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代中日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当代中日关系(现代、原因、前景及解决之策)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的主要特点是“政冷经热”。“政冷”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中日两国首脑互访已中断4年;二是由于历史认识和现实问题,两国国民的相互厌恶情绪也在高涨。近年来,“齐齐哈尔毒气”、“珠海买春”、“西安大学生反日游行”、“亚洲杯足球赛球迷起哄” 和“沈阳领事馆”等一系列事件反映了两国民众的这种情绪,中日两国国民对对方有亲近感的人数也显著下降。据日本公布的“外交问题舆论调查”结果,这一数据为37%,是1978年开始这项调查以来比例最低的一年,中日友好的氛围和“中国热”正在逐渐成为历史。
与“政冷”相反,中日两国的“经热”现象突出。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国,两国间的贸易额突破1500亿美元;中日两国民间往来极为频繁,去年来华的日本人士已达300多万,两国间的友好城市超过250对;而且,两国的政治对话渠道畅通,政党交流颇为活跃。至2004年9月,访问中国的日本国会议员达115人,由执政党和在野党同时组建大型代表团来北京访问,这在中日外交史上尚属首次。
但中日关系中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历史认识、台湾问题和战略取向的摩擦等。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双方也存在严重的分歧。中国对日本历史认识的态度普遍不满,特别是小泉的参拜,更加激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感。而在日本,部分民众对中国总提历史问题出现厌烦情绪或无所谓的心态。中日两国在台湾问题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因为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与日本右翼势力相互勾结,相互利用,“暗潮汹涌”,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危险。民进党当局极力迎合日本,对日本过去的侵略战争采取漠视与原谅的态度,以获取日本对台湾的支持;日本右翼分子则希望利用“台湾牌”,牵制中国。因此,台独分子与日本右翼势力之间出现了相互支持与合作的逆流,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敏感性上升。
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还有两国的战略取向问题。主要的一个方面是两国各自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和调整,处于历史转折期,双方的政府和国民的心态还尚未调适。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一部分日本人担忧自身在亚洲的地位。中国的发展打破了日本经济在亚洲的“唯我独尊”,于是媒体炒作“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日本空洞化”论,导致日本民众对华亲近度的下滑,而在日本,加快成为普通国家,进而成为政治大国的步伐,采取的一系列右倾化行动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戒心,这种对彼此国家变化的不适应也是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之一。日本主流论调是担心强大的中国将向日本复仇,其实是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亚洲老大和世界列强的地位,不愿被改变。因此,无论日本学界、政府和民间,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那就是借助美国的力量,集中日本的力量,全力阻止中国超越日本,同时加速日本军事化的步伐,尽快成为一个国际政治大国,拉大与中国的距离。日本加强美日同盟;在能源、外交、文化等几乎所有领域对中国的阻挠、挑衅和杯葛;自卫队以中国为假想敌的露骨军演;破除和平宪法;拚命“入常”等等行为,全部的动机都在这里。一些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甚至鼓噪要对中国发动战争,中断中国第三次现代化的进程。
据不久前《朝日新闻》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一贯对中国十分强硬,被日本历史作家保阪正康类比为东条英机的小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二受欢迎的首相;8月29日《朝日新闻》及《每日新闻》又爆料称,首相接班人安倍晋三背后的智囊,是清一色的超保守派右翼分子。他们已经建议安倍晋三在当上首相后,“以恢复以往首相在春秋两祭参拜靖国神社的惯例为基本,不用太计较参拜是否在「终战纪念日」(8月15日)”。报道认为他将超越小泉纯一郎,选择走超级保守化路线。据称,韩国目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应对“超级鹰派”日本首相的诞生。
安倍还没有上台,已多次宣称要修改宪法—这是比参拜靖国神社严重得多的实质问题。如果说小泉之前,日本一直在进行的是精神武装,安倍之后,日本将开始进行物质武装。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已经选定了与中国对抗的路线。由此推断,今后中国面对的日本政府,
将会一届比一届强硬。
历史和现实问题的交织,刺激着脆弱的中日关系,影响两国关系的大局。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和相互敌对的基本框架依然存在。虽然相互依存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相互对立的因素不可小视。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夹缝中,竞争因素也不能忽略,这种因素如不被扼杀于萌芽状态或被任意扩大,就会转化为对立和敌对因素,导致两国关系的危机。
针对中日关系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其错综复杂的背景因素,要处理好中日关系,必须从多维视角去认识它。
1、必须将中日关系放到二千年的历史长河、近代以来的165年发展史和建交以来的32年走向这三个阶段中去加以考察。二千年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决定了中日关系的主流,但是,近代以来,日本两次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伤害却是长期的。
2、必须正视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现状。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加上中日间的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彼此的政治关系日趋对立,但又因经济上的日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度增加。然而,经济关系的密切并没有减弱政治关系的对立,“经热”能否促进“政暖”,“政冷”是否导致“经冷”,这是对当前中日关系的一种考验。
3、应该从东亚的安全因素中考察中日关系。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地区在安全问题上既有“合作”,又有“霸权”。中日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主张区域“合作”,但由于美国在插手这一地区的事务,以及美日安保同盟关系,并且插手台湾问题,使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所以,中国反对这种地区霸权主义。因此,这种既有“合作”,又有“霸权”的东亚安全格局和中日间的相互竞争势必影响双边关系。
4、应该将中日关系置于多个三角关系中考察,在东北亚,中日韩三国历史问题和现实利益交织;在东亚,中日和东盟形成利益互动;在亚太地区,中美日的战略利益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
理性应对与展望
对于未来的中日关系,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中日之间麻烦的解决将会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例如,2005年,中日之间的挑战性问题将不外乎如下几个:(1)中国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日本谋求常任理事国地位问题;(3)日本右翼谋求修改日本和平宪法以及修改日本教育法行动,等等。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中日都应以成熟的心态看待两国关系,并推动其健康发展,这里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1、要以客观的心态,理性地分析对方,从大局出发处理双边关系。例如,近来日本朝野、媒体不顾事实,将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不满情绪,归结为中国进行所谓反日教育的结果。那么,试问:每年有300多万的日本民众到中国访问,可至今却未发生过因“反日教育的结果”而发生人身安全问题的事件,可日本媒体对此却不闻不问,不知这是为何?就世界范围而言,其他国家也常发生不文明足球事件,难道这也是“反日”教育吗?因此,日本应本着负责任的精神,尽早解决历史问题和摒弃冷战思维。遇到问题应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而不是恣意破坏。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也应看到:日本国内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呼声此起彼伏,经济界人士的批判尤为强烈;美化和篡改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由于日本有良知学者的抵制,在日本的采用率极低;而且目前日本尚未把中国等同于当年的“苏联威胁”,也不认为中国有进攻日本的意图;就是在当前两国极有争议的东海资源争端问题上,日本政府各部门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外务省有人就主张通过政治协商解决双方分歧,只要中方提出的建议合理,也不妨考虑同中国联合开发东海油气资源。
2、加强对对方的研究和理解。作为近邻的中日两国在资讯极为发达的今天却隔阂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