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讲义与习题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
◆课前热身
1.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 )
A.72°
B.60°
C.58°
D.50°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 A .7 B .9 C .12 D .9或12
3.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ABC ADC △≌△的是( )
A .C
B CD = B .BA
C DAC =∠∠ C .BCA DCA =∠∠
D .90B D ==︒∠∠
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C 、BD 交于点O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参考答案】 1. D
2. C 分析: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情况:(1)2、2、5;(2)5、5、2;(1)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所以只有5、5、2;周长=12
3. C
4. B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 大纲要求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他们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A
D
O
A
B C
D
3.学会演绎推理的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掌握寓丁几何证明中的分析,综合,转化等数学思想。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论证三角形全等,线段的倍分,常见的多为解答题
◆备考兵法
1.证边角相等可转化为证三角形全等,即“要证边相等,转化证全等.•”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的有力工具,若它们所在的三角形不全等,可找中间量或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在选用ASA 或SAS 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有夹角和夹边;要结合图形挖掘其中相等的边和角(如公共边、公共角和对顶角等),若题目中出现线段的和差问题,往往选择截长或补短法.
2.本节内容的试题一改以往“由已知条件寻求结论”的模式,•而是在运动变化中(如平移、旋转、折叠等)寻求全等.对全等三角形的考查一般不单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命题时往往把需要证明的全等三角形置于其他图形(如特殊平行四边形)中,或与其他图形变换相结合,有时也还与作图题相结合;解题时要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寻找全等的条件. ◆考点链接
1.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除以上的方法还有________.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周长_____、对应高、______、_______相等.
◆典例精析
例1(山西太原)如图,ACB A C B '''△≌△,BCB ∠'=30°,则A
C A '∠的度数为A .20° B .30° C .35°
D .40° 【解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ACB A C B '''△≌△, ∴∠ACB=∠A′CB′,
∴ACA '∠=BCB ∠'=30°,故选B . 【答案】B
例2(河南)如图所示,∠BAC =∠ABD ,AC =BD ,点O 是AD 、BC 的交点,点E 是AB 的中点.
C
B
B '
A '
试判断OE 和AB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分析】首先进行判断:OE ⊥AB ,由已知条件不难证明△BAC ≌△ABD ,得∠OBA =∠OAB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解决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 答案:OE ⊥AB . 证明:在△BAC 和△ABD 中,
⎩⎪⎨⎪⎧AC =BD ,
∠BAC =∠ABD ,AB =BA .
∴△BAC ≌△ABD . ∴∠OBA =∠OAB ,
∴OA =OB .
又∵AE =BE , ∴OE ⊥AB .
(注:若开始未给出判断“OE ⊥AB ”,但证明过程正确,不扣分)
例3(山东临沂)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EF .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EC ,易证
AME ECF △≌△,所以AE EF =.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