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6《琵琶行并序》36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6《琵琶行并序》36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694ee6add3383c4ba4cd2bf.png)
以闲适诗和 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 《赋得古原 草送别》
作品简介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 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 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 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 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 之一。
急切、欣喜。
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
矛盾、含羞。
形 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 象 辛酸心事。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 “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一:大量运用比喻。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摹声与比喻结合。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琵琶行
—白居易
❖ 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为)九江郡司马。明年 (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
音,铮铮然(铿锵悦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曲的声调)。 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歌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 乐师) ,年长(年龄增长)色衰(容颜衰老),委身 (嫁给 )为贾人 (商人)妇。 遂(就 )命酒(叫手下
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表现琵琶曲的神奇魅力
鉴赏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1、本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分为三个层次:
(1)邀见歌女 (2)演奏名曲 (3)听者陶醉
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b62b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14.png)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表演,为什么在演奏完毕要添上“东 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提示:首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 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乐曲引人入胜, 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 中,神情恍惚,如痴如醉,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 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 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其次,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诗人将动态 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 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江水茫茫,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 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 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 两句诗,把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融为了一体,是情景交融的最 高境界。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点评:这两句极为巧妙传神,为流传极广的千古佳句。琵琶女由 于种种原因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面”,写出 了她的羞涩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抑郁 不平;另一方面对于别人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表现 了她不愿意见陌生人又不好不见的不安与局促,为下文写琵琶女的 身世作铺垫。
1.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点评:这两句写初闻琵琶之声的情景。“寻声暗问”,顺着声音小声 地问,写出了听者因被乐声吸引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其 实这也是从侧面写乐声的感染力。从诗开头的环境描写所营造的 氛围来看,琵琶声或许是凄苦的,诗人的“寻声暗问”,也暗含了对弹 奏者的同情和关注。“迟”,迟疑,写出了琵琶女犹疑不决的心理。本 来孤寂之人,遇人相问,当是很高兴的事,可琵琶女却犹豫不决,看来 其必有隐情。 那“弹者”究竟是谁?不仅诗人发问,读者也急欲知道,但是,琵琶女 不仅“欲语迟”,而且不肯露面,这让读者心中更添了一层悬念。为下 文写琵琶女出场蓄势。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3课件:第6课 琵琶行 并序(共30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3课件:第6课 琵琶行 并序(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77baaf3169a4517723a3a8.png)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 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 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 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 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 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 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 长安。
呕哑(ōuyā) 铁骑(qí) 嘲哳(zhāozhā)幽咽(yè)
商贾(gǔ)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铁骑(j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 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感的因和序在
情
, 故 。正
基 调 。
并 为 全 诗
事 概 况
。
交 代
时 间
文 前 面 ,
定 下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 (从入仕 终抱着“为民请 到贬江州 命”“兼济天下” 司马以前) 的宗旨。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 主。代表作 品为《卖炭 翁》
后期 是他“独善其身” (即自贬 的时期,揉和儒家 江州司马 “乐天知命”道家
到死) “知足不辱”和佛 家“四大皆空”来 作“明哲保身”的 法宝。悔恨“三十 气太壮,胸中多是 非”。
以闲适诗和 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 《赋得古原 草送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 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 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 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 体裁。(引:例P39李贺《李凭箜篌 引》)
2、 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 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缘由、 动机,并确立了诗歌的主题:同情 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发内心 苦闷、失意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6.琵琶行并序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6.琵琶行并序 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7ad90b3968011ca3009180.png)
(2)再创造诗人形象
找出描写诗人形象的语句,加以揣摩想象
“醉不成欢惨将别”“同是天涯沦落人”“江州司马青衫
湿”等句子 。
都道 “男儿有泪不轻弹” ,为何“江州司马青衫 湿”?就因你想“兼济天下”、就因你曾“为民请命” ? 那一曲琵琶音,可也是乐天的” “高山流水” ?不然, 你怎未见其人,只听其曲,便引为知音?你泪湿的脸, 你醉斜的身,却无掩你清醒的神——你伤人,伤己,伤 时,伤世,皇帝抛弃你,你坚韧的笔,你忧民的情怀, 让你成为后世的丰碑!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 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
2)读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 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恨
解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 《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 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 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 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 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 古体,富于变化。 2、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 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 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 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 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 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 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几只客船停泊在浔阳 江头,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灯火。岸边枫树 上满是红叶,和水中卢荻的白花一起点缀 着秋色。故事就这样开场了。
人教版高一必修琵琶行并序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高一必修琵琶行并序PPT课件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57a228a0975f46526d3e153.png)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课件
琵琶行并序
××中学 ×××
白居易像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 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 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 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白居 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通俗平易,在诗人
江头送客闻琵琶(暗写) 江心聆听琵琶曲(明写详写) 江上感言再促弦(明写略写)
思考:文学作品中音乐的描写和运用,有什
合 么作用? 作
探
艺术作品追求意境的创造,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诗
究 有诗境,乐有乐境,描写音乐的文学作品更须两境相融,方为
绝调。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既写乐境也写心境,以心境衬
乐境,遂成化境,故“足以惊天”;李贺的一首《李凭箜篌
研 逐段研究,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 读
正
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合
作
1、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
探 琶女联系在一起?
究
琵琶声。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
2、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或写了琵琶 女的几次演奏?)
将抽 象音 乐变 为可 感的 形象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研 读
弦弦掩抑声声思
课
低眉信手续续弹
文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叠
使音乐悦耳动
词
听,更加形象
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jiān guān 叠韵 yōu yè 双声
琵琶行并序
××中学 ×××
白居易像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 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 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 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白居 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通俗平易,在诗人
江头送客闻琵琶(暗写) 江心聆听琵琶曲(明写详写) 江上感言再促弦(明写略写)
思考:文学作品中音乐的描写和运用,有什
合 么作用? 作
探
艺术作品追求意境的创造,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诗
究 有诗境,乐有乐境,描写音乐的文学作品更须两境相融,方为
绝调。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既写乐境也写心境,以心境衬
乐境,遂成化境,故“足以惊天”;李贺的一首《李凭箜篌
研 逐段研究,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 读
正
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合
作
1、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
探 琶女联系在一起?
究
琵琶声。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
2、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或写了琵琶 女的几次演奏?)
将抽 象音 乐变 为可 感的 形象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研 读
弦弦掩抑声声思
课
低眉信手续续弹
文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叠
使音乐悦耳动
词
听,更加形象
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jiān guān 叠韵 yōu yè 双声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8 3 《琵琶行(并序)》课件(53张)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8 3 《琵琶行(并序)》课件(53张)](https://img.taocdn.com/s3/m/dee8d41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e.png)
“别时茫茫江浸月” 别时的情景江面浩渺,月色冷寂。自然地点染出哀别之伤, 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一个“惨”字为琵琶女的出场营造了悲凉的氛围,而且含 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
朗读并翻译第二段
轻声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
迟疑不决
重新掌灯
才
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通过景物和环境描写来反映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 其遭际与琵琶女何其相似。
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
1、都来自京都。 “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 2、皆有出色才华。 “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3、如今都落泊失意。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李忱
新乐府运动
唐代中期由白居易、元稹等人所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 诗为中心的一次诗歌革新运动。从诗歌体制上看,新乐府是 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 段?分别演奏了什么曲子?
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写琵琶女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 琶女的技艺的娴熟。 第三阶段(“轻拢慢捻抹复桃……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
美色 困顿萎靡的样子
安然的样子
朗读并翻译第二段
轻声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
迟疑不决
重新掌灯
才
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通过景物和环境描写来反映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 其遭际与琵琶女何其相似。
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
1、都来自京都。 “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 2、皆有出色才华。 “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3、如今都落泊失意。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李忱
新乐府运动
唐代中期由白居易、元稹等人所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 诗为中心的一次诗歌革新运动。从诗歌体制上看,新乐府是 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 段?分别演奏了什么曲子?
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写琵琶女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 琶女的技艺的娴熟。 第三阶段(“轻拢慢捻抹复桃……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
美色 困顿萎靡的样子
安然的样子
《琵琶行(并序)》课件29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课件29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80739e7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6.png)
• 湓浦pénpǔ 铮铮然zhēng 商贾gǔ
• 悯然mǐn 憔悴qiáo cuì 转徙xǐ
• 恬然tián
谪zhé
浔阳xún
• 荻花dí
捻niǎn
• 霓裳nícháng 六幺yāo 迸bèng
• 裂帛bó 虾蟆hámá 红绡xiāo
• 钿头diàn 银篦bì 阑干lán
• 呕哑ōuyā 嘲哳zhāo zhā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 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44】 仕途一帆风顺。
讽喻诗为主
始终抱着“为民请 (入仕-贬江 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卖炭翁》 州司马以前)
后期 (贬江州司 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 感伤诗:
《长恨歌》《琵 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 琶行》 多是非”。
• 同为沦落人的白居易又经 历了什么呢?
当年 诗酒流连 丝竹不断 高朋满座
兼济天下 其乐融融
而今 谪居卧病 有酒无乐 送客惨别 取酒独倾 其情凄凄
对比二人 ,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
本是京城女
昔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 人
今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本节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时, 用了哪些手法?
第三次 重闻琵琶青衫湿
(明写略写)
诗句
却坐促弦弦转急 (直接描写音乐的悲凄)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高超的音乐描写艺术:
①运用比喻描写音乐(以声写声,以形 写声)。 ②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③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④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琵琶行并序》【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琵琶行并序》【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2a33e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5.png)
思考讨论
7、联系全文,请说说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点。
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历尽繁华,却美人迟暮, 被是一个被封建社会损害、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 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诗人是一个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被贬江城、怀才不 遇,壮志未酬,才华难以施展,孤独苦闷,饱受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思考讨论
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 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 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思考讨论
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 衫呢?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 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 怜悯诗人)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 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 当时社会的控诉。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层: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层: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层:江中诉说身世苦; 第四层:自叹谪居感慨多; 第五层:重闻琵琶青衫湿。
思考讨论
1、诗文按什么顺序写?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全诗按时间顺序写。 ①月夜江头送客 ②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③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④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重闻琵琶青衫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6.《琵琶行并序》课件(2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6.《琵琶行并序》课件(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b3e0eb192e45361166f55b.png)
1.几乎所有内容都和下面的段落有对应关系…… 2. A、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主要经过;
B、说明诗歌的创作缘由; C、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D、概述琵琶女身世。
第一段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段 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 歌女倾诉身世苦 第四段 同病相怜伤迁谪 第五段 重闻琵琶青衫湿
同相 是逢 天何 涯必 沦曾 落相 人识
迁徙xa
银篦bὶ
阑干lán
重唧唧chόng 重利zhὸng
莫辞更坐弹一曲gèng
本长安倡女 曲罢悯然 恬然自安 凡六百一十六言
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声停欲语迟 主人下马客在船
弦弦掩抑声声思 间关莺语花底滑 秋月春风等闲度
梦啼妆泪红阑干 凝结不通声暂停 却坐促弦弦转急 座中泣下谁最多
初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诗人并未详细介绍,但可以从诗文 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是悲凉哀怨的。如: A、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 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使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 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3、读第五段:三闻琵琶,为何“凄 凄不似向前声”,而诗人却“泪湿青 衫”?
1.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
是音乐(琵琶声)将诗人与琵琶女联系起来的。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 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琵琶)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4.曲中带情,写乐曲融入的深厚情感
准确把握琵琶女揉进弦中的万缕情思,如: 开场表演以名家之曲(霓裳、六幺)表现琵琶女技艺之高超, 之后描写了琵琶女随心弹奏的乐曲,该曲的流畅、艰涩、凝结、 爆发、撕裂,正是琵琶女对自己人生的回顾与再现。有青春得 意,有艰难挣扎,有痛不欲生的沉默,有怒火喷涌的反抗,更 有她的撕裂人生的悲惨控诉。正是曲中所包含的情感,才令其 产生如此巨大的感染力,以致“满座重闻皆掩泣”。
8.3《琵琶行(并序)》课件(5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3《琵琶行(并序)》课件(5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48555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9.png)
《琵琶行》小序提供了什么信息?
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诗 的时间、背景、缘由,并确立了诗歌凄切 伤怀的情感基调。
背景: 秋夜送别
人物: 琵琶女、诗人
事件: 奏曲、自叙身世、作诗
概述内容: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 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 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 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谪 居卧病”的凄凉心境。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被称为“老妪能解”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 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 定稿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 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的闲职。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以讽喻诗为主。
(从入仕到贬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 代表作品为
琵琶行
高 山 流 水
春秋时,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 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 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 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 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 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 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 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 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 无边的大海。”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 二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音乐优美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作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掌握歌、 行、引文学常识。 2、掌握诗歌中小序、第一段重点字词。(重点) 3、结合小序内容,整体把握诗歌脉络。(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音乐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写演奏 者动作神态来表现。试从二段中找出的 句子,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动作神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 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说明此 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低眉信手续续弹 是弹奏的神态,看出她技艺的娴熟。 轻拢慢捻抹复挑 弹奏的动作 曲终收拨当心画 弹奏的结尾动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 曲的境界里。
欣赏刘鄂《老残游记· 第二回 历 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 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 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 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 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 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 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不禁暗暗叫绝。
布置作业
听一首你喜欢的乐曲,并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你的感受。
免费下载! 感谢使用!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 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诗人致力于 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 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 使之可见可感
曲终裂帛 〔撕心裂肺〕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序曲)
(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起始)
(发展) (高潮) (曲终) (魅力)
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诗人怎样表现琵琶出神入化的技巧? 运用比喻: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 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 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 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 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 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 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 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 现实意义)
琵 琶 行
-白居易
音乐导入
《 春 江 花 夜 》
张 若 虚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自幼聪慧、苦学文,有 “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 曾任左拾遗,作谏官,46岁上疏获罪, 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下《琵琶行》, 其后升任忠州刺史、杭州太守等,官 至刑部尚书。晚年政治热情减退, “独善其身”,少有佳作。 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诗 3000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风清新自然、 通俗易懂。
文 章 结 构
邀见歌女 江上聆听琵琶曲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歌女倾诉身世苦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江头送客闻琵琶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 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 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 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 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 格的成熟美。
试从以下常用方法和角度分析白 居易高超的音乐描写:
①运用比喻描写音乐(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 ②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③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 乐。 ④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 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 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 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 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 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 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 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 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 ,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 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 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 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傲来峰 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 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 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 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 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 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 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典型感情
琵琶女在音乐声中融入了对自己的凄凉遭遇、人 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 丈夫的重利寡情的强烈控诉。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 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 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 己的天涯沦落之恨。那么,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
自言本是京城女
出自京城
白居易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
名扬京都女艺人
落泊失意
才气横溢大诗人
年长色衰嫁商人
犯颜直谏贬江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
【天涯沦落之恨】
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 有什么好处? 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 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 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 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 用。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 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 作用:把音乐效果和环境气氛、人 物感情结合起来写,共同烘托出一 个音乐的世界
课文小结
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然而诗人白 居易用比喻的手法,将乐曲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情、 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难怪“文章已满行人耳”“胡儿能唱《琵琶篇》”。
听乐曲,感受乐曲魅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延伸学习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何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情绪大起大落,忽婉转,忽雄奇。其变态之强烈,令听者感到 内心冰炭交加,升天坠地。其为音乐艺术,信可如此,而今日之琴 曲,惟《广陵散》可当之。
琵琶女三次演奏
第一次 送客闻琴 第二次 彼此相见 第三次 (明写) (详写) (暗写) (侧面烘托琴技) “主人忘归客不发” 运用比喻 侧面衬托 (侧面烘托琴技) “江州司马青衫湿”
(明写)
却坐促弦
(略写)
配乐诵读
(急切愉悦〕 珠落玉盘
〔激愤难平〕 铁骑突出
旋律 〔情绪〕
幽咽凝绝 幽 〔幽愁暗恨〕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 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 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 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 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 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 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 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以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声和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响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 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
侧面衬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 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 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 或低回呜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 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 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 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了一支完整的乐曲: 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 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 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 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 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 得意”以至难以明言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 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以“急雨”和“私语”来比喻乐声,写出乐声的急切轻快的特点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以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比喻两弦和谐,急切愉悦
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比喻旋律的流畅优美 ;用泉流冰下阻塞 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配乐朗诵
朗读、听录音理解:
小序有什么作用?
用一句话概述每段段意
①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 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 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②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 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 要写成一首诗呢?
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 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找出叠词叠字,双声叠韵词 ①叠词叠字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 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 乐的。) 双声叠韵:间关、幽咽、呕哑、嘲哳。 ②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直接模拟声音,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 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 韵律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