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第四单元(2)复习进程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第四单元(3)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第四单元(3)](https://img.taocdn.com/s3/m/6040e6ee770bf78a6529547f.png)
第二节生物学行为第三节肿瘤的命名和分类一、肿瘤的命名原则人体任何部位、任何组织、任何器官都可发生肿瘤,因此肿瘤种类繁多,命名十分复杂。
一般命名原则是:组织来源+反映该瘤性质的后缀,也可结合大体或镜下形态结构命名。
1.良性肿瘤的命名一般是在其生长部位和起源组织后边加“瘤”字.如大肠腺瘤、皮肤纤维瘤等。
也可结合形态特点命名,如皮肤乳头状瘤。
2.恶性肿瘤的命名(1) 癌: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组织来源+癌,如鳞状细胞癌、腺癌等。
(2)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组织来源+肉瘤,如纤维肉瘤、骨肉瘤等。
(3) 少数恶性肿瘤不按上述原则命名。
如来源于幼稚组织或神经组织者称“母细胞瘤”;由多种成分组成或组织来源有争议者。
在肿瘤名字前冠以“恶性”二字;个别肿瘤以人名命名;“白血病~霍奇金病”等则为习惯沿用的名称。
重要知识点:1.肿瘤命名原则是组织来源+反映该肿瘤性质的后缀。
后缎可为瘤、癌、肉瘤。
2.癌是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命名原则是组织来源+癌。
3.肉瘤是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命名原则是组织来源+肉瘤。
4.少数恶性肿瘤不接原则命名。
例题:纤维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按命名原则应称为:A.恶性纤维瘤B.纤维瘤C.纤维母细胞瘤D.纤维瘤恶变E.纤维肉瘤(答案)二、肿瘤的分类肿瘤的分类方法是综合肿瘤的组织起源或组织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来归类,并结合说明其好发部位。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区别点癌肉瘤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较多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较少见,多见于青少年大体特点灰白色、干燥、质地较硬灰红色、鱼肉状、质较软组织学特点癌细胞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肉瘤细胞弥散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转移方式多经淋巴管转移多经血道转移重要知识点:癌和肉瘤有何区别?例题:区别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A.浸润性生长、无包膜B.异型性明显,有核分裂象C.通过血道转移D.组织来源(答案)E.肿瘤体积巨大四、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1.癌前疾病与癌前病变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疾病及病变,如不及时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5d1efe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61.png)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今天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备考冲刺有所帮助。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一节肾小球肾炎一、基本概念:肾小球肾炎是变态反应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部位是肾小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或轻重不等的肾功能损伤。
二、病因发病机制:III型变态反应,即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或系膜区。
1、抗原成分: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肾小球固有抗原及非肾小球抗原)2、抗体成分为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
3、免疫复合物沉积后,产生和激活多种炎症介质,出现了肾小球的非化脓性炎症。
三、基本病理改变1、变质:基底膜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断裂、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微血栓形成。
2、渗出:含蛋白的液体渗出、白细胞浸润。
3、增生: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肾小囊上皮细胞增生、肾小球硬化。
根据病变肾小球的分布状态,分为弥漫性肾小肾炎(病变肾小球占全部肾小球的50%以上)和局灶性肾小球肾炎(病变肾小球占全部肾小球的50%以下)四、主要临床病理表现1、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突发血尿、轻至重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常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2、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初与急性肾炎综合征相似,但很快出现少尿、无尿,伴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
3、隐匿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镜下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肾功能正常。
4、慢性肾炎综合征:病程迁延半年以上,主要表现: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等。
5、肾病综合征:缓慢起病,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超过3.5g)、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高脂血症。
6、肾功能衰竭:多数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含量增高(大于1.5mg/dl),血尿素氮含量增高(大于17mg/dl),并可出现全面的代谢紊乱和电解质失衡。
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章节重点汇总
![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章节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245a14c3c1ec5da50e2706f.png)
目录病理学 (1)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5)充血和淤血 (15)血栓形成 (18)栓塞 (19)梗死 (22)炎症 (25)炎症 (26)急性炎症 (27)慢性炎症 (31)心血管系统疾病 (36)动脉粥样硬化(AS) (37)原发性高血压 (40)风湿性心脏病 (41)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43)心瓣膜病——病理不是重点,了解。
(43)呼吸系统疾病 (46)慢性支气管炎 (47)肺气肿 (49)大叶性肺炎 (51)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51)肺癌 (5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 (54)消化系统疾病 (58)消化性溃疡 (58)病毒性肝炎——特别重要TANG (59)门脉性肝硬化——病理不重要。
(60)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 (61)原发性肝癌 (63)泌尿系统疾病 (65)内分泌系统疾病 (74)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79)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87)艾滋病、性传播疾病 (103)免疫性疾病 (106)恶性淋巴瘤 (111)病理学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强调】——绝对应试!1.知识点相对独立——与专业课关系不太密切;2.出题点相对固定;3.病理表现不是重点——不是考病理医生。
【病理学的复习思路】内容——总论+各论;权重——18分;目标——11分(60%);备考策略——大胆精简,只要精华!TANG病理学的内容1.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炎症4.肿瘤1.心血管系统疾病*2.呼吸系统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4.泌尿系统疾病*5.内分泌系统疾病6.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7.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8.性传播疾病*9.【新】免疫性疾病10.【新】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怎么考?】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A.核分裂B.线粒体肿胀C.细胞核异型D.细胞核碎裂E.细胞质脂质增多[答疑编号700526010101]【答案】DA.细胞水肿B.黏液变性C.玻璃样变D.淀粉样变E.脂肪沉积(脂肪变性)1.虎斑心属于[答疑编号700526010102]【答案】E2.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气球样变属于[答疑编号700526010103]【答案】AA.细胞水肿B.脂质沉积C.细胞内玻璃样变D.血管壁玻璃样变E.结缔组织玻璃样变1.肝细胞脂肪变性属于[答疑编号700526010104]【答案】1.B ;2.高血压病肾小球细动脉管壁增厚狭窄属于[答疑编号700526010105]【答案】2.D3.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属于[答疑编号700526010106]【答案】3.E【启示】本单元最重要的是——1.举例2.概念适应性改变1.萎缩2.肥大3.增生4.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其体积缩小。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abbe9c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6.png)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2017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执业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加以调整的答应反应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萎缩体积增大——肥大数目增多——增生形态改变——化生一、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一)、原因与分类生理性:胸腺、女性生殖器官萎缩。
病理性:1、营养不良性萎缩。
2、压迫性萎缩。
3、失用性萎缩。
4、去神经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
(二)、病变肉眼:器官体积小、重量轻、颜色深、褐色萎缩。
镜下:细胞体积小、数量少、脂褐素颗粒。
二、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1、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左心肥大。
2、内分泌性肥大:如妊娠时子宫肥大。
三、增生组织、器官内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
生理性增生:代偿性:如红细胞增多。
激素性:如哺乳期乳腺。
病理性增生:代偿性:如损伤修复增生。
激素性:如乳腺增生症等。
四、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化生上皮组织胃粘膜上皮——肠上皮化生间叶组织:又称间充组织,动物胚胎时期的结缔组织。
由许多星状多突的细胞彼此连接成网。
注意:属适应性反应——上皮组织的可逆;间叶不可逆。
失去原有形态及功能。
只能在同源组织中进行。
化生的组织可能癌变。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概念: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超过了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可引起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一、损伤的原因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变性:可逆性损伤玻璃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组织细胞的损伤病理性钙化细胞坏死细胞死亡:不可逆细胞凋亡(一)变性因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含量异常增多的现象。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汇总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27203d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0.png)
(3)增生: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③数量增加.
6、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响
(1)、局部:红、月中、热、痛、功能障碍
(2)、全身反响:有发热、嗜睡、厌食、凝血因子合成增多及白细胞的改变.
细胞坏死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2)根本类型
(a)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 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常见于肝、肾、脾的贫血性梗死,镜下 特点为坏死组织的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依然保存.
(b)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由于结核杆菌成分的影响,坏死组织 彻底崩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只见一些无定形的颗粒状物质略带黄 色,形成状如干酪样的物质,因而得名.
第四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响: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一一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1〕生理性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 期器官萎缩
E廿… 全身性:饥饿、因病不 能长期进食
a密养不良性委缩: 口^g+ 以口 +、及
局部性:结核病、糖尿 病、恶性肿瘤等
深部肌组织
创伤伴厌氧产气夹膜 杆菌感染
肿胀、污秽
蜂窝状、边缘分界/、清
重,明显
(3)坏死结局:1、溶解吸收2、别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
3、凋忙一一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自溶, 不引发急性炎症反响,与基因调节有关
(1)形态特征:细胞皱缩,胞质致密,核染色质边集,此后胞核裂解,胞质生出芽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汇总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a953396f5335a8103d220af.png)
第四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害一、适应性反响:肥大、萎缩、增生、化生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或数量的减少。
〔1〕生理性萎缩: 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器官萎缩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能长远进食a.营养不良性萎缩:局部性:结核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萎缩 b.压迫性萎缩:器官长远受压迫惹起,如肾炎积水惹起的肾萎缩〔2〕病理性萎缩 c.失用性萎缩:长远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致,如长远不动惹起肌肉萎缩d.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经受损,如骨折惹起的肌群萎缩e.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泌功能下降惹起,发生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等器官f .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长远固定石膏所致的肌肉萎缩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
实质器官的肥大平时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惹起。
内分泌性〔激生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生理性肥大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兴隆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素促使子宫圆滑肌肥大肥大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后负荷增加惹起的左心室肥大、病理性肥大慢性肾小球肾炎后期的剩余肾单位肥大、幽门狭窄时胃壁圆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惹起的肢端肥大症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量增加称为增生。
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惹起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的结果。
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
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细胞数量增加、上皮细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生理性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血钙惹起的甲状腺增生、细胞损害后修复增生病理性增生内分泌性:子宫内膜、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肝硬化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代替的过程。
鳞状上皮化生〔鳞化〕: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腺体上皮细胞化生化生肠上皮化生〔肠化〕: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或软骨化生—骨化性肌炎化生平时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能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
执业医师考试 病理学 易混淆知识点
![执业医师考试 病理学 易混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da5e9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f.png)
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易混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易混淆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就是在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部分那些容易被考生弄混的知识点,就像长得很像的双胞胎,一不留神就认错了。
②重要程度:在病理学学科中占的比重很大呢。
病理学本来就是基础学科,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要是分不清,后面临床各科的理解都会受影响,就像盖房子基础没打好,上层建筑也不牢固。
③前置知识:得先对基本的细胞结构、组织学知识等有一定掌握。
比如得知道正常细胞长啥样,有什么功能,常见组织的形态特点这些。
要是连正常的都不清楚,病变的时候就更晕乎了。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临床诊断中有很大意义。
比如区分不同类型的肿瘤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它们的病理特征很关键。
要是搞混了,可能诊断就错了,那治疗方案也跟着错了,这对病人来说可是天大的事。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些易混淆知识点在病理学这个大体系里是分散又有关联的部分。
就像一个大森林里外形相似但内在有差异的树木。
有的知识点可能是关于细胞病变方面的混淆,有的是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方面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病理学的知识网。
②关联知识: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知识联系紧密。
比如说细胞的生理功能了解了,在辨别病理改变时就更容易。
而且和内科学、外科学中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依据直接相关,这些病最后基本得落到病理学的确诊上。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比较大,因为很多概念和特征很相近。
例如炎症和肿瘤一些微观表现就不容易分清,病理变化有相似的地方。
- 关键点:仔细对比特征性的标志。
就像区分两个人得从特殊的痣或者口音等去辨别那样,要从细胞形态、组织排列等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特殊点来区别。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超高的,几乎每年必考这些容易混淆的点。
- 考查方式:选择题常常给相似的选项让选正确的,或者病例分析题里需要准确判断病理类型才能得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就是长得比较规矩,像个听话的小孩在自己地盘活动,不侵犯其他组织,切除后不太容易复发。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3dbd5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0.png)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
导读:在临床医师考试中的“重头戏”就是专业课程了,那么其他科目不重要吗?不是的,“三理一文”也在医师考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理一文”说的就是考试中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医学人文综合。
医学人文又包括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规,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网!
病理学课程中前四单元为总论部分,后面的各个单元为各论。
在考试中多数考题集中在前四单元,即总论部分,所以大家的复习重点也应放在前四单元,而后面的单元在考试中常结合相关的疾病进行考察,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也会为相应的临床知识服务。
前四单元的总论部分,即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
这4个部分的内容大概会占到病理学考试中的半壁江山,可见其重要性。
那我们今天先来谈谈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中的一部分重点内容吧。
学好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注意老师课程中的举例,每一种病理学改变后都列有举例,比如“气球样变常见于……”,“玻璃样变常见于……”,类似这样的描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引起相应的重视。
历年在考试中经常会这样进行考察,且一般不会超出在教材中所举的例子。
下面给大家概括一些重点内容。
坏死的分型
坏疽的分型
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
以上的表格属于总结性的知识点,这里给大家“抛砖引玉”了,大家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归纳总结,制作成这样的简便的表格,利于理解。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
病理学笔记(重点已经勾出)
![病理学笔记(重点已经勾出)](https://img.taocdn.com/s3/m/acb827e6960590c69ec376f4.png)
病理学笔记(重点已经勾出)病理学笔记(重点已经理出来了!关键就看自己了!)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3、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妇女子宫增大。
4、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晚期心力衰竭。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EF: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执业医师病理学考前简要复习重点
![执业医师病理学考前简要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49c886b84ae45c3a358c42.png)
执业医师病理学考前简要复习重点(知识点概要湿性坏疽常发生在:肺、肠、子宫、阑尾出血性梗死最常发生于:肺、肠。
贫血性梗死主要发生在:心、肾、脾细胞水肿主要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和纤维母C组成减压病引起的栓塞为:气体栓塞。
血栓:白头,红尾,透明体肝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小体:细胞内玻璃样变疤痕组织: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组胺在炎症灶内作用: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细菌性痢疾是纤维素性炎症,有假膜。
阿米巴肝脓肿属变质性炎症蜂窝组织炎是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属蜂窝织炎症。
乙脑属变质性炎症。
渗出性结核胸膜炎属浆液性炎症结核、梅毒属肉芽肿性炎。
黏膜大量浆液渗出属卡他性炎肿瘤本质是一种基因病。
早期A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A内膜的C是:巨噬细胞小叶性肺炎特点是细支气管病变及周围肺泡化脓性炎。
与慢支炎发生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病变基础相同采集者退散支扩典型临床表现:慢性咳嗽、脓痰、反复咯血、病变部位湿啰音干性支扩:反复咯血,无咳嗽、咳痰,发生部位引流良好肝硬化特征性病理表现是:肝小叶形成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坏死病变主要是:点状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其病变主要是:明显桥接坏死和碎片状坏死颗粒性固缩肾见于:高血压时肾脏病、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大红肾见于: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见于: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上行性感染的肾盂肾炎病变最轻的部位是:肾小球免疫AIDS主要在人体作用CD4+ T淋巴C。
结合病毒刺突gp120,其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是肺孢子虫急性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关系最密切的是:CD8+ T细胞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免疫防御、稳定、监视免疫应答基本过程:识别、活化、效应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胚胎期采集者退散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C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THl细胞分泌:IFN-r (IL-1可抑制其分泌) 免疫球蛋白分类主要依据是:H链ADCC与NK细胞有关,T细胞不能介导ADCC效应。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ead4d3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f.png)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第四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1.萎缩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的现象。
萎缩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
生理性萎缩包括青春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器官萎缩,以及全身性、营养不良性和局部性萎缩,例如饥饿和因病不能长期进食、结核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
病理性萎缩包括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和废用性萎缩,例如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致的肌肉萎缩、运动神经受损所致的肌群萎缩、内分泌功能下降所致的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等器官萎缩,以及骨折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肉萎缩。
2.肥大肥大是指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的现象。
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肥大可分为代偿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
代偿性肥大是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包括体力劳动肌肉发达、妊娠期孕激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等。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是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例如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症。
病理性肥大包括代偿性和内分泌性两种类型,例如高血压时左心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室肥大、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子宫内膜、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和肝硬化等。
3.增生增生是指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
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的结果。
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
肥大和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增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
生理性增生包括久居高原者红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青春期和哺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生等。
代偿性增生是由甲状腺肿、低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等。
病理性增生包括子宫内膜、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肝硬化等。
4.化生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取代的过程。
化生可分为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肠上皮化生(肠化)和间叶细胞化生。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整理]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0adaca52d380eb63946d3d.png)
精品资源·有用参阅品概括总结·汇编收拾Summary compilation第四章细胞、安排的习惯和危害1.习惯性反响:肥壮、萎缩、增生、化生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安排和器官其本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削减。
2.肥壮——安排、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
本质器官的肥壮一般因本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壮:由安排或器官的功用负荷添加而引起。
内排泄性(激素性)肥壮:因内排泄激素效果于靶器官所构成的。
1.增生——器官、安排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的成果。
一般来说增生进程对机体起积极效果。
肥壮与增生两者常一起呈现。
1.化生——一种分解老练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解老练的细胞替代的进程。
化生一般只产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行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
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
化生的上皮能够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产生鳞状细胞癌。
二、危害1.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危害后导致代谢妨碍,使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反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反常积储的现象,一般伴细胞功用低下。
1.细胞水肿:危害细胞中最早呈现的改动,产生于心、肝、肾本质细胞,病变前期,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呈红染细颗粒状。
2.脂肪变性:心、肝、肾本质细胞,电镜下,细胞质内脂肪融组成脂滴;光镜下,病变细胞质中呈现巨细不等的脂滴,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肝脏最容易产生脂肪变性)3.玻璃样变:又称通明变性,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呈现伊红染,均质半通明、无结构的蛋白质积蓄。
分类如下:4.淀粉样变、黏液样变:细胞间质内黏多糖、蛋白质积蓄。
5.病理性色素冷静:F)病理性钙化: 软安排内固体性钙盐的积蓄,光镜下HE染色为蓝色细颗粒集合。
养分不良性钙化(钙盐堆积于坏死或行将坏死的安排中或异物内)、搬运性钙化(因为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钙盐堆积于正常安排中)产生于细胞内:细胞水肿、脂肪变产生于细胞外:淀粉样变、粘液样变产生于细胞表里:玻璃样变、病理性钙化、病理性色素冷静1.坏死——机体内部分安排、细胞的逝世。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考试大纲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691085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b.png)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考试大纲病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研究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作为临床执业医师的考试科目之一,《病理学》考试大纲包含了以下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1.病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2.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如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诊断等;3.细胞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凋亡等。
二、常见病理学1.微生物感染的病理变化,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的病理特点和诊断方法;2.炎症和免疫病理学,包括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病理机制和实验室检查;3.肿瘤的病理学,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特点、分类和诊断;4.心脏病理学,包括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等疾病的变化和诊断;5.肝脏病理学,包括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的病理特点和诊断方法;6.肾脏病理学,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和肾小管功能障碍等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
三、实验室技术和检查方法1.组织学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组织标本的处理、切片和染色等;2.免疫组化技术的使用,包括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等,用于疾病的诊断和辅助鉴别诊断;3.分子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基因突变检测和肿瘤标志物的测定等。
四、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1.病理学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包括观察、描述、分析和鉴别诊断等;2.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包括肿瘤、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3.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鉴别诊断,包括肿瘤的鉴别诊断和炎症的鉴别诊断等。
五、病理学与临床实践1.病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如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等;2.临床医生与病理学家的协作,如临床资料的交流和病理活检的解读等。
总结:《病理学》考试大纲包含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和诊断方法、实验室技术和检查方法、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病理学与临床实践等内容。
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56bd743a8956bec0975e391.png)
第一单元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考试内容1.组织的适应●(1)萎缩的概念●(2)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2.组织的损伤●(1)脂肪沉积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2)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3)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3.损伤的修复●(1)再生的概念●(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3)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组织的适应性改变当环境改变时,细胞、组织或器官可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一、萎缩的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称为萎缩,通常是由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造成的。
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种。
常见的病理性萎缩的类型有:1.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消化道梗阻、不能进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局部缺血,如脑动脉硬化时的大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指组织、器官长期受压后引起的萎缩。
如尿路阻塞形成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使肾皮质萎缩变薄。
3.神经性萎缩由神经元或神经干损伤引起。
如脊髓灰质炎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坏死,它所支配的肌肉萎缩。
4.废用性萎缩肢体、器官或组织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引起的萎缩。
如骨折后的肢体肌肉萎缩。
二、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1.肥大组织、细胞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或同时数量增多引起。
肥大的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常有相应的增强,具有代偿意义。
2.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的结果。
一股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
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3.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并非由已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细胞,而是由该处具有多方向分化功能的未分化细胞分化而成。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和间叶细胞之问.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第四单元(2)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第四单元(2)](https://img.taocdn.com/s3/m/1fd86e506c85ec3a86c2c542.png)
第二节生物学行为一、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上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分化是指机体细胞、组织从幼稚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肿瘤的异型性是肿瘤组织成熟程度即分化程度在形态结构上的表现。
肿瘤异型性越小,成熟程度越高。
分化好;异型性越大,成熟程度越低,分化差。
肿瘤的异型性是诊断肿瘤及区别肿瘤良、恶性主要组织学依据,良性肿瘤的异型性小,而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表现为:①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即瘤细胞的大小、形态不一致。
②核的多形性:核的大小、形状、染色不一致,核分裂象多见,且可有病理性核分裂。
③胞浆多呈嗜碱性。
2.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
从腺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腺癌。
其腺腔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腺上皮层次增多,腺腔甚至消失。
二、肿瘤的扩散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包括直接蔓延和转移。
1.直接蔓延肿瘤细胞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的外围间隙及神经束、脑膜和脑脊髓膜侵入,并破坏邻近正常器官和组织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亦称为侵袭、浸润。
2.转移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一过程称为转移。
转移新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
常见的转移途径有:①淋巴管转移:是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使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呈灰白色,晚期肿大的淋巴结可互相融合呈块状。
②血管转移:是肉瘤的主要转移途径。
瘤细胞侵入血管,随血流运行到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
侵入体静脉的瘤细胞,经右心在肺内形成转移瘤;侵入肺静脉的瘤细胞,经左心进入主动脉系统,在全身各器官形成转移;侵入门静脉系统的瘤细胞首先转移到肝脏。
血管转移形成的转移瘤常多发、散在、结节状、边界清楚。
③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细胞侵及浆膜面时,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邻近或远隔器官的表面,形成转移瘤。
病理学1~4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病理学1~4章重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9f7799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70.png)
2、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Histopathological and Cytopathological)
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染色,或脱落、穿刺细胞涂片染色, 显微镜观察。
3、液体活检技术(Liquid biopsy)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脱落细胞学
概念:采集病变处脱落或细针吸取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诊断。
常⻅:妇科宫颈癌普查;⻝道癌、鼻咽癌早期诊断等
特点:简单、可重复、适于普查
国外喻为病理科的“ABC”
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利用适宜的动物复制人类某些疾病的模型, 从而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一种方法。
病理学:
概念: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 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任务:
病因学(etiology)
பைடு நூலகம் 发病学(pathogenesis)
病理变化或病变(pathological changes)
病理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联系clinic-pathologic relations)以及转归和结局
代偿性肥大(Compensatory hypertrophy)
举重运动员上肢⻣骼肌增粗肥大
内分泌性肥大 (Endocrine hypertrophy)
妊娠时子宫平滑肌肥大
病理性肥大(Pathologic hypertrophy):
代偿性肥大(Compensatory hypertrophy)
间质增生(纤维和脂肪组织),如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假性肥大。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449783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3.png)
XX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梦想,不放弃一点时机,不停止一日努力。
下面是为大家的xx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更多内容请关注。
一、乳腺癌常见组织学类型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肉眼观:乳腺癌以单侧为主,偶见双侧。
好发:乳腺外上象限。
肿瘤大小不定,质硬,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常见灰白色癌组织呈放射状侵入邻近纤维脂肪组织内。
皮肤出现桔皮样外观,乳头下陷。
镜下:乳腺癌形态结构复杂,类型很多。
1.导管内癌:2.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根据其实质与间质比例不同,又可分为单纯癌(实质与间质大致相等)、硬癌(实质少间质多)及不典型髓样癌(实质多,间质少,间质内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
3.浸润性小叶癌:4.湿疹样癌(派杰病):多伴有浸润性导管癌,或由乳头的大导管上皮发生,癌组织沿大导管浸润性生长。
二、乳腺癌常见扩散及转移途径1.直接蔓延:2.淋巴道蔓延: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最早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晚期可转移到锁骨、内乳动脉旁及纵隔淋巴结。
3.血道转移:晚期可经血道到肺、肝、骨骼等处。
一、组织学类型(一)子宫颈鳞癌约占子宫颈癌的95%。
1.早期子宫颈癌起源于子宫颈外口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
原位癌或上皮内癌--由于细胞增生、形态上出现异型性,当异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包括累及宫颈腺体)而未突破基底膜时。
早期浸润癌--原位癌的局部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
由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没有明显界限,有学者将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统称为宫颈上皮内新生物(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
Ⅰ级(轻度)不典型增生为CINⅠ。
Ⅱ级(中度)不典型增生为CINⅡ。
Ⅲ级(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为CINⅢ。
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是一个逐渐连续开展的过程。
但并非所有子宫颈浸润癌的形成均必须通过这一过程,也不是所有的上皮不典型增生均必然开展为子宫颈癌。
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病理学(必背)
![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病理学(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96d1ed4869eae009581bece8.png)
医学教育网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归纳总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重点,难点和考点汇总整理,对老师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学习中的精华内容做出归纳总结和提炼,并提供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下载。
医学教育网微信号:med66_cdel病理学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一、适应性改变记忆:大小多变1、萎缩:①生理性---成人胸腺萎缩,更年期性腺萎缩,老年各器官萎缩②病理性2、肥大:①代偿性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雌激素---导管3、增生:4、化生:一种成熟---另一种成熟①生皮花生:鳞状上皮化生②间叶组织化生:骨化生③结缔组织化生:骨、软骨、脂肪组织----骑马的二、损伤(一)可逆性损伤1、变性: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2、细胞水肿:ATP生成减少,钠水潴留,形成水肿。
线粒体(能量工厂)和内质网,气球样变----里面是水3.脂肪沉积:脂滴可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脂肪变心肌呈黄色----黄色斑纹—虎斑心,肌肉变----红色 4.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分为:(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纤维(2)血管壁玻璃样变:-----高血压,细动脉(3)细胞内玻璃样变。
(4)淀粉样变:蛋白质-黏多糖全身淀粉样变可发生在长期慢性炎症疾病---结核,慢性骨髓炎,类风关(5)病理性色素沉着:含铁血黄色沉着,脂褐素沉着(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1.细胞核的变化-----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1)凝固性坏死---最常见,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2)液化性坏死:脑---乙脑,脊髓;胰腺---急性胰腺炎-----油多的地方。
(3)坏疽:坏死+腐败菌感染①干性坏疽:四肢末端,下肢②湿性坏疽: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③气性坏疽:深达肌肉的开放,厌氧菌感染。
-捻发感。
(4)纤维素样坏死:变态反应疾病,急进型高血压2、凋亡:自我了断不引起死亡细胞自溶,无急性炎症,无周围细胞增生修复凋亡小体形成:病毒性肝炎干细胞内---嗜酸性小体三、修复1、再生:周围健康细胞进行增生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皮(细胞,呼吸、消化及生殖道的黏膜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质细胞2).稳定细胞:腺器官的实质细胞—肝,原始间叶细胞。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病理学》知识点总结(4)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病理学》知识点总结(4)](https://img.taocdn.com/s3/m/3a5fb4dd43323968001c9290.png)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病理学》知识点总结(四)1113、对于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免疫组化最有诊断意义的是CD117(+),C1334(+)、Vim(+)。
1114、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主要发生部位是大腿前部。
1115、上皮样平滑肌瘤主要发生于子宫。
1116、横纹肌瘤的临床特点不包括心脏外横纹肌瘤和结节硬化有关。
1117、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脂肪瘤是脂肪母细胞瘤。
1118、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的特点不包括脂肪母细胞是其诊断所必需的成分。
1119、哪种脂肪细胞性肿瘤好发于肾上腺髓性脂肪瘤。
1120、组织学特征表现为分叶状的血管肿瘤是肉芽组织型血管瘤。
1121、胚胎性横纹肌瘤一般多发于婴幼儿头颈部与泌尿生殖道。
1122、横纹肌瘤的类型中不包括腺泡状横纹肌瘤。
1123、间质黏液湖形成“肺水肿”样结构,是哪种肿瘤的特征性表现(1124、炎性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最常累及的部位是肠系膜。
1125、最常见于指甲下的肿瘤是血管球瘤。
1126、低倍镜下出现鱼骨样结构的是哪种肿瘤的典型表现成人型纤维肉瘤。
1127、免疫组化可以表达ALK的肿瘤是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
1128、电镜下诊断平滑肌肉瘤的主要依据是胞质内富含细肌丝并有致密体。
1129、电镜下诊断脂肪肉瘤的主要依据是胞质内含脂滴、自噬体和脂褐素。
1130、感染HBV或HCV的患者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大大增加,主要与哪项相关病毒造成肝细胞损伤后广泛再生。
1131、电镜下诊断血管肉瘤的主要依据是胞质内含WEibEl-PalatE小体。
1132、电镜下诊断横纹肌肉瘤的依据主要是粗细肌丝和肌节结构。
1133、电镜下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依据是神经内分泌颗粒。
1134、电镜下诊断黑色素瘤的主要依据是黑素小体。
1135、电镜下诊断鳞状细胞癌的主要依据是张力原纤维、细胞间桥粒。
1136、叙述中,不符合肿瘤超微结构的是可见肿瘤的特异性结构。
1137、诊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的是VimEntin。
临床医师病理知识点归纳
![临床医师病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94b17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5.png)
临床医师病理知识点归纳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掌握一定的病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通过对组织、细胞和器官等的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本文将从常见的临床医师病理知识点入手,为大家进行归纳总结。
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学科,它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个方面。
病理解剖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改变,而病理生理学则研究疾病的功能障碍和代谢异常等生理病理变化。
二、常见的病理学技术 1. 组织切片和染色:组织切片是病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将组织标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然后通过染色技术进行染色,使细胞和组织之间的结构和特点更加清晰可见。
2.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应用抗体来检测特定抗原的技术,它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定分子,对于疾病的诊断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3. 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是病理学的新兴分支,它应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研究细胞和组织水平上的分子变化,如基因突变、蛋白质异常等,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三、常见的病理学变化和疾病 1. 细胞增生和损伤:细胞增生和损伤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细胞增生可以导致肿瘤的形成,而细胞损伤则可以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2. 炎症和免疫反应:炎症和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但是当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或免疫反应异常时,就会导致炎症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3. 组织纤维化:组织纤维化是一种病理学改变,它可以导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常见于肝硬化、肺纤维化等疾病。
4. 肿瘤学:肿瘤学是病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分子病理学变化和转移规律等,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病理学对临床医师的意义临床医师通过掌握一定的病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第四单元(2)
第二节生物学行为
一、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上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分化是指机体细胞、组织从幼稚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肿瘤的异型性是肿瘤组织成熟程度即分化程度在形态结构上的表现。
肿瘤异型性越小,成熟程度越高。
分化好;异型性越大,成熟程度越低,分化差。
肿瘤的异型性是诊断肿瘤及区别肿瘤良、恶性主要组织学依据,良性肿瘤的异型性小,而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表现为:①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即瘤细胞的大小、形态不一致。
②核的多形性:核的大小、形状、染色不一致,核分裂象多见,且可有病理性核分裂。
③胞浆多呈嗜碱性。
2.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
从腺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腺癌。
其腺腔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腺上皮层次增多,腺腔甚至消失。
二、肿瘤的扩散
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包括直接蔓延和转移。
1.直接蔓延肿瘤细胞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的外围间隙及神经束、脑膜和脑脊髓膜侵入,并破坏邻近正常器官和组织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亦称为侵袭、浸润。
2.转移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一过程称为转移。
转移新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
常见的转移途径有:①淋巴管转移:是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使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呈灰白色,晚期肿大的淋巴结可互相融合呈块状。
②血管转移:是肉瘤的主要转移途径。
瘤细胞侵入血管,随血流运行到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
侵入体静脉的瘤细胞,经右心在肺内形成转移瘤;侵入肺静脉的瘤细胞,经左心进入主动脉系统,在全身各器官形成转移;侵入门静脉系统的瘤细胞首先转移到肝脏。
血管转移形成的转移瘤常多发、散在、结节状、边界清楚。
③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细胞侵及浆膜面时,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邻近或远隔器官的表面,形成转移瘤。
如卵巢的Krukenberg瘤。
重要知识点:
1.肿瘤的异型性是肿瘤细胞和组织结构与其起源细胞和组织结构上的差异。
异型性明显常是恶性肿瘤.肿瘤的异型性越大,成熟程度越低,分化程度低.肿瘤恶性程度高;相反异型性越小,成熟程度越高,分化好,偏于良性。
2.肿瘤的扩散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包括直接蔓延和转移。
转移包括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三种。
淋巴道转移是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血道转移是肉瘤主要转移途径。
例题:
1.肿瘤的分化程度低说明其:
A.异型性小
B.生长缓慢
C.不易转移
D.对机体影响小
E.恶性程度高(答案)
2.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是指:
A.肿瘤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
B.不容易引起器官的阻塞和破坏
C.高度恶性的肿瘤
D.有较大的异型性
E.与起源组织相似(答案)
3.肉瘤的主要转移途径是:
A.直接蔓延
B.血道转移(答案)
C.淋巴道转移
D.种植性转移
E.医源性转移
三、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点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其起源组织相似,核分裂象少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与其起源组织不相似,核分裂象多
生长速度缓慢,很少发生出血、坏死迅速,常发生出血、坏死
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和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边界清楚,移动性大浸润性生长和外生性生长,常无包膜,边界不清楚,移动性小
转移不转移可有转移
复发很少复发较易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危害性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如发生在主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危害性本,除压迫和阻塞外,常破坏局部组织器官.引起出血、坏死、感染,晚期引起恶病质.也可因转移引起其他器官损伤
重要知识点: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有哪些?各是什么?
例题:
1.良性与恶性肿瘤判定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生长方式
B.生长速度
C.肿瘤的异型性(答案)
D.对机体影响
E.出血与坏死
2.下列哪项是良、恶性肿瘤最主要鉴别点:
A.大小
B.生长速度
C.是否转移(答案)
D.边界
E.实质细胞多少
3.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项目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分化程度
B.生长速度
C.转移与否
D.生长方式
E.肿瘤大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