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现状及提升途径

合集下载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与人们的联谊越来越密切,随之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强,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保意识法律制度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也就是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他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

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制度,又称为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民主制度,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既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都有平等保护环境事业和环境决策繁荣权利,都应积极主动的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民众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提出了一些提高民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举措。

一、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1、从公众参与意识和态度来看,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有待提高。

据调查统计,56.7%的公众认为中国环境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远高于认为“不太严重” 和“没有问题”的22.8%。

但对面临的环境问题重视程度较低,排在社会治安、教育.人口.就业之后.位居第5。

但是公众的环境保护的“知”与“行”有较大的差距.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索取意识远高于环境参与意识和奉献意识。

公众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对自身的环境问题较为关心,但是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却依然表现出“政府依赖性”.即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职责而非个人义务.对环境保护不参与、不奉献,民众心理普遍存在着想拥有一个好的环境.却不愿意为此有所付出的心态。

2、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环保知识包括公众对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知识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对环保政策法规,政府环保措施.公众环保权利和反映环境问题的渠道的了解情况,对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环境问题严重程度的认知度。

环境研讨总结报告范文(3篇)

环境研讨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课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现状,探讨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环境研讨活动。

现将本次研讨活动总结如下:二、研讨主题及内容1. 研讨主题:加强环境保护,共建美好家园2. 研讨内容:(1)我国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措施(3)环保产业发展及技术创新(4)公民环保意识培养及行动(5)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三、研讨成果1. 深入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我们认识到我国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此外,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2. 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措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行动计划。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探讨环保产业发展及技术创新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环保产业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中,我们了解到环保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环保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等。

4. 强调公民环保意识培养及行动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

研讨中,我们认识到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环保教育、开展环保宣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式,引导公民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5. 探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研讨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参与《巴黎协定》、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等。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从而自觉地参与环保行动。

以下是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一些原因:1.提高环保意识:通过教育,使人们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人们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倡导绿色生活: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活习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培养环保人才: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环保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4.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6.履行国际责任: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国际形象,履行国际环保责任。

7.促进民族复兴: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8.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引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物。

10.促进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11.塑造美好家园: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和保护,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12.传承环保文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将环保理念传承下去,使更多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13.增强法律法规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环保法律法规的认识,自觉遵守环保法规。

14.提升国民素质: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的社会公民。

15.促进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可以激发人们对环保科技创新的兴趣,推动环保科技进步。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储召云(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主要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公民参与非常少,这是导致农村环境治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症结所在。

然而,公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公民参与意识淡薄、公民参与方式方法很难确定等种种因素严重阻碍着公民的参与,应从健全公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主题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来完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机制。

[关键词]公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图分类号]X321;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3-17-3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村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空气、水、土壤等各个方面都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此,党和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2012年,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接着国家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

虽然党和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比较重视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无法通过政府或者市场得以解决,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治理主体进行解决,那就是公民,在农村中也可以就认为是农民。

农民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直接的破坏者。

因此,通过公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以提高治理成效,也可达到长久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效果。

1公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1.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弊端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和政府管制形式。

虽然政府可以利用其权力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政府的一些管制手段在农村地区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有时候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大大降低政府管理效率。

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引入了市场来共同治理生态环境,引入市场后虽然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所裨益,但是随之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农民不配合、市场利益追求等。

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

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

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一、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1、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缺乏科学认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通常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受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决定的,而没有投入劳动或不能进行交易的事物的本身是不存在任何价值的。

受这种传统认识理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缺乏科学明确的认识,从而在进行一切活动过程中往往存在对资源过度和掠夺性占有、开发的现象,无限制地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在人类经济活动中不断恶化。

我国现阶段用于衡量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主要涵盖了工农业生产的产品及其服务等方面的价值,其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了计算,但却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损耗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损失。

因此,我们会发现,在当下国家经济指标不断提升的同时,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大量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些现象都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的发展。

2、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明确的权责划分和统一的协调机制我国自80年代开始就已经针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出台了相关法律政策,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上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但我国现阶段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仍然存在着诸多空白、重叠和冲突之处。

例如: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对于森林采伐量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却未能明确指出大面积森林的生态环境的防治与评价措施。

再比如:渔业主管部门通常需要同时负责水产资源的保护以及渔业生产的管理工作,进而造成的主管部门的经营权与行政权重叠的现象,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不合理情况。

我国在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工作中,往往未能依据资源分布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我国原本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且生态环境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相背离。

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概述环境教育作为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环境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我国环境教育在各级政府和学校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环境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

社会各界也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如环保志愿服务、环保主题宣传等,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环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环境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导致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各异,难以保证教育质量。

环境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

公众对环境教育的认识程度和参与度不高,也是制约环境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教育体系、丰富教育资源、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措施,推动我国环境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1. 环境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在探讨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环境教育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手段,旨在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多个领域,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教育形式。

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环境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有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解决,有些问题则需要我们不断改进。

下面将从各个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向。

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一直被人们关注,尤其是近些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改善环境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强环保法律的执行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提倡绿色出行等。

二、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有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十分紧张,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育环境等方式来改善教育问题。

三、医疗卫生问题医疗卫生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疫情的背景下更是凸显出来。

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亟待解决。

可以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降低医疗费用等方式来改善医疗卫生问题。

四、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下行趋势,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消费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可以通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等方式来改善经济问题。

五、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犯罪率上升、道德沦丧等问题屡见不鲜。

可以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提高社会教育水平等方式来改善社会问题。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努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中。

愿我们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并改进自己,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第二篇示例: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困扰。

不管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问题中,都存在着各种需要改进的地方。

环境意识教育心得体会

环境意识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开展环境意识教育活动。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有幸参加了这些活动,并在其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环境意识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1. 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全民环保素质环境意识教育是提高全民环保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这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2. 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意识教育有助于人们认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3. 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际形象环境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一个环保意识强的国家,更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二、环境意识教育的途径1. 学校教育学校是环境意识教育的主阵地。

通过开设环保课程、举办环保活动、组织环保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 社会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 企业培训企业应加强员工环保培训,使员工了解环保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4. 群众参与鼓励群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家园、节能减排等,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三、环境意识教育的成果1. 环保观念深入人心通过环境意识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2. 环保法律法规得到普及环境意识教育有助于普及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为环保执法提供有力支持。

3. 环保行动蔚然成风环境意识教育推动了全民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使环保成为社会共识。

4.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意识教育的深入开展,使我国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环境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1. 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传授环境知识、培养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以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问题。

因此,加强环境教育,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 环境教育的途径与方法2.1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环境教育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将环保知识融入各门课程中,开设环保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2 社会宣传社会宣传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教育途径。

政府、媒体和各种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引导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2.3 互联网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各种网络平台成为了重要的环境教育渠道。

通过建立专门的环保网站、发布环保微博、开设环保公众号等方式,可以将环保知识传播给更广泛的人群,提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3. 环境教育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3.1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经过系统的环境教育后,公众将形成正确的环保价值观念,意识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3.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环境教育,公众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垃圾分类、提倡低碳出行等行为,从而为实际的生态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3.3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由于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影响,公众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中,如义务植树、垃圾清理等活动,为改善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4. 环境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与展望在我国,虽然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团体等都开展了一系列有益于推动大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进行了相关工作。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还缺乏有效的环保意识普及与教育手段。

H市环境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的研究 行政管理论述类范文分享

H市环境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的研究 行政管理论述类范文分享

环境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的研究摘要环境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是指在政府和有关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与环境相关的活动中,利益相关的个人、团体和组织获得相关信息,参与有关决策,并督促有关部门实施相应的环境政策,以保障自身的权利并促进环境改善的活动。

环境治理已成为城市稳定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既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也是有效达到环境治理目的的一条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以H市环境治理中公民的参与情况为例,提出完善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从而探究公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为提升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环境治理;公民参与;参与途径;问题一、绪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先开发后治理的环境治理理念严重破坏了我国生态环境。

H市近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环境污染问题令人担忧,报告显示,H市面临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形势严峻。

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也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问题。

“公民参与”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发挥反映群众诉求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的自治功能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程度在各省市有很大差异,也各有特点。

本文以H市为分析样本,通过H市环境治理中公民参与的主要实践与经验,以及公民参与对推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成效及发挥的作用,探讨H市环境治理中公民参与现状表现及原因,从公民参与意识、参与渠道选择以及相关机制的建立等多方面为完善H市环境治理中公民参与制度提出对策[1-2]。

二、现阶段H市公民参与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全民共治。

环保题目面试题目及答案(3篇)

环保题目面试题目及答案(3篇)

第1篇一、面试题目1. 请您简要介绍我国的环保政策及近年来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就。

2. 您如何看待当前我国面临的环保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3. 请举例说明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践行环保理念。

4. 您认为环保教育和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5.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您有哪些具体的解决方案?6. 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环保责任?7. 请您谈谈对绿色建筑的看法,以及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8.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您认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分别承担怎样的责任?9. 您如何看待循环经济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请举例说明。

10. 请您分析我国目前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1. 您认为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12. 针对我国能源结构的问题,您有哪些节能减排的建议?13. 请谈谈您对我国环保法律法规的认识,以及如何更好地执行这些法律法规。

14. 您认为环保工作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5. 请您结合自身专业,谈谈在环保领域有哪些创新的想法或实践。

二、答案示例1. 我国环保政策及成就-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等。

2. 环保问题及看法-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保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提高环保意识。

3. 践行环保理念- 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践行环保理念。

例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垃圾分类投放等。

4. 环保教育与公众参与- 环保教育和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环保行动,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摘要】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公民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污染问题被忽视、公民行为缺乏环保意识以及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矛盾。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社会环境教育和宣传,同时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改变公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升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了建设更加美丽的家园,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环保意识、经济发展、环境教育、宣传、环境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社会、政府1. 引言1.1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许多公民对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对环境污染问题往往被忽视。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公民的行为缺乏环保意识,随意丢弃垃圾、乱倒废水等行为仍然屡见不鲜。

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公民往往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保护。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升势在必行。

需要社会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让公民更加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政府也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为公民提供更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支持。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 正文2.1 公民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公民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是当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很多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层面,只知道雾霾严重、水质差、垃圾多等简单的环境现象,却缺乏深入探讨和理解。

他们往往认为环境问题与自己无关,甚至觉得这些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紧要。

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导致了许多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他们不了解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后代的生存环境。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崔颖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2期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与不足,最后针对中国公众参与不足,提出了相关对策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问题日渐突显出来。

公众对环境权益的要求与日俱增,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成为深入开展环保工作的重要力量。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能够有效地覆盖由个性化导致的服务需求的多样性。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是时代的要求,能够满足居民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可以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产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环保的管理格局,更有效降低环境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一、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缺失。

首先,我国现有此类立法零散,模糊,缺乏系统性。

目前仅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的其他方面尚无相关立法。

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根本不知道应该用何种方式参与,更不知道怎样的方式是最合理最合法的。

其次,公民环境权的规定不完善。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必须具有相应的权利基础,缺乏权利的支撑公众参与就无从谈起。

无论是《宪法》,还是《环境保护法》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都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抽象而缺乏可操作性。

2.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

环境信息获得量的多少决定了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

掌握了充分的环境信息,公众才可能决定参与某项环保活动。

环境法律法规虽然对保障公众获得环境信息、促进公众参与决策等方面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但总的来说,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机制还不健全,公众无法获得足够的环境信息,这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的一大障碍。

3.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实践中的环境保护大多都是口号式的,公众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从众心理表现突出。

只有当这些问题切实影响到公众个人利益的时候才会去采取一定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属于保护个人利益的行为,而不是促进公共环保的行为。

生态环保感悟心得体会(3篇)

生态环保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加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感生态环保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生态环保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生态环保意识的重要性1. 提高环保意识是全民的责任生态环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只有全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2. 环保意识关乎国家命运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保工作,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

二、生态环保行动的必要性1. 减少污染排放我们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如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减少建筑能耗等。

2. 恢复生态环境针对生态破坏问题,我们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恢复生态平衡。

3. 倡导绿色生活我们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励公共交通出行等,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生态环保感悟心得体会1. 生态环保要从我做起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环保。

2. 环保行动要持之以恒生态环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推动环保行动的深入开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环保新闻,了解环保政策,提高自身环保素养。

3. 生态环保要全民参与生态环保需要全民参与,我们要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引导身边的人关注生态环保,共同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4. 生态环保要与国际接轨我国在生态环保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清洁家园行动方案(三篇)

清洁家园行动方案(三篇)

清洁家园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各国纷纷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更加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环境保护的道路,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清洁的生活环境。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系列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让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2. 减少固体废物排放。

实行分类垃圾收集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压力。

3. 降低大气污染。

加强工业、交通等污染源的治理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4. 保护水资源。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水排放,确保饮用水安全。

5. 促进生态建设。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三、行动方案1.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管。

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环境保护的法治化和有效性。

2. 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培养环保习惯。

3. 推广垃圾分类制度。

建立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分类的效果和覆盖率。

4. 发展可再生能源。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与推广力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5. 加强污染源治理。

加大对工业、交通等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强化污染治理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6. 大力推动“绿色出行”。

鼓励城市居民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7. 强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水质监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安全饮用水的供应。

8.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

我国乡镇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乡镇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乡镇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问题概述乡镇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乡镇环境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环境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乡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乡镇环境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支持,影响了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这些问题使得乡镇环境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亟待进行改革和完善。

二、存在问题分析1. 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乡镇环境管理体制中存在较大的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

一些乡镇政府部门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职责交叉,互相推诿责任,导致一些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由于乡镇行政区域较大,环境管理涉及面广,环境管理工作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领导,导致环境治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2. 乡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在一些乡镇地区,由于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对环境保护存在固有观念,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不够积极,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3. 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支持乡镇环境管理机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人才不足,环境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欠缺。

乡镇环境管理缺乏资金支持,环境治理设备和技术水平低,难以有效应对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三、解决途径要加强乡镇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完善乡镇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

加强乡镇环境管理规划,统一领导,整合资源,提升管理效率。

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要加强对乡镇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环保专业水平;加大对乡镇环境管理工作的投入,保障环境管理需要的资金和设备保障,推动乡镇环境治理设施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乡镇环境管理体制的完善是保护乡村环境的基础,解决乡镇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每个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乡镇环境管理工作,提高乡村环境保护水平,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愿景,保护乡镇环境,改善乡村生活质量。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摘要】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缺失、过度消费导致环境破坏、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及环境信息不透明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教育和宣传,提升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只有有效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才能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未来建设更美好的环境做出贡献。

【关键词】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教育、过度消费、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城乡发展、生态失衡、环境信息透明度、公民意识培养、教育和宣传、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是指个体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在当今社会,我们发现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教育缺失导致公民生态环境意识不足。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对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公民对环境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关注。

缺乏环境教育的公民往往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无法更好地保护环境。

过度消费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过度消费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加剧了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资源浪费。

许多公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意浪费资源,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生态失衡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利用方式相对滞后,导致了生态失衡问题。

环境信息透明度不高影响公民意识培养。

环境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使得公民难以获取到准确的环境信息,影响了公民的环境意识的培养。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推动社会环境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实践案例

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实践案例

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实践案例在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备受关注,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实践举足轻重。

大学生群体的环保行为不仅影响着自身的生活方式,更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路径,以及一些实践案例,为大家呈现出一幅蓬勃发展的环保画卷。

大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环保意识是塑造绿色未来的关键。

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不仅涉及到个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更需要广泛宣传和社会支持。

只有当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环保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途径1.教育引导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引导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设置各种环保专题讲座、绿色课程等,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夯实了环保知识的基础,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

2.实践体验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环保行为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通过实践体验,大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起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环保实践案例1.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某大学学生社团发起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邀请全校学生参与。

志愿者们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引导师生们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提升了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也为校园创造了清洁整洁的环境。

2.节能减排倡导一些大学生组织发起了节能减排的倡导活动,号召同学们减少不必要的用电、用水,倡导步行、骑行代替开车,共同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

通过这些倡导活动,大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节约环保习惯,成为身边环保的引领者。

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实践,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只有大学生意识到环保需要从我做起,才能真正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可持续生活

 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可持续生活

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可持续生活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可持续生活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吁也越来越高涨。

环保意识的提升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践行可持续生活,为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一、个人环保意识的提升环保意识的提升是从个人做起的。

我们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改变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垃圾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环保措施。

我们可以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然后分别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垃圾的处理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节约用水也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可以养成关掉水龙头和修复漏水的习惯,还可以选择安装节水器来减少用水量。

此外,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购物袋、餐具和水瓶等,也是环保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些个人行为的改变,我们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教育的作用教育在提升环保意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普及,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河道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环保专题讲座和讲习班,邀请专家学者来讲解环保的重要性及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可以树立环保的意识,养成环保的习惯。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保意识提升途径。

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孩子关注环保问题。

例如,可以在家庭中进行节约用水、分类垃圾等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三、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在环保意识提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经济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和开展环保项目。

例如,政府可以对环保产品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以提高环保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环保知识宣传的力度,提高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四、企业的责任担当企业在环境保护中也有着重要的责任担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现状及提升途径
【摘要】公民的环境意识就是其环境观,也就是个体对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认知。

[1]环境意识作为思想观念之一种,它是由其相应的社会存在基础所决定的我国现阶段公民的环境意识、环保知识水平总体水平不高,这反映在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以及公众环保活动的参与比率等各方面均处于较低层次。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却并没有为公众所广泛认同。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发动群众共同制定环境行为规范、扩展环境权益等方法来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关键字】环境意识二元化文化氛围教育体系
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曾联合组织了一次全国规模的公众环境意识调查。

[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国现阶段公众的环境意识还很明显的表现出一种多重二元化的结构:
1.环境意识水平的城乡二元化。

本次调查活动是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但在调查过程中对于来自城市和农村的数据进行了分别统计,整体上看,城市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明显的高于农村。

以环保知识水平测验为例,全国人均得分为2.8分,其中城市人均为4.5分,农村人均为2.4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分,远远低于城市公民的人均得分。

2.环境意识水平反映在年龄结构层次上的二元化。

本次调查中对成人和少年的环境意识进行了比较,少年的环境意识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自然观、环保行为等各方面均明显的高于成人。

与此相类似的调查结论还体现在1999年进行的零点调查中,对11个中心城市居民生活状态的调查结果显示,24岁以下年轻人群体对“环保问题”关注程度明显较高。

[3]
3.公众与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呈现出二元分离形态。

近年来,环境保护受到了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点在本次调查中也得到了反映,49.5%的人认为目前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好转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采取了一些环保措施,43%的认为未来环境污染好转的原因也取决于政府进一步采取环保措施。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

但调查中高达65.9%的低度参与率以及最近的一次调查也反映出公众对于政府解决环境问题的信心。

[4]公众对各地政府环保措施64%的不知情比率则反映出公众对于自身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和定位并不明确,公众的环境意识更多的表现为“政府依赖型”。

公民的环境意识作为社会意识之一种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

一方面它从根本上受制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它又同法律和政治等制度形态的上层建筑相关联,发挥影响并受其制约。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却并没有为公众所广泛认同。

为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我们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建立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

我国是一个有着完整的环境文化体系的民族,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和崇拜各种自然之神,传统的以“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为核心的环境文化体系的形成,是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这种文化不仅是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从中找到树立环境意识的根据,而且这种文化总是现实地发挥着用。

以文化因子的形式渗透在人
们的生活方式之中,这种文化提供给人们一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尺度。

中华文明的延伸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深厚的环境文化分不开的。

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这一文化根基,它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就会迷失方向。

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参与,形成强有力的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

营造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首先要更新人们的环境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地球环境是所有人(包括现代人和后代人)和所有生物共有的财富,任何人都不能为了局部和小团体的利益而置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于不顾。

搞建设求发展要保护环境,顺乎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改变违背自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

要转变自然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传统观念,代之以“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新观念,要用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生态自然观,代替人是自然主宰的强权自然观。

2.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加强新闻宣传,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要逐步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环境部门积极配合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

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并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和培训力度。

重视对广大农民的环境教育,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下乡活动。

与此相应,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新闻媒体的作用也要形成多层次的环保教育格局,向公众灌输人类对环境的依存性观念;介绍现有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造成环境变化的趋势,描述环境恶化带来的人间悲剧,揭示出人类失控的行为将导致自身的毁灭。

通过宣传将环境危机感深深植入公众心中,激发公众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使环境意识由教育而强化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使环保参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同时精心策划和组织“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境纪念日的活动,开展有创意、有影响、有效应的“环境宣传周”、环境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广泛发展、深入动员,激励公民踊跃参与。

营造起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

3.从各地实际出发,发动群众共同制定环境行为规范,努力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之中。

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

要把”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逐步纳入文明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

4.扩展环境权益,提高环境意识。

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意识,就是把人的环境意识的提高过程与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

通过使人们获得更多和更大的环境权益,来增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关注和行动。

扩展环境权益主要有:①环境监督权。

环境监督权是通过法律规定赋予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损害环境的行为监督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的控告。

”上述法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环境权的某些内容,但不具有任何实体权利性质,受害人无法直接授引上述规定以具体请求司法保护。

这就大大挫伤了公民与危害环境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也是公民参与环境管理失去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因此,在环境基本法中应具体规定公民享有的日照权、通风权、安宁权、清洁水权、清洁空气权等。

如果公民的上述权利的一项受到危害,就可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以达到使公众环保参与成为一种可能而又可行的目的,从而提高公民的环保参与意识。

②扩大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

环境知情权是公民和社会组织收集、知晓和了解与环境问题、环境政策有关的信息的权利。

环境信息包括如下环境状况公报、空气质量周(日)报、某个污染企业
的排污数据等。

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知情权虽有了一些扩展,如我国北方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沙尘暴现象、电视上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一些污染企业的曝光等。

但环境知情权方面仍有较大缺口。

表现在公民对单个企业的环境行为的信息了解不足。

我国没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企业虽有义务向政府进行排污申报和登记,但没有法律规定这些申报的信息必须向社会公开。

公民对待这些企业是相对盲目。

同时公民对高质量环境信息的需要得不到有效地满足。

公众不但希望了解环境状况是什么,还希望了解与这些状况有关的分析结论,知其然还希望知其所以然,但这些信息供给不足。

另外,公民对政府实施环境政策的过程了解不够,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也是知之甚少。

环境知情权是行使环境监督权的基础。

只有公布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的信息,扩大公民对环境的知情权,才能为公民关注环保、参与重大项目结册的环境监督和咨询提供必要的条件。

才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好事,做实事。

社会环境权益的扩展是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结果,这其中充满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观念利益以及政治层面的矛盾。

而中国作为一个后进的发展中大国,要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由“共识”层面上升为“共同行动”,就需要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好事,做实事,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黄顺江:《环境意识影响环境政策》,载《中国环境报》1999年2月18日第3版。

[2] 徐庆华:《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3] ]《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126页。

[4] 《新千年调查百姓信心》,载《中国环境报》,2000年1月8日第3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