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

合集下载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在广袤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当地人民和政府的重大难题。

这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面临着粮食短缺、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严峻挑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然条件的不利是一个重要因素。

该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农作物缺水枯死,而突发的洪涝又会淹没农田,冲毁庄稼,严重破坏农业生产。

其次,农业技术的落后也是关键原因之一。

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种子质量不佳、灌溉设施简陋、施肥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

再者,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过度开垦和放牧使得土地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也给粮食生产和分配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战争和冲突频繁发生,导致大量农田荒废,农民流离失所,农业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为了解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修建灌溉渠道、水库等,提高农田的灌溉能力,减少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同时,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也是当务之急。

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种子的质量和适应性。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科学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防止过度开垦和放牧,加强土地的保护和修复,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此外,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政府应致力于维护和平,减少冲突和战争,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非洲适合种植的平原

非洲适合种植的平原

非洲适合种植的平原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之一,拥有广阔的平原地带。

这些平原在非洲的地理格局和气候条件下,提供了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的理想环境。

以下我将介绍非洲适合种植的几个重要平原地区。

1. 扎伊尔盆地(刚果盆地)扎伊尔盆地(也被称为刚果盆地)是非洲中心地带的一个大型地势低洼区域,覆盖了约2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由于这个地区离赤道较近,阳光充足,而且降雨量充沛,是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

这里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如玉米、小米、高粱、大豆等。

同时,扎伊尔盆地还适合种植各种热带水果,如香蕉、菠萝和木瓜等。

2. 尼罗河平原尼罗河平原是非洲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

这片平原地带靠近尼罗河,享受到了河流的滋润,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在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农民种植水稻、小麦和大麦等主要粮食作物。

尼罗河平原还是埃及的棉花种植区,埃及棉花以质地细腻、纤维长而受到全球市场青睐。

3. 广阔的撒哈拉沙漠邻近地区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但它的邻近地区也有适合种植的土地。

撒哈拉沙漠南边的非洲平原上往往存在着赤道和副赤道气候,土壤多为肥沃的红土。

该区域的降雨量充足,而且气温适宜,非常适合种植各种热带亚热带果树,如芒果、柑橘、番石榴等。

此外,马里、尼日尔和乍得等国家的撒哈拉沙漠对面也是肥沃的种植区,适合种植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

4. 马索瓦平原马索瓦平原是坦桑尼亚北部一片广阔的平原地区,是非洲重要的农业中心之一。

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足,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马索瓦平原以种植咖啡而闻名,坦桑尼亚的咖啡豆以其醇厚的口感和高品质享誉世界。

此外,这里还种植香蕉、茶叶、玉米、水稻和甘蔗等作物。

总结起来,非洲拥有广阔的平原地带,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从扎伊尔盆地到尼罗河平原,再到广阔的撒哈拉沙漠邻近地区和马索瓦平原,这些地区都因其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和充沛的降雨量而成为非洲重要的农业区。

种植农作物不仅可以满足当地人民的食物需求,也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

南非农业市场现状

南非农业市场现状

南非农业市场现状南非是非洲大陆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农业在南非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南非农业市场的现状,包括其主要农产品、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南非农产品概况1. 粮食作物南非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包括玉米、小麦、大豆和甘薯。

其中,玉米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应用于人类食物、牲畜饲料和工业原料等方面。

2. 果蔬类南非气候适宜,种植了各种热带和亚热带果蔬类作物,如苹果、香蕉、柑橘和葡萄。

这些水果和蔬菜以其优质、新鲜的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欢迎。

3. 肉类和乳制品南非是肉类和乳制品生产国之一。

牛肉、羊肉和禽肉是南非主要的肉类产品,奶制品如牛奶和乳酪也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南非农业市场规模南非农业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

根据南非农业、林业和渔业部的数据,南非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5%,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约5%。

农业市场在国内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南非农业市场发展趋势1. 农业现代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投资的增加,南非农业正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农业机械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业出口南非的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

南非的水果、葡萄酒和肉类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出口额不断上升。

南非农业市场正在不断寻找新的出口机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 可持续农业南非农业市场对可持续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日益增强,南非农民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农业的实践,采取环保、生态友好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

四、南非农业市场面临的挑战1. 水资源限制南非气候干旱,水资源供应不足,这对农业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南非政府正在积极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提倡节水农业,以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 土地问题土地所有权和土地分配问题是南非农业市场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南非政府正在努力解决土地改革问题,确保土地所有权的公平和可持续性。

3.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南非农业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非洲适合种植什么蔬菜

非洲适合种植什么蔬菜

非洲适合种植什么蔬菜非洲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种植多种蔬菜。

以下是一些适合在非洲种植的蔬菜:1. 甘薯(红薯):甘薯是非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非洲国家的农民和居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

甘薯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和维生素A,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

非洲的气候条件适合甘薯的生长,这使得其产量高且可在干旱地区种植。

2. 茄子:茄子是一种在非洲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

非洲的气候适宜茄子的生长,而且种植茄子不需要太多的水。

茄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纤维和钾等营养物质,对提供全面的营养非常有益。

3. 番茄: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在非洲广泛种植。

番茄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和抗氧化剂,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非洲的气候条件利于番茄的生长,而且番茄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

4. 洋葱:洋葱是非洲的主要蔬菜之一。

非洲的气候和土壤适合洋葱的生长,尤其是温暖的气候。

洋葱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洋葱还含有硒、纤维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

5. 黄瓜:黄瓜是一种适合非洲种植的蔬菜。

黄瓜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纤维,有助于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以及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非洲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黄瓜的生长,但需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及适当的水分管理。

6. 菠菜:菠菜是一种高度营养的蔬菜,富含铁、维生素A、维生素C、叶酸和纤维。

非洲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菠菜的种植,尤其是在湿润的地区。

菠菜可以在短时间内生长并产生丰富的叶菜。

7. 豆类:豆类包括黑豆、鹰嘴豆、绿豆等,是非洲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豆类富含蛋白质、纤维和维生素B群,对于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非常重要。

非洲的气候条件适合豆类的种植,而且豆类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

除了以上列举的蔬菜之外,非洲还适宜种植胡萝卜、辣椒、南瓜、豌豆等蔬菜。

非洲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丰富多样,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蔬菜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种植蔬菜时,需根据具体的地域和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合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益。

地理教学材料-各国的物产资源

地理教学材料-各国的物产资源

各国的物产资源亚洲日本 1、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大面积的桑园﹑茶园和果园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

2、鱼类资源丰富,鱼产品是日本人习惯的肉食品。

朝鲜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特产有高丽人参。

韩国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多产于平原和河谷地带。

东南亚 1、稻米是各国的主要食粮,是天然橡胶﹑椰子﹑油棕﹑蕉麻﹑金鸡纳﹑胡椒等热带作物的重要产地。

还盛产柚木等珍贵木材。

2、石油和锡是重要的矿产。

锡砂矿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马来西亚锡产量和出泰国农﹑林﹑矿业是传统的经济部门,稻米﹑天然橡胶﹑柚木和锡砂矿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马来西亚种植业和采矿业是传统经济的两大支柱,天然橡胶﹑棕油﹑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也是马来西亚的重要出口物资。

粮食以稻米为主。

印尼 1、采矿业近年来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加较快,是东南亚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

2、农业以生产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木棉和金鸡纳霜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天然橡胶和椰子产量居世界第二,胡椒﹑棕油﹑咖啡等也很重要。

苏门答腊岛的东部山麓和沿海平原,是橡胶和石油的主要产区。

印度 1、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谷子。

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花生﹑棉花﹑黄麻和甘蔗,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黄麻茶叶产量居世界首位。

恒河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盛产小麦。

东北部和东西两侧沿海地区是水稻种植区。

德干高原适宜种植棉花。

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加尔各答)。

茶叶分布在东北部的丘陵区。

2、煤﹑铁﹑锰﹑云母等矿产资源丰富。

西亚石油资源极为丰富,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

集中分布在以波斯湾为中心的西北——东南方向延伸的一条巨大的石油带上。

中亚 1、农业上主要种植小麦和棉花。

这里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

中亚还放牧细毛羊和羔皮羊。

2、中亚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主要有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

﹑色金属分布在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农作物与农业发展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农作物与农业发展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农作物与农业发展亚洲大陆亚洲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大洲,也是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

亚洲大陆的农作物种类繁多,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及棉花、茶叶、咖啡、水果等经济作物。

水稻是亚洲大陆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尤其在东亚地区广泛种植。

中国、印度、日本、越南等国家都有大量的水稻种植区,亚洲的农业发展离不开水稻的支撑。

此外,亚洲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和玉米生产地,这两种作物在亚洲各国也占据重要地位。

除了主要的粮食作物,亚洲还是许多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中国的棉花生产量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印度则是世界最大的茶叶产地。

亚洲的热带地区也适宜种植咖啡、水果等作物,如印度尼西亚的咖啡和菲律宾的香蕉等。

欧洲大陆欧洲大陆由于其多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农业发展呈现出丰富的特点。

欧洲大陆的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葡萄、大豆等。

小麦是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中欧地区的种植面积较大。

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是欧洲小麦的主要生产国。

此外,玉米也在欧洲大陆广泛种植,尤其在南欧地区。

欧洲大陆还以葡萄酒的生产而闻名,葡萄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有着广泛的种植。

大豆则是欧洲大陆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尤其在东欧地区种植面积较大。

美洲大陆美洲大陆是世界上农业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经济在美洲各国占据重要地位。

美洲大陆的农作物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咖啡、可可等。

玉米是美洲大陆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尤其在北美地区广泛种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密布的玉米田构成了美洲大陆的一道独特景观。

此外,大豆也是美洲大陆的重要作物,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是全球大豆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咖啡和可可是美洲大陆的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如哥伦比亚、巴西、墨西哥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咖啡和可可的生长,世界上许多知名的咖啡和巧克力品牌都以此地区的产地为卖点。

非洲大陆非洲大陆是世界上农业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虽然目前农作物种植覆盖面积较小,但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概览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概览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概览粮食作物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各地根据气候、土壤和人为因素种植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分布。

本文将就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地域分布和经济价值展开论述。

一、水稻的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亚洲地区的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是全球水稻种植和产量最大的地区,其经济价值非常突出。

水稻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业就业机会,并支撑了大量的农村经济。

除此之外,水稻作为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农产品出口,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

二、小麦的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小麦是全球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中亚地区。

在北美洲,加拿大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欧洲地区主要有法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

小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

作为世界各地的主要面食原料,小麦市场需求旺盛,对于粮食工业和食品加工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外,小麦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农产品,对于相关国家的贸易平衡和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

三、玉米的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特别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其他重要产区包括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

玉米在世界范围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作为粮食作物,玉米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还是家禽养殖、饲料加工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关键原料。

此外,玉米作为世界主要农产品之一,对于相关国家的农业经济和贸易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大米的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大米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亚洲地区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是全球大米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国家。

大米在亚洲国家的经济价值不可忽视。

塞内加尔的花生种植非洲西部的主要农作物

塞内加尔的花生种植非洲西部的主要农作物

塞内加尔的花生种植非洲西部的主要农作物塞内加尔的花生种植:非洲西部的主要农作物塞内加尔是非洲西部一个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国家,其种植业对国家经济和农民生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花生种植是塞内加尔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本文将介绍塞内加尔的花生种植,包括种植环境、种植技术、经济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种植环境塞内加尔地跨撒哈拉沙漠南缘,气候特点是炎热干旱。

然而,由于拥有富沃的河谷和良好的灌溉条件,塞内加尔在农业种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花生是一种喜温暖潮湿的作物,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才能生长良好。

因此,塞内加尔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花生的种植。

二、种植技术1. 土地准备:花生种植前,农民需要对土地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理杂草、犁地、施肥等。

2. 种子选择:良好的种子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农民应选择质量良好的花生种子,并确保其免受病原菌和虫害的侵害。

3. 播种:一般情况下,在雨季的开始时进行花生的播种。

农民需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耕地上,并按照一定的行列间距进行布局,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收获工作。

4. 管理与防治:花生生长期需要适量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农民应及时浇水、施肥、除草,并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保证花生的生长和产量。

5. 收获与储存:花生在生长期结束后,一般需要进行采收。

农民需将花生植株整株拔起,晾晒或晾干后进行脱壳。

脱壳后的花生应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避免霉变和虫害的发生。

三、经济影响塞内加尔的花生种植对国家经济和农民生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经济收益:花生是塞内加尔的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出口额相当可观。

花生出口创汇,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就业机会:花生种植业在塞内加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种植、采摘、加工以及花生及其副产品的销售环节都能提供就业机会。

3. 农民收入增加:花生种植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花生种植,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给他们的家庭。

非洲的农业现状

非洲的农业现状

非洲的农业现状非洲农业中,粮食作物种类繁多,有麦、稻、玉米、粟、高粱、马铃薯等大众作物,以及木薯、大蕉、椰枣、薯蓣、食用芭蕉等特产.此外,还有棉花、剑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烟草、橡胶、丁香等经济作物,以及乳香、没药、卡里特果、柯拉、阿尔法草等特有作物。

由于干旱等因素,非洲是全球饥饿人口最多的洲。

同时,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也加剧了该地区的贫困化.表1列出了非洲与农业相关国家的现状。

1)马里(MLI):耕地占国土2。

8%,其余为沙漠和热带草原。

利用尼日尔河水种植水稻及耐旱的玉米、高粱和棉花。

2)毛里塔尼亚(MTN):耕地占国土0.2%,大部分为撒哈拉沙漠和热带草原,利用塞内加尔河种植水稻,热带草原为畜牧。

另栽培海枣、蔬菜等高价值作物。

3)肯尼亚(GUI):耕地占国土2%,为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种植水稻、花生、木薯等。

4)埃塞俄比亚(ETH):耕地占国土12%,森林与牧地占多。

杂粮、画眉草栽培最多,其他也种植麦类、黄玉米、高粱等谷物以及稻谷,其中稻谷产量甚高,并出口。

5)莫桑比克(MOZ):耕地占国土4%;草地与森林占多。

种植的粮食作物有黄玉米、木薯、高粱、豆类,其他种植作物有腰果、棉花、热带水果等。

长长的海岸线有渔业,广阔的草地有畜牧业。

6)马拉维(MAW):耕地占国土23%,主食为黄玉米,另种植豆类、木薯等和作为出口的烟草、甘蔗及棉花。

7)厄立特里亚(ERI):耕地占国土5%,几乎都种植杂粮.图中,中间横线为赤道.白色部分为撒哈拉沙漠地带,每年几乎不降雨(〈100mm)。

Sahel地带每年1次雨季;东非每年2次雨季(100—200mm)。

赤道周边每年均有降雨,夏季2次雨季(800-3200mm)。

南部降雨则少,每夏1次雨季(400-800mm)。

非洲的农业目前还属于热带大草原的农耕文化,主要食用作物为杂粮.它们主要有紫糁、直长马唐、稷、高梁、玉米等夏作杂粮,以及水稻等.其他有薯类、豆类等.非洲的栽培作物与气候,特别是降雨量关系密切。

2024中考地理新课标总复习一轮专题09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2课 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

2024中考地理新课标总复习一轮专题09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2课 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

专题09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2课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学案备考指南知识导图考点梳理0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考点01】黑种人的故乡(一)人种:90%以上是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二)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位于半球,跨南、北半球。

2.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之间,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处于带。

3.海陆位置:位于世界最大的沙漠以南,东临洋,西临洋,东北临海。

(三)地形1.地形特征:非洲大陆面积广大,被称为“”2.地势特点:地势高,低。

3.东南部从北向南主要有高原高原和高原。

(四)气候气候:非洲有“”之称。

1.气候类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处热带,这里既有广阔的热带雨林,又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

热带草原地区一年之中有明显的_________和湿季之分。

2.气候分布特征:【易错警示】埃塞俄比亚高原是非洲最高的高原,有“非洲屋脊”之称;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五)河流: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注入海。

刚果河——世界上水能最丰富的河流,自东向西注入洋。

【考点02】快速发展的经济1.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生物资源丰富,是咖啡、椰枣、油棕、香蕉的原产地2.单一商品经济: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特点:,严重依赖少数出口商品的经济。

现状: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如图:原因:殖民主义的长期占领和掠夺。

出路: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摆脱殖民统治。

【考点03】人口粮食和环境1.三大问题:。

2.9.阿尔及利亚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条件是()A.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光照充足B.位于高纬度地区,极昼时间长C.地中海气候面积广,冬季光照足D.热带草原气候区,热量充足10.光伏电站的建设对阿尔及利亚的有利影响有()①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②改善大气环境③调整能源结构④提供就业机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9.A 10.B【解析】9.阿尔及利亚地处非洲北部,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光照充足,有利于建设光伏电站,A正确,排除CD;地处中低纬度地区,排除B;故选A。

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以及分布!相...

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以及分布!相...

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以及分布!相...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

包括粮⾷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做⼯业原料⽤的棉花﹑烟草等。

⼀、常见农作物的分类及原产地农作物有不同的分类⽅法,按⽤途兼顾植物学的分类法为农业上所习⽤。

⼤⽥作物按⽤途常可区别为⾷⽤、⼯业原料⽤和饲⽤三⼤类,但由于同⼀种作物常有多种⽤途,⼀般只按其主要⽤途来划分。

常见农作物分类及原产地表:ID农作物分类常见作物名称原产地引⼊中国时间1⾕类作物(粮⾷作物)⼩麦西亚和中亚⽔稻中国和印度11世纪(早稻)⽟⽶墨西哥16世纪⾼粱⾮洲中部中国12—13世纪⾕⼦(稷)中国2⾖类作物油料作物⼤⾖中国向⽇葵、芝⿇美洲16世纪末花⽣、油菜中国芝⿇⾮洲汉代棉花、油茶、油棕、油橄榄、蓖⿇等⾮洲(油棕)3薯类作物马铃薯南美洲清初⽢薯中美洲明代⼭药亚洲、⾮洲、美洲⼭药亚洲、⾮洲、美洲4糖料作物甜菜地中海沿岸、中亚5世纪⽢蔗印度春秋战国时期5饮料作物茶中国咖啡⾮洲可可南美洲蛇⿇花(啤酒花)捷克、中国新疆6植物性纤维作物⿇类作物⿇类作物棉花中国和印度汉代或宋代剑⿇剑⿇(中美洲)1901年蕉⿇(马尼拉⿇)蕉⿇(菲律宾)1957年⼴东亚⿇地中海沿岸纤维性1906年黄⿇东南亚唐以前苎⿇、⼤⿇(⽕⿇)中国7蔬菜、⽠类桑、果树番茄南美洲明代黄⽠、南⽠印度(黄⽠)南⽠(⾮洲)西汉(黄⽠)莲印度、中国等辣椒中南美洲16世纪哈密⽠、西⽠⾮洲(西⽠)五代柑橘中国菠萝南美洲1605年⾹蕉中国、⾮洲苹果、李、杏、桃中国椰枣、葡萄中亚、西亚(葡萄)前2世纪8其他包括:染料、⾹料、药⽤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花卉、烟草、橡胶等玫瑰中国和朝鲜⽉季中国茉莉花伊朗晋朝郁⾦⾹中国青藏⾼原唐朝传⼊中原樱花中国常春藤亚洲和北⾮等橡胶树⾦鸡纳霜南美洲烟草美洲16世纪注:空格表⽰原产地为中国,或未引⼊中国种植,不详或有争议。

⼆、主要农作物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1. ⾕类作物世界主要的商品⾕物⽣产国主要分在美国、加拿⼤、阿根廷、澳⼤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年产量⼤于⼀亿吨的有: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

粮食分布知识点总结

粮食分布知识点总结

粮食分布知识点总结一、粮食分布的概念粮食分布是指粮食在全球或某个地区、国家的分布情况。

粮食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

了解粮食分布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粮食生产和供应的问题,从而制定合理的粮食安全政策。

二、影响粮食分布的因素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影响粮食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

气候是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也会不同。

土壤的肥沃程度、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都对粮食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地形对于农田的规划和利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2. 人口因素人口因素也是影响粮食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密集地区需要更多的粮食供应,而人口稀少的地区则相对需要较少的粮食供应。

人口的增长也会导致对粮食供应的需求增加,从而对粮食的分布产生影响。

3.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影响粮食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能够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农业生产,从而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

而经济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难以支持高效的农业生产,从而影响粮食的供应。

4.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粮食的分布。

政治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且实施合理的粮食分配政策。

而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会出现粮食生产的不稳定和粮食分配不均等问题。

三、全球粮食分布情况1. 粮食生产和消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和消费最集中的地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家。

非洲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水平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和消费相对较低。

拉丁美洲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发达,粮食生产和消费相对较高。

2. 粮食的供需关系呈现不均衡状态。

全球粮食供需关系呈现不均衡状态,即便是在粮食生产大国,也会面临着粮食供应不足或者过剩的问题。

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粮食供需关系也存在不确定性。

世界主要农业区域与农产品贸易

世界主要农业区域与农产品贸易
南美洲: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智利等国家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大 豆、玉米、小麦、牛肉和鸡肉等。
中美洲:中美洲国家如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等主要生产咖啡、香蕉、 菠萝和鳄梨等热带水果。
加勒比海地区:该地区的农业规模较小,主要生产一些热带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芒果、木瓜 和西红柿等。
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贸易壁垒问题、农 产品价格波动问题等
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统一的农产品 质量标准;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减少 贸易壁垒;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稳定农 产品价格等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农产品贸易将更加注重品质和多样性,同时 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加强农业区域合作与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贸易特点:季节性、地域 性、品质要求高等
水果贸易
世界水果贸易额逐年增长,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果贸易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如美国的新鲜水果、 智利的蓝莓等。
水果贸易的运输方式主要包括海运和空运,其中海运成本较低,适合大宗 货物运输;空运则速度快,适合高附加值水果运输。
PART 5
主要农产品贸易介绍
粮食贸易
粮食种类:小 麦、玉米、稻
米等
贸易量:全球 粮食贸易量巨 大,各国之间 存在贸易往来
贸易方式:自 由贸易、政府
间合作等
粮食安全:粮 食贸易对保障 全球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蔬菜贸易
蔬菜种类:西红柿、黄瓜、 胡萝卜等
出口国家:中国、印度、 西班牙等
进口国家:美国、日本、 德国等
乳制品贸易的主要市场是亚洲和非洲,因为这两个地区的人口众多,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大。
P世A界R农T业6区域与农产品贸易的

非洲粮食短缺报告总结

非洲粮食短缺报告总结

非洲粮食短缺报告总结非洲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大陆,然而,长期以来,非洲大部分地区一直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

本文将对非洲粮食短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1.人口增长和城市化:非洲大陆的人口增长迅速,特别是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增加,但粮食生产并没有相应提高。

这导致了粮食供应不足,进而造成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2.气候变化:非洲地区受到了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

干旱和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破坏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

气候变化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粮食短缺的风险。

3.缺乏投资和技术支持:非洲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施。

同时,政府和私人部门对农业的投资不足,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缺乏投资和技术支持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4.贫困和不平等:非洲大部分地区贫困率较高,许多人无法负担得起足够的食物。

同时,社会中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少数人掌握着大部分资源,而大多数人却生活在贫困中。

贫困和不平等使得部分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加剧了粮食短缺的程度。

解决非洲粮食短缺问题的可能方案如下: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

2.发展可持续农业:推广可持续农业实践,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采取生态友好的农业种植方式,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3.多元化农业产业:鼓励农民从传统的粮食种植转向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例如养殖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多元化农业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4.加强粮食储备和分配: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确保在灾害发生或粮食短缺时能够及时向受灾地区提供援助。

同时,加强粮食的分配机制,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

5.加强国际合作:非洲各国之间以及与国际组织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粮食短缺问题。

非洲国家农业

非洲国家农业
0.1048万平方公里
利比里亚
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木薯。曾为大米出口国,但内战后粮食不能自给,严重依赖进口。2009年大米产量为20万吨。橡胶为主要经济作物,其他还有可可、咖啡和油棕榈等。
3.8万平方公里
利比亚
在利比亚只有2%的土地因为能得到足够的降水而适合耕种。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其储存量相当于尼罗河200年的总流量。为了开发更多适于耕种的土地,利比亚兴建了很多地下水灌溉系统,AlKhufrah绿洲则是利比亚东南部(接近埃及边境)的国内最大农业规划之一。
0.48万平方公里
加纳
农业是加经济的基础,2011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6%。2012年农业增长率为2.6%。农业人口约106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6.2%。可耕地731万公顷,利用率为30%。可灌溉土地11万公顷,但灌溉面积仅占7.5%。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北部,种植面积约250万公顷,主要作物为玉米、薯类、高粱、大米、小米等,产量不稳,正常年景可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可可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于北部省以南所有省份,是传统出口产品。其他经济作物有油棕、橡胶、棉花、花生、甘蔗、烟草等。非传统农业出口商品有较大幅度增长,2009年达12亿美元。
9.256万平方公里
莫桑比克
莫是农业国,76%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国家可耕地3500万公顷,已开发600万公顷,畜牧面积为1200万公顷。农业产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腰果、棉花、糖、剑麻是传统出口农产品。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大豆、木薯等。2009~2010年种植季,玉米产量为200.67万吨,高粱产量为38.86万吨,大米产量为25.75万吨,小麦产量为1.84万吨,木薯产量为960.8万吨。
35万平方公里
贝宁
可耕地705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不足15%。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粮食基本自给,部分出口次地区。其中棉花出口额约占出口创汇总收入的70%-80%

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

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

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世界农业一向以粮食生产为主,但各国各地区之间,在粮食生产的发展水平和作物结构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既反映了地理环境的不同特点,与总的经济水平和经济政策亦关系至密。

从非洲来看,粮食生产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四个:(1)粮食生产在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中占有突出地位。

这一点同非洲生产水平低,人口压力大,粮食严重匮乏是分不开的。

为解决燃眉之急的吃饭问题,不得不把大量耕地用于粮食生产,致使其地位日渐突出,原先带有片面发展性质的出口经济作物,在多数国家都趋于相对或绝对衰退。

在非洲内部,大体上说,经济水平越低的国家,粮食生产的地位就越突出,在热带非洲,其比重就显著超过了全洲平均数。

北非国家粮食虽也不足,但经济水平相对高一些,可以较多地依赖进口,本国粮食生产的地位就低于热带非洲国家。

(2)粮食自给率逐渐下降,粮荒愈演愈烈。

在历史上,非洲粮食生产是足以自给的。

西方殖民者入侵后,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遭到破坏,面向出口的经济作物得到畸形片面的发展,粮田面积受到压缩,粮食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自本世纪50~60年代非洲国家大批获得独立以来,虽然许多国家为发展粮食生产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总的说来粮食的增产未能跟上需求的增长,其自给率不断下降,并在大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粮荒。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是长期殖民主义统治遗留下来的恶果,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一时难以根本扭转。

其次是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总的经济形势不如人意,在某些国家农业政策出现失误,均对粮食生产的发展不利。

第三是人口压力日趋沉重,人口增长率比殖民地时代高得多。

尤其是工业和城市人口的发展,对粮食消费在量和质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城市人口要求食用面粉和稻米,这就同非洲粮食生产以杂粮占绝对优势的传统结构发生了越来越大的矛盾。

最后。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粮食生产条件趋于恶化。

1990年在非洲是一个中上年景,这一年全洲生产谷物8775万吨,薯类11963万吨,杂豆678万吨,若薯类按5:l折算,则全洲粮食总产量为11846万吨,比1961~1965年的平均产量增长7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
世界农业一向以粮食生产为主,但各国各地区之间,在粮食生产的发展水平和作物结构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既反映了地理环境的不同特点,与总的经济水平和经济政策亦关系至密。

从非洲来看,粮食生产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四个:
(1)粮食生产在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中占有突出地位。

这一点同非洲生产水平低,人口压力大,粮食严重匮乏是分不开的。

为解决燃眉之急的吃饭问题,不得不把大量耕地用于粮食生产,致使其地位日渐突出,原先带有片面发展性质的出口经济作物,在多数国家都趋于相对或绝对衰退。

在非洲内部,大体上说,经济水平越低的国家,粮食生产的地位就越突出,在热带非洲,其比重就显著超过了全洲平均数。

北非国家粮食虽也不足,但经济水平相对高一些,可以较多地依赖进口,本国粮食生产的地位就低于热带非洲国家。

(2)粮食自给率逐渐下降,粮荒愈演愈烈。

在历史上,非洲粮食生产是足以自给的。

西方殖民者入侵后,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遭到破坏,面向出口的经济作物得到畸形片面的发展,粮田面积受到压缩,粮食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自本世纪50~60年代非洲国家大批获得独立以来,虽然许多国家为发展粮食生产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总的说来粮食的增产未能跟上需求的增长,其自给率不断下降,并在大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粮荒。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是长期殖民主义统治遗留下来的恶果,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一时难以根本扭转。

其次是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总的经济形势不如人意,在某些国家农业政策出现失误,均对粮食生产的发展不利。

第三是人口压力日趋沉重,人口增长率比殖民地时代高得多。

尤其是工业和城市人口的发展,对粮食消费在量和质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城市人口要求食用面粉和稻米,这就同非洲粮食生产以杂粮占绝对优势的传统结构发生了越来越大的矛盾。

最后。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粮食生产条件趋于恶化。

1990年在非洲是一个中上年景,这一年全洲生产谷物8775万吨,薯类11963万吨,杂豆678万吨,若薯类按5:l折算,则全洲粮食总产量为11846万吨,比1961~1965年的平均产量增长77%。

但同期内全洲总人口却猛增了121%,致使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从220公斤降至184公斤,而因大旱严重欠收的1983年仅为164公斤。

全洲性的粮荒于此愈演愈烈。

非洲人均摄取的热量平均每天为2360卡路里,比世界平均数低12.7%,其中的莫桑比克,仅1665卡路里,是世界上最低的。

近些年非洲谷物进口量猛增了近6倍(薯类和杂豆的国际贸易量一向不多),自给率则由97%锐降至75%。

按照目前的趋势,预料自给率还将进一步下降。

(3)生产水平低而不稳。

非洲的农业生产除面向出口的一部分经济作物由种植园经营,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手段也较为现代化外,绝大部分粮食生产都是由小农户进行的,其技术手段十分落后,靠天吃饭,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生产水平低而不稳是其普遍的特点。

上述情况所造成的最明显的后果就是非洲粮食单产甚低,热带非洲则更低,而且不稳,波动性超过了其他各洲,其中虽然有自然条件的影响,但经济、技术方面的因素无疑是起主导作用的。

上面只是非洲全洲的平均状况,若具体到各个国家,则波动幅度还要大得多。

如近40年毛里塔尼亚谷物减产的计有20年,最大减幅高达37%,有时竟致出现连续几年大幅度减产的现象,这在其他各洲是罕见的。

由于生产水平低,非洲农民即使在正常年景能提供的商品粮也不多,灾年就更不必说。

城市人口大部分都依靠进口粮供养。

这种粮食商品率接近于
零,有时甚至为负数的情况在各国都有出现。

(4)粮食作物种类繁多,粗粮比重大,主食粮种均自外洲引入。

非洲除世界常见的一些粮食作物外,还有不少其他各洲很少种植的粮食作物,如苔麸、薯蓣、芋头、御谷、龙爪稷、饿稻、食用芭蕉等。

但农民的主食却是从美洲引入的玉米(章原地带)和木薯(雨林地带)。

其他各大洲虽也广泛引种了原产于外洲的农作物,但农民的主食都不像非洲变化得这么大。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非洲粮食生产结构的特点首先表现为薯类和杂豆比重大,其次是在谷物中,小麦和稻谷这两种食性和营养最好的细粮比重过小,近些年世界为52.2%,非洲却只有21.5%。

这种状况造成非洲人食用的绝大部分是粗粮,因此,非洲的粮食问题不仅表现为量少,还表现为质差。

再加上小麦、稻谷生产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对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地区各国来说,细粮的比重就更小了。

如扎伊尔每日人均摄入的热量中,来自谷物的仅16.2%,其中主要是玉米,来自薯类的却高达57.2%,至于动物性食品则仅为2.7%,这样的膳食结构显然是很不理想的。

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多种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确实难以改变这种状况。

非洲的自然环境具有比较典型的水平地带性,从赤道向南北两端呈现出很有规律的变化,其中水分条件的变化尤为明显。

在此因素的制约下,非洲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

主要根据气候带,一般可在全洲划分出以下四个主要的粮食生产区:(1)热带雨林区。

包括刚果盆地及几内亚湾沿岸宽100~200公里的带状区域。

区内终年高温多雨,没有季节变化,不利于一年生谷物的成熟和收获,而湿热条件下的各种病虫害对谷物生长也是一大障碍。

在此情况下,区内粮食作物均以热带薯类占绝对优势,包括木薯、薯蓣等,在加蓬、赤道几内亚、刚果、扎伊尔、中非诸国的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中,薯类均占过半数,有的甚至达到80~90%。

薯蓣是热带非洲的原产作物,味质好,产量也高,但费工耗肥,主要种植于几内亚湾沿岸,这里农村人口密度较高。

木薯是16世纪从巴西引入非洲的,它适应性广,容易生长。

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花工也少,很适合于地广人稀的热带地区种植。

但木薯的加工制粉比较麻烦,过去靠土法,费时费力,使生产受到限制。

近年推广机械加工,大大促进了它的增产,增幅大于谷物,更大于薯蓣,对解决粮食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热带雨林区其他粮产作物还有稻谷和玉米,其单产都很低。

此外,香蕉和大蕉也广泛作为粮食食用。

(2)中非和西非热带草原区。

大致从北纬10至18度。

由南到北,雨季越来越短,降水量也越来越少。

粮食作物以高粱和粟类等抗旱耐热作物为主,其中高粱对水份条件的要求稍高,故分布偏南。

粟类更耐旱,分布也更广泛,种植最多的是御,谷。

其次是饿稻;后者不仅耐旱,还耐贫瘠,在土壤瘠薄的地区种植较多。

除上述作物外,热带草原区还种有薯类、豆类、玉米及稻谷等。

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产量的低而不稳在全洲范围内也是突出的。

(3)东非和南非热带草原区。

其水分条件稍优于中、西非热带草原区,粮食作物以玉米占优势,是区内各国农民的主食;其次较重要的有木薯、高粱和粟类。

(4)地中海气候区。

包括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及南非的西南部。

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玉米和豆类;在埃及因灌溉水源有保证,稻谷种植较多。

除以上四大区域外,马达加斯加因气候条件有利,又受民族因素影响(早期居民自东南亚迁入),故稻谷广泛种植,在粮食生产中占了大部分。

此外,埃塞俄比亚因地处高原,粮
食作物结构也有一些特殊性,其特点是苔麸、大麦、豆类并重,小麦、高粱也不少;此外,还广泛种植了食用芭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