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精编资料
(NEW)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92政治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第一部分 对外经贸大学792政治学考研真题2014年对外经贸大学792政治学考研真题2013年对外经贸大学792政治学考研真题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718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25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武汉大学641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 对外经贸大学792政治学考研真题2014年对外经贸大学792政治学考研真题2013年对外经贸大学792政治学考研真题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718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考试科目代码:718考试科目名称:政治学原理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做答无效。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10分,共50分)1.柏拉图2.西塞罗3.马基雅维利4.孟德斯鸠5.托克维尔二、简述下列各题(每题20分,共40分)1.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政党与一般政治团体的区别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述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2.试述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参考答案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考试科目代码:718考试科目名称:政治学原理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做答无效。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10分,共50分)1.柏拉图答: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有: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主要代表作是《理想国》。
主要政治思想有:①国家的理念。
他认为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②哲学家治国思想。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把哲学家执政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权力的结合,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
国际政治学概论最新版课件第4章

成部分,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在国际政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 因。
5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版)
11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家利益及其内涵
4.国家利益的构成 根据国家利益的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可将其分为主要利益和次要利益; 根据国家利益的时效性,可将其分为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 根据国家利益的适用程度,可将其分为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从国家的安全、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四个方面来界定。 (1)安全利益。安全利益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国最核心的利益。 (2)经济利益。经济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国家的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也是维
1.国家利益的抽象性与具体性 (1)国家利益的抽象性。从国家利益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家利益并不是指单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
也不是这些单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的相加,而是一个国家、民族内各种阶级、阶层和集团利益的综合, 是各种利益中的共同利益,是这些共同利益的抽象。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内部各种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要 素的综合或抽象。
2.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推动了国际政治的发展 国际行为体的互动对于国际政治的发展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推动了现代国际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国际行为体的互动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 第三,国际行为体的互动形式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
3.国际行为体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利益和权力的互动 国际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的互动行为是以利益目标为根本出发点的。国际政治中的互动行为,实质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概论王逸舟4.民族主义4.1.民族问题是普遍的、是热点的、敏感的、复杂的,族际意识将充当新纪元不同人群存在的一种重要标识4.2.民族的概念——揭示出民族的复杂性1、框架性概念:(1)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2)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2、民族的产生:两种说法(1)产生的标志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以及野蛮婚姻制度的废止(2)指现代民族,以西欧为典型的、资本主义时代产生和壮大的、披上了现代国家外衣的民族3、划分民族的标准:主客观两种(1)主观标准:衡量特定区域内人们的意识整体,强调一个民族就是一种灵魂和精神原则;任何一个地域共同体,只要其成员意识到自己是该共同体的成员,并希望保持对其的认同,就算一个民族(2)客观标准:坚持族际的血缘原则和地域原则,强调是一个种族或若干血缘因素经过社会变迁产生的结果(3)综合标准:民族须生成于特定的区域、文化或语言环境,要借助血缘的、种族的纽带才能结合成某种共同体,它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裂变或脱节,但历史上培育出的民族情感已无法割断,后者以成为民族存在的象征和支柱4、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概念更看重文化心理层面,国家则是一个政治单位和法律概念4.3.民族主义的不同作用1、积极的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2、消极的评价:冷战结束以来,民族分裂主义和各种离心倾向3、对于民族主义作用的判断:关键在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作用是好是坏,要看“民族意识”或“民族主义”是否与既得利益者——已获得国际承认的国家政权、各种正式的和官方的国际组织等相合拍(1)单质的民族国家里(2)多元的民族国家里:由于“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的缘故,国家往往没有排在效忠链条的首位4.4.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1、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很多场合是有差别的2、民族利益的概念难以界定,包括“客观标准”(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综合国力),和“主观标准”(道德、合法性或意识形态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定义者本身4.5.民族主义的多种形态1、部族民族主义(1)部族概述:多半以种族和血缘为基础,建立在“族际”差异之上,可以是跨国界的;另一方面又与种族有别,具有明确无误的地域范围、无可争议的部族首领等特征(2)部族民族主义的作用:决定战争和权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政治立场主要是按部族利益表达的,对部族的忠诚超越了对国家的忠诚(3)部族民族主义的现状:属于一种古老的、有狭隘地方特征的民族主义,至今未能适应现代国家体系的激烈竞争2、种族民族主义(1)概述:强调本民族无论在精神上或血统上或实践能力上均高于其他民族,在这种意识形态支配下实行种族歧视行为。
2015年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

359
日语翻译基础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日广播
日语 NHK 新闻
各大中文、日文报刊
332
警务硕士专业基础 公安学基础教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编写组 编
新祥旭考研:
刑法学
刑法学
刑事讼诉法学
刑事诉讼法
国家安全学
438
警务硕士专业综合
公文写作教程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铭暄,马克昌 编
专业综合(信号与系
871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统)
电子工业出版社
谢希仁
专业综合(计算机网
872
络)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王慧强
电 子 与通 信 工 程 专 (修订版)
971
业综合
专业综合(分析化
881
《分析化学》(第 5 版)
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汉大学
专业综合(有机化
《英国文学史》
商务印书馆 2003 年
陈嘉著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712
《美国文学史》
基础
译林出版社 2002 年
童明著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841
《现代汉语》
综合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杨润陆、周一民
2004 年
著
《语法与修辞》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全国外语院系 《语法与修辞编 写组》
法语语言文学专业
华夏出版社
保罗.萨缪尔森著
821
世界经济专业综合 《世界经济学新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庄启善
国 际 公共 采 购 学 专 《国际贸易》 822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 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概念题1.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答:(1)理性主义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把理性选择模型应用于国际关系问题,诸如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或博弈论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理性选择强调的是行为体怎样试图使其利益最大化,以及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这些利益。
(2)建构主义是指针对理性主义以为既定的客观事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区分了具有物质属性的自然事实和人们的社会活动所建构的社会事实,认为社会事实的形成乃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它们并不是既定的,而是取决于观念因素的研究方法。
这种观念不是指个人观念,而是指“集体意向”,即共有的观念或文化。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建构主义研究途径的主旨就在于说明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怎样建构了社会事实。
2.案例研究法答:案例研究法是指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人们基于特定目的,选择单个或少数事例,联系其发生条件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途径。
案例研究法可分为非理论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前者是对该事实本身进行解释,类似于历史性研究,而后者则是为了检验或发展理论。
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运用普遍却又存在争议的方法,通过联结个别研究和一般研究,可以打开通向理论概括的门径,但它本质上并不是一种普遍性研究,不适合需要用大样本进行分析的问题。
用案例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可以进行证实,也可以进行证伪。
3.定量研究法答:定量研究是指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
进行国际关系研究,人们不但需要论及对象的质的规定性,而且需要论及对象的量的规定性。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测量、描述、分析和推论。
4.形式模型答:形式模型是指作为一种涉及对数学、图形和符号方法的使用的方法,其中博弈论的运用最为普遍。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形式模型可以发挥三种功能:描述、演绎和验证。
运用形式模型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特别适于进行决策研究,这是该方法的长处。
国际关系学第一章绪论

• 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 • 主要观点: • 1、国际政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须同时注重系统 的两个要素,即单元要素和结构要素; • 2、国际政治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 3、权力与利益无疑是国际关系的内核,但权力追 求本身并非目的,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 • 4、国际无政府状态和权力之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 人之本性,它是一种结构性特征与状态; • 5、国际合作是可能而有意义的,但合作同时又是 艰难而脆弱的,权力关系在合作中仍起重要作用; • 6、兼收并蓄的研究方法。
•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
核心要素 实力、利益 制度、规则 法律、道德 环境、文化 行为现象 冲突 合作 和谐 变化 议题 安全 经济 世界政府 观念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理想主义 建构主义
• • • • •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程与现状 第一阶段:开放和引进阶段(1978-1989年) 第二阶段:吸收和创新阶段(1989年至今) 重要理论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平与 发展的两大主题;国际政治新秩序。
第一章 绪论
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关系学的产生发展 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于发展 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
一、国际关系学研究对象
什么是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是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的一种特殊社会 关系,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 • 两个基本特点:1)行为体是国家、国际组织、跨 国公司。2)国际关系不仅仅包括政治关系,还包 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关系。 什么是国际关系学 • 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互相作用,国际 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或学问。 • 四层涵义:1)行为体间相互作用是研究的最基本 内容;2)国家间相互作用居于主导地位;3)研究 重点从国家行为体向非国家行为体适度转移;4) 国际体系在国关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研究的另一基本 内容。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名师讲义

国际政治概论王逸舟3.主权观念3.1.古典的主权观念1、主权的概念(法国哲学家让·博丹1576年):国家支配其公众和臣民的不受法律约束的最高权力。
永久和绝对的权力。
2、主权国家的定义:完全自治的、因而是独立的、不服从任何其他国家法律秩序的国家;在它之上,除了国际法以外,不存在其他任何的世俗权威;它通过一个有效的法律秩序而结合起来,它的特殊地位和组织使它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人民参与国家间的往来,决定相互间的重大失误。
3、主权国家的特点:垄断了在国内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以及在国际活动中使用强制手段的权力4、国际法与主权国家的关系(1)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际交往的惯例,只有彼此独立又相互平等的主权国家才能承诺和履行(2)只有承认并愿意受制于国际法,方能表明自己是国际社会中不受制于他国的一名成员3.2.对主权的各种限制1、民族与国家的不重合,带来政府权威的失效或下降2、政府的能力和责任感,直接影响主权的强弱3、资源多寡和外交质量,制约着主权保持的难易4、文化认同与民众心理,从内部制衡政府对外发言权5、国际干预的加强和国际法的“硬化”,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主权权威6、国际组织(广泛的道义职责)的加强,减弱了国家的自主性7、非国家行为体的壮大,对国家主权起着侵蚀作用8、相互依赖的经济和经济跨国活动,对各国政治安全,乃至主权的各种塑造9、全球性危机的加深,使主权有了新的束缚。
过去的危机具备了全球维度,已不能用传统的认知框架和治理方法解决,因为问题已经具备了普遍性和一般性10、科技进步和相应法规的出台,可能超越或限制某些主权3.3.主权的基石作用:国际关系中,主权不可或缺1、原因:(1)没有主权架构的民族,是很难得到国际组织及国际法的庇护的。
(2)主权是当代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基石,国际法和国家间组织“只认主权,不管其他”2、意义:国际格局下,若想维持基本的交往秩序,必须使各个基本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对等的和平等的权利。
2020年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政治考研真题参考书报录比

【2020年对外经贸国际政治考研】2020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政治硕士考研信息、复试线、参考书、难度解析今天姜老师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政治考研信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在的关注度是很高的,很多大学排名都已经把他排到了比较高的位置。
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点简介国际关系学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学院之一,现有政治学系、国际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外交学系等 4 个教学单位,设有国际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国际移民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软实力与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大数据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等 6 个研究机构,已经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布局整齐的教学和科研体系。
学院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中共党史(党建)、科社与共运等七个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深造机会。
学院现有教职工39 人,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师资队伍。
32 名专职教师中,包括教授6 人,副教授15 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不少教师曾在海外留学或从事研究工作育明教育独家专做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一年以上。
其中,国际政治下的全球治理方向的师资在校内外范围内遴选,聘请外交部、中联部、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各国使馆专家授课。
学院以国际化、复合型为办学特色,依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法学等领域的优势学科平台,致力于培养对国际和国内政治、世界经济、跨文化交流皆有造诣的高端人才。
学院现有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方向)、国际政治(公共外交方向)和政治学与行政学(比较政治学方向)等两个本科专业、三个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主要去向为出国深造、大型国企、外资企业、新闻媒体、党政机关。
国际政治(全球治理方向):培养具备扎实的国际关系知识基础和外语水平、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熟练应用两门以上国际工作语言、具有从事国际治理与合作的协调、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从事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及我国政府和事业部门的国际合作工作的复合型国际化专门实用人才,服务于我国参与国际治理的各种需要。
国际关系考研题库推荐书

国际关系考研题库推荐书国际关系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多个学科。
考研国际关系专业,需要对这一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国际关系考研题库书籍,这些书籍不仅能够帮助你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以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实际运作。
# 国际关系理论基础1. 《国际政治理论》 - 肯尼斯·沃尔兹(Kenneth N. Waltz)- 这本书是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之作,详细阐述了国际政治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2. 《世界秩序》 -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基辛格以其丰富的外交经验,分析了国际秩序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
3. 《国际关系史》 - 保罗·W·施罗德(Paul W. Schroeder)- 该书提供了国际关系历史的宏观视角,帮助学生理解国际体系的演变。
# 国际政治经济学1. 《国际政治经济学》 - 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 这本书将政治与经济紧密结合,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动态。
2. 《全球化及其不满》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斯蒂格利茨批判性地分析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 国际法与国际组织1. 《国际法原理》 - 汉斯·凯尔森(Hans Kelsen)- 凯尔森的这本书是国际法领域的经典,为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 - 托马斯·G·韦斯(Thomas G. Weiss)- 韦斯的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和运作方式。
# 当代国际问题1.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 罗伯特·J·阿特(Robert J. Art)和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 该书探讨了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新特点和挑战。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本讲主要内容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2宗教组织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二国家的分类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一、国家行为体概说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国家的类型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其他标准三、国家主权1,主权概念的提出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对内主权对外主权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四、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1,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始终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2,国际互动的表现形式、性质表现形式:合作、结盟、竞争、对抗、战争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主观愿望的产物3,在当代,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源:全球化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缩小、约束、削弱与限制“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1、影响国内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以及随后造成的国内政治联盟;2、引发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3、削弱政府的自主性及其政策的有效性;4、挑战对主权国家安全;5、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主权的挑战;2.非国家行为体一、非国家行为体概说1,国家关系中存在非国家行为体2,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3,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类型一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间组织:针对特定利益的事件私人次国家及全球性行为体国际政府间组织;由国家派出代表组成的组织,讨论相互间利益和共同更新的问题政府间组织的定义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政府经过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谋求实现单靠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政府间组织的构成要素:合作的政治意愿·一定的结构或形式·一定的运作机制国际非政府组织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国际非政府间组织是非官方的社会团体或个人以一定的民间协议或条约的形式设立的民间机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一般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体育与卫生等各个领域;如:国际恐怖组织如库尔德游击队等,国际经济组织如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宗教组织如世界基督教协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奥委会等,国际卫生组织如国际红十字会等;2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缘起及演化●起源于19世纪●早期活动集中于人道主义和宗教●现代非政府组织数量惊人,活动领域广泛3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间接性●功能性4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相互协商与合作,并逐步实现机制化第二讲国际体系☐国际体系概述☐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体系观☐温和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观第一节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一.国际体系及国际体系结构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就是指“国家的外部环境”,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互动构成的一个整体;国际体系既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又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舞台和环境国际体系结构是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二.理解和解释国际体系的两种视角第二节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一、权力的概念●国际关系中的权力是国际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施加影响的能力●权力的实质——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反映的是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权力的实现——权力的实现归根结底要看权力关系的结果二、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1,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的多样性、差异性对国家权力进行量化极为困难2,考察国家权力必须从综合角度入手三、国际权力结构1.国际权力结构的概念国际权力结构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状况2.什么是“权力分配”所谓“权力分配”,是指国家之间的权力大小“差序相关”,即彼此相比较有权力差距,这种权力的差距或高低顺序对各国行为选择有重要影响;3.国际权力结构的形态极就是全力中心或者大国讨论国家权力结构的形态的另一种思路权力均衡/均势: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共存;霸权体系: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一个或两个国家,从而使得这些国家拥有支配国际体系的垄断性权力;4,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具有必然性●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一般由大国或大国集团发起●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一般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但在实践中往往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的最终结果既取决于发起变革的大国的行为,也决定于其他大国的反应5,国际权力结构的合法性问题●国际体系的合法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有国际体系中的所有大国均接受现存的权力结构,那么,该权力结构才具有合法性●合法的国际权力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国际冲突的发生,或限制国际冲突的范围第三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体系观1,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体系的基本看法2,国际合作的概念●在国际政治中,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体在互动中自愿调整其政策的行为,目的是协调各方的不同点,已达到一种共同得益的结果;3,国际合作存在的意义●国际合作是国际秩序的基本要素●没有国际合作就没有国际社会4,国际合作产生的原因行为体之间存在互动行为体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以及彼此对这种利益的感知行为体依理性原则行事5,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国际合作:参与者自愿,参与者对共同目标的认同与承诺·结果对参与者有利6,国际合作的基础●制度化和规范化:形式条约、协定等; 特点稳定●默契:产生的原因; 特点不稳定;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互动;7,国际合作形成的手段谈判或讨价还价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与合作的条件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影响作用与限度1,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构成国际行为体参与国际互动的背景与条件●便利与限制2,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具有脆弱性●与无政府状态有关第四节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1,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国际体系的基本理解●国际关系不仅是国际行为体在物质层面互动的结果,也是其在观念层面互动的结果;●国际体系最终由国际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决定;而这种共有知识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因此,国际体系具有“主体间”的属性;2,观念互动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观念互动中,共有观念产生,并对行为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体系文化—国家身份和利益—国家行为3,观念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不像权力和制度因素那样明显和直接●一般会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文化——社会共有知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场景中通过互动产生的共有观念,是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国际体系文化就是国际社会中这些共有观念的分配,或者说是国际体系中的观念结构;国际社会中最典型的结构特征是无政府文化;温特明确指出,无政府性实际上是国际社会成员-国家-造就的;国际体系文化有多种形式,温特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国际体系结构: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物质结构的意义取决于这些文化的意义根据温特的理论,文化才是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特征;第四讲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第一节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一. “安全”概念的界定人们对“安全”概念的界定产生分歧的原因:客观原因:安全主体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复杂、多样;主观原因:不同安全主体具有不同的安全利益追求,因此对安全的理解和界定存在明显不同;◆“安全”是可界定的;它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不存威胁现实的威胁和潜在的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安全研究要解决基本问题:行为体在互动中如何免受威胁的现状和心理状态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一、安全关系的概念国际政治中的安全是在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或国际行为体与国际体系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它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安全关系;二、各种不同的安全观现实主义1,古典现实主义◆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这一状况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国家之间天然具有不相容性,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二是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呈现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国家普遍存在不安全感;因此,国家参与国际互动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和加强自身的安全;◆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所拥有的权力power;而权力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军事能力;因此,军备竞赛是国际体系中的常态;新现实主义◆虽然国际体系呈现无政府状态,但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并不总是无休止的冲突与战争,国家之间存在着受制于安全竞争逻辑的有限合作;◆存在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而不是权力;◆国家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两难选择,即存在“安全困境”◆克服“安全困境”的基本途径是以合作求安全;当合作制度化以后,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或“安全体制”;新自由制度主义依存安全:跨国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强,使得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安全合作日益成为可能;◆制度安全:基于互惠基础上的国际制度的运行,可以调节无政府状态下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增进行为体之间的互信,从而降低行为体因误解、恐惧、疑虑而产生的不安全感;◆民主安全:民主国家之间无战争,在全球推广民主制度能够维护国际安全;建构主义行为体之间的观念互动,既可能产生“安全困境”,也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1、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建构对国家行为和国家安全的影响2、安全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建构;3、安全困境也是国际社会建构的结果;4、国家间可以通过建构形成安全共同体第三节安全战略一、战略与安全战略1,“战略”与“安全战略”的概念◆战略是指行为体调动一切资源与力量实现目标的科学与艺术◆安全战略是指国家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维护自身安全的科学与艺术;2,安全战略研究的内容◆涉及的行为体:主要是主权国家◆涉及的内容: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国家面对的主要安全问题、国家维护安全的途径与手段二、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1,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判断国家是否安全的主要标准2,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通常是指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基本的需求need 和欲求want;3,国家利益的产生◆国家利益产生的两种解释:整体主义的解释两个基本假定;产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实证主义的解释两个假定;产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各国国家利益的形成大都是“上”、“下”互动的产物三、国家面对的安全问题1,传统安全问题◆传统安全问题涉及的安全关系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不同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安全内部、外部和军事安全问题2,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涉及安全关系既包括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国家内部不同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内容与分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属性1非传统安全不是国家行为体之间对抗性的政治军事关系的产物,但它仍然涉及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2非传统安全所涉及的是国际安全问题;3非传统安全也涉及政治军事冲突,但这种冲突是指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问题;4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国际合作;四、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1,实力政治理论基础:权力政治观,不认同相互依存;◆基本做法:谋求霸权含义、谋求均势含义;◆特点:倾向于采取单边行动,但在面临威胁时也可能选择暂时的合作;◆实质:通过减损他国的实力来增大自身的安全2,合作安全形成背景:运用实力政治维护国家安全的逻辑困境;运用实力政治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困境;理论基础:”共同安全“概念的提出,认同相互依存基本做法:建立和维护基于平等、互惠原则的安全合作特点:倾向于采取双边或多边的行动,但具有脆弱性实质:以所有相关国家的安全作为实现自身安全的条件第 5 讲国际冲突与战争第一节冲突与战争的界定1.“冲突”与“国际冲突”的界定◆冲突是行为体之间对抗的状态与行为;涉及的主体:个人、小团体、国家、国家集团;涉及的内容:物质或非物质;采取的形式:暴力或非暴力;烈度:低烈度到高烈度;◆国际冲突是行为体跨越国界的对抗状态与行为;2.“战争”与“国际战争”的界定◆战争是有组织的群体其中至少有一方是政府使用暴力的冲突;◆国际战争一般是指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使用暴力的冲突;3.战争的基本特征◆使用暴力◆参与者是有组织的集团,其中至少一方是政府◆目的是获取一定的利益5.冲突与战争的特点◆经常性;冲突和战争是人类互动的一种方式;◆复杂性;涉及主体的复杂性,引发冲突和战争的原因的复杂性,卷入冲突与战争的主体采取的战略和策略的复杂性,冲突与战争的烈度的复杂性◆动态性;影响冲突与战争的因素发生变化,冲突的结构和烈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二节战争的起因1.探讨战争起因的目的◆找到消除战争、化解冲突或降低冲突烈度的途径和方法;2.探讨战争起因的基本方法◆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国家,国家体系3.引发战争的个人层次的原因◆人类天性说;核心观点:人类天生具有敌意和侵略本能;主要分支:心理驱使说;生物本能说;道德堕落说;◆决策者因素;个人好恶价值取向;误判形势夸大或低估对手的能力,夸大或低估对手的意愿,对第三方作出错误判断,对战争收益的预期;3.引发战争的国家层次的原因◆国内政治和社会生活不稳定,执政者试图以对外战争来化解国内矛盾或转移国内焦点◆国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民主和平论”4.引发战争的国际体系层次的原因◆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均衡被打破◆霸权体系被打破霸权稳定论◆国际权力发生转移权力转移理论◆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理论,长周期理论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建立1.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际关系现实证明了这一点2.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代表性合法性;国际组织的建立体现和维护成员国的利益,反映成员国的共同愿望;●相对独立性;得到相关国家的赋权,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能力;●规范性;国际组织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一定的制度和规范,这些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二、集体安全1. 集体安全的概念●一批国家构成安全共同体具体表现为建立联盟、条约组织或国际组织等,并承诺采取共同行动,援助受到侵犯的成员国,对破坏和平的国家实施惩罚;2. 集体安全的性质●是一种介于世界政府和均势之间的一种安全模式;它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使得惩罚侵略者成为可能,这使其与世界政府相似;但因没有中央权力机构,这又使其与世界政府不同;3.集体安全运作的条件●权力来源广泛,以对任何可能采取侵略行为的国家形成足够的威慑;●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必须对维持现状作出强有力的承诺,以确立义务,形成约束;●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必须对侵略达成一致的意见,以确立采取集体行动的依据;●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愿意使用自己的资源,参与对实施侵略行为的国家的惩罚;三、第三方介入1. 第三方介入的概念●国际组织作为第三方介入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通常采用判决、斡旋、调解、仲裁等方式,澄清事实,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以消除紧张气氛,促进冲突各方的对话与沟通,为最终解决冲突创造条件;2. 第三方介入解决国际争端的两种方式●法律的方式;国际法律机构如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法院、欧洲法庭等接受争端当事国的请求,通过判决方式化解冲突;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常见;●政治的方式;国际组织通过善意的斡旋、调解、仲裁等方式,试图化解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较为常见;第四节联合国与国际和平一、联合国概况1,联合国的性质、功能◆最具普遍性◆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但维护和平是其最重要的功能2,成立联合国的根本原因◆就是要解决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国际冲突和战争问题3,成立联合国的基本过程★4,联合国的基本特征:大国统治★5,联合国发挥作用的基础:大国一致二、联合国实现和平的方式1.和平手段◆和平解决争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职能;该职能在联合国宪章中有明确的规定◆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成功的案例:解决印度尼西亚独立问题;失败的案例:斡旋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在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时,秘书长常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前提:冲突各方都有解决争端的意愿;客观上存在解决争端的条件2.强制行动◆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的条件:和平解决争端的努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根本不起作用;安理会确认存在对国际和平存在威胁、侵略和破坏的事实◆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的形式:促进各成员国实施制裁以及除武力之外的其他措施;决定使用武力◆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解决国际冲突的案例:成功与失败◆对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解决国际冲突的评价:始终伴随争议3.维和行动预防性外交战略◆维和行动的性质:介于和平与强制之间◆维和行动的产生:联合国宪章中没有相关规定,是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填补了和平手段和强制手段之间的空白;◆维和行动必须遵守的原则哈马舍尔德三原则:中立、同意和自卫◆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特点:◆维和行动的任务:制止或遏制冲突行为,为和平解决冲突创造条件;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取得成功的前提:当事国愿意;大国支持◆如何评价维和行动:见ppt第六讲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一、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1.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经济安全的两大基本因素;后面的三组因素实际上都属于社会因素的范畴◆自然界的异常变化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果属于“纯自然”的,一般没有可控性;如果是人的活动造成的,一般具有可控性;◆影响经济安全的社会因素是人的意志和行为的产物,包含复杂的因素,具有可控性;2.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经济安全的经济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就业率、通货膨胀率、金融机构的运作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债务负担等;◆影响经济安全的非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如国内政治稳定状况,政治体制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军事因素,如是否面临外部的军事封锁、军事入侵等;◆在经济安全领域,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3.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参考书目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参考书目1.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冯特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3.时殷弘:《正确把握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年第4期。
4.李景治主编《世界经济政治疑难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唐晋主编:《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美)伊萨卡:《国际合作机制》,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3年7.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8.何方:《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9. [美]约翰•阿奎拉:《决战信息时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0.[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12.[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3.[美]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14.[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15.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6.宋新宁: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7.张幼文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8.王列等:《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0.俞可平等:《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1.胡元梓等:《全球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2.王毅:《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极化进程》,《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6期23.时殷弘:《正确把握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年第4期。
24.张幼文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学林出版社199925.杜厚文等:《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26.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27.宋则行:《世界经济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28.(美)伊萨卡:《国际合作机制》,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3年29.杨成绪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世界经济》,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真题答案-参考书讲解招生人数-育明教育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解析-育明教育一、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研究生招生目录系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拟招生人数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003外交学系030206国际政治10(3)12当代国际政治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12政治学综合二④808国际政治概论13比较政治制度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4法语③712政治学综合二④808国际政治概论二、、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讲解(育明课程中心资料)考试科目:“712政治学综合二”参考书①《政治科学基础》,唐晓、杨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②《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育明考研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政治科学基础》这本书是专业一复习的重中之重,每年的试题都会考到大量书中的知识点。
建议考生要把这本书研读4-5遍,千万不要因为知识点比较琐碎而产生复习的死角,像15年的考试中出现了“政府四职能说”相关的命题,很多考生在复习中就并没有作为重点。
另外“全读”的同时还应当“精读”对于书中的重要知识内容需要还要做到熟练背诵。
对于笔记整理,按照“类型”和“方法”的主线来进行,一看到标题就能够想到有几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包含几点、没一点的关键词是什么。
唐晓老师和杨帆老师都是我们外交学院的老师,其中唐晓老师更是我们外教系的系主任,虽然专业课的命题基本是众多硕士生导师轮流出题,但这本书每位老师在出题是都会重点参照。
《政治学十五讲》这本书几乎是所有学政治学、考政治学的人都会认真研读的一本书。
书的写作脉络以及框架是非常清晰的,阅读起来也并没有大的难度。
从《政治学十五讲》这本书成为指定参考书之后,每年考试中专属于本书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
但这本书在复习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确实不容忽视的,建议考生要把书中专属性的知识点记忆清楚最好有一本优秀的笔记来协助。
更多参考书权威解析高分笔记考点汇总可咨询育明考研课程中心陈老师考试科目:“808国际政治概论”参考书①《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②《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③《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导论》,唐晓、王为、王春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④《当代中国政府》,王春英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国际政治专业推荐书目

国际政治专业推荐书目(1)、杜秀娟等:《大学生身心健康导读》,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
(2)、《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2003年。
(3)、西塞罗《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商务印书馆2003年。
(4)、夏忠义:《大学人文读本: 人与自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夏忠义:《大学人文读本: 人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夏忠义:《大学人文读本: 人与国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7)、邓九平:《谈人生》,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
(8)、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9)、门洪华著:《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丛鹏主编:《大国安全观比较》,时事出版社2004年.(1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时事出版社2004年。
(12)、资中筠主编:《冷眼向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13)、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10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
(14)、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3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15)、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16)、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
(17)、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18)、朱文莉:《国际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9)、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20)、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1)、宋新宁:《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2)、王缉思:《文明与国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3)、资中筠:《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24)、俞正梁等:《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丛书》,长征出版社2001年。
国际政治学本科专业参考书目

国际政治学本科专业参考书目1.《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陈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2.《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13.《国际政治学新论》:周敏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8-14.《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王逸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3-15.《大国的兴衰》:(美)肯尼迪著,陈景彪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6-1-16.《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7-17.《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下册):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4-18.《国际关系史》(现代卷):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10-19.《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册):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0-110.《世界史纲》(第十五版)(上、下册):(英)韦尔斯著,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10-111.《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0-112.《大外交》: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5-113.《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1-114.《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七版):(美)汉斯·摩根索著,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1-115.《国际政治理论》:(美)肯尼思·沃尔兹(Waltz,K.N.)著;信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8-116.《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美)罗伯特·基欧汉(Keohane,R.)著,苏长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117.《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英)爱德华·卡尔(E.H.Carr)著,秦亚青译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18.《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美)罗伯特·基欧汉著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5-119.《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美)罗伯特·基欧汉编,郭树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10-120.《权力与相互依赖》(第3版):(美)罗伯特·基欧汉,(美)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10-1 21.《硬权力与软权力》:(美)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0-122.《大国政治的悲剧》:(美)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23.《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美)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24.《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美)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7-125.《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1-126.《观念与外交政策:信念、制度与政治变迁》:(美)戈尔茨坦,(美)罗伯特·基欧汉编,刘东国,于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2-127.《国际思想之父:政治理论的遗产》:(美)汤普森著,谢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10-128.《国际关系中的思想流派》:(美)汤普林著,梅仁,王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10-129.《国际思想大师:20世纪主要理论家与世界危机》:(美)汤普森著,耿协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5-1 30.《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1-1。
2024年考研政治国际政治理论真题解析与答案

2024年考研政治国际政治理论真题解析与答案考研政治的复习过程中,掌握往年真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此,我们将对2024年政治考研真题进行解析与答案讲解,以便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政治理论。
第一大题: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国际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国际体系是由各种国际关系构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是指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和行为规范。
国际体系的特征包括:(1)国际体系是由国家构成的,每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
(2)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通过国际法来维护各国间的权益和平等。
(3)国际体系中的国际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
2. 请简要解释“冷战”时期国际体系的特点及其持续时间。
冷战时期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主要由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领导的一种国际体系。
其主要特点如下:(1)意识形态对立:冷战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对抗。
(2)两极格局:东西方两个阵营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超级大国集团,即美国和苏联。
(3)武装竞赛: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军备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竞赛,导致了核武器的广泛扩散。
(4)代理战争:美苏两国虽然没有直接冲突,但在第三世界国家展开了一系列的代理战争。
冷战时期的持续时间为46年,直到苏联解体为止。
第二大题:论述题论述中国的周边外交及其影响。
中国的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的周边外交在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地区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周边外交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发展理念,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这有助于为周边国家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中国的周边外交在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周边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并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635政治学概论参考书目

以下是推荐的635政治学概论参考书目:
《政治学十五讲》,作者:燕继荣。
《政治学》,作者:海伍德。
《政治科学》,作者:罗斯金。
《比较政治制度》,作者:曹沛霖。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作者:潘维。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作者:江荣海。
《西方政治制度》,作者:唐士其。
《西方政治思想史》,作者:徐大同。
《国际政治概论》,作者:李少军。
《国际关系分析》,作者:阎学通。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作者:王逸舟。
《权力·制度·文化》,作者:秦亚青。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作者:倪世雄。
这些书籍涵盖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国际政治和比较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政治学的各个方面,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当然,建议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并注意核实书籍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圣才出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1.国际行为主体的含义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其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2.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当今世界的国际行为主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国家行为主体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已有192个主权国家。
(2)非国家行为主体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
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3.国际行为主体的发展(1)国家间政治与国家行为主体从国家和国际政治发展的历程来看,国际社会的基础仍然建立在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之上,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中心单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行为主体。
(2)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主体跨国政治作为国际政治总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上形成,并随着国际政治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3)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①跨国政治的定义跨国政治是指各种跨国行为主体的一系列对外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与国家间政治密切相连,是国际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②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a.跨国政治是国家间关系的补充和延伸,反映了国家间相互作用的日趋复杂化。
b.跨国政治和国际政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考点二: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1.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1)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国家在国内与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在政治学意义上的本质特性既有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整理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是一战前后的事情。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这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包括合作与冲突、双边与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
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第三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争论1.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1)核心概念:如权力、无政府、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相互依存、国际体系等(2)范式: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等(3)主要理论:(如权力平衡、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争论3.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的争论二.方法论概述层次分析法(最早由肯尼思·沃尔兹提出)1.系统层次。
在系统层次上主要研究国际行为体所构成的国际体系的影响,即研究国际环境,并且研究这种环境是怎样影响国家间互动的模式的。
2.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研究的是国家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检查他们怎样制定对外政策。
3.个人层次。
个人层次所所检查的是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在界定和追求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时所起的作用,关注的中心是领导者的个人背景、历史经验、价值选择和领导风格对决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概论王逸舟5.地缘政治5.1.地缘政治的定义1、定义:强调以地理分析为基础,注重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性质的内在联系2、解释:领土国家是国际政治力量的主要单元;气候、植被、土壤、位置、矿物资源、海拔高度、陆块分布等因素构成“地球自然性质”3、主要论点:(1)权力本身根植于地球的天然物性;(2)国土是国家实力的必要条件4、地缘政治观的根本:在于把国家间关系放到地球物理环境中看待。
地缘政治观点必须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5、地缘政治区域:自然地理区域+实力中心的动态移动变化所决定的战略区域6、地缘政治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产生后才出现的一种现象5.2.苏联解体的深刻含义综述:冷战的结束和苏联集团的瓦解,打破了旧的权力构造,形塑出一批新的实力中心核心的边缘地带。
产生出一批地区强国,形成复合型的力量支点,恰逢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地区一体化,给了它们施展的机会。
1、新的“破碎地带”被挤压出来,为释放某地区长期受抑的冲突潜能创造了条件。
(巴尔干和独联体地带)2、全球层次的政治发生改组中欧巴尔干和东南欧前东方集团国家独联体国家俄罗斯中欧:美国和西欧从俄罗斯夺回的势力范围德国势力圈:奥地利、前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原属苏联的波罗的海小国3、原苏联、东欧地区成为全球政治转换最剧烈、政治地理变化最大的区域两极时代稳定的原因:体系中的中小国家的主权由体系中的大国限制,从而限制了它们自发产生的导致争端的权利需求。
各国认可或接受现状。
4、传统的霸权约束消失,非洲的自然疆界、文化疆界和几何疆界发生了明显的更动,依据是宗教、民族、种族的各种差异5.3.三大热点群1、沿原苏联集团的主要势力范围分布的“破碎地带”(1)民族成分错综复杂、宗教林立;民族矛盾和边界争端普遍存在(2)主要变量:俄罗斯缓慢复苏,欲重新确立世界大国形象,力争在独联体内部取得主导2、新月形地带(1)范围: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新成立的某些中亚国家,直至中东和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北非地区的一片伊斯兰地带(2)地位及影响:国际局势动乱的主要根源,威胁到了欧洲侧翼,还对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发出挑战(3)显化原因:冷战结束,被掩盖的问题暴露出来;美国9·11后的战略突进和失败结局,深化了矛盾;冷战结束以来伊斯兰北部民族同东正教民族正在进行的战争。
3、南亚次大陆热点群(1)特点:人口稠密,种族、宗教、文化多样复杂(2)冲突形式: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历史龃龉,边界、领土争端,军事政治竞争4、反映出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板块的特点:处于主要经济区域或之外,不会导致正给全球稳定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5.4.三大经济区1、意义:决定了实力中心的分布和地缘政治的走向。
三大经济区也是三大发展支柱,是现时代和平与发展大致得以保持的基石。
2、欧洲经济区(1)范围:西欧核心区域+扩大后的欧盟+正在申请加入的中东欧国家(2)优势:(现代社会的重要发祥地)近代以来的国家体系、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的思想基础……近现代的制度创新。
一体化和安全共同体进程也超出其他地区。
(3)地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区域,拥有较发达和成熟的技术和话语权,在国际治理中扮演关键角色。
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动机之一。
3、北美经济区(1)总体评价:综合实力最雄厚,主要由于美国的实力。
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科技创新以及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规则制定权。
(2)地位:美国的超级大国角色,使得北美总体上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令这一地区在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安全、艺术、科技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4、亚太经济区(1)特点:经贸互补性好,发展潜力巨大,比较优势强。
中国的持续崛起,对该地区起到了龙头作用。
文化优势还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2)地位:新兴区域,创造性紧张局面独一无二,充满紧张并充满机遇,是全球化进程中最新鲜的动力和最有希望的经济板块5.5.三大文明圈1、地位:三大文明是根基最深厚、影响最广大的文明体系,它们的矛盾和冲突,制约着世界的未来。
三种文明所依存的三大政治地理板块,构成未来几十年国际关系的主要依托。
2、基督教板块:以西方创始的市场制度、法治文化、个人主义为依据,支配世界体系至今已四五百年,由胜至衰的进程初露端倪。
3、伊斯兰板块: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剧烈运动,造成动荡的原因既有原教旨主义的挑战,又有改革宗教及政治体系、与世界其他部分建立更平和、更协调的关系的要求,还有来自外部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多方面压力。
4、儒教板块:属于后发工业化区域,政治上制度化、法制化程度较弱,国家主义、政府导向、强权人物既是这一地区发展的特点、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劣势。
目前正处在上升期,创设新的发展模式的前景被普遍看好。
5、文明冲突论观点:文明圈内部矛盾会随着核心文明的崛起而化解,但各文明圈之间,由于文化差异会出现对抗,不同质的文明之间很难真正共处。
6、批判文明冲突论:害怕西方支配地位受到挑战,是提醒西方决策者不能任由这种态势蔓延。
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不能缺少)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
这一点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
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
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
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
③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示范】例如:结合公共财政相关理论,论述收入分配领域为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一,阐释“公共财政”的定义,阐释公共财政的职能,市场失灵理论,并详细阐述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第二,分析目前“患不均”,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一问题的原因,一般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