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四)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课件)(43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有继承 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如监 又有发展 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
特点,而内阁制度、军机处的设置则是新发展 内容详尽 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 而全面 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以强化君 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 权为核心 文字狱等方面 体现了时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
——史实理解更透彻
1.14~19 世纪中西方文明的差异
明清(农业文明)
西方(工业文明)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资产阶级革命,代议制民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外
海禁、闭关锁国
海外冒险和殖民扩张
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工业革
经济
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命开展;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但理学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
思想 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化 动,解放了思想
专制
传统科技仍领先,西学东渐,
科技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
但未产生近代科技
2.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对主流思想的影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逐利拜 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李贽认为人皆有 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 之自然”。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 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进一步的挑战。明末进步思想家提 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7.明清时期加强对地方和边疆治理的制度创新 (1)加强对地方权力的分割,使其各有其主,相互制约,是 明清地方治理的指导思想。明代改中书省为三司制度,布政使 司掌管民政、财政,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提刑按察使司主管 刑狱,三者相互牵制,互不统属。 (2)进一步完善地方官员的任期年限和各种回避制度。明朝 规定地方官任满三年必须离开。在回避制度上,形成亲属回避、 籍贯回避、职务回避和科举回避等多种回避制度,防止地方“割 据”势力形成。
(4)矛盾日趋尖锐,甚至发展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 争。如戚继光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 收复了台湾;康熙帝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
(5)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东来,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 的科学知识。如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 水利方法。
(6)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处于贸易顺 差。
(2)原因: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 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自然经济占主体的封建经济,生产上自 给自足,在对外贸易上处于有利地位;“一条鞭法”和“摊丁 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封建政治中心的 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
4.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生产力发展状况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明清时期的社会 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量的积累,而不是质的提高, 这也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却发展缓慢的重要 原因。 (2)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和影响,所实行的 各种措施对经济基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抑商政策、 闭关政策、重税政策等措施都严重摧残了工商业,使其难以顺 利发展;另一方面,国家采用各种手段扶植小农经济,使自然 经济不致解体,而这种旧生产方式的内部结构极其牢固,阻碍 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通史整合(四)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 政治 机处,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封建
制度走向衰落。 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 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 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进一步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制度创新。如明代的土司制 度、清代的改土归流、金瓶掣签制度等。用武力把台湾纳入中 央的统一管理之下等。
(4)加大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力度。清朝平定三藩叛乱就 是最有力的例证。
上述制度创新,体现了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 强化的历史趋势。与此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与发展。
“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 思想 就,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 文化 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西学 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历史解释更明晰
1.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
从城市布 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区域分布与 局和分布 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
(2)对书法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不仅成 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还成为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文人书法在 此时受到重视,他们大都有较深的文化素养,在继承优秀书法 传统的基础上,更追求个性化的改造,力求书法能够抒发个人 情怀,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3)对绘画的影响:文人画全面占领画坛,成为中国绘画的 主流。“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实际上指的是城市商品经 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 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专制统治下的 思想文化桎梏。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 法的画家和画派。
(2)清代军机处的特点 简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人员精干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后直接交相关部门执行,减少了 速
中间环节,办事效率较高 地处宫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机密性强,决 密 策封闭性特征明显(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 在侧) 非正 军机大臣全为兼职,由皇帝临时任命,没有制度上的保 式 证,军机处始终不算正式衙门
(3)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高度的剥削性,造成农民与地主阶 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极度贫困,无力 购买所需物品,导致适应广大市场的手工业工场无法发展;另 一方面,地主经营具有高度的落后倾向,一旦富有,往往转变 为出租地主或缙绅地主,大量资金消耗于非生产用途,而不是 用于扩大再生产。
(4)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法制度本质上 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 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工商行 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 由流通。在这种环境下,资本主义萌芽是无法持续成长的。
8.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的特点 (1)明朝对外政策趋势:在整体上是趋向保守。由对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开放),到转向海禁政策,失去了对外交流主动 性。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妨碍了 中西之间正常的科技、思想、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2)传统的对外关系(贸易)达到鼎盛。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古 代以加强双方友好往来,传播中华声威为目的的官方中外关系 达到最高峰。 (3)出现华侨潮,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清初 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康熙 因局势趋于稳定,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并指定 中期 在广州等地,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
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实施闭关锁 乾隆
国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而且须遵守 时期
种种限制
6.全面认识明代社会风气的变化 (1)变化 ①逐利崇商。社会上下竞相逐利崇商,使传统的道德观念 受到了猛烈冲击。 ②去朴从艳。奢侈成为当时社会的风尚,并逐渐下移到市 民阶层,出现追求时髦、享受的社会现象,使消费性服务行业 兴盛起来。 (2)原因 ①经济的发展是社会风尚变化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的腐败是社会风气变化的重要原因。 ③思想道德的混乱是社会风气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5.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严禁民间从事
明初 海外贸易。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 和垄断的“朝贡贸易” 朝廷受舆论影响,被迫逐步开放海禁,政府允许民间商船
明代 经指定地点出洋从事海外贸易,并允许外商经广州、宁波
后期 两地市舶司输入商品 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颁布“迁海令”,实行比明
代特征 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特点 (1)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内阁大臣的选拔,一般从六部尚书或吏部侍郎等重 体系完整模 要职位上选拔。阁臣不仅兼任六部尚书,而且兼署
式固定 都察院,从而直接控制了部、院,由此形成了完整 的内阁中枢体制
内阁与司礼 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 监微妙制衡 二者相互制衡,大部分时候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4.中国古代城市演变的特点
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 从城市
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 功能上看
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
从城市的 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
商业活动 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
来看
从城市 数量和 规模看
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江南 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市镇
首辅与其他阁臣往往没有明确的权力职责划分,权 内阁斗争激 力、地位差距非常之大,以至于各阁臣往往为夺取、
烈 维持首辅地位而相互倾轧、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造 成政局的不稳
内阁的演变 皇帝始终牢牢把持着国家的最高权柄,内阁不仅要 完全取决于 受到皇帝亲信司礼监太监的牵制,更始终屈服于皇 皇帝的意志 权的重压之下
3.市民阶层对中国文化走势的影响 (1)市民阶层在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士林风气 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万般皆 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了士人标榜的信条。到了明代,仕途未 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
(2)市民阶层兴起对晚明学术产生重大影响 晚明学术一大特点是启蒙思潮对人性的解放。这种新思潮 可以看作是知识阶层和市民阶层互相交流融汇的结果。当时的 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阐 释新的经济条件下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革要求。他们把 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 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
3.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及原因 (1)经济新现象 ①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 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③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 ④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 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边疆地区迁徙,向海外移 民的规模逐渐扩大。
(7)经济文化交流在一定范围内发展。
9.明清文化的主要特点 (1)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2)带有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思想应运而生。 (3)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 的主流。 (4)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丛书成就突 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 (5)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 化。
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 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已在相当程度上 突破了主流的儒家思想与宗法文化,即使简陋,毕竟开始构建 自己的价值系统。
(3)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 士大夫文人长期盘桓于都会市井,混杂于市井众生之间。 耳闻目染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 趣,渐渐与市民阶层有更大的接近。这一时期世俗文学的创作 达到了高峰,说明了知识分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市民阶层, 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状况、生活情趣,熟悉大众的语言,甚至 商业行情。
(4)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 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小说空前繁荣,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
(5)对戏曲的影响:明清两朝,以满足京城皇室贵族、官员、 商人以及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最终孕育形成中国古代传 统戏曲的精髓——京剧。
(6)对教育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 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江南经济重心的地位,而且进一步强化了江 南文化重心的地位。江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
特点,而内阁制度、军机处的设置则是新发展 内容详尽 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 而全面 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以强化君 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 权为核心 文字狱等方面 体现了时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
——史实理解更透彻
1.14~19 世纪中西方文明的差异
明清(农业文明)
西方(工业文明)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资产阶级革命,代议制民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外
海禁、闭关锁国
海外冒险和殖民扩张
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工业革
经济
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命开展;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但理学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
思想 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化 动,解放了思想
专制
传统科技仍领先,西学东渐,
科技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
但未产生近代科技
2.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对主流思想的影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逐利拜 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李贽认为人皆有 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 之自然”。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 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进一步的挑战。明末进步思想家提 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7.明清时期加强对地方和边疆治理的制度创新 (1)加强对地方权力的分割,使其各有其主,相互制约,是 明清地方治理的指导思想。明代改中书省为三司制度,布政使 司掌管民政、财政,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提刑按察使司主管 刑狱,三者相互牵制,互不统属。 (2)进一步完善地方官员的任期年限和各种回避制度。明朝 规定地方官任满三年必须离开。在回避制度上,形成亲属回避、 籍贯回避、职务回避和科举回避等多种回避制度,防止地方“割 据”势力形成。
(4)矛盾日趋尖锐,甚至发展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 争。如戚继光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 收复了台湾;康熙帝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
(5)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东来,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 的科学知识。如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 水利方法。
(6)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处于贸易顺 差。
(2)原因: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 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自然经济占主体的封建经济,生产上自 给自足,在对外贸易上处于有利地位;“一条鞭法”和“摊丁 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封建政治中心的 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
4.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生产力发展状况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明清时期的社会 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量的积累,而不是质的提高, 这也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却发展缓慢的重要 原因。 (2)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和影响,所实行的 各种措施对经济基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抑商政策、 闭关政策、重税政策等措施都严重摧残了工商业,使其难以顺 利发展;另一方面,国家采用各种手段扶植小农经济,使自然 经济不致解体,而这种旧生产方式的内部结构极其牢固,阻碍 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通史整合(四)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 政治 机处,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封建
制度走向衰落。 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 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 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进一步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制度创新。如明代的土司制 度、清代的改土归流、金瓶掣签制度等。用武力把台湾纳入中 央的统一管理之下等。
(4)加大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力度。清朝平定三藩叛乱就 是最有力的例证。
上述制度创新,体现了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 强化的历史趋势。与此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与发展。
“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 思想 就,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 文化 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西学 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历史解释更明晰
1.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
从城市布 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区域分布与 局和分布 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
(2)对书法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不仅成 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还成为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文人书法在 此时受到重视,他们大都有较深的文化素养,在继承优秀书法 传统的基础上,更追求个性化的改造,力求书法能够抒发个人 情怀,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3)对绘画的影响:文人画全面占领画坛,成为中国绘画的 主流。“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实际上指的是城市商品经 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 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专制统治下的 思想文化桎梏。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 法的画家和画派。
(2)清代军机处的特点 简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人员精干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后直接交相关部门执行,减少了 速
中间环节,办事效率较高 地处宫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机密性强,决 密 策封闭性特征明显(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 在侧) 非正 军机大臣全为兼职,由皇帝临时任命,没有制度上的保 式 证,军机处始终不算正式衙门
(3)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高度的剥削性,造成农民与地主阶 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极度贫困,无力 购买所需物品,导致适应广大市场的手工业工场无法发展;另 一方面,地主经营具有高度的落后倾向,一旦富有,往往转变 为出租地主或缙绅地主,大量资金消耗于非生产用途,而不是 用于扩大再生产。
(4)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法制度本质上 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 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工商行 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 由流通。在这种环境下,资本主义萌芽是无法持续成长的。
8.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的特点 (1)明朝对外政策趋势:在整体上是趋向保守。由对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开放),到转向海禁政策,失去了对外交流主动 性。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妨碍了 中西之间正常的科技、思想、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2)传统的对外关系(贸易)达到鼎盛。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古 代以加强双方友好往来,传播中华声威为目的的官方中外关系 达到最高峰。 (3)出现华侨潮,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清初 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康熙 因局势趋于稳定,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并指定 中期 在广州等地,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
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实施闭关锁 乾隆
国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而且须遵守 时期
种种限制
6.全面认识明代社会风气的变化 (1)变化 ①逐利崇商。社会上下竞相逐利崇商,使传统的道德观念 受到了猛烈冲击。 ②去朴从艳。奢侈成为当时社会的风尚,并逐渐下移到市 民阶层,出现追求时髦、享受的社会现象,使消费性服务行业 兴盛起来。 (2)原因 ①经济的发展是社会风尚变化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的腐败是社会风气变化的重要原因。 ③思想道德的混乱是社会风气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5.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严禁民间从事
明初 海外贸易。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 和垄断的“朝贡贸易” 朝廷受舆论影响,被迫逐步开放海禁,政府允许民间商船
明代 经指定地点出洋从事海外贸易,并允许外商经广州、宁波
后期 两地市舶司输入商品 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颁布“迁海令”,实行比明
代特征 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特点 (1)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内阁大臣的选拔,一般从六部尚书或吏部侍郎等重 体系完整模 要职位上选拔。阁臣不仅兼任六部尚书,而且兼署
式固定 都察院,从而直接控制了部、院,由此形成了完整 的内阁中枢体制
内阁与司礼 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 监微妙制衡 二者相互制衡,大部分时候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4.中国古代城市演变的特点
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 从城市
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 功能上看
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
从城市的 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
商业活动 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
来看
从城市 数量和 规模看
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江南 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市镇
首辅与其他阁臣往往没有明确的权力职责划分,权 内阁斗争激 力、地位差距非常之大,以至于各阁臣往往为夺取、
烈 维持首辅地位而相互倾轧、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造 成政局的不稳
内阁的演变 皇帝始终牢牢把持着国家的最高权柄,内阁不仅要 完全取决于 受到皇帝亲信司礼监太监的牵制,更始终屈服于皇 皇帝的意志 权的重压之下
3.市民阶层对中国文化走势的影响 (1)市民阶层在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士林风气 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万般皆 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了士人标榜的信条。到了明代,仕途未 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
(2)市民阶层兴起对晚明学术产生重大影响 晚明学术一大特点是启蒙思潮对人性的解放。这种新思潮 可以看作是知识阶层和市民阶层互相交流融汇的结果。当时的 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阐 释新的经济条件下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革要求。他们把 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 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
3.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及原因 (1)经济新现象 ①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 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③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 ④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 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边疆地区迁徙,向海外移 民的规模逐渐扩大。
(7)经济文化交流在一定范围内发展。
9.明清文化的主要特点 (1)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2)带有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思想应运而生。 (3)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 的主流。 (4)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丛书成就突 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 (5)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 化。
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 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已在相当程度上 突破了主流的儒家思想与宗法文化,即使简陋,毕竟开始构建 自己的价值系统。
(3)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 士大夫文人长期盘桓于都会市井,混杂于市井众生之间。 耳闻目染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 趣,渐渐与市民阶层有更大的接近。这一时期世俗文学的创作 达到了高峰,说明了知识分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市民阶层, 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状况、生活情趣,熟悉大众的语言,甚至 商业行情。
(4)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 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小说空前繁荣,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
(5)对戏曲的影响:明清两朝,以满足京城皇室贵族、官员、 商人以及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最终孕育形成中国古代传 统戏曲的精髓——京剧。
(6)对教育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 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江南经济重心的地位,而且进一步强化了江 南文化重心的地位。江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