴定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对档案评估与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和实操,我了解了档案评估与鉴定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了档案评估与鉴定的基本技能。

5. 档案数字化与电子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数字化与电子管理已成为档案学的新热点。

本课程对档案数字化与电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进行了介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档案数字化与电子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和电子管理。

三、课程反思与感悟通过学习档案学概论这门课程,我对档案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

【课程笔记】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原创2009-06-09 13:27:00]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行者整理于2009-6-9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及源流考点●一:档案的定义几种代表性观点@保存被查的原始资料@办理完毕,仍有价值并集中保存的文件@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考点●二:对档案定义的理解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2、历史性或后时性: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3、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4、原始记录性:这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考点●三:档案的种类(一):一般的分类层面简介档案和种类是人们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的结果。

(选择题考察)一般认为,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1、对档案的认识性或概念分类,即对档案的种类认识;2、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或实体分类;3、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或信息分类、检索分类。

按内容分类(二)常见名词辨析公务档案: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私人档案: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

公共档案或官府档案:国家公务(政权性)机关形成的且被保存在各级国家机构中的档案。

历史档案;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丰收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三)常见简答题1、简析: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的作用公有私有指所有权,这是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概念,它主要可解决档案的归属所有权问题。

公务档案是指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

大学档案学概论

大学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考试重点范围1,档案定义(1)定义:档案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态的历史记录。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2)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所在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原始记录性。

2,档案与图书的异同(1)相同点:在现实中关系较为密切,管理上也有相通之处。

(2)区别:①本质不同:档案本质上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

图书本质上是系统知识的结晶,是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现象进行系统认识研究的结果。

②社会功能不同:这是由其不同的本质所决定的。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可供查考。

查档案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了了解、研究历史事实。

看书则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为了陶冶性情。

③内容上的交叉重合部分特点也不同:档案中虽也有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系统的知识片段图书内容中虽也有对历史事实的记载,但这种记载却不是直接的原始记录,而是经过加工提炼后的系统性知识。

3,档案的种类分类:对档案的认识性分类(概念分类)、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实体分类)、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信息分类或检索分类)(1)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2)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3)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4,档案价值与作用的异同点(1)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

档案的作用通常是指档案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

(2)①从关系属性而言,二者都属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范畴,但价值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作用则是比较具体的。

价值具有比较稳定的特征,而作用则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呈现出多种形式。

②价值一般是指档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主体需求对客体需求的肯定,作用则可以包括正、负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简答)1、档案管理工作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利用2、档案行政工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3、档案教育工作1934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档案专业1946年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函授学校4、档案宣传工作内容:宣传档案、宣传档案工作、宣传档案人员形式:口头宣传、大众媒介传播、档案陈列与展览、档案专业报刊、档案网站5、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6、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二、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1、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核心)①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

(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②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机构统计、分级、分专业管理。

③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手段)①维护档案的完整(数量、质量)②维护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相关措施,使档案不受损坏、延长档案寿命,不丢失、不泄密、不超范围扩散)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目的)三、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1、分散式(英国式、瑞士式、美国式)2、集中式(中国式、法国式、瑞典式)设行政机构四、综合档案馆1、是统一保管党和政府机关档案的管理部门,既是党的机构、又是国家的机构。

2、科学文化事业性质(管理的对象、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职能)五、专业档案馆1、解释:国家专门管理某一方面或某一特殊专业和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而设置的档案馆2、类型:特殊载体档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部门档案馆六、企业档案馆1、涵义: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的档案馆(具有档案馆的一般属性、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服务本企业)2、特点:综合性、专业性3、设立:大型以上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必须考虑到企业档案工作的基础状况、经费由企业自行解决七、档案室1、解释:各机关统计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机构,是整个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属于机关管理和研究咨询性质的专业机构。

2、性质: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服务于本机关3、任务: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的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4、类型:普通、科技、音像、人事、综合、联合、档案信息公司。

八、档案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级对下级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档案交接关系,各级各类间有协作关系九、文件中心1950美国1、涵义:介于文件形成单位和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之间的过渡性档案管理机构2、特征:实体性管理机构、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对休眠阶段的档案只有保管权没有所有权、同时承担文件管理咨询与培训的职能十、档案寄存中心由国家综合档案馆或其他独立法人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

十一、档案事务所服务对象: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乡村、公民个人等。

服务范围:档案业务的指导、咨询、各种档案劳务性服务工作十二、档案工作的特点1、服务性①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是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特殊性服务工作。

②客观属性之一2、文化性①档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②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③档案馆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④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3、管理性①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档案的专门业务②档案工作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③档案工作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4、政治性服务方向、开放程度大小、机要性(保密和利用)5、科学性①档案工作是一项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的工作②档案工作实践中包含着特殊的规律和丰富的科学内容③档案工作要大量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成果十三、档案工作的效益1、社会性:档案工作投入以服务社会为目的2、隐蔽性:属于一种间接性受益,较模糊3、滞后性:从收集到开放利用和到取得实际效果,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十四、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1、文档一体化(解放前合后分)2、图情档一体化(信息管理一体化)现分未和3、智能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及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档案缩微化和档案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4、社会环境因素影响①社会物质生产: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决定档案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②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性质、基本原则③科学文化事业:产生更多的档案信息需求,互相影响④社会档案意识(自身发展水平)薄弱:重视史料、凭证价值,忽视决策参考、情报价值5、社会化发展规律:来源、管理、服务十五、档案工作国际合作的基本形式1、国际档案理事会1950年8月法国巴黎,我国1980年参加,为甲类会员2、国家间建立双边的档案工作合作关系3、开展国际的档案学术交流活动十六、三个公约1954年《海牙公约》,1970《巴黎公约》,1983年《维也纳公约》十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计算机化+网络化+通讯现代化十八、档案信息的数字化1、涵义:利用科技手段将纸质文件等扫描和注入,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数字信息库2、原则:规范性、安全性、效益型3、内容:档案目信息的数字化、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十九、档案网站的建设1、功能:服务、宣传、交流2、内容: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机构信息、档案资源信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地方特色文化信息二十、数字档案馆建设1、特点:存在方式(网络、无形)运行方式(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功能定位(存取为中心)2、与实体档案馆的关系:①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②数字档案馆对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新的要求③数字档案馆为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二十一、档案工作法律概述1、档案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国家的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2、档案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性的规范文件的总称3、档案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制定二十二、《档案法》1、制定: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88年1月1日开始实施2、修改: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3、施行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法律规定为准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4、施行方式:①遵守:义务性、禁止性②使用:国家机关及其组织成员、国家法定的司法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③具体:制定强化执法力度的档案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加强与各有关方面合作,争取社会的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社会档案意识二十三、档案职业道德1、解释:档案人员共同认可的并在职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2、内容①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保护档案完整安全、运用来源原则保持文件间的历史联系、保护档案的证据作用、确保档案所含信息的连续性、对工作活动进行记录并能辩护)②遵纪守法,严守机密(保护国家的安全及集体和公民个人的隐私、珍视国家和社会的信任,客观对待工作特权、养成良好的职业保密习惯)③博学求进,公正服务(提高知识、工作、专业水平)二十四、档案工作标准1、涵义:以档案工作领域中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为对象而制定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2、工作标准与工作法规的异同①同:由国家权威机构发布②异:前者以档案工作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在各有关方面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实行,多为推荐性;后者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等为目的,多为强制性。

3、种类:性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实际法律效力(强制性、推荐性)相关程度(正式、参照)适用范围(国际、区域性、国家、专业或行业、企业等)二十五、档案工作标准化1、涵义①一个工作活动过程,一项智力性系统工程②通过实行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等管理控制活动,节省经费、提高效率、获得效益③追求档案管理活动的最佳效果④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所指定标准的工作活动过程2、过程: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典型化、格式化3、具体措施①坚持全面、系统的指导思想②靠有关部门运用有效的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保证;做好实施标准的宣传、教育、解释工作二十六、档案学研究范围(基本模式)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史学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二十七、档案学学科特点综合性和社会性、实践性和理论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二十八、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特征静态性和动态性的统一、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统一二十九、中国档案学的主要成就①档案学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②档案学已建设成由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群体③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④档案学的史学研究和外国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三十、档案概念1、直观描述:用文件、文书、文书材料等作为属概念2、抽象揭示: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记忆工具等3、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4、对定义的理解: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历史记录性5、实存形态:档案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凡是对历史事实具有某种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作用的东西,尤其是文件的定稿和正本;内容信息的清晰度、明确性较强且形体具有唯一性的档案形态,其原始记录价值的程度较高。

6、形成过程:有意、无意地制作+有意地处理保存7、真实可靠性:真实、直接反应了历史事实、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客观现象(档案自身没有假的)三十一、档案与相关事物1、信息:档案为种、信息为属,属包含种2、文献:注重历史文化价值,内容较系统完整,不具原始记录性;档案注重现实的查考利用价值,内容零星3、图书:具有知识和信息记录性的特点,是系统性的知识,管理图书采用逻辑管理三十二、档案的种类公务与私人,历史与现行,文书、科技与专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建国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产生的档案),旧政权档案(建国前)三十三、来源原则1、定义: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

2、形成和发展①法国“尊重全宗原则”1841年十四号法令:来源于一个特定机构的档案组成一个全宗、全宗内的文件按主题类别整理、主题下按年代、地区或字母排序、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起源)②德国“登记室原则”1881:先按来源分类,再按原始顺序和整理标记(正式形成)③缪勒、斐斯、福罗英1898《荷兰手册》:科学地阐释全宗的定义,论证了全宗的有机整体性,指出一个全宗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按照已定规则形成、成长和变化(理论论证)④布鲁塞尔大会1910: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促使各国档案人员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确立来源原则为档案专业人员的基本原则(普遍认可)⑤组合思想:英国詹金逊1922《档案管理手册》档案组合,突出形成机关的独立性;1941美国国家档案馆文件组合,以文件来源为基础,结合考虑机关行政管理师、文件复制性和文件数量等因素而组建起来的具有组织和职能相关性的文件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