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扰原理(华为教程)

合集下载

LTE_加扰

LTE_加扰
注: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和 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以及 PUCCH format1,1a,1b,几个信道协议中没有规定加扰,所以无须解扰。 问题: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The block of bits b(0),..., b( M bit − 1) , where M bit is the number of bits transmitted on the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in one subframe, shall be scrambled with a UE-specific scrambling ~ ~ sequence prior to modulation, resulting in a block of scrambled bits b (0),..., b ( M bit − 1)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seudo code Set i = 0 while i < Mbit if b(i ) = x // ACK/NAK or Rank Indication placeholder bits
{bn}
输出扰码序列 图1 5 级移位寄存器构成的扰码器
接收扰码序列
{bn}
an-1
an-2
an-3
an-4
an-5
{C n } 输出序列 图2 5 级移位寄存器构成的解扰器
若输入序列{cn}是信源序列,扰码电路输出序列为{bn},bn 可表示为: ( 1) bn =cn ⊕ an-3 ⊕ an-5 经过信道传输,接收序列为{ b n },解扰电路输出序列为{ c n },{ c n }可表示 为:

InfoLink DTX8000复用加扰器开局指导书 V1.0

InfoLink DTX8000复用加扰器开局指导书 V1.0

InfoLink DTX8000复用加扰器开局指导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修订记录InfoLink DTX8000 复用加扰器开局指导书 V1.0 内部公开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目 录第1章 概 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 组网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 安装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版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硬件安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硬件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硬件安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华为LTE实用手册」PDSCH、PDCCH模拟加扰

「华为LTE实用手册」PDSCH、PDCCH模拟加扰

VirtualLoadPro PDCCH 虚拟加载 的 CCE 加载比例 系数
2.2
删除 PDCCH 模拟加扰
MOD CELLPDCCHALGO: LocalCellId=0, VirtualLoadPro=0; 直接将加扰比例修改为 0散
第 2 页, 共 2 页
1.2
删除模拟加扰
RMV CELLSIMULOAD: LocalCellId=0;
1.3
修改模拟加扰
MOD CELLSIMULOAD: LocalCellId=0, SimLoadCfgIndex=5;
2013-10-10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第 1 页, 共 2 页
文档名称
文档密级
2 下行控制信道 PDCCH 加扰
2.1 添加 PDCCH 模拟加扰
MOD CELLPDCCHALGO: LocalCellId=0, VirtualLoadPro=70; 根据实际测试需求进行设置。 含义:该参数表示 PDCCH 虚拟加载的 CCE 加载比例系数,通 过设定不同的虚拟加载系数, 研究对 PDCCH 解调性能的影响, 为 LTE 系统的同频组网提供参考。 界面取值范围:0~100 单位:% 实际取值范围:0~100 MML 缺省值:无 建议值:0 参数关系:无 修改是否中断业务:否 (且不影响空闲模式 UE)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无
文档名称
文档密级
FAQ PDSCH、PDCCH模拟加扰 1 下行业务信道 PDSCH 加载
1.1 添加模拟加载:
ADD CELLSIMULOAD: LocalCellId=0, SimLoadCfgIndex=4;
含义:该参数表示模拟负载的配置索引,对应 SimuLoad(基站模拟负载配置)中的模拟负载配 置索引,用于指示基站保存的多套模拟负载参数中的一套参数。 界面取值范围:0~9 单位:无 实际取值范围:0~9 MML 缺省值:4(对应 50%加扰) 建议值:4

SDH原理(华为)-第六章光接口类型和参数

SDH原理(华为)-第六章光接口类型和参数

第6章光接口类型和参数目标:掌握光接口的类型。

掌握光接口的常用参数的概念及相关规范。

传统的准同步光缆数字系统是一个自封闭系统,光接口是专用的,外界无法接入。

而同步光缆数字线路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任何厂家的任何网络单元都能在光路上互通,即具备横向兼容性。

为此,必须实现光接口的标准化。

6.1 光纤的种类SDH光传输网的传输媒质当然是光纤了,由于单模光纤具有带宽大、易于升级扩容和成本低的优点,国际上已一致认为同步光缆数字线路系统只使用单模光纤作为传输媒质。

光纤传输中有3个传输“窗口”——适合用于传输的波长范围;850nm、1310nm、1550nm。

其中850nm窗口只用于多模传输,用于单模传输的窗口只有1310nm和1550nm两个波长窗口。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的距离要受到色散和损耗的双重影响,色散会使在光纤中传输的数字脉冲展宽,引起码间干扰降低信号质量。

当码间干扰使传输性能劣化到一定程度(例10-3)时,则传输系统就不能工作了,损耗使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功率下降,当光功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传输系统就无法工作了。

为了延长系统的传输距离,人们主要在减小色散和损耗方面入手。

1310nm光传输窗口称之为0色散窗口,光信号在此窗口传输色散最小,1550nm窗口称之为最小损耗窗口,光信号在此窗口传输的衰减最小。

ITU-T规范了三种常用光纤:符合G.652规范的光纤、符合G.653规范的光纤、符合规范G.655的光纤。

其中G.652光纤指在1310nm波长窗口色散性能最佳,又称之为色散未移位的光纤(也就是0色散窗口在1310nm波长处),它可应用于1310nm和1550nm两个波长区;G.653光纤指1550nm波长窗口色散性能最佳的单模光纤,又称之为色散移位的单模光纤,它通过改变光纤内部的折射率分布,将零色散点从1310nm迁移到1550nm波长处,使1550nm波长窗口色散和损耗都较低,它主要应用于1550nm工作波长区;G.654光纤称之为1550nm波长窗口损耗最小光纤,它的0色散点仍在1310nm 波长处,它主要工作于1550nm 窗口,主要应用于需要很长再生段传输距离的海底光纤通信。

LTE_加扰

LTE_加扰
ns : 时 隙
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
cell cell c init = (ns 2 + 1) ⋅ 2 N ID + 1 ⋅ 2 9 + N ID
(
)
序号
cell N ID :小 区 ID
31 bits
(36211-870-6.7.1)
4.2 加扰与解扰
信道编码完成后,进行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如下:
Figure 6.3-1: Overview of physical channel processing.
4.2.1 加扰( 加扰(scrambling)的概念
在实际的数字通信过程中, 信息流在经过编码处理后, 可能会出现连续的 “ 0” 或连续的“1” ,这样破坏了“0”码和“1”码的平衡,这样将影响位同步的建立 和保持。而加扰则是通过一个伪随机序列对输入的传送码流进行扰乱处理,二进 制数字信息做“随机化”处理,变为伪随机序列,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伪随机序列的概念 伪随机序列: 伪随机序列:LONG TERM 规定了伪随机序列是基于 31 位长度的 GOLD 码 序列而产生的。 Gold 码序列:R.Gold 于 1967 年提出了一种基于 m 序列优选对的码序列,称 为 Gold 序列。它是 m 序列的组合码,由优选对的两个 m 序列逐位模 2 加得到, 当改变其中一个 m 序列的相位(向后移位)时,可得到一新的 Gold 序列。Gold 序列虽然是由 m 序列模 2 加得到的,但它已不是 m 序列,不过它具有与 m 序列 优选对类似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而且构造简单,产生的序列数多,因而获得 广泛的应用。
cell N ID :小 区 ID

(完整word版)华为上行干扰处理流程

(完整word版)华为上行干扰处理流程

华为上行干扰处理流程浅谈目录一、概述 (3)二、GSM现网干扰类型分析 (3)三、干扰排查步骤 (4)四、干扰案例处理流程 (6)4.1隔离度干扰处理 (6)4。

2直放站干扰处理 (7)4.3外部干扰处理 (9)4。

4互调干扰处理 (11)4.5频率干扰处理 (13)4.6隐性故障干扰处理 (17)五、给研发人员的一点思路 (18)六、总结 (20)一、概述无线通信干扰的危害非常大,干扰将导致呼叫困难、杂音、掉话等问题,是导致网络质量下降的非常关键问题。

干扰分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下行干扰主要是网内的频率干扰,而上行干扰的类型较多,处理尤其困难.本文主要针对GSM网络的上行干扰的类型及定位方法进行介绍,并通过案例对每种干扰类型的定位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二、GSM现网干扰类型分析常见的上行干扰和处理建议如下表所示.硬件硬件本身故障,自身产生的干扰,造成上行干扰硬件故障出现告警就比较好判断,如果是隐性故障,没有告警,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

✧干扰带统计:BTS在时隙空闲时将不断对当前所用频点的上行干扰信号的情况进行扫描并通过资源指示消息按照干扰带的方式进行统计上报。

华为BSC中干扰带的缺省设置是:干扰带级别电平范围(dBm)干扰带1—105~-98dBm干扰带2-98~—90dBm干扰带3-90~-87dBm干扰带4—87~-85dBm干扰带5-85~—47dBm✧实时干扰带显示:与干扰带统计原理一样,BSC将空闲时隙的上行干扰情况实时显示出来,可以直观的反映小区的实时干扰变化情况,干扰图例如下图:不支持:是指有用户占用或者数据信道、主B信道.三、干扰排查步骤因发射空闲Burst受时间限制,互调小区筛选法主要目标是通过后台话统数据,从前述五类干扰中,筛选出受到互调干扰的小区。

在通过其他手段来区分其他干扰.主要流程步骤如下图所示:上述流程核心是通过比较忙闲时的干扰差值,判断了受干扰小区干扰源的性质。

其重要步骤逐一说明如下:1、关闭跳频和判断是否整小区干扰,是为了区分同邻频干扰等单频点干扰问题。

加扰算法原理

加扰算法原理

加扰算法原理加扰算法原理是一种用于数据保护的加密算法。

加扰算法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和混淆,使其变得不可读,从而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加扰算法的原理基于数学运算和逻辑操作。

其核心思想是将待加密的数据与密钥进行混合,通过一系列的算法操作,产生加密的输出结果。

只有拥有正确的密钥,才能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还原,否则无法获取原始数据的内容。

加扰算法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 初始置换(Initial Permutation):将待加密的数据按照特定规则重新排列,以增加数据的随机性和复杂性。

2. 子密钥生成(Subkey Generation):根据密钥生成一系列的子密钥,用于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进行特定的运算。

3. 轮函数(Round Function):使用子密钥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和变换,包括置换、替代、混淆等,以增加算法的复杂度和安全性。

4. 轮密钥加(Round Key Addition):将生成的子密钥与数据进行逐比特的异或运算,进一步增加数据的混淆性。

5. 最终置换(Final Permutation):对加密完成的数据进行最终的排列和调整,以保证解密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一致。

通过上述步骤的组合和迭代,加扰算法可以实现较高强度的数据保护,从而用于保护重要的隐私数据和敏感信息。

不同的加扰算法具有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常见的加扰算法包括DES、AES等。

需要注意的是,加扰算法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数据保护,但并不能完全防止被破解或攻击。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还需要配合安全的密钥管理和其他安全措施,以建立更为完善的数据保护体系。

加扰原理(华为教程)

加扰原理(华为教程)

条件接收原理条件接收原理-数字电视的优点
• 模拟电视的传输过程采用模拟信号调制,中间很容易引入 干扰。数字电视采用的数字信号调制,抗干扰能力较好, 因此整体的效果比原来要好(板述两个组网)。 • 模拟电视一套节目占用一个频点(也就是一个频道),而数 字电视一个频点可以传送6~8套节目,节省了带宽。 • 数字电视可以很容易加密,使运营商可以很好的控制整个 网络资源。
ECMs CW
Service Manager CAS
CW CWG 复用/加扰器
TS流
TCP/IP
TCP/IP
SCS SCR ECMG SMS
同密同步器 加扰器 授权控制信息生成器 订户管理系统
MUX CWG EMMG AC
复用器 控制字生成器 授权管理信息生成器 访问准则
条件接收系统架构
• ECM
4.

PDK
保证密钥(SK)只发给授权用户。
条件接收原理 条件接收原理 条件接收系统架构 条件接收相关PSI表 条件接收相关PSI表
条件接收系统架构
条件接收系统架构
SMS SMS Interface TS
EMMG Configuration Manager ECMG
EMMs
MUX
SC R
ECMs CW/AC SCS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TS_program_map_section(){ <见上面> Reserved Program_info_length For(i=0;i<N;i++){ descriptor() } For(i=0;i<N1;i++){ stream_type reserved elementary_PID reserved ES_info_length for(i=0;i<n2;i++){ descriptor() } } CRC32 } 4 12 //CA_descriptor() system_clock_descriptor()

华为波分技术波长转换单元-扰码类型

华为波分技术波长转换单元-扰码类型

7.12.3 工作原理及信号流TRC 为 STM-16 FEC 功能再生中继光波长转换板,功能框图如图 7-39所示。

图7-39 TRC 单板功能框图DWDM 侧DWDM 侧性能、告警监测TRC 单板只处理一路光信号,收发两端均为波分侧信号,且单板的输入和输出光口特性均符合 ITU-T G.694.1建议。

功能与特性 描述编码方式 采用加扰 NRZ 编码波长可调功能 支持 C 波段 80波范围内( 192.10THz~196.05THz )的波长可调纠错编码 采用 FEC 编码,符合 ITU-T G.975建议性能监视与告警监测提供再生段 B1,B2字节的监测提供以下性能监视功能: 激光器偏置电流监测 激光器制冷电流监测 激光器工作温度的监测 光功率监测ALS 功能 支持激光器自动关断功能 环回功能 不支持电源保护支持二次电源集中保护功能分波器将线路上的合波信号分成单波信号后,将某一路单波信号从中继板的输入光口输入,送入电中继模块对信号进行基于电信号的整形、再生、重定时,经过中继处理的光信号,经由输出光口输出至合波器与其它完成中继的单波信号复用。

7.12.4 面板图TRC单板的面板外观图如图 7-40所示。

图7-40 TRC面板外观图注:详细的指示灯状态描述请参见附录 A 。

接口说明TRC 单板的面板上共有 2个光接口。

槽位说明 TRC 单板占用槽位个数: 1 TRC 单板插放位置:IU1~IU6,IU8~IU13激光器等级单板激光器等级:CLASS 17.12.5 版本描述OptiX BWS 1600G 7 光波长转换单元硬件描述指示灯说明TRC 单板的面板上共有两个指示灯。

指示灯 颜色 描述RUN 绿色 运行状态指示灯 ALM红色告警指示灯面板接口 接口类型 用途描述IN LC 接收 DWDM 设备分波单元或光分插复用单板的信号 OUTLC发送信号给 DWDM 设备的合波单元或分插复用单板7.12.6 网管配置接口显示表7-65 TRC单板版本描述项目 描述当前硬件版本 E5硬件版本 E4和 E5。

(华为)SDH原理_笔记提纲

(华为)SDH原理_笔记提纲

SDH原理学习提纲及笔记目录第一章SDH概述 (2)第二章SDH信号的帧结构和复用步骤 (2)第三章开销与指针 (3)第四章SDH设备的逻辑组成 (6)第五章SDH网络结构和网络保护机理 (9)第六章光接口类型和参数 (11)第七章定时与同步 (11)第八章传输性能 (12)附1:SDH原理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13)附2:习题答案 (14)模拟考题(一) (15)模拟考题(二) (18)模拟考题(三) (20)第一章SDH概述1、SDH的优势:接口统一(横向兼容、速率一致)、同步复用(信号位置可预见)、运维OAM功能字节丰富(自动化程度加强)、兼容性强(前后兼容PDH、ATM、FDDI等信号)2、SDH的缺陷:频带利用率低(开销字节占比高)、指针调整机理复杂(指针抖动滤除困难)、安全影响(大量软件的使用)3、其它知识点:字节间插复用;网络自愈:在网络发生故障时,无需人为干预,网络自动在极短的时间内(ITU-T规定为50ms以内),使业务自动从故障中恢复传输,使用户几乎感觉不到网络出了故障(仅使业务恢复,故障点仍需人工修复)第二章SDH信号的帧结构和复用步骤1、STM-N的帧结构:以字节(8bit)为单位的矩形块状帧结构,9行、270×N列个字节(N=1,4,16,64……),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传输,帧频8000帧/秒,帧长125us(帧周期恒定)2、STM-N的帧结构组成:段开销SOH(再生段开销RSOH监控STM-N整体性能,位于第1~3行的第1~9×N列、复用段开销MSOH监控每一个STM-N性能,位于第5~9行的第1~9×N列)、管理单元指针AU-PTR(位于第4行的第1~9×N列)、信息净负荷payload(通道开销POH、支路单元指针TU-PTR、有效负荷)3、SDH的复用结构:STM-1至STM-N(直接字节间插复用)、PDH至SDH(映射:在SDH边界处将支路信号甜酸进虚容器的过程→定位:通过指针调整,使指针的值时刻指向VC帧的起点在TU或AU净负荷中的位置→复用:字节间插)4、SDH的复用结构中的基本复用单元:C-容器、VC-虚容器、TU-支路单元、TUG-支路单元组、AU-管理单元、AUG-管理单元组5、将140Mbit/s的E4信号复用进STM-1:E4→C4(比特塞入法,9行×260列)→VC4(加POH,9行×261列)→AU-4(加AU-PTR)→AUG→STM-1(加SOH,9行×270列)6、将34Mbit/s的E3信号复用进STM-1:E3→C3(比特塞入法,9行×85列)→VC3(加3字节的TU-PTR)→TUG3(加入6字节冗余信息,9行×86列)→C4(三个TUG3字节间插复用,再加入2列冗余信息,9行×260列)→VC4→AU-4→AUG→STM-1 7、将2Mbit/s的E1信号复用进STM-1:E1→C12(比特塞入法,单帧→复帧)→VC12(加LP-POH在每个基帧左上角缺口)→TU12(加TU-PTR在每个基帧右下角,9行×4列)→TUG2(3个TU12间插复用,9行×12列)→TUG3(7个TUG2间插复用,并加入2列冗余信息,9行×86列)→C4→VC4→AU-4→AUG→STM-18、复帧(9行×16列)结构表:复帧周期500us,4个基帧复用在连续的4帧STM-1中,分离时有必要知道每个基帧在复帧中的位置(由POH 中的H4字节指定)O为开销字节、R为塞入比特、C1为负码速调中控制比特、S1为负码速调整中码速调整位置、C2为正码速调中控制比特、S2为正码速调整中码速调整位置(C=0时S=I,C=1时S=R*)。

华为-精品网经验推广材料_V3_1

华为-精品网经验推广材料_V3_1
东莞精品网针对局部关键小区开展F+D分场景切换、重选参数精细优化,有效提升D频段网络业务量占比 (由36%提升至57%);目前F/D重选切换策略经验在华为片区已完成推广。
原理说明:
FD不共址:PK信号强度 驻留:D、F为相同优先级的重选策略 切换:因插花场景切换带较大,采用“比较相对电平强弱”切换策略(目 标小区电平-原小区电平>相对门限),通过A3差异化设置实现优先驻留D频段
华为区推广效果:
① 开启前后对比,空扰和加扰情况下TM3/8相对TM3/7,扇区平均吞吐量提升10%; ② 好、中点用户是获得TM8双流的BF增益和复用增益的主要受益者,中点增益可达64.85%; ③ 远点用户TM7和TM8单流的性能基本相当。
加扰方式
空扰 加扰
天线模式
TM3/7 TM3/8 TM3/7 TM3/8
推广计划: ① 11月底前完成全网CSFB时延分析工作; ② 12月中旬前针对各地市CSFB时延问题,实施针对性优化措施; ③ 12月底前完成全网推广。
10
优化经验七:ANR自动邻区配臵
经验概述: 深圳试点邻区自动配臵ANR,增加了8万对4G内的邻区关系,切换成功率提升0.5%; ANR原理简述
主要优化措施
① 修改2G寻呼等待定时器:寻呼等待定时器设臵过短,容易导致寻呼响应定时器超时,BSC下发channel release 释放UE,适当延长至15s后明显改善;(爱立信参数) ② 开启MTRF:解决被叫跨MSC/MSC pool 寻呼失败; ③ 修改SGs 寻呼TIMER:MME寻呼T3413 x N3413 (3秒 x 4次),SGs寻呼等待时长相应调整到13s(爱立信 参数)。 ④ 优化2G邻区频点:配臵GSM频点个数为32个,并周期性进行频点核查。

华为上行干扰处理流程

华为上行干扰处理流程

华为上行干扰处理流程浅谈目录一、概述 (3)二、GSM现网干扰类型分析 (3)三、干扰排查步骤 (5)四、干扰案例处理流程 (7)4.1隔离度干扰处理 (7)4.2直放站干扰处理 (8)4.3外部干扰处理 (10)4.4互调干扰处理 (11)4.5频率干扰处理 (14)4.6隐性故障干扰处理 (18)五、给研发人员的一点思路 (19)六、总结 (22)一、概述无线通信干扰的危害非常大,干扰将导致呼叫困难、杂音、掉话等问题,是导致网络质量下降的非常关键问题。

干扰分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下行干扰主要是网的频率干扰,而上行干扰的类型较多,处理尤其困难。

本文主要针对GSM网络的上行干扰的类型及定位方法进行介绍,并通过案例对每种干扰类型的定位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二、GSM现网干扰类型分析常见的上行干扰和处理建议如下表所示。

✧干扰带统计:BTS在时隙空闲时将不断对当前所用频点的上行干扰信号的情况进行扫描并通过资源指示消息按照干扰带的方式进行统计上报。

华为BSC中干扰带的缺省设置是:✧实时干扰带显示:与干扰带统计原理一样,BSC将空闲时隙的上行干扰情况实时显示出来,可以直观的反映小区的实时干扰变化情况,干扰图例如下图:不支持:是指有用户占用或者数据信道、主B信道。

三、干扰排查步骤因发射空闲Burst受时间限制,互调小区筛选法主要目标是通过后台话统数据,从前述五类干扰中,筛选出受到互调干扰的小区。

在通过其他手段来区分其他干扰。

主要流程步骤如下图所示:上述流程核心是通过比较忙闲时的干扰差值,判断了受干扰小区干扰源的性质。

其重要步骤逐一说明如下:1、关闭跳频和判断是否整小区干扰,是为了区分同邻频干扰等单频点干扰问题。

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软件FPO来排查是否有频率干扰,但在实际情况下有许多是过覆盖引起的频点干扰,在软件中只能看到周围的同邻频情况。

可以把怀疑频点换成E频点或更干净的频点来测试一下效果。

但有时频率干扰也是较难排查的,如射频跳频,长跳频一个载频上有十几块频点。

LTE物理下行信道精讲(华为)

LTE物理下行信道精讲(华为)

LTE 物理下行信道精讲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前言本文系《LTE物理层精讲》3篇系列文档中一篇,另外两篇文档分别为《LTE物理上行信道精讲》和《LTE物理层过程精讲》。

本系列文档,重在提升工程师的理论水平,从“知其然”到“知起所以然”,为LTE工程师从“产品级工程师”走向“网络级工程师”,从“应用型工程师”走向“系统级工程师”,提供切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并不直接针对技术业务实施进行指导,却能大大升华工程师的技术水平。

本文以3GPP协议和相关Internet共享资料为参考,然后从一个学习者角度对相应内容进行阐述,力求对整体逻辑编排、文字描述做到清晰简单。

学习本文,读者可免去协议中众多的细节,却又不失深度的掌握整个下行信道系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写作中不免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Email:tengyuan@关键词LTE,物理信道,参考信号,物理资源标识RBN(一个资源块中包含的子载波数)scDLN(下行链路中包含的资源块数)RBDLN(下行链路中包含的符号数)sy mbcellN(物理层小区标识)ID参考资料《36211-a00》InternetContents1 简介(Overview) (7)1.1物理信道 (7)1.2物理信号 (7)2 时隙结构和物理资源粒子(Slot structure and physical resource elements) (9)2.1资源栅格(Resource grid) (9)2.2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 (12)2.3资源块(Resource blocks) (12)2.4资源粒子组(Resource-element groups) (13)3 下行物理信道处理(Downlink physical channel processing) (15)4 下行物理信道(Downlink physical channels) (18)4.1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18)4.2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18)4.3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19)4.4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19)4.5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20)4.6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21)5 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s) (23)5.1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CRS) (23)5.2多播单频网参考信号(MBSFN reference signals,MBSFN-RS) (24)5.3UE专用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UE-RS) (25)5.4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PRS) (27)5.5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 reference signals,CSI-RS) (28)6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 (29)6.1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PSS) (29)6.2第二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PSS) (30)1总体介绍(Overview)1.1物理信道下行物理信道对应于一组资源粒子(RE),这些RE承载有来自上层的信息。

华为CDMA2000通信原理

华为CDMA2000通信原理

Input (bits)
Output (symbols)
卷积码编码器
Turbo 码
CDMA 核心技术

Turbo码在大数据包时使用

Turbo码的特点

对输入的信息序列进行两次编码,译码时可相互交换信息

交织器的引入使得信息比特不仅受邻近校验比特的保护,而且受
距离很远的校验比特的保护

Turbo码性能明显优于卷积码,可以达到接近香农极限的效果
?
0110 0101 0011
?
1001 0101 1100?1001 0101 1100
?
扩频与解扩
CDMA 核心技术
信号速率的提高,意味着信号带宽的展宽
S(f) S(f)
信号 信号
f0
扩频前的信号频谱
f
f0
扩频后的信号频谱
f
S(f)
S(f)
信号 信号 噪声 噪声
f0
解扩前的信号频谱
信号
f
f0
解扩后的信号频谱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CDMA 核心技术
第三章: CDMA 空中接口
第四章: CDMA 核心网络 第五章: CDMA 编号方案
相关性
CDMA 核心技术 +1 -1 +1
相关(相关性100% )
(a)
-1
+1
-1 +1
不相关(0相关)
(b)
正交函数
CDMA 核心技术

正交函数具有0相关性。如果两个二进制序列的异或结果具有 相同个数的0和1,那么,这两个序列不相关。
f
突发干扰
白噪声
S(f) is the energy densi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TS_program_map_section(){ <见上面> Reserved Program_info_length For(i=0;i<N;i++){ descriptor() } For(i=0;i<N1;i++){ stream_type reserved elementary_PID reserved ES_info_length for(i=0;i<n2;i++){ descriptor() } } CRC32 } 4 12 //CA_descriptor() system_clock_descriptor()
IC1
EMM1
PDK1 解密
IC2
EMM2
PDK2 解密
ECM1
TS
加扰
TS’ 发送端
TS’ 接收端
解扰
TS
加扰器
机顶盒
条件接收原理
1.
– –
CW变化周期 ~10秒 变化周期5~ 秒 变化周期
抗攻击 保证终端开机瞬时同步。CW是随机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字,因此 CW变化的频率必须很频繁,以便保证终端可以即时获得初始字, 产生和前端同步的随机序列进行解扰
CW TS 加扰 发送端 TS’ TS’
CW 解扰 接收端 TS
条件接收原理条件接收原理-三层加密
• 第二层:访问控制(对CW加密)
– 发送端:采用SK(保密密钥)对CW进行加密,传输加密后的数 据ECM: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授权控制信息 – 接收端:必须先获取SK,然后运用SK对ECM进行解密,得到CW – 如何保证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得到SK?
复用加扰 (server)
为EMM建立相关的stream
TCP/UDP的区别在于发送 EMM数据采用的是TCP还 是UDP,其它的都一样
发送EMM数据 打包输出
条件接收原理 条件接收系统架构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CAT 条件接收表 PMT 节目映射表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CA T Sections (PID = 1, Table_Id = 1)
CA_descr (CAId1) Private descriptors CA_descr (CAId2) CA_descr (CAId3) Private descriptors
CA_descr in the CAT : • CA_system_Id • EMM_PID • private data
• EMM
– EMMG从数据库中读取某用户IC卡的PDK和所订阅的产品信息, 用PDK对相应产品的SK进行加密生成EMM数据,以data_provision 消息的形式发送给MUX – MUX接收到data_provision消息后,将之分解成EMM Pkt插入到码 流中
条件接收系统架构
复用加扰 (client)
条件接收原理条件接收原理-三层加密
• 第一层:码流加扰
– 加扰过程是在发送端用一个伪随机序列(CW,Control Word)对 复用后的TS流进行实时扰乱控制,使用加扰序列控制对打包的图 像信号进行扰乱。 – 接收端必须获得CW,再次对码流进行位运算才能将码流还原 – 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获取CW,才能对码流进行解扰 – CW如果明文传输,则很容易被破解,因此提出需要对CW进行加 密,在码流中传送的是密文信息。 – 如何保密传输CW?如何使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获取CW呢?
PMT表
TS_program_map_section(){ Table_id Section_syntax_indicator ‘0’ Reserved Section_length Program_number Reserved Version_number Current_next_indicator Section_number Last_section_number Reserved PCR_PID <见下面> } 8 1 1 2 12 16 2 5 1 8 8 3 13
– CWG生成CW并提交给SCS – SCS将CW和AC打包到CW_Provision消息中,并发送给ECMG – ECMG接收到CW_Provision消息后,从中取出CW和AC信息,并 用当前的SK加密CW,并附上AC信息组成相应的ECM数据,并以 ECM_datagram消息发送给SCS – SCS从ECM_datagram中解出ECM Pkt,将之插入码流中
条件接收原理条件接收原理-数字电视的优点
• 模拟电视的传输过程采用模拟信号调制,中间很容易引入 干扰。数字电视采用的数字信号调制,抗干扰能力较好, 因此整体的效果比原来要好(板述两个组网)。 • 模拟电视一套节目占用一个频点(也就是一个频道),而数 字电视一个频点可以传送6~8套节目,节省了带宽。 • 数字电视可以很容易加密,使运营商可以很好的控制整个 网络资源。
说明: CAT中描述了TS中的CA系统的EMM包的PID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Program M ap Table
PM T Sectio n s (PID = 2, T ab le_ Id = 2) Pg m i CA _ d es cr Co mp 1 Co mp 2 Co mp 3 Pgm j Co mp 1 CA _ Des cr Co mp 2 CA _ Des cr Co mp 3 P g m k (S imulcrypt) Co mp 1 CA _ Des cr (CA _ Id 1) CA _ Des cr (CA _ Id 2) Co mp 2 CA _ Des cr (CA _ Id 1) CA _ Des cr (CA _ Id 2)
建立TCP连接 ,建立channel 为ECM连接建立相关的stream, 反馈CP变化可能周期 提供CP有效周期,相关CW,和 访问准则(AC),申请ECM 返回ECM信息 ECM广播, 加扰
ECMG
(Server)
重复
条件接收系统架构
EMMG
(client) 建立TCP连接 ,建立channel
TS_H
TS_H
TS_H TS_AF
条件接收原理
• 码流被加扰之后,必须得到CW之后才能进行解扰。在传 送中,如果CW是明文传送,则非常容易被破解,因此提 出了需要对CW进行加密,传送密文信息,而不直接传送 明文。 • ECM: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授权控制信息。 • EMM: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授权管理信息
组网 条件接收原理 条件接收原理 单个CA工作模式 单个CA工作模式 两个CA同密 两个CA同密 条件接收系统架构 条件接收与相关PSI表 条件接收与相关PSI表 加扰器实现
数字电视系统
节目管理系统 业务生成系统 用户管理系统 业务受理系统
数字节目库 设备管理系统
CA
复用器矩阵
节 目 传 输 网
2.

SK及变化周期较缓慢 及变化周期较缓慢
减少CA的控制信息的数据量。由于要把密钥信息发给所有授权 用户,因此如果直接发送CW则数据量很大,因此用缓慢变化的 SK加密CW,再把SK发给每个用户,可以显著减少数据量,比 如SK每月变化一次,则可以减少约6个数量级的数据。
3.

分组
即使存在SK,但为了保证每个开机用户在短时太长,一般约几个 小时,如果对大量用户轮循SK的数据量还是比较大,因此采用 分组,每256人一组,可以减少约2个数量级数据。
SK CW 加扰 ECM ECM
SK 解扰 CW
CW TS 加扰 发送端 TS’ TS’
CW 解扰 接收端 TS
条件接收原理条件接收原理-三层加密
• 第三层:授权管理(SK加密) – 发送端:采用PDK(个人密钥)对SK进行加密, 传输加密后的数据EMM:Entitlement Manage Message,授权控制信息。 – 接收端:PDK是存储在智能卡上的,是智能卡的 PDK ID,这个是唯一的。 – 机顶盒在接收到EMM数据之后。利用PDK来取得 SK。
说明: 1、当CA系统被使用时,该描述符应出现在CAT中和被CA系统加扰的TS流的PMT中。 2、当该描述符出现在CAT表中时,CA_PID为携带EMM的TS流的PID 3、当该描述符出现在PMT中时,CA_PID为携带ECM的TS流的PID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Conditional Access Table
SMART CARD
PDK 解密 SK 解密
CWG
TS
加扰器
机顶盒
条件接收原理条件接收原理-同密
两CA的同密加扰 的同密加扰
CA1
PDK1 SK1 加密 EMM1 SK1 CW SK1 加密 SK2 加密 ECM2 ECM1 解密 ECM2 解密 CW SK2
CA2
PDK2 SK2 加密 EMM2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条件接收与PSI信息
• 相关描述子
– CA描述子
CA_system_descriptor() { descriptor_tag descriptor_length CA_system_ID reserved CA_PID for(i=0;i<N;i++) { private_data_byte } } 8 8 16 3 13 8
条件接收原理-TS包结构示意图 条件接收原理-TS包结构示意图
条件接收原理条件接收原理-TS 级加扰
PES Header
PES Data
TS_H TS_AF
TS_H TS_AF TS_H TS_AF TS_H TS_A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