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数学建模毕业生就业问题本文讨论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首先,通过对影响就业的因素的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求解模型,我们得出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前景和政治面貌。
其中,专业前景占的比重要大一些。
通过对不同专业就业情况的讨论,在进一步假设的基础上选取样本数据,分别计算各专业的就业率、初始薪金均值及目前薪金均值,在作图比较的分析下给出客观评价。
问题三:给出某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策略。
我们选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再次利用逐步回归模型,探究在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以此为依据就初始学历、专业是否对口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
问题四:结合实际探讨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
在明确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八个不同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该地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得出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就业率呈正相关的结论。
问题五: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提出指导性建议。
在本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分析了就业压力、自身期望、企业需求等方面的现存问题,从就业观、薪金要求、专业对口等几个方面给出就业指导建议。
一、问题提出随着我国大学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方向转变,招生数量连年增多,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逐步严峻。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既有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因素,也有专业结构、培养方向、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原因。
附件给出了一个七千多名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以下问题:(1)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排序;(2)评价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3)给出某一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策略;(4)请你结合其他信息对毕业生就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作出评价;(5)结合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育现状,写一篇对在校生今后就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短文。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数学模型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数学模型【摘要】: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与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从整个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别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率的微分方程模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层次分析模型。
模型一:从宏观来看,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就业观念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等。
结合各因素作用,本文给出了描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微分方程模型,通过分析数学模型得到了一些关于毕业生就业率和社会需求之间相协调的定性结论,为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的实际数据调查,计算确定了微分方程定性模型中的参数。
模型二:在就业市场中,时常会出现“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
探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一套科学选择工作的方法。
影响就业岗位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经过分析最终确定了影响毕业生工作选择的6个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进行权重计算,开展一致性检验,直至完成该毕业生的岗位选择。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为大学生的岗位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本文基础上,我们对该问题的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就业率,微分方程模型,岗位选择,层次分析模型一 引言1.1论文论文研究的研究的研究的背景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快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带动着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给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其中以就业和贫富悬殊问题最为突出,论文基于当前社会的就业问题展开。
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02年至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分别为145万、212万、280万、340万、413万、495万、559万[1]。
“十一五”期间,毕业生人数每年仍将以近15%的速度递增,将有超过2700万名毕业生需要就业。
数学建模:大学生择业模型
毕业生就业的选择姓名:刘家涛学号:10140101030班级:应数一班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大学生择业模型一.摘要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的方向有多种,并且还要考虑多种因素。
我们应用层次分析法,将决策问题分为3个层次,首先是目标层:选择职业,其次是准则层: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经济情况、发展前途、住房条件,最后是方案层:政府机构、中外合资/外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自主创业。
通过比较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及各方案对于每一准则的权重,之后将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进行综合,最终确定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权重,α=(0.1979,0.1057,0.3102,0.0444,0.0734,0.2684)’,即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的顺序依次为:政府机构、中外合资/外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自主创业。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归一化二.问题重述面临毕业,高校大学生常常徘徊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知如何选择,就是就业、考公务员从政还是考研,假如你就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你如何考虑这些方案?根据那些依据进行选择?一般的依据有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经济情况、发展前途、住房条件等因素。
能否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将政府机构、中外合资/外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自主创业等各种可能的方案排序?三.问题分析首先,我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用成对比较法得到第二层对第一层的矩阵为A, 计算出权向量β,并且做一致性检验。
其次,我们用成对比较法得到第三层对第二层的矩阵为B1,B2,B3,B4,B5,计算出权向量w1,w2,w3,w4,w5,并作出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出第三层对第一层的组合权向量α,并作出组合一致性检验。
四.模型假设1.假设主观数据真实可靠。
2.假设大学生择业时,只考虑到题中五种因素。
五.符号说明D1:社会地位D2:工作环境D3:经济情况D4:发展前途D5:住房条件P1:国有企业P2:中外合资/外资P3:政府机构P4:民营企业P5:事业单位P6:自主创业α:组合权向量β: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权向量Wi: 第三层对第二层的权向量(i=1,2,3,4,5,6)λ:Bi的最大特征值。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毕业生择业问题的研究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班课程名称数学模型课程设计题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效毕业生择业问题研究任务起止日期:2010 年 6 月23 日~2010 年7月2日目录一问题的重述 (1)二问题的背景 (1)2.1 就业背景 (1)2.2 层析分析法 (3)2.3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3)2.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2.3.2构造成对比较阵 (4)2.3.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4)2.3.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5)三模型假设 (5)四符号说明 (5)五模型的构建 (6)5.1 建立AHP层析结构模型 (6)5.2 确定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7)5.2.1 比较尺度的选取 (7)5.2.2 建立正互反矩阵A (8)5.2.3 权向量确定 (8)5.3 确定方案层对准则层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9)5.4 计算总排序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11)六最优方案的确定 (11)七总论 (12)一问题的重述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职业岗位选择的问题,这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要考虑很多因素,诸如:这个职业能否有丰厚的收入、是否适合个人兴趣及发展、能否得到良好的声誉及职业贡献等。
面对诸多因素,我们慎重考虑反复比较,希望可以做出最优决策,但是由于太多主观因素的作用,有时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若从长远发展来看,做出的决策往往不太理想。
为了可以找到一个更客观更优的决策,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定性个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1)请为大学生的择业选择出一个最优的方案,并对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说明(可生成一些合理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2)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
二问题的背景2.1 就业背景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又一重大就业问题。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研究,大多数学者分别从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进行,大体上有三方面的归因:从需求角度看,是就业岗位总量不足和结构偏差;从供给角度看,是就业观念、就业偏好影响与就业能力不足,核心问题是就业能力不足;从供求匹配角度看,是公共就业服务不完善和教育的供需双方信息沟通不畅。
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背景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大规模的社会裁员也成为必然的趋势,而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也在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越来越为人关注。
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能预测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数学模型,那将高中毕业生在选择专业时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它还对大一刚入学的新生在从高中到大学过度上有指导作用;同时也更方便了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对未来几年就业形式的把握和了解。
正是基于这一情况建立了该BP 神经网络模型。
它的建立是根据往年的就业信息,在影响就业的因素和就业情况之间建立了一个映射关系。
通过这个映射关系将影响就业的因素作为该网络的输入,按已知道的就业情况作为输出,再通过已知数据对该网络进行训练。
这个训练好的网络便可以用来实现其预测作用。
网络输出(工作签约情况)Y1 :容易找到好的工作,即输出0;Y2 :不太容易找到工作,则输出1网络输入(影响就业指标)X1: 专业热门程度;(最高值0.00即为最热门就业专业,以下以此类推)X1: 专业就业热度;输入值越接近0表示近期专业越热,以下类推X3: 学习成绩;X4: 其它能力数据按照以上评定标准,根据往年毕业学生的资料得到了以下数据,如表0(资料来源:辽宁工程技术就业指导中心)。
毕业生资料数据人员序号 X1 X2 X3 X4 期望输出(Y)0 0.00 0.60 0.71 0.50 00 0.70 0.70 0.80 0.50 01 0.00 0.90 0.88 0.80 11 0.50 0.60 0.67 0.70 15 0.70 0.50 0.70 0.60 06 0.80 0.10 0.61 0.60 07 0.00 0.60 0.87 0.70 18 0.80 0.10 0.67 0.50 09 0.80 0.00 0.70 0.50 000 0.10 0.70 0.79 0.70 100 0.70 0.10 0.70 0.60 000 0.00 0.00 0.60 0.50 001 0.60 0.70 0.80 0.50 001 0.00 0.90 0.80 0.90 005 0.10 0.00 0.68 0.60 106 0.10 0.00 0.60 0.70 107 0.00 0.80 0.80 0.70 108 0.00 0.10 0.61 0.50 109 0.00 0.80 0.77 0.80 100 0.00 0.90 0.90 0.90 000 0.60 0.50 0.69 0.50 000 0.60 0.70 0.71 0.70 001 0.50 0.00 0.60 0.50 101 0.70 0.00 0.70 0.60 005 0.00 0.80 0.90 0.60 106 0.90 0.00 0.70 0.50 007 0.90 0.10 0.81 0.50 008 0.50 0.80 0.87 0.70 009 0.00 0.70 0.80 0.70 010 0.50 0.50 0.79 0.60 110 0.10 0.10 0.65 0.50 110 0.00 0.50 0.87 0.70 011 0.70 0.90 0.90 0.80 011 0.00 0.10 0.61 0.50 115 0.00 0.10 0.60 0.50 116 0.00 0.10 0.60 0.50 117 0.60 0.60 0.61 0.50 ?18 0.10 0.10 0.60 0.50 ?19 0.90 0.60 0.88 0.70 ?10 0.60 0.70 0.89 0.80 ?(其中最后四位学生输出未定)数据导入:将以上数据导入至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选择其他菜单中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设置分析参数点击确认,得到拟合残差分析以下为计算结果分析(续)从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最终四个结果分别趋近 1 ,1 ,0 ,0 ,表示这四名毕业生中,前两位较难找到工作,而后两位的就业则不成问题,即通过BP 神经网络实现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取得了很好的预测结果,说明了该理论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大学生就业问题数学模型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数学模型课程设计开课实验室数学实验室学院XXX级XXX 专业 1 班开课时间2013 至2014 学年第 2 学期设计题目大学生就业问题2013 年12月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
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本文从大学生自身,企业和社会三个大方面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而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Matlab 数据拟合一、问题重述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
尽管如此,中国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
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
请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从以下几个侧面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1)利用网上大学生就业统计数据建立大学生就业供需预测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2012年就业形势进行预测;(2)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建立就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利用所建模型评估你的竞争力;(3)利用定量分析的结果,给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增加就业的建议以及你个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打算。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数学专业大学生择业就业对比分析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数学专业大学生择业就业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研究了数学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现状和趋势。
首先介绍了Logistic回归模型的理论基础,然后对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
接着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讨论。
最后结合数据处理与模型评价,探讨了就业市场对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影响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在大学生择业就业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为理解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展望。
【关键词】数学专业、大学生、择业就业、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分析、数据处理、模型评价、就业市场、影响、应用价值、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目、格式要求等等。
数学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所掌握的严谨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推理能力被认为是许多行业和企业所需的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数学专业的大学生们在就业选择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传统数学岗位的需求有所减少,新兴行业和职位对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
了解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就业趋势,对于帮助学生选择职业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从而探讨数学专业学生在当前就业市场中的优势和挑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导。
通过研究Logistic回归模型在大学生择业就业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探讨该模型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数目统计等。
部分如下:通过对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市场需求和趋势,为他们未来的求职打下基础。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和教育部门更好地了解数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规划和指导。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2019年精选文档
基于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数据分析文中的数据采集自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统计学院统计0801、统计 0802共 62名毕业生,包括他们的就业、学习、思想 和基本情况,数据来自于统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因此,数据 真实可信。
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和户籍性质。
学习情况中有学生大学四年平均绩点和英语等级成绩情况。
思想 情况包括学生的政治面貌状况以及大学期间是否担任班内职务 状况。
数据中的户籍性质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
英语水平分 为未过六级和过六级两种情况。
此外,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两 个班共有毕业生 79 人,本文所研究的就业状况中不包括考取研 究生以及出国深造的学生, 这样,除去考取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 毕业生 17人以外,实际有效样本量是 62 人。
本案例中所采用的 数据的基本特征如表 1 所示:从表 l 可以看出,研究中的山东财经大学 12 届统计学 62 名 毕业生中,成功找到工作的有 34 名,占到所调查总数的 54.8%。
性别方面,女生毕业生比例达到 67.7 ,男女生的比例有着显著 的区别,这也符合经济类院校的特点。
61.3%的学生都是城市户 口。
学习成绩用毕业生大学四年的平均绩点表示,平均绩点在2.8 到3.7 之间的占到 41.9%,平均绩点介于这个水平的可以认口 号、为是学习成绩较优秀的毕业生。
有45.2%的学生通过了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有24.2%的毕业生是党员身份,大约20%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担任过一定班级职务。
二、大学生是否就业的Logistic 回归模型在因变量是分类变量时,通常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来研究分类因变量与一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中将就业与否作为模型的因变量,其取值有两种可能,是和否。
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元素:学业成绩、是否是党员、性别、英语等级、籍贯、是否担任过班内职务,这六个元素便是模型的自变量。
数学建模——中国就业问题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中国就业问题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摘要本文围绕我国就业人数的影响问题,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出发,运用现实经济数据,建立了影响我国就业人数的模型,并据此对2012 年和2013 上半年的就业情况进行预测。
第一,社会就业情况的衡量指标:我们选择就业人数作为社会就业情况的衡量指标。
再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并结合经济学理论,首先确定了部分可能对就业人数产生影响的因素,然后通过相关统计技术分析最终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出口总额,GDP 和科技投入确定为影响就业人数的主要指标。
第二,建立了就业人数和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对数回归模型:由于经济序列的非平稳性,我们对变量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据此建立了就业人数和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对数回归模型。
考虑上述回归模型仅反映了变量间的长期稳定关系,我们借助ECM 模型对变量间短期波动和长期稳定关系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并进行了方差分解。
第三,建立分地区的就业人数影响模型:由于在问题二建立的模型使用的是全国平均数据,为了避免这种平均化处理造成的数据丢失,从而建立更加精确的模型,我们将省作为地区划分的标准,建立分地区的就业人数影响模型。
为了不失一般性,我们又分别从东部,中部,西部各取一个样本构建面板数据,并据此建立了分地区的就业人数影响模型。
第四,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在问题二建立的模型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结合当前经济运行数据,对2009 年和2010 年上半年的就业状况进行预测,得出09年大约新增就业1040 万。
第五,我们从建立的模型和就业前景仿真结果,提出了提高就业人口数的三项政策建:(1)继续保持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发展; (2)积极发展高质量对外贸易;(3)合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关键词:分析和预测就业人数协整ECM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VAR模型1、问题的背景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模拟
大学生就业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模拟引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和预测就业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就业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模拟方法。
问题的提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多个变量和因素。
为了建立数学模型,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目标和限制条件。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就业满意度、薪资水平等指标,并预测未来的就业趋势。
限制条件1.就业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结构、技术进步等。
2.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会受到个人兴趣、专业背景、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
3.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比如鼓励创业政策、优惠就业政策等。
模型的建立基于上述问题的目标和限制条件,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数据的收集首先,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来支撑数学模型的建立。
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数据,比如统计局发布的就业数据、高校毕业生调查问卷、企业招聘信息等等。
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将大学生就业问题看作一个优化问题,即最大化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和薪资水平等指标。
基于这个优化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就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可以用供需曲线模型来描述市场的平衡情况。
供给曲线表示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需求曲线表示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2.大学生的个体选择:大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兴趣、专业背景等因素选择就业行业和岗位。
我们可以使用抉择模型来描述这个过程。
3.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的政策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我们可以考虑政策因素对就业市场供需曲线的偏移和斜率的影响。
4.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对就业市场产生影响,我们可以考虑将经济发展指数作为一个变量来衡量。
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包括供需曲线的建立、抉择模型的建立和政策、经济发展因素的引入。
大学生择业问题 数学建模
大学生择业问题摘要:对于面临择业选择的毕业大学生来说,如何在诸多工作中做出最优选择至关重要。
层次分析法为我们提供一种比较可靠且客观地方法。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是在考虑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单位今后的发展前景,本人的兴趣爱好,单位所处的地域,单位的声誉,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与福利待遇,六个准则时,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出最优选择。
根据层次分析法,我们可以将这一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加以解决。
应用萨蒂提出的“9标度法”,为两两不同的要素比较结果赋值,建立比较对称逆矩阵,进而求得各要素所占权重。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分别计算目标层与准则层、准则层与决策层之间的权重,进而建立目标层与决策层之间的联系,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
必须强调的是,在应用层次分析中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经过分析,我们最终选择长安汽车公司,过程一致性均通过检验。
通过题目的分析与求解,我们看以看到层次分析法系统性、实用性、简洁性的优点,同时可以发现这种方法的缺点。
尤其是在建立成对比较矩阵时,人为主观因素对整个过程的影响很大。
为克服这个缺点,我们对层次分析模型进行适当的改进,引进了“三标度法”和最优传递矩阵法,简化判断过程,减小在判断模糊性关系时的误差。
本模型成功地解决了该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问题。
模型推广后,易于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工作选择,填报志愿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实用性。
同时,其中采用的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离散模型的普遍方法,在产业结构,教育,医疗,环境,军事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关键词:就业、层次分析法、9标度法、决策、三标度法、最优传递矩阵法一、问题重述面对毕业与就业,每位大学生都将做出决策和选择。
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进一步深造的机会,(2)单位今后的发展前景,(3)本人的兴趣爱好,(4)单位所处的地域,(5)单位的声誉,(6)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与福利待遇。
结合自己的观点及具体情况,选择三个(或三种类型)的单位,建立决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
(完整word版)数学建模大学生就业问题
2021-2021 第二学期数学建模课程设计2021年6月27日-7月1日题目大学生就业问题第 11组组员 1组员 2组员 3组员 4姓名学号 08080602170808060218 0808060219 0808060220专业信计 0802信计 0802信计 0802信计 0802成绩论文大纲本文谈论了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种空前未有的现象,有着“天之骄子〞美誉的大学生也开始面对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碰到宽泛关注。
大学生毕业失业集体正在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扩大社会就业,成立友善牢固社会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现有的国情,综合考虑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之间的关系,成立了定量解析的微分方程模型,随后又成立了了失散正交曲线拟合模型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并解析模型得出的结果得合理性。
最后获取生源数量与失业率之间的拟合多项式和拟合曲线,并展望出了未来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趋势。
在找到大学生失业规律今后,本文还详尽的对毕业生的性别、出生地对失业的影响做出了定量解析。
要点词:大学生就业微分方程模型多项式曲线拟合MATLAB 软件1、问题重述大学生就业问题:若是我们将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既没有找到工作又没有连续深造的状况视为失业,就可以用失业率来反响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下面的表中给出了某城市的大学生失业数占城市总失业人数的比率,比率的计算是依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对 16 岁以上失业人员进行统计的结果。
表 1年份失业率〔 %〕男性女性出生于城市出生于农村出生于城市出生于农村19891990111991199********1993122210191994222119951122191996212019971816199814131999131120001111200116132002112014200324182004251620052017200619152007161420212021请成立相应的模型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解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谈论下面两个问题:(1)、就业中可否存在性别歧视;(2)、学生的出生对就业可否有影响。
大学生就业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模拟
大学生就业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模拟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并进行模拟研究,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问题的描述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供给和需求。
供给方面,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需求方面,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
模型的建立1. 建立供给模型假设大学生的数量为N,就业机会的数量为M。
则大学生的供给量和就业机会的需求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供给量 = N需求量 = f(M)其中,f(M)表示就业机会的需求量函数,该函数与就业机会M相关。
2. 建立需求模型假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A,就业机会的质量为Q。
则大学生的需求量和就业机会的供给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需求量 = g(A)供给量 = Q其中,g(A)表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量函数,该函数与就业能力A相关。
3. 建立匹配模型匹配模型用于描述大学生与就业机会之间的匹配程度。
假设匹配程度为P,则匹配模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匹配程度 = h(N, M, A, Q)其中,h(N, M, A, Q)表示匹配程度函数,该函数与大学生数量N、就业机会数量M、就业能力A和就业机会质量Q相关。
4. 建立变动模型变动模型用于描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
假设时间为t,则变动模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大学生数量的变化量= ΔN(t)就业机会数量的变化量= ΔM(t)就业能力的变化量= ΔA(t)就业机会质量的变化量= ΔQ(t)匹配程度的变化量= ΔP(t)其中,ΔN(t)、ΔM(t)、ΔA(t)、ΔQ(t)和ΔP(t)分别表示时间t 时大学生数量、就业机会数量、就业能力、就业机会质量和匹配程度的变化量。
数学的建模就业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质量分析(A题)参赛队员信息: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影响摘要:当今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准市场形势,实际上在现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再一味坚持传统的就业取向已经是件落伍的事。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民营企业、个体户、非政府的非营利组织等。
“薪情”重要还是“发展”重要?大学生们该掂量掂量了。
不管如何,顺应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个人的事业才能前景无限。
本文针对这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我们创造性地将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因素进行量化,使得模型更具有合理性。
利用SAS 软件、SPSS 软件、等计算机软件,采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一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综合多方面因素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并且在已有的数据基础之上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采用实际数据序列:(0)(0)(0)(0)(0)(0)((1),(2),(3),,(6),(7))X x x x x x =⋅⋅⋅,(1)(1)(1)(1)(1)(1)(1)(2)/21(2)(3)/21(8)(9)/21x x x x B x x ⎡⎤⎡⎤-+⎣⎦⎢⎥⎢⎥⎡⎤-+⎣⎦=⎢⎥⋅⋅⋅⋅⋅⋅⎢⎥⎢⎥⎡⎤-+⎢⎥⎣⎦⎣⎦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全新的、具有说服力的延边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有关就业的灰色系统模型。
更专业的对未来数据预测,以此模型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巧妙地得到了一个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的良策。
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延边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等就业数据,全面的建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的模型,经过斟酌写了一份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报告。
关键词:就业率大学毕业生影响因素灰色系统回归模型一问题重述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百度搜索框键入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用时不到0.1秒,就搜索到相关网页35,300,000个,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之高。
数学建模之大学生择业问题
B3
1/5 1/3
1
B3
1/4 1/3
1
Z B1 B2 B3
B1 B2 B3 1 3 4 1/3 1 2 1/4 1/2 1
Z B1 B1 1 B2 2 B3 3
B2 B3 1/2 1/3 1 1 1 1
Z B1 B2 B3
B1 B2 B3 1 3 5 1/3 1 2 1/5 1/2 1
Z B1 B2 B3
二、问题分析
在此问题中,大学生在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时需要兼顾多个方面的 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例如此 题中的(1)进一步深造的机会,(2)单位今后的发展前景,(3)本人的兴趣 爱好,(4)单位所处的地域,(5)单位的声誉,(6)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 与福利待遇等。同时,若我们给出具体的工作岗位,并提供该工作岗位 的这六个方面的信息,供客体选择时,客体对于具体的工作岗位在这六 个方面的偏重也会有所不同。我们注意到,人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并 不能给出确切的量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准确的描述,即人是凭借“感觉”进 行选择的。“感觉”是一个模糊量,这种模糊量仅对于单层单一因素比较 下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而对于类似此题的情况就显得很难操作了。这 时,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将“感觉”这一模糊量进行量化,从而得出各 层因素以及各目标之间的“量化关系”,使得它们的比较具有实际意义并 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帮助我们选择出最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层次分析法 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 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
我们对层次分析模型进行适当的改进,引进了“三标度法”和最优传递 矩阵法,简化判断过程,减小在判断模糊性关系时的误差。 本模型成功地解决了该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问题。模型推广后,易于 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工作选择,填报志愿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实 用性。同时,其中采用的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离散模型的普遍方法,在产 业结构,教育,医疗,环境,军事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数学建模论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模型摘要当今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准市场形势,实际上在现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再一味坚持传统的就业取向已经是件落伍的事。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民营企业、个体户、非政府的非营利组织等。
“薪情”重要还是“发展”重要?大学生们该掂量掂量了。
不管如何,顺应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个人的事业才能前景无限。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综合多方面因素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我们创造性地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主观因素进行量化。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方向问题的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两个方面。
然后,依据各个方面的特点与当前经济状况的关系,确定了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专业热门度、学校名气、薪金问题、企业待遇、工作稳定程度、企业是否在大城市等因素在大学生就业方向所占比重。
此模型,通过考虑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这两方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依据已有数据建立了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模型,以此模型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巧妙地得到了一个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的良策。
关键词:就业方向层次分析法主观因素量化决策 Matlab一、问题重述1.1问题背景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重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够合理的就业,这一问题已经摆在了千千万万的大学生面前。
1.2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解决当前大学生合理选择就业方向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2.1大学生就业方向分析因子关系(1).影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个人因素: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家庭背景、发展前景、专业热门度、学校名气等。
(2).影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企业因素:薪金情况、福利待遇、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工作稳定程度、企业是否在大城市等。
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描述通过对(1)中因素进行权重,建立对比矩阵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分析、评估,从而反映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
数学建模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由图可知,各专业就业率差异不大。相较而言,工科类、经济类、管理类及理科类专业就业率
较高,这可能与现代社会需求有关。
薪金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理想程度,也是评价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下图为不同专业的就业薪
金水平比较图:
3/7
薪金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职薪金比较图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平存在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因此也导致了就业的不均衡。
国家人事部公布的一份数据表明, 2005 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 4 城市就接受了人事部抽
查的 15 个省市 10.9%的高校毕业生。北京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至少吸纳了全国高校一半的大学毕业
生。而各高校的毕业生也基本上都将自己日后的就业流向定位在东部发达地区,比如,北京、浙江、
根据各个自变量重要性的大小,每次选一个重要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先是在所有可供选择的
自变量中选择一个,条件是由其所参与的一元回归方程有最大的回归平方和。然后在未选的自变量
中再选择一个,条件是由这两个已选的自变量所组成的二元回归方程有更大的回归平方和。如此继
续下去。一般地说,第 t 步是在未选的自变量中,选一个自变量与其他已经选择的自变量一起所组
业率、初始薪金均值及目前薪金均值,在作图比较的分析下给出客观评价。
问题三:给出某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策略。我们选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再
次利用逐步回归模型, 探究在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以此为依据就初始学历、
专业是否对口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 问题四:结合实际探讨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在明确研究背景的基础
变量为性别、年龄、学历等因素,具体符号及赋值见
大学生就业问题数学模型
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很多大学生因为期待底薪值和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而无法成功就业,因此大学生起薪高低是求职成功与否的第一道门槛。
本文先针对影响起薪的几个客观因素以及近几年的起薪平均值来对2011年不同学历大学生起薪进行预测,从而为初入社会的大学生的起薪标准提供参考。
我们先分析起薪表发现2008年起薪由于金融危机以及汶川地震的影响属于异常值,于是采用非零均值生成法进行处理。
再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系统GM(1,1)耦合应用于大学生起薪问题预测中,这样将不同模型之间耦合分析不但能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而且能揭露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便能完整的对2011年起薪进行预测。
然后我们通过EXCEL对2009年本科生调查表的分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就业指导课程、期望月薪及求职次数对月薪的影响,发现月薪与以上三点因素均有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得出了建议期望月薪的回归模型。
利用此模型可以对建议期望月薪进行合理计算。
问题3)主要应用SPSS和matlab对表2、表3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有必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培训。
关键词:起薪预测非零均值生成多元线性回归灰色系统GM(1,1)EXCEL 线性相关性 SPSS matlab1一、问题重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8日在北京表示,近几年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
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总量的压力非常大。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保持一种迷茫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承认,目前他们最关心找工作的事。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场竞争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数学模型课程设计开课实验室数学实验室学院XXX级XXX 专业 1 班开课时间2013 至2014 学年第 2 学期设计题目大学生就业问题2013 年12月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
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与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与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本文从大学生自身,企业与社会三个大方面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从而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Matlab 数据拟合一、问题重述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与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与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就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
尽管如此,中国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表面上瞧,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
但就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就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
请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从以下几个侧面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1)利用网上大学生就业统计数据建立大学生就业供需预测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2012年就业形势进行预测;(2)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建立就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利用所建模型评估您的竞争力;(3)利用定量分析的结果,给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增加就业的建议以及您个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打算。
二、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基本假设:1、假设政府在近几年内没有出台什么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很大的政策与措施。
2、假设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变化率与社会的劳动力需求呈正相关。
3、假设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变化率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呈正相关。
4、假设部分毕业生的自身主观原因影响了自身的就业。
5、假设相应的网络数据为真实的就业情况。
6、假设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没有很大的变化。
7、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就是稳定的。
三、问题分析通过网上所给的数据我们可以瞧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的增加,而就业率呈上下波动的态势,造成这样的原因无非就是由于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供过于求,供需平衡,供不应求三种态势形成。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种,我们要找出最重要的几种因素来作为我们建立模型的条件四、模型的建立下表为2001年—2011年大学毕业生与就业情况表一通过表中所给数据我们可由Matlab与excel来求其分布图表二表三表四根据所给图示我们可以建立drN/dt=λR(t)N+αrN-μ(1-r)N=[λR(t)+(α+μ)r-μ]Nλ、α、μ均为比例系数,假设α+μ>0当N(t)为常数时,我们得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满足一阶微分方程:dr/dt=(α+μ)r-[μ-λR(t)],且r(t0)=r0假设模型中R(t)=R就是一个常数,则就业率为:r(t)=e(α+μ)t(r0-r c)+r c则 r c=(μ-λR)/(α+μ)为该模型的不稳定平衡解,所以当μ>λR时,有r c>0,这说明只要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较大(或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小),就存在不稳定的毕业生就业率。
当μ→+∞时,有r c→1,这就表明,只要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非常大,就会出现不稳定的高就业率,由于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所以不稳定的就业率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避免。
当r c<r0时,有r(t)>r c,这就表明只要不稳定的就业率r c低于初始的就业率,那就有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不稳定的就业率。
五、模型的求解对问题一:因为在实际调查中需求率就是难以完整的统计出来的,所以我们就不考虑需求率,所以微分方程为:dr/dt=(α+μ)r-μ且r(t 0)=r 0通过实际的调查数据求出α、μ设毕业生人数与就业率的数据如表五所示:表五则将dr/dt=(α+μ)r-μ进行差商近似处理得到(r i+1-r i )/(t i+1-t i )= (α+μ)r i -μ设α+μ=x,μ=y 。
则方程可化为y-r i x+(r i+1-r i )/(t i+1-t i )=0记1111(,)n i ii i r ir r S x y y y x n t t +=+⎛⎫-=-+ ⎪-⎝⎭∑ 又因为00Sx Sy∂⎧=⎪∂⎪⎨∂⎪=∂⎪⎩ 所以()1111111111010n i i i i i i ni i i i i i i r r y r x n t t r r y r x r n t t ++=++++=+⎧⎛⎫--+=⎪ ⎪-⎪⎝⎭⎨⎛⎫-⎪-+⨯-= ⎪⎪-⎝⎭⎩∑∑把表一相应的数据代入此方程得到x=0、36,y=0、26,α=0、1,μ=0、26因此,全国普通高校的就业率微分方程的定量模型为dr/dt=(0、1+0、26)r-0、26且r(2001)=0、7将上述数据代入方程得到全国普通高校的不稳定就业率为r c=0、72所以可以估计出下一年的就业率,因此,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r(2012)=e0、36x(12-1)(0、7-0、72)+0、72=0、45所以,我们之2012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率还不及50%。
对问题二:经过讨论与相关的数据结构显示出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1、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需求与高等教育的扩招;2、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3、企业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4、就业指导与分配派遣中的某些障碍。
从社会原因分析有:1、政策、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农民进城、下岗再就业)的变化、机遇;2、社会支持:家庭背景、学校名气、社会机构;3、信息支持系统。
从大学生自身原因分析有:1、知识技能: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求职技巧;2、人格特征:兴趣、人格、能力;3、职业期望:预期收入、保留工资偏高;4、自我效能:精英意识问题;5、社会支持:心里层面的社会支持。
综上可建立模型2001年—2011年我国GDP 分布图:表六家庭 信息 社会、政策、经济、企业知识 技能 个性职业期望社会支持自我效能 就业与再就业学校、社会指导、社会舆论就业薪水期望值表七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表八通过以上的分析反推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出去社会因素以外最主要考虑自身的因素因素自己所占的实际比重知识技能60%人格特征50%职业期望36%自我效能60%社会支持30%表九表十V=(S1+S2+S3+S4+S)/5=(60%+50%+36%+60%+30%)/5=47、2%而47、2%<50%由此可见我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很低都没有达到一半的就业竞争力,未来自己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对问题三:根据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社会因素之一,如政府很好的引导大学生就业那么必然要做出政策调整,我们可向有关政府提出的建议为: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
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就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与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与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制定长期的中国大学生人才培养战略,以适应外部转型环境的急剧变化,增强对市场反应能力与大学生的竞争能力。
4、短期以扩大需求为政策重点,承认东部巨大的就业需求,户口管理与就业管制,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研究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国家需要发展的地区与单位的国家政策,使大学生隐忧就业显性化。
5、完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指标与发布制度,从安排率到就业率,信息发布制度,排除摩擦性就业问题。
6、国家要建立积极的大学生就业吸纳政策,提高在职人员自然减员速度,消化大学生就业,政府的人力资源规划,科学的组织规模与人员需求,明确就业需求总量,研究职位需求,确定科学的需求系大学生就业问题数学模型统,探索多样化的就业模式。
就个人而言:1、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提高自己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2、加强自身对社会的实践,充分做好毕业就业准备;3、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定制自己的目标,了解当前的社会需求;4、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交流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5、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就业的多方面选择。
六、模型的评价与推广模型的优点:1、模型巧妙地将主观因素量化。
2、正确运用了Matlab软件进行计算。
3、正确运用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解决了问题。
4、适用范围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当前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方向提供很大的帮助。
模型的缺点:1、受各方面的限制,数据收集不够全面,结果有一定的误差;2、忽略了次要因素的影响,预测可能会有一些误差。
模型的改进:若考虑更多的影响当先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因素,例如身体状况、性别、政治面貌等,在考虑到这些情况下,模型的建立会更加完整,得到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更合理。
模型的建立,没有更深一步的去研究,在第二问的模型中我们最主要采用图表的方式来证明我们的结果,但就是很多的结果可从我们所得到的图表中的信息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就业形势,所以,模型有很好的实用性。
七、参考文献[1]徐献红,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经济师,2007、8[2]赖新华,加强与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第,茂名学院学报,2007、5[3]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寿纪麟主编《数学建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