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7讲植被与土壤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十七讲植被与土壤(解析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十七讲植被与土壤(解析版)

2024届新高考专题六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十七讲植被与土壤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中口玉人一、单选题1.(2023·北京·模拟预测)生物土壤结皮是由藻青菌、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类群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形成的复合体,其中藻青菌的分泌物会封闭土壤间隙。

荒漠地区的植被常表现为灌丛和生物土壤结皮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

下图为我国某温带沙漠边缘坡地植被分布示意图。

与结皮分布区相比,灌丛附近土壤肥力较高,原因是灌丛及草本植物可以()①减弱水分蒸发①促进下渗作用①加强物理风化①拦截营养物质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B【解析】由材料“紧密结合”和“封闭土壤间隙”可知,生物土壤结皮会减弱水分蒸发,减弱水分下渗,因此灌丛及草本,虽然水分蒸发较强,但水分下渗增加,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①错误,①正确;植物对岩石的风化作用属于生物风化,而不是物理风化,①错误;灌丛及草本可以减慢地表径流流速,拦截营养物质,增加土壤肥力,①正确。

综合上述分析,①①错误,①①正确,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2023·全国·模拟预测)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

秦巴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

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完成下题。

1秦巴山区冬、夏季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温、降水的关系,正确的是()①海拔> 1000m地区,主要因冬季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少,土壤有机碳较夏季丰富①海拔> 1000m地区,主要因夏季气温较高,植被生长茂盛,土壤有机碳较冬季丰富①海拔≤ 1000 m地区,主要因冬季降水较少,有机质分解少,土壤有机碳较夏季丰富①海拔≤ 1000 m地区,主要因夏季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茂盛,土壤有机碳较冬季丰富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B【解析】由图示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

第16讲 植被与土壤(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第16讲 植被与土壤(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茎花
茎果
板状根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板状根
板状根可以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 致的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问题,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 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解决了热带雨林中树 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 支撑作用这一两难问题。
茎花
茎花的出现,是因为部分树木处于森林的最下层,
不免受到上层大乔木的影响,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
一、植被
3.形成过程: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
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4.垂直结构: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
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 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即大 多数植物群体都有高度上的分化或分层现象。 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种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 间关系的特殊形式。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 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 垂直结构越丰富
叶片厚、有蜡质层
反射阳光,减少蒸腾,抗旱
叶子细小
防蒸腾,防热量散失
茎粗壮
储水量大
倾斜
当地风力大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世界主要陆地植被包括森林、草 原与荒漠等。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 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包括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等。草原植被包括热带 草原、温带草原等。荒漠包括热带、 亚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
沿海地区 城市
主要生态功能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阻挡海风、保护农田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拓展4:森林的环境效应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3-24高三下·河北秦皇岛·开学考试)欧洲红豆杉喜温暖、荫蔽,耐旱不耐淹,早期在欧洲、北非、西亚广泛分布,末次盛冰期分布范围萎缩。

末次盛冰期后,随着种子扩散,欧洲红豆杉在大高加索山脉逐渐定植,从山麓一直到海拔2200m的林线以上均有生长,在林线以上呈匍匐状。

在大高加索山脉西段,南北两坡皆有欧洲红豆杉,而在山脉东段只分布在北坡。

下图示意大高加索山脉位置。

1.大高加索山脉东西段欧洲红豆杉分布的坡向差异主要取决于()A.水分B.热量C.光照D.积雪2.欧洲红豆杉在林线以上匍匐生长,主要是为了()A.吸收太阳辐射B.吸收土壤养分C.利于积雪埋藏D.减缓地表蒸发【答案】1.C2.C【解析】1.在大高加索山脉西段,南北两坡皆有欧洲红豆杉,而在山脉东段只分布在北坡,结合纬度位置可知,东段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度较大,南坡不满足红豆杉的隐蔽条件,C正确;红豆杉耐旱,水分条件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A错误;南北坡热量相差不大,不是造成差异的原因,B错误;欧洲红豆杉自山麓道林线以上均有分布,积雪情况不是造成坡向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2.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林线以上海拔高,温度低,匍匐生长利于积雪埋藏,可以免受大风和冻害的危害,C正确。

匍匐生长对吸收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大,A错误。

吸收土壤养分需要发达的根系,而非匍匐生长,B错误。

林线以上气温低,本身蒸发较小,匍匐生长并非减缓地表蒸发,D错误。

故选C。

(2024·湖南娄底·模拟预测)加拉帕戈斯企鹅,又名科隆企鹅,是一种分布在南美洲科隆群岛的企鹅,是唯一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企鹅,同时也是唯一分布在北半球的企鹅。

根据生物学家的考证,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企鹅是南极大陆上的原始企鹅随着秘鲁寒流一路向北,最终漂到了赤道上的科隆群岛,进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企鹅种类——加拉帕戈斯企鹅。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_1. 讲解部分PPT

1_1. 讲解部分PPT

知识点三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 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2.陆地自然带(以北半球为例)
名师点睛: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温度带+植被类 型+带”的形式命名。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 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 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 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 “改变” 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
雨林带 “约束” 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例如,南美洲南段西岸南北延伸的自然带
应用篇 应用探究 阿勒泰“四季转场,终年放牧” 探究情境 世界上路走得最远的、搬家搬得最勤的——这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牧民 的真实生活写照。阿勒泰地区不同季节牧场位置不同。牧民们转场时, 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长途跋涉,沿着世世代代踩踏出来的牧道,将牲畜赶 往不同海拔的牧场,逐水草而居。伊犁河谷享有“塞外江南”之美誉,其 美,源于雄壮俊秀的天山、源于静静流动的伊犁河。下图为“阿勒泰地 区主要牧场位置示意图”和“伊犁河谷部分示意图”。
主要土层
土层特点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淋溶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

二、主要植被类型
1.森林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5 热带雨林
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植物全年旺盛生长,种类丰富,常见□6 茎花、板根 等现象。垂直结构
复杂,藤本植物、□7 附生 植物丰富等。
(2)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
林常绿,乔木多□8 革质 叶片,植物的花期集中在□9 春末夏初 ,垂直结
(2)土壤质地:按不同□17 粒级 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分类。
砂土 通气、透水性强,□18 保肥 性能弱,易耕作
壤土 通气、透水性能良好, □19 蓄水、保肥 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
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
通气、透水性差,保水性能强,保肥性能好,但质地
□20 黏重 ,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 包括有机层→腐殖质层→ □21 淋溶 层→淀积层→母质层→母
层级二 “关键能力”突破
知识点1 植被 [命题探究]
(2022年辽宁高考地理)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 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 的比值。据此完成(1)~(2)题。
(1)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2)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答案】(1)D (2)B
考向2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2022年江苏徐州模拟)植物学家发现,我国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存在一种短命植物,它们早春萌发,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 迅速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有学者这样描述该地区短命植物的生长情 况:“开春后,短命植物迅速生长。4—6月,沙漠里草绿花鲜,繁花似 锦……”下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气象站10月至次年9月各月降水量统 计图。据此完成第3~5题。

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

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

太阳能→动能→重力势 能
太阳能→生物能(化学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
能)→(光合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形成矿
影响 间)热量传递;塑造地表; 和平衡功能;联系有机 产资源;实现地区间、
联系海陆
界和无机界
圈层间物质的循环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形成沉淀,这是消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最主要途径 • 这样,通过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碳交换,部分实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
对稳定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内容 举例 意义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
质稳定的功能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植 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
气候→土壤 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 气候与土壤
的红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 地貌→水文
冰川地貌积水形成 地貌与水文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 水文→地貌
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 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 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还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点一自然环境要素及整体的形成知识点1 自然环境的要素组成(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成,每种自然地理要素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自然地理环境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要素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知识点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基础)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自然地理过程的本质和核心,构成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要素相互影响典例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

火地岛西部和南部生长着超过全球5%种类的苔藓植物,其中约60%是本地特有的,具有固氮、固碳的作用。

这些苔藓植物可以从陆地水中选择性吸收化学元素,分泌酸性物质。

下图为火地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地岛西部和南部适合苔藓生长的自然条件有()①极地东风,风力强劲①生长环境潮湿①冰川侵蚀,土层薄①地形坡度小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苔藓植物生长使得当地()A.大气杂质减少B.土壤肥力改变C.昼夜温差增加D.冰川面积扩大【答案】1.C 2.B【解析】1.火地岛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部和南部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量大,生长环境潮湿;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材料中说:现代冰川发育,因而冰川侵蚀强,土层薄,适合苔藓生长。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讲植被和土壤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讲植被和土壤课件

2.森林、草原与荒漠
(1)森林。
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森林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 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区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多藤本、附生植物,常见茎花、 板根等现象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常绿阔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
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 叶林 和湿润气候区 和且无明显干季
(2)有机质积累过程:植物吸收养分―合―成→有机质微――生→物腐殖质→肥力。 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解释放
分解释放
(3)养分富集过程:矿物质 ――→ 植物根系选择吸收→生物残体 ――→ 土壤表层。
(4)人类活动。 ①土壤→开垦、翻种、施肥、灌溉→土壤熟化。 ②耕作和培育→耕作土壤黑水垆稻土土————北南方方
(2022·河北衡水二模)水分条件是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沟道中,淤地坝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图示意甘肃东南部黄 土沟壑区某地有坝沟道和无坝沟道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经实地调查发现, 有坝沟道林地覆盖度较高,无坝沟道以草地为主。调查范围内部分地区桦树根系腐 烂甚至整株死亡(注:10~20 cm为表层土壤,20~100 cm为中层土壤,100 cm以上 为深层土壤)。读图,完成1~2小题。
4.泰加林的边界在我国境内可南移到50°N左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降水
C.土壤
D.地形
解析:第3题,该地区纬度高,存在冻土,冬季冻土层较厚,树根难以深入土壤, 在风和积雪的作用下容易倒伏,因此主要原因是树根短浅,B正确,排除A、D;冬 季该地区雨水较少,C错误;故选B。第4题,泰加林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地区, 其南界通常在56°N左右,说明泰加林适宜在温度较低地区生长。读图结合所学可知, 我国东北50°N左右,虽然纬度相对较低,但该地区主要是大兴安岭山区,由于山区 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适合泰加林生长,D正确;由于地形才导致了气温 的差异,与光照、降水和土壤的关联性较小,排除A、B、C,选D。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人类活动 自然土壤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形成耕作土壤。
考点2
考点3
返回目录
考点1 植被与土壤 • (3)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考点2
考点3
返回目录
考点1 植被与土壤 • (4)土壤的养护 • ①改良或改造土壤 • 亚马孙河流域: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 • 我国:改良盐碱土和酸性红壤。 • ②注重种养结合 • 常用方法: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1 植被与土壤
新教材内容
考点1 植被与土壤
• 1.植被
• (1)植被类型及特征
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景观特征
热带雨 林(季雨 林)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 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 候区。
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 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森 常绿阔 林 叶林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温和。
土壤环境,碱蓬的分布反映
考点2
考点3
返回目录
考点1 植被与土壤 • 2.土壤 • (1)土壤的形成过程
考点2
考点3
返回目录
考点1 植被与土壤
•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成土母质 土壤发育的 物质 基础,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生物
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考点2
考点3
返回目录
考点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年3考,试题综合性较强
考点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1.自然环境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 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过水循环生、物 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 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 联系 的整体,一旦一个要素发生变化, 其他 要素乃山区的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而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返回目录
第1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理思维的核心内容之一,考查频率较高;发展 命题分
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常有提及。这部分 析预测
内容是常考点 备考复习时可以选择不同情境、不同尺度的案例:一是宏观角度,即四 大圈层间的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运动等过程;二 备考策 是中观角度,如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植物的指示作用、土壤与自 略 然环境的有机联系等;三是微观角度,如结合具体自然环境(城市绿地、 河流等)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
2
3
4
5
返回目录
第1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5. 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B)
A. 土壤有机质减少 B. 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 土壤含盐量增加 D. 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解题思路】 乔木与灌木存在一定的水分竞争,随离河岸距离增加,水分减少, 两者竞争加剧,灌木水分竞争力稍弱,灌木消失,B正确。土壤有机质减少与土壤 含盐量增加与灌木消失关系不大,A、C错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较小,且灌木一 般比草本水分竞争力强,D错误。
2023山东,T19
2023新课标,T9—11 2022全国甲,T9—11
返回目录
第1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资源 观、环境观。 【综合思维】 能够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认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能够 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区域认知】 观察、概括植被的特征,辨识不同土壤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概括其形成因素 及影响

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层

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层

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0·浙江高三月考)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70° N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

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下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为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占总植被数的90%以上。

某研究团队研究了林火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右图示意林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1.林火后的前15年生产力水平迅速升高的原因有()①土壤酸性增强②有机质降解变慢③土壤温度升高④林下光照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

推测高强度林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是()A.乔水B.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2020·浙江嘉兴一中其他模拟)下图为天山林区季节性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②土壤融化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③整个图示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灌丛④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的原因是()A.林冠截留雨水,土壤水分条件差B.林冠遮挡作用,土壤光照条件差C.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条件差D.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2019·浙江期中)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围湖造田C.森林破坏D.气候变化6.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B.整体性特征C.区域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考向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20·浙江一模)下图为某山地北坡部分气候指标垂直分布图。

2025高考地理一轮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讲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5高考地理一轮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讲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拓宽
②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__物__质__迁__移____的结果。
③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 __统__一__的。
缓 减少 减弱

增加
(2)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 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黄山“四绝”组合就是花岗岩断块山形成与演 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组合。
因素
对土壤的作用
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 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 地貌 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 依次分布着___砾__质_____土、砂土、壤土和____黏__土____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____厚______,土层分化越明显

荒漠 植被
气候___干__旱_____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 _耐__长__期__干__旱___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
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名师解惑] 通过某些地理事项快速区分热带与温带 (1)热带草原上零星分布着耐旱的高大乔木(如纺锤树等),典型动物为斑马、 长颈鹿、角马、狮子等;温带草原上多以灌木丛为主,典型动物为羊、马、 牛等。 (2)热带荒漠上的骆驼为单峰驼;温带荒漠上的骆驼为双峰驼。
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功能。 ①土壤是一个____开__放______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 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____无__机__界____的关键环节。 ②土壤本身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__营__养__来__源____。 ③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____保__水____功能。 ④ 土 壤 是 人 类 种 植 农 作 物 的 ____物__质____ 基 础 , 是 人 类 可 以 利 用 的 珍 贵 的 _自__然__资__源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植被与土壤
选择题
某中学高二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了研学活动。

在寒假他们坐飞机从海口飞往哈尔滨,又利用暑假坐火车从连云港直达乌鲁木齐,对沿途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研学。

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校学生在整个飞行旅途中,依次见到的典型植被是( )
A.热带草原、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2.该校学生在飞越A省时,发现该省南部和北部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这是因为该省的南部和北部( )
A.发展了不同的农业
B.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
C.气候类型不同
D.土壤类型不同
3.以下是该校学生坐火车从连云港直达乌鲁木齐时所看到的现象,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经过B省时看到农民正在农田收获小麦
B.C地南面有茂密的森林
C.在D地看到了荒漠景观
D.新疆既有荒漠冰川,又有森林草原
解析:第1题,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落叶阔叶林,故B选项正确。

我国的亚寒带针叶林只分布在大兴安岭北
端很小的区域。

第2题,由于该校学生是冬季飞越我国南北地区,在A省(安徽省)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上,阔叶林是不落叶的;而在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阔叶林此时是落叶的。

所以,看到的景观不同。

而这种现象是由气候不同决定的。

第3题,B省(河南省)收获小麦一般在每年5月底到6月中旬,而该校学生是在暑假坐火车进行研学的,故经过B省时看到农民正在农田收获小麦是不符合实际的。

C地南面为秦岭山脉,山上森林茂密;D地为河西走廊,为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新疆盆地中有荒漠,天山上有草原、森林和冰川。

答案:1.B 2.C 3.A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

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4~5题。

4.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5.与湖州相比,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且早
C.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选项正确。

第5题,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丹东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丹东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且早,最佳观赏期较短,B选项正确。

答案:4.A 5.B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拍摄的主要植被照片。

完成6~7题。

6.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
7.③是香樟树的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第6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

根据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选项正确。

第7题,通过上题的分析得知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故D选项正确。

答案:6.D 7.D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下图中A点和B点为欧洲某地不同季节测定的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

读下图,完成8~9题。

8.该土壤最可能分布于( )
A.北冰洋沿岸地区B.地中海沿岸地区
C.大陆中部地区D.里海东部地区
9.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会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 A.增施熟石灰B.不合理灌溉
C.使用农药D.毁林开荒
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各类土壤的物质组成及三维坐标图的判读。

读图可知,该土壤
在不同季节固体颗粒含量基本不变(约50%),不同季节差异最大的是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结合选项可知应该是降水季节差异最大的地中海沿岸地区。

第9题,土壤表层的盐分主要源自土壤底层,人类不合理的灌溉,使土壤底层的盐分随着水分蒸发向上运动,最终留在土壤表层。

答案:8.B 9.B
10.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
解析:选A。

土壤厚度直接取决于风化作用的强弱,陡峭的山坡上流水、风力强,形成的风化层或者土壤很容易流失。

(2020·成都外国语学校测试)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如枯叶、枯枝等)。

下图为我国某地甲、乙两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1~13题。

11.甲树种最可能的是( )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1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西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D.长江三角洲
13.造成甲、乙两树种凋落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天气B.海拔
C.光照D.降水
解析: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甲树种全年都有凋落物,说明全年有生长凋落,2、3月份凋落量较大,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12题,根据上题及图示信息,甲树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树种凋落物在秋季凋落量大,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该地可能位于亚热带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带。

第13题,结合上面题目可知,甲树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树种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甲、乙树种的不同与热量差异有关,因此造成甲、乙两树种凋落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拔。

答案:11.A 12.A 13.B
(2020·黄山期末)“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

在索科特拉岛(1 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读图,回答14~15题。

14.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 )
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
C.热带草原D.热带荒漠
15.“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有利于( )
A.储水B.散热
C.耐寒D.防沙
解析:第14题,“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嵌进石头里。

由此判断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第15题,“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粗大的树干有储水功能,可保证其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

答案:14.D 15.A
(2020·武汉模拟)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5%。

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17.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
解析:第16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 cm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项错误;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项错误;从图2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土壤肥力流失较多,有机质含量较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较强,C项正确;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项错误。

第17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的作用显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项正确;大棚温室改变的是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项错误;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项错误。

答案:16.C 17.B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D.④为淀积层
19.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解析:第18题,①为有机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

第19题,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答案:18.D 19.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