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场处理与解释技术位场转换及处理
以三相ccd为例说明其中电荷转移的基本原理
以三相ccd为例说明其中电荷转移的基本原理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和背景,即以三相CCD为例来说明其中电荷转移的基本原理。
我们将通过对三相CCD的介绍、电荷转移技术基础和三相CCD 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电荷转移在CCD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 第2部分将介绍三相CCD的定义与原理,包括其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对其结构组成进行详细解析。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三相CCD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 第3部分将着重介绍电荷转移技术基础。
首先,我们会解析电荷的概念,并简要叙述电荷转移机制。
然后,我们会分析电荷转移技术在CCD中的应用情况。
- 第4部分将深入讲解三相CCD的工作原理。
我们将探讨光电子产生过程,并详细描述像素单元的信号读取流程。
此外,我们还会探讨信号增强与噪声抑制方法在CCD中的应用。
- 第5部分将对三相CCD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述内容。
同时,我们会指出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以三相CCD为例,详细介绍其中电荷转移的基本原理,从而提高读者对于电荷转移技术在CCD中应用的理解。
通过阐述其工作原理、光电子产生过程、信号读取流程等方面内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并掌握该领域相关知识。
此外,通过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提出改进方向,促进该技术更加广泛和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中。
2. 三相CCD介绍2.1 定义与原理三相CCD(Charge-Coupled Device)是一种集成电路器件,用于光学图像采集和信号转换的器件。
它由多个像素单元组成,每个像素单元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荷,并通过电荷转移技术将这些电荷逐级传输到最后的读出电路中。
其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对光的敏感性,当光照射到CCD上时,能量激发半导体内部的电子。
这些激发的电子被捕获并储存在像素单元中。
陆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
陆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地震勘探纵波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成果验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包括水陆交互带)地震勘探纵波数据处理和成果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5314 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宽方位观测系统 wide azimuth geometry在野外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横向最大炮检距与纵向最大炮检距之比大于0.5小于1.0的观测系统。
3.2全方位观测系统 full azimuth geometry在野外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横向最大炮检距与纵向最大炮检距之比等于1.0的观测系统。
3.3十字排列道集 cross spread gather由互为中垂线的一条接收线和炮线组成的排列称为十字排列,在此基础上,把每炮记录按炮点位置重排所组成的三维道集。
3.4共炮检距矢量片 offset vector tile或common offset vector具有大致相同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地震数据子集,通常被称为一个OVT(Offset Vector Tile)片或COV(Common Offset Vector)片。
3.5螺旋道集 snail gather在一个具有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的道集内,以炮检距的分组区间为第一关键字、以方位角为第二关键字进行排序而形成的地震数据道集。
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IP:共成像点(Common Image Point)CMP:共中心点(Common Middle Point)CRP:共反射点(Common Reflection Point)DMO:倾角时差校正(Dip Moveout)P1/90:SEG推荐的地震勘探辅助数据记录格式(U.K.O.O.A. P1/90 Post Plot Positioning Data Format)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家学会(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SPS:SEG推荐的地震勘探辅助数据记录格式(Shell Processing Support Format for 3D Surveys)VSP: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5 基础工作5.1 基础资料用于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基础资料包括地震数据、辅助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已经成为医学诊断中最普遍使用的成像技术之一。
MRI能够为我们提供清晰的生物组织图像,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疾病状况。
MRI成像技术利用强大的磁性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影像。
然而,这些数据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才能被转化成医生可以理解的可视化图像。
本文旨在介绍MRI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一、MRI数据获取MRI成像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拍摄一张照片,而是采集许多数据点来创建一个3D的图像。
这些数据点称为“k空间数据”。
k空间数据是由MRI扫描生成的原始数据。
这些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并在处理和分析期间进行操作。
这些原始数据包括信号、脉冲序列、磁场梯度和空间编码信息。
这些数据将在后续步骤中被用来创建医生可以理解的图像。
二、数据预处理在将k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视化MRI图像之前,必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包括噪声消除、运动补偿、估计磁场偏移、亮度和对比度校正。
噪声是MRI数据处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因为噪声可以影响到图像质量及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必须进行噪声去除。
常用的去噪方法包括:高斯平滑、平均滤波、中值滤波等。
运动补偿通常是针对头部扫描时产生的移动的问题。
运动造成的去除可能会使MRI图像产生伪像,导致医生的分析错误。
因此,必须将运动补偿作为一个预处理步骤。
估计磁场偏移也是MRI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未经校正,磁场偏移会在MRI图像中产生像移、伪像和噪声。
为消除磁场偏移的影响,常用的方法包括:水平校正和空间校正。
亮度和对比度校正是最后一步预处理,目的是消除MRI图像上的强度偏差。
这可以通过直方图均衡化或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实现。
三、图像重建图像重建是将k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视化MRI图像的重要步骤。
基本上,这是将k空间数据转换为3D图像的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像重建算法来实现。
这些算法我们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和模型导向的算法。
测井基知识培训
目录
一、测井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二、测井资料的现场采集与处理 三、测井仪器的介绍和基本用途 四、南海西部海域测井情况介绍 五、南海西部海域测井资料的应用 六、结束语
测井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测井起源于法国,1927年法国人斯仑贝谢兄弟发明了电 测井,开始在欧洲用于勘探煤和气。中国使用电测井勘探石 油和天然气,始于1939年12月,奠基人是原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教授,测的第一口是四川巴县石 油沟油矿1号井。
测井资料的处理和解释
3、测井综合解释的三个层次:
①、井场解释 ②、测井公司解释 ③、油田研究
目录
一、测井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二、测井资料的现场采集与处理 三、测井仪器的介绍和基本用途 四、南海西部海域测井情况介绍 五、南海西部海域测井资料的应用 六、结束语
测井仪器介绍-自然电位s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pontaneous Potentional logging
目录
一、测井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二、测井资料的现场采集与处理 三、测井仪器的介绍和基本用途 四、南海西部海域测井情况介绍 五、南海西部海域测井资料的应用 六、结束语
测井资料的采集
采集测井数据的各种测井仪器,统称为测井仪器, 由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各种下井仪器;绞车、电缆 及井口装置;地面测量、记录和控制系统。
按照确定的解释模型,选用相应的测井分析程序 ,计算机用测井数据计算出各种地质或工程参数,并 用直观的测井成果图显示出来。
测井资料的处理和解释
2、测井数据的综合解释:
测井技术是用测量的物理参数来间接推断地层 的地质特征和计算相应的地质参数,间接性导致了多 解性和不准确性,特别是单条测井曲线的多解性十分 突出。因此,应用测井资料的途径应当是:
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勘探实践_赵邦六
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为什么我们又要提出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呢?原因有三:①随着地表和地下勘探条件的复杂化和勘探开发目标由构造圈闭向岩性地层圈闭的转变,常规的地震勘探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造成了勘探开发成本和风险不断加大;②勘探实践表明,油气成藏后会引起储层周围及上方岩石土壤的物理化学属性特征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各种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其中包括电性、密度、磁性、氧化还原性等异常,这是非地震油气检测的应用前提;③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非地震勘探仪器的观测精度明显提高,资料处理解释技术日趋完善,使得非地震勘探可以准确和可靠地识别油气藏引起的物理化学异常特征,从而定量、半定量地确定油气藏的边界、深度和油气类型。
因此,非地震油气直接检测目前又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被世界范围内的一些石油公司(Exxon,Mobile, BP, Phillips, Chevron, Texaco,Statoil,SunOil, Pogo, GeoTech,GeoFrontier等)所采用[1~7] 。
根据观测参数的性质,油气检测方法技术可分为地球物理的和地球化学的两大类,其中地球物理油气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震、电法、电磁法、重力、磁力、遥感和地温等;地球化学油气检测方法包括烃类检测和非烃类检测。
地震烃类检测是基于含油气储层与非储层间的地震速度和地震波振幅、频率信息的差异来识别含油气性[8]。
但通常情况下,含油气储层与非储层间的地震波阻抗差异不大(10%左右),储层流体的变化不如储层孔隙度和岩性变化对速度的影响大,且计算的层速度的精度较低,因此,利用AVO或速度等属性特征变化来识别含油气性的可靠性和成功率均较低。
本文主要探讨非地震油气检测方法技术。
一般把与油气藏直接相关联的烃类及其物性的检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勘探实践 赵邦六 何展翔(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北省涿州市 072751)文百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众所周知,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球物理数据
aii表示fk对xi的变化率,当aii越大说明fk对xi的变化反映越敏感,即是xi对fk函数的非线形影响越大,规格化后对起不同作用的不同参量给以不同的阻尼,这就使改进更为合理,加速收敛的步伐。
19、电法数值模拟的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积分方程法、边界元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c、选择法:将实测曲线与一系列的已知模型的理论曲线进行比较,当实测曲线与某一条理论曲线符合时,我们就将该理论曲线对应的模型体作为实际地质体来解释。优点:利用了整个观测值,受个别被干扰所歪曲的点的影响较小,因而较适用于复杂异常的解释。问题:工作量太大。
8、最优化选择法的特点(优缺点)有哪些?
(1)整个计算过程全部自动化,使解释过程比较准确和客观,并大大加速了解释速度和提高了解释精度。
14、直接解拉氏方程位场转换和位场转换数值积分法哪些地方对积分插值法作了改进?
1)、用方形面积来代替无限平面的积分;2)、用一个有理分式来描述磁场沿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15、地震波正演有什么用处?
a、对波场特征进行理论研究b、指导野外数据采集工作设计c、作为地震资料处理中不可少的环节d、帮助资料解释。
而表面积分地改法,它不是基于体积离散,而是基于对地形的表面积分而进行的,它利用三角形单元离散地形表面,从而提高了与实际地形的拟合程度,计算公式更为简单,并可选用精确的数值求积方法以提高计算精度,无论从理论分析和实验计算结果均表明,表面积分法地改无论在精度和速度上均优于方域法和园域法。
7、特征点法、任意点法、选择法的具体作法、优点、和问题是什么?
3、什么叫正演:在给定的地质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物性参数条件下,求它在外部空间任意点的物理场。
地震反演技术
(4) 取第一项则有: (5) 整理上式得: (6) 式(6)右端是反射系数的变限求和,在实际资料处理中,通常使用反褶积后的地震道s(t)。但此时的地震道s(t)仍然是一个具有有限带宽的地震道,只不过相当于用一个更宽的频带对反射系数滤波的结果。 因此,对地震道s(t)变限求和,作为直流分量的已被滤掉,得到的是有限带宽的相对波
3、优缺点 避免了一般反褶积方法对子波是最小相位和反射系数是白噪的假设; 可使随机干扰不参与反演,在反演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来源的先验信息,以约束条件的形式限制了地震反演的多解性; 建立初始模型时,除了考虑测井、钻井地质资料外,还利用地震剖面上少数“控制道”。厚度、速度、密度及子波等参数的迭代修改只是在这少数“控制道”上进行,有了“控制道”参数之后,整个地质模型就根据这些“控制道”作内插,最后用内插结果作正演,得到合成地震剖面;
带限反演的处理流程图
3、应用与限制 基于地震资料直接转换的带限反演方法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地震反射的基本特征,如断层、产状等,不存在基于模型反演方法的多解性问题,能够明显地反映岩相、岩性的空间变化。在岩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能较好的反映储层的物性变化。 带限反演方法具有较宽的应用领域。在勘探初期只有很少钻井的情况下,通过反演资料进行岩相分析确定地层的沉积体系,根据钻井揭示的储层特征进行横向预测,确定评价井位。 在开发前期,在储层较厚的条件下,递推反演资料可为地质建模提供比较可靠的构造、厚度和物性信息,优化方案设计。
GeoProbe Mager软件介绍20130110
GeoProbe Mager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软件一、研发背景在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和国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支持下,基于分层架构技术和插件技术,在2010年成功研发了既支持软件二次开发又支持软件集成的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平台(GeoProbe),使最新研究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成果能方便地集成到系统软件中,成功解决了国内地球物理软件中普遍存在的功能扩展性和定制性不足的问题。
并在该平台上综合集成了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中心研制的航空物探软件系统(AirProbe 1.0)、航空物探处理解释系统(AGRSIS系统),以及2002—2012年以来航空物探数据处理方法最新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GeoProbe Mager)。
二、主要技术特点与功能基于GeoProbe地球物理软件二次开发平台,研发的GeoProbe Mager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软件,是集磁力、重力、伽玛能谱、电磁数据处理与成图、数据转换处理、综合分析、成矿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软件系统。
GeoProbe Mager软件主界面MG3D重磁三维解释软件界面◆航空物探数据预处理:包含地理坐标系之间转换,地理坐标投影;航空物探测量(航磁、航重、航空电磁、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质量评价,飞行高度、偏航距、定位精度统计等功能,满足航空物探生产数据预处理和质量监控之需要。
◆磁力数据处理:包括正常地磁场校正、磁日变校正、滞后校正、国际地磁参考场计算、国际地磁参考场查询及航磁数据测线水平调整、切割线调平等功能。
◆电磁数据处理:包括频率域航空电磁资料视电阻率计算、质心深度近似反演、OCCAM反演、马奎特反演、不同装置类型的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等功能。
◆能谱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峰漂、计算分辨率、重组窗口数据;计算康普顿散射系数、计算高度衰减系数和灵敏度系数、计算飞机本底和宇宙射线换算系数、计算大气氡对各道影响与大气氡对下视铀道影响的比值系数、计算地面辐射对下视铀、钍道与上视铀道影响的比例系数;分项校正、综合校正及比值计算等功能。
AFE(自动断层提取)培训教材
技术优势分析
高精度断层识别
多源数据融合
AFE技术能够高精度地识别地下断层 ,减少人工解释的主观性和误差。
AFE技术能够融合地震、测井等多源 数据,提供更丰富的地质信息,提高 解释精度。
高效率处理能力
相对于传统手动解释方法,AFE技术 能够大幅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缩短项 目周期。
面临挑战及解决方案
数据质量问题
B
C
断层提取方法介绍
介绍AFE中采用的断层提取方法,如基于图 像分割的提取、基于机器学习的提取等。
断层提取效果展示
通过实例展示AFE软件在断层提取方面的效 果,包括提取的完整性、精度等。
D
地震解释成果对比分析
传统地震解释方法介绍
简要介绍传统的地震解释方法,如人 工解释、半自动解释等。
AFE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
数据传输系统
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 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 进行处理。
计算机系统
用于运行AFE软件,实现 地震数据的处理、分析和 解释。
软件功能
数据导入
支持多种格式的地震数 据导入,如SEG-Y、 SEG-D等。
数据预处理
包括去噪、滤波、增益 等处理,以提高数据质 量。
断层提取
利用多种算法和技术, 自动提取地震数据中的 断层信息。
断层解释
对提取的断层信息进行 解释和分析,生成断层 解释成果。
数据处理流程
2. 数据预处理
对数据进行去噪、滤波、增益 等处理。
4. 断层解释
对提取的断层信息进行解释和 分析,生成断层解释成果。
1. 数据导入
将地震数据导入到AFE软件中 。
3. 断层提取
利用AFE软件中的断层提取算 法,自动提取地震数据中的断 层信息。
计算机控制技术王建华主编第二版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答案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画出方块图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工业控制机、过程输入输出设备和生产过程三部分组成。
(2)方块图如下图1.1所示:工业计算机 PIO 设备 生产过程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1、①工业控制机软件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其中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引导程序、调度执行程序,它是支持软件及各种应用软件的最基础的运行平台;支持软件用于开发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程序;②过程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生产过程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和桥梁。
③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1)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外来事件做出反应的特性;在线方式是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相连,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离线方式是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并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
(2)实时性一般要求计算机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以便将测控任务分解成若干并行执行的多个任务,加快程序执行速度;在一定的周期时间对所有事件进行巡查扫描的同时,可以随时响应事件的中断请求。
4、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形式?各有什么主要特点?(1)操作指导系统(OIS )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
缺点:由人工控制,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对象。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优点: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
(3)监督控制系统(SCC )优点: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有工况。
(4)集散控制系统优点: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
CPU/MEM 人-机接口 内部总线 系统支持版 磁盘适合器 数字量输出(DO )通道 数字量输入(DI )通道模拟量输出(AO )通道 模拟量输入(AI )通道 电气开关 电气开关 执行机构 测量变送 被控对象(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优点:与DOS相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教科版高中亻技术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信息系统与社会一、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lnforn1ation System)是指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枙、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简单地说,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信息,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是人造系统。
2.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信息系统以人为主导,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方式),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是数据。
计算机网络则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基础。
3.信息系统的分类从系统结构组成的复杂程度来看,信息系统可分为简单系统、复杂系统和随机系统。
简单系统:特征是元素数目少,可以用较少的变量数来描述。
复杂系统:特征是元素数目较多,元素间存在着强烈的耦合作用。
随机系统:特征是元素和变量数虽多,但它们之间的耦合是微弱的或随机的。
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一个复杂系统可以包含多个简单系统、随机系统。
4.信息系统具有五大基本功能:输入功能、存储功能、处理功能、输出功能和控制功能。
5.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事务处理系统(TPS): 收集各类事务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中供其他信息系统使用,一般都具有在线处理功能,能够远程提交或取消事务,如网络购物系统、票务系统、医院挂号系统、网约车系统等。
管理信息系统(MIS) : 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如:校园—卡通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
决策支持系统(DSS):针对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如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天气预报信息系统等。
专家系统(ES): 是一种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专家水平解决问题能力的程序系统,通过知识库和“推理机“软件进行操作,最终得出决策、结论或建议,如车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农作物病虫害诊断系统等。
二、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011磁法勘探系统软件(MAGS3.0)简介
磁法勘探软件系统(MAGS3.0)简介磁法勘探软件系统是在原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海洋深部地壳结构探测技术”(820-01-03)课题的基础上,针对固体矿产重新研究与编制的。
MAGS3.0是采用Visual Fortran,Visual Basic,Visual C语言编写开发的一套适合固体矿产使用的高精度磁法勘探软件,目的是使高精度磁法勘探从仪器设备检查、各项改正、资料预处理到正演、反演与转换处理、综合解释等环节都有一个方便、高效、快捷的平台,解释人员利用这一软件系统(平台)就能够在野外生产过程中及时进行处理与解释,同时把磁法勘探一些新的方法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本系统按照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071-93、DZ/T 0144-94)编写,其主要功能包括:1)野外磁测结果整理与预处理;2)剖面与平面资料的转换处理与正反演,包括小波多尺度分析技术,匹配滤波方法,2.5D与3D人机交互反演等;3)磁法勘探资料综合解释,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等综合预测方法;4)导出到MapGis成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画平面剖面图并均匀或渐变填充颜色,可以将二度半人机交互反演得到的地质剖面导出在MapGis环境下成图输出。
磁法勘探软件系统共分三大部分:1.仪器检验、各项改正与磁测资料的预处理等;2.剖面与平面磁测资料的转换处理与正、反演3.磁法勘探资料综合解释。
而每一部分又分为:一、野外磁测结果整理与预处理1.仪器性能检验:噪声水平、一致性与仪器观测精度;2.磁测资料的各项改正:利用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作正常地磁场改正,高度改正,水平梯度改正,日变改正和混合改正。
各项改正方法按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71-93,94,同时也兼顾一些单位对精度要求不高,还使用机械式仪器用混合改正和水平梯度改正方法。
3.磁测工作精度:按平稳场和异常场不同用均方误差和相对误差计算。
4.标本磁参数的测定与统计整理:根据质子磁力仪测定结果计算标本的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同时按算术平均或几何平均方法计算均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组和绘制频率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曲线。
反演-复习题
基本概念1、正演问题是根据一个模型计算其响应。
反演问题则希望能够从观测到的响应中推导出实际模型。
这正是解释的基本功能,即根据地球物理观测确定地球内部物理特性的分布。
解释时通常采用“反演”算法。
2、(解的非唯一性)反演并没有唯一解,也就是说,不同模型可能得到同一种观测结果。
原因可能是反演方法不完善,也可能是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不确定性存在的结果是:无数个模型都常常能得到同一种观测结果,这一点会使对反演的作用产生怀疑。
不过,加入约束条件通常可以限制物理特性参数的取值范围,这样可将解局限于一个很窄的范围内。
3、重磁异常正演方法,是在给定地质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物性参数的条件下,求在它外部空间任意点上的物理场值。
4、计算密度或磁性均匀的地质体的重磁异常的方法,归纳为计算一系列三重积分或面积分。
对于任意形体要靠解析方法求出这些积分是困难的,所以采用数值解法求其近似解,根据近似方法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点元”法;“线元”法;“面元”法;表面积分法。
5、地震波场数字模拟在地震资料采集布置、处理与解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有力工具。
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等是复杂构造条件下进行地震波场数字模拟的常用方法。
6、速度是地震勘探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速度的信息包含在丰富的波场中,怎样从地震波场中提取速度,特别是层速度,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课题。
常用的速度分析方法是利用速度谱资料确定均方根速度,然后用Dix公式计算层速度。
大量的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计算的层速度具有较大的误差,不能满足目前地质任务的需要。
7.点元法:将一个任意形体按适当的方法划分为若干个规则几何体形体(长方体、正方体),每一个均视作“点元”,先用解析方法求出各个点元的三重积分值,再累加求和即得整个形体的三重积分的近似值,近似程度取决于全部“点元”与该形体的吻合程度。
8.特征点法:利用观测曲线上的某些特殊点,如极值点、半极值点、拐点、零值点等来确定地质体的产状与参数。
《光电检测技术-题库》(1)知识讲解
《光电检测技术-题库》(1)《光电检测》题库一、填空题1.光电效应分为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其中内光电效应包括和。
2.对于光电器件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和。
3.光电检测系统主要由光电器件、和等部分组成。
4.为了取得很好的温度特性,光敏二极管应在较负载下使用。
5.光电倍增管由阳极、光入射窗、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和等构成。
6.光电三极管的工作过程分为和。
7.激光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受激辐射、和。
8.检测器件和放大电路的主要连接类型有、和等。
D的基本功能是和。
=1.2eV,则该半导体材料的本征吸收长波限10.已知本征硅材料的禁带宽度Eg为。
11. 非平衡载流子的复合大致可以分为和。
12.在共价键晶体中,从最内层的电子直到最外层的价电子都正好填满相应的能带,能量最高的是填满的能带,称为价带。
价带以上的能带,其中最低的能带常称为,与之间的区域称为。
13.本征半导体在绝对零度时,又不受光、电、磁等外界条件作用,此时导带中没有,价带中没有,所以不能。
14.载流子的运动有两种型式,和。
15. 发光二极管发出光的颜色是由材料的决定的。
16. 光电检测电路一般情况下由、、组成。
17. 光电效应分为内光电效应和效应,其中内光电效应包括和,光敏电阻属于效应。
18.导带和价带中的电子的导电情况是有区别的,导带愈多,其导电能力愈强;而价带的愈多,即愈少,其导电能力愈强。
19.半导体对光的吸收一般有、、、和这五种形式。
20. 光电器件作为光电开关、光电报警使用时,不考虑其线性,但要考虑。
24.半导体对光的吸收可以分为五种,其中和可以产生光电效应。
22.光电倍增管由阳极、光入射窗、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和等构成,光电倍增管的光谱响应曲线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性质。
23.描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光谱的两个主要参量是和。
25.检测器件和放大电路的主要连接类型有、和等。
26.使用莫尔条纹法进行位移-数字量变换有两个优点,分别是和。
27、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基本功能是和。
大小端转换 fpga-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小端转换fpga-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大小端存储指的是不同的字节序排列方式。
在大端模式下,数据的高字节存储在起始地址,而低字节存储在后续地址;而在小端模式下,数据的低字节存储在起始地址,而高字节存储在后续地址。
大小端转换是将不同字节序排列方式之间进行转换的过程,其中FPG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大小端、FPGA中的大小端转换以及大小端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小端转换的原理和实现方式,以及FPGA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和优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内容,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2. 正文部分:详细讨论大小端转换的概念、在FPGA中的实现方式以及大小端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结论部分: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强调FPGA中大小端转换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部分的分析和讨论,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小端转换在FPGA中的应用以及其在现代电子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大小端转换在FPGA中的应用和实现原理。
通过对大小端的概念和FPGA中的大小端转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在FPGA设计中如何正确地处理大小端数据,以及大小端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FPGA技术中的大小端问题,并且为自己的FPGA设计提供更好的指引和解决方案。
最终,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以便在实际项目中更好地应用大小端转换技术。
2.正文2.1 什么是大小端在计算机领域中,大小端是指在存储和处理多字节数据时的数据排列顺序。
在一个字节序列中,如果最低有效字节的存储地址位于最低地址处,则为小端序(Little Endian),反之如果最高有效字节的存储地址位于最低地址处,则为大端序(Big Endian)。
数据串并转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数据串并转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数据串并转换的领域中,数据的处理和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数据串是指由一系列字符组成的数据,而数据并是指将多个数据串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数据串。
而数据转换是指将一个数据串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结构,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或目的。
数据串并转换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数据串并转换是构建和处理数据的基础。
在数据存储和传输中,数据串并转换可以用于将数据从一种存储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以便更高效地存储和传输数据。
在数据分析和挖掘领域,数据串并转换可以用于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用于分析的结构化数据。
在现实生活中,数据串并转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电子表格软件中的数据串并转换功能可以将多个工作表中的数据合并为一个表格,以便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将数据串并转换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将多个文本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将多个音频文件合并为一个音频文件等。
因此,数据串并转换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利用数据。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数据串、数据并和数据转换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数据串并转换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1. 引言:介绍数据串并转换的背景和意义。
2. 正文:2.1 数据串:介绍数据串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
2.2 数据并:详细解释数据并操作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3 数据转换:探讨数据转换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结论:总结全文内容,强调数据串并转换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全文的内容安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阐述的主题。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数据串并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
X线片的密度:胶片中的感光乳剂在光作用下致黑的程度称为照片密度。
密度分辨率(CT):低对比度的情况下,图像对两种组织间最小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度的情况下,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图像对组织结构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
康普顿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外层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光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从原子中射出,而入射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后改变了频率和方向后散射了出去,这种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X线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于X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子数目和能量总和。
IP板:是CR关键元件,是信息记录,实现模数转换的载体,代替传统的屏-片系统。
滤线栅的栅比:铅条高度和铅条之间间隔的比值,值越大,吸收散射线越好。
静脉肾盂造影(IVP):静脉注射造影剂,经过肾脏排泄至尿路使其显影,病人痛苦小,适合结石,结核,肿瘤,先天性畸形等。
mask像(DSA):不含对比剂的,在打入对比剂之前的摄片。
重复时间(TR):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出现到下一个周期同样激励脉冲出现经历的时间。
回波时间(TE):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开始到采集回拨信号之间的时间。
反转时间(TI):指施加180度反转脉冲使磁化矢量反转到负Z轴方向到施加90度激励脉冲中间的时间段。
减影:通过计算机把血管影像上的骨与软组织影像消除而凸出血管的技术。
注射流率:单位时间内经导管注入对比剂的量。
T1加权像: SE序列中,通过采用短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1特征的图像。
T2加权像: 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长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2特征的图像。
质子密度加权像: 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应组织质子密度特征的图像。
纵向弛豫:高能态自旋将能量传到周围环境中的过程。
横向弛豫:自旋质子自身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扰导致的彼此相位一致性丧失。
静态显像:显像剂在脏器组织和病灶达到分布平衡时的显像。
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后,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或间断地多幅成像,用以显示显像剂随血流流经或灌注的脏器,并被组织不断摄取与排泄在器官内反复充盈和射出的过程所造成的脏器内放射性在数量或位置上随时间发生的变化的显像。
易语言位深度转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易语言位深度转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将要讨论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
对于本文的主题"易语言位深度转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易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以其简单易学、直观易懂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由于易语言默认的位深度只支持32位,对于更高位深度的操作需求无法满足。
因此,易语言位深度转换成为了程序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易语言位深度转换的背景、方法和效果,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我们将介绍易语言位深度转换的背景,包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各种转换方法,包括逐位转换、二进制位操作等,并分析它们的优劣和适用场景。
最后,我们将总结转换的效果,并对易语言位深度转换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其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易语言位深度转换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实现方式,为后续的编程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同时,对于对位深度操作有需求的开发者来说,将能够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技巧,提升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希望本文能够给读者带来对易语言位深度转换的全面了解,激发更多关于位操作和编程语言设计的讨论和研究。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探索易语言位深度转换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易语言位深度转换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对该主题的初步了解。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转换的背景和转换的方法。
转换的背景部分将详细介绍易语言位深度转换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包括易语言的特点和为什么需要进行位深度转换。
转换的方法部分将深入探讨具体的位深度转换方法,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和代码的修改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和掌握在易语言中进行位深度转换的具体操作步骤。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易语言位深度转换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展望,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 基本原理
在观测场对应的多个场源中,选择一组最简单的场源,例如按一定位置分布或 不固定位置的点荷、线荷、磁偶极子、偶极线等,用最优化方法确定它们的质量或 磁量,使它们产生在观测面上的场值与实测场值相吻合,利用这组等效源就能很方 便地作各种位场变换,即是说观测值的各种互换值可以等价地认为是等效源产生的 各种变换值。 曲化平、向上、向下延拓,异常不同分量之间的换,求变换磁化方向的磁异常(包 括化到磁极),以及垂向一次、二次导数等等,均可以用等效源正演计算来求得。
对于点磁荷:
叠加求和:
按照等效源的定义有:
目标函数:
从而归结为求解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可用第二章所述的最优化方法求解。需 要注意的是,当等效源位置固定时,Zmk为自变量m1,m2,…, mn。的线性函 数,可用直接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求解,但是我们发现,此线性方程组的系数 矩阵CTC的条件不好.易于奇异,所以我们采用以下最优化方法解此方程:
用最速下降法求取的等效源各分量之间相差较小,且有一定的规律,作位
场转换的效果通常较好,但计算比较费时间; 用阻尼最小二乘法术取的等效源各分量之间相差较大,作位场转换的效果, 特别是向下解析延拓的效果较差,但计算较快。
3.1.3 利用等效源进行各种位场转换
如果已求得了等效源,将它当作等效的场源,那么对于观测值的各种位场转 换值,在一定空间范围和一定误差范围内可以等价地认为与等效源所产生的 相应场值相同,因而利用等效源作一系列的正演计算即可得到各种转换值,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向上、向下解析延拓及曲化平 不管是解析延拓还是曲化平实质上都是求观测面以上或以下某一位置上的 场值,当利用观测值求出等效源以后,要求空间任意一点的场值,可以利 用式
位场转换及处理
主要是指空间换算,例如向上.向下解析延拓;地形改正;不同分量 之间的换算,如磁异常的垂直分量化为水平分晕;不同磁化方向之间的 换算,如化到磁极;以及各阶导数换算、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的划分、 滤波等等; 位场转换和处理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将复杂异常化为简单异常,以满足某些解释方面的需要。 将实测异常分解及变换,从而可更方便地利用信息,为解释提供更多 的手段,提高解释的效果。 突出异常的有用信息,压制干扰,区分异常的性质,及提供产状等。
于是:
采样梯形积分公式
极小条件:
3.2.3 有关技术方法
1、影响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
(1)在边界条件(3.2.1)和(3.2.2)中,x=0,x=Lx,y=0, y=Ly定义了一组直立边界面,而对于某一高度z=z0而言, 边界面上的位场值为零的假设就不成立了,因为异常为零 的边界,随着高度的增加,要向外扩展,应为 x=αz+a1 ,x=βz+a2, y= αz+b1 ,y=βz+b2的斜面为位或场的 零边界,如图3.10所示。这样一来,使拉氏方程的解十分 复杂和困难,即使求得了一些数字解,也将会有较大的误 差,而且不同场源的异常,其零边界随高度向外扩展的规 律也不相同,α,β不能淮确地确定,只能近似地取得。而 取直立边界使问题变得十分简单,当取Lx、Ly比实际边界 稍大时,近似的程度也是可行的。 (2)测区场值零边界的确定,关键是区域场的消除 (3)所得拉氏方程基本级数解的系数的近似程度。随着离实测线和面的距离增加, 其近似程度将降低,离得越远,降低愈多。
(2) 磁异常不同分量之间的换算
水平分量的系数表达式:
(3) 求转换磁化方向后的场值
(4) 求观测值的垂向一次、二次导数
垂向一次导数
垂向二次导数
3.1.4 等效源法的其他应用
(1) 复杂情况下的化极效果
在小比例尺大范围的化磁极资料处理中,会遇到如下的情况,即在一个大范 围内,不同位置的地质体的磁化方向不同。这种情况对于常用的化磁极的方法 〔包括频率域的化极方法)来说是难以实现的。考虑到等效源法各自等效源之 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模拟变磁化方向比较容易,于是用等效源理论模型进行 了变磁化方向的化极计算,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图3. 5示出一f变磁化方向化极的效果。图3.5 (a)中为三个不同磁化方向的板 状体(磁倾角分别为30,45,60)所产生的磁异常。这里排列了两层等效源,如图 中“·”所示,让它们的磁倾角在三个板状体附近接近于真实倾角,通过拟合山 曲线所得的等效源再进行化极计算得到如图3.5 (b}所示的虚线。图中实线为 这三个板状体垂直磁化理论曲线。两者对比可见,除极值部分有较小差异外, 曲线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4. 2%,均方差为3. 32nT
1、最速下降法
迭代格式: 最速下降方向:
最佳步长:
2、阻尼最小二乘法
做法类同于第二章所述,设初值为 为增量,求解式(3.1.9)得 ,用 作为新的初值,继续求解新的 ,迭代下去,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从式(3.1.2) 可知,Zm为m的线性函数,因而C矩阵(即Zm对m的一阶偏导数矩阵)为常数矩阵, 所以CTC在整个迭代过程小是不变的,它的各元素仅与等效源的位置及磁化方向和 测点的位置有关,而与变量m无关.这是一个突出优点,可以减少计算丁作量。
位场转换和处理的方法很多,总的可分为空间域和频率域 两大类。
3.1 等效源法
在场论中,场和场源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但在实际中,观测到的场 只是整个场的一部分,再加上观测误差和随机干扰,使其对观测值的解释 不可避免地出现多解性,即是说有多种可能的场源分布与观测场在一定的 误差范围内对应。 与观测场对应的场源,如果不是真正的场源,我们称它为等效源。
但这里所说的精度愈高,是仅只对用以确定级数系数的实测数据所在的邻近 区域而言的。对比较远的区域,其精度则反而要降低。这是由于级数项数取 得愈高,对实测数据的模拟就愈细,因而函数也愈适应于实测数据区域的近 旁。其远处的适应能力,就反而要有所降低了。这在所述方法系统中是经过 多次试算证明了的。在自然界,这样一种规律是有普遍意义的,对局部的过 分适应,往往要以对于全局适应性的降低为代价的。
等效源法的特点:
1. 把各种繁杂的位场转换,变成一个简单的正演计算处理,计算过程简单, 便于统一处理。 2. 不丢掉边部测点,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外推; 3.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观测面,作位场转换的效果仍较好; 4. 由于等效源产生的场仅在观测面内与真实场源产生的场在一定误差范围 内吻合,因而用等效源进行位场的转换,特别是向下延拓时就必然只限 于一定范围之内,而不是整个空间,这就是该法的局限;
2 实际达到的精度 上述方法系统的误差来源,其中一部分,如计算数学上的近似性,是 任何数据处理方法都有的,另一部分则是所述方法系统所特有的。但这 绝不是说该法的计算精度差。它的精度是较高的,其任何一种功能均能 完全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只要给出足够的计算量,一定可以得到所需 的计算精度。所得的基本解是一个级数,在不超过实测点数目的范围内, 显然项数愈高,计算精度也愈高。取级数项数超过测点数是不行的,因 为系数要实测数据确定。由确定系数的方程组可知,当测点数少于项数 即系数的数目时,会发生方程式少于未知数的情况,其解是不能唯一确 定的。实际情况是:为了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所取级数项数可以比测点 数小得很多。对一般变化比较平缓的异常数据,级数项数和测点数的比 有1=10左右就可保证边部亦有相当高的计算精度。对于梯度大,如强地 形的磁测资料等情况,用1:3左右也够了。再提高计算精度的潜力还相当 大,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级数项数取得愈高,精度也愈高。
(2) 等效源反演效果
3.2 直接解拉氏方程位场转换
采用边界条件:
得到这组新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
3.2.1 以曲面为边界的拉氏方程解
重磁场的位和各分量在没有场源的空间,是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一切问题总是 可以归纳为按具体的边界条件求拉氏方程的解。以往考虑该问题的范围是整个上半 空间,但实际测量大多是在地面上进行的,而地面常是起伏的曲面,而且异常值仅 存在于局部空间,因此考虑整个上半空间没有必要,而且往往会引起具体异常边部 的各种计算减低精度,所以改用以下的边界条件更为合适。
等效源方法可以下两步进行:
1.
选择等效源模型,并用最优化方法求取等效源的质量或磁荷量; 用等效源来计算各种位场转换值。
2.
3.1.2 等效源的求取
以二维剖面垂直磁异常转换为例: 如图1所示,选择等效源模型为磁偶极子,磁化 方向的倾角为A,那么第i个等效源产生在第k个 观测点上的垂直磁场为:
记:
则:
3.3 位场转换数值积分法
从重磁勘探中所介绍的积分插值法可知,我们可以将无限平面的积分,变为 有限个环带的积分,最后变成在各圆环上的场值平均值,乘以某一系数,叠加求 和来得到各种延拓值。要求圆环上的场值平均值,只能在圆环上取一定数量的点 的场值来求平均,而这些点必须能代表场的特点,所以它不可能只取落在圆环上 的测点,而要大量的取一些非测点的点,这些点的场值只能靠插值的方法获得。 从而可以看出积分插值法的计算方法是反复地使用插值法,由于插值的误差可能 给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对此必然会想到是否可以直接采用测点的场值,用方形 面积来代替无限平面的积分,因而相应的计算格式也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本节 要介绍的内容。 除此以外,积分插值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磁场沿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用一个 四次多项式来描述,正因为这样,使场源处的奇点性不能被反映出来,那么如果 用一个有理分式来描述,不是比多项式更为合理吗?在场源处,有理分式可以反映 出奇点的特性,并能利用这些奇点为我们提供场源的某些信息。
3.3.1 平面向上延拓
应用梯形积分公式得:
3.3.2 用有理分式计算向下延拓
方程(3.2.7)在边界条件(3.2.1)的解:
其中:
方程(3.2.8)在边界条件(3.2.2)的解:
方程(3.2.9)在边界条件(3.2.3)的解:源自 (1) 当测量在一个平面内进行时
式中:
于是:
采样梯形积分公式
(2) 测点分布于曲面上
极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